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和人口现状概要
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
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逐渐转型发展。
为了解2024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型情况,我们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背景____年10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这意味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调查方法本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我们共访问了10个省市,同时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
四、人口现状根据我们的调研,截至2024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
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0%,负担着比例不断增加的养老压力。
五、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显示,我国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度不同。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对较好,配套措施也较完善,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较为薄弱。
有的地方仍存在强制堕胎、强制绝育等问题,各地区在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上存在明显差异。
六、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正逐渐从限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结构,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人口管制。
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高素质人口生育,如提供优质的生育服务、延长产假等;另一方面,通过普及避孕知识、推进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了人口管制。
七、科技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科技的发展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科技在人口数据分析、避孕技术、生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口结构和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政策;另外,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避孕技术,如避孕药、避孕器具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和人口现状
2016/7/8
Part 4
进程
放开二胎政策?
“双独二胎”政策实现全国“全覆盖”。 其中湖北、甘肃、内蒙古率先在2002年 实行此政策,2011年河南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实行此政策的省份。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2013年6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 案》,备受关注的合法二胎生育间隔正式取消,何时生育二胎由自己决定。 山东单独二胎政策还在计划中。
2016/7/8
Part 4
社会的担忧:
放开二胎政策?
放开二胎政策后,人口会不会出现快速反弹?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消耗?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就业压力,降低人均GDP,从 而降低人均生活水平?
2016/7/8
Part 4
放开二胎政策?
任重而道远
2016/7/8
2016/7/8
Part 2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2016/7/8
Part 2
计划生育政策初步成型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的报告》时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1个,最多2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79年,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得到平反。 同一年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9年 背景:战乱结束 人口数:1949年:5.4亿人 1959年:6.7亿人 人口增长率:1949年:16‰ 50年代:23‰~24‰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旨在调控和管理人口增长,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现状以及相关的人口政策。
一、人口现状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都非常迅速,这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但是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尽管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意味着中国面临着一个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但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些机遇。
通过合理的人口管理,中国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人口政策的形成与演变中国的人口政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鼓励人口增长,并促进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资源压力的加剧,中国政府意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调整人口政策。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了著名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俗称的“独生子女政策”。
该政策旨在限制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的生育权益,以控制人口增长。
这一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持续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老龄化问题和性别失衡等。
因此,自2016年起,中国政府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三、人口政策的影响与挑战中国的人口政策对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降低了人口数量和密度对资源的压力。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了女性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了女性地位和权益。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其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给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性别失衡,男女比例失调,这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 趋势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世纪的进程中,目前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想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中变的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全取决于人口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人口现状、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才的培养等等问题,中国必须重视并解决。
关键词:中国人口增长性别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人口政策改革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
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结构优势,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政治及经济措施来解决问题、树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有必要。
一、我国人口现状及问题1、人口增长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万。
5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加人口约1367万人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2、性别比失调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国内人口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国内人口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国内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与人口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趋势。
人口总量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总人口为14.93亿人。
国内人口总量可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个方面。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在2021年达到68.6%。
这表明国内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人口流动加速。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当前国内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同时,出生率下降,青少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
这种老龄化趋势给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性别比例国内性别比例一直存在偏差,男性多于女性。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导致一些家庭对生育子女时偏向于男孩。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正在得到逐渐改善。
人口流动城市化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人口流向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更为集中,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措施来解决。
农民工农民工是另一个重要的人口流动群体。
由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提供廉价劳动力。
农民工的规模庞大,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和权益保障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人口政策国内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国内人口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政策在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性别失衡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国家已逐步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鼓励合理生育,以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
人口挑战与机遇国内人口现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等问题,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人口政策及现状分析总
中国人口政策及现状分析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人口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人口政策,其中包括计划生育政策、计生委的建立以及放宽二孩政策等。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政策的历史背景、实施效果以及现在的人口现状。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的人口政策历史。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当时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俗称的“独生子女政策”。
该政策要求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以控制人口数量。
并且,政府还成立了全国妇女联合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推行和管理计划生育政策。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
根据统计数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明显降低,从每年2%以上的水平下降到1%以下。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例如,因为更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导致很多家庭偏好生男孩,这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的独生子女成为“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供养一个独生子女。
这也给社会养老问题带来了挑战。
随着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中国于2024年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不断下降的出生率。
然而,放宽二孩政策后的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结果,虽然有更多夫妻有意愿生育两个孩子,但实际生育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压力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很多年轻夫妻更愿意只生育一个孩子。
现在,中国人口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提高的生活水平,中国现在的老龄化程度比较高。
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给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带来了很大压力。
其次,中国的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接近甚至低于替代水平,也就是每个女性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人口数量将来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这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关于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口一直在持 续增长,尤其是1965-1980年人口迅速增 长,但随后人口在缓慢增长,这是80年代 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增长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80 70 60 50 40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30
20 10 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首先,我统计了1953-2010年之间0-14岁, 15-64岁,65岁以上的的人口数量。由上述 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阶 段的人口在迅速减少,15-64岁阶段的人基 本维持平衡,65岁以上的人在迅速增加, 这就导致了人口老龄化。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 为什么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国人口什么 年代的人最多?人口什么时候开始下滑?
