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A数字程控交换机培训资料课件PPT

A数字程控交换机培训资料课件PPT

实时操作系统是数字程控交换 机中常用的操作系统,具有实 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能够满足交换机对实时处理 和可靠性的要求。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专为特 定硬件平台设计的操作系统, 具有可裁剪、可定制等特点, 能够满足数字程控交换机对硬 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性要 求。
分层式操作系统将系统功能划 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 不同的功能模块,便于系统的 维护和升级。
换机的各个部分。
处理器
控制部分的核心是处理器,它 负责执行各种控制和管理程序

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和程 序,包括配置数据、路由表、
呼叫处理程序等。
输入/输出接口
控制部分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包括与 其他交换机、终端设备等。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输入/输出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 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桥梁
响应时间
数字程控交换机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反 映了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
性能优化方法
硬件升级
通过升级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设备,提高 系统整体性能。
网络优化
合理配置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网络参数,优化 网络性能。
软件优化
对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进行优化,提高系 统运行效率。
负载均衡
通过将负载分布到多个数字程控交换机上, 提高整体的处理能力。
安全审计
定期对数字程控交换机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
漏洞管理
及时更新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和硬件,修补已知漏洞,降低安全风险。
性能指标
呼叫处理能力
衡量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 多少呼叫。
话务量处理能力
衡量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 的话务量。

交换机培训资料

交换机培训资料

介绍选择园区网交换机的因素和方法,包括 性能、功能、可靠性、扩展性等。
城域网应用场景
城域网概述
介绍城域网络的组成、 特点和架构,阐述交换 机在城域网中的地位
接入层交换机
介绍核心层交换机的特 点、功能和部署位置, 以及在城域网中的连接 方式。
介绍汇聚层交换机的特 点、功能和部署位置, 以及在城域网中的连接 方式。
交换引擎性能
通常用吞吐量、转发率等指标 来衡量。
交换引擎可扩展性
指交换引擎能够支持的端口数 量、速率等参数的可扩展性。
交换机的其他技术参数
MAC地址表大小
指交换机能够学习到的MAC地址数量。
QoS支持
指交换机支持的QoS功能,如优先级标记 、队列调度等。
VLAN支持
指交换机支持的VLAN数量和类型。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交换机的功能 和性能也越来越强大,成为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 能之一。
02
交换机分类
按规模分类
小型交换机
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一般具有 10-24个端口,如10/100Mbps 端口。
中型交换机
适用于中型网络环境,一般具有 24-48个端口,同时支持 10/100Mbps和1000Mbps端口 。
02
用户对网络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交换机具有更高的吞吐
量、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交换机需要具备更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
03
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硬件加速
通过使用专用硬件来加速数据交换和处理,提高交换机的性能。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管理和 维护效率。

对华为3com交换机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电脑资料PPT

对华为3com交换机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电脑资料PPT

PART 05
华为3com交换机性能优 化建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提高端口速率和带宽利用率
选择适当端口速率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适 当端口速率,避免端口速 率过高或过低导致资源浪 费或瓶颈。
启用端口聚合
利用端口聚合技术将多个 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 端口,提高带宽利用率和 传输效率。
运营商网络
华为3Com交换机也广泛应用于电信 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 ,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和支持 。
PART 02
华为3com交换机技术原 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交换机工作原理
01
02
03
数据链路层设备
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设 备,能同时连接多个网络 设备并进行数据传输。
交换机性能下降,可能是由于网络流量过 大、广播风暴或ARP攻击。
故障排查方法
确认电源适配器、电源线和电源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输入 标题
检查端口
检查端口物理状态、端口配置和连接设备是否正常。
检查电源
检查VLAN 配置
通过查看交换机端口流量统计、网络拓扑结构和相关 日志,判断是否存在网络拥塞、广播风暴或ARP攻击
WENKU DESIGN
华为3com交换机简介
华为3Com交换机
华为3Com交换机是华为公司与 3Com公司合作生产的一款高性能以 太网交换机,具有高速、稳定、安全 、易管理等特点。
发展历程
华为3Com交换机经历了多个版本升 级和发展,不断提升性能和功能,满 足不同行业和用户的需求。
华为3com交换机特点
智能化、自动化
未来网络将越来越复杂,对交换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华为 3com交换机将加强在SDN、NFV等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设备的自动化配置和 管理能力。

针对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培训大纲

针对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培训大纲

针对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培训大纲
1. 培训目标
本培训旨在提供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基础知识,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维护技巧,并能够解决常见的交换机故障。

2. 培训内容
2.1 交换机基础知识
- 交换机的定义和作用
-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 交换机的分类和特点
2.2 交换机的配置
- 交换机的初始化设置
- VLAN的创建和配置
- 端口的配置和管理
-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
2.3 交换机的维护
- 交换机的固件升级
- 交换机的备份和恢复
- 交换机的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
- 交换机的安全性维护
2.4 交换机的最佳实践
- 交换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
- 交换机的冗余和高可用性配置
- 交换机的性能优化
3. 培训方法
-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交换机的基础知识和配置维护技巧。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交换机设备,让学员进行配置和维护
的实践操作。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交换机故障案例,让学员学会故障排
除的方法和技巧。

4. 培训考核
- 培训结束后,进行交换机配置和维护的理论和实践考核。

- 考核内容包括交换机的基础知识、配置维护技巧和故障排除能力。

5. 培训资料和资源
- 提供交换机配置和维护的培训手册。

- 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文档供学员参考。

6. 培训时间和安排
- 培训时间:2天
- 培训地点:提供实际的交换机设备进行培训操作。

- 培训人数:最多20人
以上为针对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培训大纲,旨在帮助学员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维护技巧,提高其解决交换机故障的能力。

