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原文
孟子尽心上原文与解析
孟子尽心上原文与解析孟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哲学被后世称为“孟子学派”。
其著作《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德、人性、政治、教育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思考和论述。
其中,"尽心"是他思考人性与行为的重要观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围绕《孟子》中关于尽心的原文进行解析。
尽心一词在孟子的著作中多次出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尽心即指一个人全力投入、全情投入的态度和行为。
下面是《孟子·尽心上》的原文:"尽心者,悫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中的开头,是孟子对于尽心态度的最简单的解释。
字面上理解,尽心者是指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的人。
而在《孟子·尽心中》中,孟子进一步解释了尽心的内涵:"心在内外,身在四支,营养尽之;聚魂与之,真气从之。
恬澹则无忧,无忧则年高魅不至,魅不至则力不丧,力不丧则学不谤。
"这一段阐述了尽心的具体行为和效果。
尽心者内心要全面协调,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要注重调养;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为外界的困扰所左右;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为外界的批评与非议而动摇。
孟子的这些论述,可以引申为如何做到尽心。
尽心的核心在于修养自己,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尽心可以通过积极向善的行为来实现。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全情投入,主动参与,努力奋斗,就是在尽心。
而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或者社会公益事业中,即使面临困难,也保持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就是在尽心。
只有尽心,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结起来,孟子的尽心观点所关注的是个体的修养和内心的平和,通过全身心地投入与积极向善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对社会的贡献。
尽心是一个人德行和品质的表现,也是实现自身潜能与追求幸福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孟子尽心观点的原文解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了孟子思想中这一重要观点的内涵和意义。
尽心观念不仅对个人而言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于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关于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史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见“兼爱”,反对战斗。
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见“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同学禽滑厘问杨朱道:“假如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拔不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情愿吗?”杨朱默不作声了。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朱主见的`是‘为我’,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见‘兼爱’,提倡爱世上全部的人,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民间故事二: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非常吝啬。
由于他成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
三天后,他稍稍糊涂了一下,观察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
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观察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
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
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
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1、成语解释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愿拔出来。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特别吝啬自私。
2、英文翻译英文翻译: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3、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
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①。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②,非正命也。
”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①岩墙:就要倾塌的墙。
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
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四)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
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一毛不拔写作文
一毛不拔写作文1. 源于《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
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
”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
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
之后还有一段典故可以很好的阐释杨朱的观点:《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禽子出语孟孙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
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
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
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
《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但在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引言:邯郸淳(约132—221)【一作邯郸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孟子尽心下全文和赏析)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孟子尽心下全文和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孟子尽心下全文和赏析)一、原文:略。
尽心上原文和翻译
尽心上原文和翻译
1、原文。
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沣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干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过。
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典故及意思整理
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典故及意思整理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典故及意思一毛不拔如今用用于形容斤斤计较,很自私的人,意思是连一根汗毛也不愿拔出来。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特别吝啬自私。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典故,盼望对您有所关心!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典故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见“兼爱”,反对战斗。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见”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同学离滑厘问杨朱道:“假如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情愿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见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见‘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一毛不拔的汉语词典解释一根汗毛也不愿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特别吝啬自私。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
’」●宋苏轼《答陈季常书》「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自注:「缺口镊子者,取一毛不拔。
」●《水浒传》第六二回:「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间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清袁枚《新齐谐·铁公鸡》:「济南富翁某,性悭吝,外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
」●洪深《贫民惨剧》第三幕:「他姑妈姑丈有钱,藏起来,一毛不拔,出门洋车都舍不得坐。
」一毛不拔的意思【词目】一毛不拔【拼音】yī máo bù bá【解释】连一根汗毛也不愿拔出来。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孟子三章原文
孟子三章原文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被尊称为"孟子"。
他的思想思维深邃而且有很高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他的学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和《孟子校刊》,其中《孟子校刊》是一本资料丰富的书籍,记载了孟子的重要言论和观点。
本文将为您带来《孟子三章原文》的全文内容。
第一章:尽心章原文孟子曰:“尽心者,矣乎人之性具矣。
矣乎人之性具矣,则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矣。
能尽人之性矣,则能修其身矣。
能修其身矣,则能治其家矣。
能治其家矣,则能治国矣。
能治国矣,则能治天下矣。
”孟子在《尽心章》中强调了人的秉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备了尽心的能力。
当我们尽心去发挥我们的天赋才能和能力时,我们就能完全发挥出人类的优秀品质。
只有尽心去进行自我修养,我们才能改善自己的性格,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二章:不如火篇原文孟子曰:“不如火,靡受焉。
火,吾以役余明也。
人之有性也,犹有物之有状也。
墨之疾也,海纳百川,有容乎大。
山之疾也,鸟飞鼓翼,有旅乎高。
故形之疾也,人情服膺,有事乎中。
人之性,非易移易变者也。
”《不如火篇》中,孟子运用火的比喻来阐述人的天性不容易改变。
他讲到,火燃烧而不停止,照明并提供热量。
同样,人的天性也是固定而不易变动的,就像山和海的特点一样。
这一章告诉我们,人的天性内在稳定,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天性特点,而不是追求不符合自己本性的东西。
第三章:先王篇原文孟子曰:“先王者,有国家而后有先王。
有先王。
关于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导语:一毛不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某个人非常自私吝啬。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一毛不拔【汉语注音】:yī máo bù bá【成语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
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强调吝啬、自私,偏重于人的行为。
【一毛不拔的意思】: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某个人非常自私吝啬。
【一毛不拔的近义词】:斤斤计较、一钱如命、锱铢必较、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反义词】:一掷千金、乐善好施、慷慨解囊、挥金如土、解囊相助、倾囊相助、慷慨大方;【一毛不拔的故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墨翟反对战争,提倡兼爱,对达官贵人们奢侈的生活提出谴责。
而思想家杨朱却主张对个人生命的保护,主张贵生重己,反对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
墨翟的.一名学生禽滑厘开诚布公地问杨朱:“在你身上拔一根汗毛,使天下所有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吗?”杨朱道:“我的一根汗毛可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
”禽滑厘又道:“如果可以的话你愿意吗?”杨朱便默不作声了。
后来有人请孟子对墨翟跟杨朱的不同观点作评价,孟子实事求是地说道:“墨翟主张爱世上所有的人,哪怕自已失点利也心甘情愿,这种思想难能可贵但是很难做得到;杨朱的主张却又太自私,丢一点小利做有利于大家的事都不肯,这是一毛不拔的表现。
鲁国的子莫曾经提倡中道,我觉得中道的思想比较符合常理,但凡事还是学会融会贯通,这样为人处事会容易一些。
”【一毛不拔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间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他从徵州请了我出来,住了半年,我说:‘你要为我的情,就一总送我二三千银子。
孟子 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
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
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四】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
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六】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译文: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
