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气功的“三调”
气功三调在武术中的体现及应用
气功三调在武术中的体现及应用气功“三调”,提的是在练气功过程中的调身、调息、调心活动,也叫做气功的“三要素”。
中国的气功种类很多,有道、医、儒、释、武等。
各种功法的理论都离不开这“三要素”。
因此,只要掌握了“三要素”,也就是抓住了练气功的关键,就能练好气功,获得功效。
气功,是一种练气和练意的功夫。
它是从锻炼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元气”入手,调练人体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毛发肌肤,以达到疏通经络、活畅气血、祛病延年、强健身心,增强人的生命力的目的。
历史上凡有成就的武术家,大多是精于气功的;许多道家、佛家、医家的气功大师,亦精于武术。
他们都善于将二者交修互炼,互为补充,熔武术、气功于一炉,从而使二者的修练水平都达到高深境界。
那么,武术运动如何应用“三调”?现分别试论于下:一、调身调身,是练气功时对身体姿势的调整,为调息、调心打下基础,这是首先必须注意掌握的关键问题。
不同功法,对身体姿势的要求不同,如静功要求放松入静,维持一定姿势,动功则要求某些部位的放松与紧张用力相互变换、形成各种动作;同一功法,如何将全身各部位按功法调理得协调统一,均有具体要求。
武术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调身”这个概念,但实际上武术运动的全部内容,训练的全过程无不体现出调身。
武术要求按一定的身体姿势从事练习,并且不断调整身体姿势,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运动水平,这一过程就是调身的应用。
武术运动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习者应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入手,进行肩、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
每一种练习动作对姿势都有严格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调身。
如练马步驻,要求两腿屈膝平蹲,大腿呈水平状,开胯、展膝,足尖内扣,膝与足尖在一垂直线上;头正身直,肩平项竖;思想宁静,肢体放松,气沉丹田。
作到“顶平、肩平、腿平、心平”,则“头正、身正、劲正、气正”,即“四平四正”,方能练出功夫。
华拳谱说:“挺胸塌腰,气贯丹田,扣足展膝,稳如泰山。
”《少林拳术秘诀》也说:“马步熟练纯习,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之翁。
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六)
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六)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六)刘天君三调合一三调是学练气功的操作技巧,三调合一则构成气功境界。
故学练气功进仅仅学习三调还不够,还必须懂得和把握三调合一。
练功过程中从三调分离到三调合一,是一个渐进的、有机联系的过程。
一、三调分离无论学练何种功法,都必须学习其三调操作的内容,如前所述,所有的气功功法均由三调所组成,不同功法的区别只在于三调的不同组成搭配。
学练之初,正确的方法是首先逐一学习三调操作的内容,将每一调的操作内容分别掌握熟练。
一般主张先学习调身,把姿势、动作学好;再学习调息,掌握所要求的呼吸形式,调匀气息;然后学习调心,把握特定的意念和境界。
这个学习顺序是从外到内、逐渐深化的训练过程,符合顺其自然的练功原则。
在练功的这一阶段,三调分离是必要的,有助于细致、准确地掌握功法的基础性操作内容,从而为以后练功境界的深化、融合打下基础。
在此阶段,不注意三调的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方法由于操作要领不易明确,往往效果不佳。
二、三调协同三调分别掌握之后,就需要合练,使功法成形。
初合练时可能顾此失彼,注意了动作就忘记了呼吸,注意了呼吸又忘记了动作,至于意念、境界还根本顾不上。
在练功的这一阶段,要首先使三调操作相互配合起来,动作做到哪里应吸气,哪里应呼气,意念又应落到哪里,均应彼此呼应,并由此而逐渐产生有机的相互联系。
一旦三调之间的联系成为自然,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三调操作的协调化和同步化,即三调配合有序的节律性操作。
此三调协同阶段意味着在总体上三调仍属彼此分离的状态,但在许多细小的、片断的操作单元上已经开始融合,故这是三调合一的量变阶段。
三、三调合一在本质上,气功锻炼中的三调本来就不曾分离,调心、调息、调身是统一练功过程中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三种角度。
三调中的每一调都与其他两调相联系,每一调都并非完全独立存在。
调心与调息的联系显而易见。
一方面,很难设想一个气喘吁吁的人能心静如水;另一方面,心平方能气和,宁静的心态可导致平缓的呼吸。
练功三要——三调法
练功三要——三调法气功有许多门派和多种功法,但异殊同归。
千法万法,法无定法,法中有法,万法归宗,练功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调心(意念)、调息(呼吸)、调身(姿势)三个方面,即练功三要素。
一、调心调整练功的意念、意识叫调心。
调心的目的是将气功的下意识调整出来。
调心要做到以下几点:1.平心和松心:要尽快地使大脑思维平静下来,尽量地平衡体内的阴阳气机。
平心不能只局限在练功的时间里,而且要贯穿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就是遇事要冷静,不要急躁发火。
这样从日常中陶冶性格,这就是平心。
松心:意念不要太紧张,要似意念非意念,似守非守,似有似无,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同时要五官、九窍松,这样才能达到真松。
2、收心:平心和松心以后,还要排除新出现的杂念,将意念尽量地收回,进行返观内照。
将意念始终归在自己的体内,用一念代万念,使意识进一步地进入虚无境界。
3. 行心和明心:调心中还要使自己的意识主动、自发有效地采集宇宙大自然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充实自我。
如采日、月、星辰精华之气,采山水花草树木之气,这是行心。
明心是当练功出现了下意识后,使用要慎重小心。
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才能去指挥下意识做功。
二、调息调息,即调整呼吸,是帮助调心的一个重要手段。
调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除了大脑以外的其它部位及器官产生特殊的变化。
调心主要是练脑,这是练功的最主要方面。
但调息也不可忽视,因为人需要氧气和其它物质。
练功除了训练大脑以外,还要训练全身。
调息也支持着调心。