交换机学习资料

交换机学习资料
[Quidway-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Quidway-Ethernet1/0/1] speed 100
[Quidway-Ethernet1/0/1] duplex full
[Quidway-Ethernet1/0/1] interface ethernet1/0/2
[SwitchA-Ethernet0/1]speed 100
4.????? 进入端口E0/2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2
5.????? 汇聚端口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SwitchA-Ethernet0/2]duplex full
6.????? 汇聚的端口速率要求相同,但不能是自适应
知识点:
1.交换机默认所有端口都是在VLAN1里面
【接口配置】
一.创建VLAN 将接口加入到VLAN
1. VLAN 100
port e0/0
2. int e0/0
port access vlan 100
password cipher Huawei1 // 设置密码为“Huawei1”
service-type telnet // 设置服务类型为telnet
super password level 3 cipher Quidway1 Super密码配置
二.为VLAN配置IP地址:
int VLAN 2
ip add x.x.x.x 255.255.255.0(24)
三.端口配置
port link-type trunk/access
案例1: 端口1下配置vlan10接入一台电脑

路由交换复习资料

路由交换复习资料

路由交换复习资料1.交换机的软件部分主要是IOS操作系统,硬件主要包括CPU、端口和存储介质。

2.交换机的端口主要有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和控制台端口。

交换机端口类型:二层接口有交换口、Trunk 口、二层聚合口。

三层接口有交换机虚拟接口SVI,路由接口、三层聚合口.3.交换机介质主要有ROM(只读存储器)、FLASH、NVRAM (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4.路由器有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只读存储器、内存(RAM)、非易失性内存、接口、控制台端口、辅助端口、线缆等物理硬件和电路组成;软件由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和运行配置文件组成。

5.CPU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路由器的配置管理、维护路由表、选择最佳路由、转发数据包。

6.随机存储器(RAM)的作用:1存放路由表,2作为高速缓存,3数据的存储器,4命令,5处理速度最快。

引入VLAN后,交换机端口按用途分为访问连接端口和汇聚连接端口.基于端口的VLAN 分为:Port-VLAN、Tag-VLAN。

7.Port-VLAN的特点:1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2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3VLAN隔离广播域。

8.Port-VLAN的工作机制是:通过查找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对同一VLAN中的数据进行转发,对发往不同VLAN的数据不转发。

9.Tag-VLAN的特点:1.传输多个VLAN的信息,2实现同一VLAN跨越不同的交换机,3要求Trunk至少要100Mbps。

10.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址和转发。

寻址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转发是按寻址的最佳路径传送数据分组。

11.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有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1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交换机的指标及学习(新手试用)

交换机的指标及学习(新手试用)

交换机的三大指标看到标题,大家可能认为我一定从百度直接粘贴过来的,我也很想这样,可是百度中总是找不全这方面的资料,而且写得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找了各方面的资料来整理下,一直以来我本人对这三大指标的计算比较模糊,不过通过苦寻资料,里面夹杂了我个人的理解,希望大家指正,里面有很多疑问请大家讨论,希望下面的解释能够尽量通俗易懂:1.交换机内部转发数据包的关键部件:a.背板总线b.交换矩阵,具体工作过程:交换机通常拥有一条带宽很高的背板总线和一个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板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后,交换机处理芯片立即查找其内存中的MAC地址表,以确认该目的MAC的NIC挂在哪一个端口上,然后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该包转送到目的端口,如果该目的MAC地址不存在,则广播到除接收端口以外的其他所有端口(通常称为泛洪)。

2.从别的官网截取S7804交换机的参数,能看到背板(带宽)\ 交换容量 \包转发率将交换机的三大性能指标坦白了.....下面分别从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速率三个指标一一讲解.3.在介绍三大指标前,先来说说大家经常能听到的线速转发:何为线速转发?通俗的讲就是一台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能够快速转发出去,大家知道,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有一定的缓存,如果交换机的处理速率足以让接收到的数据不至于积压在交换机的端口缓存中而能够快速发送出去就称之为线速(这句话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有人指正?????),那又怎么来衡量线速呢?总得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衡量吧:对于一个100Mbps的交换端口,测试I当它转发最小数据帧(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在64-1518BYTES),为什么要取最小数据帧?(其实我也没搞太清楚,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取最小数据帧,说明数据包数量更多,对交换机造成的压越大,请大家说说看为什么?????),这里取64BYTE来计算:100Mbps/(64*8bit)=0.1953125MPPS,而实际情况并非这样计算,以太数据帧不可能全部都是连着的,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帧结束符,帧前导符,帧间隙等字节也要占用处理带宽,所以计算公式应变成100Mbps/[(64最小数据帧长度+7帧前导符+1帧结束符 +12帧间隙)*8bit]=0.1488MPPS=148.8KPPS (PPS为packets per second,包每秒).同理千M端口即为1.488MPPS,万M端口即为14.88MPPS.也就是说对于一个100M的交换端口,达到二层线速转发的要求是在转发64字节的数据帧的包转发率>=148.8KPPS即满足二层线速转发了.3.三大指标之比较背板带宽这个概念通常是针对模块化交换机而言的,它是一个设计最大值,决定了各接口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通俗的理解:假设交换机的模块插槽最大设计为全部可以插万M交换模块(最低支持100M交换模块),但我现在使用的刚好是100M的交换机模块,背板带宽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最大化的也就是当全部模块插上万M交换模块时的带宽.该值大于等于交换容量.计算公式=端口数*端口带宽*2(全双工),单位为bps交换容量:交换机的二层包转发率指标,单位是bps,该指标才是真正反映交换机性能指标,我看过很多资料,看来看去还是有点晕,包含我们51CTO的资料,但是还不如直接理解成上例中的当全部模块并没有全部插满万M交换模块时的带宽,计算公式与背板带宽相同,这个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到底是否正确?只是感觉资料都写得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好答案.包转发率:即为前面讲述中的线速转发计算公式.4.写到这,我自己还是有点晕......里面有好多问题.....请大家指正,有的说包转发率即为三层包转发率,但按照包转发率的计算公式,用的是二层数据帧的最小长度64BYTE来计算,感觉是牛头不对马嘴了.....还有就是我那样理解交换容量不知道有没有问题.?线形转发计算公式和交换容量线速主要是针对交换机的高速交换性能来称呼的,因为交换机在数据交换上有硬件来实现,没有经过软件处理,他的数据的交换速度几乎和在线缆上跑一样,故称为wire speed. 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非官方的解释,那一大队e文写不错,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网管交换机复习资料

