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六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和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2)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3)系统管理的思想。
(4)标准化管理的思想。
(5)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的思想。
(6)对新招聘来院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教育。
3.开展全院性质教育。
每季度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在院周会上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表扬质量好的科室和人员,批评差的科室及个人。
各科要传达到每位职工。
4.各科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5.对质量观念弱者要进行强化教育。
二、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在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办事机构在院(分级)办公室。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1.医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1)根据医疗、护理、总务、财务等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标准。
(2)研究提高质量的方法和控制手段。
(3)对各科室、各部门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随时对各种质量进行分析,定期向院长汇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度:(1)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标准,每月统计本科室完成情况,上报医院分级管理办公室。
(2)随时对本科室的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3)收集对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4)收集对质量控制手段以提高质量方法意见和建议,并与医院(分级管理)院办公室联系。
三、医院(护理、医技)质量管理方案1.全院实行在院长、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建立医疗护理质量小组,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各类医务人员。
第三条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机构和责任、医疗质量评价、医疗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四条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医疗流程规范、医疗设备安全、医疗环境卫生、医疗保障措施、医疗信息保密等。
第五条医疗流程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诊、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医疗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医嘱或治疗方案。
第六条医疗设备安全要求医务人员使用医疗设备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七条医疗环境卫生要求医务人员要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患者安全。
第八条医疗保障措施要求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医疗援助等保障措施,确保患者获得合理、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九条医疗信息保密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规,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得私自泄露或篡改患者信息。
第三章管理机构和责任第十条为了有效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全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主治医师、护理部主任、药剂部主任等成员组成,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会议,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十二条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安排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评价活动。
第十三条各科室负责具体医疗工作的质量管理,科室长要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负责,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四章医疗质量评价第十四条医疗质量评价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
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转)医疗质量的形成既是一个过程,又有一定规律。
医疗质量的形成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称之为“三级质量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遵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过程及规律,按层次实施对构成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结构质量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末,终末质量是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综合结果,而终末质量又对结构和环节质量起反馈作用。
(一)结构质量结构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如果离开扎实的基础医疗质量谈医疗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医疗质量要素通常由人员、技术、物资、规章制度和时间五个要素组成,是最基本要素。
目前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的实际,各个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使得医疗质量要素更加符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例如,医疗质量10要素。
即①医院编制规模;②人员结构,包括人员资历、能力、梯次、知名度与人员素质;③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其贯彻执行情况;④资源,包括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技术状态和与物资供应(药品、器材等);⑤医院文化、思想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⑥医院地理位置交通情况;⑦医院绿化环境与医院建筑合理程度;⑧医院信息化建设;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理念;⑩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1.人员人是医疗质量要素中首要因素。
人员素质对医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包括医院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业务技术水平、身体健康状况,机构与人员组织配置的合理程度,如人员编制、年龄、资历、能力、知识结构等等。
人员管理包括:①数量要充足,结构要合理: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功能任务,在人员数量上一定要配够。
根据医院的功能、性质、任务等不同,各类医学专业人员之间都要按一定的结构比例配备。
例如:医院的总人数与床位数、医学专业人数与保障专业人数、医生与护士、司药与技师以及高中初职称的比例。
医疗质量管理管理的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管理的内容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核心目标是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确保医疗提供者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1.设定和实施医疗标准和指南:医疗质量管理主要依据科学的医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制定医疗标准和指南,以指导医疗行为和决策。
这些标准和指南涵盖了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诊断和治疗到手术和康复,都需要严格遵守。
2.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故报告和分析、医疗质量指标的收集和分析等。
通过监测医疗质量指标的变化,识别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实施医疗质量改进活动:医疗质量管理还需要组织和推动医疗质量改进活动,以解决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这包括组织医疗质量审查、制定改进计划、培训医务人员等。
医疗质量改进活动需要与医务人员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优化医疗服务。
4.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例如医疗错误、感染传播等。
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风险。
5.建立医学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医学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因医疗活动导致的意外事故,包括手术事故、药物过敏、设备故障等。
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医学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包括及时报告、责任追究、信息通报和事故调查等,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
