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思路(完整版)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 引言精神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能够准确、全面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制定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2. 精神障碍分类根据精神障碍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精神障碍被分成了不同的分类。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系统是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这两个分类系统都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使用。
3. 典型症状精神障碍的诊断通常依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
例如,抑郁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悲伤、失眠、食欲改变等;焦虑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紧张、恐惧感、心悸等。
这些典型症状是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重要依据。
4.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精神障碍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通过采集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行为和对症状的询问,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此外,常规的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脑影像学等)也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5.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应用诊断标准主要由几个方面组成:核心症状,辅助症状,排除标准以及严重度标准。
患者必须符合核心症状,并且满足相应的严重度标准,才能被诊断为精神障碍。
辅助症状的存在可以提供更多诊断的支持。
排除标准用于排除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6. 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尽管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诊断标准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工具,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时仍需考虑个体差异和综合判断。
其次,诊断标准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精神障碍,临床上仍然存在一些无法诊断为特定疾病的患者。
7. 结论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然而,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综合判断。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和患者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关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文档,介绍了精神障碍的分类、典型症状、临床评估、诊断标准的应用以及诊断标准的局限性。
睡眠障碍如何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如何鉴别诊断?儿童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一)失眠表现为入眠困难或早醒,常伴有睡眠不深与多梦。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可见于下列情况:1.精神因素所致的失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兴奋等可引起短暂失眠,主要为入眠困难及易惊醒,精神因素解除后,失眠即可改善。
神经衰弱病人常诉说入眠困难,睡眠不深、多梦,但脑电图记录上显示睡眠时间并不减少,而觉醒的时间和次数有所增加,这类病人常有头痛、头晕、健忘、乏力、易激动等症状。
抑郁症的失眠多表现早醒或睡眠不深,脑电图描记显示觉醒时间明显延长。
躁狂症表现入眠困难甚至整夜不眠。
精神分裂症因受妄想影响可表现入睡困难入睡眠不深。
2.躯体因素引起的失眠: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痛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尿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
3.生理因素: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初到异乡、不习惯的环境、饮浓茶咖啡等可引起失眠,短期适应后失眠即可改善。
4.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咖啡碱、氨茶碱等可引起失眠、停药后失眠即可消失。
5.大脑弥散性病变: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失眠常为早期症状,表现睡眠时间减少、间断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及意识障碍。
(二)睡眠过多(drowsiness)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
睡眠开始时无REM期,整个睡眠中NREM和REM 睡眠期与正常睡眠相似。
睡眠过多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镇静剂过多等。
(三)夜惊(nightterror)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研究发现夜惊常在睡眠开始后15~30分钟内出现,属于NREM期,脑电图上显示觉醒的α节律,是一种“觉醒障碍”。
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失眠症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失眠症诊断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近年来一般采用美国精神科协会所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和美国睡眠障碍协会所制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虽然两个标准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但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即失眠并引起白天功能损害,发病至少1个月。
(一)《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每周多于4个晚上,病史持续至少1个月。
2.失眠引起苦恼、社会或职业等方面障碍。
3.排除发作性睡病、呼吸相关、生物节律、抑郁症、广泛性焦虑、各科躯体性疾病等引起的失眠。
(二)其他作者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主观诊断)(1)主诉:自己对睡眠有效时间和质量极度不满意。
(2)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头胀、头昏、精神不振等各项正常功能活动降低,并持续1个月以上。
2.实验室诊断(客观诊断)(1)睡眠潜伏期延长大于30分钟。
(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小于6小时。
(3)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睡眠效率小于85%。
(4)早醒。
