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故事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https://img.taocdn.com/s3/m/7ae996f07f1922791788e819.png)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五岁读书,九岁作文,十五岁隐于嵩山之南,三十岁进士及第。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岑参的简介吧!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岑参(715年~769年),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后迁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世出名门,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尝自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后来家道中衰。
幼年丧父,从兄受书,“能自砥砺,遍览经史”,“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
天宝三载(744年)举进士,授右内帥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749年)至至德二载(757年),曾两度出塞。
一是天宝八载(749年)赴安西,在高仙芝幕府;二是天宝十三载赴北庭,在封常清幕府。
唐肃宗时,任右补阙,出为虢州长史,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人称“岑嘉州”。
岑参一生抱有救国安民的“开济策”,但是“生平未得意”,始终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晚年罢官之后,心境十分悲苦,曾有“眼看春色老,羞见梨花飞”之说。
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真实地展示了边塞风光。
在描写战争时,岑参常常避开正面的厮杀,仅写战前与战后,在构思上别出心裁。
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描绘边疆奇异风光的作品。
有《岑嘉州集》。
边塞诗人中,前人常将高、岑并举,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其实,高、岑之诗,各具特点,元人陈绎在《诗谱》中说:“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
就边塞诗而言,这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传说在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简介
![岑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5d140e2f60ddccda38a03f.png)
岑参简介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生平作者:佚名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
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因为"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所以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客死成都舍。
享年56岁。
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关于岑参的小故事
![关于岑参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870582551810a6f52486f4.png)
关于岑参的小故事引导语: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这位大诗人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岑参教子的故事: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
岑参送友人赴安西,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故事二:墓中账单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岑参的轶事典故
![岑参的轶事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63fa0fe4d5bbfd0a79567361.png)
岑参的轶事典故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岑参的 轶事典故,欢迎阅读! 教子 公元 752 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 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 料, 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 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 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 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 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 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 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 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 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 他家是书香门第, 原来在漠北草原, 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 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 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 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 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 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 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岑鹘后代多有在王 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墓中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 42 公里处),是世界上 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诗人岑参的轶事典故
![诗人岑参的轶事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67d8661b307e87101f69685.png)
诗人岑参的轶事典故 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 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 岑参的轶事典故,欢迎参考学习! 诗人岑参的轶事典故 教子 公元 752 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 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 料, 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 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 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 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 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 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 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 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 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 他家是书香门第, 原来在漠北草原, 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 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 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 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 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 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 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文学家名人故事:岑参教子的故事
