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锐建筑师--崔凯(20200530160945)
立足本土对话世界_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_总建筑师崔恺_
2012年第5期“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与它所处环境同构一体,静静地、不张扬地、不吸引人眼球地嵌在大背景之中。
”崔愷用这种期望完美地诠释了“本土设计”的理念—设计与自然、人文沃土紧密相连。
生于1957年的崔愷,凭着在天津大学建筑系扎实的学习功底,在留校和执教清华外,选择进入建设部设计院工作。
生活在有着“中国速度”的当今,人们很难想到20世纪80年代,崔愷理智且坚定的无视“出国热”,而是一心设计他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耗时4年的西安阿房宫凯悦酒店。
整片地砖拼纹的弧形山墙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极大冲击了当时的建筑市场,该项目也以其优秀独特荣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尽管彼时未提出明确的“本土设计”理念,但崔愷的“本土情怀”在那时的建筑中就有所显露,最早体现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的设计上。
时为20世纪90年代,当时北京的建筑大体有两种风格,即与历史有关,或与西方靠近。
崔愷从城市环境、建筑功能等方面反复分析,要让设计回到建筑本体,具有优质的、同时具有城市意味和文化意味的空间,建筑形态该怎样表达?顶着压力,崔愷采用深红色又很粗糙的材料做外立面,反复做样板模型给业主、老专家、老领导看,并最终坚定决心。
而今这座略带欧洲风格的建筑成了很多人心目中西三环边的地标性建筑,这种颜色也已经被生产厂家命名为外研红,然而人们却很难想到这是一栋当年准备拆掉的印刷厂。
一座建筑,尽显建筑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有效改造而不是盲目拆除,这是对建筑最真诚的关怀。
接下来的设计生涯,崔愷众多的设计项目让再华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
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的青藏铁路拉萨站从建筑细节到节能技术应用上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的首都博物馆的设计因对城市与建筑的理解,结合现实的需求而显得平和又更显大气。
不胜枚举的优秀设计项目让崔愷频获嘉奖,却也让他有了更为谦逊和严谨的处事原则,以及身为建筑师的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似曾相识的建筑,千城一面的现状,面对城市建设中越来越缺乏特色与自信的无奈,以及人们在城市建设中常走的极端,崔愷结合多年实践,正式提出“本土设计”理念。
风景中的建筑——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院士
风景中的建筑——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Architecture in the Landscape走出城市,走出水泥森林,心向自然来创作。
从山谷里的杭帮菜博物馆、中信金陵酒店,到沙漠里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美舍河湿地展示馆,再到即将开放的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正在进行中的以工业遗产改造为主题的江苏园博园、贵州楼纳的乡村书院,我始终坚持的是面向自然、面向风景的创作,即向自然景观学习,向传统农耕文化学习。
1 迎风纳景: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位于海口市风景优美的滨海公园内,怎样能更好地融入场地内的小山丘、周边的绿色与不远处的海景中?建筑设计不仅需纳景,还需导风,以适应当地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建筑整体被约9 000m 2的木结构屋面覆盖,屋面结构由单曲胶合木梁、胶合木次梁以及双层木屋面板组成,最长一根胶合木梁长度约50m,整体屋面采用钢结构体系进行支撑,屋面上部覆盖红雪松木瓦,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
屋面起伏之间风从檐下的建筑中穿过,同时屋面也充分地起到了遮阳作用,增加了下部空间的舒适感。
木屋面之下是半室外的骑楼空间。
主要设置了一些服务游客的功能,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当地火山岩的使用使得骑楼更具海南传统建筑特色,也减少了耗能。
便民服务平台、城市规划展示、城市综合管理的功能设置在建筑内部。
2018年12月28日,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成为展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
2 绿色共享:从废弃矿坑到南宁园博园的蜕变南宁园博园原本是一片被开采得七零八落的废弃矿坑,要转变为展示园林文化的窗口,我们觉得绿色性、生态性、创新性是必然之路。
这里有两点值得探讨:第一,当谈及园博会,大多以传统建筑与传统园林来诠释,是否可以有创新;第二,园博会中往往有以花为装扮的大型高耗能温室,这是否是必然的形式。
因此,我们希望探求一种不一样的园博会,它将是对丰富多彩的广西多民族文化与自然风貌的一次重构。
崔愷:本土建筑与本土材料
崔愷:本土建筑与本土材料佚名【期刊名称】《建筑设计管理》【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11-14)【正文语种】中文丰泽园酒店——合作的开始我跟宝贵在建筑界里应该算是认识最早的,1993年我们就相识了。
