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
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
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
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
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帮助学生认识“热的传递”;
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基本上可看作并列关系。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选择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发明史等,即可直接讲授,此时,探究则显得毫无意义。
2、探究法。
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3、实验法
这三课的实验比较密集,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讨论法
适时的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可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已的观点。
四、教学设计:(分三课分别叙述)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2、能解释热水变凉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流程
1、利用错觉,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2、初次实践,学习使用温度计
3、合作探究,发现热水变凉规律
4、拓展延伸,激发探究热情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错觉,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课的一开始,我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把两个手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录像)
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两个手指对同一杯温水产生的错觉,让学生认识到,光凭自已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准确反映物体的冷热,必须用一个科学仪器,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此时,学生对温度计肯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转入第二个环节。
(二)初次实践,学习使用温度计。
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我分三步达成目标:
1、演示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模仿操作练习
3、实际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这三步教学,是从观察、模仿到实践,逐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
第一步,我采用的演示讲解法。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知识,个人认为没有探究的价值,宜作直接讲解,但现场的演示是必须的,并且我为学生总结出四字操作口诀:“拿、放、等、读”,方便学生掌握。
(录像)
第二步是模仿,让学生按四字口诀模仿练习,将观察到的方法进一步内化成技能,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
第三步是独立操作,分别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作记录。此活动
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学生能正确操作,熟练掌握,二是验证课开始的实验,证明手指的感觉确实是错的,而用科学仪器,无论测多少次,温度都不会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是经得起多次验证的。
(录像)
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已能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选择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热水变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这个活动,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一是讨论预测,二是实验验证,三是整理分析,四是探讨解释,这是一个相对典型、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
在讨论预测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观点,他们的依据,都来自生活经验,学生可能说有规律,也可能说没有规律,可能先快后慢,也可能说先慢后快,都不要否定学生的观点。
(录像)
在实验验证环节,为了连续测量的方便,我用铁架台固定住温度计,并且和学生商定,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便于整理分析,学生们有了前面使用温度计的基础,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实验。
(录像)
有了亲手采集到的数据,学生就可以进行整理分析了。我想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