![文学家名人故事:岑参教子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e3f69127284b73f34250b3.png)
文学家名人故事:岑参教子的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文学家名人故事:岑参教子的故事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武判官的故事
![岑参和武判官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74f6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岑参和武判官的故事摘要:一、介绍岑参和武判官的背景及关系二、讲述岑参和武判官共同经历的突发事件三、分析突发事件对岑参和武判官的影响四、阐述岑参和武判官在事件中的表现和成长五、总结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正文:【一】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
今天要讲述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和武判官的一段往事。
岑参,字嘉运,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情,深受后人喜爱。
武判官,名不见经传,但与岑参的友谊却成为了历史佳话。
【二】岑参和武判官的相识,是在一次边塞戍卫的任务中。
当时,岑参担任边塞监军,而武判官则是他的下属。
他们共同负责守卫边疆,抵御外敌。
在这段期间,两人共同经历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敌袭。
【三】敌袭来临之时,岑参和武判官果断应对,团结戍卫们全力以赴投入战斗。
在战斗过程中,岑参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尽显名将之风。
而武判官则奋勇当先,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经过一番激战,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边疆安全。
【四】此次突发事件,对岑参和武判官的影响深远。
他们在这场战斗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还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战斗结束后,岑参创作了许多描绘边塞风光和戍卫生活的诗歌,其中不乏佳作。
而武判官也在战斗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后来在其他战役中屡立战功。
【五】岑参和武判官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保持冷静,果断应对。
其次,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才能战胜困难。
最后,要在困境中不断成长,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这段故事,不仅是关于勇气和智慧,更是关于友谊和成长。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最终5篇)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最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cb6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9.png)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最终5篇)第一篇: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岑参的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四大边塞诗人的故事
![四大边塞诗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30f49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b.png)
四大边塞诗人的故事
四大边塞诗人分别是唐朝的王昌龄、高适、岑参以及另外一位诗人李颀。
他们的诗歌作品多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
王昌龄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七绝见长,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和“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高适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位,被封为渤海县候。
他的诗歌作品以雄浑豪放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蓟中作》等。
岑参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是荆州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的重孙。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战争场景为主,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其四》等。
李颀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为主,代表作有《古从军行》等。
这四位边塞诗人的诗歌作品都表现了他们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
感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简介 岑参是怎么死的?岑参的代表作品
![中国历史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简介 岑参是怎么死的?岑参的代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9e02c414b73f242326c5f03.png)
中国历史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简介岑参是怎么死的?岑参的代表作品人物档案姓名:岑参别名:岑嘉州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唐朝出生地:河南仙州去世时间:公元770年出生时间:约公元715年职业:诗人、官员官职:太子中允、嘉州刺史等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品:《岑嘉州集》《岑参集》十卷等主要成就: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岑参唐朝南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曾祖开始家中长辈多以文墨位至宰相。
到了岑参父亲岑植一代,也坐到了晋州刺史这个位置。
岑参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怎么也该生活富足,接受最好的教育,日后可能也会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入仕从官。
不过可惜的是,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自此家境日益困顿。
