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虫病

合集下载

鸡住白细胞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

三、诊断和综合防治
拌料5mg/kg饲料), C(拌 饲料), □辅助治疗措施:VK3(拌料 辅助治疗措施: 饲料),V 料0.05g/kg饲料,VB12(拌料3mg/kg饲料),止血敏 饲料, 拌料 饲料),止血敏 饲料 饲料), 拌料0.1g/kg饲料),等。 饲料), (拌料 饲料),等
三、诊断和综合防治
□消灭库蠓: 消灭库蠓: 库蠓在白天或吸血前后有在鸡舍的柱上、 库蠓在白天或吸血前后有在鸡舍的柱上、 墙壁表面、墙缝等处静止休息的习性, 墙壁表面、墙缝等处静止休息的习性,所以 可在这些场所定期喷洒低毒性杀虫剂。 可在这些场所定期喷洒低毒性杀虫剂。如: 0.003%的溴氢菊酯或 的溴氢菊酯或0.2%的马拉硫磷等。 的马拉硫磷等。 的溴氢菊酯或 的马拉硫磷等 此外,对鸡舍内外的粪便、污水、 此外,对鸡舍内外的粪便、污水、杂草或 灌木丛要及时清除干净,减少蚊虫孳生, 灌木丛要及时清除干净,减少蚊虫孳生,切 断传播途径。 断传播途径。
一、病原及生活史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必须以库蠓为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必须以库蠓为 库蠓 传播媒介,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 传播媒介,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 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第二阶 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 天),第二阶 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25天),第二阶 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在库蠓体内完成( ~ 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在库蠓体内完成(2~ 7天)。 天
一、病原及生活史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引起鸡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虫体在网状内 皮系统各器官组织大量繁殖,破坏各器官组织细胞, 皮系统各器官组织大量繁殖,破坏各器官组织细胞, 引起血管破裂而出血。 引起血管破裂而出血。 严重者引起肺血管破裂,出现咯血而突然死亡; 咯血而突然死亡 严重者引起肺血管破裂,出现咯血而突然死亡; 虫体在配子生殖阶段体积增大, 虫体在配子生殖阶段体积增大,大量破坏红血球引 贫血。但也有认为, 起贫血。但也有认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贫血不是 溶血性的,而是出血造成。 溶血性的,而是出血造成。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白细胞原虫(Cystoisospora galli)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主要由受感染的幼雏或生后六到八周龄的幼鸡传播。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鸡接触到感染的污染物或饮用被感染的水后,病原体进入鸡体,在消化道内发育繁殖。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发育缓慢、腹泻、蹲久、呼吸困难、脱水等。

鸡的粪便中可能会有血液和黏液,并且外观呈黄绿色。

诊断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靠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

在发病高峰期,可以从粪便样本中检测到感染的原虫卵囊。

治疗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通过给予抗原虫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原虫药物包括甲硝唑、呋喃妥因、咪达唑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水或饲料添加的方式给予鸡。

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电解质到饮水中,以帮助鸡恢复体力。

预防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

包括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饮水设备,提供清洁的饲料和饮水,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持鸡舍的通风环境,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等。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防治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节来提高鸡的免疫力,例如添加一些体强健抗应激剂等。

对于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临床症状相符的鸡,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给予相应的抗原虫治疗。

加强预防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减少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发生。

鸡住白细胞虫病治疗

鸡住白细胞虫病治疗
鸡住白细胞虫病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概述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方案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预防措施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01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概述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定义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由住白细胞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 侵害鸡的血液细胞和生殖细胞。
避免交叉感染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 感染。
3
做好人员和物品的管理
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工作人员进出鸡舍时 应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等。
05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死亡率的降低程度
治疗是否能有效降低鸡住白细胞 虫病造成的死亡率。
症状的改善程度
治疗是否能显著改善病鸡的症状 ,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该病在鸡群中广泛传播,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产生严重 影响。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因
住白细胞虫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在鸡体内繁殖,并导 致鸡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疫苗接种 等因素有关。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流行病学
鸡住白细胞虫病在夏季和秋季高发,与蚊、蝇的活动密切相关。 该病在鸡群中传播迅速,对鸡的感染率较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
接种时间
疫苗接种通常在鸡只感染前或感染 初期进行,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综合防控措施
鸡场管理
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鸡 舍及周边环境。
隔离措施
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增强鸡只抵抗力。
人员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人为传播 疾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是鸡类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由鸡住白细胞虫引起。

这种疾病会引起鸡的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及病因鸡住白细胞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并且破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干扰小肠功能。

