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对策
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对策研究
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降低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方法对策。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服用中成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定向给予综合处理方法。
结果:60例应用中成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主诉表现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
经临床对症处理均告缓解。
结论:患者应用中成药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应多元,同患者给药方式、药物剂量、配伍等众多因素存在密切关联,因此针对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需要从给药途径、药物配伍、药物剂型等环节着手把控,以提升患者临床用药效果。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方法对策【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34-02为进一步强化中成药制剂的规范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60例中成药应用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诱因及表现予以了细化分析,并提出了定向应对策略,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应用中成药制剂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区间22~77岁,平均年龄(52.7±12.3)岁。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6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作分类统计。
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即刻型:2~30min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3例(55.00%)。
快速型:1~72h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例(33.34%),迟缓型:72h以上出现不良反应患者7例(11.66%)。
2.结果2.1 患者给药途径综合本研究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可知,共38例患者为静脉注射给药(63.34%),11例患者为肌注给药(18.32%),8例患者为口服给药(13.33%),3例患者为外用给药(5.01%)。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病例收集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从我院收治的使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抽选出60例进行调查,主要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等,统计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哪些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结果:经研究调查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高龄患者多于低龄人群,选择静脉注射给药途径产生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选择中成药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此反应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给药,严格、规范用药行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不同特殊工艺加工而制作出的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常见的剂型类型是药丸、膏、胶囊、丹和散等,由于中成药是中药制作而成,药材按照治病原则的配方制成现成药品,故其不良反应相比西药轻,但是随着中成药的使用率不断频繁,应用范围广,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明显,为了确保临床患者能安心、放心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要明确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干预[1-2]。
故下文对纳入的60例中成药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其原因及防护措施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调查对象为在我院服用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统计出60例全部接受调查,分析其病历资料。
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6~78岁,平均(47.26±4.26)岁,BMI指数19~28kg/m2,平均(23.72±1.25)kg/m2。
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品种等,参照《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中的标准判断,分析计算各个因素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合理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复方制剂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例如它能够整合多种药材的功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它能够减少单一药物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等。
尽管中药复方制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中药复方制剂在调配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中药复方制剂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一、了解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复方制剂是指不同种类中药混合制成的药物,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能够整合不同药材的功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中药复方制剂中包含多种中药材,因此它的成分复杂、制剂复杂度大,常常需要经过不同的加工步骤才能达到合理的药效。
二、分清临床应用和剂量在使用中药复方制剂时,首先要分清临床应用和剂量。
不同的中药复方制剂针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选用相应的中药制剂。
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不同的配方,以达到最适合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因为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三、认真了解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为了更好地使用中药复方制剂,需要认真了解其成分。
这样能够帮助医生了解中药复方制剂中各种药材的药理作用、对应病症的治疗作用、相应的不良反应等等。
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也需要认真了解配方的成分,以便在用药过程中能够自我调节,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并调整用药方案。
四、必要时添加辅助治疗方案为了减少中药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需要添加辅助治疗方案。
这些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是针对中药复方制剂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的干预措施,例如在中药复方制剂中添加其他各种药物,从而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此外,在选用中药复方制剂时,可以同时考虑使用一些支持性的治疗手段,例如针灸、按摩等等。
