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

合集下载

【唐朝历史】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 全身上下武装到牙齿

【唐朝历史】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   全身上下武装到牙齿

【唐朝历史】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全身上下武装到牙齿唐朝是中国古代军事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其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

本期国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士兵的装备和组织情况。

唐史料对装备的记载具体到每支部队有几匹马、几口锅关于军队的装备,一些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

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

《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从北宋李公麟的《免胄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士兵的着装风格。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

这种兵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

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新唐书》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

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

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

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

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那份量也不轻,不过根据记载来看,军队里有驮马。

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

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

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

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创新,为唐朝的军事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冷兵器、火药武器以及军事战术三个方面介绍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

一、冷兵器技术唐朝时期,冷兵器技术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刀剑以及弓弩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中,成为唐朝军队的主要武器。

刀剑是唐朝主要的近战兵器之一。

唐代著名的刀剑有“杨家枪刀”、“陷马刀”等。

其中,“陷马刀”是专为对抗敌骑兵而设计的,刀背有锯齿状的金线以增加伤害。

这些精良的刀剑,使得唐朝的近战战斗具备了很大的威力。

弓弩是唐朝时期重要的远程兵器。

唐朝将弓弩制造工艺不断优化,弩弓设计不断改进,提高了射程和射速,弩箭也采用了新型的制作材料,如特制的羽箭和金属制的箭头,使得射击效果更加准确和致命。

这些弓弩成为唐军在战斗中具有重要优势的利器。

二、火药武器技术唐朝是火药在军事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

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带来了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推动了战争方式的改变。

火药武器在唐朝时期主要表现为火枪、炮和火箭。

火枪是最早应用火药技术的手持武器之一,采用了改良的火药装置,将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出枪管,以射击目标。

唐朝的火枪虽然威力不如后来的火药武器那么强大,但对于近距离的敌人来说,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炮是唐朝另一个重要的火药武器。

唐代的炮器种类繁多,从小型的手持炮到大型的城防炮等。

它们使用了更大量的火药,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这使得唐朝在攻城战和围困战等方面具备了更强的能力。

除了火枪和炮,火箭也是唐朝时期应用火药技术的兵器之一。

唐代的火箭装置着实给后代军事技术带来了启示。

火箭的使用使得唐军具备了更远程的攻击能力,尤其是对恶劣环境下的敌军营地和舰艇等目标具有较大威胁。

三、军事战术唐朝的兵器与军事技术的发展不仅限于刀剑、弓弩和火药武器的改进,还涉及到了军事战术的创新与实验。

唐代军队注重步兵与骑兵的配合作战,形成了以骑兵为主力、以步兵为辅助的兵力结构。

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

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

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唐刀”一词是我国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

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欢迎阅读!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现代俗称的“唐刀”,其狭直刀身,小镡,长柄(可双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仓院藏品,千年前自唐朝进口之“金银钿装唐大刀”。

唐刀的刀型源自汉代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同时也拥有笔直的刀身。

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

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

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

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

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

要了解唐刀首先得了解唐刀的九个常识。

1:唐刀与汉刀概念不同,因汉刀没有广泛使用复合钢工艺。

唐代国力雄厚,复合钢广泛使用,使唐刀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说明,中国唐刀技术并未失传,包钢夹钢覆土烧刃工艺六七十年代河北地区仍有生产。

至今天津还有师傅祖传特殊淬火。

2:唐刀是指唐代的刀剑,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

装饰角度来说不一定全是中原风格,西亚阿拉伯文化繁荣,对唐刀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刀并未影响唐刀发展3:没有证据证明正仓院的唐刀是中国制造,但是这不能否定唐刀的风格样式。