当鸡食入感染性孢子囊时,便会引起感染发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有关。

高湿度、温度适宜以及饲料、饮水受到污染是鸡住白细胞虫病发病的主要条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体重不增加或者减轻、产蛋率下降、蛋壳破裂或变薄,粪便中有血丝、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以及鸡羽毛毛色暗淡等。

1. 临床检查法:通过观察鸡的临床表现,如体重减轻、产蛋率下降等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鸡住白细胞虫。

2. 病理学检查法:通过鸡的肠道组织标本检查,观察是否有鸡住白细胞虫的寄生现象。

3. 实验室检查法: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粪便样本中的卵囊、卵等进行显微镜观察,以确定是否感染鸡住白细胞虫。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鸡住白细胞虫病药物主要有多西环素、菌素、氢玉米四醇、羟吲哚喹酮等,可以通过饮水或者饲料的方式给鸡使用。

2. 饲料添加剂:对于预防鸡住白细胞虫病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草酸钙、核糖核酸钠等药物,以增强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生物治疗法:也可使用生物制品如鸡住白细胞虫疫苗进行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圈的清洁卫生,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 合理饲养,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避免饲料受到污染。

3. 加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给鸡的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从而对其进行更有效的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1 病原及流行情况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寄生于鸡的单核细胞、白细胞或红细胞内的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鸡贫血性疾病。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3~1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流行季节为6~10月。

3~6周龄的鸡患病后的死亡率达到50%~80%,育成鸡的死亡率在10%~30%,成年鸡的死亡率在5%~10%,耐过的病鸡对该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 临床症状该病能够感染各年龄的鸡,其中以3~6周龄雏鸡发病后的死亡率最高。

雏鸡感染该病多为急性经过,即病鸡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昏睡、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甚至废绝;两肢轻瘫,运动失调,行步困难;口流黏液,排白绿色的稀便。

感染该病的12~14日龄的雏鸡因严重呼吸困难咯血和出血而导致突然死亡。

育成鸡和成年鸡感染该病后大多出现贫血、消瘦,肉髯和鸡冠苍白。

病鸡一般发生下痢,排绿色或白色粪便;育成鸡生长发育缓慢,成年鸡产蛋少或停止,产无壳蛋、软壳蛋的数量增加。

3 剖检变化病鸡进行解剖时,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肌肉呈苍白色,可见肠管外表面、胰脏、胸腿肌肉,腹部皮下脂肪表面及心、肝、脾脏表面有大量粟粒大小的呈红色或灰白色的圆形小结节突出于表面,同周围组织形成清楚界限。

病鸡肝脏明显肿大、质脆,心、脾、肌胃、腺胃发生出血,个别病死鸡的腹腔内形成血凝块,气管内出现血样黏液,肺部明显淤血。

4 实验室诊断用小刀取少量病鸡出血的部分组织,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进行混合悬浮,盖上盖玻片后使用5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查。

另外,还可取病鸡血液制成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进行高倍镜检,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内均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及裂殖体,在血浆中还出现呈紫红色、圆点状的游离裂殖子。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发生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5 预防措施鸡舍门、窗应安装网孔密度多于40目/cm的纱门、纱窗,防止蠓、蚋等昆虫进入鸡舍,但要注意定期清扫纱网上沉积的灰尘,避免影响通风。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白细胞虫病是由鸡白细胞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鸡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及症状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鸡白细胞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通过生物、机械、食物、空气等途径传播。

感染后,鸡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1.临床症状:(1)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腹泻,粪便呈黏液样,并夹杂大量白细胞;(3)羽毛粗乱,萎靡不振;(4)眼睛红肿,角膜混浊;(5)呼吸困难,喘息;(6)免疫抑制等症状。

二、诊断方法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1.病理学检查通过解剖鸡尸体,观察肠壁、脾脏、肝脏等是否有病变,检测白细胞数量是否异常,判断是否感染白细胞虫。

2.实验室检测方法(1)腹部穿刺液检测:通过穿刺腹部获取腹水样本,观察样本中是否有白细胞虫。

(2)血液检测:进行血液显微镜检查,观察血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虫。

(3)PCR检测:通过提取鸡血液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判断是否感染白细胞虫。

(4)免疫学检测:通过鸡血清反应性抗原、抗体检测,判断鸡体内是否有白细胞虫感染。

三、治疗方法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寄生虫的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有抗寄生虫药物和抗菌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如氯胺酚、硫喹嘧啶等可以明显减少感染的寄生虫数量。

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感染。

2.生态治疗适当改变鸡舍环境,保持鸡场卫生,定期消毒,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检测和处理。