6.促进医务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医疗质量管理需要促进医务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通过提供培训课程、组织学术活动和进行绩效评估等形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旨在通过制定标准和指南、评估和监测医疗质量、改进医务活动、管理风险和医疗事故、培训医务人员等一系列活动,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如何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如何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流程优化、持续改进等方面探讨医院如何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部门、后勤部门等代表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实施、评估效果、制定改进措施等。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部门等进行质量检查、评估、指导、督促等。
3. 建立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部门等质量管理小组: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部门等应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制度建设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等内容。
2. 制定医疗质量标准:医院应制定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疗规范、操作规程、护理规范等,明确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评价标准等。
3. 制定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医院应制定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部门等进行医疗质量考核,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流程优化1. 优化诊疗流程:医院应根据医疗质量要求,优化诊疗流程,包括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住院、出院等环节,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优化护理流程:医院应根据医疗质量要求,优化护理流程,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环节,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应根据医疗质量要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设备、药品、物资等,确保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持续改进1. 建立医疗质量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监测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医疗器械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创新
医疗器械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创新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医疗器械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引入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创新。
本文将探讨医疗器械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现状和创新。
一、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现状过去,医疗器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检测,缺乏对质量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而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质量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关注质量过程控制和管理的创新。
二、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创新1.全过程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是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创新之一。
该方法强调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加工、检验测试、销售服务等环节全方位地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通过全过程质量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2.数字化质量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数字化,并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掌握产品质量的状况。
同时,数字化质量管理还可以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质量风险。
3.智能化质量控制智能化质量控制是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又一重要创新。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智能化质量控制还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对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排除次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三、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创新的意义1.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质量过程控制与管理的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医疗服务全面质量管理
工具阶段
选题
确定目 标 P 现状调 查 原因分 析 制定对 策 D 对策实 施 C 效果检 查
老七种工具
新七种工具
排 因 调 直 控 相 分 亲 关 系 矩 箭 PD 矩 列 果 查 方 制 关 层 和 联 统 阵 条 PC 分 法图表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法 割
●○○ ○ ○
○●○
菲根堡姆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和发展
菲根堡姆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日本: 全公司质量控制 或一贯质量管理
加拿大: 四级质量大纲标准
英国: 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 制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2.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3.确定医院诊疗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4.编制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6.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认证。
(四)东方医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体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02年11月份顺
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北京首家 ISO9000质量认证的三级甲等医院和中医医院。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患
管理职责
患
者
者
及
及
相
相
关
方
资源管理
测量、分析和改进
关 方
要 求
输入
产品实现
满 意
输出
东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步骤
组织准备
咨询公司的选择
贯标准备
文件编写 运行 认证
文件包括: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作 业文件和记录。 文件要包括5W1H
全程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事件,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准确的上报。
完善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减少损害。
加强医疗安全事件分析和整改
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 事件再次发生。
鼓励创新和探索
鼓励医务人员勇于创新和探索,尝试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医 院的医疗质量改进注入新的活力。
谢谢聆听
针对各类医疗技术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医护人员能够 正确、规范地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 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队伍建设
01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
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05 患者满意度提升
优化患者就医流程
简化挂号流程
通过线上预约、自助挂号 等方式,减少患者现场等 待时间。
优化诊疗流程
合理安排医生出诊时间, 减少患者等待和奔波。
完善检查流程
提供一站式检查服务,缩 短检查等待时间。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
提高医生沟通技巧
培训医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以便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医务人员 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 识。
