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守城,世人谓之“墨守”。他提倡( ) A.“非攻”“节俭” B.“仁政”“礼治” C.树立君主权威 D.“无为而治”
考点突破
3.(2023春•庐江县月考)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A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下列观点与老子这一思想相似的
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2023•太康县二模)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论语·雍也》
个人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什么是 “仁”?
国家和社会层面: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3.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百家争鸣
百家指什么? 鸣(鸣叫,声音,引申为 发言)什么?
①“百家”主要指哪几家? ③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素养探究三
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为了争霸和生存,各国纷纷变革,招 贤纳士,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孔子像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2.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仁 (有爱心、有同情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为老子设计名片
姓名:老子(李耳)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创始人

近 1 主张顺其自然。
老 子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了 解 3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张 《老子》——《道德经》
6
孔子问道于老子
7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
走进孔子,谈其影响 积极影响:
……被称为“至圣先师”“万圣师表”,受后 人景仰。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3
百家争鸣
BC221 BC475 BC770
西周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








背景:生产力发 器
展、王室衰微、
、 牛
诸侯争霸、社会 耕
牛刀小试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23
思 维 导 图
24
谢谢观看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兼爱”“非攻” 富贵不能淫…… 法治 无为而治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
主张实行德政,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材料四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
材料五 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无为而治”
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和《道德经》
名片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鲁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
学在官府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六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墨子》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孔子 学派: 儒家
①政治主张:核心是“仁”,主张以 德治国,反对苛政
思想主张: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②教育 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思想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相关著作:《论语》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墨子 学派: 墨家
《教育论坛》 孔子 《人与自然》 庄子 《爱心世界》 墨子
理由
军事家,《孙子兵法》
提倡法治 大教育家,创办私学 提倡顺其自然,和谐相处 主张兼爱、非攻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 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相互 抨击、相互影响、形成思想文化的繁 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老子 学派: 道家
思想主张: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对 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③“无为而治”
相关著作: 《道德经》
①主张“兼爱”“非攻” 思想主张: ②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③提倡节俭 相关著作: 《墨子》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姓名: 孟子
学派: 儒家
①主张实行仁政 思想主张:②“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 相关著作: 《孟子》
历史部编版《百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1
《老子出关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8张PPT)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礼制” “人性本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学不可以已”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主张:治国要顺应 自然和民心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战国
春秋 晚期 战国
“礼制” 朴素辩证思想 、 “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顺应民心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子》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战国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名翟,战国时鲁国 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兼爱” “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 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主张:以法治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著作:《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著 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 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 至圣”
《韩非子》
《孙子兵 法》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
治 儒: 以礼治国
国 主
道: 无为而治
张 法: 以法治国
2、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
答:法家。因为它主张实行“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 民,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百家争鸣-1-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百家争鸣-1-课件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后世影响极大。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2
、 主
儒家

兵家

想 派
墨家 道家
别 、
法家


孔子
人 物
老 子

孙武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 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 义战争。
《墨子》书影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 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 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 史文化名人之一
2、思想核心
核心思想是 “仁”
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政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老子开创额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 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部编版)1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部编版)1


这可是我的老本行,不管是修房子的人还是住房子 的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在领导者的指挥下添砖加瓦。
大厦将倾,急有何用,大厦已倾,扶有何用;随遇
丙 而安即可。若无此大厦,就无此烦扰。依我看,还
不如以天为盖地为庐来得潇洒!
颓颓将倾了,留有何用!不如干脆推倒重建新的,
丁 国君命令众人,监督众人认真修建,敢滥竽充数,
春秋
儒 孔子
仁;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恢复西周制度
战国
战国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儒
荀子
“礼治”
道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墨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 “尚贤”
战国
法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 之辩
面对社会剧变,如何治理国家
春秋
儒 孔子
仁;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恢复西周制度
材料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 税之多;民之轻死,以 其上求生之厚;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
——《道德经》
无为而治
材料六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道德经》 顺应自然
64岁重返卫国
被嘲丧家犬
5658岁回离到开鲁国
匡城桓受魋困挑衅