龙泉的装具以正仓院为参考,九成以上并不是无端猜想4:障刀不是匕首,也没有证据证明障刀是匕首,相反障刀的形状极有可能是刀身很宽的刀,类似早期的大砍刀。

障刀,障者,扫清障碍,霸气。

盖用障身以御敌,障身二字可以理解为刀身御敌,极有可能是宽刃唐刀,在唐代有宽刃唐刀很正常,但是却不见记载。

同时另一个间接证据,唐宋时古人常用作扫清障碍开垦荒山的“畲刀”也是宽刃大刀。

畲刀是当时民间农用刀具。

5:并不是装饰豪华的唐刀是仪刀,唐六典写得很明显,仪刀的特征是有龙环,凤环。

唐朝制式兵器,个个杀伤力惊人,最后一个特种兵专用

唐朝制式兵器,个个杀伤力惊人,最后一个特种兵专用

唐朝制式兵器,个个杀伤力惊人,最后一个特种兵专用
唐朝是我国历史的巅峰时期,唐朝兵器也代表中中国古代刀剑技术的最高水平。

唐刀分为横刀、障刀、陌刀、仪刀,是唐代制式刀的总称。

横刀,刀身笔直狭窄,是军队的主战刀,长度一般为60-80厘米。

障刀,随身携带刀具,
障刀,是随身携带刀具,通常认为长度为15-40厘米,样式与横刀类似。

仪刀,类似于汉代的环首刀,转为祭祀等活动礼仪用刀,长度大约为1.2-1.5米。

长枪,唐军每人一把长枪,属于标配武器。

长槊,由矛和棒演变而来,是骑兵的主要武器,杀伤力很大,唐太宗李世民用的便是长槊。

陌刀,唐代重型武器,杀伤力极大,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陌刀重约22斤,不是每个人都能挥洒自如,唐朝军队中有专门的陌刀队,是古代的特种部队,李嗣业是史载的陌刀名将。

唐朝对这种刀管制极严,不允许下葬,因此陌刀真正的形状还不知道,只能是依据古籍记载来仿制。

唐朝兵甲样式

唐朝兵甲样式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时期。

唐朝的兵甲样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兵器:唐朝的兵器种类繁多,主要有剑、戟、枪、弓等。

其中,刀剑类包括剑、佩剑、弯刀等,戟类包括长戟、短戟等,枪类包括长枪、五股枪等,弓类包括弩、长弓等。

这些兵器在设计上注重平衡、灵活和刺杀能力。

盔甲:唐朝士兵的盔甲以铁质为主,分为头盔、铠甲和护臂护膝等。

其中,头盔采用锻造工艺,有攻击面、保护面和颈护等,铠甲多为铁片相连,经过锻打处理,能提供较好的保护。

护臂、护膝等部位也采用类似的设计,以保护战士的关节部位。

军服:唐朝的军服根据官职和军种的不同有所区别。

高级官员和将领的军服通常采用优质丝绸制成,颜色鲜艳、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以显示身份和地位。

士兵的军服则以布料为主,颜色较为简单,主要注重舒适和便捷。

盾牌:唐朝的盾牌多采用圆形或方形,以木质或铁质制成。

盾牌上装有铁片或者皮革,能有效抵挡箭矢和刀剑的攻击。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时期的兵甲样式有可能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上述仅为一般的描述。

另外,具体的兵甲样式还可能因地域和军种不同而有所区别。

大唐正规军都有什么装备?古代没有肩章胸牌又怎样区分将领级别

大唐正规军都有什么装备?古代没有肩章胸牌又怎样区分将领级别

大唐正规军都有什么装备?古代没有肩章胸牌又怎样区分将领级别唐代的中国兵器制造仍然是以冷兵器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枪。

唐朝时每军1.25万人,长枪是人手一支。

两军对垒以枪对垒,驻扎宿营时插枪为营,渡河时绑枪为筏。

骑兵也常用枪,被称作槊、马搠shuo、矟。

图1唐骑兵和步兵1.唐代军队的武器配备情况甲:全军的六分,一军1.25万人,即7500领。

以下同,一军乘以N分即可。

战袍:四分,五千领。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白面。

马军以团牌(盾牌)代,四分支取。

弩:二分。

弦:六分,七千五百条弦。

箭:一百分,二十五万只箭。

即弩五分之一人拥有,每人配三条弦。

即一军1.25万人,配弩者0.25万人,每名配弩者100只箭,全军平均二十只箭。

弓:十分,全军一人一张。

配三弦,箭三十只,全军三十七万五千只。

射甲箭四支;生(左边金字旁,右边匕首的匕)箭每人二支;长垛箭、弓袋、胡鹿(胡簶)、长弓每人一套。

佩刀:八分,一万口。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棓(bei,棍):二分。

骑兵的陌刀和棓可用啄锤、斧钺代替,数量为四分。

骑兵的搭索:二分。

图2唐军铠甲样式2.唐军的弓弩和盔甲明代的铠甲共有十三种类型,包括:A.明光甲(隋代第二种类型上的改进型);B.光要甲;C.细麟甲;D.山文甲;E.乌锤甲;F.锁子甲;G.皂绢甲;H.布背甲;I.皮甲;J木甲;K.白布甲;L.步兵甲;M.马甲。