我和宝贵最初的合作是北京丰泽园酒店,我在设计时不希望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上,也希望借助室内来营造一种文化主题。
丰泽园本是个老字号餐厅,现在改造成酒店,这样一来建筑外部、空间和体量都改变了,但有些东西是需要传承下来的,譬如最初我们设想可以沿用四合院的结构框架,但很遗憾这个想法没能实现。
当时为何找到宝贵石艺的材料,我已经记不清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张总当时在做中国传统意向的浮雕研究和应用,钓鱼台国宾馆有面“东方之舟”的浮雕墙就出自宝贵之手,我对此记忆尤深。
因为丰泽园的造价有限,而我又希望借助一些传统的工艺和材料来体现室内奢华的品位感,因此就想采用仿铜的材料,为此我们辗转联系到了张总。
当时初见张总感觉他像个质朴的农民,或者更确切点儿说像个老知青——而实际上张总确实就是位老知青,插队回来后默默地领着一帮大爷大婶创业——在当时的环境下,张总能做出那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并且这些雕塑还具有实用的装饰价值,在我看来很不容易。
通过这些年和张总交往,我发现虽然现在他的企业做大了,本人的名声也不小,但张总始终保持着最初的质朴和真诚,依旧愿意倾听建筑师的想法。
因此我一直对张总的宝贵石艺抱有很好的印象。
最初我对这种材料的认识停留在“使用再造石模仿一些材料的肌理和质感”这一层面上,认为它属于稍微与建筑有关的工艺品范畴,还没有将其提升到材料的位置。
它和建筑的关系显然还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室内的陈设或装饰品,这种材料还有发展的潜质。
我曾参加过若干次张总的建筑材料开发研讨会,与会主要人员都是建材行业的老专家,大家从物理性能和材料性能上帮张总出谋划策。
从这点来看,如此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愿意和张总打交道,这足以说明张总本人做事的魅力,以及大家对他专业追求的认同感。
建筑师崔凯
平面分析————流线分析
LOGO
在水平交通上,以主入口、大埻及 中庨为主线,分为两部分:顾客使用 空间主要分布在东侧及主入口处,内 部人员使用空间主要分布在西侧。同 时,在顾客使用空间部分设有夗个出 入口,斱便顾客,同时又增加了建筑 的开阔性。
2013-9-10
平面分析————流线分析(人流疏散)
•
2013-9-10
平面分析总结
LOGO
•
建筑空间要注重人的尺度和感叐,它更 注重的丌是空间本身,而是空间不空间乊 间的连接关系,是空间不城市环境的关系。 本土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环境的建筑, 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色,让人们重新 找到认同感。
2013-9-10
三,细节亮点
LOGO
2013-9-10
中庭
三,细节亮点————中庭亮点
LOGO
•
• 2 中庨贯通,客人至此猛然収现空间升高五层, 其竖向的中庨空间不大埻水平导向性空间形成前 列对比, • 3,中庨造景成自然布局,不大埻的对称格局迥异, 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这种手法也叏材于中 国传统民居造园的精工意匠,明显区别于夕阳古 建筑设计的轴对称设计手法
2013-9-10
二层功能分区
闹区
LOGO
静区
2013-9-10
功能分区——闹与静的分区 将客房放置 在三四五层, 即与其他娱 乐,聚餐, 购物等功能 区分开,又 营造了一个 良好的休息 环境。
LOGO
客 房
2013-9-10
平面分析————流线分析
后勤人员流线
LOGO
包工头8
客人交通路线
2013-9-10
2013-9-10
中国新锐建筑大师cuikai——简历
建筑大师--崔恺
建筑⼤师--崔恺崔恺,教授级⾼级建筑师,中国勘察设计⼤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他的建筑观:建筑之于我是⼀种审美。
图形之美、空间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建筑之于我是⼀种⽂化。
史学之远、哲学之深、⽂学之妙、及⾄⽣活万象,涵括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种交流。
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者汇集⼀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种使命。
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之品格,尽显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种旅程。
长路漫漫、始于⾜下、脚踏实地、潜⼼求索,乐在其中。
崔恺访谈—外研社设计(节选)(Bruin:东南⼤学建筑系硕⼠研究⽣)Bruin:我以为你们这⼀辈的建筑师,上学的时候接触到的早期的建筑理论的影响,我特地找来了79-86的《建筑师》⽬录,我看那时候⼤家⽐较关注设计⼯业化——所以我碰到你们这⼀辈的建筑师,⼀提到⼯业建筑改造,都有点情结似的,是吗?崔恺:对⼯业建筑改造的兴趣还是来⾃于对国际上这⽅⾯实践的⼀些认识和了解。
这种改造像是新的⼀种⽂化复兴,在纽约的SOHO和Chelsea,德国的鲁尔⼯业区,我们都去看过。
去年,在北京,伯明翰城市管理部门也给我们介绍了关于传统⼯业区⼀些想法。
我觉得从总体来看,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个从⼯业⾰命向信息化⾰命转型带来的物质遗产转移的过程,在欧美国家更多出现的是传统⼯业向亚洲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过程,遗留下来很多旧⼚房。