岑参幼年之时,跟随兄长读书习字,十五岁后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二十岁来到长安求仕不成,于是各地漫游。
天宝三年的时候,岑参高中进士,此后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五年后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今日我们都知道,岑参边塞诗写的最好。
他就是在这一年,初次来到边塞的。
天宝十年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人交好。
十三年,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这是岑参第二次出塞,也是感受最深的时刻,他的边塞诗大多诗成此时。
乾元二年,岑参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后罢官准备东归,不想未曾断,最后客死成都居所,享年五十六岁。
岑参是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共称“高岑”,其诗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的故事
![岑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695d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5.png)
岑参的故事岑参的故事我们除了学习岑参的诗歌外,还要学习他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是关于岑参的故事,欢迎阅读。
【岑参的故事一】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岑参的故事二】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24cf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4.png)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岑参的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
岑参的故事
![岑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aaf8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9.png)
岑参的故事岑参,字澹然,是南唐时期的一位才子谢士,在文学、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成就。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之一。
岑参出生于南唐的承袭年间,家世显赫,但他并不满足于官宦之家的富贵安逸。
从小他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刻苦地学习诗词,很快便展露出非凡的文学天赋。
后来,他进入南唐的礼部做了一名官员,担任起了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袁说的助手。
在袁说的指导下,岑参不断地精进自己的文学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水平。
岑参的散文以清丽脱俗、纤细细腻而闻名于世。
他对自然的描写犹如画笔一般精准,深入人心。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登楼赋》,赋中以楼为景,抒发了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美丽动人的景色,与此同时又不失对人生之无常的思考。
《登楼赋》不仅展示了岑参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岑参不仅擅长散文,他的诗歌作品同样不可忽视。
他的诗作多为抒发情感、吟咏自然之作,既有绮丽华美的辞藻,又有深入人心的意境。
他的《白日依山尽》一诗更是流传至今,被称为古代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岑参的愿望和心境。
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岑参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南唐时期正值战乱纷争,岑参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担任过吴越国的军事参谋,积极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保卫国土。
在岑参的带领下,南唐的军队多次取得大胜,大大增强了南唐的国力和威望。
然而,岑参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
南唐后期,岑参因在军事上屡获胜绩,而引起了皇帝的嫉妒和忌惮,遭到了打压和迫害。
最终,岑参被贬谪到远离家乡的乌丸州,他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同时,岑参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为文学、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岑参的故事,是一代文学家坚持信仰、挑战命运的动人篇章。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南唐时期受人推崇,更是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展示了南唐时期文学的繁荣与辉煌,也反映了他个人在政治上的坚定和勇敢。
岑参的故事
![岑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36798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d.png)
岑参的故事
岑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汉末年,他的诗歌简洁而深刻,深受后代诗人的爱戴。
传说,岑参曾经是一个乞丐,他没有家庭,在街头流浪,一边向人乞讨,一边唱歌讲故事。
一次,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只小鸟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位名叫陈寿的大夫,他把岑参带回家,教导他诗歌。
岑参学习得很快,不久之后,他就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皇帝的喜爱,更受到了后世诗人的爱戴。
岑参的一生,给了人们无尽的启示,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辛,不达目的,永不放弃。
岑参生平简介
![岑参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0309f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3.png)
岑参生平简介岑参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岑参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岑参生平简介家世背景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
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
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
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
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
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
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岑参的典故
![岑参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1423d7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2.png)
《岑参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唐朝诗人岑参的一些有趣典故。
岑参呀,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
有一次,他去边塞打仗,那里的环境可艰苦啦。
风呼呼地吹,沙子到处飞。
可是岑参没有害怕,还写下了好多有名的诗。
