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从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肝病治疗、情绪障碍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柴胡疏肝散的应用。

结论部分阐述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强调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柴胡疏肝散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在治疗肝病、情绪障碍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的应用领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肝病治疗、情绪障碍、消化系统疾病、重要性、潜在价值、发展前景1. 引言1.1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积累了大量关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这些体会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选用柴胡疏肝散的剂量和配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要注重疗程的控制和调节,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过疏的副作用。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可以有效增强柴胡疏肝散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运用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造福广大患者。

2. 正文2.1 柴胡的药理作用1. 清热解表:柴胡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减轻发热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热性疾病。

2. 疏肝理气: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舒缓肝脏气滞的症状,改善情绪紧张、脾气暴躁等问题。

在中医上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疾病。

3. 活血化瘀:柴胡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排出。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瘀血性疾病,如痛经、瘀血性肝病等。

浅谈柴胡舒肝散治疗胃脘痛的诊治

浅谈柴胡舒肝散治疗胃脘痛的诊治

浅谈柴胡舒肝散治疗胃脘痛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柴胡舒肝散加减。

服法:水煎服。

日一剂,每次150毫升每日两次。

结果:该患连服5剂后,胃脘部疼痛明显减轻,又服5剂后,胃脘部疼痛症状消失,精神亦见舒展。

结论:对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可减轻胃痛和减少胃痛发作,进而达到预防胃痛的目的。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胃脘痛临床诊治胃脘痛即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该病在脾胃肠病症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本病症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但同时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

1 病因病机为1.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1.2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使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

《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初治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糐,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1.3 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肝郁日久,化火生热,邪热犯胃,肝胃郁热,热浊而痛。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日久,血行瘀滞,或久痛入络,胃络受阻,均可导致瘀血内停,发生胃痛。

1.4 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削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胃失濡养,亦致胃痛。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所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皆可伤及胃腑。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摘要】本文围绕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柴胡的药性特点,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接着详细分析了用药注意事项,阐述了临床应用案例和剂量疗程控制。

结合实际疗效验证,展望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的发展前景。

本文深入探讨了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在未来,继续深入研究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扩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药性特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应用案例、剂量、疗程控制、疗效验证、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药性特点,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满、情绪失调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柴胡疏肝散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肝郁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柴胡疏肝散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适应症,但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重症肝脏疾病患者中应慎用。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柴胡疏肝散的用药注意事项,我们需要控制用药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守用药规范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验证其临床疗效,展望未来,柴胡疏肝散有望在治疗肝气郁结相关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柴胡的药性特点1. 柴胡的药味:苦、微辛,性凉。

2. 柴胡的归经:归肝经;3. 柴胡的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和中健脾。

4. 柴胡的药理作用:调畅肝气、消炎解毒、抗菌镇痛。

5. 柴胡的药物相互作用:柴胡与具有促进肝药代谢酶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减弱其疗效。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因肝郁引起的病症。

本篇文章从个人的临床经验出发,总结了柴胡疏肝散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应症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内科疾病,如肝郁肝气型消化不良、胃痛、心慌、失眠、头痛、口苦口干、乳腺增生等疾病。

同时,柴胡疏肝散还可作为辅助治疗其他疾病的辅助方剂,如治疗肝硬化、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时,可将柴胡疏肝散与其他方剂联合使用,以辅助治疗效果。

二、常用配方及药物组成柴胡疏肝散是由柴胡、茯苓、白芍、生姜、枳实、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的方剂。

其中,柴胡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消除肝郁;茯苓、白芍有养阴清热、益气养血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生姜有温胃止呕的作用;枳实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大枣具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这些草药相互协同,起到了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舒缓情绪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体会在实际应用中,柴胡疏肝散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对方剂进行个体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1. 柴胡疏肝散联合其他方剂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比如,对于肝硬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将柴胡疏肝散配合其他方剂,如金钱草、当归、黄芪等,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2. 根据体质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

