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
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一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等特点。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如(图4.3),胆甾酮(a)与异亚丙基丙酮(b)分子结构差异很大,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峰。
两分子中相同的O=C-C=C共轭结构是产生紫外吸收的关键基团。
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谱区域的详细划分如图4.4所示。
紫外-可见光区一般用波长(nm)表示。
其研究对象大多在200-380 nm的近紫外光区和/或380-780 nm的可见光区有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测定的灵敏度取决于产生光吸收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
该法仪器设备简单,应用十分广泛。
如医院的常规化验中,95%的定量分析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化学研究中,如平衡常数的测定、求算主-客体结合常数等都离不开紫外-可见二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光的照射下待测样品内部的电子跃迁,电子跃迁类型有:(1)σ→σ* 跃迁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2)n→σ*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3)π→π* 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电子跃迁类型不同,实际跃迁需要的能量不同:σ→σ* ~150nmn→σ* ~200nmπ→π* ~200nmn→π* ~300nm吸收能量的次序为:σ→σ*>n→σ*≥π→π*>n→π*特殊的结构就会有特殊的电子跃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波长),反反映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上就有一定位置一定强度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推知待测样品的结构信息三特点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
Q/YS □□□□□□□□工程公司企业标准光谱分析检验方法□□□□□□□□工程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Q/YS1.659—20062 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职责 (1)5 工作程序 (2)5.1 检测流程图 (2)5.2 接收《检验委托单》 (2)5.3 技术交底 (2)5.4 确认被检项目(部件) (3)5.5 检验准备 (3)5.6 分析步骤 (6)5.7 记录 (7)5.8 检验结果评判 (7)5.9 不合格品处理 (8)5.10 检验报告 (8)5.11 质量控制 (8)5.12 安全环境控制 (9)6 记录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光谱分析检验流程图 (11)附录B (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样 (13)表B.金属028 光谱分析委托单 (14)表B.金属029 光谱分析不合格通知单 (15)表B金属030 光谱分析检验记录 (16)表B金属031 光谱分析检验报告 (17)Q/YS1.659—2006前言本标准中附录表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中附录表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金属检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批准人:本标准归口部门: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会审人: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校对人:本标准于××××年×月首次发布。
更改记录页说明:本表由文件持有人根据“文件更改审批通知单”及时填写。
3Q/YS1.659—20064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安装设备的高温高压管道和各类合金钢部件,以及它们的焊接接头、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检验。
也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_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_
_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_近红外光谱解析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指南旨在向读者介绍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是指在800至25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光谱。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分子振动和拉伸产生的光谱吸收特征来推测样品的成分和属性。
这些光谱特征是由于化学键振动、倾角、水合作用等引起的。
二、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仪是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关键设备。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仪器一般采用光栅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
仪器的重要参数包括光源、光路、检测器和光谱仪。
选择合适的仪器要考虑样品类型、分析要求和预算。
三、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对于近红外光谱解析至关重要。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使样品以均匀、透明、薄膜形式呈现在仪器上。
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将样品粉碎后与固体粉末混合,或将液体样品稀释后滴在红外透明基底上。
四、数据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解析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光谱校正、预处理、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等步骤。
首先,需进行光谱校正,如仪器平滑、波长校准和零点校准等。
接下来,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包括去噪、光谱标准化和特征选择等。
然后,构建合适的模型,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或支持向量机等方法。
最后,进行模型验证和检验,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农业、食品、化学、药品、生物医学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成分分析、药品质量控制等。
近红外光谱解析具有快速、非破坏性、准确度高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者和工程师的青睐。
总结起来,近红外光谱解析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合理制备样品,以及采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准确、快速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指导。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汞总砷能力验证分析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汞总砷能力验证分析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Microwave diges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MD-AFS)是一种常用于测定食品中汞和总砷含量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该方法进行能力验证分析,以验证其在大米样品中测定汞和总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能力验证实验的目的是评估实验方法的精确度、可靠度和稳定性。
