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策略选择
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作者:王心磊,董文良,田惠怡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8期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东北全面振兴对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多次实地考察、科学研判并做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影响和阻碍东北振兴发展的“四大短板”。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大连区域经济发展对东北振兴的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应坚持实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业科技发展模式创新、对外合作与文化产业创新等发展策略,以期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8-0051-03对全球经济而言,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已成为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东北地区土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超过1亿,拥有的战略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
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的振兴,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的协调发展,以及东北亚区域的安全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十分关心,七上东北,对于黑吉辽三省均考察了三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深切关注、殷切期望、全面指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行了系统性的审视和判断,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一)以总体形势判断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一总体形势判断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4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
第五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第三节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方针第四节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第四节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一、战略重点战略重点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寻找的战略突破口,是关系到区域发展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产业或项目,是未来区域经济开发的重点所在。
正确地选择一定时期的战略重点,既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突破发展瓶颈,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有利于加快实现战略目标。
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一般从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中选择。
战略重点产业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规则是优胜劣汰。
优势的领域,通常也是效益最大的领域,扬长避短,把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才能争取主动,提高竞争能力,求得发展。
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交通通信是物资流通和信息传递的基础。
因此通常会在农业、能源、教育、交通、信息等产业中选择战略重点。
这些重点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快速取得效益,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
三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区域是一个整体,各部门、各地方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制约的组成要素,某一部分出现问题会制约全局的发展,会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该部分就会成为战略重点。
正如自行车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一节。
对薄弱环节在资金、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很有必要。
四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局面的关键因素。
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械等五大产业部门,是德国最早的工业区。
后来由于过于偏重工业,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经济进入衰退。
20世纪60年代,开始把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经济开始恢复。
五是高新技术领域。
信息工业、微电子、新能源、材料工业、生物工程、宇航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对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策略的思考
Z O i —i H UX8 j o o a
Absr c :Un e ee vr n n f c n mi lb l a in a d t esr tg f e i l i g n r e s l d s ilb s , lin h sb - ta t d rt n io me t o o cgo ai t n t e yo vt i n o t a t d i u t a a e Da a a e h oe z o h a r az h o n r
ge f” t a t gi ” t g i gO t n dt r r i o p r i . iso at ci n wi r n h” on U “a u n c i st o p mnt s a y Ke r s D in r go a o e a in p r d s y y wo d : a a , e i n c p r t , t n u t l lo o a i r
着国际化迈 进 的必 然选 择。
一
累计 同比增 长 1. 20 7 %,08年 ,全市实现 G P8 8 亿 5 D 35. 2 元, 累计同比增长 l. 6 %。20 5 07年大连对外贸易的进出口
v te tadte m at  ̄ b nni r i H ne D l nsol k es a ge f ee pn ri ut ,n rnte— s e m n, n pc o oa f ac l is ec, aa hu t et rt s o vl ig t n s y adse g n hi f li ac s. i da h t e i d o o p d r t h
周 晓 皎
( 东北财 经 大学 职业技 术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6 2 ) 105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辽宁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总体情况近年来,辽宁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GDP持续增长。
2019年,辽宁省GDP达到了18992亿元,较上年增长6.2%。
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保持平衡发展,对辽宁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同时,辽宁省的外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出口额逐年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有所降低。
二、产业结构调整尽管辽宁省的工业基础雄厚,但其传统产业结构还存在较大问题,过度依赖重工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辽宁省正逐渐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加大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辽宁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应加强对外开放,拓展新的市场,提升对外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应对诸多挑战,辽宁省未来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综上所述,辽宁省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辽宁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中国的策略选择
维普资讯
■
■ -■一 ■ I ■● ■ ■ ■ _ ■ —
C国的策略选与 … } j l 英 泽
地 区主义经济 浪潮冲击下 的中 国
一
.
