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嘌呤代谢最终版本_王忠超、孙晓娟汇总
嘌呤代谢ppt课件
(GAR)
(谷氨酰胺)
O
C HO C
C H2N
N CH
N
羧化酶 HC 变位酶 C
CO2 H2N
N CH
N
H2O ATP H2C
AIR合成酶
C HN
H N
CH
NH O
Gln
FGAM 合成酶
ATP
Glu
(谷氨酸)
R-5'-P
R-5'-P
R-5'-P
5-氨基咪唑-4-羧酸 核苷酸(CAIR)
5-氨基咪唑核苷酸 (AIR)
这种还原反应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在二磷酸核苷(NDP) 水平上进行的。
P
P O CH 2 O
碱基
P P O CH 2 O
碱基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Mg 2+
OH OH
NDP
硫氧化
( N=A,G ,C,U) 还 原 蛋 白
H 2O 硫 氧 化
SH
还原蛋白
SH
S S
NADP +
FAD
NADPH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 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 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因溶解度较小,体 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
• 正常人血浆中尿酸含量为2-6mg%;男性平均为 4.5mg%,女性为3.5mg%。
• 除了痛风,尿酸高还是许多疾病的危险指征。 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人群罹患冠心 病死亡的几率是尿酸正常人群的5倍。
N H
hypoxanthine
(H)
N
N H
PRPP酰胺转移酶 IMP
-
-
6-MP 6-MP 6-MP核苷酸
别嘌醇代谢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别嘌醇代谢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嘌醇代谢物是指嘌醇在人体内代谢产物的总称。
嘌醇是一种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如煤焦油、石油和一些植物中。
嘌醇及其代谢物被认为是有毒物质,与环境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从环境角度来看,嘌醇代谢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
农药和除草剂的制造过程中常使用嘌醇类化合物,在农田中使用这些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和害虫。
然而,这些化合物也会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嘌醇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迁移现象,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从人体健康角度来看,嘌醇及其代谢物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
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嘌醇及其代谢物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特别是肺癌、结肠癌和泌尿系统肿瘤等。
嘌醇类化合物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激素失调等问题。
针对嘌醇代谢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嘌醇代谢物的产生、转化和代谢途径,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嘌醇代谢物的特性和毒性机制,可以为制定相关的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本文将围绕嘌醇代谢物展开论述。
首先将介绍嘌醇及其代谢物的基本特性和环境释放情况,然后重点探讨其在环境和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
最后,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嘌醇代谢物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帮助读者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关系。
本篇长文的结构如下所示: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概述:该部分介绍了本篇长文的主题——别嘌醇代谢物,并概括了其重要性和研究的现状。
通过概述,读者可以对本篇长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文章结构:该部分详细说明了本篇长文的章节组成和次序,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世界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14卷总目次
吴小琴 颜凯旋 杨 勇 等(22) 内脏脂肪指数与糖脂代谢病的相关性研究 余 雪 李敏谦 郭 姣(29) 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在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孙 健 李丽敏 胡 青 等(818 UPLC/MS/MS法定性定量测定中药材中 3类 27种合成色素
张 盨 胡 青 孙 健 等(82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用于阿胶糕类食品中阿胶的鉴别及马、牛、 羊、猪皮源成分的检测 张静娴 胡 青 董洪霜 等(828) 专题———中医药疗法对肾功能的保护 健脾清化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 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雯婷 苗 水 陈 铭 等(783) 不同种类牛黄投料的小儿化毒胶囊(散)中胆红素的研究
冯 睿 夏 晶 潘 杰 等(793)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三七中 26种真菌毒素
王少敏 杜春晓 刘贤贤 等(798) 注射用血栓通中三七元素迁移的规律
王妮华 王琼熠 范 辉(48)
专题———中药饮片质量研究 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