五、调整药物配方在使用中药复方制剂时,如若发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明显,则需要针对性地对配方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对原来的中药配方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增加或减少某些中药材的用量、改变中药的制剂方法等等,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对策
药品种类则以活血化瘀、抗肿瘤和清热 解毒的种类居多,其中以活血化瘀类中医药 药品为最多。
3 讨论
3.1 患者自身原因分析。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
概率高于男性,主要因为女性患者身体素质
பைடு நூலகம்
与男性相比较差,对药物耐受性不如男性, 因此很容易出现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患者在年龄与性别方面的分布情况如表 1。 由 表 1 中 可 以 看 出, 女 性 患 者 发 生 中
医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要高于男性患者, 0~12 岁孩童患者和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 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较多。
2.2 患者给药途径统计结果如表 2。 由表 2 中可以看出,在处理中医药制剂
中医中药
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对策
梅月洁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院 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药制剂在临床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2 年 3 月 -2013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确诊为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人数多于男性患者,60 岁以 上老人和 12 岁以内孩童不良反应患者较多,易导致不良反应药品多为活血化瘀、抗肿瘤和清热解毒等种类。结论:导致患者出现中医 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如药品问题、药品使用方法和患者本身问题等。
表 1: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女性患者(例) 12 6 8 6
男性患者(例) 6 3 4 4
合计 18 9 12 10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 2012 年 3 月 ~2013 年 3 月收治确 诊为中医药制剂不良反应的 80 例患者为研究 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策
物不 良反应 。 3 如何 加强对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31 要加强对 中医 中药知识 的宣传和培训 , . 提高医务人员 的 中医理论水平 ;坚持辨证论治原则和病情需要制定治疗 方 案 ,不 能 把 中成 药 使 用 范 围 无 限扩 大 ,克 服 长 期 盲 目服 用, 避免造成有毒成分在体 内积蓄 。 注意 中成药不 良反应和 安 全 性 , 保 中成 药 在 临 床上 的最 好 发 挥 。 确 32 提高药师综合素质 , . 积极发挥药师的作用 。药师要认 真审核临床医师的处方 , 严堵处方 中用药不合理的漏洞 , 向 患者详细说明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深入临床 , 协助 医师制 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积极开展 中成药的临床药学 、 药学监护 和药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工作 ,以信息如 提供 咨询等方式 为 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33 积极 开展 临床药学工作 要积极开展药物 咨询 工作 , . 及 时把 医院 中成药的功效 、 主治 、 适用 范围 、 良反应 、 不 配伍 禁忌等汇编成药讯资料 ,为中成药的合 理应 用提供有效地 药学咨询服务 , 防止不合理应用 ; 若临床出现不合理用 药情 况, 应及 时开 展 跟 踪 调 查 和 不 良反 应 监 测 工 作 , 立不 良反 建 应 的报告制度 ; 同时建议医院业务部 门定期组织 医师 、 药师 之 间的业务交流 , 通过沟通取长补短 , 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 药 师应认真严格把好 处方合理用药关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 。 4 结束 语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关 系到许 多病 患的安全 和权 益 , 其 质量 、 临床使 用疗效和安全性 、 合理性如何 , 对我 国中药事 业 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成药的不 合理使用 , 中药事业的发 对 展有着许 多负面 的影响。 因此 , 必须认真对待中成药临床使 用中存 在的问题 , 找出相应对策 , 中成药 的使用更加规范 使 合理。 参 考 文 献 [] 1韩丽萍等. 注射 剂不 良反应特点及成因[. I1药 医学杂 中药 J中 ¥ ̄ 】 1 志, 0 , ( )0 . 2 2 2 : 5 0 21 7 1 [ ] 峰. 谈 中西医联合用 药的利 弊f】 西 中医, 0 ,59 2唐俊 ’ 7 戋 . J陕 2 4 2(: 0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
DOI :10.11655/zgywylc2019.17.058作者单位: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药物研究·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王薇徐利君董文珠现阶段,随着我国药品制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在药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席位[1]。
为了提高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针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患者年龄1~85岁,平均(59±5)岁,共53例,男性30例,女性23例;用药时间2d 至6个月,平均用药时间为(1.85±0.28)个月。
1.2方法: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不同用药途径、不同剂型、累及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其具体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中药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表示,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从性别上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知,男性30例(56.6%),女性23例(43.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患者年龄方面进行分析可知,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相较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剂型分布情况:从剂型分布来看,注射剂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4%,明显高于其他剂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发生时间分析:从发生时间来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60min 之内,发生率为81.1%,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潘继勋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7期【摘要】目的优化中成药使用方案,规范药品使用制度建设。
方法研究目前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结果中成药目前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多是开药医师自身原因以及患者对中药的理解误区。
