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的五大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教学质量的五大要素

K币(0)个发表日期:2014年12月10日【编辑录入:wzhqa】

提高教学质量的五大要素

一、校长是关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性。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着学校,对内行使着“至高无上”的行政管理权力,其思想和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状态。

首先,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的质量。因为学校的生命靠质量,学校的形象靠质量,老师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靠质量。质量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没有质量就相当于企业没有品牌,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校长要把抓质量就像企业抓品牌,抓拳头产品那样,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质量不放松。如果校长不摆正位置,不摆正心态,忽视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老师们就会丧失目标,失去前进的动力,工作起来就会感到迷茫,学校的工作重心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其次,校长要身体力行抓质量。抓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靠投机取巧不行,靠喝酒吹牛皮更不行,靠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持之以恒地抓。校长要在学校弘扬正气,抓住质量这个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校长必须旗帜鲜明地抓质量,抓分数,并要拿出非常的措施,非常的办法,非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求老师怎么做,自己必先做到,不当“甩手掌柜”,不当“遥控校长”。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不能在抓质量这个大是大非面前“前怕狼,后怕虎”,要勇往直前,否则,坐失良机,提高学校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教师是依靠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纵有三头六臂也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拼搏精神是提高学校质量的法宝。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全体教师捧土成墙,点滴积累,锲而不舍地奋斗,才有可能实现。

如果教师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级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自己分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地认为教育学生那是

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这样,学校质量何愁不能提高呢?学生不好管教的问题不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吗?过去那种教书大家在做,育人少数在做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变。

三、学生是主体

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教育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提高质量,离开了学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抓住学生这个主体,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校长重视,老师们敬业和投入,如果没有落实到学生这个主体上又有何用呢?老师们应该想办法出主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建立校长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期与不定期的谈心制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只要认真努力了就行,只要进步了就是成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使他们想学、会学和乐学。让他们积极参与,全面投入,配合学校和老师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今有的学校把学生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平行班而实际为快慢

班的,但更多的学校是主张根据学校现有的生源和师资等资源合理搭配平行分班教学,面向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避免人为地将学生等级化,造成对学生的歧视。

为了解决平行班里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要立足中等生,关注优等生,辅助学困生。在班上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成立班上学习互助组,给优等生加学习任务,又发挥其优势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当上“小老师”。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去那种偏爱优等生,放弃甚至歧视学困生的做法得到避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尽情的发挥。那种只抓优等生而放弃差生的做法是畸形的,是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教育法的。

四、常规是保证

人们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指工作常规,包括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常规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不管怎样教学改革,万变不离常规,不抓或者不重视常规的教改教研也只会是海市蜃楼。学校没有工作常规就无法去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那将会是一盘散沙。学校建立了工作常规,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有规范,才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凡是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其常

规工作一定是很扎实而又到位的。

首先,建立与自己学校相适应的各种工作常规。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常规要对师生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教育教学常规要明确规范教师的备、教、辅、考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作业的布置,学生的培优辅差,考试检测都要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双基”不能丢,考风纪要抓严。过程决定质量,过程必须抓落实,绝不能含糊。校长、副校长、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也都要有相应的工作常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教务处的工作就应立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检查,要落实到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并持之以恒。

其次,要建立与自己学校相匹配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是最靠得住的东西。学校制定了工作常规,其落实要靠制度。有常规就要有相应的制度,靠制度去落实、规范。制度的制定要多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请老师们献计献策,并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讨论并经多数人通过,才能最终变成老师们的自觉行动。制度要适用,假、大、空的制度也只会是一种摆设。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抓常规的贯彻,抓制度的落实,一切按制度办,有错必究,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特别是教育教学奖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更要体现其实用性和激励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性大,到头来一无所获。作为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