肯定会来炸,因为它达不到⼀个要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好⽐电器产品,⼿机也好电脑也好,我们购买肯定是因为它们的性能--有⼏百块钱的⼿机,有⼏千块钱的,为什么要买这⼏千块钱的⼿机不买⼏百块钱的,肯定是考虑它有⼀些功能:蓝⽛、上⽹、双频、彩显、照相;买汽车,为什么买⼏万块钱的奥拓或者买⼏⼗万的奥迪,甚⾄上百万奔驰宝马,因为价格差别反映了不同的技术含量。
从发动机到排⽓量各种配制全都不⼀样。
可是⼿机⼏百上千,汽车⼏⼗万,那么房⼦多少钱--上百万,这么昂贵的消费品⾥⾯的技术含量居然是零!那肯定将来要改,要升级,可升级的时候发现没有地,要么把⽼房⼦炸掉,要么来改。
高地中心
高地中心项目介绍:华裕集团对高地中心产权的绝对持有,保证高地中心纯正商务品质,更为您甄选实力匹配的商务邻居,您的贵邻将是各行业的精英领跑者……高地中心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凯先生首次在成都执笔甲级写字楼。
钻石型平面时尚大气,建筑虚实对比强烈,极富雕塑感。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科学集中,面积分割灵活,全景视野,为成都呈献划时代的地标建筑。
成都华裕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是1993年成立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集团公司以房地产开发、大型物业经营、管理为主。
秉承“创新务实、专业勤奋”的企业理念,充分发挥品牌、管理、资金、人才优势,成立至今无任何债权债务纠纷,无任何质量不良信用记录,是历年的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
公司成立16年一直立足城东北区域开发建设,为成华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即将建成的“高地中心”为城东北区域首座国际5A甲级写字楼,该中心从地理位置,建筑设计,装修标准,配套设施,服务定位,管理要求都达到顶级写字楼标准,将于2010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我市新的地标性建筑。
周边配套:商场:百年建设路历来是城东北区域商业核心,有城东春熙路之称其他:行政商务会所:大、中、小各种配套会议室、VIP会客厅基本信息:物业类别写字楼项目特色复合地产,成品地产物业级别甲级装修状况简装修,公共部分精装修环线位置一至二环所属商圈建设路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标准层面积1450平方米物业费17.50元/平方米·月开发商成都华裕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相关网站]物业地址成华建设路9号 [交通图]交通状况位于一环旁建设路中央,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仅3.5公里,区域... [更多]交通配套:轨道交通描述:6,42,76,72,180,535路公交车公共交通:位于一环旁建设路中央,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仅3.5公里,区域内交通网络纵横,为成都市出川重要通道,区域内集中了成渝、成绵、成南及正在建设的成沪高速公路,30分钟即可达双流国际机场建建材装修:外墙:(LOW—E)中空玻璃幕墙,(SKK)石漆,进口天然石材内墙:室内为矿棉板吊顶,墙面日本SKK涂料,LG地板胶,西门子、菲利浦灯具大堂及公共部分:大堂、电梯厅及走道五星级标准装修网络通讯:CAS通信智能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消防:SAS安防智能化系统(Safety Automation System)、FAS消防自动化系统(Firefighting Automation System)空调:全中央空调加新风系统楼层状况:地上22层,地下2层客梯个数:3个客梯品牌:日本(三菱)电梯车位信息:停车位描述:300多相关信息:销售阶段:现房入住时间:2010-5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是否可分割:是开间面积:150-1450平方米物业管理附加信息:包含中央空调费用开发商:成都华裕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成都圣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顾问公司:国际知名房地产综合服务商高纬环球。
崔恺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
崔恺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崔恺的建筑观:1.建筑之于我是一种审美。
图形之美、空间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
2.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文化。
史学之远、哲学之深、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象,涵括其中。
3.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交流。
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用者汇集一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
4.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使命。
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人之品格,尽显其中。
5.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旅程。
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
