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护理
一、概述输血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溶血反应等。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制度对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二、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培训(1)所有从事输血护理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输血护理资格证书。
(2)定期组织输血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 输血前准备(1)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检查血液及输血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如有损坏或过期,及时更换。
(3)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史、药物过敏史等,做好输血前的风险评估。
3. 输血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准确核对血液品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确保输血安全。
(3)根据患者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输血速度。
(4)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 输血后处理(1)输血完毕后,及时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血液品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输血时间、输血量等。
(2)告知患者输血后的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观察输血反应等。
(3)定期随访患者,了解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
5. 输血档案管理(1)建立完善的输血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输血记录、交叉配血结果等。
(2)定期整理、归档输血档案,确保输血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6. 输血质量控制(1)定期对血液、输血器材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2)对输血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输血护理工作。
(3)开展输血护理科研,提高输血护理水平。
三、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成绩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输血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总结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输血服务。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输血活动,包括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发放、输注等环节。
三、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按照本规定要求执行。
3. 医护人员应具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血液采集(1)严格执行《献血法》及相关规定,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2)对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健康状况,排除输血传播性疾病。
(3)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2. 血液检验(1)血液检验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进行。
(2)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确保输血安全。
3. 血液储存(1)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储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2)血液储存时应按照血液种类、血型、储存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架存放。
(3)定期检查血液储存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血液发放(1)血液发放前,核对患者信息、血型、配血结果等,确保准确无误。
(2)血液发放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5. 输血操作(1)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输血完毕后,填写输血记录,并保存备查。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2. 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及时向医院输血科报告,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恢复情况。
六、监督检查1. 医院输血科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本规定,如有违反,将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或相关药品管理机构为保障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
其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接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制品,并最大限度地防止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严格的血液供应链管理,包括血液采集、储存、申领和分发等环节,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追溯。
2. 严格的病人身份识别和血型鉴定制度,确保输血使用的血液与患者血型相符。
3. 高质量的献血者筛查制度,包括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史、药物使用等进行评估和筛查,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血液传播。
4. 严格的血液制品储存和保存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5. 规范的输血操作程序,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监测和报告输血不良事件的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和质量监测,以不断提高输血安全管理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特制定以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输血前管理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
遵循科学、合理、必要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输血前检查(1)患者在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ABO 血型和 Rh 血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检查。
(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还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3、知情同意(1)医生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在患者或其家属充分理解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
(2)《输血治疗同意书》应归入病历保存。
4、用血申请(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目的、输血成分及血量等。
(2)《临床输血申请单》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审核签字。
5、交叉配血(1)输血科(血库)收到用血申请单和血标本后,应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确保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二、输血过程管理1、血液领取与核对(1)医护人员凭取血凭证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时应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量、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2)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血液运输箱,保证血液的温度和质量。
2、输血前核对(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量、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2)检查血袋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等。
3、输血操作(1)输血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输血。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4篇)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____字。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1.2 目的和范围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定义第三章输血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3.1 输血安全管理机构3.2 责任分工第四章输血采集和储存管理4.1 输血采集管理4.1.1 输血采集人员培训和认证4.1.2 输血采集设备和耗材管理4.1.3 输血采集操作规范4.2 输血储存管理4.2.1 输血储存设备和环境管理4.2.2 输血品质监控和质量保证第五章输血配型和标记管理5.1 输血配型管理5.1.1 输血配型人员培训和认证5.1.2 输血配型设备和试剂管理5.1.3 输血配型操作规范5.2 输血标记管理5.2.1 输血标记人员培训和认证5.2.2 输血标记设备和试剂管理5.2.3 输血标记操作规范第六章输血审核和发放管理6.1 输血审核管理6.1.1 输血审核人员培训和认证6.1.2 输血审核设备和试剂管理6.1.3 输血审核操作规范6.2 输血发放管理6.2.1 输血发放人员培训和认证6.2.2 输血发放设备和耗材管理6.2.3 输血发放操作规范第七章输血质量监控和不良事件报告7.1 输血质量监控7.1.1 输血质量监控内容和频率7.1.2 输血质量监控数据分析和处理7.2 不良事件报告7.2.1 不良事件报告要求和流程7.2.2 不良事件调查和整改第八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8.1 相关法律法规8.2 相关标准第九章引领和宣传9.1 引领和宣传工作9.2 输血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章总结和展望10.1 总结10.2 展望论文使用字数: 603 字输血安全管理制度(2)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医护____人至床旁核对患者的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方可采血。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输血和护理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以下是一篇关于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文章。
一、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2 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负责输血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输血后的跟踪观察等。
1.3 输血科(室)应配备专业的输血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输血技术水平。
1.4 医疗机构应制定输血操作规程,明确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措施。
1.5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过敏史等,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制品。
1.6 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性。
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制品种类、剂量等。
1.7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1.8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输血效果的评价。
1.9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安全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护理操作、药物管理、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等。
