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医院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并持续改进。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经验,探讨。
一、医疗质量管理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质量考核标准,对医疗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督、检查、考核医疗质量,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4.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1.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对医疗安全实行全面管理。
2.医疗安全制度:制定医疗安全相关制度,包括患者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感染控制等方面。
3.医疗安全培训: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督、检查、考核医疗安全,对医疗事故、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三、持续改进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制定持续改进方案,明确改进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
2.质控数据分析:定期收集、分析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跨部门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
4.追踪评价: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四、强化医疗技术和药品管理1.严格把握医疗技术应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应用规范,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加强药品管理: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
3. 各科室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
(2)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3)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
(4)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包括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化验检查程序等。
(5)加强医疗质量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
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
(2)加强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开展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3)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制度、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等。
(4)加强医疗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与考核1.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2.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 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问题。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效果的好坏。
而医疗安全则是指医疗过程中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健康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
优秀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还能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
医务人员应该依照规定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性和规则性。
其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机构应该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核,确保医疗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评估机构应该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倡导全员参与。
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患者和家属应该参与医疗决策,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了解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社会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监督和评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
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患者信息、医疗记录、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分配等方面的支持,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总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健康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因素。
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声誉和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
2. 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防范体系。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科,具体负责医疗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3. 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四、医疗质量管理(一)医疗技术管理1. 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1)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和推广工作。
2. 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技术成熟、安全、有效。
(2)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考核,确保具备相应资质。
3. 加强医疗技术质量控制。
(1)制定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对医疗技术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2)定期对医疗技术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二)病历质量管理1. 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
(1)加强病历书写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能力。
(2)制定病历书写规范,明确书写要求和标准。
(3)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 加强病历归档管理。
(1)建立病历归档制度,确保病历及时归档。
(2)对归档病历进行整理、分类、编码,便于检索。
(三)护理质量管理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1)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推广护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3)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2.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为了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一)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二)促进医疗质量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三)促进医疗安全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目标管理,筑牢医疗安全防线,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院长和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药剂科、设备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催促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负责健全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指导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等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
3.负责制定医院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服务流程。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督查、研究,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5.定期检查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6.负责建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监测和评价体系,对医疗、药品、病案、医院感染、设备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7.对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加强控制管理。
8.负责制定与修改医院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事故防范的培训。
9.定期组织质量管理方面的学术讨论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促进医疗质量健康发展。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及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三级管理网络构成。
(一)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1、组织: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院长为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委员分别为医务部、护理部、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负责人及各科护士长。
2、职能和工作制度:⑴制定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⑵对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⑶定期召开会议每个月质控简报。
⑷检查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制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坚持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控制病例单元环节质量为重点,以终末质量信息反馈为导向,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始终以环节质量督查为工作重点。
