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大学第一课心理课教案及反思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心理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心理测试问卷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自我介绍,简要介绍心理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适应问题。
二、课程内容1. 介绍大学心理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心理课程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
3. 讲解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
三、互动环节1. 发放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进入大学后,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b.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c. 你认为心理课程对你有哪些帮助?2.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心理调适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1. 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认知。
2. 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等。
3. 讲解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等。
三、互动环节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成功经验或困惑。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大学心理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的心理困惑和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3.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对心理调适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大学心理学学生讲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授课学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大学生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
3. 大学生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心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心理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a. 成长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迅速。
b. 矛盾性: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矛盾和冲突。
c. 自主性:大学生逐渐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
d. 社会性: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心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2019年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2019年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2019年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3.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教学时数】3学时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灵魂”和“学问”两个词构成,意思是“灵魂之学”。
“灵魂”是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做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
那么,心理学到底是门什么样的学科呢?现在认为,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
(一)人的心理人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即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联系。
为了全面的理解人的心理,可以将人的心理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认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之一,它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
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持的态度体验。
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对客观现实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可以在头脑中制定计划,并将头脑的活动表现于实际行动中,从而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称之为意志过程。
(2)心理状态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质。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在自我没有清晰觉察的情况下进行。
大学的心理课程教案
课程代码:心理001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教学目标:1. 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及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情绪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3. 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4.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对象:全体大学生教学课时: 8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情绪管理概述1. 引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包括情绪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情绪管理对个人发展、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意义。
4. 情绪管理的理论框架:介绍情绪管理的理论基础,如认知行为理论、情绪调节理论等。
第二课时:情绪认知1.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认知,识别自己的情绪反应。
2. 情绪标签:学习如何为不同的情绪贴上标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3. 情绪日记:通过记录情绪日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
第三课时:情绪调节策略1. 放松技巧:教授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帮助学生缓解紧张和焦虑。
2. 认知重构:学习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来调节情绪。
3. 情绪宣泄:讲解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运动、绘画、写日记等。
第四课时: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1. 压力识别:帮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压力源。
2. 压力应对策略:学习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时间管理、积极心态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将情绪管理技巧应用于压力应对。
第五课时: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1. 情绪表达:讲解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误解和冲突。
2. 同理心: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沟通技巧: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六课时:情绪管理与团队合作1. 团队情绪:讲解团队情绪的特点和影响。
大学心理学微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大学心理学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升心理学素养。
2. 增强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三、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
2. 教学难点: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健康的维护。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和看法。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对心理学有多少了解?2. 引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对我们理解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30分钟)1.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阐述心理学的对象:包括意识、情感、动机、认知、人格等方面。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介绍实验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调查法:介绍调查法的种类和特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心理健康的标准-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 分析心理健康的四个维度: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案例介绍:某大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情绪。
2. 分析:探讨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四)讨论与分享(5分钟)1.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心理问题?2. 引导: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和解决方法,共同探讨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八、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心理学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心理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
2. 思考: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心 理 学》2019教案_0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2019教案《心理学》教案 Poppy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任务二、心理的实质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或心理活动,它是由许多具体的心理活动所构成。
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意识等。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认识过程,也即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伴随着认识活动而形成各种态度,产生相应的喜、怒、哀、乐、爱、恶等情绪情感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推动下,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确定目的、制1 / 3订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使客观事物向着符合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每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不同,每个人所表现出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人心理和行为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决定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
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最稳定的特征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面貌,是把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特征因素之所在,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1. 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以“心理健康与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困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0分钟)- 解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 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医疗、法律等。
2.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5分钟)- 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冲突等。
- 阐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 应对策略(15分钟)- 介绍心理健康标准,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等。
- 分享情绪管理技巧,如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真实案例,分析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心理实验(20分钟)1. 进行简单的心理实验,如情绪调节实验。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教学反思: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大一选修课心理学入门教案