2.2 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部,负责护理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3 护理部应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并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4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遵守医疗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2.5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输血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输血工作的安全、规范和高效进行,有效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输血相关的工作人员,包含输血科、临床科室、试验室和药房等相关人员。
第二章输血前操作与准备第三条订立输血操作流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内部要求,输血科需订立认真的输血操作流程。
流程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申请输血、医生开具输血申请、护士进行患者评估、试验室进行配血和交叉试验、药房准备输血血液制品等。
第四条输血前的患者评估护士应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含患者的病史、输血禁忌症、过敏史、血型和微量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并记录评估结果。
第五条输血前的血液制品质量评估每批输血血液制品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满足国家和医院相关标准。
质量评估包含外观检查、血型鉴定、交叉试验等,评估结果应进行认真记录。
第六条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与交叉试验在进行输血前,试验室人员应依据患者血型和所需血液制品的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应遵从国家和医院相关规定,并记录结果。
第七条输血操作中的血液制品追溯输血科应建立血液制品的追溯机制,确保每一单位血液制品都能够追溯到供血者、手记者和加工者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液制品质量问题。
第八条输血操作中的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应定期对输血所需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和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对输血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培训,掌握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输血过程操作与监控第九条输血人员操作要求1.输血前应向患者进行适当的告知和解释,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2.输血过程中,输血确认应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分别核对患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和输血操作记录。
3.输血操作人员要掌握正确的输血操作方法,避开输血操作中的交叉感染等风险。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后再输入。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到血库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3.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4.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5.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____小时以便备查。
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袋血需要在____小时内输完,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血液变质。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前言安全输血是医疗机构输血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科、临床血液科、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相关部门。
三、安全输血管理组织结构1. 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科的整体管理和领导工作。
2. 输血科副主任:协助输血科主任开展工作,负责具体事项的安排和落实。
3. 输血科医生:负责输血工作的临床实施和相关医疗指导。
4. 输血科护士:负责输血操作和护理工作。
5. 质控科医生:负责输血质量控制和监管。
6. 血液中心:负责供血及质量控制。
四、安全输血管理流程1. 血液供应管理(1)建立供血单位的合格供应商名单,确保血液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配送流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3)对供血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严格把关血液质量和供应安全。
2. 输血适应症判定(1)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2)对输血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确保输血的适应性。
(3)明确输血指征和禁忌症,杜绝非必要输血,降低输血风险。
3. 输血风险评估(1)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的临床评估,了解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2)确定输血的风险性,综合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
4. 输血前准备(1)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
(2)对受血者进行血液型和交叉配血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5. 输血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输血手册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2)对输血器材和输血包装进行严格检查和消毒处理,杜绝器械感染和交叉感染。
6. 输血监测及临床护理(1)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包括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2)对输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护理步骤和措施。
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输血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和输血治疗等。
3.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治疗的申请、执行和监测。
4. 护理部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输血后的护理。
三、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 输血前准备(1)临床科室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血标本,送输血科备血。
(3)输血科对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2. 输血过程(1)护士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等。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3)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物。
(4)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使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积极抢救。
3. 输血后护理(1)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2)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血型、血量、有无不良反应等。
(3)妥善保管余血,按照规定保存24小时。
4. 输血查对制度(1)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2)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
四、输血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输血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3. 将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要求
一、总则为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根据《献血法》、《临床技术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等工作。
2. 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选择输血方案。
3. 护士应当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
4.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
三、输血操作规程1. 输血前准备(1)患者知情同意:经治医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2)核对患者信息:护士核对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诊断等信息。
(3)采集血标本:护士采集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2. 输血操作(1)核对血液信息:护士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袋标签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输血前准备:护士将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物品。
(3)输血过程: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
3. 输血后处理(1)输血完毕后,护士将输血记录单填写完整,并妥善保管。
(2)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四、输血查对制度1. 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2. 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
3. 查对受血者的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4. 核对献血员条码编码、血型、血液的有效期。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输血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上级部门,并积极展开抢救治疗。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安全,防止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保障患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护士、检验人员、管理人员及患者。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输血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输血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输血管理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输血工作全面负责,确保输血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五条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分发、输注等环节。
第六条医师负责患者的输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血型、输血史等,合理制定输血方案。
第七条护士负责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确保输血过程安全、规范。
第八条检验人员负责血液的采集、检验和输血前的血液质量审核。
第九条管理人员负责输血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输血流程管理第十条输血前准备1. 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2. 输血科(血库)对血液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分发。
3.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型,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和剂量。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管理1. 护士在输血前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和血液质量,确保无误。