(三)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1、组织:科室设立质量控制小组,由行政科主任(副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士为成员。
科主任为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2、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职能⑴研究、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修订各项质量标准。
⑵教育、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定期收集汇总质量管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汇报和反馈有关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3、质控医师、护士职责:⑴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⑵针对本科室病种特点、病人需求、重点环节,制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
⑶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各项医疗管理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⑷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科室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各级医师管理的自觉性。
⑸负责落实科室各项任务,负责检查科室的医疗质量,对院质量检查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改进措施,通报本科室质量整体情况.⑹根据医院及省卫生厅的医疗护理质量督查安排,做好各项医疗质量的自测自评工作,不定期检查全科医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及时发现医疗隐患,做好各种检查的接待及准备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5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需求。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的定义、现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对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它具体包括医疗制度建设、医疗过程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标准、医疗设备管理、医疗人员培训和考核等方面。
目前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质量差异: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医疗质量的差异。
一线城市的医疗质量相对较高,而乡村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质量相对较低。
2.医疗纠纷频发:医疗纠纷主要集中在手术事故、医疗过失和药物过敏等方面。
这些纠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权益和信心,也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3.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导致了一些疾病的误诊和延误治疗。
为了解决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对不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和处罚。
2.加强医疗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同时,加强对医疗人员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二、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是指通过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2
•终末质量管理:主要是以数据为依据综合 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
精选PPT课件
13
•医疗质量管理的三级网络组成:个体质量 控制、科窒质量控制、院级及机关职能部门 的质量控制。
精选PPT课件
14
•个体质量控制:各级医务人员都应当对其 进行的所有工作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也强调 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协调约束机制。它是落 实全员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本保证。
精选PPT课件
15
•科室质量控制:由科主任、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住院总医 师、护士长组成的医疗质量小组。科主任的技术水平和 管理能力决定该学科的质量水平。因此,提高科主任的 质量管理水平是加强科室质控的关键。
精选PPT课件
16
•院级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形成医 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 负责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研究决策和组织协 调。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王晓峰
精选PP意义 (一)、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1、医疗安全的界定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 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精选PPT课件
2
2、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医疗不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 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 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 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的范畴 。
精选PPT课件
18
•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工作中, 要把握好几个问题:观念要创新,必须树立“病人至上 ”的观念、开放型服务的观念;质量要高,达到诊断准 确、治疗及时、服务满意;语言要美、环境要好、诊治 要快、消费要低。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哪些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哪些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非常重要,涉及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核心制度来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哪些。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医疗安全的制度体系。
这个制度体系包括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医疗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医疗文化建设制度、医疗安全检查制度、医疗事件报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这些制度都是很重要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在医院内彻底实施。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是众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从各个环节和流程来保证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是包括医疗服务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监测系统、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对医院和患者都非常重要,医院可以从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患者可以掌握医院对医疗质量的掌控和提升的情况。
医疗用药制度医疗用药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严格记录并实施医疗药物的制度,其中包括医疗药品管理制度、临床用药规范管理制度、医疗药品库管理制度、医疗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等。
医疗用药制度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疗诊疗制度医疗诊疗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制定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包括诊疗技术标准、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诊断技术标准、临床操作规范等,目的在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医生诊疗水平、规范医疗诊疗的过程。
医疗诊疗制度对于患者的治愈、术后恢复、护理、病情掌握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医疗质量评价制度是评价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好坏的制度,包括病历质量评价制度、医疗技术指标评价制度、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医疗质量差异评价制度等等。
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对医院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制度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是需要持续改进的。
持续改进是指医疗机构需要进行不断地检测和改善,以达到更高的品质和更高的安全性,从而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监督、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处理医疗质量事故等。
3. 各部门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国家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包括病历质量、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药品管理质量等。
3. 加强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4.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意识。
5.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将医疗质量与医务人员绩效挂钩。
三、安全生产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包括消防安全、设备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卫生等。
3. 加强对医疗设备、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药品质量合格。
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
5.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的监督与评价1.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评审,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价。