强化医疗安全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专业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医 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医疗安全实践演练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引言本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我们的医疗服务符合高质量的标准,提供安全、有效、及时和满意的医疗服务给患者。
通过建立和实施该制度,我们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持续改进我们的医疗服务过程。
一、质量目标和方针1. 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及时和满意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需求和期望。
我们将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和评估我们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治愈率和康复率- 医疗错误和事故发生率- 医疗服务等待时间- 医疗服务效率指标2. 质量方针为了实现我们的质量目标,我们将秉承以下质量方针:- 全员参与:所有医务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安全第一:确保患者的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防止医疗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 患者为中心:将患者需求和期望放在首位,提供个性化、关怀和尊重的医疗服务。
- 持续改进:不断寻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创新,提升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
- 合规合法: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符合法律和职业道德要求。
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1.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领导机构。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策略、规划和预算,监督和评估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定期向医务委员会报告。
2. 医务委员会医务委员会是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机构。
其职责包括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政策和流程,确定质量指标和目标,组织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和改进活动,并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3.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执行机构。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收集和分析医疗服务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并定期向医务委员会报告。
4.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实施者和参与者。
他们的职责包括遵守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报告和纠正医疗错误和事故,并提出改进建议。
医疗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过程质量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医疗过程的安全、高效和高质量,订立本医疗过程质量掌控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医疗过程。
第三条医院的医疗过程质量掌控遵从以下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遵从医学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权益;3.重视团队合作和多学科协作,提高医疗质量;4.以实证医学为基础,引入科学方法和技术,提升医疗水平;5.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6.强调连续改进和创新,推动医疗质量的不绝提升。
第二章医疗过程质量掌控计划第四条医院订立年度医疗过程质量掌控计划,明确具体的掌控目标和措施。
第五条医疗过程质量掌控计划包含以下内容:1.订立质量掌控目标和指标,并定期进行评估;2.定期组织例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3.进行医疗质量分析和研究,找寻改进的措施;4.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素养和技能;5.定期评估并更新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6.定期组织质量提升活动,推动医疗质量的连续改进。
第三章医疗过程质量掌控的具体要求第六条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过程操作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遵守以下医疗质量掌控要求:1.严格遵从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保护患者隐私,敬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3.严禁擅自更改医疗记录,必需及时、真实、完整地记录医疗过程;4.定期参加职业培训和考核,提升专业水平;5.及时向上级报告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搭配调查和处理工作;6.乐观参加医疗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和整改问题。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掌控机制,包含以下内容:1.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2.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并向内部和外部进行报告;3.建立医疗质量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4.建立医疗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供应科学的决策依据;5.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视角下过程质量管理在我院的应用与体会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视角下过程质量管理在我院的应用与体会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我深知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和医院的责任。
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我院积极推行过程质量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我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明确了医院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体系,制定了严格的医疗操作规范和流程,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和标准。
同时,我们建立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系统,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
这使得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有条不紊、高效可控,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
其次,我们重视患者参与和满意度反馈。
在过程质量管理中,患者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决策和管理过程,提供信息透明和有效的沟通渠道。
我们还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了在线问卷调查和满意度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患者的参与和反馈,我们能够不断优化医疗过程,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
第三,我们加强了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事故和患者安全问题是每个医院都必须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过程质量管理中,我们注重医疗安全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我们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事故和差错发生。
同时,我们积极引进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我们坚持持续改进和创新。
过程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我们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临床路径分析,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我们鼓励医务人员提出创新方案和方法,推广和应用跟进有前景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我们还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它机构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总结起来,在过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全院为整体、以全员为参与者,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控制患者全程诊疗的质量活动。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益的的提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制定出一份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全面、全员参与、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防止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1. 大力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 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实现全程质量控制着重质量溯源和事故预防。