调息的方法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呼吸方法:开始练功时,可以自然呼吸,调整意识就行了。
进一步练时,要深呼吸。
深、长、细、匀地呼吸。
呼吸由一分钟16次到10次,8次,4次,甚至到1次,把厚吸尽量地延长。
但一定要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再进一步地练,就可腹式呼吸。
包括顺式腹式呼吸和逆式腹式呼吸两种。
吸气时腹部鼓,呼气时腹部凹进去,叫顺式腹式呼吸。
逆式腹式呼吸正相反,吸气时腹部凹,呼气时腹部鼓。
太极拳的“三调”
太极拳的“三调”'三调'即调心(神)、调息(气)、调形(身)。
源自道家养生术之内功修炼。
随者医、道、儒、释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三调就成了医、道、儒、释各家内功用以自我修练,自我完善,激发自身潜能的修炼手段和方法;现代气功视其为气功修炼的三大要素。
道家养身术的修炼调心就是'至虚极,守静笃'地调整自我心理功能与精神状态。
调息就是'专气致柔'地培元内气。
调形就是'熊经鸟伸'地引动形体作松柔的运动。
三者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是'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的修炼,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得道家思想在自我修练过程的体现。
现代气功从心理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出发,把调心视为大脑思维意识的心理功能运动;调息是吐故纳新的腹式逆呼吸运动;调形是人体呈现出的各种复杂的形体运动。
从养生术的理念出发,'三调'是心、气、形之间相互生化完成凝神炼气,炼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不二法门。
把祖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学、养生术、气化理论、经络学等与传统武学揉合于一体。
从而使太极拳有了内可以养生益智、外可以强身健体的独特风格与特点,并通过'三调'把这种特点升华到心、气、形内外完整合一的高度。
因而,人们才把太极拳看成传统文化的载体。
'三调'在太极拳的运用,使我们在潜心修炼太极拳化打合一的技击功能的同时,也修炼了它的养生健身功能。
'调形'不仅练得形体松柔、中正、轻灵,也为'形神兼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形体运动知识太极拳心、气、形完整合一的外在表现,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心、气修炼,先贤们更强调'心静神聚'的心意引拳,并把无形的心、气与有形的形体之间的从属关系归纳为'意气君(均)来骨肉臣(沉)'。
因而,修炼太极拳还要在'调神(心)'上下功夫。
气功保健调息法
气功保健调息法
调息是气功四大要旨之一,也是古人所述三调之一,又称“调整呼吸”。
调息的内涵是运用意识,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以后天之气换取先天之气。
人的呼吸活动本是自主的,通过锻炼对其进行控制调整,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使天地之精气以纳,脏腑之浊气以吐。
人之呼吸由肺所主,肺又主气,“朝百脉”,所以,呼入之气不但充实了真气,还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全身气血流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充养。
气血充盛,人才不易患病,气血充盈,皮肤才能光泽健康。
此外,肺主皮毛,调息中较高层次的胎息,实为体呼吸,系由皮肤的毛孔进行呼吸,从而直接增强皮肤的营养,起到健肤的作用;体呼吸还能增高皮温,促进皮肤的血循环,也有利于皮肤的健美。
练习气功常用的呼吸方法有静呼吸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三种。
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不要求练功者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亦不用意识注意呼吸,任其自然。
深呼吸法(深长的混合呼吸法):吸气时胸腹均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
练习呼吸时,使之逐渐达到深长、静细、均匀的程度。
逆呼吸法:吸气时胸部扩张,同时腹部往里回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往外凸。
逆呼吸的形成要由浅入深,逐步锻炼,不能勉强和急于求成,以上三种呼吸均要求用鼻呼吸,舌尖轻呼吸。
深呼吸和逆呼吸法在饭后不宜进行,静呼吸法在饭前饭后均可进行。
强壮功意守部位有三:下丹田气海、中丹田膻中、上丹田印堂。
但以意守气海为多。
气功核心是三调合一
气功核心是三调合一
气功是心身锻炼的技能,这里的“心”是指人的心理,如精神意识等,是无形的;“身”是指人的身体,包括四肢躯体等,是有形的。
心身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人体健康的主要标志,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那样,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气功作为一种技能,将心身两个方面作为锻炼的对象,并将提高或维持两者的良好状态作为锻炼的目的,由此增进练功者的健康状态、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心身疾患。
气功锻炼要素调身、调息、调心所谓调身是指练功过程中形体的锻炼,包括静功的姿势和动功的动作;调息是指呼吸方式的锻炼与调整;调心是指心理的调整与锻炼。
任何一种功法都包含上述三调,只不过各有侧重,例如佛家禅定主要从调心入手,但是禅定的时候也有姿势和呼吸的基本要求;道家的内丹主要从调息入手,但是也需要配合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式等。
“三调”操作虽各有其作用,如调身可以强健筋骨、调息可以提升肺功能、调心可以调节心理,但气功追求的不是三者的单独作用,而是三调合一产生的综合效益。
气功核心是三调合一,这是气功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的“标尺”。
一般的体育运动,例如跨栏,手足配合跑步是调身,屏息是调息,心无杂念是调心,虽然三调操作都有,但三者各自独立,不要求融为一体;气功锻炼是从进入三调合一的境界开始,这种境界不能依靠主动操作,只能依靠反复操作,熟练之后自行进入。
三调合一可以产生1 1 1>3的生理效应——这也是气功锻炼养生保健、防病疗疾作用的基石与支柱。
炼气三大基本要素
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容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就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②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