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作为参比样品,用于比较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
然后,选择一批大米样品作为测试对象,进行样品前处理和MD-AFS测定。
样品前处理首先需要进行微波消解,以溶解大米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转化为可测定的形式。
微波消解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溶解各种样品,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待测元素的特征。
在消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强氧化剂,如硝酸和过氧化氢,能够增加样品的溶解率和转化效率。
接下来,使用MD-AFS法测定消解液中汞和总砷的浓度。
MD-AFS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荧光光谱的金属分析方法,利用汞和砷元素的特征荧光光谱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测定的特点,可以准确测定大米样品中汞和总砷的含量。
在能力验证实验中,根据标准样品的浓度和MD-AFS测定结果,计算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对偏差。
利用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或方差分析,评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多个重复样品,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测定方法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可靠、准确的测定大米中汞和总砷含量的分析方法。
在能力验证实验中,通过与标准样品的比较,可以评估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能力验证的结果可以为该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光谱分析是物质检验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检测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环境等众多领域。
下面将对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进行详细解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通过检测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
当分子受到光照射时,会发生能级跃迁,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浓度和化学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药物等领域。
红外光谱分析是通过检测物质在红外波段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
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和转动模式,在红外波段特定波数下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数下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功能团、聚集状态等。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通过检测物质中金属元素的特定波长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
当金属元素被加热或电离时,其原子碰撞、跃迁或退激发过程会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金属元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光谱,可以获得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信息。
原子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拉曼光谱分析是通过检测物质散射光中频率发生改变的拉曼光谱来分析物质。
当入射光与样品相互作用时,样品中的分子与入射光产生能量交换,导致光波的频率发生微小的变化。
通过测量散射光中频率发生变化的拉曼光谱,可以获得样品的结构、溶液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等信息。
拉曼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等领域。
质谱分析是通过将化合物转化成带电离子,然后根据这些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来分析物质。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分子在高能电子束的作用下断裂为带电的离子并分离出来。
通过测量带电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式、分子质量以及样品中的原子组成等信息。
质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化分析、环境、药物等领域。
总结起来,光谱分析检验方法通过检测物质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铁铝合金中检验金属铝的方法
铁铝合金中检验金属铝的方法铁铝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如何准确检验其中的金属铝含量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铁铝合金中检验金属铝的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1.原理: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铁铝合金中的铝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铝的含量。
2.方法:取样,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的碱,使铁、铝分离,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铝氧化物。
最后,用酸溶解铝氧化物,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出铝的含量。
3.优点: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4.缺点:操作复杂,对实验人员技能要求较高,分析周期较长。
二、光谱分析法1.原理:光谱分析法是利用铁铝合金中各元素在光谱上的特征谱线,对样品进行光谱分析,从而得出铝的含量。
2.方法:采用火花光源或电弧光源,将样品激发产生光谱,通过光谱仪进行分光,记录下铝元素的特征谱线,与标准谱线进行对比,计算铝的含量。
3.优点: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批量样品分析。
4.缺点:设备成本较高,对样品形状和表面质量有一定要求。
三、电化学分析法1.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铁铝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或电流,计算出铝的含量。
2.方法:将样品作为工作电极,放入含有铝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施加直流电压,测量电极电位或电流,根据电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铝的含量。