2.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完毕后,护士做好输血记录,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输血后管理1. 输血后,医师对患者的输血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后的血液进行回收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第四章输血质量控制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抽检,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医师、护士、检验人员应定期参加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输血操作技能。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和处理。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输血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发放、输注等环节。
第三条我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等部门共同负责。
第四条我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科学规范,持续改进;(三)责任明确,追究到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输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发放、输注等环节。
第七条输血科设置以下岗位:(一)主任:负责输血科全面工作,主持输血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二)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输血科日常管理工作;(三)检验师:负责血液检验工作;(四)护士:负责输血护理工作;(五)其他辅助人员:负责输血科日常事务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职责:(一)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输血工作,监督、检查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二)护理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确保输血安全;(三)检验科:负责血液检验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四)血库:负责血液储存、发放工作,确保血液安全;(五)感染管理科:负责输血传播疾病防控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血液采集与储存第九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合法、合规。
第十条血液采集前,应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液污染。
第十二条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将血液送至输血科进行检验、储存。
第十三条血液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储存设备。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机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条血库设置血库的设置应当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第五条岗位职责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六条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第七条职工培训和考核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使用规定,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输血前核对制度申请输血前,医护持输血申请单双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
第十条输血过程管理1. 责任护士凭取血通知单到血库取血,并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
取血过程中要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规范输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工作组织与管理1. 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2. 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科,负责日常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输血科设立输血专责人员,负责输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4. 各临床科室设立输血小组,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输血人员培训与管理1. 输血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输血资格。
2. 输血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3. 输血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四、血液采集与检测1. 严格执行《献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血液采集。
2. 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采集的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血液安全。
4.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包括血型、血常规、传染病标志物等。
五、血液储存与运输1. 血液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6℃。
2. 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血液质量。
3. 血液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血液温度稳定,防止血液变质。
4. 血液运输工具应定期消毒,确保血液安全。
六、临床用血1.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2. 临床医生在申请用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
3. 严格执行输血知情同意制度,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风险。
4.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2. 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及时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安全。
八、输血质量管理与监督1. 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临床用血等环节。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血液是生命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一、概述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并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输血工作过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管理目标: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2. 质量管理原则: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科学决策、全员参与。
3. 质量管理职责:(1)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流程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
(2)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评估质量管理工作。
(3)医护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工作。
三、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控制文件:制定和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记录管理制度等相应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章可循。
2. 质量考核与改进:建立科室质量考核机制,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流程。
3.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输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控制。
4. 培训与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技术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5.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相关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操作规范:(1)员工要佩戴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要保持个人和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血液制品的采集、输注、贮存等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操作规范,防止污染。
(3)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型鉴定、配血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物资管理:(1)建立血液制品和相关试剂的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
输血 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输血过程中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维护医疗单位的利益,保障输血工作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单位进行输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献血者的资格审查、血液筛查、储存管理、输血操作、不良反应处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单位输血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
第二章献血者管理第四条献血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献血资格条件,医疗单位必须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资格审查和体检。
第五条献血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输血可能的风险和后果,并确保自己符合献血条件。
第六条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七条献血者献血后,医疗单位应根据献血者的血型、体检结果等情况判定其血液是否可用于输血。
第三章血液筛查和贮存管理第八条医疗单位在接收到献血者的血液后,必须进行血液筛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第九条医疗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和有效期限。
第十条医疗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血液进行抽查检测,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四章输血操作第十一条输血操作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输血操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输血的操作规程和流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五章不良反应处理第十四条若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记录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急救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十六条医疗单位必须建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七条医疗单位应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第十八条当发现输血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或事故时,医疗单位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工作,并报告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业务的科室和部门。