其中前六种A—F为铁甲;G—K五种为原料命名;L和M是兵种命名。

其中以铁甲为主,明光甲为最重要的甲胄。

上述十三种铠甲除了原料铠甲外,兵种铠甲比较有方向性意义。

骑兵之前的重装骑兵,到了唐代已经走向衰落,唐代的战马脱去了沉重的具装恺,但骑兵的铭甲则开始更注重保护战士发展。

与此同时,步兵地位上升,“步兵甲”出现。

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发展出了腿群。

详见图1除了甲胄之外就是头盔,唐代头盔样式有多种,考古方面有一种这样的头盔,样式如下图。

底21厘米,高22.5厘米,由12块铁叶铆成,顶部拖一个圆珠。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长刀大量装备军队并成建制的成为制式武器,也许只有在唐代. 当时的刀叫做陌刀. 。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解释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

”唐以后又不再出现记载. 作为武功鼎盛的大唐帝国的一种常见武器, 而现在有存有不少疑点, 是讨论的意义.陌刀究竟始自何人, 今不可考.陌刀见于《唐六典》之中: “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仪刀,障刀,横刀,陌刀.”其中横刀和陌刀为军队所采用.唐史中多次提到陌刀.旧唐书中提到猛将李嗣业, 有:”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也。

身长七尺,壮勇绝伦。

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

每为队头,所向必陷。

”好象他是最早的陌刀高手.另外还有:“酋李歸仁擁精騎薄戰,王師注矢逐之,走未及營……掩追騎,還蹂王師,於是亂不能陣。

嗣業謂子儀曰:「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矣。

」即袒持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

”的记载.新唐书里还有:”阚棱,伏威邑人也。

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也是善于使用陌刀的勇猛武将.另外在旧唐书哥舒翰的列传里有:”翰与良丘登北阜,以军三万夹河鸣鼓,思礼等以精卒居前,余军十万次之。

乾祐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

王师视其阵无法,指观嗤笑,曰:“禽贼乃会食。

”类似出现的记录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按照唐史和其他记载,陌刀是当时唐军的一种制式装备,在很多战斗中有成队列的陌刀兵出现. 而当时还有一些武艺高超的武将使用的个人兵器也是陌刀.但是,陌刀却给人带来了很多疑问和不解之处.《中华古今兵器图考》里有陌刀的图样,并注明重约50斤,很多地方根据他引用。

但所有别的资料称”两刃,重15斤,长一丈”. 那么,这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是哪里出来的呢. 根据唐代度量标准, 一丈大约合现在公制3米, 唐代的斤比现代的市斤还略大写,合600多克. 那么,这种刀会不会是五十斤呢? 根据武术界兵器和对古代人体能的研究, 不能排除有人能够使用五十斤的大刀,但是作为军队的制式兵器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个别武将可以神力惊人(其实也有持续作战能力的问题), 大量装备部队的武器必须是重量适中, 而且容易大量制造, 耐用的武器.(按照图应该是一种比较朴素实用的武器), 所以50斤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15斤,实用起来也很吃力.如果一定要解释,那么只有从严格挑选和训练士卒上去解释了.可见, 图考里的重量可能是误炒15斤之误.否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有怀疑的朋友,不妨去试试现在十几斤重的传统兵器.看看能不能挥洒自如.五十斤是个什么概念,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关于陌刀的图样是出现在宋代的兵器图里面的,我当时回答凝雪幻朋友后说陌刀还有实物是根据这个记载:日本考古学家小野胜年先生曾说,著名的日本正仓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古代中国的剑刀;“献物帐”上还记有“唐式大刀”、“唐刀”等名目。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优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优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

唐代军队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为何从此消失?长刀大量装备军队并成建制的成为制式武器,也许只有在唐代. 当时的刀叫做陌刀. 。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解释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

”唐以后又不再出现记载. 作为武功鼎盛的大唐帝国的一种常见武器, 而现在有存有不少疑点, 是讨论的意义. 陌刀究竟始自何人, 今不可考. 陌刀见于《唐六典》之中: “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仪刀,障刀,横刀,陌刀.”其中横刀和陌刀为军队所采用. 唐史中多次提到陌刀. 旧唐书中提到猛将李嗣业, 有:”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也。

身长七尺,壮勇绝伦。

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

每为队头,所向必陷。

”好象他是最早的陌刀高手. 另外还有:“酋李歸仁擁精騎薄戰,王師注矢逐之,走未及營……掩追騎,還蹂王師,於是亂不能陣。

嗣業謂子儀曰:「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矣。

」即袒持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

”的记载. 新唐书里还有:”阚棱,伏威邑人也。

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也是善于使用陌刀的勇猛武将. 另外在旧唐书哥舒翰的列传里有:”翰与良丘登北阜,以军三万夹河鸣鼓,思礼等以精卒居前,余军十万次之。