3.优点: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4.缺点:受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影响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四、X射线荧光光谱法1.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利用铁铝合金中的铝元素在X射线激发下产生的特征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分析。
2.方法:将样品置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中,用X射线激发样品,收集铝元素的特征荧光光谱,通过比较特征谱线强度,计算出铝的含量。
3.优点:非破坏性检测,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
4.缺点:设备成本较高,对样品形状和表面质量有一定要求。
综上所述,铁铝合金中检验金属铝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光谱分析可以揭示物质成分和结构等信息
光谱分析可以揭示物质成分和结构等信息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的科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与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重要信息。
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能够用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从有机化合物到无机晶体,从大气气体到星际尘埃。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测量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信息。
根据电磁辐射的不同波长区域,光谱分析可以分为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不同类型。
紫外-可见光谱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谱,这种光谱可以被用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例如,通过测量植物叶片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可以研究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红外光谱是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重要工具。
红外光谱可以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不同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域有吸收的特征。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功能团和化学键的类型。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可以用来鉴定和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
核磁共振光谱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谱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行为,从而获取关于物质结构和环境的信息。
这种技术常用于无机材料、有机化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研究。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科学家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确定化学键的类型和数量,并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是一种测量物质中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方法。
质谱可以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分布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质谱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通过质谱,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定量分析和分析样品中的杂质。
总的来说,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够揭示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重要信息。
光谱检测方案范文
光谱检测方案范文光谱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特性信息。
在光谱检测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样品后被光谱仪检测和处理,从而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光谱检测方案包括光源选择、样品处理、光谱仪选择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首先,在光谱检测方案中,光源的选择是很关键的。
不同的光源在波长、光强、稳定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常见的光源包括白炽灯、氘灯、氙灯和激光器等。
白炽灯具有连续的光谱,适用于一般的光谱分析;氘灯主要发出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氙灯发出较强的线谱,适用于原子吸收光谱等;激光器具有单色性好、光强高等优点,适用于拉曼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等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
其次,在光谱检测方案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样品的处理可以包括液体样品的稀释、固体样品的制备和气体样品的净化等。
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引入适当的辅助试剂来改善样品的特性,以提高光谱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再次,在光谱检测方案中,光谱仪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光谱仪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来确定。
常见的光谱仪包括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
紫外可见光谱仪适用于分析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常用于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分析;红外光谱仪适用于分析红外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常用于材料、药物等领域的分析;质谱仪适用于分析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常用于质谱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研究。
最后,在光谱检测方案中,数据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光谱信号的滤波、背景校正、峰识别和谱图解释等过程。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光谱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以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光谱检测方案是一个系统的检测方案,包括光源选择、样品处理、光谱仪选择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
只有合理选择和配合好这些环节,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光谱分析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样品特性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分析效果。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特点:灵敏、快速、简便。
