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白砂糖结块原因基本分析

白砂糖结块原因基本分析

白砂糖结块原因基本分析
分蜜得到的白砂糖晶粒,经过干燥后,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液膜(这层薄薄的液膜肉眼是看不出的),液膜中含有一定的未结晶出来的糖份。

装包后的白砂糖具有一定的温度(≤38℃),蔗糖晶粒内部也还含有一定的水份。

在装包后进入仓库贮存过程中,接触外界的晶粒表面会先行逐渐冷却,而晶体内部的温度比表面高,内部温度会向晶体表面传递,晶体内部的水份也会随着温度向晶体表面迁移,迁移到晶体表面的水份也会溶解一定的糖分,这样晶体表面的液膜中含有的糖份也会增多,随着贮存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晶粒逐渐散热冷却,晶粒表面的液膜水份也会逐渐蒸发,析出蔗糖晶体,如果两个蔗糖晶粒表面是紧靠在一起的,则在液膜水分蒸发、析出蔗糖的过程中,析出的蔗糖晶体会把这两个晶粒粘结在一起,形成结块。

这时的结块是假性结块。

形成假性结块的时间,依据经验,一般是贮存后的第7~10天左右。

假性结块是糖粒刚开始粘结在一起的时候,还不牢固,糖块轻捏易散,如果此时进行移垛,效果是比较好的。

如果开始结块后,不移动,随着时间推移,粘结面积更多,结块更加紧实,此时的结块较硬、结块大,已很难捏碎,需摔包才能撞碎结块。

糖粒越细,则表面积就比较大,糖粒间接触的表面积也越大,形成结块的速度比中粒或粗粒的要快,结块硬度也更严重。

精炼糖的颗粒(一般是小粒)比一步法(如亚硫酸法)生产的糖的颗粒(一般是中大粒)小,所以比较容易结块。

实际上贮存过程的结块情况,是蔗糖颗粒度、干燥水分、装包温度、环境温湿度情况、堆垛情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白糖晶体的形状

白糖晶体的形状

白糖晶体的形状1. 白糖晶体的基本特征白糖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糖,其晶体形状对于糖的品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白糖晶体的形状主要由糖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具体呈现出多种形态。

下面将对白糖晶体的形状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探讨。

2. 白糖晶体的形态分类根据晶体的外形和结构,白糖晶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粗大颗粒晶体粗大颗粒晶体是指晶体呈现出较大的颗粒状形态。

这种形态的白糖晶体较为常见,常用于食品加工以及一般家庭用糖。

其颗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匀,有些晶体还可能附着一些杂质。

2.2 粗大块状晶体粗大块状晶体是指晶体形态呈现出较大的块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白糖晶体通常为市场上一些产品所采用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外观美观度。

其表面光滑,块状结构明显,可以使得产品更具吸引力。

2.3 细小颗粒晶体细小颗粒晶体是指晶体形状较小的颗粒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白糖晶体较为细腻,多用于制作精细的糕点和糖果。

其颗粒形状均匀而规则,大小基本一致,能够更好地融入于食品中。

2.4 细小片状晶体细小片状晶体是指晶体形态呈现出细小而薄片状。

这种形态的白糖晶体通常用于装饰食品表面,增加食品的美观度。

其片状结构薄而透明,能够很好地附着在食品表面。

3. 白糖晶体形状的形成原因白糖晶体形状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结晶条件白糖晶体的形状与结晶条件密切相关。

结晶条件包括溶液的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

不同条件下的结晶过程会导致不同形态的晶体形成。

例如,在高浓度溶液中,颗粒晶体更容易形成;而在低温度下,片状晶体更易生成。

3.2 结晶速度结晶速度也是影响白糖晶体形状的重要因素。

结晶速度快的情况下,晶体形成较快,颗粒较大;而结晶速度慢的情况下,晶体形成较慢,颗粒较小。

因此,控制结晶速度可以使得白糖晶体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3.3 结晶种子结晶种子对于晶体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结晶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种子,可以引导糖分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从而形成特定形态的晶体。

糖基本知识

糖基本知识

原料万千、精选在先3.1糖源的选用选用糖源十分重要,是糖艺制作的基础,目前可以使用的糖源有白砂糖(或绵白糖、方糖)、糖醇、淀粉糖浆等,这些糖源相对来说都比较纯净,使用前要认真分析和比较。