网管交换机复习资料

一、二层网管交换机基础知识1、交换机简介(1)2928E(24口)前面版,配置接口为最右边的RJ45口(2)2918E(16口)前面板,配置接口为最右边的RJ45口(3)2928SI(24口)前面板,配置接口为最左边的RJ45口(4)2920SI(16口)前面板,配置接口为最左边的RJ45口(5)2928E为24口交换机。

另外多出2个千兆电口,4个光口插槽。

其中25、26是光电共用,只能启用一个。

就是说,启用了电口,光口就无法使用2918E为16口交换机。

除了比2928E少2个光口插槽,其它一样。

2928SI与2920SI,都之多2个千兆电口,光口为插卡式光口(6)配置时,将配置用的串口线接至交换机上的配置接口。

2、配置说明初始用户的用户名为:admin 密码为:zhongxing进入后是非特权模式,显示“>”,这个模式下只能查看,没有任何更改权限。

输入“enable”进入特权配置模式,没有密码,显示为“#”进去特权模式后,开始配置配置实例:Hostname XXXX /交换机命名set vlan 3 en /创建交换机管理vlanset vlan 3 add port 17-26 tag /将级联口17-26打上标签并在级联口透传set vlan 302 en /创建eoc的管理vlanset vlan 302 add port 17-26 tagset vlan 2001 en /创建机顶盒点播vlanset vlan 2001 add port 17-26 tagset vlan 1001-1140 en /创建用户vlanset vlan 1001-1140 add port 17-26 tag /将vlan1001-1140的用户vlan在17-26口透传set vlan 1001 add port 1 untag /将端口1不打标记加入到vlan1001set vlan 1002 add port 2 untagset vlan 1003 add port 3 untagset vlan 1004 add port 4 untagset vlan 1005 add port 5 untagset vlan 1006 add port 6 untagset vlan 1007 add port 7 untagset vlan 1008 add port 8 untagset vlan 1009 add port 9 untagset vlan 1010 add port 10 untagset vlan 1011 add port 11 untagset vlan 1012 add port 12 untagset vlan 1013 add port 13 untagset vlan 1014 add port 14 untagset vlan 1015 add port 15 untagset vlan 1016 add port 16 untagset port 1 pvid 1001 /给端口打标签!注意!上面配置的vlan与端口要与这里的set port 2 pvid 1002 pvid与端口相对应,不然用户无法上网set port 3 pvid 1003set port 4 pvid 1004set port 5 pvid 1005set port 6 pvid 1006set port 7 pvid 1007set port 8 pvid 1008set port 9 pvid 1009set port 10 pvid 1010set port 11 pvid 1011set port 12 pvid 1012set port 13 pvid 1013set port 14 pvid 1014set port 15 pvid 1015set port 16 pvid 1016set user local admin login-password zte@jngd /配置密码set loopdetect port 1-16 enable /配置用户口的环路检测set mac limit port 1 limit-num 3 /配置用户口的地址数限制,每个set mac limit port 2 limit-num 3 端口限制3个地址set mac limit port 3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4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5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6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7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8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9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0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1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2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3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4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5 limit-num 3set mac limit port 16 limit-num 3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 packet-type multicast en /配置用户口的广播风暴检测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2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3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4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5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6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7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8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9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0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1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2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3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4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5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qos traffic-limit fe-port 16 packet-type multicast enset user multi-user enableconfig snmpcreate community publiczte privateset community publiczte view zteViewset host 10.0.0.134 trap v2c publiczteset trap coldstart enableset trap warmstart enableset trap topologyChange enableset trap memberUpDown enableset trap portLoopdetect enableset trap dynamicMacExceed enableexitset vlan 1 del port 1-28 /将1-28在默认vlan1里删除set vlan 1 de trunk 1-15 /将1-15在默认vlan1里删除set vlan 1 add port 17-28 tag /将级联口打标记加入到vlan1里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210.77.195.252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210.77.195.251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10.0.1.0 255.255.255.240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10.0.0.132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10.0.0.133set remote-access ipaddress 10.100.17.0 255.255.255.0set remote-access specific /设置地址登陆限制config router /进入路由模式set ipport 0 ipaddress 10.100.17.2 255.255.255.0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地址set ipport 0 vlan 3 /管理地址所对应的管理vlan(!注意!这里的vlan配置错误的话,交换机无法上线)set ipport 0 enable /启用iproute 0.0.0.0 0.0.0.0 10.171.17.1 /配置路由exit /退出路由模式write /配置完成后,保存配置3、常用命令(1)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配置(2)ping在交换机上使用ping命令ping下网关或其它同小区设别,看设备和线路是否正常。