市 场 对外 实行共同的 关税 并利用可 盟 出 口贸易 的支柱 .新 普 惠制给 我 国 能 利用的天 时 ( 资源 禀赋 、 市场 自然联 产 品 的 出 口带 来 严 重 的 消 极 影 响 。
内部 的开放 性 。区域 经济 组织 虽然 在 渐被 加拿大、墨西哥所 超越 , 美 自由 北 6 70亿 美 元 , 占 4 . ,美 洲 自 由贸 46 O9 %
合 作 的 形 式 、规 模 、程 度 、范 围 、机 制 贸易区的签署 , 在稳 固美 国 后院 ”的 易 区 为 4 2 8 美 元 ,占 2 % , 太 经 30 亿 7 亚 等 方 面 存 在 差 异 ,但 是 一 般 都 是 推 行 同 时 , 基 本 封 杀 了我 国 商 品 在 美 国 市 合 组 织 为 7 8 0 美 元 ,占 4 . ,东 也 63 亿 85 % 全 面 降 低 关 税 , 消 非 关 税 壁 垒 , 现 场 上进一步 拓展 空 间的可能 性 :1 9 盟 1 + ”为 3 6 1 美 元 ,占 2 . 。 取 实 4 9 03 4 1亿 18 %
上 形 成 各 种 ” 区 域 准 入 壁 垒 “ 小 区 大 、 域 准 入 壁 垒 “ 。 ( A T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 PC》 N F A) A E 、东
二 中 国在地 区主义 战略 中的 策略选择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年 度 报 告 显 示 ,
盟 ( S A 、拉 美 、中 美 、非 洲 自 由 贸 1 A E N) 95年 全 世 界 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为 9
解读《中国34省市发展定位战略图》
解读《中国34省市发展定位战略图》解读《中国34省市发展定位战略图》程汉忠导语:从4月4日起,《中国34省市发展定位战略图》在网络论坛发表以来,获得了广大网民数十万的热情点击,为了让广大网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34省市的未来发展定位,本文从“中国34省市亟待重新定位”、“34省市新定位对中国发展意味着什么”、“34省市新定位将给中国发展带来什么”三个设问出发,对34省市发展思路进行解读———至2012年7月3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党代会已经全部降下帷幕,各省市未来发展蓝图也已公布,并将成为新一届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施政路线。
在31省市党代会中,各地对自身未来发展定位的清晰阐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媒体的盘点分析,各省的发展定位总体上体现出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程度和区域特点。
其中,内陆省份以“发展”作为党代会的中心主题,沿海省份则以“转型、创新”为会议的中心主题。
然而,纵观各省的发展蓝图,有些省份仍是定位不明确甚至不准确,这将导致这些省份经济会大起大落或继续发展缓慢。
如果不纠正,将会使中国错过21世纪前20年最佳的发展机遇期,错过消除全国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大的机会,错过使全国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
对于31个省市来说,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发展时期,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实现赶超型的大跨越发展。
在当前纷繁诡谲的世界舞台,新时期中国向前发展的突破口在于中国完全融入世界,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扮演一个大中华文明国家角色。
我们已经看到,全球不稳定现象此起彼伏,国内旧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难以为继,中国必须以全球战略眼光和世界思维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型国家发展方式。
因此,在新的特别时期,中国亟待重新国家定位。
我们都知道,“定位决定成败”,准确的国家定位,使得国家发展方向明确、愿景清晰,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现状,中国新的全球国家定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制造工厂;第二,世界消费市场;第三,世界生活大国。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东北经济腾飞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东北经济腾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相对缓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实现东北经济的腾飞,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本文将重点探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东北经济腾飞的意义。
一、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区域协同发展强调相邻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同,通过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和市场联动等方式,实现各地区的互利共赢。
在我国,区域协同发展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东北地区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传统重工业发展模式逐渐陷入困境,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逐渐减弱,缺乏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引进也存在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面临困难。
三、推动东北经济腾飞的策略与路径选择为了推动东北经济的腾飞,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与路径选择。
首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
通过资源共享和市场互通,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利共赢,打破地理壁垒和行政分割,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其次,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结构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推动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环保意识,推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些地方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例如,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发展战略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化,区域发展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在中国,正是通过实施“东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加快落实各项政策,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区域发展的对外开放和合作以及区域发展与中央政策的协调与推进。
二、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是产业的基础。
而区域发展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区域策略可以使得区域的产业发展更加繁荣,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同时,区域发展也是缩小全国区域间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
区域发展不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还增加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使其内部的资源和机遇能够互相传递,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活质量。
三、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规模、资源和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选择。
如中国西部地区就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一条由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产业形成的产业链,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东部地区则更侧重于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加快内需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
四、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效益,规范区域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方案。