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静。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头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调息方面就讲到这里。
三、调心
最后谈谈调心。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无意非高功”,心意锻炼是气功的核心内容。更确切的说,除了气功中的意识运用与入静入定的法门,连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调心的内容。调心,说根本就是要把心调到空明,圣洁之态。
【健身气功】八段锦“三调”要义(杨伯龙)
【健⾝⽓功】⼋段锦“三调”要义(杨伯龙)健⾝⽓功⼋段锦是⼀套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健⾝养⽣术。
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疏通经络,调和⽓⾎,改善机体与脏腑功能,从⽽达到强⾝祛病的⽬的。
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柔和缓慢、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寓其中。
健⾝⽓功⼋段锦对调⾝的要求调⾝是指练功者对基本⾝型和肢体动作的调控与修炼。
它不仅仅是对形体的调节,⽽且还包括对脏腑、筋膜、⾻⾁的调节。
调⾝分为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两个部分。
对于初学者,⾸先要抓好基本⾝型的练习。
基本⾝形有⽑病就会给⼈感觉动作处处别扭,因为基本⾝型贯穿于形体运动的始终。
正如练功俗语所说,“形不正则⽓不顺,⽓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可见基本⾝型的重要。
健⾝⽓功⼋段锦的预备势就是功法的基本⾝型,同时⼜是基本动作,也可作为基本功来练习。
“基本⾝型”主要是指躯体在静⽌状态下,要做到百会虚领、⽴项竖脊、沉肩坠肘、虚胸实腹、松腰敛臀、中正安舒。
那么如何练好基本⾝型呢?要从站桩开始。
在健⾝⽓功⼋段锦功法中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都是以桩功中的⾃然势、捧势、扶按式、抱球式、叠掌式来衔接转换。
所说的健⾝⽓功⼋段锦势正招圆的特点,很⼤程度上就体现于此。
站桩调⾝的⽬的在于端正练习者的⾝型和体态,为学习⼯作和以后提⾼运动技术⽔平打好基础。
初学者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长,应采取短时间多次数的重复间歇训练。
从头到脚反复校正,改进形态。
如要进⼀步练习,需在⽼师的指导下进⾏,因为站桩还涉及到放松、⼊静、呼吸和意念等⼀系列问题。
运动状态下的调⾝,主要是结合功法动作进⾏。
⽬的是使练习者正确掌握动作规格、⽅法、要领,提⾼运动技术⽔平,增强练功效果。
最初学习健⾝⽓功?⼋段锦,在学习掌握动作阶段要抓住点、线、型三个要素。
“点”是指动作的起⽌点;“线”是指动作的运⾏路线;“型”是指形态,包括动态与静态。
要切实在动作的规范性上下功夫,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型、⼿法清晰,做到⽅法准确,姿势⼯整,即⼈们常说的“先求⽅,后求圆”。
气功养生:调息、调心、调身
气功养生:调息、调心、调身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
气功养生调息调:调整、调理的意思。
息:一指呼吸;二指呼吸间的停顿;三指精神的安宁。
调息有多种呼吸方式,最主要的有两种呼吸方式: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膜下降,把腹内脏器往下推,腹部向前鼓出;呼气时膈膜上升,恢复原来位置,腹内脏器上升,腹部凹入。
它可以加大肺的换气量,对腹腔脏器起到按摩作用。
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凸起。
吸气时膈膜下降,腹部的收缩,实际增加了腹压。
这种呼吸方式的好处是:能使上、下二气往一块聚,吸气时小腹收缩,会阴上提,先天气随之往上提,呼气时后天气往下推,两个气往一块聚,能使丹田气更集中、更加强。
调息的作用:1.用于止念和入静;2.改变人的气质,调节机体的阴阳;3.促进体内真气的运行;4.促进气机的升降开合;5.炼精化气的重要手段。
气功养生调心调心也称调神,通过对神的修炼,可以影响、改变整个大脑和全身的生理效应。
心理效应,这也是气功能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和开发潜能的根本所在。
调心可以通过存想、意守等方法来实现,其中意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璧如:意守下丹田可以培补肾之元气,也称“筑基”之法;意守命门能补命门三火,使肾之元阳发挥对全身的温煦作用。
气功养生调身调身就是运用意识引动形体,使之符合炼功的要求。
调身能增强脏腑的功能,尤其是周身导引的动功。
调身能使全身各部门变得十分灵活,而且能疏通经络,和畅气血。
舒展的练功姿式和调心相配合,能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促使气血的运行。
四肢、肌肉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此外,还能舒筋活络,强健骨骼关节。
动功中的调身效应,是气功能全面增强人体体质的机理。
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
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古道清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三大基本功。
就是功夫界所说的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
这本是佛家天台宗的静功修炼术语,后来被各家采纳广泛使用,成为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功。
三调在藏密气功中也称为身密、口密、意密。
一、调身:调身是指在气功修炼过程中的不松散、不紧张的舒适的练功姿势。
还包括各种手印(手诀)等。
正确的练功姿势才能保证体内气血的通畅,避免出现偏差,还有聚敛宇宙超能的效果。
调身主要包括坐式的、站桩的、卧式的、还有走式的(行功或叫行禅)。
下面分别讲解:1、坐式的主要包括自然坐、靠坐、盘坐、跏趺坐、盘根坐、跪式、拥云坐、环抱坐。
常用的有自然坐、盘坐。
盘坐包括自然盘、单盘、双盘(也叫跏趺坐)。
A、自然坐:就是坐在椅子上,不要靠住。
尾闾处坐在椅子边缘,露出会阴。
这样容易把腰拔起挺直,保证气血通畅。
B、自然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臵于右大腿根底部,右脚臵于左腿大根底部。