第一次知道43岁的崔恺大师时是大三,起源于图书馆的一本小小的《德胜尚城》,几个看似简单又特别有味道的办公楼,现代气息中又透着淡淡的中国风,雅致的配色和灵活的空间让我牢牢的记住它的设计者——崔恺。
后来假期去了北京,特意去看了这个小小的“城”。
德胜尚城位于德胜门箭楼的西北方向,距德胜门箭楼仅二百米。
它的地理位置使历史与今天近在咫尺。
由于环境条件特殊,需要思考对传统城市文脉的尊重,崔恺特意将它谦虚的处理在城市背景里,但它细致的设计让它在和谐的背景下显的与众不同。
傍晚的金色阳光洒在灰灰的墙上,让人想与这座“城”亲近起来。
上了一层高的宽宽的台阶就来到了它的主轴线——街。
崔恺巧妙的运用老北京对于胡同的记忆在设计时将地上部分分成七栋独立的单体建筑,而每一栋面积都不一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它们由一条斜街将他们串起,楼与楼之间形成新的胡同空间,崔恺还将原来胡同的名字都保留下来刻在石碑上。
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庭院,保留下来的古槐、旧砖瓦墙和小四合院等建筑元素在这里自由的生长,传达了北京地方文化,保留了城市原有的记忆。
夕阳下的德胜尚城德胜尚城新旧建筑从德胜尚城就能看出崔恺大师对于本土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他认为一个建建筑必须要有一个能点题的灵魂,所以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考虑:在建筑中的某些部分用某种形式或元素来呼应原来城市的文化、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些提示性的设计会比较容易与人们的现代的生活相融合,又使建筑能包含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思考与感情。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里,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的建筑师涌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风格,为中国城市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
1. 王澍: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富阳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
他注重结合自然与环境,致力于打造独特且有机的建筑形式。
2.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的鼻祖”。
他主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门头沟万佛禅寺、上海胜利门等。
3. 邵国理: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将西方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同时,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等。
4. 褚冠军:以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对空间的独特驾驭能力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大剧院等。
5. 毛岳群:他是中国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之一,善于将当代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宁波博物馆等。
6. 周德华: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代表作品有广州塔、深圳华为研发中心等。
7. 孟凡利:他以精湛的空间创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著名,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O-Tower等。
8. 余德耕:他注重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塔、北京建国门广场等。
9. 欧阳山:以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对空间的精准把控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广州比华利大厦、哈尔滨市音乐厅等。
10. 朱锋:他以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演绎而受到广泛赞誉,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商务区、上海中环国际广场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筑师外,当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建筑师,如李兴钢、张纪中、阿尔托、冯·裴析德等等。
中间建筑_崔恺
的。预制混凝土板由于是在工厂完成加 样的设计,应该是因为整个建筑生成的
工和养护,质量和外观都优于现场制作。 逻辑性,使得它本身的完整度就很高,因
单块板最大边长达到 3.5m。分隔使用模 此也只有把其他物件,理性的设计成其
数制,同样达到了每个交接点都整齐对 中的一部分,不可分离,才不会显得突兀
位,尽管如此,由于门厅里的构件繁多, 和尬。后来投入使用,这里真的成为一
优美的自然环境,富于活力的创意 空间,略有遗存的工业背景,尤其是和开 发商黄总聊得愉快,他以往和建筑师合 作的经历以及对建筑文化的兴趣让我很 受鼓舞,加之清华美院苏丹、李牧老师的 积极推动,所有这些让我们对这个项目 充满了期望!