每种糖源都有不同的理化指标,要以事实为依据,经过反复实验,科学地制定配方。

下面以白砂糖、糖醇和淀粉糖浆为例。

3.1.1砂糖(Custard Sugar)砂糖是制取糖果和西点的重要原料。

它是从甘蔗或甜菜根部提取、精制而成的产品。

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因此砂糖是蔗糖的俗称。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商品是绵白糖和白砂糖。

(1)蔗糖的理化性质1)结构蔗糖(砂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所构成的一种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结构式。

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时,醛基和酮基的特性都完全丧失,故蔗糖无还原作用。

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蔗糖可分解为具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这在使用砂糖上有重要意义。

2)结晶蔗糖是无色透明的单斜晶系结晶体,故其俗名为砂糖。

不同的砂糖,结晶度也不同。

按结晶颗粒大小,砂糖可分为:粗晶粒砂糖、中等晶粒砂糖、细晶粒砂糖、细砂糖和糖粉。

蔗糖的结晶性对掌握糖艺的基础知识有重要意义,对糖艺来讲必须科学地调整配方,有效地控制砂糖的再次还原,延长糖制品的展示寿命。

例如:为防止蔗糖结晶易引起的硬糖翻砂,熬制时需添加淀粉糖浆(或葡萄糖浆)等物质来加以抑制。

3)熔点蔗糖的熔点为185~186℃,不同蔗糖的熔点差距较大,在熔点以下,蔗糖分解很慢;在熔点以上,分解很快。

如将熔化的蔗糖继续加热则会迅速分解,在200℃时生成褐黑色物质,称为焦糖。

4)溶解度蔗糖易溶于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

准确掌握蔗糖的溶解特性在生产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蔗糖的溶解度对糖艺制品的保存能力有一定影响。

5)吸湿性纯粹的蔗糖结晶体吸湿性很小,当有不纯物质存在时,吸湿性增加。

砂糖在贮藏过程中,往往发生结块,这主要是由于吸湿的砂糖再脱水时互相粘连在一起。

白糖质量标准

白糖质量标准

白糖质量标准
白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
的健康。

因此,制定白糖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食品
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白糖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白糖
应该呈现出晶莹剔透、颗粒均匀、无杂质的外观。

色泽应当洁白纯净,不得有发黄、发黑等异常现象。

此外,白糖在质地上应该细腻,不得有结块、结晶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其次,白糖的化学成分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合格
的白糖应该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在生
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硫酸盐、氯化物等化学物质的含量,以保
证白糖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此外,白糖的甜度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合格的白糖应该具有适中的甜度,不得出现过甜或者
不甜的情况。

最后,白糖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之一。

合格的白糖应该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生产工
艺应当科学合理,不得使用有害添加剂,保证白糖的纯净和安全。

综上所述,白糖的质量标准应该从外观、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以保证白糖的质量安全。

只有严格制定白糖的质量标准,并且加强监督检查,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白糖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白糖产品。

白糖的制作 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白糖的制作 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白糖的制作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概况制造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

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有种植甘蔗,生产甘蔗糖;而北部地区包括欧洲、日本、美国北部、加拿大和我国北部等地种植甜菜,生产甜菜糖。

甘蔗糖的产量较大,占全部产糖量的60%~70%。

甜菜制糖都是用渗出法提糖和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产白糖(甜菜提糖不能用压榨法,甜菜汁澄清不能用石灰法或亚硫酸法),没有生产原糖。

由于甜菜糖厂所在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高,对白糖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甘蔗制糖有两种模式,一是用亚硫酸法或碳酸法直接生产白糖,另一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炼糖厂再回溶、提净,再次结晶成为精炼糖。

欧美、日等国因为糖的消费量大,本国生产的甜菜糖不能满足需要,历来都从热带国家大量进口原糖,加工成精炼糖。

由甘蔗直接制造的白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质量通常比欧美等国用甜菜制造的白糖有较大的差距。

国际规定的白糖质量标准(Codex Standards for Sugars),前一版是1981年的,新版是1999年的。

在前一版中,白糖分为A、B两个等级,新版取消了这种分级,而分为“白糖”(White sugar)和“耕地白糖或压榨法白糖”(Plantation or mill white sugar)两类。