同时,应做好电力、交通、通讯等相关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例如,以深圳为例,该市的发展模式不仅注重自身产业的发展和优化,还极大地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投资和人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区域经济体系,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的繁荣。
五、区域发展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区域发展的对外开放和合作需要注重发挥自身特色。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经济发展只关注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和环境因素B.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有地区都应追求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C. 区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D.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忽视城市化进程,集中发展农村地区2、以下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实施的主要战略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B. 主体功能区战略C. 产业政策引导战略D. 生态文明战略3、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东南亚地区?A、越南B、泰国C、马来西亚D、南非4、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A、运输B、劳动力成本C、气候条件D、政府政策5、某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港口,发展海洋经济”,这一策略主要考虑的是什么资源和区位优势?A、丰富的土地资源B、便利的交通条件C、适宜的劳动力资源D、充足的矿产资源6、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A、自然资源B、人口数量C、政策支持D、科技创新能力7、下列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无关B.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密度C. 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是由政策因素决定的D.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小于发达国家8、关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A. 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缩小了东西部经济差距B. 导致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C. 主要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D. 没有显著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A、地理位置B、资源禀赋C、市场潜力D、企业规模 10、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以下哪种经济现象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A、区域间贸易壁垒的消除B、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C、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区域内人口流动的加强11、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现代经济中,地域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很多国家纷纷着手制定经济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地域的比较优势,达到更快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考虑地理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其地区内部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其次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战略方向,从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投入,使区域经济可以更快速的发展。
最后,还要考虑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未来的战略方案。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突出重点。
首先需要明确发展重点的时间范围,其次是要选择关键领域并为其制定完整的发展策略,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这样的目标和计划是有可能会调整甚至变化的,但是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够随时调整方向,保持调整的高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战略规划中必须合理考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问题。
引进人才可以通过鼓励外来投资、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等方式,促进人才的流动;培养人才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等,提高本地区域的人才水平。
此外,在战略规划中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
区域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合理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
可以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优惠政策或者加强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更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制定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往往会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规划中合理考虑各力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劣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之,同样涉及多个方面、层次和利益关系,准确科学地制定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元化文化的国家,其大区划分方法和区域销售布局的确定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销售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对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的讨论,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并制定更有效的销售策略。
一、大区划分方法根据中国的地理、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可以将中国划分为如下几个大区: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重工业和能源基地之一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
4.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是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5.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贸易较为活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6.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华南地区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较大。
7.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对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
在制定区域销售布局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选择适合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企业应根据市场规模和潜力,确定销售重点和市场投资。
3.交通与物流:中国地域广阔,交通和物流对于产品分销非常重要。