合理饲养管理,补充优质饲料和饮水,提高鸡的免疫力。

3.免疫治疗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的感染。

四、预防方法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鸡场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及时清理鸡粪,定期消毒。

2.饲养中控制传播途径,避免污染饲料和饮水。

3.饲养健康鸡苗,选择抗病力强的鸡种。

4.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增强鸡的免疫力。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白细胞虫病,又称鸡纵隐核病,是由寄生于鸡的一种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间接传播和孵化鸡母鸡的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染。

病原虫可直接侵入禽体内,在鸡的肝脏、脾脏、肌肉、骨髓等组织中繁殖,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等综合分析。

鸡感染白细胞虫病后,常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病鸡体表毛羽乱糟、发黄,呼吸急促,还可能出现腹泻、肝脏肿大等症状。

尸检时,可见肝脏肿大、颜色发红、肝脏组织呈颗粒状,脾脏肿大、松软,肌肉和骨髓呈淡黄色。

实验室检测方面,可通过显微镜下对组织涂片和淋巴器官组织进行直接观察,检测到病原虫体即可确诊。

针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选用硝呋咱、噻嗪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硝呋咱可通过抑制病原虫在感染鸡体内的繁殖和生长,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噻嗪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则可通过抑制原虫的代谢和蛋白合成等过程,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药物治疗的还应注意鸡舍的卫生状况和预防措施。

清洁卫生的鸡舍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虫的传播和感染。

饮水设施和饲喂设备要定期清洗消毒,并给鸡添加预防感染病的药物,例如抗生素等。

合理的喂养管理和养殖措施也能增强鸡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虫的感染。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检测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法。

要加强鸡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应用,以降低病原虫的传播和感染风险,保障鸡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发展。

鸡住白细胞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本病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北方地区也陆续发生。

本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

目录编辑本段疾病病原病原住白细胞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复顶亚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亚目,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

我国已发现鸡有2种住白细胞虫: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1.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 本虫在鸡体内的配子生殖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在血液涂片或组织印片上,虫体游离于血液中,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也有3~7个或更多成堆排列者,大小为0.89~1.45µm。

第二期:其大小、形状与第一期虫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已侵入宿主细胞内,多位于宿主细胞一端的胞浆内,每个红细胞有1~2个虫体。

第三期:常见于组织印片中,虫体明显增大,其大小为10.87µm×9.43µm。

呈深蓝色,近似圆形,充满于宿主细胞的整个胞浆,将细胞核挤在一边,虫体核的大小为7.97µm×6.53µm,中间有一深红色的核仁,偶见有2~4个核仁。

第四期:已可区分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

大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3.05µm×11.6µm;细胞质呈深蓝色,核居中呈肾形、菱形、梨形、椭圆形,大小为5.8µm ×2.9µm,核仁为圆点状。

小配子体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10.9µm×9.42µm;细胞质少呈浅蓝色,核几乎占去虫体的全部体积,大小为8.9µm×9.35µm,较透明,呈哑铃状、梨状;核仁呈紫红色,呈杆状或圆点状。

被寄生的细胞也随之增大,其大小为17.1µm×20.9µm,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压成扁平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Eimeria)是一种常见的家禽肠道寄生虫病,由原生动物鸡住白细胞虫引起,主要发生在鸡的消化道中,是引起家禽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生使得鸡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同时可能造成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及时诊断和治疗鸡住白细胞虫病对于维护鸡的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病因鸡住白细胞虫病主要通过粪便传播,感染源主要是来自于感染了鸡住白细胞虫的禽鸟的粪便。

当鸡受到感染的粪便污染,或者是食用了感染了鸡住白细胞虫的昆虫、蠕虫或其他生物,就会导致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生。

鸡群中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饲料不洁等因素也是导致鸡住白细胞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症状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消化系统症状:发病鸡出现腹泻、消瘦、消化不良等现象,食欲下降,甚至出现血便。

2. 呼吸系统症状:由于感染鸡住白细胞虫而引发的免疫力下降,鸡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打喷嚏等症状。

3. 精神状态症状:发病鸡精神不振,行动迟缓,常见蹲伏不动。

4. 生长发育症状:感染鸡住白细胞虫后,影响了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生长发育不良。

以上症状可能根据鸡的年龄、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而有所不同,且在病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对于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做到有针对性。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对于疑似感染了鸡住白细胞虫的鸡群,可以通过观察其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该病。

