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纪实

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纪实记者近日赴辽宁沿海地区采访,看到当地忙着搞基础设施建设,忙着招商引资,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开发景象。
辽宁沿海地区何以如此热闹?这里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当地干部向我们介绍,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使这个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欲展翅高飞。
决策思路:从背对海洋搞建设到面向海洋谋发展过去,海边的丹东人,一直说自己生活在江城;离大海只有几十里的锦州,城市建在远离大海的山背后;拥有海港的营口市,一直以轻工业城市而闻名。
拥有229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大连是沿海城市。
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一直沉睡未醒。
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都具备良好的沿海条件,但却忽视了身边充满活力的海洋,一度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样是沿海,面对珠三角、长三角的迅速崛起,面对快速发展沿海经济的胶东半岛,辽宁人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和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的必要性。
人们看到,环渤海经济圈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正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具有沿海、区域、产业、土地、人才、交通六大优势,是我国唯一没有整体开发的重要沿海区域,也是东北地区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的区域。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可以和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有利于提升整个环渤海地区竞争力,从而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
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部署,重新审视省情国情和东北亚经济发展态势,抓住改革和开放的双重机遇,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从而唤醒了辽宁人的海洋意识。
所谓“五点一线”,就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将放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区5个区域。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日韩合作分析

院士 2 人 , 0 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 7 , 个 罔家重点学科二级 3 个 , 0 国家 重点实验室 l 个, 2 周家 警 研究中心 1 个 , 8 省级重点学科 33 ; 5 个 独 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 2 ,普通 高等学 校举办的成人教育机构 5 4所 7
所,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l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9 4 所 : 所, 9 4
2 . 条件 需求 20 年 , 0 8 辽宁城镇居 民人均可 支配 收入 1 33 , 4 9 元 人均 消费性 支H达到 1 2 1 , 全 国 3 个省 区市排 第 8名义增速 1. { 13 元 1 , 9 %, 1 实际增速 1. 41 %:边际消费倾向为 0 6高 于全 同平均 水平 2 ., 8 2个百
作者简介: 贾晓航 (9 7 , , 15 一)女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教授 , 事经济学研 究 从
一
1 2— 6
制造 、 农产品加工 、 镁制品和非金属矿制 品加工等 9 大产业群 。 而 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 的现代化国家 ,优势产业 为资本密集型 和高新 技术产业 ; 韩国是 发展程度 接近 日本的新兴工业 国家 , 优势产
以线促带 、 以带兴 面” 的空间发展格局 , 辐射和带 动距 离海岸线 10 0 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发展一
二 、基 于钻石 模 型的辽 宁沿 海经济 带 与 日韩 合 作利 弊因素分 析
( ) 一 钻石模 型概述 钻石模 型南美同经济学家麦克尔 ・ 波特教授提出一该理论指 出影 响 国家或产业竞争力 的 6 因素 : 个 生产要素 、 需求条件 、 相关产业与支
持产业的表现 、 企业战略 、 结构与竞争对手 、 机会和政府 前 四者是影
大连概况

大连对外贸易概况一、大连概况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海岸,辽东半岛最南端,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2415平方公里,人口617万,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城市和东北经济圈对外开放门户,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有1906公里的岸线资源,以大连港为核心的港口集群加速形成,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临海临港产业快速发展,具备明显的口岸优势。
有国家赋予的各项功能性开放政策,引进兴办了1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近10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连投资兴业,具有较强的开放优势。
有23所普通高等学校,38家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45万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
碧海蓝天,气候宜人,荣获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环境“全球500佳”和E 类“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具有突出的环境优势。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17.7亿元,增长1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833元,折合美元为10515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400亿元,增长18%。
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4元,增长8.7%。
人均消费支出15330元。
实际使用外资60.17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增长20.2%。
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70家。
实际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127家。
香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是大连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对外经济合作,境外投资3.01亿美元,增长24.3%。
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9亿美元,增长98%。
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10%。
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在线登记服务外包合同金额9.17亿美元,执行金额5.77亿美元,增长96%。
全市有服务外包企业891家,从业人员8.8万人。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08亿美元,同比减少12%,降幅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8个百分点;进口195亿美元,同比减少7%。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北亚各经济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东北亚各国在努力寻求应对危机冲击的同时,积极筹划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格局。
在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对外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形势。
本文对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加快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北亚区域的战略调整给地处东北亚关键地带和作为中国向东北亚开放窗口的辽宁省提供了发展契机。
后危机时代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未来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探讨新时期辽宁省全面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路径,对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以及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对外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一)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当前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再平衡”过程。
