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_李利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红樱是一位有思想的儿童文学作家,这一品质贯穿于她的创作始终,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 态。在与自然之物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杨红樱逐渐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她从自然之物推及到人类,在多个生 存命题上有精湛的结论。因此,随自然物性作艺术延伸,展开颇具哲理性的意蕴,成为杨红樱科学童话重要
[基金项目]2008 年度国家社会wk.baidu.com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批准号: 08XZW017。 [作者简介]李利芳( 1973 - ) ,女,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站博士后,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科学童话的写作全方位地训练了杨红樱的文学表现能力。在科学童话创作的基础上,一般童话创作的 全面铺开与优秀文本的产生,使杨红樱开始知名于中国儿童文学界。
二、现实之外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很典型的文体,它代表了儿童文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针对低龄孩子的创 作。童话假定万物有灵,一切生命平等交流对话,不受现实认识的制约。童话既开拓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 畴,又成为很有力独特的表现手段,使得人类自由出入于现实之外的新异审美空间。
55
东岳论丛 Apr.,2013 Vol. 34 No. 4 2013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 Dong Yue Tribune)
的原创性,这已经远远大于一般科学童话的概念。比如在《背着房子的蜗牛》( 1989) 这个科学童话系列中, 由“蜗牛”这一种生命结构很特殊的动物,杨红樱串联了自然世界中诸多动物与它们的房子之间的关系。通 过对房子这样系统的透视,孩子们既能清楚地认识到生命与居所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又能对精神自由跳脱 房子束缚的可能性 作 出 思 考。 儿 童 文 学 在 抵 达 思 想 的 深 度 时 与 成 人 文 学 不 同,它 始 终 由“简 单 ”而 至“深 刻”。在科学童话阶段,杨红樱这一思维意识与能力得到良好训练。
童话对人类之外的“物世界”的艺术活化与再现是令人惊讶的。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一个小物 体,童话都能轻松地赋予他们生命的主体性并演绎出“类人”的情感故事。透过杨红樱的童话,我们能“看 到”许许多多“微小”的生命存在,她敞开了它们栖居的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写出了它们独立的、与众不同的 “这一个”存在。藉由它们的故事,杨红樱透视了影响童年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对孩子社会化进程中 的“他人”问题,她作过非常深入的思考,她反复通过故事引领着孩子们认识到: 每一个自我的生活理解与生 活经验都是被限定了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中才能突破这种限制,拓宽自己的生活领域与生活感 受。他人必然是自我世界的一部分,孩提时代,愈能明确认识并积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愈意味着他们未 来会走向健康成功的人生。
童话喜欢使用非人类生命去比照说明深刻的社会思想,动物角色在童话中占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 按照传统印象,动物在童话中,不过是“拟人”的修辞技巧的产物,这样的理解始终将动物滑在文学世界的表 层。我们只有将动物作为童话中真正的“主体”去感知与认同,才能纯粹进入到异人类的另一种生命领域,去 56
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童话的“非现实”属性常常让人误以为它是虚假的,是不关乎真实的社会存在的“谎言”,所以成年人通 常都认为那是“小儿科”的东西。其实童话对现实的背离正是其深度关怀现实的另一种方式,它以对现实的 理想超越来为现实寻找新的救赎的可能。童话的理想蓝图正是针对现实的某种“病症”而设计的解药,作者 们希望顺此童话思想,使得人类在推动自身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能有新的突破。阅读杨红樱的每一篇童话,我 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上述童话理念秉持有非常自觉的意识。她一定要在纯真的童年境域内完成她的 审美理想。她一直追求一种美善的人间生活方式,她希望我们的俗世被更新为孩子天然的生命本色,纯洁、 美丽、无私,人们和谐交往,没有尔虞我诈,生命因简单而快乐。这是孩提时代本然的生活样式,对成人来说 却是一种精神高度,一种生命境界,甚至就是一种生活哲学。杨红樱所力求的也是这种价值认同的普遍性, 为此她苦心经营了一个个童话故事来反复表达这一题旨,通过众多童话作品,她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理 想世界。这个世界因其纯粹的清澈美善而与现实世界相区别,但它的“自立”显然又不是“与世隔绝”的,却 是实实在在地对应于现实中的问题领域。显然杨红樱在通过童话“干预”现实,这种干预的动机与力量都是 “童话式”的,它的简约与透明发人深省。
