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2020年)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和锥的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通过图形演示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理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物体,如雪糕、漏斗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体积的计算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3.实例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关键信息。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冀教版
(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 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 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 面积和圆柱 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 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 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学 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 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 一。
1. 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书: V锥=1/3 SH
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 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 学重点。找出关键句、划出重点词。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 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 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 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 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 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用课 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 并显示出直观图, 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 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充分发 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 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 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亲身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学生做实验 的方法获取知识, 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 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 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 知识。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范文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范文1 本作品是针对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而设计的微课。
适用于义务教育六年级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些学生可能通过预习等途径已经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怎样透过公式了解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个学习内容制作了本节微课。
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突破“圆锥的体积是怎么推导得出的”这一难点,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体积公式的由来,进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圆锥体积公式,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需求分析适用对象分析本节微课适用于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几何知识,了解部分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
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没得到完全发展,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形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在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课件
1、圆锥的体积=( 是( )。
2、圆柱体积的 与和它( 相等。
),用字母表示
)的圆锥的体积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 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 积是( )立方厘米。
练习 2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ຫໍສະໝຸດ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小结提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回忆圆柱,了解圆锥)
底面
.o
.o
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高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底面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圆锥体
说教学过程
二、观察交流,认识圆锥
1.自学课本 (1)圆锥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各有什么特征? (3)请指出图中哪是圆锥的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2.教材分析:本节课新知共有两部分: (1)认识圆锥。 (2)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与学生 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是是在圆柱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研究学习的,教材安排让学生寻找 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然后通过观察、触摸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锥的 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 “高”。圆锥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 识建构过程。并且在学生了解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材继续 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 的过 程,进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5篇《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
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
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根底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体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究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水的实验根底上进展公式推导。
通过观察,比拟,分析^p ,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p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了圆柱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初步经历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究过程。
可以小组合作、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理论活动。
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识间的内在联络。
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的: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络,浸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1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水;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假设干、三角尺、直尺、沙子等二、说教法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的。
热门-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精选3篇)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
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二、说教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复习引入法。
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猜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启发分析法。
通过对三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并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材的全过程。
2023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2023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2023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不仅是圆锥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先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来探索数学问题。
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这为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说课稿《圆锥体积》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讲课稿《圆锥体积》讲课稿圆锥的体积一、教材教材经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获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V=1/3sh 。
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授课书 43 页例 1 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 2 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质问题,经过这个例子,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相关的实质问题。
二、学生基本状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 49 人,此中男生 20 人,女生 29 人,从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认识,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经过,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点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娴熟地计算,但也有少生立体观点不强,抽象思想能力差,所以学习效率差。
三、教课方法最新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讲课稿《圆锥的体积》:因为本节课是立体图形 (圆锥的体积 )的学习,要培育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一定经过详细教具进行教课,进而给学生成立空间观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纳详细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而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试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有的实质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育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讲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察看其规律,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一定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而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试试解答例 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能够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用多的提示,只需做就行。
例 2 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质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试试解答后,教师特别指引,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议论,假如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方法测出来吗 ?这样培育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
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并显示出直观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
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
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1.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锥=1/3 SH
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学重点。
找出关键句、划出重点词。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1、例2,指名学生板示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及时把探索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体验到“再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3.新知识的应用
(1)练习的目的: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2)因为此节课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分数乘法、除法基本应用题基础上再学习,又是学习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顺向思维”的知识,所以在练习中给出了一些变化,第一题变化是在问题的叙述上;第二题变化是根据所给的条件,把不同的算式与相应的问题进行连接;第三题变化是已知的分数中一个有单位、一个没单位。
这样练习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又要通过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节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4.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