症状包括粪便异常、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

2. 粪便检测:通过采集鸡的粪便样本,使用巴氏染色法或者中草药染色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鸡住白细胞虫的囊泡,以明确鸡是否感染了鸡住白细胞虫病。

3. 鸡群抽血检测:采集鸡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鸡血清中是否存在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以确定鸡是否感染了鸡住白细胞虫。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在鸡的白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鸡只出现贫血、厌食、乏力、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鸡只死亡。

因此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症状1. 贫血: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病鸡出现贫血是由于寄生虫在鸡的体内寄生,破坏了鸡的血细胞,导致贫血。

2. 厌食、乏力:患病鸡只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即使喂以高营养物质食物,其体重还是不见增长,且极易疲乏。

3. 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由于贫血的出现,鸡只的氧气供应减少,导致呼吸急促,体重下降。

4. 死亡:病鸡只因贫血和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易受感染,较易发生多种细菌感染,导致死亡。

二、诊断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疫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鸡只出现贫血、厌食、乏力、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做出准确诊断。

1. 血液学检测:通过普通血涂片染色的方法检测寄生虫在鸡的血细胞内的寄生情况,以确定是否感染鸡住白细胞原虫。

对感染鸡的血涂片镜检时,可发现寄生虫。

2.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可以检测鸡住白细胞原虫的DNA,通过PCR检测可以迅速、准确地筛查出鸡住白细胞原虫感染的鸡。

3. 疫情学资料:病鸡周围环境以及养殖场的疫情学资料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针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原体,可以选用氯喹、硫脲嘧啶、阿米巴苯和氯喹与硫脲嘧啶联合使用。

2. 调整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增加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3. 防治动物寄生虫: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发生与毒虫传播息息相关,定期进行饲料、环境和动物的消毒,以减低室外环境寄生虫的数量。

3. 预防接种:为了减少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发病率,饲养场应按时给家禽投药,对感染的鸡群及时进行隔离处理。

4. 减少应激源:承养鸡只适患饲养环境进行改善,减少应激源的出现,使鸡只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长状态。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白细胞虫感染引起。

该病在鸡群中传播迅速,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早发现和有效诊治鸡住白细胞虫病对于鸡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方法,以期为养鸡业提供参考。

一、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白细胞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原虫门,是一种微型单细胞生物。

它以鸡的白细胞为营养来源,在鸡的体内寄生繁殖。

白细胞虫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和环境传播,感染后会在鸡的全身内脏器官中寄生,导致鸡体虚弱、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二、临床症状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损伤、贫血、腹泻、发育迟缓等。

患病的鸡体质虚弱,生长发育缓慢,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甚至很多患病的鸡会死亡。

一旦发现鸡有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诊治。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法:通过观察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蛋壳的状况、粪便的情况等,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鸡住白细胞虫病。

2. 实验室检测法:采集鸡的血液和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测、PCR检测等,直接观察或检测白细胞虫的存在。

四、治疗方法目前,对于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和中草药治疗两种。

常用的化学药物有多环芳烃、多噻唑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体内寄生的白细胞虫,减轻症状并提高鸡的免疫力。

在使用化学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来使用,不得滥用、乱用,以免对鸡的健康造成反效果。

中草药治疗也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一些中草药,例如连翘、苦参、黄连等,被证实对鸡住白细胞虫病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治疗需要根据兽医的建议来选择,同时需要控制好用药的剂量和周期,避免对鸡体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药物治疗,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养鸡场进行卫生消毒、清理粪便,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死鸡和鸡粪,可以有效减少白细胞虫的传播。

五、预防措施预防鸡住白细胞虫病同样重要。

鸡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鸡白细胞虫病是由疟原虫科、住白细胞属的原虫寄生在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对蛋鸡和育成鸡危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对幼龄鸡危害更甚,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为气温在20℃以上时,特别是每年6~8月是该病发生流行的季节。

1发病情况2005年6月中旬,南阳郊区一养殖户饲养的1500只5月龄鸡突然不同程度发生因咳血、呼吸困难而死亡;部分鸡的鸡冠苍白,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伏地不动,并伴拉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

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鸡冠发白,鸡体消瘦,羽毛松乱,伏地不动;拉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并伴发热症状;严重的病例出现咯血、呼吸困难,死前喙着地,口流鲜血。

3剖检病变病鸡主要表现全身性出血,肝脾肿大,血液稀薄,鸡体消瘦,白冠。

全身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其肾、肺出血最为严重;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有灰白色或稍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取小结节涂片染色可见许多裂殖子。

4诊断与治疗采病鸡血液及内脏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虫体存在于血细胞内。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血涂片镜检,诊断为鸡白细胞虫病。