[摘 要]杨红樱是目前中国受众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经历了相对完整的四个阶段:
科学童话、童话、儿童小说、《笑猫日记》新童话。系统总结其文学发展历程与创作经验对于推动当下及未来中国儿
童文学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杨红樱; 科学童话;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 8
杨红樱的短篇科学童话创作有十余年,到上个世纪末,她推出了《小蛙人游大海》、《再见野骆驼》、《神犬 探长》等三部长篇科学童话。三部作品都是关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有趣的故事覆盖了海洋、沙漠、森林三大领 域。作家广博的科学视野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语境中是非常突出的。
三部长篇综合了短篇创作的所有优势,在艺术上的处理各有特色。《小蛙人游大海》真正为孩子们打开 了进入海洋世界的通道,以小蛙人和鮣鱼波卡的游历为主线,串联了海洋世界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这部长 篇的动人之处在于作家对客体事实的价值发现与意义提升。如作家所言,这部作品她是饱含情感在写,从字 里行间,能读出她对生命的感动。小鮣鱼波卡游历大海和河流的过程,就是感受生命和爱的过程; 《再见野骆 驼》是作家亲自游走沙漠收获的果实。故事中在沙漠里探奇的是少年米奇与鸵鸟巴巴,他们这一路遇见了许许 多多可爱的动物,作家写出了它们丰富个性的造型。每一种动物的故事独立成篇,读来方便自如; 《神犬探长》 的构思最为别出心裁,通过神犬探长与青蛙博士破案的方式来引出大自然的科学奥秘,颇具匠心。案情的叙事 视点使故事线索清晰,读来轻松自如,侦探故事本身充满玄机,环环相扣,最易引起孩子的阅读欲望。
做有精神高度的生命,这是杨红樱童话创作重要的价值指向。在她的童话中,那个执着追求太阳的小女 孩葵花,在洁白透明的梦房子里做梦的毛毛虫,以及永远朝向自然、追赶太阳的小白鼠,这些生命在博大的自 然界与人类社会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外在形体的弱势并不代表他们精神的矮小。向上,向远,向着无限的 内宇宙,他们为自己开辟出了宽广的生活理想天地。
杨红樱很重视在童话中对孩子教育性的寄予,但这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温婉的趣味的故事启迪式的,让 孩子从人物与情境的替代性体验中逐渐明白更多的事理。通过大量的童话实践,杨红樱已经就儿童文学与 教育之间的良性关系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让中国的儿童在制度教育之外,享受到了更新鲜阳光的文学 教育,体会到了人性、人文关怀的精神力量。同时,在童话中,杨红樱也逐步明晰了她的现代儿童观,树立起 了本位的儿童主体意识。她坚信儿童的自我成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成人愿意放手交出一部分管辖的 权力,孩子的主体性便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创造出令我们难以想象的奇迹。这在她后来的现实主义儿童小 说创作中有更充分的体现。
三、儿童自体
在“自然”与“物世界”反复被杨红樱勘探为童话资源的基础上,现实中的孩子开始浮出水面,成为杨红 樱文学表达的核心场域。1998 年的长篇童话《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这里开始,杨红 樱开始关注中国孩子具体而微的生活现实与精神处境,开始全面深入地思考与反映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国成 人的儿童观问题,中国儿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这个工作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笑猫日记》系列中。正是因为秉持了大胆革新中国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这样的现代理念,杨红樱的儿童 文学创作才真正走向了巨大的成功。“蜜儿”系列在这其中作为起点,其意义自然十分凸显。且因为它是童 话,所以与后面的小说相比,也呈现出一些独到的艺术特征,尤以表现在超现实成人形象蜜儿的塑造。蜜儿 是拯救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孩子的“仙女”,她在杨红樱塑造的“成人”形象群里,价值非常独特,因为她引领了 之后儿童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她是杨红樱现代儿童观最早的代言人,正是因为她的出场,作家笔下众多充满 了主体性的现代儿童才得以一一出现,尤其以淘气包马小跳为代表。也就是说,杨红樱首先在童话中塑造出 了她理想中的成人形象,然后才得以在小说中塑造出了她理想中的儿童形象,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很值得品味。
