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开题报告

2024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开题报告

2024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_开题报告_分析怎么写象“《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这样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的范文,希望经典论文网收集整理的这篇范文能以对你的写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学生升进普高后,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日益加剧。

这样不论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打破数学分化瓶颈,探索分化成因及对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

2.导致学生数学分化的众多因素中,例如智力因素、社会影响、家庭因素等都是教师不可控制变量,而教师的主阵地是学校、课堂;研究表明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而从小学到初中影响学生数学分化的因素中积淀最深的主因,也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爱好,意志品质。

3.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新课程的实施,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势必引发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

而教师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使学困生转化的对策是,如何把导致学生分化的三个主因变量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其正向迁移,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本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进步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爱好,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是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理论支撑1.依据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设计的《中学生学习水平现状和学困生成因调查表》,确定后进生的类型为:智力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和外因导致型。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研究、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2、课题研究意义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获得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需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能够成材。

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开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参考材料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计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1、前苏联教育家XXX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

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XXX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缘故原由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一次性间接身分有:研究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研究办法和讲授办法及内容的欠缺等。

【精编范文】学困生开题报告-word范文 (17页)

【精编范文】学困生开题报告-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困生开题报告篇一:学困生转化开题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

【最新文档】学困生开题报告word版本 (17页)

【最新文档】学困生开题报告word版本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困生开题报告篇一:学困生转化开题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中数学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要求也较高。

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情况,表现为数学成绩低、考试紧张、学习兴趣降低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3)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策。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调研将对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问卷调查将以某市高中为例,调查其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情况;个案研究将选取几名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分析。

三、预期成果及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深入分析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和表现形式,为后续解决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2)建立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策,如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寻求帮助等,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3)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验证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解决对策的实效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环节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看似普遍但却属于文化现象的学困生群体,对学校教育及留学工作形成了阻碍。

这些学困生,一种是在公立学校读书,其成绩较差且无自我激励,容易被边缘化;还有一种则是留学生,语言、文化和心理上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佳,容易迷茫等。

故此政府和社会需引起重视并解决其中困难。

本文旨在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探究,阐述其教育现象以及对学生的刺激之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根据问题分析,可以如下研究问题:•学困生现象在综核素质评估中如何发现和识别?•学困生存在哪些共性和个性难关?表现在哪些方面?•学困生原因是什么?包括内生因素和外部原因有哪些?•针对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学困生特点及教育对策当前的研究状况是什么?通过开展该研究,旨在深刻分析学困生属于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普遍且关键的问题之一,以此提出实务领域中的对策建议,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本研究采用“文化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利用文化分析和案例研究,探查学困生出现的根源,并对其样本数据进行观测和分析,获得学困生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等暴露因素;•掌握学困生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搜集信息;•定性分析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和学生个人之间的教育义务,分析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建立完整学习机制。

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文献调研,在中国学术和教育领域,收集学困问题研究著作和有关统计数据,掌握学困生的概念、特点、问题和挑战。

•第二步:以此为基础,设计合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问题。

•第三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学困生的一般或特殊问题的情况、处理方法、成效等相关数据。

•第四步:进行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拓展子题的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第五步:基于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对消除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的推广。

学困生开题报告

学困生开题报告

学困生开题报告1. 引言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学困生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深入研究学困生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拟定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问题以及实施研究的方法,来为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提供指导。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探究学困生问题,了解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支持,促进其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3. 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学困生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学困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识别学困生,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合作来解决学困生问题?•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培养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哪些?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4.1 文献综述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困生问题的定义、分类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将提供对学困生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已有研究的启发。

4.2 数据收集其次,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学困生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将有助于了解学困生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深度访谈将用于探究个别学困生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需求。

4.3 数据分析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定性分析将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归纳整理和主题分析,获取对学困生问题的深入理解;定量分析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4.4 结果解释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将对学困生问题进行解释和总结。

通过对原因、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5.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对学困生问题的重新定义和分类;•对学困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深入认识;•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学校和家庭合作来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方式;•培养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而普通高中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开来,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存在,这些问题学生的出现,对于学生、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研究这些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对于解决和缓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通过深入研究问题学生的特点、问题成因,找寻解决途径,为高中后期教育、学生管理提供帮助,促进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1.问题学生的概念及分类。

2.问题学生成因及影响分析。

3.问题学生的预防和治疗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构思1.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问题学生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并结合国内外的学习、调查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为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提供依据。

2.访谈法。

通过与校园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处理问题学生及其成因上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做法得失,为问题学生管理提供方法和策略。

构思: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综合使用,进行问题学生成因及对策的深入探究。

并进一步统计和分析,确定各种对策的可行性、优劣势和推行实施效果。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1.对问题学生在性质和类型的界定更加准确。

2.分析探讨问题学生的根源及其成因。

3.对普通高中问题学生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各性质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手段和措施。