绝粮七日
流落到黄河一带去了…
——《论语·微子》译文
礼崩乐坏
假设你是当时的周王室\诸侯\卿大夫, 想想这些急剧的变化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孔子 没落的贵族 墨子 卑微的工匠 韩非 高贵的王族
先秦诸子百家主张
生活 主要 代表 时代 派别 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老子 万物有其对立面且可转化;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孟子 韩非
一.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 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姓李名耳,做过周 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 藏书。他学识渊博,据 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
多问题。
道家学派创始人
《 道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讲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叫“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 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④ 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因材施教。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要知谦为虚不,知多。向他人学习
要经常温三习人,行“,温故必而有知我新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主张:
①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主张: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
“知虚之为好知学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部编版百家争鸣PPT标准课件(初中历史)1-PPT精美课件

部编版百家争鸣PPT标准课件(初中历史)1-PPT精美课件
①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 基人,被称为“亚圣”。 ②唐代后,《孟子》被 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孟 子 的 重 义 轻 利 思 想-----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崛起,私商成为商人的 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
重义轻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是对君比孔臣子、的民“共克同己遵复礼守”的?东西。 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神秘、决策、御臣) 势:君主的权势、权威。
法、术、势三者结合,势是前提。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对后世 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百家思
文化学 准则(仁与礼、仁政等); 想,共
墨子 年代: 战国 生平 地位:墨家的创始人
国籍: 鲁国 著作:《墨子》
墨 子 的 思 想 学 说
墨子 的影响
“兼爱”或“仁”对比孔子的“仁”?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 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
尚力、尚贤 对比孔子的“礼”?
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
(五)兵家
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 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18张PPT)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 荀子(战国)
孟 “仁政”
子 思
想 民贵君轻
荀 “礼治”

思 万事万物有规律,人 想 可以掌握和利用规律
一、百家争鸣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背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变革,学术思想活跃 派别: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 庄子(战国)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 荀子(战国)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战国)
儒家—孔子(春秋)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苛政猛于虎
孔 “仁”“礼” 以德治国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想 教育
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一、百家争鸣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背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变革,学术思想活跃 派别: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 庄子(战国)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一、百家争鸣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背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变革,学术思想活跃 派别: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iblioteka 老 顺应自然子 思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 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 争论和辩难。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论语·雍也》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后一点。” 13(1)儒家,“仁”。
7、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政治方面: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者爱人”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克己复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

墨子像
尊为“科圣”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主张不过分 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亚圣孟子
荀子
【跨越时空】
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孙武
④墨子
2 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3 善于从正 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难—— 易 世
长—— 短
间 的
高—— 矮
事 物
强—— 弱
都 有
前—— 后
其 对
生—— 死 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时代背景1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 ——社会大动荡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

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产 力
——社会大变革
的 提 高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社会大发展
——士的崛起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⑤孟子
《仁政治国》主持人:_孟__子___ 理由___仁__政_____ 《法治时空》主持人:_韩__非___ 理由_提__倡__法__治___ 《军事天地》主持人:_孙__武___ 理由_军__事__思__想___
《爱心世界》主持人:_墨__子___ 理由_兼__爱__非__攻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 以礼治国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2.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01 老子 上 善 若 水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治 主


壹想



作 叁及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02 孔子和儒家学说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历史影响
影响: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 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 条件下出现的。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教育理念
1.创办私学 "学在官府" 变为"学在民间"
孔子的教育主张
2.主张“有教无类”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 发展
3.在教学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有教无类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情心
——(人与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国家)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孟子》 《荀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兵家
韩非 孙武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韩非子》
《孙子兵法》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材料研读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 1.“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 2.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贰 无为而治
《道德经》 叁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创始人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顺应自然

难—— 易 间
长—— 短
的 事
高—— 矮
有考证认为,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2019年9月28日,2570年前一位智者出生, 在今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他的名子叫孔丘,人们一般称他为孔子。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 整理汇编的经典语论。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 产物。
物 都
强—— 弱
有 其
前—— 后
对 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的 提
——社会大发展(经济)

文化上:思想领域活跃,人才辈出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主要思想
代表作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时代背景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社会大变革(政治)

产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力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注重道德教育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03
百家争鸣

••
虚指 自由争辩 发表见解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优秀课 件1--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配 套课件
上 善 若 水
春秋末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