概要
• • • • • 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关于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分析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预期寿命延长方法
一、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结论
•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 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 预期寿命也在持续稳步延长,但是寿命是 延长了,但与此同时遭受的病痛也随之加 重。归根到底,
“让人们健康地活着”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普遍延长,遭受“耳聋 眼花”或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困扰的年头 随之变长。研究人员呼吁卫生政策重点从 简单地“让人们活着”变为“让人们健康 地活着”。
人口老龄化
80 78 76 74 72 70.47 70 68.55 68 66 64 62 60 预期寿命 男 199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0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10年 女 66.84 71.4 73.33 72.38
浅谈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浅谈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口数量这个概念对中国人口政策及中国人口现状的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国人口政策应该如何调整。
关键词:人口政策人口现状政策调整前言在我的认知里,对于中国的人口,周遭的人似乎一直在强调“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中国的土地就要承受不住中国人口的增加了!”等等。
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电视报道的各大旅游景区出现的游客“井喷”现象,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
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表达:“中国人口面临严重下滑趋势”。
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的人口继续现在1.18的生育率,那么中国人口将在2018年呈现负增长,到2100年只有4.6亿人,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所以我认为,中国现阶段应该果断调整人口政策。
一中国人口政策中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实行以计划生育为主的人口政策。
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如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式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或者称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口号,是一种指导性的减缓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从数量上看,其政策是以更替水平为界;从时间上看,其政策是以有利于妇女生殖健康与优生的第一孩晚育、第二孩生育间隔够4年为条件。
到1979年,更改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4年又调整为允许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主要是第一胎生女孩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直到如今的稳定低生育水平。
这么多年来这个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主调的人口发展战略没有改变。
由于大多数人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不仅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且是促使人口尽快负增长,因而实际上是压缩人口规模的战略。
但是,我认为,这种政策是存在很大漏洞的,看看中国人口现状就知道了。
二中国人口现状我认为,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使中国人口在未来严重削减。
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就是由于计划生育,直接害死了我好几个兄弟姐妹。
而不久前,陕西省镇平县发生的怀孕七个多月的产妇冯建梅被计划生育人员强制引产事件,更是让我为中国人感到痛心。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及原因分析
作者简介:郭艺青(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理论经济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㊂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及原因分析郭艺青(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300204)摘㊀要:人口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及民族未来,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结构的转变必须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而人口结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由人口政策不断调整并紧跟人口变化的步伐㊂从提倡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全面三孩,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对我国后续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㊂本文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人口政策,探究其演变历程和制定原因,并分析了不同阶段人口问题的演变逻辑,最后立足于当代人口现状,给出了解决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政策建议㊂关键词:人口政策;人口结构;计划生育;老龄化中图分类号:D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9.0661㊀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及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从1949年的4.75亿增加到了2022年的14.1亿,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阶段性特征明显,人口政策也因时制宜,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题㊂而生育政策是人口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此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政策演变分为如下几个阶段㊂1.1㊀1949-1953年:人口恢复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亟须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而此时我国人口相对较少,需要增加人口数量㊂但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医疗水平低下,1949年我国人口数量为4.75亿,死亡率高达2%,出生率3.6%,自然增长率仅为1.6%,因此需要提倡生育,并严格限制节育和人工流产㊂在此阶段,国家发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等文件,严禁非法打胎㊂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㊁多子多福㊁传宗接代等思想,并且时任国家领导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㊂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㊂于是便倡导人民多生多育㊂另外,我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已经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却牺牲约19万烈士,需要尽快弥补在战争中的人口损失,壮大工农业生产劳动力㊂到了195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1.4%,自然增长率增至2.3%,人口数量增加至6.02亿,提倡生育㊁限制节育的政策初见成效㊂1.2㊀1954-1979年:提倡节制生育阶段这一阶段提倡节制生育,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㊁自然灾害㊁ 大跃进 和 文化大革命 等影响,政策出现了反复的情况,节制生育的力度不同,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生育政策进行分析㊂1.2.1㊀1954-1957年:开始提出节制生育我国在这一阶段开始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和节制生育,有如下三方面原因:其一,从人口变化上来说,1957年我国人口达到了6.47亿,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短短8年增长了约1/3,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党和政府的心理预期㊂其二,从思想上来说,节制生育的思想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㊂同年,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论证了 非控制人口不可 的核心思想,邵力子等学者也写文章呼吁普遍避孕㊂其三,从历史背景来说,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工业生产,而人口尚处于无计划扩张阶段,人口急剧增长和粮食紧缺之间矛盾尖锐㊂因此,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呼吁 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㊂1.2.2㊀1958-1965年: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实施1958-1960年,全国上下掀起了 大跃进 ㊁人民公社化运动,许多地方一方面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却因生育过快城镇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情况,给民生造成了重大的考验㊂1959-1961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面临粮食短缺危机㊂自然灾害过后,人多力量大的观点重回人们视野,人口又出现了短期的报复性增长㊂1964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已达6.9亿人,同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分地区也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实施了起来㊂1.2.3㊀1966-1970年:计划生育政策停滞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实行有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不复存在,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被撤销,计划生育工作陷入停滞,人口重新回到了盲目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率大幅提升,在这5年间,全国增加了约1亿人口㊂1.2.4㊀1971-1979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立1971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8.41亿,国家重新恢㊃391㊃复提倡节制生育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 一个不少,三个多了,两个正好 晚㊁稀㊁少 等政策,并于1978年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写入宪法,自此该项政策被正式确立了下来㊂1971-1980这10年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由5.81%下降到2.2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6%下降到1.2%,计划生育取得了显著成效㊂1.3㊀1980-2001年:计划生育严格实施阶段1980年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㊁共青团员公开信“,严禁超计划二胎和多胎,计划生育政策变得更加严格㊂两年后,中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0.08亿,这已经远远超出50年代孙本文根据我国耕地面积㊁粮食产量和就业情况而认定的8亿最适应人口数量㊂在三普数据公布之后,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㊂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局势复杂,中国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粮食和农副产品等,杂交水稻尚未全面推广,粮食极度紧张㊂此时改革开放不过短短两年,市场活力还未显现,就业岗位稀少,多数工作都是国家分配,劳动力严重过剩㊂数量众多的人口与复杂的社会问题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调和,于是计划生育政策由提倡被转为强制执行㊂自此至21世纪初,生育政策经历了局部调整㊁平稳过渡的20年,20年间人口总数量由1980年9.8亿增加到2000年的12.7亿,自然增长率由1.19%下降到0.76%,总和生育率也由2.26%下降到1.2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基本符合预期㊂1.4㊀2002年至今:逐渐放开计划生育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人口数量问题也不再是引起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反而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生育率持续走低,养老问题逐步严峻㊂如果不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㊂于是在2002年政府推出双独二孩政策,提倡只生一个,允许部分二孩㊂2011年双独二孩全面实施㊂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㊂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㊂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被写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㊂但频繁出台的人口政策未能扭转断崖式下跌的生育率㊂2002-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29%降至了0.68%,数量从12.8亿增长至14.1亿,人口仅增加了10.2%,年平均增长率仅约0.5%,更为严重的是,自然增长率从0.64%降至了-0.60ɢ(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可以想象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与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做斗争,并且会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与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㊂2㊀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均出现了一定的历史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政策㊁经济㊁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我们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㊂2.1㊀人口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异常庞大,新中国成立后又一直高速增长,人口增长已经和四个现代化形成尖锐矛盾,这种矛盾突出表现为人口增长快与改善人民生活㊁劳动就业和劳动质量之间的矛盾㊂主要问题是少年儿童的抚养㊁教育和青年的就业,以及未来人口增速等社会焦点问题㊂2.2㊀提倡节制生育阶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计划经济时期,人口数量庞大的问题凸显㊂一方面,人口数量多导致粮食供应紧张㊂在没有杂交水稻和化肥农药尚未普遍使用的背景下,1957年人均粮食产量为306公斤,1965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72公斤,远低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㊂同时,我国依靠农产品换取外汇,使粮食供应更为紧张,人民温饱问题难以解决㊂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多使得就业安排出现困难㊂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就业岗位有限,无法充分安排新增劳动力就业,为解决城镇知识青年就业问题,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有计划㊁有组织地开展上山下乡工作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山下乡工作最后偏离初衷㊂2.3㊀计划生育严格实施阶段我国在计划生育严格实施阶段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性别比例严重失衡㊂根据正常生物规律,新生儿正常的男女性别比应为102~107之间,受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实施的影响,1991-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42,1996-200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17,出生人口性别比远超正常范围㊂其二,无户籍人口大量出现㊂由于地方领导干部政绩受计划生育影响,部分地方设置高额罚款和社会抚养费,甚至将计划生育和户籍挂钩,然而人们的生育观念短期并未扭转,部分家庭仍有较高的生育意愿,存在违法超生行为,超生儿上户口存在层层阻碍,从而出现大量无户籍人口㊂其三,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㊂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看护㊂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㊂其四,城市流民危害社会稳定㊂流动人口人员构成复杂,管理困难,城市流民的出现使得卖淫㊁偷盗㊁抢劫和杀人越货等犯罪行为频频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经济秩序㊂2.4㊀逐渐放开计划生育阶段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逐渐又变得严峻起来,主要㊃491㊃有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第一次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困难,并且 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消费的人增多而生产的人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㊂其二,人口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人口结构失衡, 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问题更加凸显㊂其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022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62%,劳动人口所背负的抚养压力不断增加㊂其四,年轻人的抚养压力增加,晚婚晚育和不婚不育现象成了主流,生育意愿减弱,并且重男轻女思想导致性别比例失衡㊂其五,生育意愿降低导致了生育率断崖式下跌,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以致于在2022年总人口负增长85万人㊂其六,人口分布不均,东密西疏,城乡差距扩大,人口密集地区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偏远地区则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㊂3㊀思考与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㊁总量与结构的关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口发展道路,构建多领域㊁深层次㊁重平衡的人口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㊂3.1㊀完善适龄生育制度,培养新时代生育观念当年经历过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人,虽然现在已经到了适合生育的年龄,但由于其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一时间难以转变,即便生育政策变得更为宽松,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时也难以提高㊂同时,经济压力增加㊁教育水平提高㊁女性就业率提高㊁婚姻观念改变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多种因素也共同导致了低生育率的形成㊂想要扭转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局面,必须着重培养新一代人的生育观念,加大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给适龄生育人群提供政策支持,如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保健和医疗服务进行补贴㊁提高生育者的福利待遇和保障水平和加大对生育政策资金投入等㊂3.2㊀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当代年轻人不愿意生育,说到底还是生活压力在逐渐变大㊂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提高业绩,制定了违背法律的 996 和 007 