(三)了解病史时注意点医生在诊断失眠时必须首先详细询问病史,要了解以下情况:(1)失眠时入睡困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2)睡眠中间易醒,每晚有多少次?每次醒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3)睡眠早醒是几点醒来?开始入睡至早醒之间睡眠多长时间?醒后不能入睡是躺在床上或起床做某事?(4)睡眠质量如何?(5)失眠后有无影响白天工作,精力是否充沛,白天有无症状?(6)白天睡多长时间?每天实际睡多长时间?(7)失眠有无规律?(8)有无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性情、情绪、环境?(9)有无其他疾病的影响?(10)有无噪声、异味、光线、温度的干扰?二、几种特殊类型失眠症的诊断(一)心理生理性失眠诊断标准1.主诉失眠并伴有醒后功能降低的表现。
2.当有睡意时却想睡又难以入睡,但在非睡眠时期的其他活动时能入睡。
(整理)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临床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手册张道龙许倩赵然刘春宇【第一章】精神分裂症此类疾病即为世人常说的“精神病”或“神经病”“疯子”,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
好莱坞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诺贝奖得主John Nash即此病患者。
有较高遗传性。
作为一种常见病,其患者应得到照顾治疗,而非歧视。
一.诊断标准与症状表现 (基于DSM-IV标准)A. 特征性症状:下列2项以上,均应在1个月内的(若被成功地治疗,时期可以稍短)较长时间里呈现。
1) 妄想2) 幻觉3) 言语紊乱(如时常表现出语言脱轨或语无伦次)4) 混乱(Disorganized)或紧张(Catatonic)的行为5)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即情感平谈(Affective flattening)、言语贫乏(Alogia)、或意志减退。
上述阳性症状多与大脑颞叶有关,而阴性症状多与大脑额叶有关。
【注】:如妄想荒谬怪异,或认为思想被做实况广播,或有2个以上声音在互相对话,则仅需1项便已足够诊断。
B.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地较起病前差得多(如起病于童年或青少年,则为未能达到人际关系、学业、或职业成就的预期水平)。
C. 病程:病情的持续性表现至少持续6个月,此6个月时期内必须至少有1个月(如经有效成功的治疗,期限可较短)其症状符合A标准(即急性期症状),此6个月可包括前驱期或残留期。
在前驱期或残留期中,病情可表现为仅有阴性症状或标准A所列2项以上较轻表现(attenuated form)的症状(如古怪的想法,不寻常的知觉体验)。
D. 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为1) 既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2) 而且,如在急性症状期出现情感性发作,其持续时期与急性期或残留期相比均明显较短。
【完整版】精神科常见睡眠障碍及诊治PPT文档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睡眠医学科 孙洪强
1
我院睡眠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意义和功能定位
成立睡眠功能检 查室
2006年
年
整合临床与基础的多学 科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 部睡眠医学中心
1954年
建立脑电生理学研究 室
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成立睡眠 医学科 2.开设国内首个 《睡眠医学》课程 3.国内首个睡眠973项目《睡 眠脑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获批
38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RBD)
与觉醒障碍(arousal disorders)不同,RBD患 者在出现REM期运动激活 的同时,自主神经系统的 激活(如心动过速)并不 常见
39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RBD)
➢男性为主(80%-90%) ➢老年人(常在50岁后发病,年轻人中可见) ➢睡眠相关损伤常见 ➢梦境扮演,梦的过程和内容多变(暴力好斗) ➢存在肌张力迟缓缺失的REM睡眠 ➢NREM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 ➢氯硝西泮治疗有效(>80%)
睡眠潜伏期
入睡后清醒时间
睡眠的功能
消除身体疲劳 保护大脑 , 提高记忆力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儿童成长发育
加快皮肤的再生, 预防皮肤衰老
17
要点
睡眠生理概述
睡眠障碍病例及诊治
18
DSM-5睡眠-觉醒障碍分类
➢失眠障碍 ➢嗜睡障碍——(症状包括睡眠时间过长、觉醒状态恶化和惰性睡眠) ➢发作性嗜睡病——(反复性日间打盹或陷入睡眠)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最常见症状为睡眠期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阻塞发作)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由于节律系统改变或内源性节律与作息时间冲突引起的反复性睡眠障碍) ➢非快速眼动期睡眠唤醒障碍——(睡眠期间反复性的非完全觉醒) ➢梦魇症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反复性觉醒,常伴随发声和/或复杂的运动行为) ➢不宁腿综合征——(睡眠期间强烈想要移动腿/手,并伴有不适感觉的神经性睡眠障碍) ➢物质/药物诱发的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组疾病。
精神障碍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
正确的鉴别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一、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1. 抑郁症的鉴别诊断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或间歇性低落情绪、兴趣减退及其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其与其他抑郁性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调整障碍)以及某些内分泌或药物因素引起的抑郁状态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包括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以及查体与化验检查。
2. 焦虑症的鉴别诊断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核心情绪的、持续存在的疾病。
与其他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社交焦虑症的鉴别需通过详细询问患者主诉、既往史以及体格检查,排除可能引发焦虑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3. 躁郁症的鉴别诊断躁郁症是一种情感变化较大、周期性发作的精神障碍。
鉴别该疾病需要了解患者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情绪状态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进行全面评估,排除其他躁动性障碍或抑郁性障碍。
二、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障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精神障碍类型,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在抑郁症中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提高心境;镇静剂和抗惊厥药物在焦虑症治疗中常常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躁郁症,通常使用抗躁药和抗抑郁药的联合治疗等。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使用谈话、聆听和观察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精神障碍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家庭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和家人、朋友及社区组织的联系,患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获取经济、培训或就业方面的援助。