交换机培训资料 PPT课件

交换机培训资料 PPT课件


>配置VTP域名:

switch(config)#vtp domain test

>配置VTP运行模式:
• switch(config)#vtp mode server/Client/Transparent • >配置VTP的版本
• switch(config)#vtp version {1|2}
6
VLAN的划分
• 一.根据端口来划分VLAN
这种划分是把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的几个端口划分一个逻辑组,这是 最简单、最有效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只需网络管理员对网络设备的交换 端口进行重新分配即可,不用考虑该端口所连接的设备.
• 二.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
MAC地址其实就是指网卡的标识符,每一块网卡的MAC地址都是唯 一且固化在网卡上的.MAC地址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6位为网卡 的厂商标识(OUI),后6位为网卡标识(NIC).网络管理员可按 MAC地址把一些站点划分为一个逻辑子网.
desirable • Sw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 配置DTP被动模式
•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二. Desirable: 此模式为DTP主动模式.工作在此 模式的接口会主动向对方发起DTP信息,要求 对方也工作在Trunk模式,如果对方回复同意工 作在Trunk模式.则工作在Trunk模式.如果没 有DTP回复,则工作在access
16
三. Auto: 此模式工作在Trunk模式.则自己回复对方同意 工作在Trunk最后的模式为Trunk,如果DTP被动模 式为DTP被动模式,工作在此模式的接口不会主动发 起DTP信息,只会等待对方主动发起DTP信息.如果收 到对方的DTP信息要求收不到DTP要求工作在 Trunk的信息.则工作在access模式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交换技术复习题第一章交换概论1、交换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自动交换机”是在1892年11月3日投入使用的,那是美国人史端乔发明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

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

3、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ATM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CS)是指固定分配带宽(传送通路),连接建立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占用电路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简述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答: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

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是:第一,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第二,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现差错可以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线路动态分配,使得在一条物理线对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分组交换可提供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和数据报(Datagram,DG)两种服务方式。

数据报方式的每个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方式由于预先已建立逻辑连接,分组头中只要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虚电路的逻辑信道标识即可。

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 TM 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

答:①电路交换:独占时隙,同步时分,位置化信道,面向连接;②分组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可变,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③A TM 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定长为48+5 字节,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面向连接。

4、PCM帧结构。

某用户占用PCM30/32路系统的TS12路,则其信令位出现在一复帧的第()帧的第()时隙的()四位。

博科光交换机技术培训资料

博科光交换机技术培训资料

博科光交换机技术培训资料第一节:光交换机基础知识1. 光交换机的定义和原理- 光交换机是一种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交换设备,其原理是利用光纤传输高速数据流,在网络中实现数据的交换和转发。

2. 光交换机的分类- 光交换机根据其使用的光纤技术不同,可以分为光纤以太网交换机、光纤通道交换机等不同类型。

3. 光交换机的优势- 光交换机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网络环境。

第二节:光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1. 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包括端口配置、VLAN配置、链路聚合等基本网络配置。

2. 光交换机的管理方法- 可通过Web界面、命令行界面等方式对光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

第三节:光交换机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1. 数据中心网络- 光交换机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的需求。

2. 企业级网络- 光交换机可在企业级网络中实现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网络接入。

第四节:光交换机的未来发展趋势1. 光交换机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光交换机技术将朝着更高速、更大容量、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2. 光交换机与其他技术的整合- 光交换机将更多地与SDN、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更智能、更灵活的网络架构。

以上是关于博科光交换机技术的培训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第五节:光交换机的安全管理1. 访问控制- 光交换机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对端口访问的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

2. 安全认证- 光交换机支持各种安全认证方式,如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等,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安全漏洞防护- 光交换机需要及时更新固件和软件,以应对安全漏洞的发现和修复,保障网络的安全。

第六节:光交换机的故障排除与维护1. 故障排除方法- 光交换机在遇到故障时,需要采用逐层排查的方式进行故障定位,包括链路检测、端口状态确认、日志查看等方法。

华亨电信SH_3000型交换机培训资料全

华亨电信SH_3000型交换机培训资料全
• 机框单层示意图:
主 控 板
主 控 板
分 控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用 户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中 继 板
电 源 板
电 源 板
21
87 65432187654321
双备份主控板
8个用户板
8个中继板 双备份电源板
• 频信号转发出去。外部跟管理系统、信息中心、话
• 务台及其它系统联系工作。平时主板CPU工作,开
• 机、复位后一段时间,以及出现故障或人为设置备
• 板才工作。
• 指示灯状态:
• 灯1: 主板CPU微机灯,没用户工作1秒闪一次,有
• 用户工作时频率加快,常亮或常暗为有故障。
• 灯2: 工作指示灯,作为工作主板时才闪,待机(备用)状态时常暗。
应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
• 1. 电源指示灯不亮
• 1). 保险管熔断,电压无输出,更换保险即可。
• 2). 指示灯故障,机器能正常工作。
• 3). 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电源部分故障。
• 2. 死机(微机工作不正常)
• 1). 复位。
• A. 总线板复位开关是否短路。
• B. 总线板复位电路上电阻阻值、电容容量是否变动。
SH-07B多功能专用话机介绍
• 电话机功能示意图说明
华工语音组网拓朴图
计费管理终端
中国电信前置机
管理维护终端
网络交换机
10*E1(1号信令)
远端模块局 (1000门用户)

网络交换机培训资料

网络交换机培训资料

网络交换机培训资料一、网络交换机的定义和作用网络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个设备并实现数据交换的设备。

它就像是一个交通枢纽,负责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快速、准确地传输数据。

网络交换机的主要作用包括:1、提供网络连接:将多个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LAN)。

2、提高网络性能:通过智能地转发数据,减少网络拥塞,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3、分割网络冲突域: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冲突,使每个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设备都能独立地进行数据传输。

