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壶口瀑布公开课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2024版】《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2. 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景点吗?(壶口瀑布)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播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日“壶口瀑布"。
看完视频以及对壶口瀑布的介绍,你对壶口瀑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可以用词语进行概括。
(壮美/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梁衡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这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3.文体知识(1)定义: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的文章。
(2)三要素:所至(线索):作者的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所见(主体):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
所感(灵魂):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
4.字词清单铸(zhù)推搡(sǎng) 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 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告诫:警告劝诚。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新授课文: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壶口瀑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
5. 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自己动手描绘一个自然景观或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壶口瀑布》,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作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文化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描写黄河的奇特景观的语言妙处,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三)审美创造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游记散文,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塑造迎难而上,不怕艰难的高尚品格。
二、课文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办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作者第二次在春季枯水期前往壶口瀑布的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色,借眼前豪迈之景抒发对黄河无比崇敬之情,与对黄河精神的高度礼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已经有了基础,而游记散文的品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借以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写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六、教法学法(一)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观黄河)利用多媒体方式,通过播放《黄河——母亲河》记录片,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观,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读黄河)(独学——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共去了壶口瀑布,分别看到景色。
(三)重点赏析,涵咏品味(品黄河)(独学——展示)请大家反复诵读描写枯水季的黄河的特点,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子,并且品析语言妙在哪里(从修辞手法、动词锤炼、情感表达),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举例:我认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那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__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为下文铺垫和渲染。
略写。
第二部分第二层((3、4段):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刚柔相济。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壶口瀑布》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3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尝试理解字词意义。
整体感知2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游记类文章,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气势,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现景物的语言特点。
深入探究18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从语言、结构等方面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把握文章主旨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课堂小结2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拓展探究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壶口瀑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作业布置1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铸就警醒,推搡霎时。
驰骋漩涡,寒噤迂回。
汩汩流淌,湿漉漉地滴落。
前呼后拥,怒不可遏。
听老师讲解,观看图片,了解___和壶口瀑布相关知识。
听老师讲解并做笔记,检查学生的预效果,整体感知。
1、作者几次到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答:文章未提及。
2、你从作者的描绘中感受到了壶口瀑布什么特点?答: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雨季中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枯水季节中水流平缓,呈现出雄险多姿多彩的景象。
1.雨季中的壶口瀑布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绘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听觉上,半山腰处传来的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觉上,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沟底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2.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在枯水季节中,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壶口瀑布水流平缓、呈现出雄险多姿多彩的景象。
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并不仅仅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更是想借由壶口瀑布表达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