结论中成药在使用中应规范,并在正确理解药效、药性的情况下让患者服用,同时注意中成药的配伍,减少因药物服用不当引发的危险。
【关键词】中成药;使用问题;优化策略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疗效确切、药性平和、服用携带方便等特点,因此临床使用率较高,随之而来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逐渐增多。
就目前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而言,仍旧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影响了药效的发挥甚至出现用药事故。
本院基于这一情况,对本院(存在的)中成药用药方式展开研究,找出不当应用方法,提升本院临床药物使用有效性。
1 中成药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分析1. 1 辨证与用药不符辨证论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临床运用中成药必须依据“热则寒之,寒之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如果临床运用不当,不仅不能产生治疗效果影响疗效,还可发生不良反应[1]。
从目前临床应用现状来看,医师往往按照西药的用法来对中成药进行判断,仅仅根据药物说明来进行应用,缺乏辨证,违背了中医的治疗原则。
如临床诊断为感冒、咳嗽,临床上多数医师无论风寒风热一概用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把中药的清热解毒药当抗生素运用。
但此类药物属于阴寒之药,对于风热感冒则宜,而对寒型感冒、咳嗽患者,无疑于雪上加霜,轻则病情绵延,重则由表及里,内伤脏腑而危及生命;如临床上给月经过多患者开具调经养血丸,该药主要用于血虚气滞,月经过少引起的月经不调;又如临床诊断左膝关节炎,处方用接骨续筋胶囊。
1. 2 联合用药不当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成分多样,药理作用复杂、与其他药物联用尤其是与西药作用于同一病体,其药理作用则更加复杂。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成 药 。 日常 购 药 ,一 定 要 当 心 含 有 西 药 成 分 的 中成 药 ,避
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 药成分 的作用 及使 用禁忌 而导 致重 复用药、过量用 药后 引起 不 良反应 。
总 之 ,原 药 材 因 素 、假 药 、药 物 污 染 、制 剂 粗 造 因 素 ,
认识 中药 制剂在 临床应用 中所 出现不 良反应对 人体 的危 害
[ ]朱敏文 ,尹桃 ,王丽.丹参 注射液小 良反应 同顾 性研究 [ ] 中国医 5 J. 院药学杂志 ,20 , ( 8 :1 2 . 08 9 1) 5 6
[ ]吴宏卫 。陈仁吴.1 6 5例细辛脑注射 液引起 的不 良反应 分析 [ ] 中国 J. 临床药学杂志 ,20 ,1 ( ) 8 . 0 8 7 3 :18
中药制剂 常见不 良反应 过去人 们往往 对西药 的不 良反 应比较 注意,因为西 药在药 品说 明书上 将不 良反应 标注得
比较 清楚 。在 认 识 上 存 在 “ 中药 制 剂 绝 无 毒 副作 用 ” 的 纯 误 区 。 随着 中药 应 用 的 日益 广 泛 和 国 际 上 中药 制 剂 不 良反 应报 道 逐 年 增 多 , 导 致 其 不 良 反 应 屡 见 增 多 ,甚 至 危 及 生命 。 最常见 的不 良反应 是 过 敏性 休 克、皮肤 过 敏 、胸 闷 、
何 玉 芹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 ,江苏 淮安 2 3 2 2 20
【 摘
要】 :目的:指 出中药制剂种种不 良反应 ,以引起重视。方法 :收集文献及 临床报道 ,结合 I 临床经验加 以归 纳总结。结果 :对 中
药制剂 常见不 良反应 、 生原因、防治对策作一专题报道。结论:不可忽视 中药制剂 的不 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 中要特别注意 。 发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剂型、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在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不良反应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越长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中粉针剂型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最高,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成药品种分析结果来看,以注射用血塞通所致不良反应最高。
结论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中药剂型、特殊人群、生产工艺不完善、用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注重患者个体差异,严格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预防0引言中成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tentPrescription)指以中草药作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主要包含丹、丸、膏、散等各种剂型,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通过长时间医疗实践总结、创造的有效方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现有医药保健体系中,中成药较西药具备较多优势,且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认可,由于中成药越来越多,其不良反应事件也越来越多,为降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率,本研究从多个方面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治疗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男31例,女33例,年龄13-76岁,平均(44.5±6.0)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药品品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对策探讨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并发不良反应的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应用中成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规律。
结果 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统计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占38.2%;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42例,占61.8%,首次用药发生者51例,占75%;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0.3%;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占75%。
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资料,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减少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主动展开全方位的不良反应监测,科学、合理的应用中成药。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应用安全性不良反应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37-02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标准加工制成的制剂,是我国历代医药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果选用或配伍不当,可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研究其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1]。
本文对我院近两年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总结预防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发生高度怀疑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岁至77岁,平均54.4岁。