等工作时间制度,这严重挤占了年轻人正常的休息时间,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还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对人口生育率的严重破坏㊂所以,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高并鼓励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㊂同时,要健全劳动监管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法用工和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㊂另外,要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健全城乡户籍转移制度,并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㊂3.3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老龄化问题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庞大,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错综复杂,因此解决老龄化问题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㊂首先,要加大对养老保险的投入,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㊂其次,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高其健康水平㊂最后,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文娱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㊂3.4㊀加强前沿科技应用,关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人们开始担心老人无人照顾㊁社保基金严重亏空和未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㊂然而,数字化生产流程㊁自动化生产线等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㊂同时,人工智能近年来飞速发展,在家居㊁医疗㊁养老等方面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如智能化的健康监测㊁智能化疾病诊断㊁智能化的家居照明㊁智能化温度控制等㊂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当下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㊂参考文献[1]何蕾蕾.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的正弦规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8):82-85.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6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48-49.[4]彭佩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5]隋思,杨玉军.新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1):138-139.[6]曹景椿.对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 2003,(06):2-7.[7]王一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劳动就业[J].青年研究, 1991,(11):36-41+49.[8]顾宝昌,穆光宗.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 1994,(05):2-10.[9]伍旭川,唐洁珑.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㊁问题和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9,(03):38-45.㊃591㊃。
人口战略 读后感
人口战略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人口战略的重要性1.我国人口现状2.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三、人口战略的实施方案1.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2.当前人口政策的特点3.人口政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影响四、读后感悟1.人口战略的认识提升2.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近日,我阅读了一篇关于我国人口战略的文章,对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从人口现状、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让我对我国人口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人口战略的重要性1.我国人口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明显控制。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当前,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人口政策,以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战略的实施方案1.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
这些政策调整旨在平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2.当前人口政策的特点当前我国人口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适度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注重人口结构调整,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形成有利于人口发展的政策体系。
3.人口政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影响人口政策对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放宽生育政策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紧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四、读后感悟1.人口战略的认识提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我国人口战略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人口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未来繁荣兴盛。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
李伟
【期刊名称】《中国发展观察》
【年(卷),期】2024()2
【摘要】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正呈现明显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对人口总量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年度人口负增长,2023年人口总量进一步减少,预计人口负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
人口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育率持续降低,这是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进入一定发展阶段以后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口负增长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也有中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人口负增长显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应对人口负增长,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和政策。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李伟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
【相关文献】
1.21世纪我国秘书工作变革及应对策略初探——21世纪我国秘书工作总的发展趋势:身份职业化,服务多元化,参谋深层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
2.国际供
应链变化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风险及应对策略4.聚焦人口安全:我国人口负增长演进趋势研判与应对策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对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史,以及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
分析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
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建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应对人口问题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的未来发展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同应对全球人口挑战。
【关键词】中国、未来人口、预测、发展趋势、人口现状、人口政策、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挑战、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世界影响。
1. 引言1.1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且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这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
研究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人口现状分析、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人口预测及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结合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建议以及中国人口未来发展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当前中国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4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人口总量庞大,但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0.5%左右,远低于过去的高峰时期。
对中国人口现状的看法
对中国人口现状的看法
中国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人口现状显示出巨大的差异。
首先是人口总量。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中国2020年的
总人口达到了14.54亿。
其中,男性人口为7.34亿,女性人口为7.20亿,男女性别比达到了1:0.98。