乾祐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

王师视其阵无法,指观嗤笑,曰:“禽贼乃会食。

”类似出现的记录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按照唐史和其他记载,陌刀是当时唐军的一种制式装备,在很多战斗中有成队列的陌刀兵出现. 而当时还有一些武艺高超的武将使用的个人兵器也是陌刀. 但是,陌刀却给人带来了很多疑问和不解之处.《中华古今兵器图考》里有陌刀的图样,并注明重约50斤,很多地方根据他引用。

但所有别的资料称”两刃,重15斤,长一丈”. 那么,这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是哪里出来的呢. 根据唐代度量标准, 一丈大约合现在公制3米, 唐代的斤比现代的市斤还略大写,合600多克. 那么,这种刀会不会是五十斤呢? 根据武术界兵器和对古代人体能的研究, 不能排除有人能够使用五十斤的大刀,但是作为军队的制式兵器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个别武将可以神力惊人(其实也有持续作战能力的问题), 大量装备部队的武器必须是重量适中, 而且容易大量制造, 耐用的武器.(按照图应该是一种比较朴素实用的武器), 所以50斤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15斤,实用起来也很吃力.如果一定要解释,那么只有从严格挑选和训练士卒上去解释了. 可见, 图考里的重量可能是误炒15斤之误.否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有怀疑的朋友,不妨去试试现在十几斤重的传统兵器.看看能不能挥洒自如.五十斤是个什么概念,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关于陌刀的图样是出现在宋代的兵器图里面的,我当时回答凝雪幻朋友后说陌刀还有实物是根据这个记载:日本考古学家小野胜年先生曾说,著名的日本正仓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古代中国的剑刀;“献物帐”上还记有“唐式大刀”、“唐刀”等名目。

唐朝兵器和军政

唐朝兵器和军政

唐朝兵器和军政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王朝,在这个阶段,汉民族的构成基本定了下来,而原来横行欧亚大草原的突厥实力被逐出中国的实力范围,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也达到鼎盛阶段。

版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之多得无法计数,而此时,作为国家国防基础的军队又是装备了些什么武器呢?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组织的?作战样式又是怎样开展的?这就是这节课需要探讨的地方。

一.唐代兵制唐朝军队的编成主要来源于府兵。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

简单的说就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当时政府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以向政府缴纳赋税和服兵役、徭役为代价。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贞观十年(636),太宗整顿府兵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 633个。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早期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

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以营为基本单位。

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

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

折冲府主管各地戍军及军户,府依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约为1000-4000人,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

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唐朝军制表

唐朝军制表
旅(旅帅)
每旅100人
队(队正)
每队50人
火(火长)
每火10人
特府(1500人)
5团
15旅
30队
150火
上府(1200人)
6团
12旅
24队
120火
中府(1000人)
5团
10旅
20队
100火
下府(800人)
4团
8旅
16队
80火
注:特府为武周时期为拱卫东都洛阳而特设,每团300人。
(2)边防军镇戍编制:



镇 戍
名称
编制
将领
上镇
500人
镇将、镇副
中镇
300人
镇将、镇副
下镇
<300人
镇将、镇副
上戍
50人
戍主、戍副
中戍
30人
戍主、戍副
下戍
<30人
戍主、戍副
十镇共拥兵486900人:
藩镇名
所在地
职 责
军 力
安西节度使
今新疆库车
管理西域
24000
北庭节度使
今吐鲁番
防御突骑施、坚昆
20000
河西节度使
今甘肃武威
唐朝前期军制
唐代府兵兵制表:










亲 府
内府卫士负责宫廷宿卫
勋一府
勋二府
翊一府
翊二府




亲 卫
勋 卫
翊 卫








亲 府

唐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

唐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

唐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它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也是当时古代世界最为发达的。

唐代军事制度分为五品、十四级军官制度和官兵合一的后唐制度。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唐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

一、唐朝的军事制度唐朝军队分为禁军和藩镇军,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藩镇军则由地方官员控制。

禁军分为左右两翼,中央,分别掌握兵权。

唐朝军事制度的最高指挥官是大将军,其下分为五品、十四级军官制度。

五品军官制度中有著由上至下的等级,第一品位是太师、太傅和太保等,第二品位是司徒、司空和司闵等,第三品位是尚书令、侍中和宰相等,第四品位是中书令等,最后第五品位是从一品的大将军、太尉等。