此外,参加支持小组或社交团体活动也可以促进患者与他人沟通和互动。
精神障碍鉴定标准
精神障碍鉴定标准1. 引言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指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严重影响其社交和功能能力。
精神障碍的鉴定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正确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档旨在提供精神障碍鉴定的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心理专业人士准确评估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2. 精神障碍的分类根据《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简称《精病分类》)的分类方式,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 情感性精神障碍3. 心境障碍4. 焦虑障碍5. 神经症、应激性和躯体形式障碍6. 食欲障碍7. 睡眠障碍8. 性功能障碍9. 嗜睡与嗜眠障碍10. 认知功能障碍11. 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育障碍12. 精神行为发育障碍与人格障碍13. 具有身体疾病的精神障碍14. 精神障碍的表现型3. 精神障碍的鉴定标准精神障碍的鉴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主观症状主观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症状,包括思维异常、情感异常、意识异常等。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鉴定其是否存在精神障碍。
3.2 客观症状客观症状是指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等方式获得的症状,包括言语、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的异常。
医生根据客观症状的表现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碍。
3.3 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些精神障碍可能与生理方面有关,因此,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额外的证据来支持或排除精神障碍的诊断。
3.4 生活功能评估生活功能评估是指医生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自理能力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生活功能,可以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精神障碍。
3.5 诊断标准根据《精病分类》和其他相关指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身体检查、生活功能评估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某种具体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4. 结论精神障碍的鉴定标准包括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生活功能评估以及诊断标准等多个方面。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一、概述精神障碍是一类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障碍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以及其分类和诊断过程。
二、常见的精神障碍2.1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情感和心境的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或快乐感以及降低的能量水平。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几项标准: 1. 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情绪或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2. 存在至少五个以下症状:注意力和集中力不足、决策困难、自责或无用感、睡眠障碍等; 3. 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2.2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与内心强烈忧虑和恐惧情绪相关的障碍。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诊断焦虑障碍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过度焦虑或恐惧; 2. 多种情况下都表现出不适当的焦虑反应; 3. 焦虑情绪明显干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2.3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波动剧烈的障碍。
其主要特征是周期性出现的情感极端,包括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
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患者经历过至少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 2. 情感波动明显导致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3. 具有其他与躁狂和抑郁有关的症状,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3.1 临床访谈精神障碍的诊断通常以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为基础,而临床访谈是了解患者症状和病史的主要途径。
临床访谈的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症状; 2. 探究患者的家庭和个人历史; 3. 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 4.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
3.2 量表评定心理量表是评估患者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心理量表包括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二张图搞定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概述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2015年10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制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适合国情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反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诊断(标准)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F都必须满足: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B.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1)疲劳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不稳或易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7)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