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和物流成本,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区域中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也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
在实践中,产业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构建产业协调的区域经济模式。
我们需要通过4S原则来调整产业结构,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水平、优化市场结构和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城市群协同发展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这一城市群把上海市作为中心,依托闵行科技城、南京江北新区、杭州萧山区等,形成了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产业基地,有效提升了长三角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三、跨界经济协同发展跨界经济的概念是指一群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经营,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在实践中,跨界经济协同发展能够整合和优化当地的资源,提升本地区的产业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地区的企业可以通过跨界合作,合理分工和资源整合,实现互补发展和相互支持,有效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经济特区策略经济特区是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它的出现可以带来外商资本、高新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各种资源,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比如深圳经济特区,在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内外资企业,增强了深圳市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实力,从而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总的来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群协同发展、跨界经济协同发展和经济特区策略是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辽宁经济发展与全面振兴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技术风险
、市场不确定性等问题。
03
培育的措施与政策
政府应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辽宁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目标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转 型升级和优化布局。
善的产业链,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2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辽宁也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
03
辽宁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
科技驱动经济发展。
辽宁经济发展与全面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辽宁作为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将迎来更多的 发展机遇。此外,辽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们更好地投身辽宁经济发展。
辽宁政策环境的优化与完善
1 2 3
营商环境优化
辽宁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 政务服务效率、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为企业提 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政策引导
辽宁省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特 定领域和区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推动经济发展。
财政金融支持
详细描述
辽宁中部城市群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等城市为支撑,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 强的优势,推动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同时,加强城市间交通 、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
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与策略选择
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与策略选择引言:区域发展规划是指政府根据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策略,以促进该区域的整体发展。
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与策略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与策略选择,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目标: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吸引投资、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均衡性,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产业或地区。
2. 社会目标:提高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社会保障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矛盾激化。
3. 环境目标: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的自然环境。
这可以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系统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二、区域发展规划的策略选择区域发展规划的策略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策略选择:1. 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注重产业的多元化,避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2. 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这可以通过修建交通网络、建设公共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资源浪费。
3. 区域合作和协调:加强区域内各地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
这可以通过推动跨地区的合作项目、建立共享平台、加强政策协调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要注重公平和互利,避免强弱地区的利益冲突和不平衡发展。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2020年36期 (12月下旬)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周俊秀 冯子洋 长春财经学院摘要: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东北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民营企业的经济情况,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列举出东北三省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排名和营业收入总额,提出东北三省民营经济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环境差等问题,并给出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抓住“一带一路”的倡议机遇;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拓宽市场等建议。
共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民营经济的相关概念(一)民营经济的涵义对民营经济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界定: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经济具有四种观点,其一,民营经济是个体和私营经济。