68例中51例为联合用药。
1.2 方法对患者的男、女性别、不良发应发生时间、首次用药、联合用药、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发表时间:2018-08-24T16:31:08.0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1期作者:李小军[导读] 中药制剂对大众来说较为熟悉,长时间以来是大众心目当中的放心药物,无副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暴露出来非常多的问题,文中针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摘要:中药制剂对大众来说较为熟悉,长时间以来是大众心目当中的放心药物,无副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暴露出来非常多的问题,文中针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希望可以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防治对策伴随着制药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中药制剂品种也非常多,临床上广泛应用,可是逐渐增多的不良发硬,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传统观念以及广告的误导,大部分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并没有副作用,不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想要让大家充分的了解以及认识到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当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所以,文中就关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
1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产生原因1.1患者方面原因根据研究了解到,使用中药制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考虑是因为男女性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男性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更高。
儿童正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并未完全发育,机体的多项技能不完善,因此使用药物之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非常高。
1.2药物因素现如今,临床上的中药制剂用量变化非常大,种类繁多,因此患者所需要选择的非常多。
复方制剂作为中药制剂当中应用很多的一种,具有非常复杂的成分,提取不能保证绝对纯化提取物,存在非常严重的大分子杂质影响,残留多元酚杂质进入到机体血循环之后,将会与血浆当中的氨基酸进行综合,产生大分子物质,机体出现反应构成抗体,最后产生过敏的现象。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物类饮片如紫苏子 、白矾 、硼砂 等,将药材置 密闭容器 内,抽 出容器 内的氧气 ,加入二氧化碳 ,使 药材 处于人造 的低氧,高 二氧化碳状态 ,这样 ,不仅 能阻止新的害虫侵入 ,还可 导致 原 有害虫窒息死亡 ,并可阻止 微生物的繁殖 ,可起到 良好 的杀虫
防霉作用 。我们也经常采用 喷洒少量 9 5 %药用 乙醇或 5 0度左
[ 2 ] 傅 酷 暾, 张鸣 . 中药 饮片 霉变 的原 因及对 策 [ J 】 . 1 临床合 理用 药, 2 0 0 9 , 2 ( 8 ) : 8 . 9
编辑:李妍
编号:E A. 1 2 1 2 0 8 4 8( 修回:2 0 1 3 . 0 3 . 1 2 )
中 成 药 不 良反 应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预 防 措 施
右 的白酒于药材表面密封贮藏 。此法适用于油脂类 中药及炮制 品 ,如柏子仁 、枣仁等 ,以及含糖 类饮 片如枸杞子、黄 芪,含 挥发类饮片如 当归 、川 穹、瓜蒌等 。
2 . 5 控 制 饮 片
含水 量饮 片本 身的含水量是 中药材发霉的决定因素 。 控 制 药材含水量在 1 5 %以下即可 防止 药材 发霉变质 f 2 】 。有些 中药饮 片从 中药材 公司购进 时,本身含水量偏高 。对那些含水量 明显
[ 1 ] 徐德生, 王琴. 中药 学 综合 知 识 与技 能 [ M] . 北京 : 中 国中 医药 出版 社 , 2 0 0 7 :
1 7 8
境 ,可使 中药饮片的霉菌仓虫很快死亡 。如对于一些炒制后增
加 了 香 气 的 种 子 类 药 材 和 在 空 气 中 易 失 去 结 晶 水 而 风 化 的矿
李 培 海
( 洛 阳市 吉利 区人 民 医 院 , 河 南 洛 阳,4 7 1 0 1 2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4-03-06T17:13:11.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郭朝民[导读] 中成药制备技术也是中成药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成药不良反应在通过要物制备工艺加强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郭朝民 (西平县中医院 469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促进临床规范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0例患者中75例(93.7%)患者为静脉注射引发不良反应,口服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6.3%),其中58例(72.5%)患者为单一中成药使用造成不良反应,22例(27.5%)为联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患者;其中39例患者因使用粉针剂静脉注射导致不良反应出现,28例患者因使用注射液而引发不良反应,8例患者因为口服片剂而引发不良反应,5例患者因服用中药丸剂而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特殊人群、药物生产公益因素以及药物自身的塑性等是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成药不良反应在通过药物制备工艺加强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发生率【中图分类号】R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55-02 在正确使用正规厂家出产药物的过程中出现对患者身体有害的反应便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是以传统药经为基础结合现代工艺萃取而成的,在诸多临床试验中都证明了中成药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后的疗效,中成药自身在临床运用中的不良反应相对于非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很多,在治疗过程中药性也较为平和,但随着现今中成药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诸多临床医师对中成药缺乏认识,使用中成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多[1]。
为了使临床中成药的应用更加规范,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中成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和保存,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中国现有的中成药有8 000余种,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也相继出现。
随着中成药的普及,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
两重性是药物的基本特性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即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标签: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很多患者受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适当或滥用中成药,以至起不到应有的疗效,不仅造成了中药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