前者基本上相当于原来的A级糖,而后者基本上相当于原来的B级糖。

新版本的白糖质量指标是:旋光度不低于99.7%,还原糖含量不高于0.04%,电导灰分不高于0.04%,干燥失重不大于0.1%,色值低于60IU,二氧化硫低于15mg/kg。

前几项都和原来的A级标准相同,只是最后一项二氧化硫略有降低(原A级标准为20mg/kg)。

欧美等国的甜菜糖厂主要实行这个质量标准。

新标准中的耕地白糖和旧标准中的B级白糖的指标相同,即旋光度不低于99.5%,还原糖含量不高于0.1%,电导灰分不高于0.1%,干燥失重不大于0.1%,色值低于150IU,二氧化硫低于70mg/kg。

白糖基本面分析

白糖基本面分析

一、国际糖市与进出口1、国际糖价:国际原糖糖价维持在22-23美分,进口到国内市场销售的成本目前为6000-6200元/吨左右。

2、进口方面:据中国海关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进口食糖418,392吨,较10月份增加8.14万吨,同比2010年11月份大幅增加39.54万吨,同比增17倍之多。

11月份我国食糖平均进口价格为634.57美元/吨(上月为652.7美元/吨)。

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达242.49万吨。

下半年国际糖价30-22美分,中国一直保持30-40万吨的进口,进口量巨大。

11月份我国食糖进口数量排行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巴西(390,244吨)、韩国(20,840吨)、马来西亚(3,448吨)、泰国(2,096吨)、澳大利亚(1,412吨)。

3、出口方面:据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11月我国出口食糖4,294吨(其中主要出口至香港2,618吨),平均出口价格866.79美元/吨(上月为945.96美元/吨),2011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食糖55,400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7.71%。

4、美元回流、欧债危机不断加重,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全球食糖阶段性的供应压力,对于糖价下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市场曾寄希望于7000元/吨的联动价格支撑,但是在进口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带动下,旧糖的压价销售最终导致了期货价格的下跌。

进口糖价不断下滑,目前已跌至6100元/吨左右。

在进口糖价大幅度偏离7000元/吨的市场心理防线之后,进口量不断加大,使得市场买方变得越来越谨慎。

市场原本以为2010/11榨季末市场可能只有50万吨以下的商业性库存,但实际数据明显超出预期;而9月下旬以来进口糖价格持续低于6500元/吨,特别是11月下旬进口价格下滑至5700元/吨以下。

目前,南宁市场旧糖报价下跌至6700元/吨左右、新糖价格甚至有跌破6600元/吨的情况存在,在制糖企业依然存在18%左右的利润空间背景下,市场看空的气氛还在持续增加。

国际贸易白糖的规格要求

国际贸易白糖的规格要求

国际贸易白糖的规格要求
一、产品基本信息
1. 名称:白糖
2. 种类: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等
3. 品质
等级:优级品、一级品、二级品等
二、规格要求
1. 颗粒大小:颗粒均匀,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如直径在0.6-1.5mm之间)。

2. 含水量:不超过1%或不超过5%。

3. 纯度:纯
度不低于99%。

4. 杂质含量:不得含有任何其他杂质,如泥土、
沙石、果皮等。

5. 颜色:白色或微黄色,色泽均匀。

6. 味道:
纯正,甜度适中。

7. 无结块:冷却后应迅速融化。

8. 包装规格:包装规格需符合相关法规,通常为25kg/袋或其他指定规格。

三、其他要求
1.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每袋产品应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保质期应不低于xx天,具体期限需根据包装规格和保存条件等
因素确定。

2. 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应经过相关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报告应包含产品的各项指标及检验结果。

3. 卫
生标准:产品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 运输和储存条件:产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产品不受污染和损坏。

以上为国际贸易白糖的基本规格要求,具体要求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协定而有所差异,建议在交易前与相关方充分沟通,确保满足所有要求。

