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集团意识
论日本社会的“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的关系
论日本社会的“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的关系日本社会素有“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之称,这一特点与日本文化、历史和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在日本,人们注重“义理人情”和“集团主义”,这两者在日本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特殊风貌。
“义理人情”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体现了日本社会对于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视。
在日本,“义理人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能够指导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为。
日本社会也十分重视“面子”和“体面”,这也与“义理人情”紧密相关。
在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中,保持面子和维护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义理人情”渗透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集团主义”也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日本,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往往受到集体意识的影响,个人的利益通常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集团主义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利益,并重视集体意识。
在日本的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价值观,个人通常不会轻易违反集体规范和利益,以免损害整个集体的形象和利益。
“义理人情”和“集团主义”在日本社会中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日本的“义理人情”文化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渴望在人际关系中得到理解和尊重,这与“集团主义”中的集体价值观相辅相成。
日本人在团体中,常常愿意为团体的利益和集体意识而奉献个人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也常常需要依赖“义理人情”来维系人际关系。
“集团主义”也为“义理人情”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使得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时候更加依赖集体利益和团体规范,而非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行事。
“义理人情”和“集团主义”对于日本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在日本社会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日本的家庭、学校、企业以及日常生活中,这两种价值观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论日本社会的“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的关系
论日本社会的“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的关系1. 引言1.1 日本社会的特点日本社会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日本人民注重家庭、社交和人际关系,在日本社会中,人们通常会遵循传统的礼仪与规矩,重视和谐与秩序。
日本社会对集体意识与团体精神的重视也是其特点之一,人们习惯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而非个人的私利。
日本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也可以称得上是独特的。
在日本,人们注重“义理人情”这一传统概念,即强调应有的道义和人情。
人们会尊重长辈、对他人友善,保持公共秩序和社会规范。
这种强调人际关系和情谊的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日本社会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的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貌,人们注重团体利益、尊重传统礼仪和重视人际关系。
这些特点在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塑造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1.2 义理人情与集团主义的定义义理人情是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义理人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日本社会中,义理人情往往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指引着人们的言行举止。
而集团主义则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调团结、合作和集体利益。
在日本社会中,集团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往往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
义理人情和集团主义在日本社会中常常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一方面,义理人情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体间的互助和关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集体的和谐发展;集团主义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对个人义理人情观念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义理人情和集团主义在日本社会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个人在日本社会中需要在维护自身的义理人情观念的也要适应集团主义的要求,找到个人与集团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义理人情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性义理人情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浅谈japanese的集团意识
浅谈japanese的集团意识摘要:众所周知,因为日本的集团意识,在战后短短二三十年之间,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自身的言行和矛盾,错综复杂,其各种各样的特性是日本人的复杂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国际化的现今,日本人对这种性格的应该宣扬长处,避开短处。
这样的话,日本会更加顺利得在国际化的道路中不断前进。