费程浩 戴 辉 苏 杭 等(257) 不同产地苍耳子 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何 钦 郑 薇 李伟东 等(263) 基于 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任 娟 刘 晓 李伟东 等(268) 杜仲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朱星宇 周燕萍 陆金兰 等(274) 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
谭 静 林亚平 赵 欢 等(515) 基于生物传热学的艾灸疗法物理学剂量研究
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录一、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 (2)二、维生素A (3)1. 维生素A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4)2. 维生素A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5)三、维生素B族 (6)1. 维生素B族对尿酸氧化酶的调节作用 (7)2. 维生素B族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8)四、维生素C (9)1. 维生素C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1)2. 维生素C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1)五、维生素D (13)1. 维生素D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4)2. 维生素D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5)六、维生素E (16)1. 维生素E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7)2. 维生素E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8)七、维生素K (20)1. 维生素K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0)2. 维生素K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1)八、维生素B1 (23)1. 维生素B1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4)2. 维生素B1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5)九、维生素B2 (26)1. 维生素B2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7)2. 维生素B2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8)十、维生素B3 (29)1. 维生素B3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30)2. 维生素B3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31)一、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摄入适量的维生素A能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减少痛风发作频率。
这主要得益于维生素A在肾脏促进尿酸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中的一些成员,如维生素BBB6和B9,都对尿酸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它们参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调节,加速尿酸的分解,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
维生素B族还能改善肾脏功能,增加尿液排尿酸的能力。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降尿酸作用。
摄入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2022年执业药师《高尿酸及痛风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答案
高尿酸及痛风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单选题
1.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C) 正确
2.ME分级标准,下列错误的是()(D) 正确
但未造成伤害 D.D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3.对于HUA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等患者,若血尿酸(),应起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可有效防治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B) 正确
4.急性痛风治疗期间必须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低剂量阿司匹林。
()(B) 正确
5.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2%。
()(B) 正确
6.血尿酸水平增高不仅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而且是非糖尿病人群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UA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和恶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A) 正确
A.对
B.错
多选题
1.下列属于阿司匹林的禁忌症的是()(ABCD) 正确
2.下列属于碳酸钙维生素D3高尿酸血症禁忌的是()(ABCD) 正确
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BCD) 正确
4.HUA合并骨质疏松钙剂如何选择?()(ABCD) 正确