白糖

白糖
白糖基本知识
Page1
白糖品种简介
• 白糖也称白砂糖,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 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价格相对昂贵。目前我国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 化糖。白糖几乎是由蔗糖这种单一成分组成的,白糖的蔗糖分含量一般在 95%以上,因此,凡含蔗糖成分较高的植物,均可成为制糖的原料。目前, 世界上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白糖主要下游产业 年度软饮料产量统计
白糖工业消费构成比例图
10000
年度软饮料产量统计(截止到10年11月)
数量(万吨)
制药果脯 酿酒 3% 3% 罐头3% 冷饮4% 6%
其它 7%
9000
饮料 24%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休闲食品 8% 糕点 23%
历史联动价格与现货均价对比
榨季 甘蔗收购价(元/吨) 联动率 联动价(元/吨) 现货均价(元/吨) 04/05 180 5% 2700 3264 05/06 230 5% 3100 4568 06/07 260 6% 3900 3962 07/08 260 6% 3800 3451 08/09 260 6% 3800 3674 09/10 314 6% 4400 5248 10/11 (350) 6% (4800)5800 ? 410
制糖成本对糖价存在一定支撑
产区 广西 云南 海南

甘蔗 500 420 550
糖价 7000 7000 7500
我们按照广西50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估算,制糖成本约为6000元/吨,如果考虑到蔗渣、
糖蜜等副产品收益,成本可能压低至5500元/吨左右。所以当前糖价下,糖厂有一定的利
润空间。 • 不过,政府为了保障蔗农利益制定了统一的甘蔗收购价格,如果现货糖价真的下跌至让 糖厂亏损的境地,政府有可能启动收储措施。 • 因此,综合考虑成本和政策调控因素,糖价也不益过分看空。

白糖晶体的形状

白糖晶体的形状

白糖晶体的形状白糖晶体的形状白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甜味剂。

白糖晶体的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和口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白糖晶体的形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白糖晶体的基本结构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属于多羟基醛类化合物。

它是由蔗糖或甜菜根中提取出来,通过精制、脱色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

经过处理后的白糖呈现出无色透明、呈现结晶状态,具有光泽和硬度。

二、白糖晶体的形态分类1.立方体型立方体型是指白糖晶体外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四周六面均匀对称。

这种形态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得到的一种形态。

2.柱型柱型是指白糖晶体外观呈长条形,两端封闭。

这种形态比较少见,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得到。

3.板型板型是指白糖晶体外观呈扁平形,呈现出类似于菱形的形态。

这种形态比较少见,需要特定的生长条件才能得到。

三、白糖晶体的形成原理白糖晶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溶液中杂质含量等。

1.温度温度是影响白糖晶体形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白糖晶体呈现出立方体型;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则会呈现出板型或柱型。

2.浓度浓度也是影响白糖晶体形态的重要因素。

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白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容易形成大块结晶;而当溶液浓度较低时,则容易得到小颗粒结晶。

3.杂质含量溶液中杂质含量对于白糖晶体形态也有一定影响。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杂质时,会对白糖晶体的生长和形态产生影响,容易形成不规则的结晶体。

四、白糖晶体形态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白糖晶体的形态对于食品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白糖晶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口感。

1.立方体型立方体型的白糖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可以很好地保持其甜味,常用于制作蛋糕、饼干等食品中。

2.柱型柱型的白糖晶体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吸湿性,容易在潮湿环境下吸收水分,导致食品变软。

因此,在制作干货类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柱3.板型板型的白糖晶体在制作冰激凌、果冻等软质食品时效果最佳,可以很好地增加其口感和口感层次感。

白砂糖分解

白砂糖分解

白砂糖分解白砂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

它由蔗糖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提炼过程得到。

白砂糖的分解是指将白砂糖分解成其组成的基本单元,了解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白砂糖的性质和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白砂糖的化学结构。

白砂糖的化学名称是蔗糖,其分子式为C12H22O11。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

在白砂糖中,葡萄糖和果糖以一定的比例存在。

当白砂糖溶解在水中时,它会发生分解反应。

这是因为水分子会与白砂糖分子之间的糖苷键发生作用,将其断裂。

分解反应的结果是白砂糖分解成了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

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能量供应物质,它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产生能量。

果糖则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中的糖类物质,它具有甜味,但相比于葡萄糖,果糖的甜度更高。

白砂糖分解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和催化剂等。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pH值会加快白砂糖的分解速度。