4、增强网络安全性: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和管理,限制某些设备的访问权限,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二、网络交换机的分类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交换机:主要用于构建小型的局域网,如办公室、家庭网络等。

广域网交换机:用于连接不同地理区域的网络,如城域网、广域网等。

2、按传输速率分类10Mbps 交换机:适用于低速网络环境。

100Mbps 交换机:较为常见的中速交换机。

1000Mbps(1Gbps)交换机:能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10Gbps 及以上交换机:用于对带宽要求极高的网络环境,如数据中心。

3、按工作层次分类二层交换机:基于 MAC 地址进行数据转发,是最常见的交换机类型。

三层交换机:除了具备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外,还具有路由功能,可以基于 IP 地址进行数据包转发。

四层及以上交换机:能够基于更高层的协议信息(如端口号)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发,通常用于大型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

三、网络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网络交换机通过学习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的 MAC 地址来工作。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查看数据包的目的 MAC 地址,并根据其学习到的 MAC 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目的MAC 地址不在地址表中,交换机将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除了接收端口),以查找目标设备。

交换机还采用了存储转发和直通转发两种数据转发方式。

存储转发方式会先接收整个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查后再转发;直通转发方式则在收到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后就立即转发,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但可能会转发错误的数据包。

交换机培训资料

交换机培训资料

故障排除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修复。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端口不工作,可以检查该 端口的配置或物理状态。
验证和测试
在修复故障后,重新启动交换机并进行测试,以确保故障 已经完全解决。
使用日志进行故障排除
日志记录
在交换机上开启日志记录功能, 以便记录故障发生时的状态和信 息。这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故障
防ICMP攻击
防止网络设备被ICMP洪水攻击导致瘫痪。
3
防TCP SYN攻击
通过识别并拒绝异常连接,保护网络设备免受攻 击。
802.1x认证
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
01
通过认证和授权方式,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网络资源。
支持动态VLAN分配
02
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动态分配相应的VLAN,提高网络安全性。
Console口
用于配置和管理交换机, 通常使用RJ45或USB接口 。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包转发率
衡量交换机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单位为pps(每秒包数)。
管理功能
包括远程管理、配置管理、故 障排除等。
背板带宽
衡量交换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指 标,单位为Mbps。
缓冲区容量
交换机用于存储数据包的内建 内存大小,单位为Byte。
排除。
日志分析
分析日志中记录的信息,找出故 障发生的原因。这可能需要一定 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因此可以参 考日志分析工具或寻求专业支持

问题解决
根据日志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 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如果发现 某个端口频繁出现故障,可能需 要检查该端口的物理连接或配置

交换机的维护和监控
定期维护
定期对交换机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例如,清理灰尘、检查散热风扇等。