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辨证地选择药物的品种、剂型、用法、用量、使用疗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逐年成倍增长[1-2],合理使用中成药,并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意义重大,本文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
1 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1.1 药物的自身因素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是一把“双刃剑”,其即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3]。
某些中成药还含有毒性成分,如朱砂、蟾酥、川乌、马兜铃、细辛等,过量或长期使用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还有中成药包装说明不清晰,或中药被农药、化肥污染变质,假冒伪劣品种混杂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1.2 不合理用药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格,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服用造成蓄积,导致患者超剂量服用。
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用,如马兜铃、关木通、鸦胆子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很容易出现肝肾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成瘾性[3],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建议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建议摘要:目的:观察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比例方面,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高(p<0.05);在年龄阶段方面,年龄越大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越高(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方面,得知使用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p<0.05)。
结论: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需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的对药物进行控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特殊人群包括生产工艺不完善,包括用药不规范等等,所以日常的使用方案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所谓的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材作为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处方,按照相应的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标准制作成具有一定规格剂型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治疗,与传统的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的便利性更高,而且储存时间更长。
近几年,人们对于中成药使用的不良反应,关注度相对较高。
所谓的不良反应是指按照正常的计量服用药物之后,患者的机体出现了一系列的意外事件,其实不良反应从定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者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或者出现了与用药目的相反的反应。
在使用正常剂量进行临床疾病治疗操作,因为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者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内容。
可以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药物因素、药物的使用因素和机体因素。
本文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但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不良反应都得到了控制以及解决。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138-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 ol.(8) No.12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中药品种一定要分清、避免发生混用、误用;对不同产地的同一种中药要掌握正确的用法;根据中药不同的采集要求要适时的进行采集;要根据炮制规范正确依法加工和炮制;是否具有毒性的中药都不应长期或大量使用;煎煮和服药中药的方法要根据用药情况因人而定;严格遵循配伍禁忌,正确、合理配伍使用中药;日常要加强对中药的保管,对于腐败、变质的药材禁止使用。
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有很多,要真正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要提高临床医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中药毒副作用危害性的宣传,从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在中药的临床使用中,要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中药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从思想观念上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1]陈燕清.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光明中医,2010,25(11):2131-2132. [2]张小飞.论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65-66.[3]张晓晔.浅谈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39-140.[4]邱兴盛.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农村卫生,2015,9(17):76-77.[5]朱永洙.中药毒副反应的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83-285.[6]冯晓妍,吴敏.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中医药,2014,27(7):77-79.[7]杨世雷.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与预防[J].光明中医,2011,26(5): 1065-1066.[8]陈骏.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对策描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86-88.作者简介:马定耀(1980-),男,汉族,广东英德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药学,主管中药师。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痛、 睡 、 嗜 口唇 、 部 或肢 体 麻 木 、 面 言语 不 清 、 肉震 肌 颤 、 体 抽 搐 。如 云南 白药 、 根 素 注射 液 、 黄解 肢 葛 牛 毒片 、 舒筋 活络 丹等 。
14 心血 管 系统 不 良反 应 主要症 状表 现 为胸 闷 、 .
收 稿 日期 :0 1— 1—1 21 0 0
的 高热 、 烦躁 、 昏谵 语 和小儿 痰热 惊厥 等 。对发 热 神
患者 , 首先 辨别 其 邪 在 表 在 里 , 是 半 表 半 里 , 应 还 因
及 增 效减 毒原 则 , 能相 同或 基 本 相 同 的 中成 药 原 功
则 上 不宜 叠加 使用 , 性 峻烈 的或 含 毒性 成 分 的药 药
1 8 皮肤 不 良反 应 临床 表 现 为 皮 肤 瘙 痒 、 麻 . 荨
应 临 床症状 多种 多样 , 以发 热 、 肤 过 敏 最 常见 , 皮 多
表现 为过 敏性 药疹 或 荨 麻 疹样 皮 炎 , 全 身 或 局 部 在
相继 出现 高 出表皮 、 大小 不等 的鲜 红色斑 丘 疹 , 面 疹 皮肤 潮红 、 痒 , 之可 退色 。有 时可见 全 身肌肤 灼 瘙 压 热如 焚 , 或致 全身剥 脱性 皮炎 , 可表 现为 过敏性 紫 还 癜 和过敏 性休 克 。 1 2 消化 系统不 良反 应 是 最 常 见 的 中药不 良反 .