杨红樱从创作伊始锤炼的就是童话的基本功。在长达十余年的科学童话创作中,她已经谙熟了童话思 维与童话文体。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她一涉入一般童话的创作,就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得了较高 的认可。她的短篇童话《寻找快活林》于 1992 年获得海峡两岸童话征文优等奖第一名,之后她的童话多次获 奖。在整个 90 年代,她写了大量的短篇与长篇童话,那时她已成为儿童文学界知名的童话作家,在这个过程 中她创造出了自己的童话世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8353( 2013) 04 - 0055 - 05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的文学,它以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为唯一且终极的价值目标,它是一类纯粹讲文学 使命、讲人类代际间的精神沟通与文化关怀的文学形式。它排除任何不和谐纯粹的利益杂音,只以儿童的 “现实存在”为其温暖而透明的动机与意义归宿。纵观杨红樱三十年四个阶段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她始终 在儿童的圈地里发现、反映、想象、思考、表达着自己的童年情怀与文学理想。她曾言自己毕生的愿望在“破 解童心”。正是对儿童持有如此纯朴美丽的价值关怀,才从根部为她打稳了建造一座辉煌大厦的强固基石。
发现与沉思在人类的社会秩序里作为“痼疾”存在而难以被打通的那些问题领域。杨红樱非常擅长写作动 物,似乎每一篇童话中的动物都是她信手拈来的,但这绝对不仅仅属于文学技巧,而是由她的生命价值观决 定的。她对动物是俯就的,或者是高仰的,是尊重而虔敬的,动物可以成为她真正的生命伴侣,正如她对孩子 的态度。在她的童话中,每一种动物的出现,都带着它们自己的姿态与品行涵义,行走着独立而有思想的步 伐。它们的在场是那么的自然,俨然构成了完整的主体生命世界。
之后杨红樱创作了大量的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物性的科学童话,这些童话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 融为一体,覆盖到海洋科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等不同学科,以生动有趣的故 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进入科学世界的大门。对杨红樱来说,写作科学童话是一个以科学与人文双重情 怀反复磨砺她与世界关系的过程。“科学”让她更广泛更客观地接触了世界,以对事物的自然物性的科学认 知为基础,她对自然生命实现了文学的穿越与表达,其间的联系物便是具有特殊“拟人”魅力的童话。“科 学”以纯粹的“真实性”训练了杨红樱逼近事物本性的能力,“童话”则以其地道的文学“虚构性”飞翔了杨红 樱浪漫想象的能力。“科学”促使其“发现”,“童话”促使其“超越”。
一、“世界”之中
杨红樱是从 1981 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的,那时她 19 岁,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那个时代中国儿童 的文学读物很少,往往只限于语文课本,孩子丰富而富有召唤力的想象空间根本无法得到填补与满足。作为 语文教师,杨红樱对此感触深切。由此她萌生了最简单的创作动机,就是为身边的孩子们写出他们喜爱阅读 的东西。她从教学中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科学童话”,像《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她思考总 结了其中的原因,准确发现了其内含的几重审美元素———“除了有故事,有知识点,有优美的语言和意境,还 有爱的教育蕴藏其中,恰好暗合了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还有心灵成长 的需要。”①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04.007
东岳论丛 Apr.,2013 Vol. 34 No. 4 2013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 Dong Yue Tribune)
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李利芳