资料:交换机 课本 详细目录

资料:交换机 课本 详细目录

•第1章绪论•• 1.1交换与通信网o•11.1.1交换机的引入•21.1.2交换式通信网1.通讯网的定义2.网络工作方式• 1.2通信网分层模型••51.2.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71.2.2分层模型的相关术语1.对等层间通信2.接口与服务• 1.3交换技术的分类••91.3.1电路交换技术••101.3.2分组交换技术o 1.报文交换o 2.分组交换•131.3.3快速分组交换技术••131.3.4ATM交换技术••141.3.5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o 1.第二层交换o 2.路由与互连o 3.虚拟局域网o 4.第三层交换• 1.4交换技术的发展••171.4.1电路交换的发展o 1.机电式交换机o 2.模拟程控交换o 3.数字程控交换•191.4.2分组交换的发展o第一代分组交换系统o第二代分组交换系统o第三代分组交换系统•211.4.3宽带交换的发展o Atm交换的发展o IP交换的发展o光交换技术的发展•221.4.4NGN与软交换•24•24••25第2章电路交换技术••252.1交换机的硬件结构••262.1.1话路系统o 1.用户级o远程用户级2.选组级3.中继接口模拟中继器数字中继器4.信号部件•292.1.2控制系统o要求o 1.处理机控制结构三种o 2.处理机备用方式三种o 3.处理机之间通信•332.2数字交换原理••332.2.1时隙交换的概念o时间连接线T接线器o空间连接线S接线器•362.3.2复用器与分路器o复用器和串并变换o分路器和并串变换•382.2.3数字交换网络o T-S-T数字交换网络o多级数字交换网络•412.3交换机软件系统••412.3.1交换软件组成o运行软件系统o支援软件系统o数据库•432.3.2交换软件特点••442.3.3操作系统o基本功能o实时处理o多重处理•472.4呼叫处理程序••472.4.1接续过程与状态转移o一次呼叫的接续过程o状态迁移和有限状态机•482.4.2呼叫处理程序组成o【六步】•492.4.3呼叫处理程序结构••502.4.4呼叫处理实现原理o摘挂机识别o收号识别o数字分析o路由选择o通路选择o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552.5程序的执行管理••552.5.1程序的分级与管理••572.5.2时钟级程序的调度o时间表的结构o时间表的工作过程•582.5.3基本级程序的调度••592.5.4故障级程序的调度••592.6交换机相关技术指标••592.6.1性能指标o话务负载能力o呼叫处理能力o设备最大容量•602.6.2QoS指标o呼损指标o接续时延•612.6.3可靠性指标••612.7通信网••612.7.1基本概念o网构成要素o网的特点•622.7.2网的结构o长途网o本地网o路由选择•662.7.3编号计划o本地编号o长途编号o国际编号o号首分配o新业务编号•672.7.4同步方式o同步的基本概念o网的同步方式o交换机的同步引入•692.7.5网络管理o网管数据o网的控制o管理网•73•75••76第3章信令系统••763.1概述••773.2随路信令••773.2.1用户线信令••783.2.2线路信令与记发器信令o线路信令o记发器信令•793.2.3中国No.1信令o数字型线路信令o MFC记发器信令o信令编码o信令传输o中国No.1信令接续示例•813.3共路信令••823.3.1No.7信令概述••833.3.2No.7信令的功能结构o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o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级o第三级——信令网功能级o第四级——用户部分•853.3.3No.7信令单元格式••873.4用户部分••873.4.1TUP消息格式和编码••883.4.2TUP消息o前向地址消息FAMo前向建立消息FSMo后向建立成功消息SBMo后向建立不成功消息UBMo呼叫监视消息CSMo电路监视消息CCMo电路群监视消息GRMo电路网管理消息CNM•893.4.3信令传送程序示例••903.5ISDN用户部分••903.5.1ISUP消息结构••913.5.2常用ISUP消息o初始地址消息IAMo后续地址消息SAMo信息请求消息INRo信息消息INFo地址全消息ACMo呼叫进展消息CPGo应答消息ANMo连接消息CONo释放消息RELo释放完成消息RLCo用户到用户消息USR•923.5.3ISUP功能和支持的业务••933.5.4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o本地局间成功的呼叫信令流程o本地局间不成功的呼叫信令流程••943.6信令连接控制部分••943.6.1SCCP概述••953.6.2SCCP的功能结构与业务••963.6.3SCCP消息格式••963.6.4SCCP地址编码••993.6.5SCCP寻址与选路o SCCP寻址方式o SCCP的选路原则o GT翻译表o SCCP消息传送示例•1013.7事务处理能力••1013.7.1概述••1013.7.2TCAP的功能结构o成分子层o事务处理子层o TCAP的消息格式和编码•1033.7.3TCAP应用示例••1043.8信令网••1043.8.1基本概念••1053.8.2信令网的结构和特点••1063.8.3信令网的可靠性措施••1073.8.4我国的No.7信令网o全国长途No.7信令网o大、中城市本地No.7信令网o信令点编码••1083.8.5信令路由及路由选择原则•108•109••110第4章分组交换技术••1104.1概述••1104.2分组交换原理••1114.2.1统计复用••1124.2.2逻辑信道••1134.2.3虚电路与数据报o虚电路方式o数据报方式•1154.2.4路由选择o路由选择概述o路由选择算法•1174.2.5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o流量控制的作用o流量控制的层次o流量控制方法o拥塞控制方法•1204.3X.25建议••1204.3.1分层协议结构o站类型o链路配置o数据传送模式•1214.3.2LAPB的帧结构••1224.3.3链路层操作过程••1234.3.4分组层o分组单元格式o分组层操作过程••1264.4帧中继技术••1264.4.1帧中继基本概念o数据传送协议大为简化o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1274.4.2协议结构与帧格式o帧结构o帧中继相关协议••1294.4.3帧中继交换原理o永久虚电路PVCo连接标识DLCLo帧中继交换操作••1314.4.4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o带宽管理o拥塞控制••1324.5ATM交换技术••1324.5.1ATM技术基础o ATM信元格式o虚信道和虚通路o VC和VP交换o一般通信过程••1374.5.2ATM协议模型o物理层o ATM层o ATM适配层••1414.5.3ATM流量和拥塞控制o流量控制o拥塞控制•1444.5.4ATM信令o ATM网络接入信令o ATM网络局间信令•145•146••147第5章智能业务交换••1475.1概述••1475.1.1智能网的提出••1485.1.2智能网的基本概念••1495.1.3智能网的演进••1495.2智能网概念模型••1505.2.1业务平面••1525.2.2全局功能平面••1535.2.3分布功能平面••1545.2.4物理平面••1565.3固定智能网••1565.3.1固定智能网结构o业务交换点SSPo业务控制点SCPo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1605.3.2典型业务o被叫集中付费业务FPHo记账卡呼叫业务ACCo虚拟专用网业务VPNo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PTo彩铃业务CRBT•1635.4移动智能网••1635.4.1移动智能网结构o CAMEL方案o WIN方案••1675.4.2典型业务o预付费业务PPSo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MVPN•1685.5Internet与智能网••1695.6下一代网络与智能网o软交换访问智能网平台o SSP访问应用服务器o利用第三方来实现智能业务•171•171••172第6章局域网交换技术••1726.