此外,添加一些催化剂如酶也可加速分解反应的进行。

白砂糖的分解不仅发生在化学实验室中,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况下。

例如,当我们烹饪食物时,加入白砂糖会使食物更加甜美。

在高温下,食物中的白砂糖会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提供甜味。

这也是为什么糖在烹饪中常被用作调味剂的原因。

白砂糖的分解还与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关。

当我们消化食物时,葡萄糖和果糖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给身体各个细胞使用。

葡萄糖与果糖的代谢途径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最终都会转化为能量和二氧化碳。

需要注意的是,白砂糖的过度摄入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过多的糖摄入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适度控制糖的摄入量,选择健康的食品和饮料。

总结起来,白砂糖的分解是指将白砂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的过程。

白砂糖的分解反应在水中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白砂糖的分解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食用的注意事项。

糖的分类与基本生产工艺

糖的分类与基本生产工艺

糖的分类与基本⽣产⼯艺糖的分类与基本⽣产⼯艺1、原糖利⽤⽢蔗、甜菜榨糖取汁,经过简单的过滤、澄清,通过沸腾浓缩、中⼼分离形成糖结晶。

呈浅棕⾊。

有时略带糖蜜或⽔。

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糖产品。

原糖只作为⾷糖精加⼯的原料使⽤,不可直接添加到⾷品中或直接⾷⽤。

2、⽩砂糖以⽢蔗、甜菜为原料(⼀步法)或以原糖为原料(⼆步法),通过榨汁、过滤、除杂、澄清(以上步骤原糖不需要)、真空浓缩煮晶、脱蜜、洗糖、⼲燥后得到。

⽩砂糖是⾷⽤糖中最主要的品种,在国外基本上100%⾷⽤糖都是⽩砂糖,在国内⽩砂糖占⾷⽤糖总量的90%以上。

⽩砂糖分为精制、优级、⼀级、⼆级。

3、绵⽩糖绵⽩糖是以⽩砂糖、原糖为原料(新疆等地也直接⽤甜菜⽣产),经过溶解后重新结晶⽽成。

绵⽩糖是国内消费者⽐较喜欢的⼀种⾷⽤糖。

它质地绵软、细腻,结晶颗粒细⼩,并在⽣产过程中喷⼊了2.5%左右的转化糖浆,因⽽⼝感⽐砂糖要甜。

绵⽩糖分有三个级别:精制、优级和⼀级。

4、⾚砂糖以⽢蔗为原料,通过⼀步法⽣产⽩砂糖时的副产品。

也是⽬前市场上主要的红糖产品。

主要成分是蔗糖,另外含有⼀定量的葡萄糖、果糖、糖蜜、微量元素、维⽣素等营养成分。

5、黄砂糖也叫⾦砂糖,⽬前主要在⼴东、⾹港等地⽣产销售。

是含有⼀定营养成分的不带蜜砂糖。

⾊泽呈淡黄⾊。

其⽣产⼯艺和⽩砂糖类似,但在⽣产过程中并不完全过滤⾥边的营养物质,所以它保存了部分⽢蔗⾹味和营养,并且保留了很多天然矿物质。

6、红糖粉红糖粉也叫粉糖,是指直接以⽢蔗汁为原料,不经过提取⽩砂糖过程⽣产⽽成的粉末状红糖。

⼀般是通过⼟法⽣产。

⽢蔗榨汁后经过浓缩、⼲燥、粉碎⽽成。

由于含有较多的⽔分,不宜放置太久,⾼温季节容易化⽔变质。

7、块糖块糖是传统的红糖,根据⽣产时所⽤模具的不同,⼀般分为⽚糖、砖糖(正⽅体)、碗糖、元宝糖、篓⼦糖等。

其⽣产⼯艺为⽢蔗榨汁、浓缩、冷却结晶⽽成。

8、加⼯红糖⼜称为⼈造红糖,是指以冰糖⽣产过程中产⽣的废蜜为原料,经过浓缩、冷却、粉碎(冷却过程中不停的搅拌)⽽成。

白糖期货基础知识

白糖期货基础知识

白糖期货基础知识一、白糖期货概述白糖期货是一种以白糖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可以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

白糖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其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等。

通过白糖期货交易,投资者可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二、白糖期货市场结构白糖期货市场由期货交易所、会员单位、客户和监管机构组成。

期货交易所是白糖期货交易的场所,提供交易平台和结算服务。

会员单位是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可以参与期货交易并享受优惠待遇。

客户是进行白糖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包括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