十四级军官制度叙述了唐朝内部的军官等级关系,最高的是大将军,下面依次是侍中,大都督,刺史、使持节兼太常少卿,使持节兼侍中,太史令,少府少监,玄宗朝建立的和五品相差不多的从一品军官(太府卿、太仆少卿、司农卿、大匠卿等),并录从二品篇(中郎将、大将、左卫将、笃车校尉等),从三品翻译士,从四品缙、军官中丞等,从五品(级别最低)的护军、中军校尉等。

唐朝末期的后唐建立了官兵合一的制度,官员兼军职,军队的工作与管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二、唐朝的武器装备唐代的武器装备主要分为“弓箭、刀枪以及防具”等几个方面。

弓箭是唐朝军队的主要武器,相信大家在历史故事中听得比较多。

唐代的弓箭技术非常发达,它有四散弓、弩,细针箭、密封箭、火箭、削木箭等多种类型。

四散弓可以对敌人进行扫射,弩则可以击穿甲壳。

唐朝的弓箭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攻城略地的必备武器。

刀和枪的种类也非常多,有长刀、短刀、朝天刺、大刀、白花枪等等。

唐代的刀、枪铸造技术非常先进,做工精美,锋利耐用。

防具也非常重要,唐代战士的防具主要有战袍、铁衣、铁甲等,它们兼有防御、隔热、隔刺、阻挡箭矢等多种功能。

唐代的铁甲铸造技术也非常出色,可以制造不同重量、不同材质的铠甲,保护士兵的安全。

总结唐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是当时古代世界最为先进的,它不仅为唐代的统治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也为中国的古代史留下了丰富而有趣的故事。

唐朝的军队与战争技术骑兵与弓箭的运用

唐朝的军队与战争技术骑兵与弓箭的运用

唐朝的军队与战争技术骑兵与弓箭的运用唐朝的军队与战争技术:骑兵与弓箭的运用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强大的王朝,其军队的骑兵与弓箭的运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唐朝军队的组织结构、骑兵与弓箭的运用以及对战争技术的影响。

一、唐朝军队的组织结构唐朝时期,军队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个层级。

禁军是由皇帝直接控制,负责保卫京城和皇宫,是唐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地方军主要由地方官员负责组织,负责地方维稳和治安。

边防军则保卫边境,抵御外族侵略。

这种分层的组织结构既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作战,又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稳定。

二、骑兵的运用骑兵是唐朝军队的重要力量,能够迅速机动、突击敌人,具有较高的战斗力和灵活性。

唐朝的骑兵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重装骑兵,另一种是轻装骑兵。

重装骑兵以骑兵铠甲为主,配备强大的防御能力和攻击能力,用于正面冲击和固守。

而轻装骑兵则注重机动性和迅速性,主要通过骑射来攻击敌人。

在战斗中,唐朝骑兵运用精湛的骑射术,使得他们成为战场上的利器。

骑射术要求骑兵能够熟练地控制马匹,并能在高速奔驰时准确地对敌人进行射击。

唐朝将士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骑射技能,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还改变了战场格局。

三、弓箭的运用弓箭在唐朝军队中的运用广泛而深入。

弓箭不仅是骑兵的重要武器,也是步兵的主要武器。

唐朝的弓箭制作精良,射程较远,威力大,使得唐军能够在战场上远程射击敌人。

他们通过精准的弓箭射击,能够有效地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唐朝的军队还广泛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弩,这是一种能够快速射击的弓箭器械。

相比传统的弓箭,弩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射出更多的箭矢,极大地提高了射击效率。

弩的使用使得唐朝军队在战斗中更具威力,有效地反制了敌军骑兵的冲锋。

四、战争技术的影响唐朝军队的骑兵与弓箭的运用不仅在战场上带来了显著的成果,也对战争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士兵造型

唐朝士兵造型

唐朝士兵造型
(实用版)
目录
1.唐朝士兵造型的特点
2.唐朝士兵的装备
3.唐朝士兵的服饰
4.唐朝士兵的造型艺术表现
正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唐朝士兵的造型也是中国军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唐朝士兵的造型有其独特的特点。

唐朝士兵的头盔通常采用圆形顶盖,顶盖呈穹窿状,盔身两侧有向上翘起的翼状装饰,形似飞翔的鸟儿。

士兵的战袍通常是圆领、窄袖、右衽,衣身较长,下摆宽松,便于活动。

此外,唐朝士兵还佩戴有披肩和战裙,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唐朝士兵的装备也是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士兵的主要武器有刀、枪、弓箭等,此外还有盾牌、战斧等辅助武器。