“再平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增长模式的调整。
发达经济体将逐步改变高负债下的过度消费驱动增长模式,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逐步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二是市场份额的调整,新兴市场不仅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并超越了发达经济体,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亦大幅提升,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此外,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部分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过于强调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是互惠互利,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全球贸易将会因此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亦会面临不利影响。
受此影响,辽宁省出口外需增长动力不足。
(二)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比较脆弱,进而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
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了外需萎缩进程。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作者:孟月明赵思维秦郅益来源:《辽宁经济》2023年第09期〔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辽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和有利条件,指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开放发展对于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益处。
最后,从扩大开放范围、拓展开放领域、探索深层次开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辽宁振兴;东北振兴注: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RCEP生效背景下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研究”(项目编号:L22AGJ002)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是赋予东北、辽宁的重大使命,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和路径选择。
辽宁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具備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平台载体等有利条件,需及时抢抓我国扩大向北开放、RCEP全面实施等重大契机,聚焦重点、强化举措,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一、牢牢把握辽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和有利条件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历史进程,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2023年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东北“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些重要论述,为辽宁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环渤海地区,是指以中国的渤海湾为核心的泛黄海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市,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这一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为了促进该区域的合作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简称“环渤海合作”)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其沿革和展望两个方面分析环渤海合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环渤海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沿革:环渤海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
1984年7月,中国沿海五省市与韩国、日本举行“中国杭州湾五省市与韩国、日本经济交流会议”磋商,讨论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随后,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提议,在中国东北、沈阳、大连、烟台、青岛等地设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合作基地,从而进一步推动合作。
1992年,天津市和日本横滨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成为中国与日本在地方层面上的首个友好城市。
1994年,沿海五省市、天津市等地积极开展环渤海经济区合作。
1995年,中国政府宣布建国门经济开发区,拉开了环渤海合作的序幕。
2002年,环渤海经济区研究会在天津成立,为有关省市建立了合作机制。
2006年,环渤海经济圈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该区域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至此,环渤海合作正式成为中国推进经济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展望:未来,环渤海地区合作的发展前景宽阔。
一方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能源、化工、造船等,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环渤海合作将迎来一系列新的机遇。
未来,环渤海地区合作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建设。
加快环渤海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推动沿岸港口建设,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
二、加强工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重点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合作,集聚企业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从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看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区域产业选择战略

摘 要 :一个新兴经济发展 区域如能 抓住新一轮 的国际产业转移 浪潮 的机 遇并做 出相应 的承接对策 .结合 区位及产业
基础优势 .做好区域主导产业规 划和选择 。将会极大加速该 区域产 业和经济 的跨越式发展 。本 文以承接 国际产业 转移对 区 域产业选择产生的影响理论为主 线 .结合对 新兴工 业国韩 国对 华产 业转移 的产 业要 求和产 业优 势分析 ,详细 总结 了辽 宁
、
国 际产 业 转移对 区域产 业选 择的影 响分 析
区域产业选择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特别是一个新 规划的经济区域 ( 如我 国的经济开发 区、新兴经 济发展区等)在规 划发展 或产业调整过程 中根据
区域 的 比较 优势 选择 性地 发 展 主导产业 和选 择投 资 商入驻 。
收稿 日期 :20 0 0 8— 7—1 0 基金项 目:辽 宁省社 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 0 D Y 7 ) L 7 J 0 7 作者简 介 :蒋丽 萍 (9 5 ) 16 一 ,女 ,辽 宁丹东人 ,副教授 , 国际商务师 ,主要从事 国际经济 与贸 易 、国际商 务专业教 学 与对韩朝经 济研 究工作 。
・ —-— —
4 ・— 0 ・ ・ —
第5 期 蒋丽萍,王者琦 :从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看辽宁 “ 五点一线” 沿海经济带区域产业选择 战略
区可以此为契机累积经济起飞的条件 ,在吸收有形 资本品、技术和先进 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利用产业 转移中的技术扩散效应 ,加快 其传统产业 的改造 , 兼收并创新地建立和带动新兴产业 ,以此快速提升 其产业技术水平 ,加速其产业升级进程 ,利用并发
专访辽宁省委书记王珉

专访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辽宁省提高“产业丰厚度”的背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统筹试验,坐拥“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大国家战略辽宁在哪里?大众印象中的辽宁是东北三省最南部的省份,这个濒临渤海湾的省份,以工业为主,拥有多个港口,是国家的“装备部”。