(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为了创作科学童话,杨红樱自己首先像科学家那样去关注研究了这个世界,通过书本学习与野外作业的 方式,她收集整理了大量知识卡片。她的第一篇作品《穿救生衣的种子》( 1981) 的艺术感觉就已经非常到位 了。这篇关于睡莲种子的传播特性的科学童话,从结构篇章到语言表达,以及故事的起承转合,科学知识的 清楚交代,审美意境的自如创设等,都被处理得简洁利落,体现出了杨红樱的文学基本功。
[基金项目]2008 年度国家社会wk.baidu.com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批准号: 08XZW017。 [作者简介]李利芳( 1973 - ) ,女,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站博士后,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科学童话的写作全方位地训练了杨红樱的文学表现能力。在科学童话创作的基础上,一般童话创作的 全面铺开与优秀文本的产生,使杨红樱开始知名于中国儿童文学界。
二、现实之外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很典型的文体,它代表了儿童文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针对低龄孩子的创 作。童话假定万物有灵,一切生命平等交流对话,不受现实认识的制约。童话既开拓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 畴,又成为很有力独特的表现手段,使得人类自由出入于现实之外的新异审美空间。
55
东岳论丛 Apr.,2013 Vol. 34 No. 4 2013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 Dong Yue Tribune)
的原创性,这已经远远大于一般科学童话的概念。比如在《背着房子的蜗牛》( 1989) 这个科学童话系列中, 由“蜗牛”这一种生命结构很特殊的动物,杨红樱串联了自然世界中诸多动物与它们的房子之间的关系。通 过对房子这样系统的透视,孩子们既能清楚地认识到生命与居所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又能对精神自由跳脱 房子束缚的可能性 作 出 思 考。 儿 童 文 学 在 抵 达 思 想 的 深 度 时 与 成 人 文 学 不 同,它 始 终 由“简 单 ”而 至“深 刻”。在科学童话阶段,杨红樱这一思维意识与能力得到良好训练。
童话对人类之外的“物世界”的艺术活化与再现是令人惊讶的。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一个小物 体,童话都能轻松地赋予他们生命的主体性并演绎出“类人”的情感故事。透过杨红樱的童话,我们能“看 到”许许多多“微小”的生命存在,她敞开了它们栖居的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写出了它们独立的、与众不同的 “这一个”存在。藉由它们的故事,杨红樱透视了影响童年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对孩子社会化进程中 的“他人”问题,她作过非常深入的思考,她反复通过故事引领着孩子们认识到: 每一个自我的生活理解与生 活经验都是被限定了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中才能突破这种限制,拓宽自己的生活领域与生活感 受。他人必然是自我世界的一部分,孩提时代,愈能明确认识并积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愈意味着他们未 来会走向健康成功的人生。
童话喜欢使用非人类生命去比照说明深刻的社会思想,动物角色在童话中占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 按照传统印象,动物在童话中,不过是“拟人”的修辞技巧的产物,这样的理解始终将动物滑在文学世界的表 层。我们只有将动物作为童话中真正的“主体”去感知与认同,才能纯粹进入到异人类的另一种生命领域,去 56
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童话的“非现实”属性常常让人误以为它是虚假的,是不关乎真实的社会存在的“谎言”,所以成年人通 常都认为那是“小儿科”的东西。其实童话对现实的背离正是其深度关怀现实的另一种方式,它以对现实的 理想超越来为现实寻找新的救赎的可能。童话的理想蓝图正是针对现实的某种“病症”而设计的解药,作者 们希望顺此童话思想,使得人类在推动自身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能有新的突破。阅读杨红樱的每一篇童话,我 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上述童话理念秉持有非常自觉的意识。她一定要在纯真的童年境域内完成她的 审美理想。她一直追求一种美善的人间生活方式,她希望我们的俗世被更新为孩子天然的生命本色,纯洁、 美丽、无私,人们和谐交往,没有尔虞我诈,生命因简单而快乐。这是孩提时代本然的生活样式,对成人来说 却是一种精神高度,一种生命境界,甚至就是一种生活哲学。杨红樱所力求的也是这种价值认同的普遍性, 为此她苦心经营了一个个童话故事来反复表达这一题旨,通过众多童话作品,她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理 想世界。这个世界因其纯粹的清澈美善而与现实世界相区别,但它的“自立”显然又不是“与世隔绝”的,却 是实实在在地对应于现实中的问题领域。显然杨红樱在通过童话“干预”现实,这种干预的动机与力量都是 “童话式”的,它的简约与透明发人深省。