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译文:孟子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
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
不认为不如别人是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八】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成语一毛不拔的故事
成语一毛不拔的故事
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
啬自私。
出自《孟子·尽心上》。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一毛不拔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
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
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
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
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一毛不拔_1
精心整理
一毛不拔
源于《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
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
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
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但在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释读】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原文注释及译文(尽心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原文注释及译文(尽心章句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尽心章句上莫非命也,顺受真正【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
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原文】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
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物。
”万物旨备于我矣【原文】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
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
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原文】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
”无耻之耻,无耻矣【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①耻,无耻矣。
”【注释】①之:至。
【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
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耻之于人大矣【原文】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①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注释】①机变:奸诈。
【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
孟子·尽心
孟子·尽心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 孟子曰:'霸者之民,虞如也。
王者之民,如也。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夫君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场声之八人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原文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原文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原文
原文: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胜:能忍受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
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
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
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一毛不拔故事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
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
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
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
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
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
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折叠编辑本段作品简介《孟子·尽心上》【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读解】佛问“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景德传灯录》儒答“养性事天修身立命。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
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
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
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
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之中。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下一篇(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真正【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危险的墙下。
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
”【读解】一切都是命运。
用我们今天通行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
但实际上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
怎样顺应呢比方说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这不难做到吧为什么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因为你明知道它有倒塌的危险。
同样的道理明知道打家劫合杀人越货走私贩毒贪污受贿是铤而走险的你是不是还要往上靠呢不往上靠是知道命运的人是“顺受其正”的人。
《孟子》第13章尽心上(译文)
《孟子》第13章尽心上(译文)《孟子》第13章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充分广大自己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
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
保持住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办法。
短命也好,长寿也好,都不三心二意,只是培养身心以等到天命,这就是人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说:“天下的事没有不是命运决定的,只要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之下。
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接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接受的不是正命。
”孟子说:“追求便会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追求是有益于收获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对象存在于我的内心。
追求有一定的方式,至于得到得不到,则听由命运决定,这种追求是无益于收获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对象存在于我的内心之外。
”孟子说:“天下的一切我都具备了。
如果反身自问,自己是诚实的,那便是最大的快乐。
不懈怠地推己及人,按此做下去,那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便捷的了。
”孟子说:“做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习惯了却不知道其所以然;一生都从这条大道走去,却不了解这是什么道路的人,这是个一般的人。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那才是真正的不知羞耻呀!”孟子说:“羞耻对于人来说,关系重大。
那些搞阴谋诡计,干奸诈机谋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使用羞耻的。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怎么能赶上别人呢?孟子说:“古代的贤能君主喜欢好言善行,因而忘记了自己的富贵权势;古代的贤能之士何尝不是这样呢?乐于走他自己的道路,因而就忘记了别人的富贵权势,所以王公如果不对他恭敬尽礼,就不能与他多次相见。
相见的次数尚且不够多,更何况要他作为臣下呢?”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给你讲讲游说之事。
别人知道我,我自得其乐;别人不知道我,我也自得其乐。
”宋勾践问:“要怎样才能够自得其乐呢?”孟子答道:“尊尚德,乐于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
所以,士人在不得志时,不失去义;得志时,不离开道。
孟子尽心原文与解析
孟子尽心原文与解析孟子的名言“尽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如下:孟子说:“尽心者,尽其心也;尽其心者,亦尽其性也。
尽其性也,旁及人也;尽其心也,无他慝矣。
如中正之庸,如竹木之器,惟君子为能用之。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做事情中,发挥自己的全部心力;而全力以赴则体现了人性的真正表达。
当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时,他就能尽毕心力去做,不会有其他的杂念和私心。
就像中庸之道所说的那样,君子能够像竹子和木器一样,成为天地之间能够运用的工具。
孟子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注和尊重。
他认为人性本善,而通过尽心去做事,可以最大程度地表达出内心善良的一面。
这也是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基础之一。
孟子的“尽心”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和功利,很容易被利益和诱惑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追求。
然而,只有当我们真正尽心地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感。
尽心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成功,也是为了造福他人。
孟子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尽心去做事时,他会旁及到其他的人,为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可以在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心还可以理解为全面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孟子所倡导的尽心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达到目标而拼命,而是通过全面提升自己的修养与能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尽心”是孟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注和价值追求。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真正尽心去做事,追求内心的善良和价值,都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2023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2023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2023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1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2023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2[成语拼音] yī máo bù bá[成语解释]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典故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故事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原文
原文: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胜:能忍受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
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
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
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一毛不拔故事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
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
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
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
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
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
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
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