关键词:集团意识日本日本人更强调自己与所属的组织的一体化,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尽力为组织鞠躬尽瘁。
这样的组织的一体化,对组织的忠诚,一般被称为普通“集体意识”。
日本人的这种集团意识受日本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这篇论文是对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形成,优点,缺点等介绍。
另外,国际化的现今,一国的经济利益要与世界经济一起去考虑。
这样的话,日本的国际航线才可以延长。
1、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形成日本的集团意识的形成从地理环境来看,日本是一万年以前在大陆和陆地人员来往密切,即使从大陆分离,也会根据大陆航海文明的摄取的盛行的地方。
但是,随着平安时代的到来渐渐开始形成独立文化,推进了大和民族的统一。
岛屿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但是山地较多,平原狭窄,存在很多地震,火山爆发和台风等自然灾害。
民族构成来看,日本人除了极少数的阿伊努族,大和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8%以上,其民族性的纯度的高度是世界唯一。
而且,人口众多,国土狭小,地域文化差异很容易解决,大大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同一性。
民族单一性和文化的同一性又是日本人之间彼此的连带感培育酿造了有利客观条件。
生产方式来看,日本的民族生存主要是依赖水稻耕作和捕鱼。
日本是多山的国家,所以平原非常少,水稻种植而引水是在古代复杂的工程,所以只依靠家族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几家相互合作是必要的;日本是传统的渔业国家,所以成为有名的“吃鱼的民族”。
特别是捕鲸业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绳文时代。
这种独特的生产环境对日本人增强合作关系,统一意识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日本社会和家庭的组织也可以增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析评日本集团意识的内涵及影响
政法·社会析评日本集团意识的内涵及影响口刘利华【内容摘要】相对于西方文化中的彰显个人自由的特点而言,日本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强调集团的力量。
具有丰富内涵的团体意识也是日本最突出的民族心理。
日本集团意识对日本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集团意识;内涵;影响。
[作者简介】刘利华,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讲师,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所谓集团意识.或被称为集团主义观念,就是以无比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个人对所属集团竭尽忠诚、无私奉献,并作为该集团的成员与他人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处于集团内部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
许多研究日本“国民性”的学者都承认。
日本人有着一种显著的“集团意识”: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总是意识到自己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是利益共同体。
甚至是命运共同体,自己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
出于对集团的归属感和依赖感,日本人纪律性极强.自觉遵守自己在集团的序列位置,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维护集团的“和”.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集团意识的丰富内涵。
并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日本集团意识的丰富内涵日本人从幼儿时期就在家庭和学校接受严格的集团意识教育,成年后,绝大多数日本人将参与、依赖团体视为成熟的象征。
如果未能加入任何团体,会使他们感到不安.而且也会影响人际关系。
造成与他人之间的格格不入。
日本学者滨口惠俊曾用“问人主义”的概念来描述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他认为具有强烈集团意识的日本人行动时充分考虑他人或所属部门的立场、心情及相互关系。
强调相互间的依存和尊重。
强调群体和谐的价值大于个人自由的价值。
该概念指出了日本集团意识的核心是群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集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围绕着这一核心含义.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又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具体内涵。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感。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集团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社会关系中处于集团内部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社会存在,集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作为集团内部的人们的集团意识则依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许多研究日本人“国民性”的学者都承认,日本人有一种“集团意识”。
所谓“集团意识”,大概就是说日本人总是意识到自己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是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自己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
[1 ] (P10)所以,日本人常以“我家”来称自己的工作单位、所属的组织、办公处或学校,而以“你家”、“府上”来称对方的工作单位、组织等,这种情形就反映出了他们的集团意识。
日本人把公司或企业叫做“会社”,“会社”这个词,就是集团意识的表征。
“会社”并不意味着许多个人被契约关系约束在一个共同企业里,而在思想感情上各不相干;相反,会社是指“我的”或“我们的”公司,是指一个人主要隶属的社会集团,因而也是其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事物。
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公司似乎是自己的生命所在,自己的一切都系于公司一身了。
所以,一般日本人是“以社为家”的,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
在这里,日语“家”一词的含义,要远胜过英语中的household 或family 的含义。
因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就表现为“家”的观念形态,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某个组合中的一分子,而这种浓厚的集团意识,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集团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忠诚于集团成为每一个集团成员的最高准则。
