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 哈迪德 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一、概述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被公认为是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建筑师之一。

她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立体构成和艺术感染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分析其设计理念和实践应用。

二、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与立体构成1.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被描述为流畅、宏伟且富有活力。

她的设计理念兼收并蓄了现代主义、数字化建筑和未来主义等元素,体现了对空间、光线和材料的极致追求。

2.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她擅长运用曲线、弧形和不规则形状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将建筑物打造成为立体的、动态的艺术作品。

三、扎哈·哈迪德典型建筑案例解析1. 国家俄罗斯国家计算机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心这座建筑拥有流畅的曲线、起伏的屋顶和独特的体块分布,呈现出立体构成的鲜明特色。

内部空间以流畅的曲线和弧形结构为主导,营造出开放、动感的氛围。

2. 阿布扎比海洋博物馆这个项目采用了扎哈·哈迪德招牌式的曲线设计,外部建筑轮廓如同一艘巨大的飘浮船只,而内部空间则以流畅、动感的曲线构成为主,呈现出立体感极强的视觉效果。

3. 伦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曲线构造,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效果。

立体构成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空间感和视觉效果上都极具创新和吸引力。

四、立体构成的设计原则与应用1. 曲线构造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的立体构成设计中,曲线构造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设计元素。

通过曲线的应用,建筑体量得以流畅连接,形成立体的空间结构。

2. 不规则形状在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不规则形状被广泛运用,使得建筑物呈现出动态、富有活力的外观。

这种多变的形状设计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扎哈·哈迪德建筑艺术

扎哈·哈迪德建筑艺术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摘要: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在建筑领域中,扎哈·哈迪德做为这个时代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女性获得者,每个城市都以能有一座扎哈设计的建筑为荣。

一直以“打破传统建筑”为目标的扎哈,她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建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属于扎哈的建筑艺术。

关键字:流线建筑艺术设计理念一、扎哈部分作品分析㈠部分作品分析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首先是扎哈的建筑事务所,做为她平常工作的地方,她是怎么去设计的呢?这是一个波浪形的的方案,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尼罗河的自然地形。

她希望保证开罗展览城的所有公共空间和形式构成都与埃及的地形相协调。

她说:“沿着这个地区的大河,特别是尼罗河,它们的水流和土地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色。

对于展览城的设计,我们努力要求城市建筑的背景反映这种流动的特性。

”而扎哈·哈迪德做到了,这个事务所就像尼罗河的水纹一样,充满着灵动的曲线,从高空向下鸟瞰,整个建筑像水一样在流动,做为旁观者,只能用惊艳来形容这座建筑。

艺术源于创新,扎哈没有墨守成规,她勇于打破传统,运用独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尼罗河地形扎哈·哈迪德事务所㈡部分作品分析之北京银河SOHO扎哈·哈迪德在中国有4个建筑作品,它们各种成为了当地的风景线之一,而北京银河SOHO是我最喜欢的建筑。

这个设计给北京天际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它的流线型、参数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座建筑不仅在外形优美,更创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打破了北京东二环传统的建筑格局。

虽然与周围建筑环境格格不入,让人们对它的褒贬不一,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银河SOHO建筑外形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梯田,外表皮像梯田一样层层叠加,让这座建筑颇具中国风土气息;建筑组成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的院落,建筑之间通过中间庭院有机的连接,就像一个大型的四合院,保证了采光和通风。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
普里茨克建筑奖得主。这是普里茨克奖设立26年以来第一次被授 予一位女建筑师。 •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 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广州歌剧院
• 引入公共活动
• 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 尺度,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以及人的可达性。同时,围 绕公共艺术这一都市话题, 提供的不是一般观赏性休闲 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 生活舞台,一个公众触摸艺 术的界面。
• 艺术广场设计力图延伸、叠 合传统的建筑、广场、园林 概念,使建筑不再是用来界 定广场的边界,而成为广场 及园景的延伸。
主要作品﹙部分﹚
•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 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 •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 广州歌剧院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 1939建于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的第一座独立建筑。 • 是美联邦最早的一个致力于当代视觉艺术的单位。 • 新的当代艺术中心建筑将用作为临时展览、现场布置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解析
城市建设学院
世界顶级建筑大师 扎哈﹒哈迪德
• 名人简介 • 主要作品 • 设计手法 • 设计理念 • 源于努力
名人简介
•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 • 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 • 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
广州歌剧院
• 位于珠江新城J4地 块。
• 其外形如“圆润双 砾”,就像置于平缓 山丘上的两块砾石, 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 别。
广州歌剧院
• 广州歌剧院工程总建筑 面积约为4.6万平方米, 包括一个有1800个座位 的大剧场、4000平方米 的前厅、2500平方米的 多功能厅和7500平方米 的地下停车库。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目录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2.主要作品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1)空间的透明性(2)空间的流动性2. 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3. 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1. 广州歌剧院2.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3. 银河SOHO四、个人启发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8)广州歌剧院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1)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馆( 1990 )(2)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阁( 2001 )。