而在如今的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上,辽宁已经承接起一个多维度的发展使命:环渤海省份、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这里已经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的多角色定位下,辽宁正积极破解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多个发展掣肘。
辽宁向南是环渤海,东面是日韩,西接京津冀,北边则是东北其他两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辽宁在精确找寻自己的区域定位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身价值的转型调整。
从江苏一路走来的王珉,到吉林,再到辽宁,串联起这个轨迹的是三种显著的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农业、工业,经历了多种经济发展类型的他,如今在工业大省辽宁讲得最多的是“产业丰厚度”。
何为“产业丰厚度”?按照一般理解,这或指产业链的完善。
但在这一全国独树一帜的提法背后,是辽宁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升级再造,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王珉提出要提高“产业丰厚度”。
王珉给辽宁省党政干部的感受是,喜欢“讲短话”、“发短文”;能不讲就不讲,能短讲就短讲,能不发文件就不发文件;他将着力点深度聚焦在既有战略的彻底实施上,在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上,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上。
“两个国家战略”和“东北的辽宁”在全国,只有两个省份有两个国家级的区域规划和试验区,这两个省份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辽宁,也就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去年刚刚获得国家批复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这两个区域,如何协调发展撬动整个辽宁崛起?《财经国家周刊》:沈阳经济区综改区的主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辽宁省的实体经济相对厚实,在抵御此轮经济危机过程中,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doc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摘要:论文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的发展条件,论述了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方面的优势.又分别从辽宁沿海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缺乏,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缺乏高端人才,论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发展的阻力;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发展的阻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总结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对各方面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沿海经济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概况就辽宁省而言,经过多年的调整后,辽宁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近些年,在全面推动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战略的过程中,辽宁省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平稳的发展。
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战略和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也是辽宁省发展经济的双重机遇。
沿海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利于与国外技术的参与和竞争。
外加辽宁中部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可谓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基本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建成东北地区最发达、最密集的综合运输网络。
1990年,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2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全部通了高速通路。
XX年,渤海大道竣工。
未来5年,辽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将达到2000亿元,比“十一五”的大发展还要大幅增加。
辽宁沿海港口群已形成以大连和营口为主要港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为补充,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辽宁沿海港口拥有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
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箱,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
航空的运输以沈阳桃仙、大连周水子两个机场为主,以丹东、锦州机场为辅,机场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
辽宁省作为全国的咽喉,在战争年代铁路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省铁路正线营业里程达到4174km,其中电气化里程1050km,铁路复线里程达到1792km,密度达到/100k㎡。
2022专业技术公需科目考试答案100分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 重庆以前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现在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模式。
√ABCD 快速型有效型集约化精细化正确答案: D2. 重庆将“一圈两翼”的“一圈”范围细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ABCD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功能拓展区正确答案: A3. 我们要留给后代良好的生态系统,开发一定要考虑资源的()能力√ABCD 开发整合承载配置正确答案: C4.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用于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比重,我们称为( ) √ABCD 开发比重开发强度开发比例开发大小正确答案: B5. 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是我市发展的()特征所决定的。
√ABCD 阶段性地域性功能性开发性正确答案: A6. 自然资源和()的重要区域以及珍稀动物和植物基因的资源保护地带,都属于禁止开发区。
√ ABCD 绿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化资源正确答案: C7. 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之后,()和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人口转移的主力中心√ABC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正确答案: B8. 渝东北地区整个经济的发展,要走一个快速的发展道路,要以()作为基础,跨越工业发展等传统的发展模式√ABCD 渔牧业矿资源生态农业林木业正确答案: C9. 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和巴南区的全域。
√ABCD 大足区永川区北碚区万盛区正确答案: C10. 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我们称之为()。
√ ABCD 智慧城工业城生态城卫星城正确答案: C11.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划分,是立足重庆“直辖体制、省域面积,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殊市情,在坚持深化、细化“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县(),确定差异化发展战略,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
2016年公需科目一带一路考试及解答(96分)

201 年 44212016 年公需科目一带一路考试及答案(96 分)公需科目考试(及格线:60分)考试时长:90 分钟考试分数: 96 分单项选择题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突出特点是()。
(1 分)A. 茶叶B. 陶瓷C. 香料D. 丝绸2.北部湾经济区要加速推动形成以()经济走廊为中轴、以大湄公河次地区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中国—东盟 '一轴两翼 '地区经济合作新格局。
( 1 分)A . 中国—新加坡B. 中国—越南C . 中国—中南半岛D. 中国—东盟3.当前,柳州市的()已具备必定规模和竞争实力。