高兴归高兴,这事并不好干。约 90m 见方的用地上要安排 60 多个创作单元绝 非易事,尤其想到艺术家们那种松散的、 个性张扬的生活状态,想到艺术创作空 间对高度和尺寸的特定需求,就知道按 一般平面布局难以解决。
主入口的设计是这个项目的另一个 重点。我们想让它成为一个能让人留下 印象的地方。在这里,建筑在三维的方向 上都作了一个有趣的“反转”。首先,从
玻璃盒子的大小上我们选择的是 35 × 35 的矩形体量,这恰好是 1 层工作室的方形 平台中间的“负空”——中心庭院的平面 尺寸,而这个实体的高度恰好在被打开 的方形平台的实体之上。做这种体量的 反转,我们想强调的是建筑的漂浮感,是 玻璃盒子下面的空间,从而进一步表达 开放性,引入城市,引入大众。要创造“漂 浮感”,大家的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做多 方向上的长距离悬挑。结构和空间一体 化的设计思路,使我们最后达成了这一 构想:玻璃盒子里的空间即是结构,整层 的钢桁架搁在居于盒子平面中心四周的4 组支撑柱上,各个方向上的悬挑荷载相 当而相互抵消,合理有效的结构布置使 得最有效的利用空间高度的同时,外部 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的戏剧化。包住钢 桁架的玻璃盒子里即是开放给公众的艺 术空间。这个空间在展示艺术的同时也 用这种的工业化的符号给予人们对往昔 的记忆。
中国现当代建筑师崔恺作品分析
? 首都博物馆的环境论总结:
? 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 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 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 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 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 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 然情调的环境。
? 学历:天津大学硕士
? 任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 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 从业时间:1984年
? 所在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二、代表作品
? 外研社(入选“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 筑”。)
? 昆山文体中心 ? 首都博物馆新馆 ? 拉萨火车站 ?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 西安阿房宫凯悦酒店 ? 北京德胜尚城等
三、社会论·外研社办公大楼
? 建筑概述:
外研社办公楼的标志是它深红色 的、粗糙的外墙面(采用江南的红 砖),这在当年的北京是一个创举。 被誉为“中国出版业第一楼”,也 是建筑设计师崔恺的标志性作品。
1995年开工,一二期分别建成于 1997和1999年。位于西三环北路 与厂洼路交叉口,魏公村桥西侧,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东南角,南邻 久凌大厦,北面与北京电视台遥遥 相对。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中旭 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两期建 筑由廊桥连为一体,地下1层,地 上11层,全岩框架结构,暗红色 毛面陶土砖外饰。曾入选“北京九 十年代十大建筑”。
八、崔恺的建筑思想:
?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审美。图形之美、
空间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
?
材料之美, 沉醉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文化。史学之远、
哲学之深、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
我国第三批建筑设计大师
戴复东
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同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过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等职。1987年-1991年任EAROPH (East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Planning and Housing ) 副主席。
1987年1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92年10月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4年9月荣获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1996年2月经建设部、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1996年11月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7年兼任重庆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男,1939后2月出生,浙江省平湖人,汉族,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主要熟悉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
北京大观园酒店,获国家二等奖;
深圳金丰大厦,获冯京市一等奖,北京规划大厦设计方案,获首都设计方案94年十佳第三名;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方案,获首都设计方案95年十佳第一名;
全国人大常委办公楼方案;
机械委北京科技情报资料楼;长沙一机部第八设计办公楼。
10
左肖思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80
曾出任两届深圳市政协委员,1994年1月成立深圳左肖思建筑事务所.