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分类(一)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mber-Beer定律:A=k·b·cA为吸光度k—吸光系数b—光径,单位:cmc—溶液浓度,单位:g/L2.摩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1mol/L,b=1cm时,则常数k可用ε表示。
3.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为百分浓度(w/v),b为cm时,则常数k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即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吸光度同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
1.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待测物质并测定其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2.标准加入法:把待测样本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品,然后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用直线外推法使工作曲线延长交横轴,找出组分的对应浓度。
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消除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较为常用。
3.内标法:在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样本中不存在的元素(内标元素),分别进行测定。
以标准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依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光谱分析方法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方法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因为它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各种物质的光谱特性,从而确定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在化工领域中,光谱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化学品的质量控制、药品研发、环境监测和实验室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光谱分析方法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它可以测量样品中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和分子的功能团。
在化学制品质量控制中,红外光谱法被广泛用于检测原材料、中间体和最终产品。
例如,当一批化学制品生产完毕后,可以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同样,当一种药物新型成分研发完成后,也可以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分子结构。
另外,红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应用。
例如,红外光谱法可以被用于检测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检测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第二部分: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在化工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它可以测量样品中的电子跃迁和化学键。
在制药领域,紫外可见光谱法被利用来确定药物的浓度和纯度。
这是因为许多药物都有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谱的特定区域,因此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来检测它们的浓度和纯度。
此外,紫外可见光谱法还可以被用于监测水、食品和其他液体中的营养元素和添加剂。
第三部分:核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是一种优质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振动频率。
它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新药研发中,核磁共振光谱法可以用于确定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活性。
此外,在生化领域中,核磁共振光谱法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测量蛋白质、糖类和核酸的结构和组成。
第四部分: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是一种分析物质中分子振动和旋转状态的光谱分析方法。
在化工领域,拉曼光谱法被应用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新材料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监测和品质检验等领域。
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拉曼光谱法来监测反应物的浓度、检测杂质、调整反应条件等。
光谱分析在化学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在化学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食品检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化学食品检测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人们健康。
而光谱分析则是其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方法。
一、光谱分析概述光谱分析是将物质经过光激发后,使其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产生特定的光谱,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结构和成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分析物质成分时,主要是通过特定波长处的光吸收或发射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其中,光吸收是波长为特定的光被物质吸收,而光发射则是物质受到能量激发后发出的波长为特定的光。
二、目前,化学食品检测主要应用光谱技术中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
1. 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是指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间内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来鉴定物质成分的技术方法。
在化学食品检测中,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于鉴定和测定食品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如砷、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紫外可见光谱具有操作简便,无害化的特点,操作过程中只需使被测物在波长处的光束中通过就行,不会对物质产生干扰。
同时,紫外可见光谱对大部分物质都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检测到很小的浓度变化。