(1 分)A . 生物制药家产B . 电子信息业C . 汽车制造业D . 现代服务业4.依据 '一带一路 ' 走向,陆上依靠国际大通道,以()为支撑,以要点经贸家产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1 分)A . 经济发达城市B . 要点城市C . 沿线中心城市D . 各省会城市5.为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中国政府推动银行卡清理机构展开跨境清理业务和支付机构展开()业务。
(1分)A . 人民币自由兑换B . 跨境支付C . 在线支付D . 跨境人民币支付6.' 一带一路 '建设要创新贸易方式,发展()等新的商业业态。
(1 分)A . 网络购物B . 零售业专业化、集成化C . 跨境电子商务D . 网络零售7.2009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国家同意实行的沿边开发开放地区。
(1 分)A .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C . 《复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发展规划》D . 《中国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规划大纲——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8.北部湾港的目标是建成面向东盟的()。
(1 分)A . 国际商贸物流中心B . 国际航运中心C . 国际物流中心D . 地区性国际航运中心9.广西的()建设将借鉴自由贸易园区模式,踊跃探究既切合国际规则,又适合边疆特点的先行先试政策。
沿海经济带发展对内陆地区经济的影响

沿海经济带发展对内陆地区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对内陆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沿海经济带发展对内陆地区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挑战和机遇。
一、贸易与投资机会的转移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
这种发展导致了贸易和投资机会向沿海地区集中,而内陆地区则面临着投资和贸易机会减少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
然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机会。
一方面,随着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向内陆地区转移,从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内陆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低成本劳动力也吸引着一些外商投资。
因此,内陆地区可以通过开展产业升级和吸引外资等方式来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二、基础设施和交通对接的需求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对接支持。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开发海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这导致了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限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
然而,基础设施和交通对接的需求也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随着沿海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内陆地区可以通过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交通联系,促进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提高内陆地区的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
三、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沿海经济带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和联系需要通过区域合作来弥补和发展。
政府在区域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推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区域合作可以加强沿海经济带和内陆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势互补。
此外,通过区域合作,沿海地区可以帮助内陆地区提升产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拓宽内陆地区的发展空间。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丹东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作用

丹东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作用丹东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联系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黄金结点”。
地处辽宁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黄海之滨,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我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有着绵延12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
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最东端起点,也是经济带中唯一的边境城市,担负着辽宁沿海开放战略中左翼先锋的重任。
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对丹东的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长约1400公里,宽30-50公里,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人口约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近1/2,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在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对丹东的规划涉及七个方面。
1、丹东产业园区。
打造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仪器仪表、物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临港产业,建设具有特色发展优势的综合工业园区。
2、把大连建成国际化城市,逐步把丹东、锦州发展为特大城市,把盘锦、葫芦岛发展为大城市。
3、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各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
4、丹东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大中型客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发展精密装备制造业。
5、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利用港口优势,承接钢铁工业的转移,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丹东临港经济区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建设精品钢材工业区。
6、构建大连大孤山半岛、大连长兴岛、丹东鸭绿江、锦州渤海、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6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7、力争将丹东机场提升为国际口岸。
二、丹东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丹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下,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浅谈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与优势

浅谈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与优势[论文关键词]辽宁省服务贸易现状竞争优势[论文摘要]辽宁省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绩,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速度一直缓慢,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弱势地位。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的问题竞争优势。
…[论文关键词]辽宁省服务贸易现状竞争优势[论文摘要]辽宁省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绩,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速度一直缓慢,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弱势地位。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的问题竞争优势。