其二,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其三,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经济。
其四,民营经济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
目前在使用“民营经济”概念上,普遍将“民营经济”视为一种经济性质。
或者说,民营经济没有作为经济属性,而只是放在经济方式上来对待和解释。
(二)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关键的一步,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民营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发展得好,宏观经济就趋暖向好,民营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发展得差,宏观经济就趋冷下行。
民营经济也有助于缓解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从而激发东北地区经济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过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坚定信心。
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选择
第 8卷 第 1 期 20 0 6年 3月
沈 阳教育 学 院学报
V 18 N . 0. o 1
Ma . 0 6 r2o
辽 宁参 与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 的策 略选 择
李公 允 , 咏 梅 王
( 阳大学 马列德育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沈 辽宁 沈 阳 l0 1 ) 1o6
进程。
关 键词 : 宁 ; 辽 东北亚 区域 经济合作 ; 策略 选择
中 图分 类号 : 104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8 8 3 20 )l 0 1 5 F2 . A 10 —36 (0 6 O 一00 —0
在 当今 世界 区域 经 济 集 团 化迅 猛 发 展 的进 程 中 , 北亚 区域 经济 合 作 正 以其 巨大 的发 展 潜 力和 东
中 国东 北地 区的 门户 。有 利 的 地 理位 置 , 厚 的工 雄 业基础 , 富 的人 力 资源 , 丰 再加 上 中央政府在 发展 战 略上 的政 策 支持 , 宁 必 定成 为东 北 亚各 国关 注 的 辽 焦点 。 因此 , 宁应 更好地 把 握住这一 机遇 , 快参 辽 加 与东 北亚 区域经 济合 作 的步伐 。 最后 , 进人 2 世 纪 后 , 1 东北 亚 各 国 的经 济 产 业 结 构调整 也进 人到 了关键 时期 , 国的 产业 发 展政 各 策、 产业结 构 布 局 和 产 业 转 移 走 向都 已基 本 明确 。 因此 , 一时期 就成 为 辽宁利 用 国 内外 的有利条 件 , 这 积极参 与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 合作 , 完成 自身经 济 产 业
摘 要 : 与 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合 作是辽 宁走 向世 界 经济 舞 台 的重要 历 史机 遇 。针 对 东北 亚 区域 参
沈阳经济区发展策略初探
沈阳经济区发展策略初探作者:贺薪竹李菁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中部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发展直接影响辽宁的区域经济,对东三省的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笔者通过对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试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沈阳经济区是我国综合性配套改革试验地区,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在东北地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在全球大的的发展趋势下,研究辽沈经济区的发展策略,对于东北老工业改革基地的复兴、加强沈阳经济区在东北乃至亚洲地区的控制力方面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沈阳经济区的形成2003年辽宁省为了执行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提出省级区域性战略发展的构思;2004年,辽宁省委明确“推进辽宁省中部城市一体化,构建大沈阳经济体”构想;2005年4月7日,抚顺、鞍山、营口、本溪、辽阳、铁岭6市与沈阳市正式达成了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合作协议;2008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明确提出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实施了以沈阳市为中心,以五条城市间交通走廊为发展轴,铸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十个产业发展集群,发展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城市的大战略;2008年7月21日省政府会议将阜新市正式纳入辽宁中部城市群,并为其更名为沈阳经济区;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经辽宁省申报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将沈阳经济区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请示》;2010年1月1日起,辽宁省有八个城市位于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户口管理的限制进行了放宽,管理制度推行了“一元化”改革。
2010年4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沈阳经济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发改委正式获批,本实验区以新型工业化改革为主题,标志着我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成立。
试论辽宁省在东北经济区中的优势及发展新思路
万 k m
东 北 经 济 区 辽 宁 省 吉 林 省 黑 龙 江 内 蒙 三 盟 一 市 14 1 2 .6 1 .9 4 5 1 .4 8 7 4 .0 54 4 .3 54
9 】
体上 看 ,除 南 部 少 数 地 区 外 ,绝 大 部 分 地 区还 处 于 自然经 济 阶 段 .之 后 ,外 国势 力 强 行 打 开 中 国东 北 大 门 ,使 其 经 济 与 国 际 市 场 结 合 起 来 ,走 上 了半 殖 民地 经 济 的 道 路 .建 国 以后 ,实 行 计 划 经 济 ,现 在 又处 在 向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转 变 的 历 史 阶 段 .其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不 连 续 性 、 强制 性 、 突 变 性 ,以及 由些 而 引 起 的 畸 形 发 展 与 二 元 结 构 特 征 .虽 然 与 国 际 市 场 联 系 较 早 , 但 是 商 品经 济 很 不 发 育 ,因 此 ,向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转 变 ,还 需 经 历 很 艰 难 的 历 程 . 东 北 地 区 的现 代 产 业 起 源于 1 9世 纪 末 2 0世 纪初 ,以铁 路 修 筑 为 先 导 , 发 展 面 向 国 际 市 场 的商 品性 农 业 和 采 掘 业 .2 0世 纪 3 0年 代 以后 ,尤 其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 回 忆 了工 业 、农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的发 展 速 度 .现 在 东 北 地 区 特 别 是 辽 宁 省 已经 建 设 成 为 全 国 的 重 工 业 基 地 、 重 要 的 能 源 和 原 材 料 基 地 ,也 是 全 国重 要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与 畜 牧 基 地 . 但 是 ,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随 着 全 国 经 济 由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向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转 变 ,东 北 区 的 经 济 陆 续 暴 露 出许 多 矛 盾 和 问题 .其 主 要 表 现 是 : ( )其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明 显 低 于 东 南 沿 海 1 地 区及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 ) 东北 经 济 区在 全 国 的地 位 在下 降 ,如 辽 宁 省 的 工 业 产 值 长期 位 于 2 上 海 之 后 居 全 国 第 二 位 ,到 1 8 9 8年 已 退 居 江 苏 、山 东 、广 东 、上 海 之 后 , 居 于 第 五 位 , 黑 龙 江 和 吉 林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占次 位 ;( )多 数 大 中 型 企业 效 益 不 佳 ,亏损 面 不 断扩 大 ,至 现 3 在 已 经 达 到 低 谷 等 等 ,上 述 情 况 综 合 起 来 常 被 人 们 概 括 为 “ 北 现 象 ” 东 .
