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重点: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人物精神。

难点:收获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对南极有多少了解?

冰雪覆盖的南极,一面向世人呈现着自己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寒凶险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1912年的南极记录了怎样的英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出示目标

4.学生分享文章背景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请同学们

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在概述故事时,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

示范:斯科特一行于1912 年1 月18 日继挪威人阿蒙森之后登上了南极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拖着“赢弱”的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经过70 多天的死命挣扎,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终于被南极寒冷的暴风雪“吞噬”,演绎了一场人类探险史上伟大的悲剧。

教师提示:在叙述事件时,还可以巧妙的使用文中的重点词。

小结:这是一个暴风雪肆虐的夜晚,狂风夹带着冰雪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此时的斯科特深知死亡之神已悄然盘旋在他们头顶。三、重点研读

(一)读悲剧

1.浏览课文找日记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用斯科特日记的句子。板书悲剧

(1)“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

“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

“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2)“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2.结合日记读文本

问题探究:这样指的是怎样?

人在什么时候才会乞求上帝?

劳累是身体还是精神?板书失败

探险这么伟大的事情怎么说是“戏”?

悲惨的结束指的是什么?板书死亡

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是一种什么心情?

小结:尽管斯科特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极点的胜利者,但他也绝不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

(二)品伟大板书精神

请同学们深入阅读文章,找一找文中最能使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感动你的原因。

提示: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

小结: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与自然顽强搏斗的精神和勇气,永远都是人类最宝贵最闪亮的精神财富。

四.深入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己,

实现生命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2.后来的故事视频

五.谈收获

1.4.铭记英雄的名字齐读

六.拓展升华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展示图片

1.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

2.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队在希夏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

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总结:一批批探险家“上穷碧落下黄泉”他们的探索与发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全体起立,齐读茨威格的文章的最后一段。

七:作业布置

阅读斯科特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绝命书。写一篇阅读笔记。八: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失败勇于探索

悲剧精神勇于牺牲

死亡团结友爱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叙事作品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但对本文涉及的内容相对陌生,较少接触传记作品,以及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存在畏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与作品的隔离。此外,六年级学生不仅缺少浏览阅读经验,而且在梳理思路、品析细节、探究主题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充分、不深入的问题,容易造成对本文概念化、程式化的理解,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待提升。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师生非常满意;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无穷尽,教法无限制。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的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分析

本文选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其内容和体裁都有别于学生之前阅读的文章。从内容上讲,本文所描绘的科学探险情景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之外,本文所歌颂的科学探险精神也超越了学生日常的思想认知。同时,作为国外名家的作品,本文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视野、生活阅历、情感世界都是一种有益的拓展、丰富和补充。

从体裁上讲,本文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散文、小说、诗歌转换为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样式,既有写人记事文章的影子,又有传记特有的文学风貌,从写作题材和体裁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因此,本文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既承接了学生之前的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经验的迁移,又打开了一扇新的体验之窗,便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本文虽然是翻译作品,篇幅较长,但欧式句子和复杂长句不多,文字并不艰涩,不存在理解障碍,适合作为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浏览阅读方式的训练。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浏览日益成为重要且实用的阅读策略,掌握浏览的技巧和方法,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浏览阅读本文,既能够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有效整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为本单元中后面几篇文章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测练习

1.这样指的是怎样?

2.人在什么时候才会乞求上帝?

3.劳累是身体还是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