[摘 要]杨红樱是目前中国受众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经历了相对完整的四个阶段:
科学童话、童话、儿童小说、《笑猫日记》新童话。系统总结其文学发展历程与创作经验对于推动当下及未来中国儿
童文学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杨红樱; 科学童话;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 8
杨红樱的短篇科学童话创作有十余年,到上个世纪末,她推出了《小蛙人游大海》、《再见野骆驼》、《神犬 探长》等三部长篇科学童话。三部作品都是关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有趣的故事覆盖了海洋、沙漠、森林三大领 域。作家广博的科学视野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语境中是非常突出的。
三部长篇综合了短篇创作的所有优势,在艺术上的处理各有特色。《小蛙人游大海》真正为孩子们打开 了进入海洋世界的通道,以小蛙人和鮣鱼波卡的游历为主线,串联了海洋世界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这部长 篇的动人之处在于作家对客体事实的价值发现与意义提升。如作家所言,这部作品她是饱含情感在写,从字 里行间,能读出她对生命的感动。小鮣鱼波卡游历大海和河流的过程,就是感受生命和爱的过程; 《再见野骆 驼》是作家亲自游走沙漠收获的果实。故事中在沙漠里探奇的是少年米奇与鸵鸟巴巴,他们这一路遇见了许许 多多可爱的动物,作家写出了它们丰富个性的造型。每一种动物的故事独立成篇,读来方便自如; 《神犬探长》 的构思最为别出心裁,通过神犬探长与青蛙博士破案的方式来引出大自然的科学奥秘,颇具匠心。案情的叙事 视点使故事线索清晰,读来轻松自如,侦探故事本身充满玄机,环环相扣,最易引起孩子的阅读欲望。
做有精神高度的生命,这是杨红樱童话创作重要的价值指向。在她的童话中,那个执着追求太阳的小女 孩葵花,在洁白透明的梦房子里做梦的毛毛虫,以及永远朝向自然、追赶太阳的小白鼠,这些生命在博大的自 然界与人类社会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外在形体的弱势并不代表他们精神的矮小。向上,向远,向着无限的 内宇宙,他们为自己开辟出了宽广的生活理想天地。
杨红樱很重视在童话中对孩子教育性的寄予,但这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温婉的趣味的故事启迪式的,让 孩子从人物与情境的替代性体验中逐渐明白更多的事理。通过大量的童话实践,杨红樱已经就儿童文学与 教育之间的良性关系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让中国的儿童在制度教育之外,享受到了更新鲜阳光的文学 教育,体会到了人性、人文关怀的精神力量。同时,在童话中,杨红樱也逐步明晰了她的现代儿童观,树立起 了本位的儿童主体意识。她坚信儿童的自我成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成人愿意放手交出一部分管辖的 权力,孩子的主体性便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创造出令我们难以想象的奇迹。这在她后来的现实主义儿童小 说创作中有更充分的体现。
三、儿童自体
在“自然”与“物世界”反复被杨红樱勘探为童话资源的基础上,现实中的孩子开始浮出水面,成为杨红 樱文学表达的核心场域。1998 年的长篇童话《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这里开始,杨红 樱开始关注中国孩子具体而微的生活现实与精神处境,开始全面深入地思考与反映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国成 人的儿童观问题,中国儿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这个工作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笑猫日记》系列中。正是因为秉持了大胆革新中国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这样的现代理念,杨红樱的儿童 文学创作才真正走向了巨大的成功。“蜜儿”系列在这其中作为起点,其意义自然十分凸显。且因为它是童 话,所以与后面的小说相比,也呈现出一些独到的艺术特征,尤以表现在超现实成人形象蜜儿的塑造。蜜儿 是拯救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孩子的“仙女”,她在杨红樱塑造的“成人”形象群里,价值非常独特,因为她引领了 之后儿童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她是杨红樱现代儿童观最早的代言人,正是因为她的出场,作家笔下众多充满 了主体性的现代儿童才得以一一出现,尤其以淘气包马小跳为代表。也就是说,杨红樱首先在童话中塑造出 了她理想中的成人形象,然后才得以在小说中塑造出了她理想中的儿童形象,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很值得品味。