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接受汉民族的习俗与儒学的忠、信、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日本的集团意识产生于11 、12 世纪武士兴起的时期,后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期,及至江户幕府,一步步深化,凝结成为日本人的普遍的心态。
在武士兴起时期,源赖朝为吸引众多的武士对自己的忠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御家人制”。
探析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探析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探析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论文关键词:集团意识企业文化从众心理内外意识等级序列意识论文摘要: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被称为日本民族性格文化的核心,这种意识在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它已融入到日本企业的管理之中,形成了日本式的企业管理理念,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表现形式,以求最终探析日本企业文化形成的意识根源。
一、集团意识的涵义及表现形式集团意识,就是认为个人归属于某个集团,个人以对集团的归属感为基础,集团内的个人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忠诚于所属的集团,为了集团发展而共同努力。
围绕着这一核心含义,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又呈现出极为丰富而多样的具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众心理首先,通过一个故事来初步理解集团意识。
一艘油轮即将沉没,船上的乘客来自多个国家。
船长让水手奉劝乘客跳水逃生。
水手告诉美国人“你是一位勇者,跳吧”,美国人立马就跳下去了;水手对英国人说“拿出你的绅士风度来吧”,英国人就跳下去了;水手对德国人说“你必须要服从纪律”,德国人也跳下去了;水手对法国人说“你跳水的姿势一定很优美”,法国人跳下去了;水手找到日本人,但无论如何劝导,他都不敢跳。
水手无计可施。
这时,船长走到日本人身边,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你看大家都跳了,你还不跳?”这时日本人才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这个故事形象说明了日本人总是把个人置身于某个集体之中,尽量避免自己的行为异于他人,只有做到自己与他人的行动保持一致才安心。
2.内外意识日本人认为每个人都从属于某个特定的集团。
同时,也因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而从属于多个集团。
集体内的人视为“内”,而集团外的人就视为“外”。
例如, 将同一公司的同事视为“ 内” ,公司以外的人视为“ 外” ;同属于一个协会的会员视为“ 内” ,非会员的人视为“外”。
日本人有很强的内外意识。
对待集团内的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语言表达都显得非常亲密融洽;而对待集团外的人,则从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语言表达要谦逊客气,行为举止也要彬彬有礼。
小议日本集团意识形成原因及企业集团意识的体现和作用
小议日本集团意识形成原因及企业集团意识的体现和作用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年论文题目小议日本集团意识形成原因及企业集团意识的体现和作用学生姓名黄丹萍学号 08342207指导教师曾蓓职称讲师专业日语二零一零年九月三号【摘要】日本集团意识是日本民众的一种集体特征,对日本人的成长和日本文化及日本企业甚至整个日本民族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战后日本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一片废墟上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促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担任这一重要使命的正是日本的企业。
日本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
这些经营文化明显体现了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日本人尊重群体的利益,自觉维护群体的和谐与统一的集团意识,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日本学者曾经把日本人比作一群鱼,井然有序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动,直到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这个队列,它们就转变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但仍然秩序井然地成群游动。
(注:参见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142—143页。
)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日本人的高度的集团指向性。
关键词:集团意识企业集团主义一: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形成日本人的集团协调性很强,在这种强烈的集团意识的指导下,日本人在明治维新(1867)年后的短短30年间就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在二战战败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地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世界强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的各个国家。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是与日本人整体的强烈的集团意识分不开的。
日本人一生被包裹在一个小集团当中,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个小集团就是企业,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个小集团就是自己所在的村庄。
个人服从集团,个人的发展必须为集团的发展而服务是每个日本人的信条。
集团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发展,集团的衰败就是个人的衰败。
一个集团与众多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使日本社会极其团结,使日本人在军事、经济建设当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和效率。