3. 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医学伦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管理,非必要情况不使用手工记录。
5. 同时务求在质量管理中实现经济转型,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三、具体实施(一)医院领导班子的承诺1. 确认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 确定制定方案的时间周期和整体目标3. 确定重点和治理方向4. 关注医院的经济、社会和法律责任5. 确定实施时间表和时间节点(二)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1. 以时间和地点为基础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化数据库。
2. 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化顾问组,对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维护。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机密性。
3.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实现医疗质量控制的全程信息化追踪。
(三)患者投诉处理与治理1. 对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管理和处理。
2. 提供及时有效的投诉处理机构,使患者有信心在医院就诊。
3. 采用定期分析和改进,不断改进和提高处理和治理工作的效能和效果。
(四)医疗质量管理与检查机制1. 安排专业人员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全系列监管和评估,找出隐患。
2. 采取全面、多角度、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质量标准的全面到位。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一、背景医疗质量一直是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患者满意度。
实施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规范、优化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全面监管和控制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医疗过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提升患者满意度:通过全程质量控制,提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知名度。
2. 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通过全面控制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优化医疗流程:通过规范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病患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4.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提供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质量。
三、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内容,为医院提供全面的质量管理指导。
2.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流程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包括医疗诊断与治疗过程、医疗设备使用、药品管理、医疗信息和医疗档案管理等。
3. 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医院应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4. 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医院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质量。
包括医疗技术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培训等。
5. 强化医疗质量监督和考核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医疗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疗流程规范、安全和高效。
6. 建立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效果、医疗安全等指标,通过定期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改进。
7.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应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通过规范和优化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流程,提高医疗效果和减少医疗费用。
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一、总则1.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科室和医疗服务流程的全过程。
二、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院级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及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2.院级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和重点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方案和措施,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价和考核,全面监控和提高医疗质量。
3.相关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相关科室负责人、质量控制人员和部分高年资医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和持续改进。
4.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是指医师、护师、检验师、药师等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规范和标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和卫生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对新入职员工、进修生、实习生等重点人群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科室和薄弱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4.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患者从就诊到出院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质的服务。
加强患者沟通与告知义务的履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5.强化病案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和病历质控机制,确保病历书写规范、内容真实准确。
6.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7.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奖惩机制,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对不合格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3篇)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范本)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一、前言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目前医疗器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高。
为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稳定,降低风险,采用全过程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1.要求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要求,包括技术要求、管理要求、流程、监控和评价。
要求体现在技术、材料、流程、设备、环境、人员等方面,要求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稳定,降低质量风险和事故风险。
2.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医疗器械产品的重要环节。
要采用全面、科学、开放、有效的研发流程,确保产品设计、样品制作、样品测试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可控性。
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技术要求和产品特性等因素进行设计和优化。
3. 材料采购医疗器械产品生产需要大量原材料和配件,材料质量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采购部门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和供货可靠。