2. 荧光光谱的应用荧光光谱分析是通过物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吸收电子并处于激发态产生荧光辐射,然后通过测定荧光辐射的强度来分析样品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化学食品检测中,荧光光谱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质,如苯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某些农药、化肥等有机物质。
由于荧光光谱在灵敏性、特异性、选择性和速度等方面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的分析。
3. 拉曼光谱的应用拉曼光谱是分子振动引起的光散射现象,通过对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进行测量,可以得出样品的拉曼光谱图。
在化学食品检测中,拉曼光谱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物质。
与传统检验方法相比,拉曼光谱具有非接触、可逆性、无需前处理等特点,在食品安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光谱分析在压力管道监督检验中的应用解读
光谱分析在压力管道监督检验中的应用解读光谱分析在压力管道监督检验中的应用陈松生等压力管道是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动脉,担负着输送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等具有较大危险性介质的任务,与工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其组成件多而杂及安装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很容易在安装过程中错用材料,这将为压力管道以后的运行埋下极大的隐患,甚至导致重大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保证材料的正确使用是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的一项重要职责。
而光谱分析(PMI)为实现管道材料的现场快速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能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迅速识别材料牌号或查明材料化学成分,确保压力管道安装阶段使用材料的准确性,排除材料误用而引起的重大事故隐患。
1 光谱分析方法的类型和原理光谱分析法是指各种元素在高温、高能量的激发下都能产生自己特有的光谱,根据元素被激发后所产生的特征光谱来确定金属的化学成分及大致含量的方法。
通常借助于电弧,电火花,激光等外界能源激发试样,使被测元素发出特征光谱。
经分光后与化学元素光谱表对照,做出分析的方法。
光谱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如x射线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法、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等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从芬兰OXFORD公司引进的型号为X-Met 3000TX手持式光谱仪和Arc-met 8000的便携式光谱仪其原理分别属于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法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下面分别介绍x 射线吸收光谱分析法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特点。
1.1 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特点高速电子撞击使阳极元素的内层电子激发,产生x射线辐射,当一束从加热阴极射出且被两极之间电压差加速的高能电子流轰击金属靶(如钼、铜等)的原子时,其能量被原子吸收,同时该原子的内层(K、L、M等)电子被逐出,来自外层的电子立即进入逐出电子留下的空穴,并释放出x射线光子,x射线发生示意如图1所示。
葡萄糖酸内酯红外光谱解析
葡萄糖酸内酯红外光谱解析1.引言葡萄糖酸内酯(g luc o no la ct on 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红外光谱(i nf ra re ds pe ct ro s co py)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观察分子的振动信息来快速确定样品的结构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葡萄糖酸内酯红外光谱解析的方法和应用。
2.实验方法2.1仪器和试剂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X型红外光谱仪,试剂为纯度为99%的葡萄糖酸内酯。
2.2样品制备取适量葡萄糖酸内酯样品,加入红外透明盐片,制备红外吸收片。
2.3红外光谱测定将样品红外吸收片放入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测定。
测定范围选择4000c m^-1到400c m^-1。
3.红外光谱解析通过观察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功能基团的确定葡萄糖酸内酯的红外光谱中,常见的功能基团峰包括:羟基(O H)的振动、羰基(C=O)的振动、羧基(C OOH)的振动等。
通过比对实验测得的峰值与对应的参考文献数据,可以准确确定样品中的功能基团。
3.2结构的推测根据不同功能基团的振动信息,可以推测葡萄糖酸内酯的分子结构。
例如,C=O的振动峰出现在1700c m^-1附近,表明样品中存在酯基。
3.3同质异构体的区分葡萄糖酸内酯存在同质异构体现象,红外光谱可以帮助区分它们。
通过分析不同同质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发现不同峰的强弱、位置等差异,从而确定样品的同质异构体。
4.应用葡萄糖酸内酯红外光谱解析在以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药学-:用于新药研发中的结构鉴定和纯度检验;食品-: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添加剂分析;化妆品-:用于产品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
结论葡萄糖酸内酯红外光谱解析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谱中的峰值和功能基团信息,可以确定样品的结构、组成以及同质异构体。
该方法在药学、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有许多常用的技术,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广泛应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糖类、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
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光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于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其中,电位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在pH 测定中,使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池,根据测量的电位值计算溶液的 pH 值。
此外,电导分析法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水质分析和电解质浓度的测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脂肪酸组成等。
液相色谱法则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不易挥发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药物分析、激素测定等领域。
四、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解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通过测定物质所吸收或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线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因其准确性和高效性而备受青睐。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分子与特定波长光线相互作用,产生吸收或发射现象。