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4.1病鸡用泰灭净100mg/kg拌料,连用10~14天。

4.2将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对没有发病症状鸡用泰灭净35mg/kg拌料进行预防,连用5天,停用2天为一疗程。

4.3在鸡舍周围堆放艾叶、闷烟驱赶库蠓。

该养殖户采取上述防治措施,用药后3天即停止死亡,治疗5天后,病情得到控制,10天后鸡群逐渐恢复正常。

5讨论根据住白细胞原虫的流行病学特点,其传播媒介为蠓和蚋,经观察鸡舍内外有大量蠓存在,这也是此病造成扩散的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此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5.1鸡舍建筑在干燥、向阳、通风的地方,远离垃圾场、水塘、水沟、荒草坡等蠓虫孳生繁殖的地方。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4 细菌培养 病料接种巧克力琼脂上 , 3 % . 2 经 7
5 0 环境 中 2 ~ 8 %C 4 4 h培养 , 可见圆形 、 隆起 、 表面 光滑 、 边缘整齐 、 灰白色半透明的针尖大小的小菌 落。与葡萄球菌做交叉 划线培养 , 经经 3 ℃ 2 h 7 4
培养 , 见 卫星 现 象 。 可 根据上述发病情况 、 床症状 、 检变化 、 临 剖 实
( )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 , 1 污水 , 好舍 内外的卫 生 , 搞 加
强通风换气。
长发育迟缓 , 四肢轻瘫 。 严重的病例 , 出现 咳血 , 出血 , 呼吸困
难, 常因内出血而突然死亡。中鸡 , 成年鸡一般死亡率不高 ,
( )用速补饮水 , 2 磺胺氯吡嗪钠饮水或拌料 。
; ;
的小结节 。气 管 , 胃, 胃, 腺 肌 肠道 有时有积 血 , 十二指肠有 散在 的出血点 ,实质器 官可见大量 的 白色或红色 米粒大 的
结节 。 3 防 治
重, 症状明显 , 发病率高 , 能引起 大批死亡 。
1 症 状
3 6月龄的鸡 , - 发病严重 , 最典型 的症状是贫血 , 食欲不 振, 精神沉郁 , 口流涎 , 下痢 , 粪呈黄色 , 冠和肉髯苍 白。生 鸡
涂片, 染色后镜检 , 发现有革兰 氏阴性杆菌 , 且呈 多形性存在 , 偶尔呈纤丝状 , 菌体周围有夹膜 。
1 发病情况

红 新
21 0 1年 9月 1 绥 中县 一养殖 户饲 养 的 01 3
20 0 0只 10 1龄 蛋 鸡 突 然 发 病 ,投 泰 乐 菌 素 和 7 3
养 禽
辽宁省 葫芦岛 市绥中 县高 Z. 3 , 1 _ 鸡 住 白 1 原 虫 病 一 0o三 0-∞ 9J.s∽台动 f胞 )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1. 引言1.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简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鸡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了鸡白细胞原虫的寄生虫携带者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引起家禽感染。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病程迁延而又极易复发的疾病。

感染了鸡白细胞原虫的鸡群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合并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在鸡群中,特别是生长发育迅速的肉鸡群中,一旦出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感染,常导致生长停滞,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对此进行积极预防和控制。

1.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掌握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信息,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需要明确疫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例的地理分布、发病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等。

需要了解疫情暴发的可能原因,例如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状况等。

通过对病例的追踪调查,可以找出病例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特点,有助于确定病因和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分析宿主的易感性及抵抗力,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

还能够评估预防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预防和控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是把握疾病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鸡的健康,保障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发病初期:鸡感染住白细胞原虫后,通常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

鸡羽毛也可能出现不整洁、暗淡无光的情况。

2. 呼吸道症状:感染严重的鸡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鼻翼扇动明显,甚至有涎泡和鼻涕分泌物增多。

3. 消化系统症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还会引起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拉稀、腹泻、腹部膨胀等症状。