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1726.1.1网络拓扑结构o物理拓扑o逻辑拓扑••1746.1.2传输介质o同轴电缆o双绞线o光纤•1766.2局域网标准与体系结构••1766.2.1局域网标准——IEEE 802工作组••1776.2.2局域网体系结构o协议体系结构o LLC子层o MAC子层•1806.2.3组网设备o中继器和集线器o桥接和交换o路由器••1826.2.4以太网o以太网的MAC地址o以太网帧结构o介质访问方法o以太网类型••1906.3交换式局域网••1906.3.1第二层交换o工作过程o转发方式o广播风暴与路由环境o生成树协议••1936.3.2第三层交换o传统路由技术o第三层交换的基本原理o与路由器的主要区别••1956.3.3第四层交换o基本概念o主要功能o四层交换的实现与应用•1966.4局域网技术的发展o CE业务o CE技术•197•198••199第7章路由与IP交换技术••1997.1IP技术基础••1997.1.1TCP/IP协议结构o应用层o传输层o网络层o网络接口层•2017.1.2编址与域名服务o IP编址o域名服务•2077.1.3IP分组格式••2087.1.4TCP与UDPo TCPo UDP••2117.2IP路由器••2127.2.1功能结构••2137.2.2路由算法o设计原则o算法类型•2147.2.3路由协议o路由信息协议(RIP协议)o OSPF协议•2217.3IP与ATM的结合技术o重叠技术o集成技术••2217.3.1IP/ATM结合模型••2237.3.2IP交换••2237.3.3标签交换••2247.4多协议标记交换••2247.4.1基本概念••2257.4.2工作原理o网络结构o转发等价类o标记分发机制o标记交换路径LSPo标记分配协议LDP•2287.4.3MPLS的发展与应用o MPLS的优缺点o MPLS VPNo GMPLS•230•231••232第8章NGN与软交换技术••2328.1下一代网络概述••2328.1.1NGN的定义和特点••2338.1.2NGN功能结构••2348.2基于软交换的NGN••2348.2.1软交换的概念••2358.2.2NGN网络结构o接入层o传送层o控制层o业务层•2368.2.3软交换设备功能••2378.2.4软交换的特点••2378.3软交换组网设备••2388.3.1综合接入设备••2398.3.2媒体网关o接入网关o中继网关•2408.3.3信令网关信令承载协议BICCSIGTRAN信令网关接口•2428.3.4SIP终端与服务器••2438.4软交换主要协议••2438.4.1H.248协议o H.248连接模型o命令o描述符和包o H.248呼叫控制流程••2478.4.2H.323协议o终端o网关o网守o MCU••2488.4.3SIPo SIP基本功能o SIP的特点o与H.323的比较••2508.5软交换组网技术••2508.5.1软交换组网方案o窄带组网方案o宽带组网方案••2508.5.2软交换网的编号o普通用户的编号o SIP用户的编号o地址转换与ENUM••2518.5.3软交换相关问题o地址分配问题o NAT穿越问题o安全性问题o业务能力问题•2538.6软交换的组网应用••2538.6.1软交换在固定网中的应用o基于软交换的固网智能化改造o基于软交换的端局组网应用•2558.6.2软交换在移动网中的应用o移动软交换在长途网中的应用o移动软交换在本地网中的应用o•257•258••259第9章移动交换技术••2599.1移动通信概述o移动通信的特点o移动通信种类•2609.2公用蜂窝移动网••2609.2.1网络结构o功能实体o网络接口o区域划分•2639.2.2编号计划o移动用户号码簿号码o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o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o移动台漫游号码o位置区识别码•2649.2.3移动网的发展演变••2659.3移动交换基本技术••2659.3.1一般呼叫过程o移动台初始化o附着与分离o MS呼叫PSTNo PSTN呼叫MSo呼叫释放••2689.3.2自动漫游••2689.3.3越区切换••2709.3.4网络安全o IMSI保密o用户鉴权o数据加密o移动台识别••2729.4接口与信令••2729.4.1空中接口信令o物理层o数据链路层o信令层•2749.4.2基站接入接口o A-bis接口信令o A接口信令••2769.5移动应用部分o SCCP的使用o TCAP的使用••2789.5.1MS位置更新信令流程o基于IMSI的位置更新o基于TMSI的位置更新••2799.5.2MS始发的呼叫流程••2809.5.3MS终结的呼叫流程••2819.5.4短消息业务信令流程o短信业务网络结构o MS发送短消息o MS接收短消息••2829.5.5越区频道切换信令流程••2839.6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2849.6.1GPRS网络架构o GPRS网络架构o GPRS协议体系••2879.6.2GPRS网络业务o承载业务o短信业务••2889.6.3移动与会话管理o GPRS移动性管理o GPRS的会话管理o•2929.6.4GPRS信令流程o GPRS附着信令流程o GPRS分离信令流程o MS激活PDP上下文信令流程o网络激活PDP上下文信令流程••2949.6.5GPRS业务流程示例o MS发起的分组数据业务o网络侧发起分组数据业务••2969.7移动软交换技术••2969.7.1基本概念o移动软交换与传统移动交换的区别o移动软交换与固网软交换的比较••2969.7.2网络结构••2989.7.3向3G核心网演进o3G的基本概念及标准化o基于GSM核心网的演进o基于ANSI-41核心网演进o•3019.7.4全IP核心网的发展o R99版本o R4版本o R5版本o R6及后续版本o•304•305••307第10章IMS技术••30710.1概述••30710.2IMS的体系结构••31010.2.1接口描述••31110.2.2编号与标识••31210.3IMS通信流程o P-CSCF发现流程o用户注册流程o用户会话流程••31510.4IMS与软交换••31610.5基于IMS的固移融合o1.网络融合技术o2.业务融合技术o3.管理融合技术••318•318••319第11章光交换技术••31911.1概述••32011.2光交换器件••32011.2.1光开关o半导体光开关o耦合波导光开关o M-Z干涉型电光开关o液晶光开关o微机电系统开关o••32311.2.2波长转换器••32311.2.3光存储器o1.光纤延迟线o2.双稳态激光二极管••32411.3光交换网络••32411.3.1空分光交换网络••32511.3.2时分光交换网络••32511.3.3波分光交换网络••32611.3.4混合型光交换网络••32711.3.5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32811.4光交换系统o光交换技术分类o OADM和OXCo光分组交换系统o••33111.5自动交换光网络o ASON的体系结构o ASON的技术特点o ASON的关键技术o向ASON的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又称为背板带宽或交换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交换容量表明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一般的交换机的交换容量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我们如何去衡量一个交换机的交换容量是否够用呢?1)所有端口容量乘以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交换容量,这样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交换容量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