比如,瘦弱体质的患者,可以加入黄精、山药等滋养脾肺的中药;多痰体质的患者,可以加入竹茹、胖大海等化痰开窍的中药,以增强治疗效果。

3. 对于失眠、情绪不稳定、焦虑等症状,可考虑加入酸枣仁、远志等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中药,以调节情绪,促进睡眠。

四、注意事项1. 柴胡疏肝散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肝亏血虚、血热内扰、体质虚弱等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或选用其他适合的方剂。

2. 柴胡疏肝散的药性偏凉,容易导致脾胃虚寒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故在使用时要注意适当增加药量或配合温补的中药。

3. 柴胡疏肝散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可能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担,应避免过量使用。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
一、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
1、疏肝解郁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成分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够改善情绪波动,缓解因情绪不畅引起的胃脘痛症状。

2、理气和胃
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香附等成分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脘部的不适感。

3、解表退热
二、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壁上的质子泵酶,减少胃酸的分泌,达到治疗的效果。

它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配合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

在临床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症状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胃脘痛症状,使患者感到明显的舒适。

2、减少复发
3、改善生活质量
四、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合理进行加减
2、长期用药需谨慎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骨折的风险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等,因此在长期用药时需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时,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五、结语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

我在临床使用柴胡疏肝散多年,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有一定的体会。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半夏、黄芩、人参、枳壳、栀子、甘草等,各种草药共同作用,具有疏肝解郁、清泄肝胆、和胃止呕的作用。

柴胡疏肝散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胸闷、胁痛、眼红、苔薄白等症状。

在临床运用中,我发现柴胡疏肝散对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对久病不愈的头痛有一定的疗效。

头痛多由肝郁气滞引起,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舒筋活血,缓解头痛症状。

柴胡疏肝散也对胸闷、胁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胸闷、胁痛多由肝郁气滞引起,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舒散气机,消除症状。

柴胡疏肝散还可以用来治疗眼红、苔薄白等症状,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这些症状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症状,柴胡疏肝散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与肝郁气滞相关的疾病,如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多梦等。

这些症状多与肝郁气滞有关,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舒肝理气,缓解这些症状。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剂量和配伍药物。

不同的患者症状和体质不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要坚持,一般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肝郁气滞属于慢性病变,需要持续的调理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还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禁忌于体质虚寒者,因为柴胡疏肝散具有辛散逐寒的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因为柴胡疏肝散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一定影响。

柴胡疏肝散是一味常用的中医方剂,对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运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剂量和配伍药物,并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显著的效果。

需要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方剂,由茯苓、白芍、柴胡、人参等数味药材配制而成,其特点是以柴胡为主药,兼具疏肝理气、和血、调理人体五脏的作用。

本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临床上常常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各类病症。

根据之前的经验和对该方剂的理解,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谈一下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1、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的主要功效之一是去疏肝气,缓解因肝气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

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不稳,容易出现易怒、烦躁等情感问题,也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导致胃肠不适等问题。

因此,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因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不稳和脾胃不适的症状。

2、和血柴胡疏肝散中的白芍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其具有养血止血、滋润肌肤等功效。

在某些病症中,血液循环不畅或是失血过多,容易导致血虚血瘀,出现眩晕、面色苍白或月经不调等问题。

使用柴胡疏肝散可以调和气血,使血液循环畅通,达到和血的作用。

3、平衡人体五脏柴胡疏肝散成分中配方兼具调理人体五脏的功效,可调动五脏功能,促进人体的调理,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这种调理是在调节肝气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以使五脏之间的协调联系得以保持,从而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常常应用于各种由情志失调、内伤外感、气分失和等引起的疾病。

4、注意剂量虽然柴胡疏肝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剂,但剂量也十分重要。

如果使用不当易出现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等症状。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要注意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来调整剂量。