比如说,有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可不是在说春天来了,梨花都开了哦。
其实是他在形容下雪啦,雪下得特别大,就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过,所有的树上都开满了白色的梨花。
还有一次,岑参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很久,又渴又累。
这时候,他看到远处有一片绿洲,心里可高兴啦。
等他走到那里,发现只是自己的幻觉。
但是他没有灰心,继续往前走,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
小朋友们,岑参是不是很勇敢很坚强呀?《岑参的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诗人岑参的典故。
岑参曾经在一个很冷很冷的冬天,跟着军队去打仗。
晚上睡觉的时候,风使劲地吹,把帐篷都快吹跑啦。
可是岑参没有抱怨,他看着外面的雪景,写下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的诗句。
意思就是说,沙漠里的冰有好几百丈厚,天上的云也阴沉沉的。
还有一回,岑参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小孩又饿又冷,岑参就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小孩,还带着小孩一起找到了回家的路。
小朋友们,岑参是不是很善良很有爱心呀?《岑参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岑参的典故。
岑参有一次去一个很偏远的地方,那里的路很难走,山很高,河很宽。
他走了好多天,鞋子都磨破了。
但是他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像高高的山峰、流淌的小溪。
他把这些都写进了诗里。
还有一次,岑参和朋友们一起喝酒。
大家都很开心,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岑参写的诗让大家都拍手叫好。
小朋友们,岑参是不是很厉害呀?。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https://img.taocdn.com/s3/m/afe5f4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0.png)
【成语故事】言无不尽在古代社会,文人雅士们凭借着文才、口才和思想威力,成为了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善于借助巧妙的语言和丰富的表达方式,让自己在社会中获得了声望和地位。
其中一位著名的文人就是唐代的岑参。
岑参,字叔度,号茂先。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作品属于唐代“豪放派”文学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足之处。
由于岑参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加之他善于言辞,使得他的很多文章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尤其是他的《登科后》一文,更是为后人所称道和传颂。
岑参在文学创作上具有极高的见解和造诣,他善于用巧妙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一次,有人问他:“岑参先生,你为什么能够在文学方面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岑参微笑着回答:“我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主要是因为我的话是言无不尽的。
”言无不尽,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能够说尽一切,不遗漏任何细节。
因此,岑参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的文学才华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擅长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言之有物,用词恰当、精准,是岑参的一大特点。
他的作品擅长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奢侈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他也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富有诗歌意味,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价值,还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观点。
岑参的所言之物,还包括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反思。
他的文章通常批判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为正义和权益辩护。
比如《登科后》中就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病,将自己的想法陈述得明白清楚,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个问题。
言无不尽,在现代社会中不仅可以用来形容文艺创作的水平高低,还可以用来描述人们表达观点的能力。
只有运用准确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精准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岑参通过言之有物、言之精练的表达方式,打出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一片天。
边塞诗人岑参生平事迹简介
![边塞诗人岑参生平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3e89bd44a7302768e9939fd.png)
边塞诗人岑参生平事迹简介岑参是唐代的诗人,本是南阳人,后迁到了江陵。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在世时与他交好的有李白、杜甫、高适等著名的诗人。
岑参的早年生活十分凄苦,但是由于出身书香世家,他又博览众书,9岁时就能写诗了。
岑参之所以说他出身书香世家,是因为岑参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等都曾官至丞相,而岑参的父亲也做过两州的刺史。
由于父亲的早死,岑参家并不富裕,小时候他的哥哥就是他的老师,当时的岑参就表现出异人的聪慧,通读经史。
等到岑参20岁的时候,岑参曾前往长安献书求官,但是没有成功,之后岑参就一直在游览各地,直到岑参30岁了,他才中进士。
岑参早期的作品大多以山水诗和怀才不遇的忧愤,但是从30岁之后,岑参在天宝八年和天宝十三年的两次出塞后,经历6年的塞外生活,岑参的诗的风格也开始转变,大多以塞外生活为主。
回到长安后,曾受杜甫的推荐任职右补阙,后做嘉州刺史,直到770年在成都去世。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同朝的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岑参早期山水诗中的佳作。
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
是东汉正南大将军岑彭之后。
因为岑彭是南阳郡棘阳县今天的河南南阳、新野两县城之间人,所以他的后代就一直被称为南阳棘阳人。
祖上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大唐宰相,父亲岑植曾出任仙‘晋二州的刺史,不幸岑植去世得早,所以岑氏家道衰落,岑参幼年很是孤苦。
不过岑参天资聪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了。
二十岁献书阙下后曾奔波于长安洛阳长达十年。
岑参的第一首诗作于何时已经没有清楚的记载。
但是岑参早期的诗歌题材很是广泛,感叹身世,嗟叹坎坷经历,赠答朋友,还有不少山水诗。
诗歌风格和谢兆,何逊等人有几分相似,但是意境更新奇。
如其山水代表作《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岑参的生平简介
![岑参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20293dade80d4d8d05a4f2f.png)
岑参的生平简介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客死咸阳。
岑参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宰相。
其伯祖父因不同意力武承嗣为太子,被贬后远征吐蕃,后被诬陷进了牢狱被诛杀。