入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2D.每3个月监测血钙、尿钙、尿酸3。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治进展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治进展1.别嘌醇抗痛风的作用机制是(D)A抑制粒细胞漫润和和细胞趋化B.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C.可促进尿酸分解,将尿酸转化为一种溶解性更好的尿囊素D.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漂吟和黄漂岭代谢为尿酸E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2.影响肾脏尿酸盐重吸收的转运蛋白是(A)A. URAT1B. OAT1C. ABCG2D. NPT13.尿酸盐540≥μmol/L,痛风5年累计发病率是(B)A.12%B.22%C.52%D.68%4.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C)A.12%B.24%C.13%D.34%%5.痛风发作的关键是(D)A.高尿酸血症B温度变化C.体内PH值D.尿酸结晶的形成6.关于嘌呤说法正确的是(C)A.嘌呤对人体不好,不能吸收B.人体离开嘌呤,嘌呤吸收越多越好C.嘌呤是细胞组成成分D.蛋白质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1.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生活方式不包括(DE)A.多饮水B.限制烟酒C.避免食用猪肝、肾D.可以喝一些含有成分较高的果糖饮料E.每周可进行大剂量的运动,来快速降低体重2.秋水仙碱常见不良反应包括(ACD)A.肝损伤B.过敏性皮肤炎症C.消化道症状D.肾功能异常E.周围神经变3.通过抑制URAT1转运蛋白促尿酸排泄的药物有(AC)A.苯澳马隆B.来辛雷德C.氯沙坦D.丙磺舒E.非诺贝特4.我国痛风急性期抗炎镇痛药一线用药是(AB)A.秋水仙喊B.NSAIDC.糖皮质激素D.苯澳马隆E.普瑞凯希。
嘌呤碱分解代谢
嘌呤碱分解代谢
嘌呤碱分解代谢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嘌呤碱首先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
2.接下来,核苷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水解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
3.嘌呤碱最终分解为尿酸,尿酸可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的每日尿酸排
出量为0.6克。
部分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再合成嘌呤核苷酸,这个过程称为回收合成代谢途径,可在骨髓及脾脏等组织中进行。
4.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生的腺嘌呤、鸟嘌呤及次黄嘌呤在磷酸核糖转移酶
的催化下,接受3'-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分子中的磷酸核糖,生成相应的嘌呤核苷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嘌呤碱分解代谢的资料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肾脏病学-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特纳帕诺相关介绍 (1)二、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依特卡肽相关介绍 (3)三、CKD-MBD之继发性甲旁亢的规范诊疗 (5)四、CKD-MBD患者的营养与血磷管理 (7)五、CKD-MBD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9)六、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危害及血磷的管理 (11)七、慢性肾脏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3)八、护理干预助力CKD-MBD患者高磷血症管理 (15)九、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评估与膳食指导 (17)十、浅谈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患者管理 (19)十一、慢性肾脏病的健康管理 (21)十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疗策略 (22)十三、血透患者血管钙化的评估方法 (24)十四、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治 (26)十五、慢性肾脏病早期诊疗策略 (28)十六、HIF-PHI治疗CKD贫血的理论基础 (30)一、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特纳帕诺相关介绍1.以下哪个药品不属于磷结合剂()A.醋酸钙B.司维拉姆C.碳酸镧D.蔗糖氢氧化氧铁E.替纳帕诺参考答案:E2.替那帕诺的药物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替纳帕诺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外抑制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和CYP2D6B.替纳帕诺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外诱导CYP1A2和CYP2B6C.替纳帕诺大概率会发生与磷结合剂的临床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D.替纳帕诺不会与含钙磷结合剂发生临床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参考答案:C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磷在小肠中通过2种不同的途径吸收: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B.细胞旁吸收约占肠道磷酸盐吸收的65-80%,跨细胞吸收约占20-35%C.磷结合剂发挥作用不因药物种类及胃肠道pH值不同而异D.替纳帕诺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表面的钠/氢交换器3 (NHE3),增加细胞内的H+浓度,降低磷酸盐的透过性,导致通过细胞旁途径的磷酸盐吸收减少,从而降低血清磷水平参考答案:C4.替纳帕诺的规格是()A.10mgB.20mgC.30mgD.以上规格都有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关于替纳帕诺的疗效描述是错误的()A.替纳帕诺单用,不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B.替纳帕诺联用磷结合剂,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C.替纳帕诺联用磷结合剂,可减少降磷药物的使用片数而达到同样的效果D.日本II期临床研究显示,替纳帕诺还可以协同降低iPTH和FGF23水平参考答案:A二、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依特卡肽相关介绍1.关于依特卡肽的药代动力学描述正确的是()A.依特卡肽无任何已知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B.依特卡肽经P450系统代谢,需谨慎联用以上代谢途径的药物C.对中度及高度肝功能障碍患者给予依特卡肽时,应充分监测血清iPTH或血清Ca2+浓度,慎重给药D.