监管机构负责对白糖期货市场进行监管,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白糖期货交易流程1、开户:投资者选择一家合适的期货公司进行开户,提供必要的明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材料。

2、交易:投资者通过期货公司的交易平台进行白糖期货交易,可以选择市价或限价交易方式。

3、结算: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对投资者的账户进行结算,根据市场行情和交易结果进行盈亏结算。

4、交割:在合约到期时,投资者需要按照交割规定进行实物交割或者现金交割。

四、白糖期货风险控制1、保证金制度:白糖期货实行保证金制度,投资者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降低市场风险。

2、涨跌停板制度:白糖期货设立涨跌停板制度,当价格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交易所将采取临时停市措施,控制市场风险。

3、风险警示制度: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交易所将向市场发出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控制。

4、强行平仓制度:当投资者的保证金不足时,期货公司有权强行平仓,以减少风险。

五、白糖期货投资策略1、基本面分析:国际国内糖市动态、气候变化、供需关系等因素,判断白糖价格走势。

2、技术分析:学习技术分析方法,如K线图、趋势线、移动平均线等,分析市场走势。

3、套期保值:利用白糖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4、套利交易:利用白糖期货与其他相关品种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获取稳定收益。

白糖基本面资料

白糖基本面资料

白糖基本面资料主产地:巴西、印度、欧盟、中国主要消费地:印度、欧盟、中国、巴西消费淡季:5、6月份消费旺季:8、9月份中国主产区: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4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近年来食糖产量维持在1000万左右。

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白糖

白糖
• 检验费用由质检机构制定,经交易所备案后公告。入库检验费用由卖 方投资者承担。
• 白糖标准仓单仓储费(含保险费)收取标准为:每年5月1日至9月30 日为0.4元/吨/天,其他时间收取标准为0.35元/吨/天。
六、相关白糖外盘合约
纽约期货交易所11号原糖期货合约 交易时间 9:00-12:00(纽约时间) 合约单位 112,000磅(50英吨)约50.8公吨 报价单位 美分/磅 交易代码 SB 交割月份 3、5、7、10(8个合约可供同时交易) 最小变动价位 0.01美分/磅(11.2美元/合约) 交割品级 平均旋光度为96的原蔗糖
我国食糖品种构成况
绵白糖 7.7%
精制糖 原糖 红糖 0.9% 0.5% 0.5%
一级白砂糖 90.4%
我国白糖生长周期和制糖期
我国的食糖生产销售年度为10月1日至翌(yi)年的9月 30日; 我国甘蔗糖榨季为11月至翌年的4月 甜菜榨季为每年10月份至翌年2月 世界食糖生产销售年度为9月至翌年8月计算
我国食糖消费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 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 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 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 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人均年消费 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 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 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 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 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的行列。
三、影响白糖价格变动因素
(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
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 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 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 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白糖贸易知识

白糖贸易知识

白糖贸易知识白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商品之一。

白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影响着全球糖业市场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白糖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白糖贸易的基本概念白糖贸易是指国际间以白糖为商品进行的买卖活动。

白糖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其贸易活动通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

白糖贸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现货贸易、期货贸易等。

二、白糖贸易的特点1.全球化:白糖贸易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参与其中。

主要的白糖生产国包括巴西、印度、中国等,而消费国则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2.价格波动大:白糖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等。

因此,白糖价格的波动性较大,这也给白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3.贸易方式多样:白糖贸易可以通过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等方式进行。

现货贸易是指立即交付现货的贸易方式,而期货贸易则是指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交易的方式。

4.贸易规模庞大:白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商品之一,其贸易规模庞大。

据统计,全球白糖贸易量每年都在数千万吨以上,其中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是重要的白糖贸易国家。

三、白糖贸易的影响因素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影响白糖贸易的重要因素。

如果供应超过需求,白糖价格可能下跌,贸易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反,如果需求超过供应,白糖价格可能上涨,贸易活动也会相应增加。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白糖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气候异常,如干旱、洪涝等,可能导致白糖产量下降,进而影响白糖贸易的供应。

3.政策调整:各国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会对白糖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某国政府对白糖进口进行限制,将会影响该国的白糖贸易活动。

4.国际竞争:白糖贸易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在这个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因此,国际竞争也是影响白糖贸易的重要因素。