2.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信息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3. 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1. 对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导致医疗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部门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嘱、处方合格率:衡量医生开具医嘱和处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反映医疗机构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
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报告、登记和处理危急值,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体现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关注程
度,通过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4.不良事件上报率:反映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和上报意
愿,及时上报不良事件有助于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传染病漏报率:体现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能力,
降低漏报率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防控效果。
6.患者满意度:反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是评价医疗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7.缺陷登记处理规范:体现医疗机构对医疗缺陷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规范的缺陷登记和处理流程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8.临床科室相关指标:包括门诊病历合格率、甲级病案率、出入院
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
质量和服务水平。
9.急诊相关指标:如急诊抢救病人院后开始处置时间、院内急会诊
到位时间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
10.其他指标:如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院内感染率等,这些指
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指标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的认识。
二、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评估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改进计划。
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管理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等组成。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医疗质量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职责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医疗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医疗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协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临床科室负责人应当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
第十一条医疗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格。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护理服务规范、合格。
第十三条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文书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患者安全等方面。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医疗技术安全。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文书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文书真实、完整、准确。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式和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主要目标的管理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两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其主要内容包括:1. 医疗质量标准制定: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医疗质量标准制定: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2. 医疗质量评价: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
3. 医疗质量控制: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医疗质量控制: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4. 医疗质量改进:通过对医疗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改进:通过对医疗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
二、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防止和减少医疗错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1.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定期对医疗服务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定期对医疗服务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2. 医疗安全风险控制:对评估出的医疗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医疗错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安全风险控制:对评估出的医疗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医疗错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医疗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定并实施医疗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计划和程序,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医疗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定并实施医疗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计划和程序,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XX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发展之本,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保证医院能够向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为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患者十项安全目标,特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平安控制部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举行特地调- 1 -/26研,并制定周全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及其职责管理体系分为两级: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及下设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小组。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与平安工作。
2.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操作程序,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3.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每月对医疗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举行检查、评价、考核,并与经济奖罚、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
4.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平安培训会,共同进步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水平。
5.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一次会议,分析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对存的问题和医疗缺陷商讨对策,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持续改进。
6.加强基础质量建设和环节质量控制,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低耗的医疗服务,并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分析,促进改进。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

技术是医疗质量的根本
研究表明,85%的疾病只需要普通医疗技 术。国内外许多综合性大型医院已不再是 一味追求高、难、大型手术,而是把规范、 有序的医疗行为完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并在每一个细节中完美呈现(比如说JCI评 审)。
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科室、检验科、介入治 疗中心、血液净化室、分娩室、消毒供应中心等。
2. 薄弱环节:
➢ 周末、节假日、中午及夜间值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 低年资医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 患者转科、转院、交接核对管理; ➢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管理。
3.关键环节:
➢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急、危重症患者及急会诊的管理; ➢ 精、麻、毒药品管理; ➢ 检验标本采集及危急值管理; ➢ 影像检查中患者安全和隐私保护管理; ➢ 临床输血管理;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多重耐药菌管理; ➢ 各种管道如呼吸机、导尿、动静脉插管、引流管等的 管理; ➢ 有创操作管理。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医疗质量管理对医院的意义
❖ 提高医院效益的需要; ❖ 确保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 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 ❖ 打造医院品牌的需要; ❖ 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需要。
三、医疗质量的构成
-----
质质 量量 表形 水 面 现成
终末质量