依特卡肽在老年人群(>65岁)中的血浆尝试存在差异,应考虑调整用药剂量参考答案:D2.以下哪项关于依特卡肽的疗效是错误的()A.依特卡肽显著降低PTH水平,27周即可实现较基线50%以上的下降B.在不同基线情况下,依特卡肽降PTH的表现都比西那卡塞更佳C.西那卡塞的患者转换使用依特卡肽后,仍能实现PTH水平进一步降低50%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特卡肽较现有SHPT药物治疗方案,PTH 达标的可能性最高E.以上都是正确的参考答案:E3.根据依特卡肽公开发表的文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依特卡肽在降PTH上表现突出,拥有50%以上PTH下降获益优势B.西那卡塞患者转换使用依特卡肽后,能实现PTH水平进一步降低50%C.拟钙剂治疗可以降低SHPT患者全因死亡风险17%及心血管死亡风险8%D.拟钙剂治疗可以降低SHPT患者骨折风险16% -29%E.依特卡肽本质上和西那卡塞是一样的参考答案:E4.比较依特卡肽和西那卡塞对于不同指标的影响,错误的是()A.Ca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B.P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C.PTH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D.FGF23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参考答案:B5.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依特卡肽在透析后使用,非常方便,患者不容易漏服B.依特卡肽静脉注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药片负担C.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依特卡肽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仅3-4%,患者耐受度高D.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依特卡肽的患者依从率约80%,而西那卡塞仅60%左右E.以上都是正确的参考答案:E三、CKD-MBD之继发性甲旁亢的规范诊疗1.SHPT的药物治疗方案制定需要考虑什么指标?A.Ca水平B.P水平C.iPTH水平D.ALP水平E.需要综合考虑Ca、P、PTH水平参考答案:E2.对于慢性肾脏病G5期患者,建议iPTH的检测频率为()A.1-3个月B.3-6个月C.6-9个月D.9-12个月参考答案:B3.SHPT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清钙B.血清iPTH水平C.血清磷D.血清维生素DE.以上都需要考虑参考答案:E4.SHPT的治疗手段包括()A.控制高磷血症,维持血钙水平达标B.活性VD制剂C.拟钙剂D.PTX手术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网状Meta分析显示,新型拟钙剂依特卡肽是最有效的拟钙剂,优于西那卡塞的()倍,依伏卡塞的()倍A.1.18倍,3.33倍B.1.38倍,3.53倍C.1.58倍,3.73倍D.1.78倍,3.93倍E.1.98倍,4.13倍参考答案:D四、CKD-MBD患者的营养与血磷管理1.一项研究显示,钙、磷、PTH均未达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A.31%B.41%C.51%D.61%E.71%参考答案:C2.以下哪项不属于营养不良给CKD患者的危害?A.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诱发或加重贫血C.加速疾病进展D.增加骨折风险E.增加死亡风险参考答案:E3.下列选项中关于腹透患者营养治疗的观念不正确的是()A.腹透患者需要注意仅低蛋白饮食不足以维持营养状态和残肾功能B.腹透患者为维持营养状态,应该不限制患者的蛋白摄入,越多越好C.腹透患者可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可以有效维持残肾功能,并能提升营养状态D.腹透患者的膳食摄入提倡优化蛋白饮食,其中50%以上的蛋白质摄入为优质蛋白B参考答案:B4.以下对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CKD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2.5-58.5%B.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0.0-66.7%C.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7-47.8%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控制好血磷必须全力追求低蛋白饮食B.低蛋白饮食+复方α-酮酸可有效改善高磷血症MHD患者的血磷水平C.选择低磷/蛋白质比的食物、补充α-酮酸可兼顾CKD-MBD患者营养需求和限磷饮食D.选择合适的磷结合剂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磷水平E.CKD患者应在磷摄入和蛋白质摄入之间寻求平衡参考答案:A五、CKD-MBD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1.根据国内研究的结果,我国透析患者钙化发生率高达()A.35.5%B.47.4%C.55.5%D.0.774E.90%参考答案:E2.CKD-MBD的预防和治疗包括()A.降低高血磷,维持正常血钙B.SHPT的治疗C.CKD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3.在我国约()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SHPT表现,而这些患者中PTH控制的达标率仅为()左右A.50%,45%B.60%,55%C.70%,65%D.80%,70%E.90%,75%参考答案:B4.CKD-MBD的临床表现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钙、磷、甲状旁腺激素( PTH)或维生素 D 代谢异常B.骨转化、骨矿化、骨量、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C.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D.肾性营养不良参考答案:D5.SHPT对以下系统无危害()A.骨骼肌肉系统B.心血管系统C.血液系统D.内分泌系统E.SHPT的危害会累及多系统,以上都会有影响参考答案:E六、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危害及血磷的管理1.血磷升高的危害是()A.增加骨折风险B.增加肾衰竭风险C.加重血管钙化D.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和全国死亡风险E.以上全是参考答案:E2.Tenapanor是首个抑制细胞旁途径的降磷药物,从作用机制看,以下正确的是()。