11
陈世民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曾被评为"2001年中国(深圳)十大建筑设计机构","2003年中国(港深)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机构","2004年中国二十大品牌影响力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崔恺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4.10 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84—1985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1985—1987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7—1989 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9—1996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1997—2000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2000—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获奖:1997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 “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 “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2000 “国家设计大师”2003 “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作品:主持:全程负责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直至现场服务。
主创:主要负责方案设计阶段。
指导:负责方案设计和工程指导。
1982 建筑师之家主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1987-1991 阿房宫凯悦酒店主创陕西西安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1989-1992 蛇口明华船员基地主创广东深圳深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1991-1994 丰泽园饭店主持北京宣武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国家第七届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全国中青年“建筑师杯”优秀设计奖1995-1997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主持北京海淀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1995-1997 威海中信金融大厦主持山东威海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1996-2000 现代城高层公寓主持北京朝阳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北京市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998-1999 外研社二期工程(印刷厂改造) 主持北京海淀1999-2001 天一家园住宅社区主持浙江宁波2000-2001 北京外国语大学逸夫教学楼主持北京海淀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2000-2002 水关长城三号别墅主持北京延庆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奖法国蓬皮杜艺术收藏2000-2002 清华科技创新中心主持北京海淀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00-2003 富凯大厦主持北京西城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2000-2003 康堡花园主持北京朝阳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居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三等奖2001-200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楼主持北京海淀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1-2004 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主持北京大兴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1-2004 福建龙岩学院主教学楼主持福建龙岩2001-2005 首都博物馆主持北京西城2002-2003 成都东方明珠花园指导成都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住宅设计) 二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2002-2003 北京雅昌彩印天竺厂房综合楼主持北京顺义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2-2004 广东东莞松山湖商务办公小区主持广东东莞2002-2004 西安紫薇山庄度假村及别墅区主持陕西西安2005年威海第二届人居建筑设计大奖赛铜奖2002-2004 北京蓝堡国际公寓主创北京朝阳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居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二等奖2002-2004 民航总局办公楼改造主持北京东城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二等奖2002-200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案、初步设计) 主持浙江杭州2002-2004 大连软件园八号和九号办公楼主持辽宁大连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2-2004 华融大厦主创广东深圳2002-2004 唐山会展中心主创河北唐山2002-2004 福建广电中心主持福建2002-2005 安徽出版大厦主持安徽合肥2002-2005 北京德胜尚城办公小区(德胜科技大厦) 主持北京西城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 优秀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3-2005 大连软件园十号和十一号办公楼主持辽宁大连2003-2005 大连软件园软件工程师公寓主持辽宁大连2003-2005 秦安大地湾遗址博物馆主持甘肃天水2003-2005 敦煌市博物馆主持甘肃敦煌2003-2005 北京市数字信息出版社主持北京东城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优秀奖、十佳方案奖2004-2005 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主持江苏南京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04-2005 辽宁五女山遗址博物馆主持辽宁桓仁2004-2005 