患者负担(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占比、 每床日费用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国家卫计委令 第10号 第四十七条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指为实现医疗 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采用的措施、 方法和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TQC)、 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 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PPT课件

(1)本科内病人遇有其他科室专业病情时,可由主治医师提出,经 科主任同意后,邀请相关专业科室会诊。
(2)申请会诊科室会诊前必须准备好有关资料,提供简要病史,必 要的辅助检查,提出初步诊断意见、会诊目的与要求,并注明会诊日 期和时间,由经管住院医师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后, 由护士送往相关会诊科室。
(4)首诊科室对抢救有困难者,可向有关科室提出急诊 会诊或按程序请本科二线值班医师、主任会诊。由护士直 接或电话通知被邀科室或医师,并记录时间,被邀医师接 到急诊会诊通知后,在10分钟内赶到抢救地点。
29
(5)会诊医师未到达之前,首诊科室必须积极抢救治疗, 详细记录。
(6)会诊确诊后,属于哪一科室即以该科为主,组织抢 救,首诊科室则应向接受科室办好移交手续,书写好病历 及病程记录,并注明科室,签全名以示负责。
门诊会诊 院外会诊 外出会诊
会诊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
36
37
普通会诊
科内会诊:对本科内本专业较疑难或急重症病人,由主治医师提出,
经科主任同意后,召集本科室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 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同时应在病历中准确、完整的做好会诊 记录。
(4)疑难临床病例讨论会由主治科的科主任或主治医师 主持,负责介绍和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检查、治疗方面 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
(5)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主持科室要做好记录, 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35
4.会诊制度和分级会诊管理规定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 全院会诊
普通会诊
1
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
2
目录
CONTENTS
一、医疗质量管理概述 二、医疗结构质量管理 三、医疗核心制度 四、案例分析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5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方案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一、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疗组、护理部、医技、药剂科室负责人组成。
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二、健全规章制度: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⑴首诊负责制度;⑵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⑶危急重症抢救制度;⑷三级医师负责制;⑸查房制度;⑹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⑺医嘱制度;⑻会诊制度;⑼值班及交班制度;⑽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⑾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⑿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⒀业务学习制度;⒁查对制度等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
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

(3)制定医疗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能力。
2.4实施医疗安全改进措施
(1)针对医疗安全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位。
(2)建立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医疗安全管理的不断提升。
2.5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1)开展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医疗联盟,促进医疗服务的区域协同发展。
17.2加强学术交流
(1)组织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学术交流。
(2)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医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2)制定患者安全手册,明确患者在院期间的注意事项,降低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医疗风险。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文化建设
3.1倡导质量与安全文化
(1)强化医护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文化的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2)通过内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营造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3.2建立激励机制
(1)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奖项,对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将医疗质量与安全绩效作为医护人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医疗信息化建设
4.1完善医疗信息系统
(1)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疗活动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2)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2提高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能力
(1)推进医疗机构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国际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十四、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
14.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首先,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接受到的医疗服务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这包括确保医疗机构的人员和设备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还包括提供符合患者需求和期望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怀和支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和期望。
其次,医疗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医疗安全管理目标包括预防和减少医疗错误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医疗安全管理的目标还包括预防和控制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此外,医疗安全管理目标还包括提供合理和及时的医疗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不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这包括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落实。
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这包括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指标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回应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投诉和反馈。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增加他们参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机会和方式。
这包括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信息和知识,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参与医疗决策。
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护患者的权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监管和指导,促进医疗机构的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一、医疗安全界定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1、医疗安全的界定(一)、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的界定ﻫ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ﻫ2、医疗不安全的界定ﻫ医疗不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的范畴。
ﻫ医疗机构在评价医疗安全与不安全时,应不能超越当时所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在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标准时,应考虑当时的执业环境及其允许的范围与限度为依据。
(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共同地心愿,也是标志医疗质量高的体现;医疗不安全则是医疗管理工作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管理者对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不力或不善以及对策不力,致使不安全因素不能有效地控制,不能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或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后果,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人身损害,残废或死亡的情况,这些现象并非是偶有发生的,所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的关健,其意义重大。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ﻫ医疗不安全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
医疗活动过程无非是朝着二个结果转化,一个是朝着好的方面转化,另一个是朝着不好的方面转化。
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医疗活动所引起的,其中医疗活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可能是构成不好结果的直接原因,引出轻病变重病,一病变多病,完整的机体变残废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所以,可以认定,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并存于医疗活动中的因果关系,没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是不可能的。
ﻫ医疗安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为医疗不安全,会带来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和治疗手段复杂化,从而增加物资消耗量,提高医疗成本,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有时还要付出额外的经费开支。