尿酸、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在痛风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DOI:10.13602/j.cnki.jcls.2020.08.17·调查研究·尿酸、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在痛风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宋睿睿1,玛依娜·卡哈尔1,陆影2,张晓波1,李瑞1,陈邬锦1,孙晓红3,陈锋1,孙玉萍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乌鲁木齐830001;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 研究尿酸(UA)、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在痛风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4例男性痛风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UA、肾功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将研究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86)和肾功能损伤组(n=12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UA、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
结果 肾功能损害组血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tUA=-7.637、ZTG=-6.778、ZTC=-3.893、tLDL C=-2.49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组(t=2.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UA(OR=9.114,95%CI:3.003~27.678)、TG(OR=1.650,95%CI:1.112~2.448)、TC(OR=1.385,95%CI:1.180~1.627)、HDL C(OR=0.440,95%CI:0.202~0.958)、LDL C(OR=1.777,95%CI:1.107~2.852)水平增高,肾功能损害人数增加,以UA影响最显著。
交互作用分析发现男性痛风患者中高UA合并高TG、高TC、低HDL C和高LDL C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分别为两者均正常时的5.147、1.001、3.144和2.127倍;且高UA合并高TG对痛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大于高UA合并高TC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非靶代谢 一级代谢物 二级代谢物分析流程
非靶代谢一级代谢物二级代谢物分析流程示例文章篇一:《探索非靶代谢:一级代谢物和二级代谢物的分析流程》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特别有趣的东西,那就是非靶代谢里一级代谢物和二级代谢物的分析流程。
你们可能会想,这听起来好复杂呀,就像要去解开一个超级神秘的魔法谜题一样。
其实呀,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来,就会发现这其中的乐趣啦。
那什么是非靶代谢呢?我觉得呀,非靶代谢就像是一个大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关于生物体内的秘密。
一级代谢物和二级代谢物就像是这个宝藏里不同类型的宝贝。
一级代谢物呢,它们就像是基础的建筑材料,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东西。
比如说葡萄糖,这可是我们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啊。
要是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大工厂,葡萄糖就是那种最最基本的原材料,没有它,这个工厂好多机器都运转不起来呢。
那我们怎么开始分析这些代谢物呢?首先就是样本的采集。
这可不能马虎呀,就像你要做一道超级美味的菜,选食材的时候就得特别小心。
采集样本就有点像在大森林里寻找特殊的草药一样。
如果是研究植物的代谢物,那就要精心挑选健康的植物,从它合适的部位采集。
是叶子呢,还是根呢?这都得想清楚。
要是研究动物的话,可能要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之类的。
这就好比从动物这个小世界里取出一小部分来窥探整个世界的秘密。
我记得有一次看叔叔做实验,他要采集老鼠的肝脏组织来分析代谢物。
他可小心了,就像对待最珍贵的宝石一样,一点点地把肝脏组织取出来,还不停地念叨着可不能把样本弄坏了。
采集好样本之后呢,就要进行样本的预处理啦。
这一步就像是给我们的宝贝们先洗个澡,让它们变得干干净净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它们的特点。
预处理有好多方法呢。
比如说提取,就像从沙子里把金子筛选出来一样。
要把我们想要的代谢物从样本里提取出来,有时候得用到特殊的溶剂。
这溶剂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把代谢物锁住的小盒子。
我问过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复杂的提取呢。
老师说,如果不提取出来,代谢物就像混在一群小伙伴里,我们很难分清谁是谁呀。
16361159_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udedi
nt
h
i
ss
t
udy.They we
r
e
y DN pa
(
)
(
)
r
andoml
i
v
i
dedi
n
t
oc
on
t
r
o
lg
r
oup 80c
a
s
e
s anda
l
l
opu
r
i
no
lg
r
oup 80c
a
s
e
s .Twog
r
oupso
f
yd
t
i
en
t
swe
r
eg
i
vent
hec
onven
t
i
ona
lt
r
e
a
tmen
to
fd
i
abe
t
e
s.Thec
on
t
r
o
lg
r
oupwe
r
eg
i
venp
l
a
c
ebo
pa
(
andt
het
r
e
a
tmen
tg
r
oup we
r
eg
i
ven a
l
l
opu
r
i
no
l.24 hou
r ur
i
ne p
r
o
t
e
i
n quan
t
i
t
a
人体内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
人体内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
人体内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有尿酸和尿素。
嘌呤是一种氮碱性物质,存在
于食物中,也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当嘌呤代谢发生异常或过量摄入嘌
呤含量高的食物时,人体需要将其分解和排出。