四、白糖贸易的意义和影响白糖贸易对于全球糖业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白糖 吸收过程

白糖 吸收过程

白糖吸收过程白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在吸收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白糖的吸收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白糖的组成。

白糖主要由蔗糖组成,蔗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22O11,它是由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分子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白糖的晶体呈白色,结晶粒子非常细小,不易溶解于水。

当我们将白糖放入水中时,白糖开始发生吸收过程。

在接触到水分子后,白糖开始溶解。

溶解过程中,白糖的晶体结构逐渐破坏,葡萄糖和果糖分子逐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首先,由于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它们与水分子之间会发生氢键作用,使得白糖能够溶解于水中。

其次,溶解过程中,水分子会包围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形成溶液。

这些包围分子的水分子有助于稳定葡萄糖和果糖分子的结构。

随着白糖的溶解,溶液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子浓度逐渐增加。

根据浓度梯度的原理,溶液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子会向浓度较低的地方扩散。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将白糖溶液与纯水相混合,溶液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子会向纯水中扩散,直到两者浓度达到平衡。

在白糖吸收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分子的扩散速率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扩散速率,而冷却则会减慢扩散速率。

此外,溶液的浓度差异也会影响扩散速率,浓度差异越大,扩散速率越快。

除了水分子以外,白糖还可以被其他溶剂吸收。

例如,在乙醇中,白糖也能够溶解,并发生类似于在水中的吸收过程。

不同的溶剂对白糖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总结起来,白糖的吸收过程是一个溶解和扩散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白糖的晶体结构被破坏,葡萄糖和果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向浓度较低的地方扩散,直到达到平衡。

溶解和扩散的速率受到温度和浓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白糖吸收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糖在食品制作和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食糖概述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1、生产食糖的原料生产食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还有甜菜。

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亚热带的作物,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沛的雨量,一般要求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00℃-6500℃,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

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种植甘蔗,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地区。

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少量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北部等。

一些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

从全球看,利用甘蔗生产食糖的数量远大于甜菜,两者的比例大致为7:3。

2、食糖的种类根据加工环节、加工工艺、深加工程度、专用性等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红糖等。

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

食品、饮料工业和民用消费量最大的为白砂糖,我国生产的一级以上等级的白砂糖占我国食糖生产总量的90%以上。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3、食糖生产工厂利用甘蔗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甘蔗制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亚硫酸法或者碳酸法直接生产白糖(一步法);另一种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炼厂再回溶、提净,再次结晶成为精炼糖(二步法)。

欧美等发达国家制糖历来是进口原糖,加工成精炼糖。

我国糖厂全部采用一步法生产。

甜菜制糖都是用渗出法提糖和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产白糖,不生产原糖。

4、制糖生产期由于所处纬度和气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输出国(地区)的制糖生产期(糖料收获期)不同。

习惯上,世界食糖生产销售年度期从9月至翌年8月计算。

我国食糖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江西和湖南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4月-6月结束。

5、白砂糖保存白砂糖存放时间受气候条件、加工质量、保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加工质量好、气候条件好、保管条件好的情况下,白糖可存放2-3年;而在加工质量差、气候条件差、保管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保存半年左右。

目前,我国白砂糖的出厂质量大都能达到国标(GB317-2006)一级标准,但是,受加工工艺的影响,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不同工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保质期差别较大。

白砂糖保管不善或保存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受潮、溶化、流浆、结块;二是色值变化,颜色变黄;三是污染,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超标。

二、我国白糖的生产流通与消费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

1、生产情况我国食糖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导致食糖生产这种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二是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三是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近十年来,食糖生产大致上以5-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2-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2-3年连续减产。

2007/08榨季食糖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84.02万吨,同比增加23.7%,是历史上超过1000万吨产量的第四个榨季。

其中甘蔗糖产量1367.91万吨,同比增加27.30%。

甜菜糖产量为116.61万吨,同比减少7.03%。

2008/2009榨季受上一年霜冻的影响,宿根蔗涨势不好,蔗糖出现大幅减产。

2009/2010榨季受干旱影响,同时上一年度种植效益不佳,蔗糖继续保持减产,预计本年度食糖产量为1100万吨。

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近年来食糖生产在产业发展优势地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广西产糖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0年产量增两倍,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由原来的34%增加到目前的63%;新疆甜菜糖产量07/08榨季略有减少。