辽宁省区域经济在疫情下的机遇与挑战
195经济智库辽宁省区域经济在疫情下的机遇与挑战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的自身经济与国际之间的合作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疫情对辽宁经济的影响也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既有本地直接造成的内在影响,也有来自国外间接所带来的外在影响。
内在影响是由于辽宁省因为疫情不得不停工停产而造成的当期消费较低的影响,由于消费不足直接影响了经济损失。
外在影响是由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全球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破坏的影响。
当前,辽宁构建东北亚经济合作枢纽正面临难得机遇,从东北亚视角看中日韩特别是中日、中韩之间保持了密切沟通与协调。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要聚焦于当前新的挑战,以问题导向,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实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新的想法和拿出新的举措。
疫情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从整个东三省的情况来看,辽宁省与其他两省相比所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明东北区域内经济发展趋势在分化,辽宁省经济恢复的趋势在目前的情况下得以表现。
经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今年1-4月全省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固,主要经济指标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整体趋势向好。
截至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204.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4%,比年初增加1621.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64176.1亿元,同比增长3.7%,比年初增加1478.7亿元;全省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3%,较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5.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7%。
在疫情期间,中日韩在合作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多个成果,中国疾控中心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以及韩国疾控中心联合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电话会议,就有关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抗病毒药物有效性以及特殊人群防护措施等展开专业交流磋商。
这些都为三个国家的相互合作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从而为深化东北亚国家各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策略选择
作者:王聪王婧妤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22期
摘要:辽宁地处中国东北部,东北三省的最南端,怀抱渤海,同时与朝鲜接壤,与韩、日隔海相望。
辽宁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具有身处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重合区域以及更大范围的东北亚经济区之中的独特区位优势。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区域优势,提出策略选择。
关键词: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辽宁对内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虽然辽宁的经济一直在增长,但在全国各省排名却在逐步下降。
从国内各区域看,东部地区富裕,中部停滞,西部落后,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转变。
在此背景下,辽宁独特的区位特征使得加快发展辽宁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三大经济区概念
1东北综合经济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2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3东北亚经济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最早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川润教授于1987年9月提出来的。
东北亚经济区地理位置上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各国经济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辽宁参与各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1辽宁参与东北综合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战略。
在这一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东北三省经济达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全国GDP排名稳中有升,连续六年保持了上升和高位运行态势。
经初步核算,2008年辽宁GDP为12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午增长13.1%,占东北三省的45.70%,人均GDP24945元,远远高于吉林、黑龙江的18126元和18763元。
2辽宁参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实践表明:其区域内的三个次级经济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雷同,没能形成优势互补,反而是竞争态势。
目前一系列政策表明,环渤海经济区概念已经淡化,京津冀成为主体。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信息网)
3辽宁参与东北亚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辽宁同俄、日、韩、朝、蒙等东北亚主要国家间的贸易额已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4,而且增长势头明显。
2008年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辽宁全省完成进出口7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
东北亚各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劳动力过剩,周边国家的人力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短缺。
日本、韩国,国内各种自然资源缺乏,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强。
三、辽宁省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的交会处,拥有中国第三大港和最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的大连港与中国东北最大的货物空运基地,凸现了辽宁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航运优势。
从产业面看,辽宁借助其地理位置形成产业优势。
工业方面,辽宁是资源大省,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
金融方面,辽宁是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金融开放度最高的省份,有利于发展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旅游方面,辽宁环境优势明显,有山有海,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同时具有民族、地方特色,有助于全省形成特色旅游带,成为东北区域旅游中心。
2开发沿海经济带的借鉴经验
沿海经济带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沿海区域脱颖而出。
深圳利用邻近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都为辽宁提供了借鉴。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组织资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策而提出,为发展“东北制造”提供了机会。
具体来说,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国内需求。
4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
按照东亚“雁式”产业转移理论,辽宁处于与日本、韩国的垂直分工关系以及与俄罗斯、朝鲜水平分工关系的交叉点上,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韩国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可以利用日、韩的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将相对成熟的产业向朝鲜、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转移。
四、辽宁实现省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1利用地缘优势,提升对东北腹地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
作为东北三省的领跑者,辽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东北腹地经济的支撑。
辽宁可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为龙头提升经济辐射能力,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功能。
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推动中心城市与腹地参与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依托政策优势拉动腹地经济发展,发挥对国内外市场关系的延伸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档次,拉动市场经济。
2强化港口市场化建设,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目前环渤海区域内港口众多,竞争激烈,合作很少。
港口市场化是辽宁参与东北合作与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建立以营口一大连为主要集散市场的经济交流模式,促进整个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流通。
完善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辽宁建立基地,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箭度环境。
3抓住东北老工基地改造机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辽宁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历史性机遇,使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得到整合。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和带动全省产业升级。
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为先导,以实现资本密集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模式。
4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合作
辽宁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北京、山东、吉林等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各异、协调发展的区际分布格局。
在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区内明确辽宁的优势、功能定位,加强港口合作,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其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实力。
5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