鸡病防治-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鸡病防治-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流行特点与影响因素
季节性
地域性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 性,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这与媒介昆虫 的活动习性有关。
饲养管理因素
该病的流行与地域密切相关,多发生在潮 湿、多雨、昆虫活动频繁的地区。
免疫状况
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营养 不良等因素均可增加鸡群感染和传播的风 险。
鸡只的免疫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 影响。免疫抑制因素,如其他感染或应激 ,可降低鸡只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探索新型抗寄生虫药物
针对当前抗寄生虫药物可能存在的耐药性问题, 积极开展新型药物研究,提高治疗效果。Βιβλιοθήκη 3完善综合防控体系
结合现有防治手段,通过改进饲养管理、提高疫 苗接种率等措施,建立完善的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综合防控体系。
强化鸡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议
01
03
提高养殖户防控意 识
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 鸡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其采取 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鸡住白细胞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寄生部位
鸡住白细胞原虫主要寄生 在鸡的白细胞内,包括血 液、内脏器官等组织。
形态特征
鸡住白细胞原虫呈椭圆形 或圆形,具有一定的大小 范围,虫体表面有时可见 棘突或丝状突起。
生命周期
鸡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 包括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两个阶段,能够在宿主体 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鸡病防治-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 虫病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介绍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防治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介绍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概述
总结词:由住白细胞虫引起的疾病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鸡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白细胞原虫侵入宿主后,会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加,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发热、贫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以期提高鸡养殖者对该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病因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原体是白细胞原虫。

这种原虫主要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中,通过细胞内寄生的方式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导致鸡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白细胞原虫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受感染的鸡粪等途径传播,在鸡群中很容易发生传染,并且很难得到控制。

二、临床表现1. 精神萎靡: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常常抖缩、蜷缩在一起,不愿活动。

2. 食欲下降:患鸡的食欲显著减退,不愿进食,甚至拒绝食物。

3. 发热:患鸡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

4. 贫血:患鸡由于白细胞数量增加,会压制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

5. 呼吸困难: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6. 生长迟缓:病鸡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生产性能下降。

三、诊断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通常需要采集患鸡的血液样本进行镜检,观察白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白细胞原虫的存在。

实验室检查还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的DNA,从而明确诊断。

四、治疗针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产管理措施。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氯化贝他胃酸盐、吗特阿巴仑等,这些药物对白细胞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使用时需要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和兽医指导,避免滥用和产生药物残留。

2. 生产管理: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饲料、饮水、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避免鸡群受到污染和感染。

定期清洁消毒鸡舍,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减少白细胞原虫的传播途径。

3. 强化营养:给予患鸡高营养的饲料,增加免疫力,有利于病鸡康复。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以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死亡。

各内脏严重出血,机体贫血,冠苍白。

本病一般发生于秋季(8~10 月份),往往在暴雨季节过后的 20 d 前后开始发生。

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蚋,通过叮咬而传播。

今年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给昆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特别是在水中产卵的蚋及在松软、潮湿而又富于有机质的土内或池塘沼泽产卵的库蠓,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大量繁殖,因而由它们传播而引起的住白细胞原虫病呈上升趋势。

1病原危害鸡的住白细胞原虫主要有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其中又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近于圆形,大小为 15.5×15.0 um。

大配子的直径为 12~14 um,有一个核,直径为 3~4 um;小配子的直径为 10~12 um,核的直径亦为 l0~12 um,即整个细胞几乎全为核所占有。

宿主细胞为圆形,直径约 13~20 um,细胞核形成一深色狭带,围绕虫体 l/3。

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为长形,大小为 24×4 um。

大配子的大小为 22×6.5 um;小配子为 20×6 um。

宿主细胞呈纺锤形,大小约 67×6 um,细胞核呈深色狭长的带状,围绕于虫体的一侧。

2流行特点鸡住白细胞原虫必须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由库蠓传播,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由蚋传播。

库蠓出现于每年 4~10 月,以 7~8 月份为最多,1 d 有 2 次活动高峰期,第 1 次是清晨,从 6:00 开始出现,随着太阳的升起库蠓逐渐增多,至 6:30 达到高峰,持续至 7:30 慢慢减少,上午 9:00 后基本停止活动。

第 2 次活动高峰从下午 5:30 开始,6:30 达到高峰,一直持续至日落后 1 h,一般在 7:30 后停止活动。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

一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白细胞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的鸡类粪便传播给其他鸡类。

该疾病通常会引起鸡类的腹泻、贫血、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鸡类死亡。

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至关重要。

一、疾病诊断1、临床症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贫血、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患病鸡类的粪便呈现黏液样或水样,甚至带血。

鸡类由于贫血导致的体力下降,经常表现出躁动不安、站立困难,甚至呈现出死亡的情况。

2、病原学检测通过粪便检测或血液检测,可以发现原虫存在或是鸡类贫血情况。

这是确定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关键。

3、其他辅助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诊断手段如禽类白细胞原虫PCR检测、ELISA检测等。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针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可以使用阿米贝因(Amprolium)、磺胺嘧啶(Sulfamethazine)、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抗原虫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寄生在鸡类体内的原虫,从而减轻症状,促进鸡类的康复。