通过分析光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得到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成分、浓度等信息。
根据光的特征,光谱分析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两种类型。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有选择性地吸收的现象。
当光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使光被吸收。
根据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最常用的吸收光谱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定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现象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常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红外光谱则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吸收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它应用广泛,可用于有机化合物、聚合物、药物等的分析。
发射光谱是指物质在受到能量激发后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现象。
通过分析发射光谱可以得到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最常见的发射光谱方法是原子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是通过将物质样品加热或电激发,使其原子或离子处于高能级,然后测定其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线。
该方法可用于分析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稳定同位素比值等。
荧光光谱则是通过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吸收能量后再重新辐射出光线的现象。
它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的分析。
然而,光谱分析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样品的预处理和制备对于光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至关重要。
其次,仪器的质量和校准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也有极大的影响。
此外,光谱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形态和结构有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分析。
综上所述,光谱分析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检验方法,可用于物质成分和性质的分析。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化学、生物、医学等研究。
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物质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和材料等领域。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药物、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原理是物质分子在吸收光能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产生吸收峰。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浓度。
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聚合物、药物和生物分子等领域。
其原理是物质分子在吸收红外光后,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拉曼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激光光的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拉曼光谱广泛应用于无机化合物、材料和生物分子等领域。
其原理是激光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拉曼散射光,其频率和强度与样品的分子振动和转动有关。
根据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质谱是通过测量样品离子的质量和丰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和环境样品等领域。
其原理是样品分子经过电离后,产生离子,经过质谱仪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分子的质量和丰度信息。
根据质谱图谱的特征峰,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综上所述,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不同的光谱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希望本文对光谱分析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光谱分析检验报告
光谱分析检验报告1. 引言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的技术,通过测量样品的光谱特征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本报告旨在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样品的各种信息,包括成分、浓度、结构等,并通过对比分析来判断样品的质量和纯度。
3. 实验方法3.1 样品准备收集所需的样品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保证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光谱仪器使用合适的光谱仪器进行测量,如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仪器。
3.3 光谱测量将样品制备好后,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测量,保证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光谱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4.1 定性分析通过对样品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吸收峰,进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化合物。
4.2 定量分析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样品的吸光度或峰高等参数,结合标准曲线或定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浓度。
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
4.3 结构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等技术,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图中的各个谱峰对应着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对样品的光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一系列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根据实验的目的,对样品的质量和纯度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 结论通过对样品的光谱分析,可以获得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成分、浓度和结构等。