总之,柴胡疏肝散是临床中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具有疏肝理气、和血、调理人体五脏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因情志失调、内伤外感、气分失和、肝气郁结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临床医生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良好的判断,并遵从“因人而异”的原则。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的临床体会目的:分析和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的临床体会。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3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14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应用于肝气犯胃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柴胡疏肝散肝气犯胃临床效果为了分析和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的临床体会,本文特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吗丁啉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胃痛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符合[1],并经胃镜检查得以确诊。

主证:①胃院胀痛,或痛窜两胁,②暖气频繁,③嘈杂泛酸,④脉弦;次证:①胸闷,②食少,③大便不畅,④舌质淡红,苔薄白。

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排除由于肺炎、肝炎、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等引起的胃痛患者。

随机将100例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2~75岁之间,平均年龄(48.56±5.37)岁,病程8d~25a,平均病程(12.33±4.32)a;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33~74岁之间,平均年龄(48.04±5.25)岁,病程10d~29a,平均病程(12.97±4.05)a。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胀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胀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胀痛
患者,潘某,男。

初诊2019-8-17,患者至我处就诊。

主诉:胃脘胀痛1周。

患者1周前因近期工作压力大出现胃脘胀满不适,胃纳不佳,近日加重,出现胀痛。

今日故来我处开中药治疗。

刻下症:精神一般,痛苦面状,胃脘胀痛,触按疼痛加重,胃纳不佳,睡眠一般,二便尚可。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脉弦紧。

病机分析:肝气犯胃。

患者因工作压力大,致肝气郁结。

加上脾胃不足(舌边齿痕反应),故易出现肝气犯胃。

患者胃痛以胀痛为特点。

且脉弦。

均为肝气犯胃之征象。

治则:疏肝和胃止痛
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如下:柴胡15g,白芍10g,枳壳10g,陈皮10g,姜半夏10g,佛手10g,党参10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 7剂,每日1剂,每日2次。

二诊2019-8-24,患者诉胃脘胀痛减轻,缓解3/10。

另有口气。

脉:左关弱,脉无力。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改扶土疏肝法。

方药如下:生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白扁豆10g,木香8g,陈皮10g,藿香5g,苏叶5g,炒二芽各10g 7剂,每日1剂,每日2次。

三诊2019-9-02,患者诉胃脘胀痛明显缓解,略有不适,胃纳佳。

继二诊方7剂巩固。

按:“胃痛”一病,首分虚实。

实痛据按,虚痛喜按。

实痛常有食滞、气滞、瘀血、痰湿、寒邪等因素;虚痛亦有阴虚阳虚气虚之别。

THE
END。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观察背景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传统中医认为,在胃痛的病因中,常伴有肝气郁结、脾胃气虚等情况。

同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因此治疗胃痛需要同时调理肝气和脾胃。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疏肝解郁、和胃缓急的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胃痛。

然而,目前尚无大规模、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明柴胡疏肝散在治疗胃痛中的作用。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189名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名,女性95名。

平均年龄为46岁。

研究设计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氧氟沙星片(每次0.2g)口服治疗。

每日两次,连续治疗4周。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指标包括总有效率、疼痛缓解率、体征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率。

其中,总有效率 = (疼痛缓解率 + 体征改善率)/ 2。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果治疗组189名患者中,共有166名治愈,12名有显著好转,11名无效,有效率为93.12%。

对照组189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治愈,54名有显著好转,23名无效,有效率为71.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体征改善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总有效率为93.12%,疗效比盐酸氧氟沙星片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和胃缓急的功能,可以转化胃痛的病因。

同时,本研究中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也参考病情而定,更有针对性,方便临床应用。

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其安全性良好。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用于调理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的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柴胡疏肝散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工作中对柴胡疏肝散的运用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小茴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缓解痛经等功效。

在临床上,我经常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情绪不稳、情绪抑郁、胁痛腹胀、痛经等症状。

下面我将结合临床案例,介绍柴胡疏肝散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首先是情绪不稳、情绪抑郁方面,柴胡疏肝散非常有效。