杨红樱从创作伊始锤炼的就是童话的基本功。在长达十余年的科学童话创作中,她已经谙熟了童话思 维与童话文体。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她一涉入一般童话的创作,就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得了较高 的认可。她的短篇童话《寻找快活林》于 1992 年获得海峡两岸童话征文优等奖第一名,之后她的童话多次获 奖。在整个 90 年代,她写了大量的短篇与长篇童话,那时她已成为儿童文学界知名的童话作家,在这个过程 中她创造出了自己的童话世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8353( 2013) 04 - 0055 - 05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的文学,它以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为唯一且终极的价值目标,它是一类纯粹讲文学 使命、讲人类代际间的精神沟通与文化关怀的文学形式。它排除任何不和谐纯粹的利益杂音,只以儿童的 “现实存在”为其温暖而透明的动机与意义归宿。纵观杨红樱三十年四个阶段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她始终 在儿童的圈地里发现、反映、想象、思考、表达着自己的童年情怀与文学理想。她曾言自己毕生的愿望在“破 解童心”。正是对儿童持有如此纯朴美丽的价值关怀,才从根部为她打稳了建造一座辉煌大厦的强固基石。
发现与沉思在人类的社会秩序里作为“痼疾”存在而难以被打通的那些问题领域。杨红樱非常擅长写作动 物,似乎每一篇童话中的动物都是她信手拈来的,但这绝对不仅仅属于文学技巧,而是由她的生命价值观决 定的。她对动物是俯就的,或者是高仰的,是尊重而虔敬的,动物可以成为她真正的生命伴侣,正如她对孩子 的态度。在她的童话中,每一种动物的出现,都带着它们自己的姿态与品行涵义,行走着独立而有思想的步 伐。它们的在场是那么的自然,俨然构成了完整的主体生命世界。
之后杨红樱创作了大量的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物性的科学童话,这些童话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 融为一体,覆盖到海洋科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等不同学科,以生动有趣的故 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进入科学世界的大门。对杨红樱来说,写作科学童话是一个以科学与人文双重情 怀反复磨砺她与世界关系的过程。“科学”让她更广泛更客观地接触了世界,以对事物的自然物性的科学认 知为基础,她对自然生命实现了文学的穿越与表达,其间的联系物便是具有特殊“拟人”魅力的童话。“科 学”以纯粹的“真实性”训练了杨红樱逼近事物本性的能力,“童话”则以其地道的文学“虚构性”飞翔了杨红 樱浪漫想象的能力。“科学”促使其“发现”,“童话”促使其“超越”。
一、“世界”之中
杨红樱是从 1981 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的,那时她 19 岁,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那个时代中国儿童 的文学读物很少,往往只限于语文课本,孩子丰富而富有召唤力的想象空间根本无法得到填补与满足。作为 语文教师,杨红樱对此感触深切。由此她萌生了最简单的创作动机,就是为身边的孩子们写出他们喜爱阅读 的东西。她从教学中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科学童话”,像《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她思考总 结了其中的原因,准确发现了其内含的几重审美元素———“除了有故事,有知识点,有优美的语言和意境,还 有爱的教育蕴藏其中,恰好暗合了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还有心灵成长 的需要。”①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04.007
东岳论丛 Apr.,2013 Vol. 34 No. 4 2013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 Dong Yue Tribune)
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李利芳
(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为了创作科学童话,杨红樱自己首先像科学家那样去关注研究了这个世界,通过书本学习与野外作业的 方式,她收集整理了大量知识卡片。她的第一篇作品《穿救生衣的种子》( 1981) 的艺术感觉就已经非常到位 了。这篇关于睡莲种子的传播特性的科学童话,从结构篇章到语言表达,以及故事的起承转合,科学知识的 清楚交代,审美意境的自如创设等,都被处理得简洁利落,体现出了杨红樱的文学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