自然而坐。
C、单盘:可分为如意坐与金刚坐。
如意坐是左脚臵于右脚之上,金刚坐相反。
D、双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臵于右大腿之上,右脚臵于左腿之上。
左腿在上称为安祥坐,右腿在上称为伏魔坐。
以上各种坐姿,对于初学者应循序渐进。
不能打双盘的先单盘、不能单盘的先普通盘。
身体较差的先采用自然坐,关键在于放松。
下面再说说打坐的基本要领与主要功用: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
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
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
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
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
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
”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
浅谈健身气功“三调”合一的境界
“ 三 调 ”合一 。
心到 “ 三 调合 一 ”的 境 界 。 “ 三调合一”
的 状态 ,达 到 入 静 状 态 , “ 恬 淡 虚 无 , 真
2 、何为境界
“ 境 界 ” ,本 是 佛 学 中 标举 “ 内心 ” 与 “ 外 境 ” 乃 不 可 分 说 之 关 系 的 重 要 名 相。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的 解释 是 “ 事 物 所 达 到 的 程 度 或 表 现 的 情 况 。 ”可 见 “ 境
肺 已经 不 工作 了 ,取 而 代之 的是 全 身 所 有 毛 孔 在 呼 吸 ;从 心 理 上 , 静 不仅 仅 是 情 绪 平 静 , 包 括 大脑 思 维 都 是 静 的 , “ 神 不 外
泄 ”, 毫 无 杂念 。如 此 身 、 息 、心 在 人 体 的外 在 表 现是 面 部 安 详 ,周 身 圆活 放 松 , 内部 气 血 运行 通 畅 ,本 体 感 受为 “ 身 心合 ~ ”。 “ 戒 ” 就如 同佛 家 讲 的 “ 放 下 ”、 道家的 “ 出 世 ”一 样 ,不 被 外物 所 诱 惑 , 不 计 较 利 益 得 失 , 只 在 乎 个 人 内在 的 和 谐 戒 除 焦 虑 、暴 躁 、 私欲 、贪 念 , “ 夫 唯不 争 ,则 天 下 莫 能与 之 相 争 , ”注 重 个
的境界应 该是做到 “ 静”和 “ 戒 ”。静是
相 对 的 静 , 从 外 形 上 看 , 即 便 身 体 在 运 动 着 ,但 跳 出 自我 回 归 自然 中 ,就 好 比人 与 自然 同 步运 动 ,从 而 达 到 相对 的静 ;从 呼 吸 上 , 静 是无 意 识 的 呼 吸 ,好 像 鼻 子 和
从有 意识到 下意 识 ,无 招无 式 出神 入化 。
中医气功三调合一是精髓
中医气功三调合一是精髓调身、调息、调心是中医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简称“三调”。
其中,“调身”指的是对身体姿势、动作的调节;“调息”指的是对呼吸的调节,呼吸快慢、气息深浅、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发出某种声音等,都属于调息的范畴;“调心”是指对思维意识活动的调节,使我们的思维意识进入到一种特定的状态。
在进行气功锻炼时,需要练功者在分别熟练地掌握三调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调的融合(即三调合一)。
三调分练是基础三调在生活都可以看到,很多方面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习惯成自然了,但仔细品味起来,对于三调的内容、方法、结果,却又很难说个究竟。
气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有目的的训练,进而较为熟练地掌握三调,掌握学习气功的基础。
因为只有掌握了三调的方便操作,才有可能进入气功状态——三调合一。
调身调身在生活中最为常见,走路、跑步、打球无不是调身的过程。
中医气功中即使是站桩,看似站在那里不动,但要做到沉肩、垂肘、松腰、沉胯、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也都属于调身的范畴。
为了便于理解,中医气功大致将调身的内容分为外在调控和内在调控两大部分。
前者重点强调的是对肢体运动位置、方向、速度的调控,如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时,两臂上托,动作明显,幅度较大,就属于此类操作;后者更侧重于肢体内在感觉、关系的调控,如同样是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内在操作强调的是松腰沉胯,举到头顶后两臂夹紧,这些动作幅度较小,旁人不易看出。
这里要说明的是,外在操作与内在操作没有严格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
离开了外在操作,甚至连基本动作都没有掌握,一味地强调内在操作,常常会舍本逐末,达不到锻炼效果,甚至出现“形不正则气不顺”的弊病;反过来,忽视了内在操作,一味地强调外在操作,动作往往没有韵味,甚至变得生硬刻板,锻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无法达到“气到力到”等较高的要求。
调息调息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呼吸运动有一个特别之处。
当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它的时候,呼吸的深度、速度、频率都可以按照意识进行随意调节,当不再关注它的时候,呼吸依然可以很顺畅地进行。
太极拳中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
太极拳中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谈谈健身气功中“三调”对太极拳健身作用启发自陈王庭创拳之初,结合导引、吐纳、拳术技击方法,把健身养生与技击紧密结合,依据易理、中医理论、兵学而创造陈式太极拳。
由陈式太极拳相继演化出杨、吴、武、孙等式太极拳流派,各有其风格特点,自成一派,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地演变,以健身养性为主,在当今全民健身中大受欢迎。
自1988年练习太极拳以来,一直有心、用心来感知、感悟太极之理。
近年来由于修炼和教学的需要,一直在想当年陈王庭创拳到底结合了哪些导引和吐纳方法以及理论,甚至哪十六家拳法与理论,想探个究竟。