患者李女士,30岁,因情绪不稳、易怒、心烦躁动多年,伴有胁痛腹胀、头晕目眩等症状,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论治,我对其采用了柴胡疏肝散加减。

连服一周后,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心烦躁动减轻,胁痛腹胀等症状也明显减轻。

一个月后,患者情绪稳定,胁痛腹胀等症状几乎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其次是痛经方面,柴胡疏肝散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患者张女士,25岁,月经周期正常,但每次月经来潮时伴有剧烈腹痛,痛经持续1-2天,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我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辅以川芎、当归等加减药物。

患者服药后,每次月经来潮时腹痛减轻,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连续3个月后,患者的痛经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调节肝气郁结、舒缓肝郁情绪方面,柴胡疏肝散也有着良好的表现。

患者王先生,40岁,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肝胀不适,且情绪紧张易怒。

通过服用柴胡疏肝散,配合适当的生活调理和情绪调控,患者的肝胀不适得到了明显改善,情绪也变得稳定起来。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辨证确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合理调配药物;其次是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严格掌握柴胡疏肝散的用量和服用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最后是结合其他调理方法,比如针灸、艾灸、推拿等,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中医药凉血剂中的一种,主要由柴胡、黄芩、黄连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散郁的功效。

我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柴胡疏肝散,对其疗效和运用体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柴胡疏肝散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热毒内停的病症。

患者常有胸闷、胁肋胀痛、口苦口干、大便燥结、脉弦数等症状表现。

在这类病症的治疗过程中,我发现柴胡疏肝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疗效和作用。

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解郁。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气机不畅时,往往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等药物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调畅肝气,使气机通畅。

我在治疗中发现,患者服用柴胡疏肝散后,常能够缓解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柴胡疏肝散能够清热解毒。

柴胡疏肝散中的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热降火,祛除体内的病邪。

我在治疗热毒内停的病症时,经常选择柴胡疏肝散作为治疗方剂,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常常可以出现发热下降、口苦口干等症状缓解的情况。

柴胡疏肝散能够理气和胃。

柴胡疏肝散中的枳实、柴胡等药物有理气和胃的作用,可以舒缓胁肋胀痛、胃脘不适等症状。

我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将柴胡疏肝散配合调理脾胃的药物一同使用,以加强胃气的调理,使患者能够消化吸收更好。

柴胡疏肝散还有调经活络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经络通畅与否与肝气的疏泄有很大关系。

在柴胡疏肝散的配方中,还加入了桂枝等药物,具有温经散寒,活络祛瘀的功效。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也常用于调理痛经、经闭等妇科病症。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肝气郁结导致的疾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对于体虚以及肝阳上亢等病症使用时需要谨慎。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运用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柴胡疏肝散的应用水平。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多用于调理情绪不稳、情绪抑郁、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等。

它是由柴胡、黄芩、生姜、枳壳、甘草等多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的功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谈谈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我在实践中发现柴胡疏肝散对情绪不稳定、情绪抑郁的调理效果显著。

现代生活的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而柴胡疏肝散正是通过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调理情绪,缓解抑郁情绪,帮助患者重获平和的心态。

我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情绪总是低落,失眠严重,通过连续服用柴胡疏肝散一个疗程后,她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失眠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柴胡疏肝散在调理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柴胡疏肝散在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方面效果显著。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不畅常导致气机郁滞,从而产生头痛、胸闷、胁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正是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功效,可以改善气机郁滞所致的疾病。

我在诊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疾病是由于气机郁滞所导致的,比如痛经、乳腺增生、肝郁脾虚等疾病,这些患者通过服用柴胡疏肝散后,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柴胡疏肝散在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方面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柴胡疏肝散在清热利湿、理气健脾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和湿邪郁滞也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产生种种疾病。

而柴胡疏肝散中的黄芩、枳壳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改善湿热和湿邪郁滞所致的病症,比如湿热痰滞证、胃肠湿热证等。