嘌呤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逐步分解成黄嘌呤、黄嘌呤酸、尿酸和尿素。
黄嘌呤是嘌呤分解的中间产物,进一步被氧化转化为黄嘌呤酸。
黄嘌呤酸经过
酶的作用被进一步转化为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大部分尿酸
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少量通过肠道排泄。
另一方面,嘌呤也可经过转化生成尿素。
在嘌呤代谢过程中,部分黄嘌呤酸被
转化为尿素,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它通过肝脏生成,并通过肾脏排泄。
需要注意的是,尿酸和尿素是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但当尿酸过多积累或排
出不畅时,可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相关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适当
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于维持嘌呤代谢的平衡非常重要。
基于嘌呤代谢途径研究痛风消3号对HUA小鼠血尿酸蓄积的影响
基于嘌呤代谢途径研究痛风消3号对HUA小鼠血尿酸蓄积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5-24T08:40:29.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3期作者:刘旭1 周忠光1 王晓源1 王蔚1 梁雪1 毕悦1 罗曼1 杨建1 董霏雪2(通讯作者)[导读] 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次黄嘌呤,诱导小鼠形成高尿酸血症模型;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UA、BUN、Cre、ADA、GDA、XOD的含量;并取小鼠肾脏进行HE染色。
发现:痛风消3号通过嘌呤代谢的途径能够降低机体内血尿酸的含量。
刘旭1 周忠光1 王晓源1 王蔚1 梁雪1 毕悦1 罗曼1 杨建1 董霏雪2(通讯作者)(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摘要: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次黄嘌呤,诱导小鼠形成高尿酸血症模型;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UA、BUN、Cre、ADA、GDA、XOD的含量;并取小鼠肾脏进行HE染色。
发现:痛风消3号通过嘌呤代谢的途径能够降低机体内血尿酸的含量。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次黄嘌呤;尿酸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嘌呤代谢引起的障碍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含量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1],滞留所致。
或者机体内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体内血尿酸浓度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是发生肾功能障碍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关键的风险因素[2],有相关研究表明,尿酸代谢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很大几率可以引起痛风,它是痛风性关节炎重要的生化基础[3]。
抑制尿酸的合成与促进尿酸的排泄是现代医学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手段,如黄嘌呤氧化酶是尿酸分泌的关键[4],黄嘌呤氧化物抑制剂能有效的降低尿酸水平;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可分为降尿酸药与控制HUA急性炎症发作的抗炎药物[5]。
而应用中医药治疗HUA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治疗HUA的理想方法。
痛风消3号(水红花子、独活、木瓜、香薷、土茯苓)所用药物:土茯苓,性甘、淡、平,入肝胃经,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梁巧静[6]等研究发现土茯苓中含有活性物质:黄酮苷类、苯丙素类和黄酮类物质,同时也是具有挥发药理的作用物质,能够利尿、抗炎、镇痛、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嘌呤代谢产物的去除
嘌呤代谢产物的去除
嘌呤代谢产物是指在人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如尿酸、肌酸、黄嘌呤等。
这些代谢产物如果不能有效地被去除,就会在体内积累,导致嘌呤代谢异常,引发痛风、肾结石等疾病。
因此,去除嘌呤代谢产物非常重要。
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增加水分摄入:喝足够的水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帮助去除嘌呤代谢产物。
2. 调整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肝脏、海鲜、红肉等,同时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水果、蔬菜等。
3.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嘌呤代谢异常病症,可以采用药物来促进尿酸的排泄。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等。
总之,去除嘌呤代谢产物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步骤,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搭配和水分摄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方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嘌呤代谢系统第一节概述嘌呤代谢是指核酸碱基腺嘌呤及鸟嘌呤等的嘌呤衍生物的活体合成及分解。
动物,其嘌呤化合物几乎全部氧化为尿酸,分别以不同形式而排出。
人体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