根据光谱分析结果,可以对样品的质量和纯度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光谱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检验科常见物理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物理检测方法与解读物理检测是检验科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使用物理原理和仪器设备对待测物进行测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检测方法,并解读其测试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一、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研究来获得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属性信息。
在光学检测中,我们常使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在测试中,通过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强度,来绘制出吸收光谱曲线。
通过分析光谱曲线的特征和峰值位置,可以得到物质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红外光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红外光区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指纹图谱,通过与数据库的对比,可以快速鉴定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拉曼光谱分析是通过物质分子由于振动和旋转而散射光子时产生的能量差别,来得到样品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拉曼光谱具有非接触式、非破坏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的测量。
二、光学显微镜方法光学显微镜是常见的物理检测设备之一,通过观察和放大样品的微观形貌来进行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透射或反射光线通过物镜和目镜,对待测样品进行成像。
在显微镜的观察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镜头、改变放大倍数和调节照明条件等方式,获得样品的形态特征、晶体结构、材料缺陷等信息。
光学显微镜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样品、纤维材料等领域的检测与分析。
三、电子显微镜方法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使用电子束代替光线成像。
电子束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从而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于观察微小的样品结构非常有优势。
常见的电子显微镜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则用于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和晶体缺陷等。
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进一步对样品的微观结构、成分组成和界面特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光谱分析法原理
光谱分析法原理
光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确定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常用方法。
它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特性。
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收光谱: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吸收特定的光。
吸收光谱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
根据琴晶兼德定律,物质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对应着物质的能级跃迁。
2. 发射光谱: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发射光谱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其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会产生特定的发射光谱。
3. 散射光谱:物质对入射光进行散射,产生散射光谱。
散射光谱可以提供物质的粒径、形态和浓度等信息。
根据以上原理,光谱分析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
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出样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YS □□□□□□□□工程公司企业标准光谱分析检验方法□□□□□□□□工程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Q/YS1.659—20062 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职责 (1)5 工作程序 (2)5.1 检测流程图 (2)5.2 接收《检验委托单》 (2)5.3 技术交底 (2)5.4 确认被检项目(部件) (3)5.5 检验准备 (3)5.6 分析步骤 (6)5.7 记录 (7)5.8 检验结果评判 (7)5.9 不合格品处理 (8)5.10 检验报告 (8)5.11 质量控制 (8)5.12 安全环境控制 (9)6 记录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光谱分析检验流程图 (11)附录B (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样 (13)表B.金属028 光谱分析委托单 (14)表B.金属029 光谱分析不合格通知单 (15)表B金属030 光谱分析检验记录 (16)表B金属031 光谱分析检验报告 (17)Q/YS1.659—2006前言本标准中附录表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中附录表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金属检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批准人:本标准归口部门: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会审人: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校对人:本标准于××××年×月首次发布。
更改记录页说明:本表由文件持有人根据“文件更改审批通知单”及时填写。
3Q/YS1.659—20064 光谱分析检验方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安装设备的高温高压管道和各类合金钢部件,以及它们的焊接接头、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检验。
也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基建司1993-06-01 火力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 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TSG G7001—2004 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程DL/T 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DL 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机篇)DL 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3 术语和定义3.1 光谱:只有一种波长,不能再进行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含有若干种波长成分的混合光就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由色散形成的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光带叫做光谱。