柴胡、生姜等成分也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脾气虚弱、气机不通畅所致的病症。

柴胡疏肝散在清热利湿、理气健脾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柴胡疏肝散并非万能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时需特别慎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运用中具有明显的疗效,特别是在调理情绪不稳定、情绪抑郁、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等方面,效果显著。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调理肝气郁结所致的相关症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进行体会。

柴胡疏肝散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柴胡疏肝散能够舒缓情绪,解除焦虑和抑郁。

肝气郁结常常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易紧张、易焦虑、易抑郁等症状。

通过调理肝气,柴胡疏肝散能够渐进地平稳情绪波动,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多数患者服用柴胡疏肝散后,情绪有明显好转,更加稳定和舒缓。

柴胡疏肝散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肝气郁结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

柴胡疏肝散能够调整肝气,使其从郁结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从而改善睡眠问题。

在临床上,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柴胡疏肝散后,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入睡更容易,整夜睡眠更加深沉。

柴胡疏肝散对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也有一定效果。

肝气郁结常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解郁,消除郁结,从而恢复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

在临床上,我常常用柴胡疏肝散来调理患者的消化系统问题,患者通常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柴胡疏肝散还对于女性的经期不调和痛经有一定的疗效。

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出现经期不调和痛经等问题。

柴胡疏肝散通过调理肝气,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能够改善经期不调和痛经的情况。

在实践中,我常常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这些妇科问题,一般来说,患者的症状都能够得到明显的缓解。

在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柴胡疏肝散不适用于肝湿、寒凝、气滞等病症。

这些病症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而不能简单地使用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在一些人群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食欲减退等。

对于这些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状况调整剂量或停药。

柴胡疏肝散在调理肝气郁结所致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实践中,大部分患者经过柴胡疏肝散的调理后,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改善、消化功能恢复等问题有明显改善。

柴胡疏肝散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胸闷、胁痛、烦躁等。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体会和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柴胡疏肝散的组成主要包括柴胡、枳壳、香附、青皮、苍术、赤芍等草药。

这些草药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枳壳能疏肝理气,香附能行气止痛,青皮具有疏肝理气和降血脂的作用,苍术能健脾和胃,赤芍则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这些草药组合在一起,相互协同作用,能够调理肝脏的功能,舒缓症状,恢复身体的平衡。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适应症是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常见的有胸闷、胁痛、烦躁易怒、头晕头痛、口苦口干、消化不良等。

在实际临床中,我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焦虑、不良情绪等引起的肝气郁结症状,这些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胸闷等症状。

对于这些患者,柴胡疏肝散能够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舒缓症状,使其情绪稳定,精神舒畅。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有一些常见的运用经验。

在剂量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成人一次6g左右,每日2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来选用,如表现为胸闷、口苦、口干等症状明显的,可选用柴胡、青皮、枳壳等具有清热利湿的草药;如果表现为烦躁、易怒、头晕等症状明显的,可选用柴胡、香附、柏子仁等具有镇静安神的草药。

尽可能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如放松训练、心理暗示、自我观察等,配合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这有助于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尤其是在剂量的调整、药物的选择、心理疏导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对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有所了解。

中医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临床体会

浅谈中医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临床体会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

证型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其中肝气犯胃证型较为常见。

因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所致。

余在临床上采用肝胃同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辨证选方,病程短,气滞为主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肝气郁久,化火伤阴者,治以柔肝养胃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肝气郁结是病机的关键古代医家很旱就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本型胃脘痛,多因情志不舒或抑郁、愤怒而发病,且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运用疏肝理气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其机理在于使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动疏泄通畅,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也随之而畅通无阻,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活动也正常和调,胃痛自止。

反之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如胸肋、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或刺痛。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胃的生理特点是主通降,以通为顺,以降为和。

胃主通降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若胃气失于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致胃痛发生。