大一选修课心理学入门教案【大一选修课心理学入门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并提供一定的实践应用机会,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a.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b.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 感知与知觉a. 感知的概念及心理过程b. 知觉的定义与心理机制c. 感知与知觉的实践应用3. 学习与记忆a. 学习的定义与心理过程b. 记忆的类型与形成机制c. 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4. 思维与智力a.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b. 智力的定义与评估方法c. 发展智力与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5. 情绪与情感a.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特点b. 情绪与情感的心理过程与表达方式c.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6. 人格与个体差异a. 人格的构成与评估方法b. 个体差异的心理机制与应用c. 个体差异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与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活动安排一定的实践任务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性,促进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作业包括课后阅读、思考题或案例分析等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以展示其学习成果。
3. 期末考试设计一份综合性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导论(第八版)2. 幻灯片展示:配合教学内容,提供辅助讲解和示例案例分析。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16周的选修课程,每周2学时。
心理学教案(完整版)全文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分析等 ,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机制。
Part
06
总结
本课程回顾
课程目标
回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心 理学基本概念、了解心理学的应用领 域以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 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质量。
评估与反馈
通过科学评估和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 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工作场所心理学
STEP 01
员工激励
STEP 02
团队建设
研究如何激励员工,提高 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STEP 03
工作压力管理
帮助员工有效应对工作压 力,保持身心健康。
Part
02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定义
总结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详细描述
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行为、思维、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理解人类行 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如神经科学、生理学、 社会学和哲学等。
心理学发展史
总结词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哲学思辨到实证研究。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言语、表情 等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和特征 。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外部表现,如 行为模式、言语特点、面部表情等,来推 断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观察法可以 提供大量真实、自然的数据,帮助我们深 入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大学心理学教案
大学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大学心理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大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大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大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大学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大学心理学导论》或其他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活动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心理学对大学生有何重要性?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介绍大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 解释大学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 介绍大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如学习与记忆、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解释大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需要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问题陈述、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
3.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计划,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1. 总结大学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
3. 提出扩展阅读和研究的建议,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和新进展。
教学评估:1. 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学生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小组活动中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 学生对大学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书面或口头表达。
大学生心理学教案
大学生心理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学2. 授课对象:大学生3. 课时安排:每章2学时,共10学时4.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学导论1. 了解大学生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2. 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第二章:大学生认知发展1. 了解大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2. 掌握大学生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章:大学生情绪与情感1. 了解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2. 掌握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第四章:大学生人际关系1. 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和类型2.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五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自尊1. 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 掌握大学生自尊的培养方法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水平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2.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心理现象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情景模拟:模拟现实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心理测试: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增强自我认知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章节测试:每章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习效果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学教程2. 辅助教材:心理学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3. 网络资源:心理学相关网站、论坛、视频等4. 软件工具:心理测试软件、教学课件等5. 实物资源:心理道具、模型等六、第六章: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1. 了解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定义、目的和原则2. 掌握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运用心理辅导解决实际问题七、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健康1.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其意义2.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3. 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八、第八章: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1. 了解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和表现2. 掌握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九、第九章: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1. 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2. 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的方法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第十章: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1. 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的方法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2.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心理现象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情景模拟:模拟现实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心理测试: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增强自我认知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章节测试:每章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习效果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八、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学教程2. 辅助教材:心理学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3. 网络资源:心理学相关网站、论坛、视频等4. 软件工具:心理测试软件、教学课件等5. 实物资源:心理道具、模型等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章2学时,共10学时2. 教学顺序:按照章节顺序进行教学3. 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基本信息补充说明:课时安排要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章节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和讨论;教学对象为大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完整版)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完整版)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简介本文档是一份完整版的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1. 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3. 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的心理问题;4. 学会运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5. 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意识和自主性。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3. 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4. 情绪管理和调节技巧;5. 增强自信和自我意识的方法;6. 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老师将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传授相关知识;2. 讨论:学生将被组织成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将研究如何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4.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练,学生将增强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演练,学生将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研究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定期小测验:定期进行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以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案例分析和应用题,以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3. 课堂讨论和演示: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示,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下的应用能力。