浅析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浅析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引言日本企业文化扎根于集团意识,这是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日本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注重集团意识的培育和弘扬,这对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集团意识的概念、特点以及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一、集团意识的概念和特点集团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内各个成员之间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集团意识的基础上,企业员工往往会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始终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具备高度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共同认同的价值观:集团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
日本企业通常以“忠诚、奉献、合作”为核心价值观,鼓励员工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
2.集体利益优先:集团意识强调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员工将通常会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克服困难和挑战。
这种集体利益意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团结和稳定的发展。
3.高度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集团意识培养了企业员工之间的高度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将个人的成就与整个集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以实现企业目标。
二、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集团意识对于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稳定发展:集团意识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建立起长远的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长期稳定的发展策略使得日本企业在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成为了世界上许多行业的领导者。
2.培养员工忠诚度:集团意识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使得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员工更加愿意为企业发展付出努力,并且能够忍受较多的艰辛,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高度的合作与创新:集团意识培养了日本企业内部的高度合作与创新精神。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论文
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について要旨:日本人は団結心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である、即ち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である.日本人は自分がある集団に属しているという意識、つまり集団志向が強い.集団意識が日本人のもっとも独特な国民性といえる。
日本人のこの集団意識は日本の社会発展と歴史の過程に対しても巨大な影響を及ぼし、日本人のもっとも重要な民族意識の一つである。
本稿は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の内包、表現と形成の原因が日本経済の発展と日本社会の各方面の影響という点から着筆する。
集団意識の内包は集団意識の意味と表現と二つの部分に分けて、別々に述べる。
それから、集団意識を形成した原因は日本の自然環境、稲作文化と儒教思想の影響を論述する。
また、集団意識が日本社会経済の発展と日本社会各方面に影響する点から分析する。
要するに集団意識の利害から啓発と参考を得る。
キーワード:集団意識内包表現形成の原因影響第1章はじめに皆さんご存じのように,西洋文化の特徴は、個人の自由を尊重するものである。
また、日本文化の最大の特色は、集団の力を強調するものである。
E.O.ライシャワーは『ザ•ジャパニーズ』の中で、日本人と欧米人との最も顕著な違いを、日本人の集団重視であると見ている。
集団意識は、日本人の思想意識の中で根強く育っているのである。
日本人は集団の利益を尊重し、自覚を持って集団の調和を守ろうとする意識を備えている。
それは、日本の社会が発展する中で重要な作用を発揮する。
しかし、この意識が形成され、発展していく中で、現われたのは積極的な方面だけではない。
それと同時に、消極的な方面も存在を示した。
今、ここで、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を研究することで、集団意識が日本社会経済の発展と日本社会各方面に影響する点から分析する。
要するに集団意識の利害から啓発と参考を得る。
そして、再びこの意識を理解することも重要になってくる。
第2章日本人の集団意識2.1 集団意識の理解集団意识というのは、西洋文化の个人主义と违い、强烈的な帰属感を基础にし、个人は所属する集団に忠诚を尽くし、无私的に奉献する精神である。
浅谈日本人的_集团意识_
存的形式被日本人所接受。可以看出, 意 识 淡 薄 了 , 长 期 处 于 劳 资 协 调 状 态 ,
那 时 的 日 本 人 的 思 维 方 法 是 以 宽 容 为 陷 入 虚 假 的“ 为 集 团 即 为 个 人 , 为 个 人
宗旨, 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包容性。这也 亦 为 集 团 ”的 怪 圈 之 中 不 可 自 拔 , 全 身
摘要 日本集团意识是日本民众的一种 集体特征, 对日本人的成长和日本文 化甚至整个日本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 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日本集团意识表 现形式的论述, 日本集团意识产生的 文化背景的分析, 探讨了日本集团意 识对日本民族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 集团意识 表现形式 文 化背景 影响 中图分类号: H363 文献标识码: A
这种意识随着人们活动面的扩展不断地向社会各方面渗透在社会上形成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集团浅谈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杨波摘要日本集团意识是日本民众的一种集体特征对日本人的成长和日本文化甚至整个日本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集团意识表现形式的论述日本集团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日本集团意识对日本民族的影响
人的利益。宁可委屈自己, 也不可破坏 快 把 企 业 看 成 了 自 己 的“ 家 ”。 将 自 己
了大家的规矩。因此, 在语言表达方面 和 企 业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 企 业 的 收 益
要尽量客气委婉, 待人接物方面尽量 和发展依靠职工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谦和周到, 否则就无法与他人友好相 个人的生活保障依靠企业的收益和发
a. 加强了民族团结
治漠不关心, 至于国际视野、人类概
日本强烈的集团意识具体反映为 念, 更难以谈起。
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意识, 而这种归属
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的影响研究