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精神障碍的诊断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精神障碍的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
以下是该指南对一些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A型症状(思维和知觉方面的症状)明显,至少持续1个月。
B型症状(消极症状如情感平淡、语言贫乏等)明显,至少持续6个月。
抑郁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抑郁障碍:至少有2周的明显抑郁情绪,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至少有2周的明显丧失兴趣和愉悦感,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躁狂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躁狂障碍:至少持续1周的情感高涨和过度活跃,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至少持续1周的情感高涨和过度活跃,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同时,曾经有过抑郁症状。
强迫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强迫症:存在强制思维、强制行为或强制观念,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反复出现固定的强制思维或强制行为,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焦虑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焦虑障碍:存在持续不断的强烈焦虑或担忧,至少持续6个月。
反复出现特定场合下的强烈恐惧或回避,以至于干扰了日常生活,至少持续6个月。
身体形式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身体形式障碍:对自己的外貌或某个身体部位存在明显而持久的不满或担忧,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无实际身体缺陷或畸形,却持续担心或强烈焦虑,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人格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人格障碍:持续存在一种固定模式的内心体验、情感表达、人际关系方式和行为方式,且显著偏离常态,已经成为个体的组织结构,无法轻易改变。
存在一种持久而深刻的行为和情感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显著不一致,已经导致显著痛苦或功能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已经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学校或工作表现产生显著干扰,持续至少6个月。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知识讲稿
PART 02
常见精神障碍类型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体力不 足为主要特征。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心情沮丧、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同时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念头或行为。
焦虑症
总结词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 的精神障碍,常常伴随着躯体症状, 如心慌、呼吸急促等。
详细描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长 期治疗和康复。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结 合心理治疗和社会适应训练,可以帮助患者 逐渐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 家属的支持和陪伴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
作用。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PART 06
精神障碍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总结词
勇敢面对,积极治疗
详细描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勇敢面 对,积极寻求专业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抑郁症患者可以逐渐走出阴霾,恢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 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和 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需要耐心和积极配合 ,患者需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 信任关系,逐步探索自己的内 心世界,解决心理问题。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指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质量差以及白天疲乏等症状。
根据ICSD-3的定义,失眠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失眠症和继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长期失眠,而继发性失眠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更高。
此外,失眠症在心理疾病、慢性疾病和应激事件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三、失眠症的影响失眠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此外,失眠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定义,诊断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睡眠障碍症状至少3个月;2)睡眠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继发性失眠症的诊断则需要确定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二、评估工具评估失眠症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包括睡眠日志、睡眠质量问卷、白天疲乏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等。
第四部分失眠症的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睡眠保健教育、睡眠环境调整、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睡眠限制、睡眠压力管理和睡眠卫生教育等。
睡眠保健教育包括睡眠惯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睡眠环境调整包括改善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和温度等。
物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温泉疗法和按摩等。
中医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总之,本指南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等提供了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旨在提高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失眠症对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睡眠障碍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鉴别诊断有的人睡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有的人睡觉的时间很短,像这些情况都是属于睡眠障碍。