只有得到肝的疏泄和调节功能的配合,脾胃气机才能出入有序,升降相因,完成其生理功能。

周学海言:“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如能调畅而不病”。

若非肝木疏泄,脾土则不得运化而升清。

胃为阳土,肝胃之间,为木土乘克关系。

肝气郁结,易于横逆犯胃,以致中焦气机不通,发为胃痛。

肝气郁久,既可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胃痛加重。

就肝与胃痛的关系叶天士认为:“肝藏厥气,乘胃入膈”。

“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

“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等都是对肝胃之气不顺,肝木犯胃侮士病理机制的阐述。

2疏肝理气是治疗大法由于肝气郁结是导致胃痛的主要矛盾,故治疗必宗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治法。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分析【摘要】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在临床上常常采用柴胡疏肝散和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柴胡疏肝散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介绍,探讨了柴胡疏肝散加减、质子泵抑制剂及两者联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也探讨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展望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脘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质子泵抑制剂、胃脘痛、临床效果、联合治疗、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对比分析、应用现状、结论、展望、局限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胃脘痛的临床表现胃脘痛是指在腹部中上部呈横贯性或点状或弧形分布的痛感,常常伴随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临床上,胃脘痛可以分为急性胃脘痛和慢性胃脘痛两种类型。

急性胃脘痛常常在进食后不久发作,伴有明显的腹胀、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慢性胃脘痛则是长期反复发作,疼痛呈间歇性,嘈杂的环境或精神刺激可使痛感明显增加。

胃脘痛的病因多样,可能与胃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

在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包括胃溃疡、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等。

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胃脘痛的发生。

对于胃脘痛的诊断,除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等。

及时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胃脘痛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实际治疗中,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助于减轻胃脘痛的症状。

1.2 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柴胡疏肝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柴胡、黄芩、枳壳、厚朴等多味中药组成。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主要以柴胡为主药,柴胡能疏肝解郁,平抑肝气,有助于舒缓情绪,调理情绪不稳定所导致的胃脘痛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内蒙古中医药便干。

成人still病总以湿热为其发病关键,临床可出现以热邪或湿邪 为主的病变特点,本病表现以热毒内盛为主,兼夹湿邪的发病特点。

方中重用大青叶、石膏,气营两清,治亢盛之热毒。

辅以金银花、熟大 黄、白花蛇舌草、大血藤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热毒内迫营血而耗血 动血,故选用槐花、生地黄、牡丹皮等,加强清热凉血、活血消肿之功。

以车前草、生薏苡仁、黄芩等,重在祛湿,湿邪得去,热郁可解,热毒自 消。

羌活及独活可祛风胜湿止痛,通利四肢关节。

本病发病多为正虚 无力抗邪,邪气内留,故选用黄芪补气,扶正祛邪外出。

诸药合用,共 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除湿利关节之妙。

参考文献[1]金军,赵金荣,郭立中.周仲瑛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验案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2] 孙元莹,赵新广,刘丹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34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1).[3] 郭锦晨,刘健,汪元.刘健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成人still病的经验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52-654.[4]康成辰,张立亭.张立亭治疗成人still病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3):250.[5] 刘冬博,王祥麒.王祥麒教授治疗still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2,27(3):449.[6] 陈孝银,李恩庆.外感湿热邪气病因多样性及证治规律探讨J].四川 中医,2005,23(2):23-24.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吕雪梅1何顺霞2邢德伦2(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垫江408300;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垫江408300)摘要: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

其泛指西医学中常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 疡等疾病。

近年来,很多临床报道表明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副作用。

因此,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可大大彰显中国 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同时可克服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副作用。

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临 床疗效。

关键词:胃脘痛;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5-0040-02The experience in caihu shugan powder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th weiwantongLV Xue-mei1HE Shun-xia2XING De-lun2(1. 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Dianjiang408300;2.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CM hospital,Dianjiang408300)[Abstract] The pain in the stomach is a symptom of frequent pain in the heart of the upper abdomen.It refers to the common diseases of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erosive gastritis and stomach ulcers in western medicine.In recent years,many clinical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western medicine has many 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Therefore,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with TCM weiwantong,can greatly highlight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up for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ide effects.In recent years,I have obtained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rom the use of chai hu's hepatocerent hepatocalgia for the gastric remedy. [Key words] Epigastric pain;liver-qi attacking stomach ;chaihu shugan powder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 症。