3.2光谱分析:根据物体的光谱来判定它的化学成分的方法。
3.3半定量分析:用眼睛来估计谱线的强度,来粗略地决定元素在试样中的含量。
这种分析叫做光谱半定量分析。
3.4定性分析: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可以得到其特有的光谱来判定试样中某元素是否存在。
3.5局部定性分析:假定要测定样品中是否有某几个元素。
3.6全定性分析:假使要测定样品中所包含的全部元素。
4 职责Q/YS1.659—2006 4.1 公司主管总工程师负责本方法的管理工作。
4.2项目部负责为本方法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工作场地。
4.3 金属检测中心负责本方法的归口管理,并且负责其编制和修订。
4.4金属检测中心主任负责本方法的贯彻落实和质量、安全管理,并且为本方法的实施配备必要的检验人员。
4.5 金属检测中心总工程师负责本方法的技术管理,并且负责其检验器材的管理。
4.6金属检测工区为本方法的具体实施部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
4.7金属检测工区主任具体安排本方法的实施,并且对检验结论负责。
4.8 金属检测工区专业工程师负责本方法的技术交底,并且对检验工艺措施和质量问题负责。
4.9 光谱分析检验人员具体从事本方法的检验工作,对检验结果、报告负责。
光谱分析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 工作程序5.1 检验流程图见附录A.15.2接收《光谱分析委托单》5.2.1 《光谱分析委托单》要求有工程名称、项目(部件)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委托单编号、项目(部件)规格、材质、检验数量、检验数量合计、项目(部件)所在位置、要求完工日期、委托人、联系人、委托日期等。
5.2.2《光谱分析委托单》编号要求委托单位统一编号,即同一工程机组、同一检验方法依次编号。
例如:锅炉工区委托一号机组第三次进行光谱分析,编号为GL1—GP—003,其中“GL”为锅炉汉语拼音缩写,“1”为一号机组,“GP”为光谱分析汉语拼音缩写,“003”为第三次委托。
注意编号中后面的数码为三位数字。
5.2.3金属检测工区在接收《光谱分析委托单》时,应检查其编号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退回,按要求重新委托。
5.2.4 《光谱分析委托单》应一式三份,其中两份交给金属检测工区,一份委托单位留底。
在送交《光谱分析委托单》时,委托单位和金属检测工区双方要在《检验委托单接收台帐》上签字,并注明签字日期和检验日期。
5.3 技术交底5Q/YS1.659—20065.3.1 检测工区专业工程师依据规程规范和《光谱分析委托单》编制《光谱分析作业指导书》,《光谱分析作业指导书》依照金属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纲要编制。
5.3.2 检测工区专业工程师把编制好的《光谱分析作业指导书》交于检验人员,并口头详细说明其中各条款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直至检验人员领会为止,最后双方在技术交底书上签字,注明日期。
5.4 被检项目(部件)确认5.4.1被检件应有原始技术文件,包括规格、钢号等。
5.4.2 被检件应去除油漆或油污,以免影响弧光大小。
5.4.3 被检件环境周围应具备良好的工作场所,高空作业有可靠的架子。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条,则此被检项目(部件)视为不具备检验条件,此项检验委托单将被退回,待委托单位具备条件后重新进行委托。
5.5 准备5.5.1 检验人员准备5.5.1.1 根据检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检验人员人数,其中必须包括持有光谱分析资格证的检验人员。
5.5.1.2 光谱分析人员的视力应在1.0以上,色盲者不能担任光谱分析工作。
5.5.1.3检验人员戴好安全帽、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高空作业拴好安全带等。
5.5.1.4 检验人员技术要求a) 看谱分析由于测定的合金元素范围较小,对电力行业来说,主要分析Cr、Mo、V、Ni、W、Ti六种元素。
看谱分析者严格的说,当接到分析委托单时,应经过四个思维过程才能下结论。
1) 第一:先对试样产生感性认识,这是什么样的部件,它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2)第二:利用看谱仪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测定出试样中含有哪些合金元素,得出含量近似值。
3) 第三:确定分析的钢号和试样技术资料提供的钢号是否一致。
4)第四:根据试件的使用部位,使用要求等条件做出能否使用的结论。
b) 有三种情况应充分注意:第一,定型的部件一般钢号范围比较固定,因而就容易做结论。
第二,合金元素含量单一,含量也十分明确,但含碳量变化范围较大,这就只能实事求是地下结论,如Cr13钢,有0Cr13、2Cr13、3Cr13等,由于含碳量不同,钢号差的很多,它们用途,加工工艺差的很多,因而光谱分析人员判断出合金元素含量后,务必指出不能决定钢号的原因,以免发生意外。
第三,是半成品,如圆钢,光谱分析就更复杂些,它有可能是结构钢或耐热钢,范围很宽情况也很复杂,是不可能通过光谱分析下结论的,因而光谱分析必须是在提供确切的试样后,进行钢号的核对,要把看谱分析当成精确确定合金元素含量的方法是会发生误差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6Q/YS1.659—2006 5.5.2 检验仪器设备准备5.5.2.1弧光发生器的“电弧”、“火花”转换开关性能良好,散热系统保护罩无变形。
5.5.2.2看谱镜上的遮光罩应活动灵活,起弧部件应拧紧。
5.5.2.3弧光发生器与看谱镜的连接应紧密,通电后起弧良好。
5.5.3材料准备a)准备做电极用的铜棒两根。
b) 准备80#砂纸、锉刀、破布等。
5.6 分析步骤5.6.1 用砂纸仔细打磨电极铜棒,使铜金属完全暴露出来,以避免上次分析的合金元素粘连在铜棒上,对本次分析造成影响。
5.6.2连接光谱分析仪的发生器跟看谱镜连线,接通发生器的电源插座。
燃弧,观察看谱镜中Cr、Mo、V、Ni、W、Ti在各区域的特征线。
5.6.3 看谱分析的重点元素是Cr、Mo、V、Ni、W、Ti和Mn,其中Cr、Mo、V要准确的定量,其它合金元素要求可适当掌握,灵活应用。
5.6.3.1对可见光部分的特征谱线进行识别和强度评定,达到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目的。
定性分析:只要是否观察到该元素的特征谱线,就可以决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它分为局部定性分析和全定性分析两种。
半定量分析:利用试样中的杂质线(分析线)和附近的基体线(比较线)进行强度的比较来测定的。
在分析试样时,根据试样中出现的谱线强度情况,作出试样中杂质百分含量的判断,见表1。
5.6.3.2 Cr元素的定量,重点是抓住含Cr量为0.5~2.5%,4~6%和10%以上三个含量范围的精确定量。
含Cr量的定性分析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定量分析,定量时主要抓住Cr1、Cr5、Cr6,Cr含量对定钢号至关重要,所以,在定量时可找二条线同时定量复核,这样通过二次定量结果要正确一点。
Cr1(492.23nm)线在青绿色区,该色区有一条特别明亮的铁线35,在35号线左边再隔开几条谱线有一对互相靠得较紧的明亮双线,即铁线31号(491.90nm)32号(492.05nm) Cr1线紧靠31、32双线的右边,当Cr的含量低时Cr1不出现,一般在Cr含量高于8%时,才用它作为定量分析线用。
Cr5(534.58nm)、Cr6(534.83nm)和Cr7(540.98nm)是在黄绿色区。
Cr5 、Cr6是最好找的谱线,其特征是,它的右边有一组由三条亮度比较弱和一条亮度很高的线组成的537.15 nm铁线组(Te536.49 nm~537.15 nm),在这组线的左边有两条很明晰的铁线533.99 nm,534.10 nm。
在不含合金元素的钢样光谱中72、73双线至74铁线组的中间,几乎是不出现明亮谱线的空视野。
7Q/YS1.659—20068 表1 分析线与基体线强度比符号5.6.3.3 Mo这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热强性,一般在合金结构钢和耐热钢中采用,其含量多半是在0.25%、0.5%和1%左右,因而光谱分析人员必须熟悉这三种含量的正确评定,当Mo含量在0.25%左右时, Mo2、Mo3线条清晰Mo4隐形可见,当Mo的含量达到0.5%时,Mo487号基本线亮度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