为了了解尿酸的生成机制,首先要了解嘌呤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一、嘌呤代谢调节嘌呤代谢速度受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和谷氨酰胺的量以及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对酶的负反馈控制来调节。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为嘌呤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是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们的作用点见下图12-1。
注:E1: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E2:次黄嘌呤脱氢酶;E3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E4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E5黄嘌呤氧化酶;→表示负反馈控制。
由核酸分解代谢为尿酸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生成途径:(1)核酸→鸟嘌呤核苷酸→鸟嘌呤→黄嘌呤→尿酸。
(2)核酸→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黄嘌呤→尿酸。
(3)5-磷酸核糖+ATP→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
此乃尿酸生成的一个总轮廓,中间有许多环节已被省略,在尿酸生成的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和调节。
但从上述尿酸生成的简要过程中可以看出,嘌呤是尿酸生成的主要来源。
因此,嘌呤合成代谢增高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造成血清尿酸值增高。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人体体内约有8种酶参与了尿酸的生成过程,其中有7种酶均促进尿酸生成,它们包括:①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②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③腺嘌呤磷酸糖核糖苷转移酶;④腺苷去胺基酶;⑤嘌呤核苷酸磷酸酶;⑥5-核苷酸酶;⑦黄嘌呤氧化酶。
这些酶的活性增加时,尿酸生成即增加;在这些酶中,以黄嘌呤氧化酶最为重要。
另一种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其作用和上述7种酶正好相反,当其活性增强时可抑制尿酸生成,活性减弱时则尿酸生成增加。
酶缺陷包括某种酶的数量增多或活性增强和某种酶的完全性缺乏或部分缺乏,皆可导致嘌呤合成加速和尿酸生成增多。
酶缺陷在痛风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很难得到证实,仅少数病人可以鉴定出酶缺陷。
嘌呤排出物的多样性,可能与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酶缺失现象(eezymaphresis)有关[1、2]。
对导致过量嘌呤生物合成的机制,有嘌呤代谢酶的数量增多或活性过高,或酶活性降低或缺乏。
二、尿酸代谢的平衡血清中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尿酸的积聚,可见于如下的5种情况:①外源性吸收增多,即摄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增多;②内源性生物合成增加,包括酶缺陷,如核酸分解加速和嘌呤基氧化产生尿酸增多;③排泄减少,即由肾脏经尿排出减少和由胆汁、胃肠分泌后,肠道细菌分解减少;④体内代谢减少,即尿酸内源性破坏减少;⑤上述综合因素或不同因素的组合。
拥有尿酸(氧化)酶的物种,能将尿酸转化为溶解性较高、更易排出的尿囊素(allantoin),故血清尿酸水平低而无痛风存在,人和几种类人动物是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尿酸氧化酶基因突变性灭活的,从这点来说,人类的高尿酸血症是由尿酸分解代谢的先天性缺陷造成[3]。
高尿酸血症血清中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人体内尿酸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约占体内尿酸的20%;二是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的,属内源性,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
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显然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
核素示踪研究,正常人体内尿酸池的尿酸平均为1200mg,每天产生约750mg,排出500~1000mg,约2/3经尿排泄,另1/3由肠道排出,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尿酸氧化酶分解。
尿酸值升高有两种情形:其一是体内制造的尿酸太多;另外一种是尿酸排泄不畅,存积在体内而造成的。
由以上平衡模式中可以看出,体内通常蓄积了1200 mg的尿酸,每天有一半的尿酸(即600 mg)在进行着新旧交替,当这个平衡瓦解时,尿酸积存,就会引起高尿酸血症,最后变成痛风。
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
在血液pH 7.4的情况下,血中尿酸以尿酸钠离子形式存在,故高尿酸血症即高尿素钠血症。
痛风的一切临床表现,皆由其钠盐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析出并沉积于组织引起。
痛风的肾脏病变除尿酸盐结晶作用外,尚有少数病例是由于尿酸本身的结晶沉淀所致,如急性尿酸性肾病。
正常人血清尿酸钠水平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国内正常男性平均值为339μmol/L(5.7 mg/dl),女性平均值为256μmol/L(4.3 mg/dl)。
正常血尿酸高限男性为417μmol /L(7.0 mg/dl),女性为357μmol/L(6.0 mg/dl)。
尿酸积聚的主要原因是内源性嘌呤生成增多,尿酸排泄减少则占少数。
美国男性公民限制嘌呤饮食时,尿酸排泄正常范围为1.48~3.54μmol/d(250~600mg/d) [4,5]。
大多数原发性痛风病人其24 h尿酸排泄量在正常范围内,20%-25%的病人排出增多。
尿酸池代谢周转率及甘氨酸示踪研究证明,尿中尿酸排泄增加的病人,其嘌呤合成异常增多。
而尿中尿酸排泄量正常的病人,也有2/3嘌呤产生过多,故一般认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尿酸产生过多,占70%~78%,而尿酸排泄过低者只占25%。
Gutman等对300例原发性痛风的分析表明,兼有尿酸产生增多和排泄减少者占1/3[6]。
第二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检查一、尿酸测定(一)血尿酸测定1.概念尿酸(uric acid UA)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浆尿酸浓度升高(高尿酸血症)或降低(低尿酸血症)。