三、输血安全管理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全院输血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输血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3)对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4)负责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分发、输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5)对输血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2.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具体职责如下:(1)严格执行输血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对输血患者进行评估,制定输血方案;(3)及时与输血科沟通,确保输血安全;(4)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5)对输血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
3. 医院其他相关部门负责配合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做好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保障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分发等环节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2)对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对输血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
四、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血液采集(1)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确保血液质量;(2)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咨询和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知情同意;(3)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后健康跟踪,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血液制备(1)严格按照血液制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血液质量;(2)对血液进行检验,确保血液合格;(3)对血液进行标签标识,防止混淆。
3. 血液储存(1)严格按照血液储存条件进行储存,确保血液质量;(2)定期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对储存的血液进行标识,防止混淆。
4. 血液分发(1)严格按照血液分发操作规程进行分发,确保血液质量;(2)对分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3)对分发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血液安全。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
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此管理制度中的要点:1. 输血科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订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可编辑全文
6. 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医务处及输血科(血库)负责分别报市卫生局及中心血站。
18
八、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五条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 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 血。
易发生溶血的患者; (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 (8)肝肾功能不良者。
20
八、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4.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 在采血前后壳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
1.施行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简述讲明白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严格掌握适应证:
(1)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 身输血;
(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 (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 (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
快要输完时,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8
五、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6.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使全血、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 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告知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 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12.输血过程中监测
(1)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 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 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2)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 液平衡情况。
(3)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至少保存一天。
13..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时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 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 50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2)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 容器中加温。
14.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在采 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 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便 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 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4. 取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查对。
5.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 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 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 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 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 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 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1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并返还血库保存。
16..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并将血袋次日由工作人员送回检验科至少保存一天。
17.严禁一位护士同时予两个患者核对血交叉、采血、两名医 务人员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核对血交叉、采血、输血。同时输 注不同的供血者和、不同成分的血制品,一定用生理盐水冲洗 输血器。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 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 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 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 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得自行储血。不得 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血液 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 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 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18.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已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输血反应处理
一、发热反应
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min∼2h,寒战、热、T:39∼40℃, 伴皮肤潮红,头痛,Bp无变化30min∼2h后缓解。
1.发热原因
免疫反应 致热原 细菌污染和溶血
2.治疗
a.即减输血速度或停输血; b.抑制发热,抗组织胺药;阿斯匹林,1g∼4g/次,1次/小时;异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2) 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 血实验记录;
(3)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0.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 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 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 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
④24h尿量,尿血红pr测定。
1.原因:
①多为免疫性,ABO血型不合 ②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 ③受血者自身免疫性贫血
2.治疗:
⑴抗休克: 地塞米松,输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5%白pr,纠正血溶量,维 持BP,纠正电解紊乱,酸中毒等;查清后,输新血,以补凝血因子 ,纠正溶血性贫血。
⑵保护肾功能:
5%碳酸氢钠250ml 静滴,使尿液碱性化,促使血红pr结晶溶解,防 肾小管阻塞。
(2)浓缩血小板 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 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 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 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 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11.有多种成分血液成分需要输入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肾上腺素(1:1000,0.5~1ml) 糖皮质激素 ⑶气管插管或切开,以防窒息。
三、溶血反应
①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等。
②麻醉中的病人→最早症状→伤口渗血→低血压 *延迟性溶血反应:在输血后7∼14天发生,输入抗体引起,不 明原因发热,贫血(也有黄疸)。血红pr尿和血红pr↓,一 般不重。
③正常血浆肉眼→澄明黄色,而入异型血8∼10ml,血浆游离 pr↑,25%,血浆呈粉红色。
输血安全管理制 度
外科 党元莉 2015年7月
输血查对制度
1. 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 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 三 断,采集血样。
2. 由护理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 接到检验科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 ,体温正常者去检验科取血;高热者通知医生。
丙嗪25mg。
3.预防措施:
⑴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存液,严格无菌操作,无菌用具。以去 除致热原。
⑵交叉配合:选用洗涤Rbc,或用过虑器。
二、过敏反应
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 处理:停止输血,应用抗组织胺药物。 特点:输入后立刻发生反应,咳嗽、呼吸困难、面潮红、腹
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 1.原因: 过敏性体质 多次输注血浆制品 2.治疗 ⑴苯海拉明 25mg po ⑵终止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