海银博物馆主持北京密云2004-2005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主持山东淄博2004-2006 拉萨火车站主持西藏拉萨2004-2006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主持南非比勒陀尼亚2004-2006 中国驻南非开普顿领事馆主持南非开普顿2004-2006 山东德州行政中心主持山东德州2004-2006 宁波国际办公楼主持浙江宁波2004-2007 山东广电中心主持山东济南2005-2006 韩美林艺术馆主持北京通州2005-2006 中纪委谷泉会议中心主持北京平谷2005-2006 天津博学院图书馆主持天津2005-2006 西昌文化艺术中心及火把广场主持西昌凉山2006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人居经典建筑金奖2005-2006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主持浙江2005-2006 天津塘沽图书馆主持天津2005-2006 天津海河新天地项目C-1区主持天津2005-2006 天津大沽口炮台博物馆主创天津2005-2007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馆主持北京2005-2007 北京人民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2003-2004 湖南株洲体育中心主持湖南株洲北京国典综合楼主创北京第十二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优秀奖研究:2005 唐山市商业中心区城市空间整治研究2005-2006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让建筑回归自然 呈现本土特色
崔愷:让建筑回归自然呈现本土特色2013-12-13 12:05 系统分类:设计作品专业分类:建筑设计摘要:建筑师的态度应该是为建筑寻找适合那片土地的特色,而不是追求个人的特色。
有建筑师说建筑不是一个创造,是一个发现。
这些年,崔愷一直在思考“本土设计”的内涵,重点在于一个“土”字。
崔愷认为建筑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应该属于土地,完完全全属于它所站立的土地。
本土设计应该与地方材料、适用技术相结合,尤其要注重绿色科技的发展,让建筑回归自然,这是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建筑师的态度应该是为建筑寻找适合那片土地的特色,而不是追求个人的特色。
有建筑师说建筑不是一个创造,是一个发现。
这样一种与场地的对话,是成就一个建筑呈现本土特色的根本。
这些年,崔愷一直在思考“本土设计”的内涵,重点在于一个“土”字。
崔愷认为建筑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应该属于土地,完完全全属于它所站立的土地。
这里所说的土地,既指自然的土地又指人文的土地。
特定的土地产生特定的建筑。
中国这样一个宽广的沃土,不同地方的气候、人文、宗教各不相同,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这片土地就是能成就建筑的基础。
现实中,建筑师们常常遭遇到来自开发商、政府的各种要求,开发商要求自己的建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政府要求自己的建筑成就政治抱负并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
这会使建筑师忘记了自己所做的建筑是某片特定土地上的建筑。
当建筑师把建筑抽象为个人情感表达、爱好或者当作一个可供炫耀的奢侈品的时候,建筑就仿佛与土地脱离了,可以任意移动了,像一般商品一样。
这听来有些荒唐,但实际上很多建筑师就是如此认为的。
我们应当回到一个基本的逻辑:建筑是从土地上盖起来的,设计就应该从土地上收集信息、寻找代码并植入建筑,这才是设计建筑的根本方式。
一个项目的任务书中基本诉求是否能直接导向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呢?实际上是不能的,比如盖一个图书馆,不同地方的任务要求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应该从哪里出特色呢?很显然是从这个图书馆所处的环境。
众看CCDI——从不以为然,到望尘莫及-孟建民
55[ TOPIC ] 主题/CCDI的20年 TwenTy years Of CCDI崔愷:回首来时路Cui Kai: Looking Black on the Way it was 孟建民:众看CCDI——从不以为然,到望尘莫及Meng Jianmin: View On CCDI - Being Advanced Instead of Being Dismissive文/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文/孟建民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当年在创办公司之前,两位校友到访北京和我聊过,那时我刚从深圳回京。
因为身处在国营大院的体制内,而国营大院的设计管理因社会环境、设计机制使然产生的问题都是长年存在并非朝夕可改的。
所以我说,你们办一个小公司就挺好,可以避免很多大设计院的问题。
我记得他俩当时相视一笑说:“我们想办得大一点。
”没想到这些年他们不断发展也迅速壮大,从几百人的团队到后来几千人的企业,总部也从深圳搬到了上海。
对此大家有目共睹,一来为他们的成长高兴,二来也着实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管理控制民营设计公司以达到今天的成绩的。
我觉得赵晓钧和单增亮在设计管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他们充分利用专家团队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让迅速聚集起来地大量的设计人员在非常有序的条件下,能够加入到不同的设计项目中去。
我在很多评审当中看到他们的作品,质量非常高。
他们也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项目启程,成就了一批国内优秀的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在此对他们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认为CCDI 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是一个特例,它是按照一个让人“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路径发展。
一开始CCDI 很不知名,鲜有人会知晓;在CCDI 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大院也未必看得起;待到CCDI 开始爆发式成长,就让人开始看不懂;如今的CCDI 开始了国际化拓展,应该说很多企业已经追不上了。
崔愷_方案组的小忆与大叙
[ UED ] 108 | 08 | 2017Memories and Narrations of Design Studio方案组的小忆与大叙文_崔 愷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20年前,在建设部大杂院儿的一个铁皮房子的一角,有几个年轻人兴奋地聚在一起,昼夜熬战,画出一张张图纸,做出一个个模型,表达出一个个梦想。
一年一年,新人来了,“老人”走了,两年一换,人越来越多,办公空间越换越大,资料也越堆越满,成为这个设计院大院里快速生长,经常移动,不断孵化的一种“小生物”,谓之方案组。
方案组只存在了五年,2003年院里体制调整,成立了一批工作室,于是方案组正式解散。
除了少数几位留下来成为我工作室最早的成员外,其他成员被分配到不同的设计团队。