岑长倩的五个儿子全被杀害。
岑氏亲族很多人被流放。
岑参的父亲曾经出任过仙、晋今天的山西临汾二州的刺史,不幸的是岑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岑参父亲去世后,家道更加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很孤贫。
但是岑参天资聪颖,五岁就跟随其兄长学习读书,九岁便能吟诗作赋。
天宝三年,岑参考取进士,之后仕途算不上顺风顺水,曾两次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前往塞外,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岑参的边塞作品也大都是在这阶段完成的。
岑参的作品涉猎很广泛,山水,赠答,边塞等各个方面,岑参早期的作品多为写景和抒情的赠答之作。
诗中抒发了很多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嗟叹贫贱的忧愤之情。
在边塞的那几年经历让岑参的作品的境界开阔很多,继而他写出的边塞诗多瑰丽浑厚,想象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边塞的生活让他近距离地接触了边关战士的英勇感受到了边塞异域风光。
他将这些感情都融入了他的边塞作品中。
岑参晚年的作品大多感怀战乱,他本人也更加渴望回到故乡,但是当时蜀中爆发安史之乱,岑参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于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约生于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出生地是河南仙洲今在河南许昌附近,其代表作很多,如《岑嘉州集》、《轮台歌》、《逢入京使》等。
其父早逝,家道渐渐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孤苦,五岁跟随其兄长读书,天资聪颖的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及第,后曾两度满怀报国之情前往边塞,在边塞六七年的生活对岑参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岑参早期的诗歌涉猎很广,赠答,山水,感叹身世和坎坷经历等等,他到塞外之前的山水诗风格和谢兆、何逊很是相似,但是岑参的山水诗想象更为大胆和奇特,想象力很是丰富,如《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又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中的“长风吹长茅,野火烧枯桑”等等,都是意境造奇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参的故事
(一)岑参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二)边塞诗人岑参墓中的帐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这里埋葬的是从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人。
让人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死者竟是内地汉人的后裔,其墓制形式也与当时内地大致相同。
神秘的阿斯塔那让我们领略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温情,从古墓中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
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
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
可能是古代时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
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
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
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
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
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
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
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
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
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
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三)大诗人“特例”作品:岑参亦作《春梦》
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大诗人更是风格显著。
但在他们一生的作品中,有时会出现一首或几首诗作,与寻常风格大异,简直判若两人。
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如此单纯的儿女情长,如此缠绵的一往情深,真不敢相信,这是岑参——以奇峭豪放的边塞诗、以金戈铁马、宏大气魄令人震撼的岑参。
只有两点略需留意:“洞房”指深邃的寝室,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
“美人”是离别中的伊人或故人,并非“美女”之意,也不一定是女子,有专家就认为这里是指丈夫,而第二句一作“故人尚隔湘江水”,亦可作旁证——所思者确乎是男子。
除此之外,整首诗很好理解: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走完数千里路程去到江南了。
这是写梦境,也是写思念之深切迫切,以梦境的恍惚写感情的真切。
同样让人惊讶的是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本来《冬至夜怀湘灵》那样直露浅近的诗才“像”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而《花非花》何其朦胧飘忽,何其含蓄不尽!此诗专家认为诗意大致是悼亡或追念、惋惜。
也许可以再宽泛一些,理解成由爱情引起的心灵颤动,而且唯其很不“白居易”的含蓄、空灵,更足以让人生发出自己的想象,唤起许多对曾经体验或者错过的美好之人、美好之事的追忆。
那朦胧飘忽的未被命名的,令人怀恋,又难以挽留;徒增伤感,又不能也不愿忘怀。
李贺诗风和白居易正相反,最喜弃熟就生,弃常就异,因此冷僻奇诡,凄艳阴冷,沉郁晦涩。
但也有例外,比如《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是李贺少有的直抒胸臆和行云流水。
沉沦中的抑郁情绪和受激励后再次燃起的凌云之志,表露无遗。
李贺因其父名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居然以犯讳为由被剥夺了应试资格,英才不展,忧愤哀伤,“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二十七岁便去世,没有子女,只留下二百余首诗。
作此诗时他沦落长安,又体弱多病,友人置酒宴请,席上主人举酒祝李贺健康长寿,三到六句是主人以汉代的主父偃、唐初的马周经历困苦而终获大用的例子来劝勉李贺,希望他不要因眼前困顿而忧伤失望。
李贺听了友人的劝慰有所开悟,也暂扫彷徨无依之愁云,表示要振作精神有所进取。
读此诗,觉得李贺是在一种薄醉之中,难得地摆脱了纠缠着他的痛苦,也忘却了要“奇”要“涩”,就是天地间赤裸裸的一个人,痛痛快快地抒发属于此生此世的情怀。
而幽深飘忽如珠泪玉烟的李商隐,能写出酷肖杜甫风格的作品吗?答案是:能。
且看这首《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沉郁顿挫,苍劲厚重,精严工稳而错落有致,俨然老杜!题中的“杜工部”点出了此诗与杜甫大有关系,因为当时李商隐正要离开的四川局势和杜甫当年离开成都时相似——都是内乱外侵,还因为“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作者当时之事和席上之感,但它不仅风格上模拟杜甫,而且口吻也像杜甫,就好像是代杜甫所作一样”(王思宇语,《唐诗鉴赏辞典》)。
李商隐一直立意学习杜甫,前期的《重有感》等诗从题目、取材、风格、用典、炼字等方面,都追摹杜甫,也颇得神韵;到了后期,《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等仿杜之作就在严整之外,更从容自若,富有变化,也更炉火纯青了,因此敢于“代”老杜作诗。
天纵之才,一至于此。
这些“特例”,如一树繁花之外,独出一枝,花色迥异,令人惊喜之外,珍惜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