他们的装备以金属制品为主,制作精良,锋利耐用。

唐朝士兵的服饰也是其造型的重要方面。

唐朝士兵的服饰以汉服为基础,吸收了西域和北方民族的服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士兵的服饰以蓝色、绿色为主,高级将领则穿着绣有图案的战袍,显得既威武又华丽。

唐朝士兵的造型艺术表现也非常精彩。

在唐代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中,唐朝士兵的造型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他们的形象威武勇猛,充满力量感,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和繁荣。

第1页共1页。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兵器与军事科技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兵器与军事科技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兵器与军事科技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宋元明清时期是军事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兵器精良的时代。

这些时期的兵器与军事科技,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反映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本文将从兵器的类型、制造工艺、应用与影响等方面阐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兵器与军事科技。

唐代,是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唐代的兵器种类繁多,包括弓箭、刀剑、战斧、铠甲等。

其中,军事科技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弓弩技术上。

唐时期,弓弩装备成为了主力兵器,其威力可与当时的火器媲美。

唐代的弓弩制造工艺相当精湛,弓身选用精良的材料制作,弓臂拉力巨大,箭簇锋利而坚固。

通过大规模运用弓弩,唐朝士兵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宋代,是中国兵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

宋代的铁制兵器达到了高度发展,刀剑、铠甲等装备成为了宋军士兵的主要武器。

特别是宋代的刀剑制造工艺,以刀剑匠人的精湛手艺闻名于世。

宋代的剑锻造技术日臻完善,刀刃坚硬锋利,剑身轻巧灵活。

宋军士兵通过拿捏剑的重心,运用剑法灵活多变,成为敌人的噩梦。

此外,宋代还发明了投石车等攻城器械,使宋军在围攻城池方面占据了优势。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兵器与军事科技也有了新的突破。

元代在军事技术上引进了蒙古和西亚的战马骑术,加强了骑兵的战斗力。

元代发明了飞火箭,这是一种通过火药推进的火箭武器,威力极大。

元代的火药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火炮开始进入战场,成为决战的利器。

此外,元代还改良了箭矢,研制出了毒箭与爆炸箭,提高了箭矢的杀伤力。

明代是中国军事科技进步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明代的冷兵器以火器为主,通过火药技术的发展,明军在战场上展示了强大的火力。

明代的火药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火炮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火炮浇注成型,威力更加强大。

此外,明代还发明了连环炮,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军事科技不仅体现在兵器上,还体现在防御工事的建设上。

明代修筑了一系列雄伟壮丽的边防城垣,如万里长城和山海关等,这些城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建筑。

唐朝兵器和军政

唐朝兵器和军政

唐朝兵器和军政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王朝,在这个阶段,汉民族的构成基本定了下来,而原来横行欧亚大草原的突厥实力被逐出中国的实力范围,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也达到鼎盛阶段。

版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之多得无法计数,而此时,作为国家国防基础的军队又是装备了些什么武器呢?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组织的?作战样式又是怎样开展的?这就是这节课需要探讨的地方。

一.唐代兵制唐朝军队的编成主要来源于府兵。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

简单的说就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当时政府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以向政府缴纳赋税和服兵役、徭役为代价。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贞观十年(636),太宗整顿府兵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 633个。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早期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

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以营为基本单位。

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

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

折冲府主管各地戍军及军户,府依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约为1000-4000人,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

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唐代兵器管理制度

唐代兵器管理制度

唐代兵器管理制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它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强大的。

在唐代军队中,兵器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不仅仅有关兵器的数量和质量的管理,还包括了兵器的使用和修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唐代兵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一、兵器的数量与质量管理唐代的军队规模非常庞大,因此兵器的数量与质量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的兵器种类非常丰富,包括长矛、弓箭、刀剑、盾牌等多种兵器。

为了确保军队的作战能力,唐代政府对兵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首先,唐代政府会定期对各个军队的兵器进行盘点,确保兵器的数量是充足的。

其次,唐代政府会设立专门的兵器监督机构,负责检验和监督兵器的质量,确保兵器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唐代政府还会组织军队进行兵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兵器的使用寿命。

二、兵器的使用管理在唐代军队中,兵器的使用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首先,唐代政府会对军队士兵进行兵器的使用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其次,唐代政府还会制定军纪军法,对士兵的兵器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兵器的使用是合理合法的。

同时,唐代政府还会派遣军官对军队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士兵在使用兵器时严格遵守规定。

三、兵器的修理管理在唐代军队中,兵器的修理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兵器维修制度,包括了兵器维修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等方面。

首先,唐代政府会规定兵器的维修周期,确保兵器能够及时得到维修。

其次,唐代政府还会建立专门的兵器维修工作坊,负责兵器的维修工作。

同时,唐代政府还会对军队中的军官和士兵进行兵器维修技术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兵器的维修方法。

综上所述,唐代的兵器管理制度是非常完善的,不仅仅包括了兵器的数量和质量管理,还包括了兵器的使用和修理等方面。

这些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唐代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力支持,也为唐代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保障。

唐代的兵器管理制度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也对后世的兵器管理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横刀陌刀明光甲——图解武装到牙齿的唐军!