通过描绘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雄险多姿多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重点)2.揣摩品味语言,触摸梁衡的语言质感(重点)3.体认作者由情入理的情感升腾(难点)【教学方法】品味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呈现量表,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八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过渡: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么阅读何尝不也是一种“旅游"呢?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
现在对照预习评价表,检查预习。
屏显:《壶口瀑布》预习评价表(略)2.请同学依次朗读课文全文,师正音。
任务二:观看视图,明确“所至”理解“所见"1.同学们看视频,明确是雨季还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视频展示)预设:雨季。
因为文章第2段说,雨季的壶口瀑布就像一锅沸腾着的水,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这和视频表现是一致的。
而且视频中还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对应着文中说的雨季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
2.这样的雨季瀑布之景是他在哪一个观察点上看到的呢?在河滩上。
(板书:观察点1.河滩。
)3.画家都本基的画作《壶口瀑布》比较,第四版人民币50元背面的壶口瀑布画,教材偏偏选择了都本基的画,请思考。
(屏显画作,生安静思考。
)明确:绘画安放的位置在第3、4自然段之间,画面内容应该与第3、4自然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关,我发现文中的“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这一句,正好与都本基画中的这个位置是一致的。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第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壶口瀑布教案5篇
壶口瀑布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文体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教学重点)3.五读训练,多层次赏析文章语言,并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朗读训练,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层层推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重点从作者精妙的语句中感受瀑布的特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学习评价量表: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 朗读课文,能读准音,理清课文脉络☆☆☆☆☆能读准音,得1颗星;能抓关键词,筛选重要信息理思路,得2-3颗星;能大声流利朗读课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得4-5颗星。
2 赏析课文语言及写作手法☆☆☆☆☆有赏析,但角度不明确,得1颗星;角度明确,赏析较充分,得2-3颗星;角度明确,赏析充分,作者情思理解准确,得4-5颗星。
3 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能根据文中词句把握中心,得2-3颗星;能根据文中词语把握中心,准确体悟作者情思,得4-5颗星。
学习任务:程序基本要求操作亮点训练点导入了解游记三要素思考抢答知识积累一、理读自读课文,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每段首句,段落中关键词概括:1. 理清文章脉络;2. 概括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方法;2. 讨论作者几次去壶口瀑布,分别概括特点。
1. 诵读能力;2. 概括能力;3. 厘清思路二、寻读让学生寻找作者在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并朗读、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抓准关键词,组织提炼能概括情感的语句。
1. 筛选信息的能力;2. 理解句子的能力。
课堂导入:1.集体朗读第五单元【单元说明】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①如果让你写游记,你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呢?明确: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壶口瀑布》独具特色,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
作者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雄壮之美,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及其基本要素;了解游记常用的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理清作者的游踪。
2、整体感知壶口瀑布的气势特点。
3、细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涵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4、理解作者蕴含文中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难点1、细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涵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理解作者蕴含文中的人生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一)识记字词1、读一读字音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驰骋chíchéng寒噤jìn 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 漩涡xuán wō出轧zhá潺潺chán 震耳欲聋zhèn 怒不可遏è2、记一记词义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遏:止。
愤怒地难以抑制。
形容十分愤怒。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欲:快要,就要。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向前进。
推搡:使劲推。
二、教师点拨游记知识点、理清作者游踪+预习思考1、何为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专门记写游历山川,观赏风物的文章,是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描绘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抒发内心情怀的一种文章。
2、游记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骨骼)(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血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灵魂)3、游记常用的写作手法。
(1)移步换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如:《小石潭记》,由小丘到篁竹,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
【注意】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最后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2)定点换景:是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觉。
(可先让学生们自行判断本课是属于哪种写作手法)(如:《壶口瀑布》,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
)【注意】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做到“点”的确定,即作者始终立足于一个基点上,其立足点不能发生变化。
其次,要按“序”描写,或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从不同的方位将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