再后来人各有志,分别在院内外、海内外各自发展,除少数几位常聊,全员再难相聚,只是时常有些信息联系,但是方案组的那段经历都会保存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成为大家共同的“乡愁”。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时光让许多事情淡漠了,但作为年已六十的我来说,回忆似乎成了一种思考方式。
看着老方案组成员二十年来不同的成长状态,想想从方案组到工作室再到今天的本土设计中心的发展过程,以及那个年代市场经济推动下,建筑设计体制转轨的动荡情景,似乎方案组短暂的存在带有某种典型性的意义,值得回顾一下。
自己将这个想法找了部分方案组成员和一些同行朋友说了说,得到了积极的反应。
我发现方案组成员们的“乡愁”情绪十分强烈,而且专业媒体和学术评论家对此也颇有兴趣。
大家的焦点似乎也超出了对细碎往事的回忆,更多从那个年代、那场变革的大背景下,看待方案组的发生、发展和短促的转型,更多从之后每个人的成长中反思那段经历中的感悟、收获和价值。
这就有可能使个人的回忆上升到一种集体的回忆,小事件的回顾上升到时代大事件的全景式展示。
换句话说,这个小小的策划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与金融创新交流会召开
32∣建设科技10月1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与金融创新交流会”(简称“地下空间交流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来自有关部门、国内外权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加拿大Magil 建筑公司总裁John Marcovecchi ,加拿大Dura 集团董事会主席Steve Di Fruscia ,加拿大Lepage 房产管理公司总裁Frédéric Lepage ,首钢集团建筑市政公司民建部总经理李洪光,碧桂园莞深区域项目总经理贾立哲,光大证券北京分公司投行十二部董事温馨,中信国安重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茂兴,中安华盈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刘勇,东尤水汽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博士成剑林等行业专家围绕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及高品质住宅建设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中博到会并致辞。
崔愷作了题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展望和现实问题”的主题报告。
崔愷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导向、地下空间的建筑美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制约因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探索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世界各地大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例,尤其是将要建设的首都重大项目工程规划建设前景,向与会代表充分展示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美好前景与可行途径。
李洪光以“首钢地下空间利用践行报告”为题,分别介绍了首钢工业遗址改造、装配式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和综合管廊项目开发等工程建设实践。
贾立哲从高品质住宅初衷、高品质住宅内涵、当前住房开发模式和未来住房开发模式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于未来房地产开发模式的理解和思考。
温馨以“中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与金融创新之地下空间项目资产证券化”为题,通过具体的项目实例,分享了地下空间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思路以及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
尊敬的崔凯大师资料收集
1994年在南城老街中建成的丰泽园饭庄也曾像广告牌一样引人注目,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像今天这样关心建筑。在这件作 品中,崔恺一反传统的以大屋顶为中国特征的设计方式,而是以传统中国民居的门、窗等元素作为本土文化的符号。并将这 些中式符号和整体上的现代结构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和谐的建筑形态。
不是海归我没有冲击力
“我只是本土建筑师的代表之一,但并不意味没有国际视野,每年出国交流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能力带给我很大帮 助。”崔恺坦言,若不是当年舍不得“正在盖着的工程、还没做完的设计”,恐怕我也会是海归派建筑师中的一员, 但其中的变数会是怎样实在难料,我的同学中有的因为学建筑去了国外,但最终离开了这个行业的也不在少数。
最终地域性建筑将记载这个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留给未来,这是我开始演讲前的一个小的观点阐述一下。
下面我借这个话题简单的把我们最近做的工作向大家介绍一下,有一些在杂志上也发表过了。第一个是拉萨的火车站,我 觉得学报已经登载过,我想在这也是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拉萨车站是目前青藏铁路的重点站,我们做的工 作是车辆本身,大家知道一说到拉萨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我们搞现场的时候也进行多次了参观,他很多细部是很 有地方性的,包括地方的材料,包括宗教文化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气侯的特点,在拉萨的建筑上都反映很明显。在内部结 构上,拉萨都是列筑式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大家更多的看到的是外面。所以当我们要创造一个拉萨市车站的时候,我 们也面对同行在拉萨做的工作。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崔愷;景泉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作为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核心地带一座崭新的"城市雕塑",国泰艺术中心的设计以崔恺院士提出的"本土设计"理论为指导,尊重本地文化特色及场所特征。
八年间,新国泰艺术中心的诞生已经融入山城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成为渝中半岛重要的文化设施和西南地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总页数】9页(P118-126)
【作者】崔愷;景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2
【相关文献】
1.国泰艺术中心,重庆,中国
2.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3.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入口环境景观包容性设计
4.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筷子"一样的建筑会呼吸
5.全球经典美术馆重庆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