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影响到健康。
要想治疗睡眠障碍,首先就是先要诊断出,睡眠障碍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睡眠障碍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首先睡眠障碍可以通过睡眠量的不正常来进行诊断鉴别。
睡眠量的不正常,一是指睡眠的量过度的增加,比如有些疾病引起的嗜睡,贪睡,怎么睡都嫌睡眠时间少,比如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异常,这种情况下的睡眠障碍往往还伴随着睡前出现幻觉。
睡眠量的不正常还指睡眠量不足,一些心理因素等引起的失眠现象,此外一些疾病往往也会造成睡眠量的不足,比如神经衰弱,焦虑以及抑郁症等。
其次一旦确诊患有睡眠障碍的疾病,就要加以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另外还要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可以在睡觉之前喝一杯温牛奶,这样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平时的时候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会调节好自身情绪,要多和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负担。
最后睡眠障碍可以通过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来进行诊断鉴别。
这是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说梦话,磨牙,不自主笑,或者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
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
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
睡眠障碍怎么预防睡眠障碍,常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
患此病后首先要解除上述原因,重新调整工作和生活。
正确认识本病的本质,起病是慢慢发生的,病程较长,常有反复,但预后是良好的。
要解除自己“身患重病”的疑虑,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有助于睡眠障碍的恢复。
了解到睡眠障碍鉴别诊断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诊断,如果诊断出有睡眠障碍的情况,不可忽视,必须要及时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思路(完整版)一、失眠障碍与精神障碍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主诉/症状,其特征是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并伴有日间过度嗜睡,有时还引起易怒、疲劳及头疼或胃肠道紊乱等情绪及躯体症状。
患者常常主观上对睡眠质量不满意,且日间功能明显受损,注意力及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增加犯错或事故风险。
以《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为诊断标准,若失眠主诉不能单纯以睡眠机会不足或睡眠环境不佳解释且上述症状出现频次>3次/周,持续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
一般成年人中失眠症状的年患病率为35%~50%[2],而失眠障碍的患病率为12%~20%[3, 4],其中约50%为慢性病程[5]。
失眠常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物质滥用障碍等精神障碍联系紧密,两者常常是双向的关系[6]。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7]显示,失眠经常与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等精神障碍共患病(OR=3.4)。
共患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可增加失眠障碍的患病风险。
大量纵向研究表明,失眠可能是新发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8, 9, 10]。
荟萃分析[11]显示,失眠偶发抑郁的风险比约为2.1,且长期随访研究[9]显示失眠患者罹患焦虑障碍和药物滥用障碍的风险比非失眠者分别高出2倍和7倍。
在抑郁障碍的治疗及预后转归上,失眠和疲劳是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残余症状,且增加了未来抑郁发作复发的风险[12]。
失眠还与酒精依赖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结果较差明显相关。
精神障碍中均可出现失眠,尤其抑郁障碍是失眠的风险因素之一[13],抑郁障碍患者常有失眠症状,与失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不同的是,抑郁障碍的失眠症状多以早醒为其特征性表现,一般比平时早醒2~3 h,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且抑郁障碍患者有明确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退等抑郁综合征体验,此时多以抑郁障碍诊断为主,失眠仅可作为附加症状中的睡眠紊乱(disturbed sleep)条目参与抑郁障碍的诊断。
经过抑郁障碍的合理规范诊疗,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失眠症状多会随之好转甚至痊愈。
只有当失眠症状的存在及发展与共存的抑郁障碍的其他症状有互相独立的特点,且抑郁经合理治疗后其他症状显著好转而失眠症状仍然存在时,才考虑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
另外,与失眠障碍需3个月以上的持续病程才能诊断不同的是,抑郁障碍是发作性病程,抑郁发作只要病程>2周即可诊断为抑郁障碍。
二、发作性睡病与精神障碍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定义为白天主要清醒时段下不能保持清醒和警觉,出现难以克制的困倦欲睡或非预期地进入瞌睡和睡眠状态。
在无夜间睡眠受扰或昼夜节律紊乱前提下的日间过度嗜睡是中枢嗜睡性疾病的主要表现。
发作性睡病是中枢嗜睡性疾病中最具代表性且常见的睡眠障碍,每2 000人中就有1人受其影响[14]。
发作性睡病可分两种亚型,1型发作性睡病和2型发作性睡病,旧称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和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
日间过度嗜睡或难以抗拒的睡眠发作是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猝倒发作是其特征性表现,一般为双侧对称性的肌张力突然丧失,多见于强烈的情绪刺激,如大笑时;睡眠瘫痪,俗称“鬼压床”,为睡眠醒转时一过性随意肌不能活动的现象,一般只持续几分钟;入睡幻觉为清醒向睡眠转换期间的生动幻觉或梦境样经历;夜间睡眠紊乱常为易醒多梦,睡眠多呈片段化。
以上这些症状常常导致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或分离转换障碍。
除了症状的相似,发作性睡病患者还常共患病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突出[15]。
有研究评估发作性睡病患者自我报告的抑郁高达57%[16],且半数以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出现焦虑或惊恐发作。
病例对照研究[17]报道了3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被诊断为焦虑障碍(OR=15.6),其中社交恐惧症是最重要的诊断。
另有个案[18]报道了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共患病,但较少见。
未经治疗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社交能力受损、性格孤僻,面临失学或失业的可能。
精神障碍的共患病无疑增加了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难度。