4、理清作者的游踪。
师明确:雨季:半山腰—到了河滩,便匆匆离去。
枯水季节:沟底—河心(定点绘景,立足点是河心,描绘水和石):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先俯视龙槽,名“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上而下,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常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4、在作者的笔下,壶口瀑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5、作者写了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要先写雨季,再写枯水季节?6、作者写了壶口瀑布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三、细节批注感受感受作者畅达、凝练的语言,批注你觉得精彩的细节,提前做点赏析。
第二课时一、回顾游踪,明确“所至”快速回顾作者的游踪。
了解作者的游踪是我们更快走进一篇游记的基本方法。
通过作者对游览中景物事物的细致描写,如身临其境般,作者在游览,就好像自己在游览一样。
接下来我们就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快速、大声并且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壶口印象请同学们用“这是一个的壶口瀑布”,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活动:全班自由朗读课文后,合上书,闭上眼,思考片刻,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大概就是一竖排的同学)教师活动: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将学生所说到词语用“奇”、“雄”、“险”三个精炼的词语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说到相关词语的时候,从学生提到的词语顺势进行总结,写到板书“黄河特点”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景色奇异、壮丽、雄壮、浑厚、气势磅礴、惊心动魄、雄浑壮阔、多姿多彩、震撼、陡峭奇绝、波澜壮阔、汹涌奔腾······师总结: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当作者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当作者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当作者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险”。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总结,顺势板书在“黄河特点”处,此处只是教师的总结)三、细读“所见”,品味语言我们常说人的个性往往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黄河的个性特点也就在壶口瀑布这个地方得到集中呈现。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具体的语句中,看看是哪些字词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和感受。
鉴于之前我们在品析句子的时候,多用修辞手法,因此今天我们的品析均不用修辞手法,这就是让我们除了抓修辞手法以外,一定要学会多角度赏析句子。
请同学们从遣词造句(动词、叠词、短句)的角度进行品析。
现在我们就开始小组活动,去品味品味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黄河独有的个性与气势。
小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小组活动:1、小组成员找好需要品析的句子,用你所知道的方法进行品析,并且在品的时候体现所用方法。
2、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1-2人负责品,1-2人负责补充,1人负责读。
3、各小组发言,其他小组可对小组发言进行评价,若有不同意见可提出。
······(1-2组发言后,若学生回答的不好,教师出示例子,给品析的方法;若学生回答得好,示例就作为方法来总结。
)师示范:例: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赏析步骤:(6-8分钟)1、抓住动词“剁”,整体感知词意。
(体验法)大家试试“剁”这是个什么动作?体会一下“剁”这动作有何特点?同学们用手试试“剁”这个动作。
师明确:“剁”:用刀向下砍。
特点:首先动作非常快,要用力砍,有力,并且还是直力;其次用刀砍,说明刀一定是很锋利,这样才能砍下去。
2、细处涵泳“剁”之精妙。
(替换法+朗读法+比较法)将“剁”换成“砍”,可以吗?原句: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换句: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砍去。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试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并分析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师明确:“砍”:用刀斧等猛力剁,用力劈。
同样也有用力的意思,但是和“剁”字相对比,“剁”的有些意思是“砍”字无法做到的。
体现作者用词特别精准凝练。
(顺势在黑板上板书“语言特点”:凝练。
)3、局部品味,抓矛盾之处。
(矛盾分析法)水这么柔的,怎么就与“剁”联系起来了呢?这不是相矛盾的吗?追问:水是如何“剁”石的?师明确:水的特点是流动的,而且非常柔;但是有这样一个词语大家都知道,就是“滴水穿石”,说明在长期的过程中,水又是坚韧的,这就是以柔克刚。
水通过长期的积淀,在这一秒、这一瞬间将它积淀的精神爆发出来,把石头剁下去。
看似矛盾,实则精准;看似柔和,实则有力,这体现了时间的韧性,水顽强的毅力。
4、再读,体会“剁”之精妙所在。
(朗读法)师明确:读的时候尽量读缓慢一点,读出水在经过长期的积淀,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在一刻爆发出来的感觉。
可以让学生试试,教师也可范读。
······(学生们发言,2-3组即可。
学生在品析的时候,教师要顺势将总结到的语言特点“凝练”和“畅达”板书在“语言”处。
)(8-10分钟)师总结: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叠词、动词、短句的作用。
叠词:既摹状又可摹色,增加语言的韵律,升华作者的情感。
动词: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形象具体;适当的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短句:铿锵有力,节奏性强,利于情感表达。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品读课文时用到了体验法、替换法、朗读法、删除法、比较法、矛盾分析法。
我们用这些方法来品读课文,目的不是仅仅去学习涵泳的方法,而是在于通过多种方法渠道,更透彻更有效地去品味文章的美,感受黄河的宏伟。
四、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呢?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了什么?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学生活动: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我突然陷入沉思”到文章最后,并思考。
师总结: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
(5-7分钟)1、想到个人:“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学生活动:学生谈谈由黄河想到个人的理解。
师明确:作者看到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是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的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阐述)2、想到民族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教师板书民族精神)学生活动:学生谈谈由个人想到民族精神的理解。
师明确: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黄河浩荡广阔,至亲至和,但她遇到壶口这样的险阻,却毫不屈服,奋力抗争,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这是黄河伟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