辽宁省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绩,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速度一直缓慢,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弱势地位,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发展一直滞后,国际吸引力也不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发展落后;服务业发展的地区结构不平衡,是现代服务业差异性;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产业发展,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开放的前提,今后辽宁发展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任务和方向,,才能当前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现状,从而辽宁经济建设,加速东北振兴进程,以的整体经济实力。
一、辽宁省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2015年我省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2015年进出口总额59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
,出口总额353.25亿美元,增长24.7%。
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132.54亿美元,增长3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57亿美元,增长51.9%;按贸易分,贸易出口172.45亿美元,增长25.5%,加工贸易出口164.44亿美元,增长22.6%。
进口总额241.47亿美元,增长20.3%。
在进口总额中,贸易进口10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进料加工贸易进口77.06亿美元,增长5.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28.21亿美元,增长33.6%。
使用外资增长。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844项,合同外资金额20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4%。
(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省人民政府2007年3月15日目录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壹)基本情况(二)主要优势(三)战略意义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壹)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发展目标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壹)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五、构筑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壹)加强和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二)加强和辽西腹地良性互动(三)加强和东北腹地良性互动(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壹)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按照《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和主流地带。
因此,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关系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意义重大。
从国际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较为宽松。
壹是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加快,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壹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辽宁省是环渤海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发展地区之一,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水、陆、空交通条件使利,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区域。
辽宁与韩国隔海相望,人文相亲,友谊源远流长。
从经济上看,同属东北亚经济圈,韩国是距离辽宁最近的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双方在资金、技术、资源、加工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和对接,深化与经贸、金融等各领域的联系。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及发展目标1.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基本情况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70万人(2009年末)。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GDP占辽宁的58.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辽宁的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的58%。
大连在沿海经济带中占有龙头地位,其GDP占到区域总量的56.2%,营口、锦州、盘锦、丹东、葫芦岛分别占10.5%、10.1%、8.7%、8.3%、6.2%。
2.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意义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府意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完善中国沿海经济布局。
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北方沿海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相互融合,形成全国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强化服务和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辽宁省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提升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条件。
3.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总体框架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为“一核、一轴、两翼”。
“一核”是指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一轴”是指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两翼”是指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
发展的主要思路是提升核心,强化主轴和壮大两翼(详见背景材料附件1)。
在产业定位上,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电子生物等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详见背景材料附件2)。
七个重点区域的产业定位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仪表等产业,并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区。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精品钢材、5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形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
——盘锦临海装备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勘探装备、船舶制造等产业,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辽西锦州湾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产品、IT等高新技术产业。
——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纸及造纸机械制造、现代物流业。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是: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最新进展和特点1、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辽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爆发力,六市重新明确了自己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
沿海经济带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正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东北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大开发大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2、大项目投资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正在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投资热点区域。
在投资领域中,装备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包括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等,其它产业包括新材料、石化、农产品加工等。