由于接触健身气功的“缘”故,借来莫斯科教授健身气功之机,有闲暇时间进行思考,试想健身气功讲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在平时太极拳练习时应该也是如此,尤其体现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它的理论支撑应该是中医理论和气功学理论,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而忽视,一味从武术的技击性入手体会太极拳。
由于本人一直把太极拳归属武术范畴,体现武术特点的文化性和技击性,技击性又是本人研究的重点,侧重这方面,而忽视太极拳的健身性。
逐年随着练习太极拳的国内外拳友增多,其练习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健康。
因此,本人从健身性入手并加以体会,除了生理学上讲的,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作用,试想用我们中医理论来阐释太极拳的作用。
武术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可以自圆其说,有其自身一套理论依据和支撑。
据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的学生反馈信息,现在欧美正掀起对东方文化的兴趣,比如中国武术太极拳和气功、印度YUGA、日本空手道等具有体现民族特色的项目或技艺比较感兴趣,日益练习者增多。
我在莫斯科教经常冲泡功夫茶,俄罗斯人、印度人都非常感兴趣,品尝完我的学气功之余,茶,有的甚至就去中国市场买茶具。
只是我们的宣传和包装还不够,不能充分体现茶道的生活化、艺术化。
传统文化需要回归,传统技能需要继承。
现借气功中三调理论来谈谈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进行调身、调息、调心,分别对应人的“形”、“气”、“神”,是太极拳养生锻炼的基本要素。
健身气功。六字诀
健身气功简介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
健身气功三要素: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也就是调节肢体、呼吸和心理活动和谐统一,是人类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全部操作性活动。
调身指的是自身的形体活动和身体姿势的调整,它是功法动作的外在表现,就是要掌握“形”的锻炼方法和要领,首先要按照体操的做法把动作学会,要求正确但不要求精确,做到“形正体松”,否则“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
“形”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手法、手型。
二是步法、步型。
三是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
要对动作的路线、方位、角度、虚实、松紧分辨清楚,做到姿势工整,方法准确,才能为今后深入练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息中医讲“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就是练功中对呼吸的调整,又叫呼吸吐纳。
调息就是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停顿的快慢、深浅、粗细等节奏性变化,使呼与吸都进行到最大限度,进而调理气体在身体内的交换、运输、氧化、排泄等升降出入的运化。
呼吸与动作具有“起(升)吸落(降)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紧吸松呼等”的配合规律。
以不憋气、不使气为原则。
呼吸的量和劲也要保持适中,以不疾不缓为宜,逐步达到细、慢、匀、长的程度,练功中强调呼吸要顺其自然,做到勿忘勿助,切莫强吸硬呼,更不能憋气。
调息基本方式有胸式调息法和腹式调息法两类。
1.胸式调息法作为人体最基本的调息类型,主要是依靠扩大和缩小胸腔而进行呼吸节律性调节的呼吸方式。
2.腹式调息法可分为顺式和逆式两种:(1)顺腹式调息法是指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向下挤压腹腔内的肝脏、胃肠等内脏器官,使胸腔容积扩大,同时腹部肌肉放松而使腹部自然凸起;呼气时,腹部肌肉收缩,挤压腹腔中的内脏器官,进而推顶膈肌上移,同时膈肌放松,共同迫使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气功养生重在调身、调息、调心
气功养生重在调身、调息、调心
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深山大泽,蕴涵无数珍奇瑰宝,其中就有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养生之道——气功。
气功养生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方法,重在调身、调息、调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已经记载气功养生。
庄子在《刻意篇》中又强调气功调息以养生的重要,认为经常调整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可以延年益寿。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进而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宜导引”,主张把调整呼吸、调养心神、调整身姿结合起来,既用来养生延年,又用于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真气充实,生命活力就旺盛;真气亏损,生命活力就衰退;一旦真气耗尽,人的生命也随之消亡。
就中医养生来说,培育真气最为重要,真气充盈,生命力强,就能健康长寿,病邪也难以侵犯,疾病就难以发生。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气功修炼,就是培育真气的自我养生之法,所以具有养生保健,抗衰延年的效果。
疾病之所以发生,从人体内部而言,就在于阴阳失衡。
而气功疗法,培育真气,扶正祛邪,又能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调和气血,使失衡的阴阳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也就随之痊愈。
练习气功要做到三调:调息、调身、调心。
不论何派气功,这三点都是关键的要素。
调身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需要分别选择卧式、坐式、站式和行式。
不论采取哪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做到姿势协调,舒适自然。
三调的境界
健身气功三调的境界房辉1004320110460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平衡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体育项目,即将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调合一。