产量仍占甜菜糖总产量的52%,成为全国主要的甜菜糖产区。

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139家,开工糖厂296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24家,糖厂45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15家,糖厂251家;炼糖企业9家。

2、进出口情况(1)我国食糖进口政策食糖生产和世界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政府对食糖贸易的高度保护,为保护并维持本国国内食糖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国内食糖价格稳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设置了一整套保护政策,把本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相对隔离开来。

加入WTO后,我国对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1999年发放160万吨,以后5年内每年增加5%,2004年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此后这一数额延续到目前。

1999年至2003年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

从2004年配额内进口关税统一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非国有企业也可以进口。

目前我国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根据2003年颁布的《农产品(行情论坛)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每年9月底出台第二年的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

目前,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分为国营配额和非国营配额,国营配额占70%比例,私营配额占30%。

进口关税配额证自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

(2)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我国食糖以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

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

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食糖进口基本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贸易的比例在70%-80%之间。

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自:古巴、巴西、泰国、韩国等国;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香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糖106.4万吨,比上年增长36.5%;价值3.8亿美元,增长18.8%,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55.5美元,下跌13%。

2009年我国食糖进口量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7个月月均进口量在10万吨以上,其中4月份当月进口18.4万吨,创2007年8月以来的峰值。

8月份开始逐渐回落,12月份跌至年内最低谷,仅有2万吨。

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食糖进口平均价格整体呈上行走势,12月份进口均价拉升至年内最高水平每吨607美元,同比上涨39.9%,环比上涨26.2%。

2009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83万吨,增长34.1%,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78%;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12.8万吨,增长2.5倍。

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1万吨,下降6.9%。

在进口地区中京、鲁、粤三省市进口食糖量占9成以上,且增势迅猛。

2009年,北京、山东、广东三省市分别进口食糖62.1万吨、27.6万吨和9.6万吨,分别增长22.9%、72.6%和1倍,上述三省市合计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93.3%。

在进口国别中,古巴是最大进口来源地,自巴西进口激增。

2009年,我国自古巴进口食糖43.8万吨,增长7.4%,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41.2%。

自巴西进口23.6万吨,激增812倍,占22.2%。

此外,自东盟进口14.8万吨,增长1.1倍;自韩国进口12.4万吨,下降5.1%。

(3)进口糖的流通我国进口糖主要以原糖为主,进口原糖中一部分为政府间贸易(即每年40多万吨的古巴糖),这部分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形成“国储糖”,国储糖中的原糖经竞卖形式投放市场,经精炼厂加工成成品糖后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进口糖的另一部分为一般贸易进口糖,即获得进口配额的食糖加工企业在国际食糖市场进口原糖,经过精炼厂加工成成品糖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另外,我国一般贸易进口糖中还有一部分成品糖,这部分成品糖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配额外进口糖的关税税率为50%,属自由贸易,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口和销售。

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尽管每年发放了100多万吨的食糖进口配额,但除古巴糖外,真正进口的食糖并不多,配额没有被完全使用,这说明进口糖受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只有当国内价格高出国际价格,并有合理利润时一般贸易进口才会发生。

3、消费情况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

近5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最近三年国内食糖消费达到了1350万吨左右,年人均食消费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达到9.6公斤,食糖消费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工业消费的稳步上升。

食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品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平均增幅19.8%,糖果、糕点、饼干、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2008年1-7月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在11.74%-49%之间,这种速度将有效促进食糖消费量的增长。

4、食糖储备我国储备糖制度建立于1991年,国家储备糖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国内收储和中古政府间贸易从古巴进口的原糖。

近几年来国储糖成交情况表注:2005/2006年度为竞卖,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为竞买。

为了调控糖价国储于2009年12月10日投放第一批20万吨国家储备白砂糖,竞卖底价为4000元/吨。

本次竞卖的白砂糖全部为2006/2007、2007/2008榨季收储的国产白砂糖。

截至本次拍卖前国储库存在260万吨左右。

这是糖价从去年2800元/吨的低谷以来,国储首次放糖。

前三个年度国储共从国内市场竞买入159.01万吨白糖,距离目前最近的竞卖年度—2005/2006年度国储净卖出117.29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