此, 目前 清开 灵 注射 液 说 明书 中已 注 明有 表 证 恶 寒
发热 者慎 用 。再 如安 神 的 中成 药 也 有 几 十 种 , 亦 但 各 有 特点 , 砂安 神 丸 重 在 清 心 火 、 烦 热 , 用 于 朱 除 适
物应 避免 重复 使用 , 合并 用药 时 , 注意 中成 药 的各 药 味 、 成分 间 的配伍 禁忌 , 各 一些 病证 可采 用 中成药 的
关于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及预防策略探讨
关于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及预防策略探讨目的: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应的预防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预防方法等。
结果:年龄≤10岁以及年龄51~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5.0%和21.7%。
本次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0.0%,消化系统损害占11.7%,以上两种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最高。
本次60例研究对象中,涉及到注射剂的患者有51例,占总研究例数的85.0%。
结论:药物作用以及不合理用药均属于诱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针对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必须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标签:中成药;不良反应;预防策略中成药属于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类型之一,其应用安全性值得引起广泛注意。
中成药的药物作用以及不合理用药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现象,影响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为了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应的预防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特点以及预防方法等,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样本。
60例研究对象中有34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
本次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小的有2岁,年龄最大的有7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5±11.5)岁。
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针对6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不良反应类型、表现以及药物剂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制定科学的不良反应预防策略并执行。
2结果2.1患者年龄分布本次研究发现,不良反应患者中,≤10岁15例,占25.0%;11~20岁4例,占6.7%;21~30岁7例,占11.7%;31~40岁5例,占8.3%;41~50岁8例,占13.3%;51~60岁13例,占21.7%;≥61岁8例,占13.3%。
刍议减少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刍议减少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顾根网
【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3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和分析.方法通过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结果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研究对策,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结论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顾根网
【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J], 方圆
2.减少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对策 [J], 郭炜炜
3.流感治疗指南中常用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J], 丁天然;孟现民;张永信;董平
4.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分析 [J], 张祥;王小林
5.小金丸中成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J], 叶正华;叶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已经于 2 0 1 2年 8月 1 3讨 论 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我们 国家第一次 以正 式文件 的形式对抗 抗生素研发需要 2 0年左 右 ,有些抗生素上 市仅仅五年 , 菌药物 的使用 进行 了规范 。河南省卫生厅 又印发 了抗菌药物 甚至两年就产生耐药性 了,这种情况 的发生与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应用 分级 管理 目录 ( 试行 ) , 我院按 照这两个文件精神 , 及 不合理和滥用有很大 的关联 , 某些 医生对抗菌药 物的抗菌谱 、 时对我 院的抗 菌药物品种进行 了调整 ,同时规 范了这些药物 抗 菌活性 、 药代 药效 特征 、 毒副作用 了解不足 是造成这种状况 的应用范围和时机 。 的主要原 因。另外 , 抗 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分