然而,从症状识别到实验室检查均可帮助鉴别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分离转换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
与发作性睡病入睡幻觉(清醒向睡眠转换期间)多为视觉或多感官的不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意识清晰背景下的听幻觉,且常合并出现与幻听相关的荒诞离奇的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等思维内容障碍,构成幻觉妄想综合征。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发作需与精神分裂症的紧张症和分离转换障碍的假性猝倒发作相鉴别。
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可能表现为违拗或缄默,严重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兴奋,有些患者还可表现为蜡样屈曲,在检查时被固定为一个体位后长时间保持不动。
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可有假性猝倒发作,多具有表演性质,详细的精神检查可查及患者有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或动作的主观感受。
发作性睡病的猝倒发作是意识清晰背景下强烈情绪诱发双侧的对称性肌力丧失,时间短暂,一般只持续数秒到几分钟。
发作性睡病的日间过度嗜睡多表现为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夜间睡眠紊乱多为睡眠片段化,这两点需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障碍的日间过度嗜睡和夜间入睡困难鉴别。
发作性睡病与抑郁障碍鉴别时,需注意发作性睡病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可考虑共患病的诊断,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本身常无睡眠发作、猝倒发作及睡眠瘫痪等症状,多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等抑郁综合征体验,日间过度嗜睡常合并精力下降和疲劳等躯体不适。
除了症状的精准识别,发作性睡病的确诊还须依靠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分型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测定等客观检查。
MSLT常表现为平均睡眠潜伏时间<8 min,出现两次或以上的睡眠起始快速眼球运动期。
除发作性睡病外,在ICSD-3中,中枢嗜睡性疾病中还有一类睡眠障碍称作精神疾病相关的过度睡眠,又称非器质性过度睡眠,占嗜睡比例的5%~7%。
每日出现难以抑制的困倦或非预期的白天入睡,日间过度嗜睡和精神异常必须同时出现,且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内科或神经疾病和药物或毒品使用等更好解释,持续时间>3个月,即可诊断。
相关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心境障碍、转换障碍或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等,患者常因日间过度嗜睡或睡眠导致工作缺勤甚至放弃工作,可有社交退缩和情感淡漠等精神症状。
与心境障碍相关的过度睡眠主要有非典型抑郁或双相Ⅱ型障碍[19, 20],MSLT结果通常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时间正常,但卧床时长却超乎寻常。
日间过度嗜睡伴随严重抑郁者,即使抑郁好转,嗜睡仍可继续存在,并增加抑郁复发的风险。
与转换障碍或非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相关的过度睡眠,又称假性发作性睡病,有时伴假性猝倒。
精神疾病相关的过度睡眠是排除性诊断,也就是说需要排除引起嗜睡的其他病因,如睡眠不足、药物镇静作用等。
三、克莱恩-莱文综合征与精神障碍克莱恩-莱文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与发作性睡病一样归类于中枢嗜睡性疾病,以反复发作性或周期性的过度嗜睡伴认知、精神和行为异常为特征,发作间期功能状态正常[21]。
青春早期起病,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及严重程度呈现随年龄增长相关的下降。
该病属于罕见病,估计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基层社区医院极少见此类睡眠障碍,但因克莱恩-莱文综合征与心境障碍的相关且该病情绪及行为异常的发作性表现导致其极易被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障碍。
心境障碍中的抑郁发作需2周以上,躁狂发作和轻躁狂发作时长分别需达到1周和4 d,且以对于个体而言达到肯定异常程度的高涨或低落的情绪症状为突出表现,可与思维奔逸或迟缓及意志活动增强或减退构成躁狂或抑郁综合征。
另外,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常表现为睡眠需求减少,而抑郁发作时入睡困难和早醒的睡眠症状多见,继而可能引起日间过度嗜睡。
而克莱恩-莱文综合征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0 d左右,发作期间严重的嗜睡是其典型表现,每日睡眠时长可高达16~20 h,且清醒期常有认知功能障碍、感知觉异常、厌食或贪食及无节制行为等异常表现,顺行性遗忘是典型症状,且几乎所有患者都报告有对外界环境的非真实感。
综上,克莱恩-莱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且复杂的疾病,基层医生若遇到疑诊患者,建议转诊至睡眠医学中心。
四、睡眠-清醒昼夜节律障碍与精神障碍昼夜节律是内源性的接近24 h的生物节律,被诱导或同步成24 h的周期。
睡眠-清醒昼夜节律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在ICSD-3中被定义为昼夜时间保持系统、昼夜节律引导机制改变,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界环境错位导致的疾病。
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RSWD的患病率约5.3%[22],主要包括睡眠-清醒时相延迟障碍、睡眠-清醒时相提前障碍和无规律型睡眠-清醒节律紊乱等类型。
CRSWD最常见的症状是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或日间过度嗜睡,并损害学习、工作或家庭等社会功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应与抑郁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障碍鉴别。
睡眠-清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相对于常规或社会接受的作息有习惯性睡眠时间延迟,一般超过2 h,作息类型为晚睡晚醒型,在青少年或青年中常见[23],精神障碍如心境障碍(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24, 25, 26]、强迫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7]等也可能存在睡眠时相的延迟。
时相延迟的诊断需要连续7 d(最好2周)的睡眠日志并最好同时有体动记录仪的监测提示习惯睡眠时段的延迟,且病程达3个月以上。
时相延迟常见失眠症状,估计因反复失眠前来睡眠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10%是该病,早晨极端地难以睡醒和日间过度嗜睡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这一点与抑郁障碍的早醒明显不同。
倘若让患者自行安排作息,睡眠质量可有保障,但昼夜节律时相仍呈延迟型,而抑郁患者睡眠紊乱症状可能仍顽固存在。
睡眠-清醒时相提前障碍则有习惯性睡眠时间提前,通常超过2 h,作息类型为早睡早醒型。
高龄似乎是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在中年成人(40~64岁)中的患病率约为1%,在老年人(≥65岁)中患病率更高[28]。
患者常诉早醒或持续性失眠和晚间过度困倦,当让患者自行安排作息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但昼夜节律仍呈时相的提前。
这一点主要用于区分以早醒为特征性睡眠紊乱表现的抑郁障碍,并且正如前文所述,抑郁障碍的患者抑郁综合征突出,且无早睡倾向,而多合并入睡困难。
与时相延迟相同,该病的诊断也需要睡眠日志并最好同时有体动记录仪的监测提示习惯睡眠时段的提前,且持续时间>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