横刀陌刀明光甲——图解武装到牙齿的唐军!

横刀陌刀明光甲——图解武装到牙齿的唐军!古兵器大揭秘 2017-09-28复原的唐朝明光铠唐朝军事力量之强盛,与其精良的装备是分不开的,甚至说唐军武装到了牙齿也不为过。

图为复原的唐朝明光铠。

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

复原的唐朝明光铠唐十三铠即唐代的铠甲,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在铠甲中,又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但是这种铠甲制作工艺复杂,造价昂贵。

据资料记载,制造一副明光铠,需要6-9个月,修理一副明光铠更是需要40多人。

明光铠局部图唐横刀(仿古)唐横刀。

唐代主要军队的制式装备之一。

刀型传承自汉环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军用横刀均保留着环首。

现代复原的多为笔直狭窄的刀身,大多取消了环首。

唐横刀(仿古)唐横刀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

刃口坚硬,尤其擅于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

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

陌刀《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

马步水路咸可用。

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多为对骑兵作战使用,威力巨大。

李嗣业率领的陌刀队贼军大至,逼我追骑,突入我营,我师嚣乱!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

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

——《旧唐书》。

陌刀之霸道绝伦,可见一斑。

槊槊,(又可写作矟)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

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槊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

唐代陌刀兵的军事作用探究

唐代陌刀兵的军事作用探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1月20日Jan.20 2021第41卷 第1期Vo1.41 No.1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1.008唐代陌刀兵的军事作用探究王章飞(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陌刀是唐刀四制之一,是唐军常用的制式武器。

唐代陌刀起源于汉代斩马剑,其形制为双刃长柄长刀,因唐代灌钢法锻造技术趋于成熟而被批量制造,成为唐步兵的制式装备。

陌刀在军事战争中的主要作用有守城、监斩、对抗骑兵。

陌刀兵在军阵中常充当先锋兵的角色。

在唐朝征讨外国的战争、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战争、平定内部叛乱的战争中,陌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唐代;陌刀;胡骑;军事战争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1-0019-03唐代陌刀是唐刀四种形制之一,唐刀四制包括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四种刀具。

陌刀不同于其他三刀,后者常作为仪式礼节性使用与日常佩戴之用,陌刀是隋唐时期用于军事战争的常用战斗武器。

一、陌刀兵产生的背景晚明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写道:“蚩尤始取昆吾山铁制剑、铠、矛、戟、陌刀。

”[1]张岱在博物书《夜航船》中把陌刀的铸造溯源到上古社会时期的传说部落首领蚩尤所制。

但实际上,上古社会的手工业制造没有达到制造精良铁器金属刀具的水平,当时的兵器仍以石制、木制、骨制兵器为主。

这是后世对上古“英雄”的功绩附加性描绘追述。

陌刀与陌刀兵在唐代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唐代陌刀起源于汉代斩马剑,因铸造技术不成熟,只限于宫廷贵族使用。

隋唐时期,随着灌钢法等锻造技术的成熟,陌刀能够规模化、批量化制造,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冷兵器时代史上最强:唐代军队的武器和战术

冷兵器时代史上最强:唐代军队的武器和战术

冷兵器时代史上最强:唐代军队的武器和战术明光铠武士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北方原有的社会体制完全被大乱重组。

隋朝统一天下之前,北朝北齐的国家经济体制是高度自由化的。

依附民制度不复存在了。

军队完全是依靠招幕而来的。

而但是南方的陈朝却依然保留着自西晋开始而来的类似两汉的大士族依附民经济体制。

南北朝历时三百多年,北方无数次政权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争夺。

而南方政权的变更却依然是士族阶级的角逐所导致。

隋朝的统一彻底打击了南方残余的士族经济体制。

我们的历史从次进入封建自由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全民兵役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国家战争所需的资源也只能通过税付得到。

当时,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一条连通东西方的经济大通道,而不仅仅是一条国家战略要道。

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更加富裕,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