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 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灵 枢•邪气藏府病形》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 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 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

谓之胃心痛也。

”这里的心痛都 是指胃脘痛。

在《伤寒论》中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 等,实皆指胃部而言。

总之,古代医学文献中凡胃脘痛未独立门户者,多在“心痛”“心腹痛”“心胃痛”等门予以论述。

笔者在近几年运用柴 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 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 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2辨证论治予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具体方药 如下: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方中以柴胡功善 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三七活血行气止痛,两类药物相合,助君药柴胡解肝经之郁滞,并增 强行气活血之功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 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

3典型病例例1:赵某,女,49岁,2015年8月因大怒后突然出现胸胁胃脘部 胀满疼痛,就诊于重庆市长寿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 炎。

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 po qd;康复新液10mL po tid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5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门诊。

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呃逆、嗳气、心烦易怒、善 太息、纳差,舌苔薄白,脉弦。

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 散加减。

处方: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jl|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共7 剂,水煎服,1剂/d。

早晚饭后服。

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 持心情舒畅。

2015年8月15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较前好转,偶 有嗳气、呃逆,纳食量较前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

继服前方7剂。

2015年8月22日三诊,胸胁胃脘部疼痛偶有发作,无呃逆、善太息,纳食可,二便调。

上方减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改香附12g加海螵蛸 30g继服7剂。

2015年8月29日四诊,患者自诉胸胁胃脘部疼痛消 失,精神佳,纳食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微弦。

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

例2:张某,男,45岁,2016年4月因饮酒、生气后突然出现胸胁 胃脘部胀痛,就诊于渝北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

予 以兰索拉唑片20mg po qd;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次,bid,po;治疗一 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6年4月10 日就诊于我院门诊。

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纳差、反酸、嗳气、烧2017年8月第15期41心、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善太息、小便黄赤、大便结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以疏肝理气、清泄泻火、和胃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牡丹皮12g、梔子10g、黄连12g、蒲公英20g、吴茱萸5g、海螵蛸30g、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

共7剂,水煎服,1剂/d。

早晚饭后服。

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持心情舒畅。

2016年4月17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反酸、嗳气、烧心、口干、口苦较前好转,纳食量较前增加,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继服前方7剂。

2016年4月24日三诊,胸胁胃脘部胀痛、口干、口苦偶有发作,反酸、嗳气、烧心、善太息基本消失,纳食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微黄,脉 弦微数。

上方减三七、川楝子、延胡索、黄连、蒲公英、吴茱萸,改香附 12g继服7剂。

2016年5月1日四诊,患者自诉胸胁胃脘部疼痛消失,精神佳,纳食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

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

例3:崔某,男,48岁,2016年7月因大量饮酒、生气后突然出现 胸胁胃脘部胀痛,就诊于重庆市北碚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 烂性胃炎。

予以奥美拉唑胶囊40mgp〇qd;硫糖铝混悬凝胶1袋/次,bid,po;治疗一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 2016年7月1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

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反酸、烧心、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善太息、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微腻、脉 弦滑数。

治以疏肝理气、清泄利湿泻火、和胃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 减,处方:牡丹皮12g、梔子10g、龙胆草15g、黄连12g、蒲公英20g、吴茱萸5g、海螵蛸30g、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 30g、郁金15g、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共 7剂,水煎服,1剂/d。

早晚饭后服。

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 持心情舒畅。

2016年7月21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较前好转,纳食量较前增加,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数。

继服前方7剂。

2016年7月28日三诊,胸胁胃脘部胀痛、口干、口苦偶有发作,反酸、烧心、善太息基本消失,纳食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弦微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