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的影响研究集团意识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某格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在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等方面都能体现出这种意识的存在。
此外,它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下文通过分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旨在深入探讨日本企业文化形成的意识根源。
摘要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被认为是日本民族某格文化的核心之一,这种意识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语言和行为中,并且已经融入到了日本企业的管理之中,形成了独具特某的企业管理理念。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旨在探索日本企业文化形成的深层次意识根源。
关键词集团意识、企业文化、从众心理、内外意识、等级序列意识一、集团意识的涵义及表现形式集团意识即认同个体归属于某一集团的意识,以对集团的归属感为基础,集团内个体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忠诚于集团,为集团发展共同努力。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1. 从众心理日本人倾向于将自己置身于某个集体之中,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以维护集体的稳定和团结。
一个富有启发某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这一点。
2. 内外意识日本人认为每个个体都属于特定的集团,并在社会角某中扮演多重角某。
集团内外的人被划分为“内”与“外”,在对待两者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3. 序列意识日本人认为集团内人际关系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序列,根据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等因素排列。
不同等级的人在言行举止上需遵循相应的礼节,逾越等级关系则会引起其他集团成员的不满与排斥。
二、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1. 强调个人与集团行动的一致某日本企业通过利用从众心理,鼓励员工将个人行为与集团行动保持一致,从而增进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加深对企业理念的认同,并建立个人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2. 增强员工忠诚度,强化企业凝聚力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外意识强化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加深了他们对集团内部人员的亲近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某。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论⽇本⼈的集团意识与⽇本社会现代化论⽇本⼈的集团意识与⽇本社会现代化集团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化熏陶,社会关系中处于集团内部的⼈们所形成的⼀种⼼理素质。
作为⼀个社会存在,集团是⼀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集团内部的⼈们的集团意识则依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有所差别。
*许多研究⽇本⼈“国民性”的学者都承认,⽇本⼈有⼀种“集团意识”。
所谓“集团意识”,⼤概就是说⽇本⼈总是意识到⾃⼰是某个整体的⼀部分,这个整体是利益共同体,甚⾄是命运共同体,⾃⼰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
[1 ] (P10)所以,⽇本⼈常以“我家”来称⾃⼰的⼯作单位、所属的组织、办公处或学校,⽽以“你家”、“府上”来称对⽅的⼯作单位、组织等,这种情形就反映出了他们的集团意识。
⽇本⼈把公司或企业叫做“会社”,“会社”这个词,就是集团意识的表征。
“会社”并不意味着许多个⼈被契约关系约束在⼀个共同企业⾥,⽽在思想感情上各不相⼲;相反,会社是指“我的”或“我们的”公司,是指⼀个⼈主要⾪属的社会集团,因⽽也是其⽣活中占⾸要地位的事物。
可以看出,在⽇本⼈的观念中,公司似乎是⾃⼰的⽣命所在,⾃⼰的⼀切都系于公司⼀⾝了。
所以,⼀般⽇本⼈是“以社为家”的,在他们之间有⼀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起。
在这⾥,⽇语“家”⼀词的含义,要远胜过英语中的household 或family 的含义。
因⽽⽇本⼈的集团意识就表现为“家”的观念形态,他们认为⾃⼰只是某个组合中的⼀分⼦,⽽这种浓厚的集团意识,使他们把个⼈的命运与集团的命运结合在⼀起。
忠诚于集团成为每⼀个集团成员的最⾼准则。
从历史学的⾓度分析,⽇本⼈的集团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接受汉民族的习俗与儒学的忠、信、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本的集团意识产⽣于11 、12 世纪武⼠兴起的时期,后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期,及⾄江户幕府,⼀步步深化,凝结成为⽇本⼈的普遍的⼼态。
在武⼠兴起时期,源赖朝为吸引众多的武⼠对⾃⼰的忠诚,在⾃⼰的势⼒范围内,实⾏“御家⼈制”。
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在稻作农耕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这种特有的文化心态,在稻作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生命一体感“、和”的精神、天皇观念、祭祀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了日本社会特有的集团意识。
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一、集团意识的形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起源于稻作文化。
在稻作农耕社会里,日本人的文化心态也是独特的,通过生命一体感、“和”的精神、天皇观念、祭祀礼仪等方面,最终形成了日本社会特有的集团意识。
所谓集团意识,或被称为集团主义观念,就是以无比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个人对所属集团竭尽忠诚、无私奉献,并作为该集团的成员与他人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处于集团内部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
(一)生命一体感日本自古就是在一方面沐浴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另一方面也承受着火山、地震、水灾、山崩等的侵袭。
所以日本人既敬佩自然,又畏惧自然。
在畏惧自然的同时必须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日本人将生命视为一体,有一种一体、全体的意识。
同时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也造就了日本人生命一体感意识。
以村落共同体为中心的共同劳动方式,要求全体成员必须服从村的意思,为村效力,而村也有保护全体成员的职能。
正如中根千叶所说的“保护报以服从,恩惠报以忠顺”。