目前认为,尿酸测定是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痛风(gout)的最佳生化标志。
尿酸测定还有助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
2.方法晨起空腹静脉抽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3.正常参考值磷钨酸还原法:男性150~420μmol/L(2.7~7.0mg/dl),女性90~360μmol/L(1.5~6.0mg/dl)。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男性180~440μmol/L(3.0~7.4mg/dl),女性150~360/μmol/L(2.5~6.0mg/dl),儿童120~320μmol/L(2.0~5.5 mg/dl)。
4.注意事项(1)一般制订尿酸的正常参考值,是以一群人的血中尿酸平均值加上2个标准差为上限,大约有10%的人会尿酸偏高,但这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不能与痛风混为一谈。
(2)血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h,不能立即分离血清的标本,应放4℃低温保存,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
(3)抽血前一周,停服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排钾利尿剂、阿司匹林、青霉素、头孢菌素、环孢素、抗结核药及烟酸、维生素B1、B12等。
(4)有高达30%左右的病例,在血尿酸值正常的情况下,仍有痛风发作,而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后,体内血尿酸的水平可以没有大幅度的变化,这是由于身体在症状出现以后,进行了自我调节,加速了尿酸的排出。
例如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尿酸排泄。
5.临床评估(1)血尿酸增高见于①痛风、高尿酸血症。
测定血清尿酸含量对痛风的诊断是一项最佳生化的指标[7]。
②各种类型的肾脏疾病[8],肾功能衰竭早期,由于尿酸排泄障碍而使血尿酸增高。
因此血清尿酸含量是预测肾脏疾病的一个早期灵敏可靠的指标之一。
③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癌症化疗时,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④肝脏疾患、甲状腺功能减低、妊娠反应、子痫患者伴有血尿酸升高。
⑤尿酸水平可反映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所以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血清尿酸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9]。
⑥偶见于肝糖原沉着症Ⅰ型,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引起血糖降低,促使糖原分解,乳酸产生过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同时核苷酸消耗,嘌呤合成增加,结果导致高尿酸血症。
⑦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常伴高尿酸血症[9,10,11,]。
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与肥胖、饮食、饮酒等共同因素有关。
限制饮食,降低体重常可使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都得到控制。
⑧药源性的高尿酸血症常发生于应用噻嗪类利尿药及利尿酸、速尿、醋氮酰胺时。
水杨酸钠在大剂量时有利尿酸作用,而在小剂量时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尿酸增高。
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亦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2)血尿酸减低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吟氧化酶和嘌吟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
(二)尿尿酸测定1. 概念尿尿酸测定是反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一项检查,在临床上可用以判断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或是两者兼有。
另外,对于选择治疗药物及监测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方法准确留取24h尿量,5-10ml盐酸防腐,记下尿总量,混均,取20ml送检。
3.正常参考值一般饮食状况下<800mg/24h;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600mg/24h。
4.注意事项①收集期间不要喝咖啡、茶及可可豆,也不要服维生素C及小苏打。
夏天收集瓶可加盖置于冰箱下层冷藏,但不可有结冰现象。
②如果病人已有肾功能减退、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肾盂积水、尿潴留及排尿不畅等情况,可使测定结果受影响。
③留尿当天如有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及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改期进行。
④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包括:是否留准24h全部尿量,尿防腐剂是否正确使用,留尿期间服用药物有无影响,留尿期间是否大量饮水而造成尿量过多,标本保存温度是否合适,糖尿病患者尿糖是否过高等。
5.临床评估(1)根据尿尿酸测定可将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可分为产生过剩型和排泄不良型:①产生过剩型:在一般饮食状况下24小时尿中尿酸含量超过800mg。
若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测量,24小时尿中尿酸含量则是超过600mg。
这类原发性痛风患者在痛风人群中不足10%。
②排泄不良型:在一般饮食状况下24小时尿液中尿酸含量低于800mg。
若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测量,24小时尿中尿酸含量则是低于600mg。
绝大多数发生痛风的原因,都是因尿酸盐排泄不足所致,约占90%。
(2)尿尿酸的测定虽然不能用于判断痛风的病情,但对选择药物有一定的帮助。
(三)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四种方法1.24h尿尿酸定量测定:见尿尿酸测定章节。
2. 尿酸清除率(Clearance of Uric Acid CUA)测定①方法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