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4《圆锥的体积》word说课稿[精品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和锥的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通过图形演示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理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物体,如雪糕、漏斗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体积的计算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3.实例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关键信息。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_圆锥的体积_》北师大版_(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六年级的数学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的第二节内容。
在前一节《圆柱的体积》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共有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也能熟练计算。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锥的体积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解圆锥的体积。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观察、讨论、推理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接着,我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那么圆锥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1)实验观察我将准备好的圆锥体积实验器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圆锥的形状和体积变化。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不变时,圆锥的体积也不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4《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4《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以及扇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以及扇形面积的知识。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圆锥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的概念。
2.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建立圆锥体积的概念。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自主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锥模型、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2.课件:圆锥体积的概念、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圆的周长、面积以及扇形面积的知识。
然后,教师展示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圆锥体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锥体积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圆锥模型进行演示。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不同底面半径和高圆锥的体积。
4.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锥形沙堆的体积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圆锥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锥体积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圆锥的体积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圆锥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圆锥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探究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锥体积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圆锥的形状和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4.应用: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等。
《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通用9篇)
《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通用9篇)《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_圆锥的体积_》北师大版
对不起,我不能完成这么长篇的文档。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1.4 圆锥的体积》的说课稿的概要。
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实践法和练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学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探究实践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圆柱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锥体积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3. 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4.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七、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我对《1.4 圆锥的体积》的说课稿的概要,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您可以根据这个概要进行扩展。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圆锥体积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对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圆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圆锥的特点,尝试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讲解: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可以设计如下:圆锥体积 = 1/3 × 底面积 × 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锥体积=1/3πr^2h,其中r为圆锥底面半径,h为圆锥的高。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但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探究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锥的体积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锥的形状和特点,探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交流圆锥体积计算方法。
4.讲解:教师讲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1.4《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北师大版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说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
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
”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
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范文《圆锥的体积》说课稿范文篇1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根本特征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
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好这局部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根底。
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假设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二、说教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2、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猜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启发分析法。
通过对三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展学生智力。
并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材的全过程。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新颖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的学。
教法是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圆锥的体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 圆锥的体积》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4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体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究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圆锥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不同,其体积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体积计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圆锥体模型、实物操作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锥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锥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实物操作材料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圆锥体的体积 = 1/3 × 底面积 × 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空间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锥的体积计算,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引出圆锥的体积计算。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5篇《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
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
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圆锥的形状和特点还不够熟悉,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逐步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探究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直观演示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形状,分组讨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3.讲解:教师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示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4圆锥的体积》word教案 (6)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1~17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教学要求: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圆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4.学生练习口答练习三第1题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用字母表示:V= 13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13? 8.教学例l(1)出示例1(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4 圆锥的体积 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在此前又学了由曲面和圆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学生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只是像圆锥这样学生认为不规则几何体的图形,求体积有困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但公式的推导过程却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他们来说该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同时对于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运用,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学生对3倍的关系难以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2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沙子;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若干、三角尺、直尺二、说教法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4 圆锥的体积(8)-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4 圆锥的体积(8)-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2.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1课时)。
2.圆锥体的体积公式(2课时)。
3.圆锥体的实际应用(1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1课时)–活动一:探究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体的定义,给学生提供几个实物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了解圆锥体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圆锥体的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归纳和总结。
–活动二:记忆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记忆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2.圆锥体的体积公式(2课时)–活动一:带领学生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算出一些简单圆锥体的体积后,提出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并提醒学生该公式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圆锥体。
•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活动二:应用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际意义。
3.圆锥体的实际应用(1课时)–活动一:介绍圆锥体的实际应用。
•教师呈现一些实际场景中常见的圆锥体,如蛋糕和冰淇淋,介绍圆锥体的实际应用。
–活动二:分析圆锥体的实际应用。
•教师通过在教材、生活中寻找实际圆锥体,让学生分析圆锥体的实际应用,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锥体的体积和应用。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锥体的定义、性质和体积公式,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
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
”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
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依次练习“练一练”中第1题,第4题和第5题。
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
6、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在此环节中,我会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是
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