其中,调身是基础,调息是方法,调心是目的。
在每一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境界。
笔者就自身练功的体会和感悟,再加上学习领会专家学者的精辟见解,认为健身气功中的三调之境界与冯友兰的美学三境界有些相同之处。
一、调身—体验美健身气功中的调身就是有意识的调整练功的姿势。
冯友兰认为审美既是对主体与客体的沟通,也是对主体与客体的超越。
同样,练功者只有首先做好形体的动作,才能更好地体会练功的真谛,更好地感受调息与调心。
逐渐达到提高全身关节、韧带、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起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调息—生存美古人云“一呼一吸为之息”。
所以呼吸不仅指呼和吸的过程,还有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呼吸是息息相关的,故有“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之说。
冯友兰笔下诗意的生存美正是其另一种表述。
晚年的冯友兰长须飘飘,表现出一派仙风道古的气象,虽目力全坏,听力也几近全无,但确依然平静自如,“总处于一种怡悦之中”,在自己的诗词的意境中似乎觉得十分安宁。
可以说晚年的冯友兰已几近于天地境界中的诗性生存美。
或许练功中正是需要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逐渐达到呼吸的细匀深长,甚至是胎息的境界。
三、调心—人格美调心是指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也称炼神,炼己等。
冯友兰认为,人格美的构成条件之一即超越,超越是自我超越,超越自我则可以无我,无我则个人的成败得失、死生祸福皆可置之度外。
这正是练功所要达到的一种平和的心态,它是人生中的至高境界,一种面对世俗的繁杂常保内心的平和与达观的况味。
如果内心能不受复杂的外界干扰,让它平静下来,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练功调心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能够排除杂念,净化大脑,放下一切,也就能做到形与神和,神与意合,意与气和,从而防病祛病,强身健体。
论气功三要(调身、调息、调心)
论气功三要(调身、调息、调心)气功是根据中国哲学发展而来的,是道气哲学的实践。
气功最紧要的是对气的理解。
依中国式宇宙生成论,道生元炁,元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随四时运化,又变生五行之气。
大宇宙的本质是气,人体小宇宙的本质也是气。
人活一口气,气又分为先天气和后天气,先天炁是元气、真气,后天气有体外之空气、体内的宗气、卫气、营气等等。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医家最重视元炁、真气,以之为人体大药,扎针灸也要讲究“得气”。
武术家重视内气,以之为内力的根本,有“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之说。
而道家、儒家,用炼气养气方式而修身养性,以证得宇宙本体。
虽然各家目的不同,共同之处都是要炼“气”的功夫,既要炼后天气的呼吸之气,又要炼体内元炁、真气。
所以“气功”名称是因其在炼功中可以感受到,作为人体生命活力的“气”,在体内的产生、运行和作用而得名。
对这种“气”的体验,国外科学家认为也是神秘体验范畴。
和通常的心理幻像神秘体验不同,“气”体验是人体内气能量运动的体验,是宇宙气能量的体验,最终是大、小宇宙,内外之气能量合一的神秘体验。
所以气功不追求心灵幻觉的那种神秘体验,并且以之为走火入魔的征兆,气功追求的是气能量沿经脉循行的神秘体验,即所谓的打通大、小周天。
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向人们形象地描述了体内“行气”的神秘体验。
郭沬若把45个铭文译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
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中医科学院张维波研究员认为,气功是以气意识活动、调息、调身等方法对人体中的气及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进行调整的锻炼活动。
气意识是以气感,气想象为主的意识活动,如领气,采气,捧气等,所以它是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暗示活动,其特点在于意识的觉知是以一种连续的、流体状的形式出现。
而气功锻炼的目的是对气和经络的锻炼,这里的气包括人体的内气、呼吸之气和自然之气,这就将气功与一般的体育锻炼区别开来。
气功-精简
导言:气功只是一种锻炼脏腑和促进气血循环的体育运动,不能把其功能夸大化,更不能将其神秘化。
希望喜欢或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共同学习探究。
气功锻炼需要三调,三调的目的是放松入静,三调包括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调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
一、调身:总则:松(全身)、空(腋下)、自然。
1、虚领颈顶,含胸拔背;2、肘稍外旋,虚腋;3、舌抵上腭(不能用力);形成一个闭合的周天4、提肛(用意不用力);5、双手大拇指轻抵中指;6、双目下垂,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
坐一)散盘:1-67、双腿交叉盘坐;8、双手分别手心朝上放在膝部。
二)单盘:1-67、一只脚放在另一腿的大腿上,脚心向上;8、双手分别手心朝上放在膝部。
三)双盘。
(五心朝天:百会,手心,脚心)1-67、双脚分别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脚心朝上;8、双手分别手心朝上放在膝部。
站:1-67、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8、膝微屈,放松;9、双手被置于背后肾部。
行:同站的1-6、9,腿部无要求,自然行走。
卧:侧卧:1-6;7、一手手心朝上置于头侧耳部;8、一手手心向下置于跨上。
仰卧1-4、67、双手掌心向下,叠放于丹田上,或双手保持5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二、调息:总则:匀、细、深、长1、匀细是基本要求,在匀、细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深、长,不可急功近利。
2、顺腹式呼吸:吸气胸部自然鼓起、呼气胸部自然放下。
三、调心:1、意守丹田;2、眼微闭(半开半合)、目下垂;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
最高境界:物我两忘,身体融入自然中。