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

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快速以太网的统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对于OC-12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OC-48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包转发率:单位一般为pps,packet per second,一般指3层的转发速率(二层转发速率没有太大意义,交换机在很早就实现了线速转发wirespeed forwarding)。

衡量转发率时,一般用小包即64字节的包。

原因:早期的路由器上共享内存架构,每一条新流必须查找一次路由表而查找路由表的工作由CPU进行,而由于当时路由器CPU的处理速度很低远远无法对快速以太网之类的介质做快速转发。

采用小包来测试可以测试出路由器路由表查找能力(包越小,则需要查找路由表的次数越多,这个很好理解吧?)。

交换容量:单位一般为G,早期路由器一般为总线体系结构,所有的接口和CPU通过一根PCI 总线线路(对,就是PC上的PCI总线,C7200当前也还是采用这种体系结构)。

众所周知,总线系统的转发性能很有限,一般为8G。

因此在测试时采用1500字节的大包,力图在测试中尽量将路由器的总线给塞满,以测试出路由器的交换容量。

1)交换容量两块主控板(含Crossbar交换网片)1+1冗余备份。

每块接口板通过两条高速总线分别连到两块主控板上的Crossbar,两条高速总线1+1冗余备份。

每条高速总线由6对(12条)3.125Gbps的SERDES 组成,带宽为37.5Gbps,有效带宽为30Gbps(8B/10B编码),两块主控板负荷分担时有效带宽60Gbps。

即每块接口板带宽:Serders总线数量×每条Serdes的带宽×(8B/10B编码的开销)×两块主控板负荷分担:(6×2)×3.125×(8B/10B)×2 = 60Gbps/CardS8505: 60Gbps/Card * 5 = 300GbpsS8508: 60Gbps/Card * 8 = 480GbpsS8512: 60Gbps/Card * 12= 720GbpsS8502 吞吐量:单交换网板时,120G + 2 * 60G = 240Gbps;双交换网板时,120G * 2 = 240Gbps;2)背板带宽两块主控板(含Crossbar交换网片):1+1冗余备份。

每块接口板通过两条高速总线分别连到两块主控板上的Crossbar,两条高速总线1+1冗余备份。

每条高速总线由6对(12条)3.125Gbps的SERDES 组成。

同时预留一倍高速总线用于交换容量翻倍。

S8512背板的Serdes(高速差分线)数量为6×2×2×12×2 =576;背板带宽为:576 ×3.125Gbps= 1.8Tbps。

同理:S8508背板的Serdes(高速差分线)数量为6×2×2×8×2 =384;背板带宽为384 × 3.125Gbps= 1.2Tbps S8505背板的Serdes(高速差分线)数量为6×2×2×5×2 =240;背板带宽为240 × 3.125Gbps= 750Gbps S8502背板的Serdes(高速差分线)数量为6×12×2 =144;背板带宽为144 × 3.125Gbps= 450Gbps 3)包转发率线速1Gbps等效于包转发率(按最小包长64字节计算):(1×10^9 bit/s) / ( 84Byte/packet * 8bit/Byte ) = 1.488 MppsS8500系列分布式转发,每块接口板可支持24 Ge线速:24 Gbps *1.488 Mpps/Gbps = 35.712Mpps /CardS8512包转发率:35.712 Mpps/card * 12 cards =428.54 Mpps取整数428Mpps。

类似的,S8508、S8505、S8502包转发率分别为285Mpps, 178Mpps、142Mpps。

4)业务板性能Firewall的性能:64字节包长200Mbps,1500字节包长2Gbps;IPSec性能:64字节包长70Mbps,1400字节包长600Mbps;NAT处理能力约为4.5Mpps(3GE线速);VPLS处理能力约为4.5Mpps(3GE线速);交换式局域网所有站点都连接到一个交换式集线器或局域网交换机上。

交换式集线器或局域网交换机具有交换功能,它们的特点是:所有端口平时都不连通,当工作站需要通信时,交换式集线器或局域网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端口,使每一对端口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无冲突的传输数据,通信完成后断开连接。

由于消除了公共的通信媒体,每个站点独自使用一条链路,不存在冲突问题,可以提高用户的平均数据传输速率,即容量得以扩大。

交换式局域网的优点:(1)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容易扩展,而且每个用户的带宽并不因为互连的设备增多而降低。

(2)由于消除了公共的通信媒体,每个站点独自使用一条链路,不存在冲突问题,可以提高用户的平均数据传输速度。

交换式局域网无论是从物理上还是逻辑上都是星形拓扑结构,多台交换式集线器可以串接,连成多级星形结构。

交换式局域网可向用户提供共享式局域网不能实现的一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隔离冲突域在共享式以太网中,使用CSMA/CD算法来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如果两个或者更多站点同时检测到信道空闲而有帧准备发送,它们将发生冲突。

一组竞争信道访问的站点称为冲突域。

显然同一个冲突域中的站点竞争信道,便会导致冲突和退避。

而不同冲突域的站点不会竞争公共信道,它们则不会产生冲突。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每个交换机端口就对应一个冲突域,端口就是冲突域终点,由于交换机具有交换功能,不同端口的站点之间不会产生冲突。

如果每个端口只连接一台计算机站点,那么在任何一对站点之间都不会有冲突。

若一个端口连接一个共享式局域网,那么在该端口的所有站点之间会产生冲突,但该端口的站点和交换机其他端口的站点之间将不会产生冲突。

因此,交换机隔离了每个端口的冲突域。

(2)扩展距离交换机可以扩展LAN的距离。

每个交换机端口可以连接不同的LAN,因此,每个端口都可以达到不同LAN的技术所要求的最大距离,而与连接到其他交换机端口LAN的长度无关。

(3)增加总容量在共享式LAN中,其容量由所有接入设备共享。

而在交换式局域网中,由于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具有专用容量,交换式局域网总容量随着交换机的端口数量而增加。

所以交换机提供的数据数传输容量比共享式LAN大得多。

(4)数据率灵活性对于共享式LAN,不同LAN采用不同数据率,但连接到同一共享式LAN 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同样的数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