4.完善顺畅的高中后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意义:1.为加强普通高中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2.为高中学生问题问题的解决和缓解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3.对推进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进度计划2021 年:1.1-1.21 完成文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总。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因此,研究学困生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提供对学困生支持和帮助的有效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学困生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学困生的范围和标准;2. 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了解学困生的数量、分布和主要表现;3. 分析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4. 探索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措施;5. 提出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学困生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2.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困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3. 选择若干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4. 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收集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家庭背景等相关信息;5.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成果包括:1. 对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2. 发现学困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点:1. 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学困生问题;2. 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和学校教育等方面;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

“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

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

“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

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

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㈠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

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或面临学业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解决学困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然而,当前学困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

二、问题分析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

这些问题对学困生造成困扰,并限制了他们学习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和成果。

2.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 数据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从中发现问题的共性和症结所在,为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内容1. 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学困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和主要表现形式。

2. 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通过对学困生问题的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3. 学困生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结合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激发学习动力、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方法。

4. 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对学困生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预计将得出一系列有关学困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内容导航】第1页:《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第2页:《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第3页:学困生问卷调查表一、课题名称1、《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导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延市教研发【20XX】XXX号文件)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5YWX—2167。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所谓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校一些学生也在学习和品德方面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探讨和摸索。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疏导对策的研究,摸索出对学困生正确引导的方法,形成一套适合我班甚至我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

有可能将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等教育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

2、新一轮课改精神,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选择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遇到了困难,成为了“学困生”。

这种现象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其成因和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物理“学困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成因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探讨其成因,包括学习方法不当、基础薄弱、教学方法不当等。

2.对策探讨:基于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基础、改善学生心理等。

3.实验验证:在选定的高中物理“学困生”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进行实验,比较其效果,探讨最有效的方法和对策。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解决高中物理“学困生”困扰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者指导学生的方法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得出一份有关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和对策的报告,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此外,还将探讨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中的改进方法。

中学学业困难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学业困难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学业困难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学阶段的教育也愈加重视。

然而,随着课业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一些中学生表现出了学习困难的状况。

学业困难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学业困难现象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学生学业困难现象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中学生学业困难的普遍现象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2. 学校教育与教师教学对中学学业困难的影响是什么?3. 家庭背景与学生学业困难的关系是什么?4. 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中学生学业困难的影响是什么?5. 针对中学生学业困难问题的应对措施及其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个案分析,深入挖掘学业困难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四、预期研究结果预计本研究将得出以下结论:1. 中学学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表现形式多样。

2. 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方法对中学生学业困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非决定因素。

3. 家庭背景和学生个人因素是中学学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学生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中学生学业困难的影响较大,学生应加强相关能力的提升。

5. 针对中学学生学业困难的应对措施包括学校教育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创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等,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落实。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成长。

高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他们面临的学习困难也逐渐增加。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克服学习困难,取得优异成绩。

2. 学习困难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高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并且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种学业压力常常导致学生焦虑和紧张,而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不当:有些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够高效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

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困难的加重。

(3)缺乏学习动力:高中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梦想,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

3. 应对学习困难的策略(1)调整学习态度:高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梦想,为之努力奋斗。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待学习时要积极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中学生应该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技巧培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合理安排时间:高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要注意时间的利用和管理,尽量减少时间的浪费,使得每天的学习计划都能够充实有效。

(4)寻求帮助和支持:高中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勇于寻求帮助和支持。

可以向班主任、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在他们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克服学习困难。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高中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适量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课题1化学组高二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1化学组高二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德阳五中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德五课题(2014)01课题负责人何绪华所在单位化学组填表日期 2014.9德阳五中教科室制2014年9月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高二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内容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

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分工:何绪华:负责课题总设计设编写课题实施方案何宗勇:统筹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学期报告杨绪康、邓建国: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及完成报告魏朝霞:查阅资料、数据分析、校稿及完成报告进度安排:1. 准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申报(2)学习相应理论知识,了解特优生培养的方法和成果,力争使每个人都参与。

(3)总结往届基地班化学教学的得失。

2. 实施阶段(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1)2014年9月1日至9月30日实验对象选择了何宗勇的高2012级2班和何绪华的高2013级1班,本阶段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爱好等进行分析了解(3)总结往届基地班生物教学的得失。

2. 实施阶段(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1)2014年9月1日至9月30日何宗勇的高2012级2班和何宗勇的高2013级1班,本阶段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爱好等进行分析了解。

(2)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

“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

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

“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

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

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㈠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

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1、研究周期:三年。

2004年9月-2007年8月。

2、研究对象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

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

2004年4月申请立项。

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

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开始研究,主要工作: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

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批参研班级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全校学困生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班级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班级的成果。

⑷06年8月-2007年5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班级继续研究。

5、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一年)㈣研究的措施1、建立我校普通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⑴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机构见附表)。

⑵为便于操作管理,“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校团委、总务处、校办等机构,作为研究管理机构。

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学法指导,“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阅览室,教师培训等工作;德育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活动,学困生的不良行为矫正和学困生的生活指导等工作;教科室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资料,学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写作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总务处的主要职责是:装备;校办的主要职责是:宣传等等。