四、对待杂念方法:“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五、采气功1、散步或慢跑400米;2、活动头、肩、腕、指、腰、膝、踝;3、保持站功姿势5分钟左右;4、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5、手心向下从身体两侧慢慢匀速抬起,到与肩平时翻腕变手心向上,到头顶两手心相距20公分左右。
此过程配合吸气,身体慢慢下蹲;6、双手手心向下慢慢在身前按下,回到身体两侧。
此过程配合呼气,身体回复站立姿势。
气功练功三要素详解——意念(调心)法
气功练功三要素详解——意念(调心)法气功的流派相当多,有静功、动功、动静结合功。
锻炼方法也很多,但锻炼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三个方面,即练功三要素。
一、意念(调心)的重要性气功之所以要调整意念,是因为意念是气功锻炼是否顺利入门、加快深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法则。
气功之气的全身贯注不是无规律的,更不是生来就有的,气的有规律的运行,依赖于意念的指挥,通过正确的引导,循经流注全身,使身体各部机能有机地统一起来。
老子的《道德经》中“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等术语,就是指在练功中心情必须安静,思想应集中,意要守住,但不应强守等练功法则,这就是强调意念的重要意义。
二、意念的方法气功中的意念也叫调心。
下面介绍几种意念的方法。
(一)放松法练习气功,摆好姿势后,用意识引导全身放松,这就叫做放松法。
放松法大体有两种种形式:1.自然放松法。
摆好练习气功的姿势后,依次放松各个部位。
次序是:头部松、颈部松、胸部(包括上臂部)松、腹部松(包括前臂部和手部)、大腿松、小腿松、足部松。
也就是说,按部位的次序依次缓慢地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放松。
2.三线放松法摆好姿势练习气功时,使情绪平静下来,分三线(把身体部位分线)依次放松:第一线,两侧:头部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一>两肘关节—>两前臂—>两腕关节—>两手掌→两手全部手指。
第二线,前部:头顶一>面部—>颈部—>胸部一>腹部一>两大腿一>两小腿一>两踝关节—>两脚脚趾全部。
第三线,后面:头部—>后颈—>背部—→>腰部—>两大一>两小腿一>脚后跟—→>脚底。
练三线放松法,先保持安静状态,然后从第一条线开始,等放完第一条线(约三分钟)后,再放第二条线(也是约三分脐部或病灶上一分钟,作为一个循环。
以意放线过程,如果感觉不到放松时,不必急躁,可以任其自然按照次序继续一条线一条线地放松,一般每次练功可以循环一至三次。
气功及练习方法
气功及练习方法气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练气、静坐等,是一种独特的健身术。
气功的特点是通过练功者主观努力,对身心进行意、气、体相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①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
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即调身、调息、调心这三个方面,简称"三调"。
任何一类气功,不论功种的名称如何,都离不开气功的这"三要素"。
调身∶调身即调整身体姿势,也就是指身体外形的锻炼。
总的要求是∶松缓自然、舒适得力,避免呆板拘泥。
姿势正确是顺利进行调息和调身的先决条件。
常用的姿势有以上几种。
A、坐式∶包括平坐式,靠坐式,盘坐式,伸膝坐式等。
B、卧式∶包括仰卧式和侧卧式。
C、站式∶自然站立式,各种站桩姿势。
D、走式∶自然行走式,慢步行功等。
调心∶调心又称调意、调神。
调心主要是使意念活动集中,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思想放松,慢慢地进入特殊的安静状态——"入静"。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A、意守法∶把思想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如丹田),或意想空间的某一事物(如青松、翠柏)。
意守要自然,似有意似无意,强行意守,反而造成紧张。
B、数息法∶一呼一吸为一息,默数自己呼吸的次数。
C、默念法∶默念某一词句,但不能念出声,如默念"松"、"静"、"身体舒适"、"思想宁静"等。
调息:调息就是进行呼吸的调整和锻炼。
它直接对机体起到调和血气、按摩内脏等作用。
要求做到呼吸深、匀、缓、细、长,但却不能把呼吸勉强拉长和缩短,否则不但得不到练功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常用的调息方法有如下几种。
A、自然呼吸法∶以自己自然的呼吸方式和频率进行呼吸。
一般初学练气功的宜采用这种方法。
B、深呼吸法∶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使呼吸频率适当减慢,同时适当增加呼吸的深度。
C、腹式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下凹,但不能用力鼓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气功的“三调”
气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治病之术,流传几千年,确实是源远流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已记载气功养生,主张调心入静。
他指出,眼不看物,耳不听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排除一切杂念,就能达到调心入静的境地。
气功能祛病强身
庄子在《刻意篇》中又强调气功调息以养生的重要,他认为,经常调整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就能延年益寿。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进而指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宜导引”,主张把调整呼吸、调养心神、调整身姿结合起来,既用以养生延年,又用于治疗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气功在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气功,因其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或用来养生延年,或用来防病治病。
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谢觉哉说得好:“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祛病,可以强身,可以延年。
”
许多采用气功治疗的病人也深受其益,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于社会。
”
练习气功,既能养生延年,又能防病治病,这是什么道理呢?
