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综合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综合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主要以技法为主,加之庞杂而无序的舞种架构,学生对于舞蹈只是皮毛掌握,难以触及深层舞蹈文化。
本文以中国古典舞剑舞为例,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授课方式的改革,课程间的互补教学,探讨建立起课程有机架构的方式。
目的是实现系统性舞蹈文化教学。
关键词:综合高校舞蹈专业中国古典舞剑舞教学改革当下,舞蹈学科在综合高校如火如荼的发展。
这些院校办学重点是较宽的舞蹈知识面。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外国流行舞、舞蹈编导等各门类,课程丰富但却庞杂。
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各舞种课时量少与大量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庞杂的课程体系之间缺乏网络化和有机衔接。
同时,舞蹈教育重“技”轻“文”,以技法教学为主。
结果是学生对于动作的皮毛掌握,缺乏深层文化内涵的关照。
然而,“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美’形态”[1],“个人身体又承载着集体的记忆”[2]。
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动作,更是文化。
因此,应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改革,协调课程间的关系,将舞蹈教学回归到文化教学的领域。
下面,以中国古典舞剑舞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一下该问题。
一、中国古典舞剑舞教学现状
“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以历史的名义和传统的审美为基础进行的
当代建构……其中蕴含了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审美趋向、深厚的哲学理念及博大的宇宙观。
”[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众多高校,剑舞教学以崩剑、掰腕剑、盘剑、撩剑、云剑、抹剑等几种基本剑法为主。
内容设置延续着技法教学的固有模式。
在培养中国古典舞专门人才的教学框架外,在前后搭配课程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单一技术性的课程设置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动作所包含的文化审美意蕴和独特韵律。
因此,对课程进行调整,在有限的课时内,改变技法为主的单一教学内容,并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是当前剑舞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古典舞剑舞教学改革设想
(一)授课内容的调整
改革首先是调整以技术套路为主的单一课程内容,竭力将剑舞中所含的传统文化特征全方位的展现出来。
《晋书·舆服志》记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
”佩剑已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剑舞教学中,应以剑仪为开端,培养谦谦雅士的贵族气度和文化感悟。
剑有着严格的礼仪,如持剑礼、垂剑礼、递剑礼、接剑礼。
将这些剑礼引入课堂,可以营造文化的肃穆感,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敬畏感和责任心。
剑舞“摇人目睛,如水涣日,如水观星。
”其繁复变化有着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些可以提炼为剑花、剑韵、剑势与剑技加以表现,提升剑舞可视性和传统文化特征。
唐代“三绝”中,除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就是裴旻剑舞。
这说明剑舞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当代建构
中,可对这些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剑舞进行研究、发掘和呈现。
可见,剑舞教学内容可调整为剑仪、剑礼、剑花、剑韵、剑势、剑技、剑舞。
从文化气度、礼仪规范、基本剑法,最终实现传统剑舞的展现,形成立体的文化体验脉络。
为学生了解中国剑舞文化内涵,实现内外兼修创造条件。
(二)授课方式的调整
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种类很广,学生对于每个舞种的认识极为有限。
在剑舞教学中,可调整教学方式,用三分之一课时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和梳理,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例如,剑仪是表现中国文人气度的组合。
在教授动作之前,选取部分古代壁画中的佩剑文人形象,对古代文人的外在形象进行简单的介绍;再以魏晋时期“以舞相属”这种文人之间的社交舞蹈为例,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温文尔雅、浪漫不羁的闲暇生活;同时,对古代文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进行简单的分析,向学生展现他们清谈玄远、浩渺苍穹的人性追求。
通过直观形象、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学生对剑仪中的文人气度有了了解,实践中就不仅仅是模仿动作,而会加入文化体验,在身体律动中慢慢走向深层的文化感悟,实现身体与内在精神的完美契合,体现出传统的文化气韵。
可见,授课方式的转变能突出舞蹈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属性,实现由技向艺的蝉变。
(三)课程间的有机架构
面对剑舞独有的文化品位、动作特性和审美要求,必须有前后
相继、一脉相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一个长期而专注的学习状态中不断体验、感悟和汲取。
因此,需要捋顺课程关系,挖掘课程连接点,搭建起课程间的有机架构。
针对剑舞教学,《中外舞蹈史》课程应加大唐代剑器舞的教学篇幅,对《公孙大娘舞剑器》等代表性舞蹈进行重点分析,辅以《剑舞赋》等文学名篇进行讲解。
舞蹈史的理论便可以和剑舞的实践教学紧密的配合起来,增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
其次,《舞蹈鉴赏》课中,选取优秀的剑舞作品,让学生对剑舞的舞台呈现有一个直观了解,通过观看优秀演员的表演,加深对于剑舞动作风格的认识。
另外,《舞蹈剧目》课上,可以排演剑舞的优秀剧目,让同学们通过自身的舞台表演,激发潜力和心性的感悟,加深对于剑舞内涵的理解。
合理的安排课程间的配合,建构起有机架构,使剑舞知识超越剑舞课程本身,贯穿于四年的教学当中。
在长期的反复的灌输中,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掌握剑舞的内涵。
三、结语
舞蹈可以让我们体验“另一种人生,另一种命运,另一种被时间尘封了的民族文化记忆。
”[4]舞蹈是体现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这种特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避免将舞蹈作为单纯技术,寻求一条让学生掌握众多舞种特有规律和文化特性的办学道路。
当然,文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不是硬性的灌输,而是持续的熏陶和侵润。
因此,普通高校如何科学处理庞杂课程之间的关系,调整好
每门课的内容,更好的适应舞蹈的文化内涵,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点。
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贯穿于舞蹈学科的发展。
注释:
[1]于平《舞蹈形态学》第36页,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吴丹《身体二重性:结构与艺人能动性——以湘西苗族花鼓舞及艺人龙英棠和石顺明为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第36页。
[3]张军《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第9—10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陈捷,郭娇《我的‘斯奴’我的‘飞蓬’我们的》,《舞蹈》2009年6月,总第334期,第63页
参考文献:
[1]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吴丹《身体二重性:结构与艺人能动性——以湘西苗族花鼓舞及艺人龙英棠和石顺明为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
[3]于平《舞蹈形态学》第36页,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4]张军《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5]陈捷,郭娇《我的‘斯奴’我的‘飞蓬’我们的》,《舞蹈》2009年6月,总第3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