扎哈哈迪德作品赏析

扎哈哈迪德作品赏析

01走近扎哈“ 她让建筑成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喷薄和流动 ””•1950年出生,伊拉克,官二代+富二代•11岁萌生成为建筑师的想法•18-21岁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数学•22-27岁在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后加盟AA建筑事务所 37岁创立工作室一-纸 上建筑师•43岁第一个建成建筑维特拉消防站•54岁年获普利茨克奖,首位女性获得者大师生平致建筑师终将逝去的青春……不了解扎哈的人:不太顾及周围的环境,强调独特造型;实际上,扎哈处理建筑与所在环境的关系时从不追求表面上的调和,她更加希望去强化原有环境尤其是城市建成环境的特点、美感和意义。

主要思想流派她的创造力总是让人们翩翩起舞在此添加文本内容整齐的排版使界面看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整齐的排版使界面看起在此添加文本内容整齐的排版使界面看起02走进大师作品她采用了世界上最坚固的材料,并通过设计使得它们形成看起来既柔软又坚固的物体。

扎哈的作品一次次把她脑海中多姿多彩的美好带给这个世界,一次次让世人感动、为世人描绘对未来的幻想。

她近千个抽象且动态的,如精灵般生动的“孩子”诞生在人间。

他们像梦的使者,身处其中,带我们窥探梦里的天堂她选择"嫁"给了建筑,“我不想被两个世界割裂,我必须持续不断的专注于建筑”。

就这样,她一生未嫁。

而是带着她身为建筑师,孕育出一群生动可爱的“孩子”,开启了她的时代。

靠近布勒戈勒戈赫,其蜿蜒的流线型设计让建筑从地面向空中延伸过去。

观众席设计在雕塑般的建筑里,靠近地面,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

拉巴特大剧院整座音乐厅是钢构,表面却覆以半透明的织物薄膜,像一条白色的丝绸螺旋般展开,从上往下看宛如一个白色的贝壳,制造视觉不断扩展的效果。

由天花板上方悬吊在半空中的钢构骨架,张开撑起半透明的薄膜布料性的布料,借此界定、围闭出各个空间,创造出表演舞台、围绕出听众席和演奏厅的内外走道曼彻斯特巴赫室内乐演奏厅同样出自扎哈设计的新濠天地酒店,建成后将成为澳门首屈一指的休闲娱乐场所。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她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当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流线型的动态空间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通常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动态感,它们的外观线条流畅,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空间流动。

这与传统建筑的刚性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借鉴了现代流体力学的原理,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

这种动态的设计理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有机的融合,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感官体验。

二、结构的表达和创新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中,结构成为了建筑的重要表达元素之一。

她注重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传达其设计意图,使其成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

同时,她也对传统结构进行了创新,挑战了传统建筑的限制。

她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建筑具有了更高的抗震性和可持续性。

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中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对立的存在。

她的建筑作品通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曲线形的结构,这种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山水相似,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同时,她还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使人们能够与自然保持联系。

四、充满未来感的创新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她善于运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她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几何形式和线条,传达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期许。

她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建筑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及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建筑界。

通过流线型的动态空间、结构的表达和创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充满未来感的创新,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美学,为当代建筑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建筑——广州歌剧院简介扎哈·哈迪德建筑——广州歌剧院简介一、扎哈·哈迪德背景简介扎哈·哈迪德是一位不停拓展建筑和城市设计边界的建筑师。

她的作品尝试以新的空间概念来强化既有的都市地景,围绕着从城市尺度直到产品、室内和家具的一切设计领域,追求梦幻美学。

她因开创性的作品而享有盛名,如维特拉消防站、园艺博览会展览馆、伯金斯滑雪台、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终端站和停车场、辛辛那提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莱比锡宝马汽车公司中央大楼、马德里普埃塔·阿梅里卡酒店室内设计、哥本哈根奥德鲁普戈德博物馆扩建工程、沃尔夫斯堡斐诺科学中心等。