中医学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真气充实,生命活力就旺盛;真气亏损,生命活力就衰退;一旦真气耗竭,人的生命也就随之消亡。
就中医养生来说,培育真气最为重要,真气充盈,生命力强,就能健康长寿,病邪也难以侵犯,疾病也就难以发生。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气功锻炼,就是以培育真气为主的自我养生之法,所以具有养生保健、抗衰延年之效。
中医学又认为,疾病之所以发生,就人体内部而言,在于阴阳失衡。
而气功疗法,一方面通过培育真气,扶正祛邪,另一方面通过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调和气血,使失衡的阴阳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也就随之痊愈。
现代研究也初步证明,用气功来养生延年,防病治病,确有科学道理。
第一,测定练功者的生化指标,发现有助于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
第二,用脑电图观察练功者,发现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功能。
第三,随着练功过程的逐渐入静,大脑皮层也逐渐处于内抑制状态,对高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过度兴奋以致功能紊乱的大脑皮层细胞容易复原,并使大脑皮层顽固的病理兴奋灶转入抑制状态,从而为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对那些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更为有利,像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等。
第四,在练功过程中,身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减少,大约比平时减少30%,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也下降,大约比平时下降20%,可见在练功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属于积聚能量的反应。
这种“储能性反应”可以减少病人对能量的消耗,重新积聚精力,因而有助于身体虚弱和患有慢性消耗疾病的人恢复健康。
第五,在练功的过程中,呼吸变慢加深,特别是采用腹式呼吸,可以起到一种“按摩”腹腔器官的作用。
练功时,膈肌的活动范围比平时要增加三四倍,对腹腔器官进行有节律的挤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腔瘀血,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所以练功者往往食欲改善,食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旺盛,体重大多也有所增加。
因此,对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有利,而且有助于促进慢性病的恢复,尤其对胃下垂、习惯性便秘等胃肠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气功中的“三调”
那么怎样练习气功才效果好呢?概括来说,就是要求做到“三调”。
气功的流派多种多样,练功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派何功,都要调身、调息、调心,这就是气功锻炼的“三要素”。
调身
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需要,分别选择卧式、坐式、站式或行式。
不论采取哪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做到姿势协调,舒适自然。
调息
就是调整呼吸。
气功调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深呼吸法,不改变平常胸腹混合呼吸的原有方式,只是把呼吸引向深长缓慢一些。
吸气时,胸廓慢慢扩张,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胸廓慢慢回缩,腹部随之略有内收。
另一种是腹式呼吸法,把常人的胸腹混合式呼吸调整为单纯的腹式呼吸。
吸气时,胸廓明显隆起;呼气时,横膈上移,腹部明显内收。
腹式呼吸的气息出入,远比平常呼吸更为缓慢,更为深长。
气功的呼吸调整,要求达到均匀、细慢、深长。
均匀,是指不能时快时慢。
细慢,是指呼吸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
深长,是指气贯丹田,随着腹式呼吸的形成,深吸气时,横膈下降幅度增大,挤压腹腔器官,产生下行之力,这时再微微运用意念诱导,促使吸入之气下行入腹,呈现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
调心
就是调节心神。
要求排除杂念,集中意识,精神内守,放松安宁,达到入静的境界。
初步入静,表现为心平气和,情绪安定,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对内外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
进一步入静,思绪更加净化,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
入静再深入发展,则自觉恬静虚无,轻飘飘达到一种美妙无比的境地。
入静后的感觉,还常常因人而异,表现为多种多样,古人就归纳出八触景象和十六触景象。
对于任何一种景象,都不要刻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继续练功。
练功的实践表明,许多人入静后都能收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的良好效应。
入静是这样美好,但初练气功者往往一时难以达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不必着急,只要安定情绪,耐心练习,等待时日,功到自然成。
气功,既简便又有效,只要你做好调身、调息、调心这三要素,相信你的身体状况一定会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