这样一来,随后的唐朝虽然不能象秦汉两朝那样以全民动员作为战争后力,但却有比起秦汉更多的金钱去建立一支最精良的常备军!唐朝军队的编成主要来源于府兵。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

简单的说就是在各地设立幕兵系统,招幕军士,训练成军。

贞观十年(636),太宗整顿府兵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

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 633个。

此外,唐军的主要成建制作战集团是中央军和藩镇军。

据我所得到的资料,唐朝藩镇军常年保持在49万上下的规模。

这里草发一份资料:玄宗时沿边以数州为一镇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藩镇既指节度使及所部军队,首长由重臣出任,赐双旌双节、揽军政大权,十镇共拥兵486900人。

安西节度使今新疆库车管理西域24000北庭节度使今吐鲁番防御突骑施、坚昆20000河西节度使今甘肃武威隔离吐蕃、突厥73000朔方节度使今宁夏灵武防御突厥64700陇右节度使今青海乐都防御吐蕃75000剑南节度使今成都防御吐蕃、绥靖南夷39000岭南五府经略使今广州绥靖南夷15400河东节度使今山西太原防御突厥55000范阳节度使今北京防御契丹、奚91400平卢节度使今辽宁锦州招抚室韦、靺鞨37500藩镇军的兵员除了国家输送,也有自行招幕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唐朝士兵的武器配置
唐朝是中国古代军事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其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

本期国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士兵的装备和组织情况。

唐史料对装备的记载-具体到每支部队有几匹马、几口锅
关于军队的装备,一些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

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

《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

这种兵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

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新唐书》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

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

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

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

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那份量也不轻,不过根据记载来看,军队里有驮马。

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

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

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

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

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

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

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

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

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

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

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

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买马去。

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

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
唐朝募兵考试-射击命中率要求在50%以上
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关于这个制度如何,咱们没必要做学术性的研究,还是看细节吧。

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

入伍男子免除赋税。

对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够自主使用伏远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发中能命中两发,50%的命中率才算过关;对擘张弩的应用会有场考试,擘张弩是一种用双臂拉开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两种是重射击武器,对于轻射击武器的使用,则是这样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发三中,对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

兵力战术分配-战斗人员占七成弓弩手比例不低
别以为古代打仗场面,就像影视里面那样,将军大吼一声,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儿一窝蜂上去群殴。

实际的战争场面蛮复杂的,这里,咱们参考一下唐朝神一般的战将李靖的《李卫公兵法》吧。

当然,这部兵法在宋朝散失得很厉害,幸亏杜佑的《通典》里还保存了一部分。

李靖可不是托塔天王。

《封神榜》和《西游记》里的李靖是个传说,唐朝的李靖却是实实在在的名将,平定江南,灭东突厥,因此他的军事著作也是有说服力的。

在《李卫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时的军队数量是有规定的,大将出征,一般每次授兵两万。

当然,这也不是死指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临时更定”。

至于兵种的组成结构,李将军说得很详细: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称为“中军”,必须有2800名战斗人员,比例为70%。

这2800战斗人员当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细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骑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这类士兵叫“跳荡”。

还剩下500人干什么?他们是“奇兵”,是用来机动作战的。

按照唐朝部队编制,机动作战人员必须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

唐代史料也记载了唐前期军队训练情况。

《新唐书·兵志》对这个程序有详细记载。

“每岁冬季”,是全国士兵集中训练的时机。

以一个折冲都尉府为单位,分左右两个校尉统领,每个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队,一支骑兵队。

还没有正式集合的时候,士兵们都打开旗帜,分散站立。

第一通号角吹起,指挥官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骑兵都排成队列,“诸校皆敛人骑为队”。

第二通号角吹起,将军旗和长矛都放下,有点偃旗息鼓的味道。

第三通号角吹起,军旗和长矛都举起来,似乎进入战斗状态。

接下来,擂起战鼓,两支部队鼓噪冲锋。

当然,绝对不是漫无纪律的群殴,还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这边鸣金,队伍稍稍退却,左校尉分队进入右校尉的位置;接着,相反操作。

两支部队退却之后,又上前迎面对杀,进入演习状态。

最后,三通号角,演习结束。

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猎,猎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纵猎,获各入其人”。

事实上,狩猎也是增强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军队训练要各司其职,不能逾越。

有一回唐太宗在骊山上看到山谷里的军队自由散漫,不成队伍,正要大发雷霆,处分校尉,旁边的人把他劝住了:“皇上,这不是你管的事儿,别坏了规矩。

”唐太宗只好强忍怒气,交由有关部门去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