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紧向临港布局,新加坡万邦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韩国STX集团、澳大利亚阿斯创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相继入驻。
大项目投资势头良好,产业基地的发展特点突出,充分展示出沿海经济带对大项目的集聚效应。
大项目的投资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集群。
3、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经济互动有了进一步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东北地区开发开放中担当着重要的区域引擎功能。
目前沿海与腹地在产业布局上有了更多的融合,沿海和腹地的产业互动正为东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是东北腹地经济区域内的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辽宁沿海迁移,主要体现为大企业部分生产环节和新建项目的临海布局。
并通过项目和产品生产环节的异地网络联系,加速了沿海与腹地间的资源和产品的双向流动。
二是建立海铁联运体系,在港口与腹地之间形成高效物流服务。
大连港、营口港已经陆续开通通往东北腹地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等地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形成覆盖东北经济发达区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海铁联运服务网络。
三是建设内陆干港,提高沿海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已经在东北腹地的沈阳、长春、哈尔滨、通辽等城市建立了“干港”,通过陆港与海港整体联运,实现了辽宁沿海海港功能向东北腹地的有效延伸。
四是致力扩大大窑湾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的辐射范围。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作为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开始显现出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功能。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经济合作优势东北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而辽宁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分工协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在黄渤海沿岸有着丰富的港口和岸线资源,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辽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原材料供应优势,土地价格低、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辐射到东北三省近一亿人口的广阔市场。
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2010年前8个月,辽宁对韩国出口27.2亿美元,仅低于日本和美国,排在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9.37%;从韩国进口20.1亿美元,仅低于日本,排在第二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8.78%。
2008年韩国在辽宁的直接投资额达到16.2亿美元,是辽宁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的合作具有更好的优势:一是区位地缘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
毗邻黄海和渤海,与韩国隔江相望。
二是政策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开发的双重地位。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经济增长强劲,已经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和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三是资源产业互补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且不涉及农用地和搬迁,土地综合利用的增值潜力较大,为临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
从产业来看,韩国产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在东北亚产业结构中处于仅次于日本的高级层次,辽宁与韩国在产业发展上保持垂直分工关系,二者的互补性很强。
韩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移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阶段,除传统产业外,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加速向外转移。
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一般要求承接方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一定数量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相对发达,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劳动力价格低,这些都为韩国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再加上地缘优势,使辽宁成为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之一。
四是对外开放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目前东北唯一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是将港口、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四者的功能集于一身,享受国家经济贸易优惠政策的海关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域,在区位、功能、优惠政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全面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创造优越的条件。
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韩国经济合作发展的建议1.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中韩自由贸易区,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双方高层在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间、原则和政策取向上达成共识。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理想的选择。
2.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设立韩国专属开发区、韩国工业园区等,争取在吸引韩国投资上有更大突破。
目前,“韩国IT产业园”项目开始在大连建设,对吸引韩国IT企业在大连投资无疑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鼓励更多韩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
近几年来,一批高层次的韩国企业进入到辽宁来。
例如,全球排名第6位的韩国STX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已在辽宁投资建厂。
此外,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韩国晓星集团以9.09亿元购得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72.67%的股权,这是外国企业第一次在辽宁产权交易市场通过竞价赢得标的。
这表明辽宁与韩国的合作正在进入高层次阶段。
4.建立辽宁与韩国旅游业共同开发,相互推介的合作机制。
鼓励韩国企业投资辽宁的温泉、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开发。
将辽宁与韩国签署的《第七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区域温泉旅游合作宣言》、《第七届东亚旅游博览会区域高尔夫旅游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创建温泉旅游和高尔夫两个合作新机制落到实处,促进了辽宁与韩国高端旅游合作迈入新阶段。
5.进一步加大韩国金融业在辽宁的投资。
目前已有韩国产业银行、韩国亚洲银行、中小企业银行、韩国外换银行等进入到辽宁,为辽宁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建设项目、并购重组、出口信贷等金融产品。
6.探讨双方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创新设计等领域合作,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互利共赢。
希望韩国与辽宁进一步加强各层次的联系,欢迎韩国投资者抓住辽宁发展振兴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抢占先机,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兴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友好往来拓宽合作领域,促进经贸、文化交往,增进友谊,扩大合作,推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