2、支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补充鸡类所缺乏的营养物质,维持鸡类正常的水、食物摄入,以及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鸡类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3、预防措施对于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a.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的环境。

b. 饲养管理:控制鸡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保证鸡类营养均衡。

c. 消毒防疫:对鸡类饮水、饲料进行定期消毒处理,防止寄生虫传播。

d. 预防接种:定期对鸡类进行白细胞原虫疫苗接种,提高鸡类的免疫力。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鸡类传染病,对鸡类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该疾病至关重要。

预防工作同样十分重要,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以提高鸡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鸡住白细胞虫病已经成为鸡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进行探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提供帮助。

一、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学鸡住白细胞虫(Eimeria tenella)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发生在鸡的盲肠和结肠内。

它会侵入宿主的肠黏膜细胞内,繁殖增殖,并且破坏肠道黏膜,引起严重的出血和溃疡病变。

虫体经过孢子囊产生孢子,排泄到环境中,待鸡类食入病原虫囊孢子时感染新宿主。

二、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表现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积食、腹泻、体重下降、蛋产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等症状。

在临床观察中,患病鸡通常呈现出粪便有血、严重贫血等症状。

并且,由于鸡住白细胞虫感染使得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骨骼生长发育不良,影响鸡的生长。

三、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方法要准确诊断鸡住白细胞虫病,首先需要对患病鸡进行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

病理解剖主要观察鸡肠道的变化,如出现出血、溃疡等情况。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镜检观察组织切片,寻找寄生虫的存在。

还可以通过便检、血清学检查、PCR等方法进行诊断。

四、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方法目前,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原生物药物。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物,如杀原虫药物阿米特拉鲁等。

但是随着长期使用,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化学药物在饲料中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急需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和中草药对鸡住白细胞虫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胡麻叶提取物、苦楝碱、甜菊烯酚等植物提取物都显示出抗原生物作用。

几种中草药如黄连、板兰根、苦参等也有一定的抗鸡住白细胞虫活性。

五、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该病的影响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住白细胞虫病
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本病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北方地区也陆续发生。

本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

目录
展开
简介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多种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血孢子原虫病。

病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鸡冠呈苍白色,故又名白冠病。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许多地区暴发流行,对养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病季节与蠓、蚋等吸血昆虫活动的季节相一致。

华东地工6-10月为发病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期。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幼雏和青年鸡易感性最高,病情最为严重。

疾病病原
病原
住白细胞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复顶亚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亚目,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

我国已发现鸡有2种住白细胞虫: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1.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 本虫在鸡体内的配子生殖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在血液涂片或组织印片上,虫体游离于血液中,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也有3~7个或更多成堆排列者,大小为0.89~1.45µm。

第二期:其大小、形状与第一期虫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已侵入宿主细胞内,多位于宿主细胞一端的胞浆内,每个红细胞有1~2个虫体。

第三期:常见于组织印片中,虫体明显增大,其大小为
10.87µm×9.43µm。

呈深蓝色,近似圆形,充满于宿主细胞的整个胞浆,将细胞核挤在一边,虫体核的大小为7.97µm×6.53µm,中间有一深红色的核仁,偶见有2~4个核仁。

第四期:已可区分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

大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3.05µm×11.6µm;细胞质呈深蓝色,核居中呈肾形、菱形、梨形、椭圆形,大小为5.8µm ×2.9µm,核仁为圆点状。

小配子体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10.9µm×9.42µm;细胞质少呈浅蓝色,核几乎占去虫体的全部体积,大小为8.9µm×9.35µm,较透明,呈哑铃状、梨状;核仁呈紫红色,呈杆状或圆点状。

被寄生的细胞也随之增大,其大小为17.1µm×20.9µm,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压成扁平状。

第五期:其大小及染色情况与第四期虫体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宿主细胞核与胞浆均消失。

本期虫体容易在末梢血液涂片中观察到。

2.沙氏住白细胞虫(L.sabrazesi)成熟的配子体为长形,宿主细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呈深色狭长的带状,围绕着虫体的一侧。

大配子体的大小为22µm×6.5µm,呈深蓝色,色素颗粒密集,褐红色的核仁明显。

小配子体的大小为20µm×6µm,呈淡蓝色,色素颗粒稀疏,核仁不明显。

生活史
住白细胞虫的生活史由3个阶段组成:孢子生殖在昆虫体内;裂殖生殖在宿主的组织细胞中;配子生殖在宿主的红细胞或白细胞中。

本虫的发育需要有昆虫媒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在库蠓体内完成,沙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在蚋体内完成。