她的核心作品都是在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扎哈·哈迪德,出生在1950年的巴格达,从小她就接受着伊斯兰民族的熏陶,这是一个坚强、刚毅的民族,曾经是世界最发达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所在地,两河流域曾经给过这快土地以无限的荣誉和骄傲。

继承有东方民族心理的他在1972年进入了代表西方建筑高水平的AA建筑学院,使她又幸运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的教育。

这样的经历在时间趋同的一体化年代显得是异常宝贵,这也为她的设计思想的双面性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

简历:1977 从伦敦AA毕业并获得特许证书奖,之后成为OMA的合伙人1980 开始自己的实践1982 伦敦59伊顿广场获英国建筑设计金奖,获“香港山顶俱乐部”竞赛一等奖1992 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苏俄先锋设计展1993 德国莱茵威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

获威尔士的加的夫湾歌剧院竞赛一等奖、伦敦“泰晤士河适居桥梁竞赛”并列一等奖1998 德国威尔城Landesgartenschau建成。

成为德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1999 伦敦千年穹思维区竞赛A奖;获罗马当代艺术中心一等奖;德国沃尔夫斯堡斐诺科学中心一等奖2000 伦敦蛇形线画廊临时建筑;意大利罗马美第奇别墅装置。

成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荣誉会员,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伦敦千年穹思维区获RIBA奖。

世界著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世界著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扎哈——最肆无忌惮的阿拉伯女人,象狂 飙一样席卷了建筑界,被人们称做女巫。并 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 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 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 任由观者遨游。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 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5扎哈·哈迪德 ——消防站
6西扎 ——生产大厅
爆裂与漂流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一层平面
二层平 面
动感与速度并存
维特拉消防站
时间:1991~1993 地址:德国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1999~2003 地址:美国
1999~2002伯金斯滑雪台奥地利
1999~2003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美国
2002~2004宝马工厂德国
竞赛方案
1982~1983 香港之峰俱乐部中国
卡迪夫贝歌剧院英国 罗
马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歌剧院中国
2003
SOHO现代城中国
香港之峰俱乐部
时间:1982~1983 地址:中国
香港之峰俱乐部
时间:1982~1983 地址:中国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扎哈哈迪德简介及作品分析

扎哈哈迪德简介及作品分析

04
扎哈哈迪德的影响与贡献
对建筑界的贡献
创新建筑设计
扎哈哈迪德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打破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为建筑界带来了新 的创意和灵感。
拓展建筑设计边界
她不断探索建筑设计的可能性,将建筑与周围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相结合,拓展了建 筑设计的边界和领域。
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强调城市空间体验
扎哈哈迪德注重城市空间的营造和体 验,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城市空间的 质量和感受。
计理念和经验。
她将与其他国际建筑师合作, 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 筑作品,为全球建筑事业的发
展做出贡献。
对后世的启示
01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和设计理念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对未来的 建筑师和设计师具有启示作用。
02
她强调建筑设计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理念将影响未来的建筑设计方向。
详细描述
玛丽亚·卡拉斯博物馆位于希腊的梅泰奥拉,扎哈哈迪德运用了当地的石材和建筑技术,将博物馆与周围的山景融 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建筑景观。博物馆内部的空间设计也别具一格,展现了扎哈哈迪德对空间利用和光影 效果的独特思考。
蛇形画廊临时展亭
总结词
蛇形画廊临时展亭是扎哈哈迪德为伦敦蛇形画廊设计的临时展亭,以其流动的形态和创新的构造,成 为了城市中的一处独特景观。
成就与荣誉
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获得普利 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也是第一 位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
的女性。
她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 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和法国蓬皮杜艺术中
心等。
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已经成为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之 一,她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产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建筑风格,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传统建筑设计的规则和秩序,强调建筑设计的无序、动态和多元。

以下是一些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设计风格充满了流动性和动态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她的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

2.库哈斯(Rem Koolhaas)库哈斯是荷兰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强调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他的作品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址、荷兰国家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3.埃森曼(Peter Eisenman)埃森曼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结构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多元性。

他的作品包括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公共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唐人街保护与发展规划等。

4.格里芬(Michael Graves)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幽默感和卡通色彩,也具有很强的解构主义特征。

他的作品包括波特兰市政厅、迪士尼总部大楼、美国驻德国大使馆等。

5.哈林(Eduardo Kamin)哈林是阿根廷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的元素,以及很强的文化和历史意识。

