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锥的形状和特点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增强对圆锥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引出圆锥的体积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圆锥体和圆柱体,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证明。
4.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高度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和相关例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3、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分小组倒沙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教材;2、教师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若干个,沙土,直尺,平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做幻灯片中的练习题)2、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a、出示实物图,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b、总结圆锥的特征,学生齐读。
二、导入新课1、幻灯出示一圆锥形沙堆2、师:操场上,同学们要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怎么计算呢?引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索的问题3、板书课题三、探索新知1、学习圆锥体积的推导公式(1)思考: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2)师:我们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图形来求圆锥的体积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师:有的同学提出了做实验的方法,那么需要哪些器材呢?学生交流后,幻灯出示实验器材(4)师:用这些器材怎样做实验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这种方法(5)学生做实验A、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与圆锥,讨论他们的共同点。
(等底等高)师: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的步骤做实验,并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中。
(教师巡视指导)B、集体交流实验结论,大屏幕演示结果C、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一个圆锥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明确:求圆锥的体积,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是必备的直接条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2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和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同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升华的过程,练习过程中既有基础知识的合理铺垫,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练习的内容有明显的阶梯性。
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收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铺垫、内化知识。
1.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互关系填空,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相互关系的理解。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
(2)底面直径6分米,高8厘米。
(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
4、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讲。
同座位的同学先说一说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独立练习,互相批改,指出问题。
学生交流一下这几题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二、丰富拓展、延伸练习。
1.拓展练习:(1)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圆锥的体积占圆柱体的几分之几?削去的部分占圆柱体的几分之几?(2)一个圆柱体比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48立方厘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各是多少?2.完成31页第5题。
讨论下列问题:(1)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3.分组讨论: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圆锥的2倍,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2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以有疑问的方式参与讨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
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
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体知识掌握水*,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
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
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
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强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这个必要条件;二是做在圆锥中倒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三是做在小圆锥里装满沙土往大圆柱中倒的实验,再次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搞清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
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生:你会求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组中大家商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沙土堆成圆锥体,演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圆锥体积公式V=1/3πr²h的推导过程。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圆锥体积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空间想象,正确判断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将现实生活中的圆锥体积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
举例:
-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解释圆锥体积为1/3圆柱体积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锥体积的基本概念。圆锥体积是指圆锥形状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它是几何体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沙堆的体积。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圆锥的体积说课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教材内容: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科书26页例3是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题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索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利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验说活动过程中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之间的关系,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复习圆锥的特点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倒水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注意强调圆锥和圆柱必须是等底等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点评和补充。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了学
生的概括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1、必做题:课本第35页第7题
第36页第8题
2、选做题: 在课外选一个实物圆锥体,
自己测量,算出它的体积。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一些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主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死记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将
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及面积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第三环节:教师讲导
2、公式的展示和提升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如下图)。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沙子
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1.2米
4米
第四环节:精练强化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m2,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
少米?
圆锥体变成长方体,形状
铺成的公路路面的体积
变了,前后体积没变。
等于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谈谈本节课
作者。】
第四环节:精练强化
1.判断对错。
(1)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
(2)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三分之一。
(×)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
也是长方形。
( ×)
第四环节:精练强化
2.解决实际问题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
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锥的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和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三种立体图形以及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转化思想”和“类推能力”。
在展开研究中,学生分组操作,通过量一量、倒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以动手操作法为主,以引导发现法、设疑激趣法、多媒体辅助法为辅,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学.学.导.练”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第二环节合作学习第三环节:教师讲导第四环节:精练强化五、说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S=sh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2篇】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3、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作,让学生通过*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积。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
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作,让学生通过*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圆锥的体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第二课时)2、教材简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说教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引导并演示了两个实验。
第一、让学生比较圆柱和圆锥是否等底等高。
第二、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通过装水实验比较圆锥与圆柱的体积。
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旨在让学生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我的设计是“颠倒课堂”的一次尝试,旨在让学生晚上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学习,一次学不会,还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这是与传统的“白天在课室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2、以旧引新: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圆柱的底面是圆的,圆锥的底面也是圆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二、实验操作:1、请看接下来的`2个实验:2、实验准备:2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水与沙子。
3、播放视频:实验一:我们将圆锥容器装满水,再往圆柱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实验二:我们将圆柱容器装满沙,再往圆锥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三、公式推导:1、通过两次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写成公式: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写成字母公式:V= Sh。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1、认知目的:(1)让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圆锥体的表象,概括圆锥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以及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2、学生实验用圆柱、圆锥容器十套,红色溶液一桶。
3、幻灯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2、已知一个圆柱的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导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体的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一种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这种形体叫圆锥体。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物体吗?(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新授:1、学生通过对圆锥实物及电脑图形的观察,多角度多种实物中得到对圆锥感性认识,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锥的特征是:它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一个圆;它有一个顶点。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圆锥教具,将其一分为二,叫学生观察圆锥的高,指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
2、绍各部分的名称(用电脑出示圆锥图形)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圆柱、圆锥在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
在实验前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2)倒了几次才能倒满空圆柱?(3)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系?要求:(1)分五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
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二、说教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复习引入法。
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猜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6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的概念,能够识别圆锥的各个要素;2. 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够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3. 能够解决与圆锥体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科书、圆锥模型等教具;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纸等学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对圆锥的基本认识,如“圆锥是由一个圆锥面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体积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讲解圆锥的体积公式1. 教师用黑板绘制一个圆锥,标注出底面半径r和圆锥的高h。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 * 底面积 * 高,也可以记作 V = 1/3 * π * r² * h。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要素的意义,例如底面积指的是圆的面积,高指的是圆锥的高度。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公式进行计算,例如:“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5 cm,高是8 cm,求它的体积是多少?”2. 学生们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解决类似的问题。
步骤四:拓展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例如:“如果圆锥的底面积是固定的,它的体积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2. 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
步骤五:归纳总结1. 教师向学生归纳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强调理解公式中各个要素的重要性。
2. 学生们记录下归纳总结的内容,做到知识点概念清晰、表达准确。
步骤六: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们利用圆锥体积的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学生们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步骤七:课堂小结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圆锥的体积
一、说教材
(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
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并显示出直观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
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
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1.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锥=1/3 SH
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学重点。
找出关键句、划出重点词。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1、例2,指名学生板示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及时把探索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体验到“再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3.新知识的应用
(1)练习的目的: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2)因为此节课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分数乘法、除法基本应用题基础上再学习,又是学习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顺向思维”的知识,所以在练习中给出了一些变化,第一题变化是在问题的叙述上;第二题变化是根据所给的条件,把不同的算式与相应的问题进行连接;第三题变化是已知的分数中一个有单位、一个没单位。
这样练习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又要通过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节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4.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