资源支持为了提供全面的支持,课程将提供以下资源:1. 课程讲义: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案例,供学生参考;2. 心理健康手册: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策略的手册,供学生自主研究和复;3. 网上研究平台:提供在线研究资料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和讨论。
时间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时间安排进行:- 总课时:16课时- 每课时时长:2小时- 上课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4:00-16:00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专业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健康专家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大学生心理学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学在个人成长、社会适应及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3. 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案3. 相关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心理学有什么了解?为什么选择学习心理学?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如心理学的诞生、发展、分化等。
- 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
3. 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个人成长: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 社会适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职业发展:了解职业心理特点,为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提问:你们对心理学有哪些疑问?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表情等来了解其心理活动。
-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幸福感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幸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提升幸福感。
4.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2. 幸福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学中关于幸福感的各种理论,如积极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等。
3. 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情绪管理、积极思维等方法提高幸福感。
5. 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探讨人际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提供心理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心理测试: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小测试,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幸福心理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主体教学:分别介绍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幸福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学教案
大学生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介绍大学生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和重要性。
解释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方面的作用。
1.2 心理学的分支介绍心理学的不同分支,例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讨论每个分支的研究重点和应用领域。
1.3 研究方法解释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问卷等。
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和应用研究结果。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与感知讨论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分析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2.2 认知偏差介绍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如确认偏误、自利偏差等。
探讨认知偏差对个体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2.3 提高认知能力讨论提高认知能力的策略,例如有效学习方法、记忆技巧等。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人类发展阶段概述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讨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发展任务。
3.2 心理发展理论介绍主要的发展理论,例如皮亚杰的理论、埃里克森的理论等。
分析不同理论对理解人类发展的贡献和局限性。
3.3 应对发展挑战讨论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例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4.1 社会影响与个体行为讨论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服从、认同等。
分析社会规范和群体动力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4.2 人际关系与沟通探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包括人际吸引、沟通技巧等。
讨论人际冲突解决和合作的重要性。
4.3 群体心理与团队动力介绍群体心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群体认同、群体规范等。
分析团队动力和团队合作对个体和集体绩效的影响。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5.1 心理健康概述讨论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
5.2 压力与管理探讨压力的概念和来源,以及压力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出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
心理学教案(完整版)全文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
01
心理健康
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02 人际关系
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 解自己和他人,改善人际关系 ,提高社交能力。
03
教育
04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家长 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全 面发展。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 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的内部心 理感受和驱动力。
分类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 ,以及爱、恨、羡慕等复杂情感。
动机的来源与驱动因素
来源
动机来源于需要、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
驱动因素
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
情感与动机在行为中的作用
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记忆保留率会逐渐降 低。遗忘曲线可以用来指导人们有效地学习和复习。
03
记忆术与记忆策略
记忆术是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如联想、分类、重复等;记忆策略是人
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的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分散复习、自我检测
等。
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对特定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寻 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积极情感能够激发人的行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消极情感则可能导致行为抑制或异常 行为。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
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能够激发人的行为动力,引导行为的方向和目标。同时 ,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会影响行为的持久性和效果。
心理学大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心理学导论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50分钟)1. 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 讲解心理学的定义,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介绍心理学的起源,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介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
-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心理、意识、认知、情感、动机等。
- 通过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介绍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法律、管理、市场营销等。
- 强调心理学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出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心理学。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
3. 教师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导论》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案例和资料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大学心理学课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
2.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范畴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范畴-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 心理学的学科范畴: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心理现象。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相关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 案例分析:分析心理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心理学在哪些领域具有重要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篇心理学相关文章,并撰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教学和学校环境中的心理现象。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组织行为。
-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 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法律、体育、艺术等。
- 案例分析:分析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心理学在你所在的领域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大学心理学教学设计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4.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心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什么?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等。
- 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讲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
