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
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修炼,才会真正化为行动性的习惯。
二、安全工作就是一种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
一个人一天的工作 %来自灵感、 %是按照习惯。
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种自然就像我们人类饿了会吃东西、困了会休息睡觉一样。
这种自然不需要别人来提醒也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去完成。
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是生活的必须。
也是生活的责任。
那么,能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呢?
如果你也把安全工作当作是生活的必须,这种安全责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而如果你认为安全是别人的,这种责任是别人强制性转压给你,你才为之,这就成不了一种习惯,因为你没有把安全责任看成是自己的。
因此,安全能否形成习惯,关键是安全责任在我们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
加大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师生去理解“安全”两字的真正含义,让每个人感受到安全存在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加大对每位师生的培训,让他们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熟悉到熟悉掌握,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大脑中
印上安全的重要标记,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得以提高。
师生的安全行为才能坚持落实。
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事情,包括安全,我们从一出生、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甚至到今天走上工作岗位许多年之后,大家仍然在继续着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对它又知道多少?是不是已经成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事情。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大家分内应该做的事,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去做、做了以后的结果,以及做坏应该承担。
我们做每一件事前,都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个最坏的结果会伤害到什么人?我能否承担得起这个最坏的结果?
责任是一种爱的表现。
只有爱自己,才会对自己负责,才会有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和职业的道德,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必须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爱的责任只有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把这种责任变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人类必须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爱的责任之花才能常开不败,结出累累硕果。
安全也是一种责任,也是爱的表现。
要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
没有责任就干不好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
工作责任远高于生活责任,生活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可以改正,而工作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很可能因此丧命。
因此,让我们自觉树立“安全第一、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让责任创造安全,让责任创造财富,让责任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让责任使人间充满和谐与爱。
三、安全习惯形成安全文化
习惯就是定势,就是千百万人、千百万年约定俗成的共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约定俗成,是一种社会潜规则;习惯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现代人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一种共识、一种定势,也是一种传统。
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一种习惯。
文化和习惯都需要养成,都需要自觉。
古代的“文德教化”,实质上讲的就是养成。
学校文化和习惯就像一辆汽车的惯性一样,假设你要去推动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因为惯性很大,根本无法推动它。
所以,习惯不改变、学校文化不改变,学校的管理者就无法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
安全文化是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其目的在于必须保持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每个层次的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作为一种手段,安全文化能使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对安全密切关注。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在短时间内实现安全,靠的是运气;两、三年实现安全,靠的是严格管理;那么,长时间做到安全,就必须靠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成为是师生的一种习惯。
∙∙∙∙ 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是学校长期在安全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师生的生命,实现师生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学校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树立学校安全精神的动力。
是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思想。
从而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境界。
学校安全文化一般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气氛。
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安全。
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变有意识为下意识的过程,也是日常的点滴安全行为形成永久的安全习惯的过程,而安全习惯的差异带来的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不同,学校安全文化正是在这种螺旋式的变化中形成并升华的。
可见,学校安全文化的培育不是一种瞬间可作的“皮毛”文章,更不是一种可用标语和口号装点而成的“花架子”。
学校安全文化之基是习惯养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校安全文化工作的基础是安全习惯的形成。
全体师生安全习惯的培养包含安全理念的入脑入心渗透,安全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行为必须遵照“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履行,安全物态必须设计无差错、校舍设施无故障、系统无缺陷。
全体师生安全习惯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需要上至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中层干部的坚决执行,所有师生工的认真操作。
只有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安全习惯才能自然而然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学校安全文化之本是筑牢责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是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元素。
责任对于工作岗位中的每个人来说就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养成良好自觉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把好我们的安全关。
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对于教师,师德是最基本的情操,每个教师必须遵守起码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做实、做细、做好。
学校安全文化之魂是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以人为本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建功立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终级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管理达到校园和谐。
这种和谐主要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学校之间所有个体、组织之间的和谐。
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级管理者要求被管理者去执行规章制度,而被管理者却是“不情愿”地、甚至是反抗地去执行规章制度。
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管理上、精神上、思想上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善于辩证地看待安全规章制度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平安和安稳”,共同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积累在自觉安全规章制度上的认识和体会,形成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中的精神财富,即学校安全文化。
实现“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依靠人保证安全”,达到校园和谐,这才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四、学校安全文化构筑和谐之校
学校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四个方面。
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把安全工作形成习惯,当作爱人爱已的一种责任,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实、做严、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构筑系统完善的安全理念体系,是学校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核
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行为准则和共同行为习惯。
学校能不能实现安全,往往并不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先进的学校安全文化理念,而在于这个学校的师生能不能把先进的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乳交融。
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实现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工序。
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让师生把握安全的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学校安全的核心理念是所有师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树立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观 树立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教学质量的价值观 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情感观 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
”
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 ”理念:即 ―以死亡为零的管理目标为目的, ∙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为关键, -安全管理与监督两条线运
作, “最终实现✂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 以党政工团为龙头的四线工作格局, 推进“学习型、平安型、创新型、特色型、和谐型”五型学校建设。
、发挥全体师生在落实安全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本质目标
学校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在安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决定作用。
( )、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制度平台。
传统管理模式,是让制度形成文字挂在墙上,现代学校安全文化是让制度成为一种约束力量存在于心中,每一个师生都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运用者、监督者、实施者。
师生要成为落实安全的制度平台的关键,就必须把自己的安全,当成是维护自己最大根本利益的途径,主动学习掌握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并自觉要求和监督别人严格遵守安全制度、直至自觉要求上级部门完善安全制度和执行安全制度。
( )、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管理平台。
在平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安全制度或是挂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或是总在安全例会上被反复强调,但安全事故却仍然不时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人去仔细研究。
实际上,主要是没有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真正管理者。
学校安全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的作用,让师生意识到自己对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落实安全的道德约束力。
从而自觉参与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制度的完善和真正发挥作用,变制度的被动约束为主动约束,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从而确保
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环境由被动优化变为主动优化,变安全事故频发为安全事故为零。
( )、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保障平台。
师生落实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师生自己。
只有师生自己重视了安全,只有师生牢记了安全制度,只有师生自觉按照安全的要求去做,安全保障才能落到实处。
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自我保护平台,学校的安全教育就必须避免总是把师生当成安全教育对象、总是让师生被动作为教育受体的做法,而应该让师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关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学校的教育是必须的,但师生的自我教育更重要。
我们有必要形成学校教育师生、师生教育师生、师生教育学校的安全思想教育的互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