他的作品包括阿根廷国家大剧院、智利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巴西圣保罗国际机场等。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了一种反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思潮,其作品强调无序、动态、多元和开放性。

这些代表人物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致敬扎哈在中国留下的十个建筑艺术作品

致敬扎哈在中国留下的十个建筑艺术作品

致敬扎哈在中国留下的十个建筑艺术作品前言: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16年3月31日在美国迈阿密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65岁。

景观周整理其作品以表致敬,其作品遍布全球,篇幅限制本篇仅分享其在中国的十个作品。

鲁豫有约访问扎哈哈迪德诉说传奇成长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工作,并成为建筑联盟学院的老师。

1980年,扎哈·哈迪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前卫大胆的设计使得人们注意到了这位建筑天才。

被称为“建筑界的女魔头”。

扎哈在中国的十个作品1广州大剧院方案的构思为“圆润双砾”,寓意一对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砾石”,生根于动感十足的城市空间。

扎哈通过类比的手法把主体建筑与环境景观关联起来,以产生一种嵌入性。

将景观元素渗透到建筑形体和空间中,以动态的建筑空间和形式、模糊边界的手法形成功能交织,并使之有机相连,从而实现空间的持续变化和形态交集。

建筑的内部、外部直至城市空间被看作是城市意象的不同但连续的片段,通过刻意的切割与连接,使建筑物和城市景观融合共生。

2朝阳SOHO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设计的另外一个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梯田。

参数化设计本身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提炼,从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这一项目中不断伸展,充满变化的楼层及平台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山间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

扎哈哈迪德及其作品赏析

扎哈哈迪德及其作品赏析

扎哈哈迪德及其作品赏析(一)哈迪德简介2004年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授予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哈迪德1950年生于伊拉克,其作品以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为特征,也因此被冠以解构主义大师称号。

2004年的普利策奖评审因哈迪德“突破了陈规和高科技,总是具有独创的东西,而且改变了建筑的几何意义”而将今年的奖项授予她,解构主义与哈迪德也一度成为2004建筑业界的焦点之一。

(二)哈迪德结构主义建筑思想1面向未来的建筑观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见右图),是珠江水冲来的两块大石头组成。

对此方案曾有记者问道与周围环境谐调与互动时,哈迪德说她不相信和谐,更愿意用语境。

“语境”即不再试图模仿毗邻的东西,而是使得看上去达到一种和谐,这是在肇始一种新的观念,使下一个建筑有一个不同的语境。

这一点也体现了哈迪德大胆而勇于标新立异的风格,是哈迪德作为解构主义者“打破建筑传统”的体现。

2追求自然与地方文脉的延续哈迪德追求自然的曲面和斜线,她的建筑表现出呈自然的力量,如雨后的春笋。

哈迪德所说的自然不同于赖特的有机建筑中的自然。

哈迪德不相信和谐,她只是用倾斜的不规则的东西来表达自然的张力。

如她的作品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见下图),用连续的底层城市肌理对抗地段周围的高层体量,使这个中心更像是一次城市移植,成为地段的第二层皮肤。

参观流线更是与城市文脉缠绕在一起,路径和开放空间相互重叠。

从城市文脉中发掘出来的建筑走向和面貌也使建筑把自己纳入地段的特殊条件之中。

3建筑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三)哈迪德设计手法特征1分解与整合分解是在描述解构主义建筑时使用较多的一个词。

解构主义建筑在形态上表现为散乱破碎,不遵循古典的轴线与秩序。

哈迪德的建筑创作中,分解的手法更是得到很好的说明。

在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中,她利用很多交叠的横梁,形态如同工地的木材堆,横梁构成悬臂梁和层叠的空间,延展了空间的垂直性。

建筑远观如同一堆杂乱无章的铁片,并不能给观众者产生愉悦的感觉。

探析女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以北京银河SOHO为例

探析女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以北京银河SOHO为例

一、关于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她1950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毕业于伦敦AA 建筑学院,她的作品多以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为特征,因此被誉为解构主义建筑大师。

2004年,哈迪德获得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女建筑师,也是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得主之一。

二、哈迪德解构主义建筑思想关于解构主义建筑,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词语似乎是分离、瓦解、移位等,这使得解构主义总是以不完整的片段以及无规则的扭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脑海中。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非中心的、无次序的、流动的、非二次元对立的、破碎凌乱的。