- 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1. 以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以实际案例,讲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心理学在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大学心理课程教案范本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课程代码:PSY101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一、绪论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 课程概述与学习目标二、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2. 自我认知的方法3. 情绪的类型与作用4. 情绪管理技巧三、人际交往与沟通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原则3. 沟通技巧与障碍4. 解决冲突的方法四、压力管理与应对1. 压力的来源与类型2. 压力的生理与心理反应3. 压力管理的策略4. 应对压力的方法五、心理健康与身心疾病1. 心理因素与身心疾病的关系2. 常见身心疾病的识别与预防3. 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1. 心理健康自我检测2.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3.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4. 心理健康讲座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周:绪论- 介绍课程内容与目标- 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第二周: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讲解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情绪管理技巧-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感受第三周:人际交往与沟通- 讲解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沟通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有效的沟通方式第四周:压力管理与应对- 讲解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策略- 进行压力管理小组活动,如冥想和放松训练第五周:心理健康与身心疾病- 讲解心理因素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分析常见身心疾病的识别与预防第六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组织心理健康自我检测活动- 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讲座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20%2. 作业与讨论:30%3. 小组活动与角色扮演:20%4. 期末考试:30%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2. 课件与视频资料3. 心理健康网站与相关书籍备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3.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教学时数】3学时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灵魂”和“学问”两个词构成,意思是“灵魂之学”。
“灵魂”是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做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
那么,心理学到底是门什么样的学科呢?现在认为,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
(一)人的心理人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即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联系。
为了全面的理解人的心理,可以将人的心理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认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之一,它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
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持的态度体验。
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对客观现实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可以在头脑中制定计划,并将头脑的活动表现于实际行动中,从而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称之为意志过程。
(2)心理状态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质。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在自我没有清晰觉察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机能水平上进行,如兴奋、抑制、疲惫的、注意的、应激的等等。
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心理活动开展时和进行过程中,脑机能的兴奋水平以及受其决定的相应心理状态的激活程度。
(3)个性心理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某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
2.社会心理(二)人的行为1.行为概念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的环境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对人而言,对刺激的反应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的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言语活动。
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区别: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
联系: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指按照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遵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及其发展进行真实的表述与研究。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指应按照事物间普遍联系和整体性的观点去研究、考察人的心理活动和各种心理现象。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切忌静止、固定地看待各种心理现象。
4.道德性原则道德性原则是指心理学的研究应当遵循社会道德伦理准则,在保护人的身心不受侵犯与伤害的前提下,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进行研究。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言语、表情、行为)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要有效地运用观察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其次,要做好全面、细致的记录,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录音、录象等,便于反复观察和分析;第三,要善于分析,力求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3.测验法测验法又叫心理测验,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无论进行何种测验,都应做到:根据研究目的选用恰当的工具;测验人员应具备测验的基本知识,符合使用测验的基本条件,严格遵照规定的实施程序进行测验;严格按照测验手册规定的方法记分和统计结果;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有依据,不能随意解释。
4.实验法实验法是在实验者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考察此种变量对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它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
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需要首先进行实验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应具备:一要能成功地操纵自变量;二要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三要能科学地测定因变量。
四、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虽然,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后,人们就开始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关注,但心理学并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成为了一门独立正式的学科。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探讨都是在哲学或者神学中进行的。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正式的学科是从1879年开始的,其标志是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由于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不同,加之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费希纳。
这个学派19世纪产生于德国,以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结构,也就是对心理元素进行分析,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构造主义学派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实验资料,其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过于狭窄,又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因而遭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以哈佛大学的詹姆士为主要代表,他们反对冯特的构造主义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心理或意识机能,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要求扩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在人类的需要和环境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反对把意识分拆为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机能主义心理学使心理学的研究从单纯主观方面扩大到心理的客观方面,因此,推动了个性心理学、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的。
这一学派不同意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寻求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地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使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不研究心理现象,引起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四)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思为完成、结构、整体等,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
这个学派1912年创立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岢勒和考夫卡。
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出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等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这种整体的观点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Freud。
他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的规律,但是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如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等遭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六)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之后迅速发展。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奈瑟和皮亚杰。
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搞清楚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
他们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
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70年代以后对欧洲和亚洲影响较大的心理学思潮。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心理驱力,也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做行为的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
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由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他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
他们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能自我实现的、有创造潜能的“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们的一些研究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的本质规律。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实质;2.了解心理发展的涵义;3.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的实质;2.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目标】3学时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历史上,关于人类心理的看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心理实质的观点是唯一科学而正确的: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正确认识心理与脑的关系,人们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远古的人认为心理是灵魂的作用,而灵魂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人出生以后灵魂入窍,人熟睡时灵魂出窍。
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既非灵魂的作用,也不是外来的东西,而是与人体自身有关,是由身体派生的现象。
但是,对于心理产生于身体的什么部位,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人们错误地认为心脏活动与心理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我国古代也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孟子曾说过“心之官则思”。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长期的医学实践与生理解剖研究提供的具体证据,人们认识到心理活动与脑的关系。
现代科学更以大量的研究事实,进一步证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并充分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