只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医院功能的有效发挥。
医院是以治疗病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其根本任务。
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医院功能,以至连病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就与设立医院的目的和宗旨相违背。
医院这种低能状态许多是医疗不安全的反映。
因此,医疗安全管理应当贯穿于医疗管理全过程,并作为医院目标和责任制管理的重要内容。
ﻫ二、医院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ﻫ医院质量管理:是指医院各项工作的综合性系统化质量管理,是医院各部门和各科室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医院六要素(人、财、物、设备、任务、信息)发挥作用的集中表现,也是医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门。
ﻫ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前途和命运。
传统的医疗质量限定为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种狭义的医疗质量概念。
其中内容包括:诊断是否正确、迅速、全面: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彻底:治愈住院时间是长是短:有无由于医疗而给病人增加痛苦或损害等4个方面。
随着医疗市场的出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内涵不断扩大。
广义的医疗质量还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评价的满意度。
它将医疗质量的内在特性与外在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时期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三部份。
1、基础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包括人员、时间、技术、设备、物资和信息六个方面。
基础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奖惩来进行。
ﻫ2、环节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实践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包括病人从就诊到入院、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出院等各个医疗环节的管理。
目前,环节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性环节和重点对象,如:三级检诊、会诊、查房、大手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人救治、病历书写、新技术应用、医疗安全以及出问题的工作人员和特殊操作等。
对重点环节和对象要采取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也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一般环节质量管理,可采用现场控制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终末质量管理:主要是以数据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
ﻫ医疗质量管理的三级网络组成:个体质量控制、科窒质量控制、院级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
1、个体质量控制:各级医务人员都应当对其进行的所有工作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也强调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协调约束机制。
它是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本保证。
ﻫ2、科室质量控制:由科主任、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护士长组成的医疗质量小组。
科主任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决定该学科的质量水平。
因此,提高科主任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加强科室质控的关键。
3、院级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形成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负责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研究决策和组织协调。
服务质量管理医院主要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它包括诊疗服务、护理服务、急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便民就医服务、生活服务、咨询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全方位满足服务对象卫生需求的综合性服务。
其概括起来为两大类:一是物态服务,二是意态服务。
前者是医院服务中的“硬件”,后者是医院服务中的“软件”,其中包括服务方向、服务功能、服务价值、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规范等。
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工作中,要把握好几个问题:观念要创新,必须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开放型服务的观念;质量要高,达到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服务满意;语言要美、环境要好、诊治要快、消费要低。
ﻫ三、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和展望开展医疗质量实时控制ﻫ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就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本理论,采用决策技术、预测技术和模拟技术,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的管理模式,即医疗过程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纠正了目前质量管理只注重“治”的缺点,而建立一个可“治”又可“防”的质控系统,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发挥“预防”作用,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目的。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抓住重点,首先是加强质量改进的组织管理。
质量管理活动需要组织内所有人员参加,人员间的分工是否合理、协作是否有利、职权是否到位,这些问题都将直接的影响管理绩效。
组织管理是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成员才能,有效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组织管理是质量管理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针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作具体的持续质量改进。
ﻫﻫ通过iso900质量体系认证ﻫiso9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和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
这个iso900族标准缺少对医院的针对性,实际应用中难度较大,医院在开展iso900质量体系认证的经验还不成熟,仍需要不断总结。
现在,不少医院引用“零缺陷”管理模式,围绕“零缺陷”的目标要求,从人员素质、道德准则、基本技能、技术规范、规章制度、支撑条件等多方面制订具体措施,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有效,进一步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ﻫ循证医学的应用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
其中心思想是负责、明确、明智的利用已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病人的诊疗;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循证思想的应用也将促进循证管理的产生,加快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经验化、个体化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ﻫﻫ发展临床途径临床途径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临床诊疗规范化管理方式。
ﻫ医院质量管理的目标ﻫ医院质量的超严要求,这将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的目标。
这种超严要求,具体地说如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增加、医疗效率的提升、医疗缺陷的减少等方面。
ﻫ医院质量数字化管理ﻫ随着信息化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显示得非常重要。
对决策者来说,各种支持系统可让你随时了解医院整体工作情况,作出决策;对管理者来说,各种信息系统、监控系统能帮助你随时跟踪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在最短的时间内都能得到最新的信息。
ﻫ医院文化管理医院文化管理主要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质素去保证医院质量,人的质量将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注重人的思想,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引导、激励全院员工提供高效、优质、低消费的服务,使病人真正得到实惠。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但愿医院管理者们多用点时间研究“人性”,更多的关注医疗行为和就医行为,造成一个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
ﻫ四、影响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的因素1、影响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的因素有:医源性、医疗技术、药源性、卫生学(院内感染、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射线损伤)、组织管理、其他方面等因素。
ﻫ2、引起医疗不安全和医疗质量不高的具体表现:医务人员服务行为随意性太大,表现在说话等方面, 容易给病人及家属造成误解;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对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人格尊言不够尊重;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时常发生;ﻫ医疗文件书写不规范,造成在法律上不能举证;少数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给病人误诊、漏诊、用错药、打错针、开错部位、误伤器官、体腔遗留物品、推诿急危重病人等,增加病人的痛苦。
ﻫ五、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对策ﻫ1、强化对医务人员的教育,特别要加强对素质的终身教育,本着教育在先,处理在后的原则。
2、医院的管理者要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科学管理的意识,多学习现代医院管理的知识,用法律、质量、科学管人,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3、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和提高医疗文件书写的质量。
做到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
4、强化医患沟通制度,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服务艺术ﻫ的能力,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