解构主义建筑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反叛和超越,也可以说是基于后现代建筑的新型建筑形式。

贝聿铭曾经说“建筑是创造空间的艺术”,由此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建筑就是艺术。

但是,贝聿铭追求的是建筑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而扎哈·哈迪德追求的是艺术引领建筑,从而让建筑成为艺术本身。

这种颠覆传统建筑以“艺术第一”的建筑观,正好符合解构主义想要表达的自由和不确定性。

在解构主义大潮中,哈迪德用她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解构主义建筑的动人之处。

因此在她笔下出现了无数个或屹立高耸奇形怪状或匍匐在地极具流动性的建筑。

(一)追求建筑未来性哈迪德曾经多次强调过:她创造的建筑是属于未来的。

例如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被解释为珠江水冲来的两块大石头。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表示她不相信和谐,更愿意用“语境”一词。

“语境”即不再试图效仿周边的环境和外观,使其看上去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观念,使下一个建筑有一个不同的语境。

她这种打破建筑传统,大胆而勇于标新立异的建筑理念也正好是解构主义建筑所提倡的。

哈迪德试图为城市建造出一个新平台,让城市可以在上面发展成未来的样子,试图用建筑讲述一个有关未来的故事。

(二)追求自然的延续无论是长沙梅溪湖大剧院还是北京银河SOHO ,哈迪德都用曲面来呈现出了建筑自然的力量,如同雨后春笋。

扎哈哈迪德作品赏析

扎哈哈迪德作品赏析

B U S I N E S S 2021 , 我们继续前行拒绝黄赌毒:csb jl lxd dyb zjl扎哈·哈迪德CONTENT目录1.人物生平Click here to add words Click here to add words 2.设计理念Click here to add words Click here to add words 3.主要作品Click here to add words Click here to add words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建筑”的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人物生平ONE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Click here to addwords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添加标题文字ONE 早年经历Click here to addwords建筑界“女魔头”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期待。

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学习。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1977年,哈迪德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 ),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诺曼·福斯特作品特点
福斯特的作品以创新、功能主义和可 持续性为主要特点,他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建筑的功能性和 实用性。
福斯特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创造出简洁、流畅、轻盈的建筑造型 ,同时注重室内外的空间感和光线运 用,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诺曼·福斯特代表作品
代表作包括:德国新议会大厦、伦敦市政厅、北京首都国 际机场T3航站楼、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村、苹果公司总部 等。
除了建筑设计,丹尼尔·里伯斯金还涉足城市规划、展览设 计等领域,他的作品和理念深受全球建筑界和公众的关注 。
丹尼尔·里伯斯金作品特点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解构主义
丹尼尔·里伯斯金是解 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打 破传统建筑的对称和平 衡,以非线性和不规则 的形式大厦是丹尼尔·里伯斯金在美国的早期作品之一,其设计风格独特,运用了不规则的 几何形状和多层次的布局,使得这座大厦在曼哈顿的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
伦敦双塔
丹尼尔·里伯斯金为伦敦市中心设计的一座双塔建筑,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历史的多个 方面,如伦敦塔桥等传统建筑元素,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这座双塔建筑在设计 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了多项节能和环保技术。
通透。
安藤忠雄代表作品
01
02
03
住吉的长屋
位于日本大阪市,是安藤 忠雄的成名之作,将自然 与住宅完美融合。
光之教堂
位于日本大阪市,以其独 特的十字架光影设计而著 名,体现了安藤忠雄的简 约主义风格。
水之教堂
位于日本北海道,是一座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教 堂,体现了安藤忠雄对自 然和人文的关注。
THANKS FOR WATCH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银河SOHO商业综合体设计分析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项目名称:银河SOHO
地点: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建筑类型: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
1.建筑特点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北京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

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

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

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

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

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

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

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

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将遵循美国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LEED C&S standard),节能环保。

1.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S 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建筑界的女魔头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

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当年,伦敦建筑学院的学风相当放任自流,谁也不会教她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就是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她想象力的种子一颗颗萌芽了,使她成为日后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和雕塑家。

求学期间,哈迪德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感兴趣。

这个流派的作品只采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造型。

每天对着这样的前卫艺术,哈迪德突发奇想: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前卫的,有漂浮感的? 1977年,哈迪德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2.北京银河SOHO设计分析
扎哈的设计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建筑内部和外部都不被局限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到形形色色的商铺和办公室的组合在一起,最大范围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和城市本身。