参 考 文 献
6 0 9 7 名住 院患者 中 I 类切 口手 术共 3 8 1 例, 其 中, 1 6 3例 f 1 1 王长江. 抗菌 药物 的分级 管理与 实践 『 J 1 . 临床 和 实验 医学杂 2 0 0 7 , 1 0 : 1 7 5 . 病人预防应用 了抗菌药物 ,占 I 类 切 口病人 的 4 2 . 7 8 %。术前 志 , 0 . 5 2小 时内给药 , 或麻醉开始前 给药 的病人为 6 6 人, 占I 类 [ 2 】 张颖. 抗菌药物 临床应 用责任制 的管理 与体会【 J ] . 中国药事 , 2, 1 1 : 1 2 2 0 —1 2 2 1 , 1 2 3 4 . 切 口病人的 4 0 . 4 9 %, 其余 9 7人为术后或者术前一天应用 的抗 201 菌药 物 , 预防用药 时间不超 过 2 4小时者 8 0例 , 不 超过 4 8小 『 3 1 张友智 , 崔颖. 2 5 6例 清洁手 术患者 的抗 茵药物使 用情况 分 时者 1 0 6例 , 而去年 同期共有 5 8 2 6名住院患者 , 其 中, 一类切 析『 J 1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2 0 1 2 , 6 : 3 5 4 — 3 5 6 . 口手 术 3 5 8人 , 3 3 3人使 用 了抗菌 药物 ,占 I类切 口患 者 的 【 4 】 白荣. 对1 0 0 0例 门诊病例抗 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 J 】 . 中国 2 0 0 9 , 9 : 3 1 — 3 2 . 9 3 %, 预防用药病人 的用 药时间均超过 4 8小时。 门诊患者 中均 医院 管理 , 5 1 陈向红 , 杨淑 霞. 从 抗 菌 药物 用量 看 分级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 J ] . 湖 无 使 用特殊 使用 级抗 菌药 物 ,但使用 率较 去年 同期 下 降 了 f 1 9 . 1 1 %, 差异显著。 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1 1 , 3 1 ( 4 ) : 6 7 — 6 8 .
2结 果
级管 理办法执行以前 , 手术 患者几 乎百分之百应用抗 菌药 物 , 这和病人传统 意识 以及医生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手术 只是预防 应用抗 菌药物有关 , 特别是 I 类切 口手术为清洁手术 , 手术部 位为人体 的无 菌部 位 , 大多数 没有 污染 , 原则上没有 预防用抗 菌药物 的必要l 引 。从 2 0 1 2年 8月 1日~ 1 0月 3 1日 I 类切 口手 术病人 预防应 用抗菌药物 的 比例从 9 3 %下降到 了 4 2 . 7 3 %, 所 有 住 院 病 人 抗 菌 药 物 的 使 用 比例 也 从 7 8 . 9 9 %下 降 到 了 6 2 . 0 1 4 %, 门诊患者则从 4 2 . 1 %下降到 了 2 2 . 9 9 %。这种 情况的 改变大大地降低 了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 的产生 ,同时也节约 了 国家的医药资源和病人 的药 费开支l 4 I 5 】 。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2期
1 0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 茵药物分级 管理应 用体 会
戈 业 南( 河南省南乐县人民医院药械科 南乐 4 5 7 4 0 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 。方法: 将我院 I I 占 床应 用的抗 茵药物分成三级 : 非 限制使 用 、 限制使 用、 特 殊使 用 , 并 且将使用权限 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 室。即非限制使 用级所有 医师均可根据病情使 用, 限制使 用级 只有主 治医师以上 的医师 才能有权使 用 , 特殊使用级的只有具有高级技 术职称的医师根据病情 经过会诊 才能使用。结果 : 从 8月 1日正式 实施 分级 管理 制度 以来 , 我 院抗 菌药物的应用较 以前更加科学规 范。结论 : 抗菌药物分级 管理 应用是 十分必要 的。 关键 词 : 抗 菌药 物 分 级 管 理 中图分 类号 : R 9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 0 2 — 0 1 0 5 — 0 1
1资料 与方 法
我院 自 2 0 1 2年 8月 1日正式 施行抗 菌药物分 级管 理制 度 以来 , 所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的门诊 和住 院患者 , 共查询 了 8月 1日~ 1 0月 3 1日的住 院患者 6 0 9 7人 ,门诊患 者 4 6 9 3 9 人, 其中, 住院患者 中 6 2 . 0 1 4 %的使用 了抗 菌药物共 3 7 8 1 人, 门诊患者 中 2 2 . 9 9 %的使用 了抗菌药物共 1 0 7 9 5人。去年同期 共有 住 院患者为 5 8 2 6人 ,门诊患者 4 3 2 1 5人 ,住 院患 者中 7 8 . 9 9 %的患者使用 了抗 菌药物共 4 6 0 2 人, 门诊 患者 中 4 2 . 1 % 的患 者使 用了抗菌药物共 1 8 1 9 3人 ,本文 对这些使用抗 菌药 物 的患者利用信息化 的手段进行 了分析r l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