此外,中国的老龄人口正在迅速增加。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老龄人口比例由1985年的7.7%提升到2020年的14.39%。
这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正在增加,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保障政策来照顾老人的需求。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婴儿潮一代正在迅速缩小,而中年人口比例则正在增长。
据统计,中国0-14
岁的比例从2000年的17.19%下降到2020年的15.05%,而15-64
岁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2.90%升至2020年的71.17%。
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人口现状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老龄化人口正在迅速增加,二是婴儿潮一代正在迅速缩小。
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老龄化人口增加所带来的挑战,并开展定期的人口统计,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口现状,并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1 -。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
刘国军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态势(一)人口问题积重难返人口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中国人口膨胀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未来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控制难度大,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长期不能缓解.1、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根据计算机仿真,2000年我国总人口将突破13亿;下世纪20—30年代,总人口达到最高峰,其规模下限为15亿,如果计划生育稍有松动,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人口群.【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刘国军
【作者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
【相关文献】
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郭庆春;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崔文娟
2.研究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力作——读《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成玉
3.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叶连松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 [J], 叶连松
4.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J], 刘译阳;王育婷;王俊威
5.努力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确保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徐有芳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现状及相关政策,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人口现状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3亿,是全球最多的国家。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
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提高人口素质。
这些政策包括晚婚晚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等。
这些措施的结果是显著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计划生育政策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出现了严重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比例失调。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劳动力和养老等方面的压力。
三、调整人口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其他人口相关问题,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中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允许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促进人口结构的调整。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率有所回升,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考虑到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许多夫妇仍然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出生率仍然低下。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宽人口政策的可能性。
一些专家建议逐步放开生育限制,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妇幼保健和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福利。
四、人口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中国的人口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施策。
调整人口结构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口结构可以促进劳动力供给、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并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
然而,人口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更好的资源分配和发展平衡。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20%。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却在减少。
这种老龄化趋势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因此,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其次,中国的人口流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
这种人口流动给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等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因此,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有序进行,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中国的人口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口政策,包括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推动生育政策多元化等措施,旨在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同时,在人口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中国也正在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人口管理体系,提高人口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健康和幸福。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在未来,中国需要继续优化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实现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周宏春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一)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实现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
“九五”期间,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周宏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题写《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刊名20周年 [J], 刘燕华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J], 周宏春
3.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审视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新兴热点 [J], 司红运;施建刚;陈进道;吴光东;王欢明
4.中国矿产资源产业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政策建议 [J], 孙即才
5.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对策战略研究 [J], 唐筱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影响及对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影响及对策
何友丽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一、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不容忽视(一)老龄化问
题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总页数】3页(P6-8)
【作者】何友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344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J], 郭杰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J], 郭杰;
3.人口问题:中国现状、国外经验与对策建议 [J], 北京兰瑞环球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探析 [J], 梁慧;滕志坤
5.新中国成立后林语堂三部中文伪译著的出版乱象:现状、影响与对策 [J], 陈智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25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2018/10/25
谢谢你的倾听!