图1 图2 银河SOHO综合具备办公零售功能。

它主要由五个连续的、流动的圆顶结构组成,这五个主要建筑之间由拉伸的天桥连接,并且在设计上交相辉映,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能保持流线型,过度圆滑,避免出现弧度较大的转角(见图1、图2)。

下面三层主要作为零售和娱乐场所,上面的区域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办公区域,而顶部是具备最好的观景视角的酒吧,餐厅和咖啡厅。

每栋办公楼都有一个自然采光的椭圆形中庭,办公楼走廊围绕中庭布置,建筑形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办公室内走道的形式,给办公人员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办公氛围。

图3 图4
高层有部分户型是内外两面景观,即可欣赏北京东二环区域大型办公建筑的雄伟又可享受“银河”自身的独特景观。

图5 图6
每栋办公楼都有一个自然采光的椭圆形中庭,办公楼走廊围绕中庭布置,建筑形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办公室内走道的形式,给办公人员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办公氛围。

图7 图8
每个建筑内部的中庭是交通的垂直轴线,为访客提供一个容易辨识的定位点,同时商业的主流线也围绕展开,既可由此前往下沉式商业部分,又可进入围绕着中庭的商业空间。

这些优雅的室内空间,仍然基于连续流动的曲线逻辑,从视觉上联系了办公空间和商业娱乐空间,并籍由自然光线的引入沟通了室内外。

银河SOHO作为一座地标性建筑,为所有在此工作和消费的市民带来了绚烂生活。

当我们最初构思这个项目时,北京宏大的城市规模成为我们面临的有趣难题,因为北京城的幅员广阔有时与身置其中的个人不是那么合拍。

为了让这个建筑群富有吸引力,我们把它拆散成为四个塔状形体;但在二环路上观察它,依然能体验到“盛大恢弘”的气势。

我们希望这四个塔状形体能够富有动感地相互连接,这个设想通过众多的联桥和诱人联想的外形得到了实现。

我们希望人们最终能得到一种沉浸于360度建筑世界中的兴奋感受。

银河soho中心的设计灵感源自浩渺宇宙中的银河星云。

设计师力图通过全弧线设计、四塔之间的多处连廊、逐层内收和复杂的结构布局,用现代数字技术提炼中国传统梯田的自然形态,以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又通过借鉴中国院落的意境,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同时,它又是一个完全21世纪的现代时尚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间的独立空间,而是可塑的、圆润的相互融合、分离,并通过拉伸天桥再连接,创造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体态。

既强调外在形态的独树一帜,又注重内在空间的有机融合,这是扎哈?哈迪德的一贯作风,也是银河soho中心的特色所在。

加之该工程显著的地理位置以及建筑功能的定位,承建方中建一局发展在银河soho中心建设过程中“不走寻常路”,用自身实力构建大师的梦想,打造首都新地标。

由于设计复杂,给结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银河soho中心的主要设计特点,全弧线设计、塔楼间连廊多、无标准层且逐层内收,结构布局复杂。

该工程4栋塔楼外形为不规则双曲弧线;塔楼地上部分在不同高度均有曲线形钢结构连廊连接,有的高度在15层,施工难度大;塔楼外框边线呈卵形, 4层以下外轮廓逐层向外扩张, 4层以上逐层内收,且内收幅度无明显规律性,在平面和立面上均呈不规则卵形;布局复杂,结构尺寸变化多,特别是楼层外框柱(大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斜柱)、辐射结构梁和连廊结构的布置。

整个工程结构范围内每层约有471根柱子,其中103根为斜柱,最大倾斜角度39.64°。

复杂的设计使得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面临严峻考验,也加大了垂直运输大型机械,特别是塔吊的布置、附着顶升和后期拆除的难度。

商业CBD中心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银河SOHO的设计灵感来自规模宏大的北京,5个连续流动的形体通过桥梁连接在一起,彼此协调,成为一个无死角的流动性组合。

内庭传承中国传统庭院气度,创造一个联系的开放空间。

在这里,建筑不再是刚性的,而是柔性的,适应性的,流动性的。

群体建筑拥有鲜明而强烈气场,在连贯的群体之中也拥有合理的私密空间。

底部三层是临河和娱乐功能,之上是办公场所,顶部是可以瞭望宏伟城市的酒吧,餐厅还有咖啡厅。

这些不同的功能被天衣无缝的集结在一起,联通银河SOHO 建筑本身,成为北京城市中一个重要地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