这样生活在村落共同体中的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头脑中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全体的意识。
为维护共同体的繁荣,共同体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对扰乱共同体秩序者进行处罚,约束成员的行为。
到了江户时代,一般的处罚方式是“村八分”。
在江户幕府御定书中记载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规则有十条:出生、成人、结婚、死亡、法事(追祭死者的佛事)、火灾、水害、疾病、旅行、普请(土木、建筑等工事),对损害共同体利益、违背共同体规则的人实行除火灾和葬事阻外的不交往政策,即十个交往政策中有八个不交往,这就是“村八分”政策。
目的是为了加强团结,维护共同体利益。
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看集团意识
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看集团意识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看集团意识在日本文化中,家庭(“家”)一直被赋予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不仅仅是个体成员的集合,更是一种关系网,代表着亲情、责任和共同体的意识。
这种家庭观念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对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实践。
首先,日本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得他们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传统的日本家庭结构通常是由大家庭或扩展家庭组成的,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其他亲属。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相互支持是家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家庭中,每个人都被期望为集体做出贡献,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欲望和目标。
这种观念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他们在集体意识方面更为敏感和注重。
其次,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体现在他们对共同体建设的承诺上。
家庭在日本社会中被视为一个小型的共同体,教会了个体如何在一个大集体中生活和合作。
这种观念使得日本人在公共生活和事业方面有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工作场所,日本企业通常将员工视为大家庭的一员,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这种集团意识使得日本企业能够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内部资源,并取得卓越的成绩。
另外,传统的日本家庭观念还强调了互惠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在家庭和社会中,人们被教育和激励着去关心他人的需求,并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来维持关系的平衡。
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日本人对集体责任和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上。
日本社会中有着许多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团体,日本人乐于投身其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互惠关系和相互依存的观念在日本文化中深深植根,对个体和集体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家庭观念对集团意识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个人主义观念的逐渐兴起,这种传统的集团意识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年轻一代的日本人逐渐独立于家庭,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实现。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集团意识,使得个体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浅析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浅析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发展与变化内容提要:“集团意识”作为日本人最具代表的国民性,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发展与变化来阐述现代日本人意识构造。
关键词:集团意识;个人主义;日本人;意识构造一、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起源根据《日本语国语辞典》的解说,所谓的“集团意识”是指,以个人对集团的强烈归属感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很强,通常情况下他们认为,一个集团即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团内部的一个元素。
因此,个人需要对自己所属的集团尽忠,并在集团内部与其他成员的行动保持一致。
正如日本学者斌口惠俊所说,“日本人集团意识的核心是集团利益必须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必须通过完成集团的需要来实现。
”作为日本人最突出的意识特征—“集团意识”。
它的成立又与日本独特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从古代至中世,稻作农耕都是日本社会生活的基础。
在稻作农耕的影响下,起源于弥生时代的稻作文化孕育并发展了集团意识。
古时候的日本,生产率低,农耕期短,农民们如果不相互合作,就不能完成耕种。
于是,在农耕期间就养成了协同合作,共同作业的习惯。
因此,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横向结合的村落共同生活体。
在这个共同管理,共同作业的共同体内要求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遵守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原则。
于是就形成了集团比个人利益优先的“共同体意识”也就是日本今天的“集团意识”。
二、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发展1.创造经济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出现了增长的奇迹,截至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自70年代开始,其经济实力已成为亚太地区四大强国之一。
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一。
自1987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大国中,日本始终处于第一位。