4.生产过程管理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是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产品特性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自控质量和现场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控性。
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检测工具的合理使用、记录和意见反馈的及时处理等。
同时,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记录和改进,以优化生产过程。
5.检验和测试在医疗器械质量控制过程中,检验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疗器械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环节,以保证产品质量达标。
应采用有效的检验和测试方法,并依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和测试标准。
6. 回溯与管理体系完善在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回溯和管理体系。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应及时统计、分析和处理,同时制定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
医疗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疗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关乎患者的
生命和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发展。
医疗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包括:
第一环节:医疗过程的规范化
医疗过程的规范化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包括医
疗操作的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化以及医疗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只有在医疗过程得到有效规范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患者接受到标准化、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过程规范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
第二环节: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包括不断地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改进措施以及监控改进效果。
只有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机构才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环节: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疗安全管理包括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调查和分析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包括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医疗服务的持续
改进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只有重视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和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000字)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们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2023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1. 强化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责任根据2023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将加强质量管理团队的建设,并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责任将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培训的组织和推行、危机处理和纠纷解决等方面。
2. 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即从患者的预约、就诊、治疗、随访等整个过程中都加强质量控制。
医疗机构将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
同时,医疗机构还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强化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加强对医疗质量的评估和监督。
医疗机构将定期进行自查和自评,并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同时,将建立医疗质量外部评估机制,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评估。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医疗机构,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4. 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积极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路径管理。
医疗机构将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同时,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即对常见疾病诊疗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通过优化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5. 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解决机制。
医疗机构将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
总之,2023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通过强化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责任、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路径管理以及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一、策划的基本思路(一)策划的目的策划就是为了设定目标,设定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手段。
这个概念应用于质量策划,就是设定质量目标,开发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产品或过程。
具体到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策划,就是紧密围绕医院总体的办院宗旨、质量战略和质量目标,依据本科室职能任务、工作特点、工作流程、资源配置等实际,将医院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定本学科专业诊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准等方面的分目标;从组织机构、资源利用、岗位职责、过程控制等方面,制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办法以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举措;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医院总体上对病人、对社会做出的质量承诺打基础、做贡献。
根本目的,就是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
(二)策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坚持质量第一的办院宗旨,以质量为生命线,把质量管理摆在突出地位。
2. 坚持“大质量观”的医疗服务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在服务范畴、服务深度以及服务的适用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服务质量特性对医院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3. 坚持质量效益型医院管理模式,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4. 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预防医疗缺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病人和社会的信任。
(三)策划应围绕的主线1. 以病人为服务对象,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围绕与病人就诊相关的整个流程、保证诊疗质量的内部控制措施和职责不清、容易发生缺陷或既往曾经发生缺陷的重点、薄弱环节及“接口”部位三条主线进行策划。
2. 通过病人就诊相关的整个流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本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担负的任务、涉及的人员和岗位;诊疗工作中可能影响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完成整个诊疗工作所需要进行协作和配合的相关学科以及整个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重组的环节及其实施的可能性等基础信息。
3. 在掌握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强化内部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容易发生问题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明确科室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合理调配科室人力、物质资源;在建立科室内部封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路径的前提下,与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和协作科室协商明确“接口”部位的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衔接不同的质控路径,保证整个诊疗过程中不存在“真空”地带,不出现隐患环节。