⑶搭建机构后,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

课题组通过会议制订出课题研究的研究制度。

包括组织制度:对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的组成,参研资格的取得与失去等等作出规定;学习和学习反思制度:每月召开研讨会一次,成员写读书笔记一篇,在会上轮流交流学习心得,每期阅读专著一本;领导组研究课题制度:定期每月研究一次,不定期的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召开;会议制度:考勤、按学校考勤制度办理;调查研究制度:如何制定或选用量表,如何实施测评等作出具体要求;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培训原则、对象、内容、方式、时间等等;学困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

2、建立学困生的日常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和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管理制度,并促使学校实施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激励机制。

3、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

本课题组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进行培训。

⑴建立培训制度,把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⑵每年举办一次“青优课竞赛”,把学困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

⑶教师自学。

我们把教师自学作为培训的基础。

⑷定期的学习:“每周三会”:教师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校会,“每月三会”:课题组研讨会、领导组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每期三会”:教导分析会、年级组组长会、教研组长会。

⑸不定期的学习:平时研讨、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等等。

⑹专家讲座和专家咨询:预计每年1~2次,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形式可以是请进来,或上门请教等。

⑺外出交流:省市区举办的相关研讨会、论坛,有机会就派人参加,并尽可能提高参与程度。

⑻教研活动:我们的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校内或校外的教研活动中,注意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工作。

⑼查询资料:要求教师通过图书室、阅览室或网上查询,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⑽围绕本课题做“微型课题研究”,让学困生研究真正深入到教师中去。

其它措施还有,如举办“教学科研月活动”、名师的专业化引领、同伴互助、师德教育活动等。

4、开展系列的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实践活动⑴引入“洋思经验”,建立有我校特色的教学主要模式,并加以推广。

⑵实行建立师生互助发展合同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注重效果落实。

⑶重视起点教育,特别是进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次班会……,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⑷采取行为约束策略,矫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⑸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⑹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服务。

⑺开展特长教育。

⑻开展“一帮一结对子”互助活动。

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⑽参加校园文学社。

5、家校沟通。

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要求教师定期、多形式的与家长联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形成教育合力。

6、开展有特色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的学困生,采取“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主要问题-确定对策-实施教育-分析成果”等步骤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鲜活的案例,收集成册,供以后参考。

7、实施普职沟通,拓展学困生的发展渠道。

对学困生进行择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的渗透,就业形式的介绍,促使学生多渠道的发展,在2005年开始实施普职沟通。

8、对学困生分层分类指导。

9、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10、开展全校性的学生学法指导研究。

在2005年3月,编写《泸州石油中学学生学法指导手册》,发给每个学生,学习实践。

具体操作如下,先由课题组在收集国内外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手册》的方案,再由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完成。

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方法的自我测试、典型的学习方法、各科的学法指导要点、各个学段学法指导的要点、应试技巧、学生自我诊断的技巧、高考状元经验谈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1、帮助贫困的学困生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让其在学校参加有偿服务、发给贫困生补助、减免部分费用等等措施,使其完成学业。

12、培养学困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志,变他助为自助。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任何形式的“他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困生的自助。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学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困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转化学困生的根本因素是学困生自身的改变。

从培养学困生的进取精神和纠正不良习惯入手。

13、建立子课题研究现在已经建立三个子课题,即《泸州石油中学高中语文科学困生的转化研究》,负责人黄祖蓉;《泸州石油中学高中学生历史知识及能力培养研究》,负责人王若萧;《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研究》,负责人李朝常。

㈤预期课题研究成果形式1、认识性成果对“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作更为科学的界定。

通过调查,把握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困生的现状。

2、操作性成果⑴探索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一般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⑵探索出构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社区、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的方法。

3、技术性成果⑴学校的制度:《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教师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生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制度集》;⑵《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个案集》;⑶《泸州市一般普通高中学困生学业现状》;⑷《普通高中学生学法指导读本》;⑸《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教师读本》;⑹《学法指导教案集》及课堂实录;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论文集》。

㈥预期取得的研究效果直接效果:促进学困生的学业进步;促使学困生的多元化发展。

间接效果: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系列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对学困生教育、教学的能力;驱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基本能力。

2、建立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和体系,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促进学校在软硬件办学环境的改善。

九、完成本课题的条件㈠人员落实课题组有高级教师12名,中级教师34名,初级教师19名。

组长:张真银:泸州石油中学校长;成员有李朝常: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代帮新: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余华兴:泸州石油中学工会主席;黄天驿:泸州石油中学教科室主任;何辉明: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主任;秦夙子: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主任;代礼忠: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若萧: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重维春: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张林:泸州石油中学高级教师;宋义强: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武慧: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蒲晓波: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朱官忠: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等人组成。

㈡思想落实这里主要指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落实。

自始至终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

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

教师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㈢专家落实我们的课题属于市级课题,离不开教育专家的指导。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专家指导组成员有:刘涛:泸州市教育副局长;谢铭:江阳区教育局长;严先元:成都教育学院教授;杜旭林:泸州教育学院教授;叶禄野:泸州市教科所所长;宋明清:理论研究室主任;熊生贵: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主任;张晓涛: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朱小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徐时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教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