孢子生殖发生在昆虫体内,可在3~4天内完成。

进入昆虫胃中的大、小配子迅速长大,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成合子,逐渐增长为21.1µm×6.87µm 的动合子,这种动合子可在昆虫一次吸血后12h的胃内发现。

在鸡的胃中,动合子发育为卵囊,并产生子孢子,子孢子从卵囊逸出后进入唾液腺。

有活力的子孢子曾在末次吸血后18天的昆虫媒介体内发现。

裂殖生殖发生在鸡的内脏器官(如肾、肝、肺、脑和脾)。

当昆虫吸血时随其唾液将住白细胞虫的子孢子注入鸡体内。

首先在血管内皮细胞繁殖,形成10多个裂殖体,于感染后第9~10天,宿主细胞破裂,裂殖体随血流转移至其他寄生部位,如肾、肝和肺等。

裂殖体在这些组织内继续发育,至第10~15天裂殖体破裂,释放出成熟的球形裂殖子。

这些裂殖子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成熟后可达45µm;某些裂殖子可被巨噬细胞吞食而后发育为巨型裂殖体或大裂殖体,大小可达400µm。

而另一些裂殖子则进入红细胞或白细胞进行配子生殖。

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繁殖2~3代。

配子生殖是在鸡的末梢血液或组织中完成的,宿主细胞是红细胞、成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配子生殖的后期,即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成熟后,释出大、小配子是在库蠓体内完成的。

流行病学
已报道的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有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e)、环斑库蠓(C.circumscriptus)、尖喙库蠓(C.schultzei)、恶敌库蠓(C.odibilis)等。

前3种库蠓,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季节与库蠓的活动密切相关。

一般在气温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该病的流行也严重。

广州地区多在4~10月份,严重发病见于4~6月份,发育的高峰季节在5月份。

河南地区多发生于6~8月份。

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季节与蚋的活动密切相关,本病常发生在福建地区的5~7月及9月下旬至10月。

鸡的年龄与住白细胞虫病的感染率成正比例,而和发病率却成反比例。

一般童鸡(2~4月龄)和中鸡(5~7月龄)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而8~12月龄的成年鸡或1年以上的种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里的虫体也较少,大多数为带虫者。

土种鸡对住白细胞虫病的抵抗力较强。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时的潜伏期为6~10天。

雏鸡和童鸡的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病初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生长发育迟缓,两肢轻瘫,活动困难。

感染12~14天,病鸡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发生死亡。

中鸡和成年鸡感染后病情较轻,死
亡率也较低,病鸡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色稀粪,中鸡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的主要特征是:白冠,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并制成压片,染色后可见到有许多裂殖子散出。

诊断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即可确诊。

病原学诊断是使用血片检查法。

取病鸡外周血1滴,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几乎占据白细胞的大配子体,或在红细胞内呈红点状的小配子体。

挑取肌肉或内脏器官上的白色结节置载玻片上,加数滴甘油,将结节破碎后,覆以盖玻片镜检,可发现裂殖体和裂殖子。

取病变部肌肉或从肺、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取材、切片,镜检,可发现大型球状、内含大量裂殖子的裂殖体。

防制措施
预防
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与库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消灭这些昆虫媒介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

防止库蠓和蚋进入鸡舍,可用杀虫剂将它们杀灭在鸡舍及周围环境中,这对减少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隔6~7天用杀虫药进行喷雾,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
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及时用药,治疗越早越好。

最好是在疾病即将流行前或正在流行的初期进行药物预防,便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下列几种:
1.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um,SDM) 预防用量为
2.5×10-5~7.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

治疗用5×10-4,混入饮水,连用2天,然后用3×10-4饮水2天。

有人报道应用乙胺嘧啶(1×10-6)和磺胺二甲氧嘧啶(1×10-5)联合应用,对卡氏住白细胞虫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用作治疗,则效果不佳。

2.磺胺喹嗯啉(Sulfaquinoxalinum,SQ) 预防用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用。

3.痢特灵(呋喃唑酮,Furazolidonum) 预防用1×10-4混于饲料,治疗用1×10-4~1.5×10-4混于饲料连续服用5天。

4.克球粉(Clopidol) 预防用1.25×10-4~2.5×10-4,混于饲料,治疗用2.5×10-4叫混于饲料。

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连续服用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现象。

为了防止药物中毒,可在连续用药5天,停药2~3天,然后再重复使用。

在同一鸡场上,为了防止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可交替使用上述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