(二)1960——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负增长
(三)1963年——1971年
背景:饥荒问题解决 1963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了 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别为43.37‰和32.70‰ 人口增长率:1963——1971年 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2018/10/25
2018/10/25
3月2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口增长要控制。在这方面,应该立些 法,限制人口增长。”
2018/10/25
Part 3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1982年 起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被视为一项基本国策。
这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具体规定 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 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审批可 以有计划地安 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 对于少数民族,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在要求上,可适当放宽一些。 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人口素质。
2018/10/25
Part 3
计划生育的功与过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功劳 使我国得以收获长达40余年的“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 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 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9年 背景:战乱结束 人口数:1949年:5.4亿人 1959年:6.7亿人 人口增长率:1949年:16‰ 50年代:23‰~24‰
2018/10/25
Part 1
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 ——新中国在人口政策上走过一段弯路
我国的资源匹配得以显著优化,不但就业状况改善、居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大为减少, 而且也有效缓解了全社会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公共品供给上的压力,缓解了环境紧张和 资源短缺状况,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赢得了时间。 使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生人口的营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教养伴随国民收入的增长有 了实质性的飞跃。
2018/10/25
Part 4
社会的担忧:
放开二胎政策?
放开二胎政策后,人口会不会出现快速反弹?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消耗?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就业压力,降低人均GDP,从 而降低人均生活水平?
2018/10/25
Part 4
放开二胎政策?
任重而道远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2018/10/25
Part 2
计划生育政策初步成型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的报告》时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1个,最多2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79年,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得到平反。 同一年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8/10/25
Part 3
过失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2018/10/25
Part 3
弊端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人权问题:生育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们有权决定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子女。 独生子女:认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孤独感、依赖性强、感恩意识差、责任意识欠缺、性 格脆弱、道德弱化等特质。 老龄化问题: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 劳动力问题:如果我国的现行计生政策坚持不变,那么仅从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我 国青壮年劳动力将减少一个亿。 人口红利消失:“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 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 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2018/10/25
Part 4
进程
放开二胎政策?
“双独二胎”政策实现全国“全覆盖”。 其中湖北、甘肃、内蒙古率先在2002年 实行此政策,2011年河南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实行此政策的省份。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2013年6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 案》,备受关注的合法二胎生育间隔正式取消,何时生育二胎由自己决定。 山东单独二胎政策还在计划中。
2018/10/25
Part 3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在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我认为,中国也正在吞下一胎化计划生 育政策的"苦果"。几千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严重失衡的人口出生性别比, 非法终止妊娠的现象禁而不绝,家庭称谓和家族文化日渐消失,部分独生子女 成了被宠坏的一代,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青年一代明显过重的养老负担……” 但是,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计划生育是必须执行的,也是功大于过的。
2018/10/25
马寅初《新人口论》
我国人口增殖太快、资金积累得不够快,而我 国今后的发展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 金,因此从资金积累方面看非控制人口不可; 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2018/10/25
Part 2
中国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张丹丹 12生态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 ”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 放开二胎政策?
2
Part 1
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 ——新中国在人口政策上走过一段弯路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1973年起,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逐步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
1970——1980年 全国总和生育率: 15.81下降到2.23
出生率: 33.43‰下降到18.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25.83‰下降到11.87‰,
2018/10/25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