二、确定质量分目标质量目标必须不断变动以便对新技术、新竞争、社会巨变、新的机会等变化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
质量目标又是分等级、分层次的, 犹如金字塔,塔的顶端有少数几个目标,每个指标都是最重要的;然后再细分这些目标为第二级、第三级,直至分配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
因此,医院大质量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细小质量目标的完成。
临床科室必须紧密围绕医院总体的质量战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依据科室担负的职能任务,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人员和物资资源配置等具体情况,将医院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定本学科专业诊疗工作、技术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准等方面的质量分目标,做到“人人有目标”。
三、进行过程分析作为临床科室,进行过程分析应围绕病人住院后初步诊断一修正诊断一明确诊断一及时合理处置这条线索进行。
(一)明确整个工作流程1. 护理人员接待和办理住院手续。
2. 经治或值班医师首次参与接诊,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发病经过、病程进展和既往史、家族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物理诊断),结合门诊病历记载、检查检验结果以及病人提供的其他医学资料,做出本次住院的初步诊断。
3. 经治医师根据对疾病和病情急、危、重程度的初步判断,下达常规医嘱(含护理等级、饮食种类、基本治疗等)。
4. 从进一步验证或明确诊断、有助于实施治疗的角度,确定拟进行的检查、检验项目并开具相应申请单。
5. 按时限和质量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6. 对于诊断尚不明确的疑难病例,病情较为复杂的急症、危重病例,应按要求完成三级检诊,在上级医师的分析指导下,完成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修正或明确诊断,确定处置方案。
7. 经本专科三级检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应根据权限和职责划分,适时申请、组织科间、院内或院际联合会诊,必要时组织不同层次规模的病情讨论会,根据会诊、讨论意见,完成一些特殊检查、检验项目,进一步修正或明确诊断及处置方案。
8. 组织实施处置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系统的疗效评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二)明确质量管理的路径和关键质控点通过过程分析,从工作性质和流程以及加强管理的角度,可以把以病人住院接受诊疗的完整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路径。
每个路径相对独立而封闭,可以作为一个质量管理的单元,完成PDCA盾环;各路径之间,又存在明确的“接口”部位和区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路径环环相扣,总体上形成一个病人诊疗全过程质量管理封闭的大环,通过对各路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通过紧密衔接各路径之间的接口部位,切实保证并不断改进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
1. 诊断质量路径以“诊断”为轴线展开,是病人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基础环节。
其基本线索是:综合分析发病情况、病程进展、体格检查结果、既往史、家族史和已有医学资料得出初步诊断一通过三级检诊、会诊、病情讨论和特殊检查检验结果作出修正诊断或进一步明确诊断。
该路径的质控点包括物理诊断、全面了解病情、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工作的指导、把关和纠偏,及时、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会诊,及时、准确、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2. 辅助检查质量路径包括常规和特殊辅助检查。
其基本线索是:检查项目的确定一提出申请一预约检查时间一检查前特殊准备一检查实施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回报。
该路径的关键质控点包括检查项目确定的合理性、知情同意、大型仪器检查项目的诊断阳性率、预约时间、检查标本的管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回报的及时性。
3. 处置质量路径处置包括常规处置、特殊处置和转科、转院。
其中特殊处置包括手术(图2-2 )、介入、血液净化、输血或血液制品、组织或脏器移植等等,每个特殊处置又都可以形成自身一个或若干个路径结构。
处置质量路径基本线索是:明确诊断一确定处置方案一具体实施。
该路径的关键质控点包括科学性、个性化处置方案的制定,知情同意,操作技术水平。
4. 病案质量路径其基本线索是:原有病案资料的供应一病案书写与质量检查一病案使用管理一病案归档整理。
该路径的关键质控点包括病案书写时限的及时性,形式的统一性,内容的真实和完整性,分析、归纳、总结的严谨性,使用和保管工作的规范性。
5. 标本管理路径其基本线索是:标本的米集一唯一标识一保管与传送(记录)一实施操作一确定结果一形成报告(记录)一结果回报结果追踪(随访)。
该路径的关键质控点包括标本的唯一标识,传送交接过程中的验证、记录和职责分工,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果确认中的审核把关,报告单的准确及时回报。
(三)明确关键环节1. 医师准入重点是按照“三严”标准,强化“三基”培训,搞好岗前培训和考核验收,把好年轻医师临床工作准人关。
2. 医嘱的下达与执行重点是医嘱下达要全面准确,规范标准,层次分明;医嘱执行要及时准确,三查七对。
3. 病案重点是病案书写和记录要及时、完整、真实、准确;病案质量检查要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病案使用管理要规范、严格,归档要及时。
4. 三级检诊重点是保证时间,强化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在诊断、病情和资料的综合分析、治疗方案制定和调整以及落实上级医师指示方面的指导、纠偏、把关作用。
5. 会诊重点是会诊申请质量把关、应诊时限和应诊人员的资质标准要求和会诊的效果。
6. 四讨论(疑难、危重、手术、急诊)重点是讨论时机的掌握、讨论的形式、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7. 病人知情同意重点是诊断、处置方案、医疗费用、预后等内容的全面、准确、通俗告知和签字手续的履行。
8. 三查七对重点是医嘱执行过程中标本采集、治疗处置、药品准备及发放过程中的准确无误。
9. 标本处置重点是标本采集准确性,标本标识的唯一性和标本交接过程的可追溯性。
10. 值班、听班、交接班重点是技术力量配置合理,值班人员资质符合要求,值班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病情交接班突出重点,重要病情交接仔细,内容全面,有的放矢。
(四)明确“接口”部位所谓“接口”部位,就是一件工作涉及到多个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或隶属关系相同但涉及不同工种的工作。
衔接接口部位的前提,就是首先作好自己管辖内的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或行政指令明确接口部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划分,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消除扯皮和推诿现象。
围绕病人诊疗过程这条线索,存在的较为重要的“接口”部位包括:1. 住院处或门诊部急诊科与临床科室在病人转运中的“接口”。
2. 医护之间在医嘱下达和执行中的“接口” 。
3. 临床与医技科室之间标本交接中的“接口” 。
4. 临床和医技、辅诊科室在检查申请、预约、特殊准备和结果回报方面的“接口”。
5. 临床与医疗保障部门在药品、器械请领、发送上的“接口”。
6. 特殊处置(手术、麻醉)中临床科室和执行科室之间关于病人交接、病历资料交接等方面的“接口” 。
四、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一)基本依据目前,除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外,卫生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根据医院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落实共同制度的前提下,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分解细化,同时针对本科室的工作特点、人员情况和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和要求,形成目标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操作性强的科室规章制度体系。
(二)在规章制度建设上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 基本规章制度必须涵盖各部门、各流程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覆盖面要广。
2. 既要与以往已经执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相互衔接,又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补充完善,政策要连续。
3. 以往已经施行的规章制度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该废止的要废止,该完善的要尽快完善;涉及多单位、多部门的工作,“接口”问题上有纰漏的,相关部门要共同调查研究、协商一致,明确责任,消除“真空”,从制度上保证不发生扯皮、推诿问题。
(三)规章制度体系的重点内容对临床科室而言,除了劳动纪律、行政管理等方面全院性通用管理制度外,还必须建立或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和人员实际细化制订以下重点规章制度:《预防医疗事故预案》,《科室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医嘱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收容工作制度》、《各级人员出门诊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新上岗人员临床工作准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值班、听班与交接班制度》、《知情同意制度》、《全员全面目标管理考评及奖惩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