究其原因,很多学者经研究指出,日本国民性中的“集团意识”对其经济奇迹创造的影响最为深远。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因此,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和培养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以及如何消除歧视和偏 见,成为我们的焦点。
首先,对于集团意识的培养,我们应当认识到集团意识与个人意识之间的关 系。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在保持集团意识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 护个人的权益和思想。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 可以避免个人意识的消解。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例如,在日本的企 业文化中,员工视企业为家,为企业的成功而努力工作。此外,日本人在国际交 往中也体现出强烈的集团意识,他们往往以国家、民族、文化等集团为单位,展 示出高度的团结精神。
然而,集团意识并非完美无瑕,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度的集团意 识可能导致个人意识的消解,从而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过度的集团意识也可能导致对他集团的偏见和歧视,从而影响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一、日本人力量。他们认为,个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 出最大的价值,而集体也能够给予个体最大的支持。这种意识在日本社会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日本人总是努力将自己的利益与 集体的利益紧密在一起。
2、团结与合作
日本人非常注重团结与合作。在他们的观念中,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团 结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在日本社会中,人们会努力协调彼此的行动, 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总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对我们我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 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感谢观看
3、服从与忠诚
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服从与忠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个体应该 服从集体的决策,并且要忠诚于集体。这种意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 显,员工们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的决策,并且对公司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
论日本的集团意识
论日本的集团意识摘要: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集团意识作为日本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集团意识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可磨灭的精神作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成员的潜能,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集团意识,有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利己的排他性,束缚了个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研究日本的集团意识的积极价值对我国的集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集团意识;积极价值;局限性根据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中,精神动力更是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意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其在政治、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外,集团意识作为日本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日本集团意识的概述所谓集团意识,就是以无比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由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集团内部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是一种作为社会存在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根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指日本人意识到自己总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自己与这个整体是利益甚至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1]。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从小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逐步树立起来,并成功地吸收了西方国家文化中的个体因素,强化竞争意识,同时,这种集团意识也与我国古代的很多传统思想和观念相结合,创立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增强了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集团意识。
有位西方评论家把日本人比做一群小鱼,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动,直到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这个队列,他们就调转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但仍然队列整齐,成群游动[2]。
日本集团意识的几种表现
生 把 自己 作 为 集 体 的一 员 进 行 活 动 ,从 而 培 养 孩 子 们 集 体 主 义 的 意 识 。 在 集 体 活 动 中 ,如 果 有 一 个 同 学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其 他 的 同 学 也 不 能 离 开 ,这 样 可 以培 养 孩 子 们 的 团 结 意 识 ,让 孩 子 们 知 道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他 们 不 能 缺 少 任 何 一 个 人 。小 学 毕 业 之 前 ,学 校 都 会组 织 “ 修学旅行 ” ,让 学 生体 会到一 个班集体 就是一个 “ 家” , 孩子们 可以更加直 接 的了解其他 伙 伴 ,大家 一 起 生 活 ,一 起 活 动 。 由此 可见 , 日本 从 小 学 教 育 开 始 , 集 体 主 义 的 教 育 占据 着 极 其 重 要
门 开设 包 括 班 级 活 动 ,社 团 活 动 在 内 的 各 种 集 体 活 动 , 以指 导 学
乃 至 社 会 逐 渐 趋 于 成 熟 。 其 表 现
形 式 多 种 多样 。
一
、
从育 儿 方 式 看 日本 的 集
团意 识 的 表现
日本 的 集 团 主 义 从 各 个 方 面 都 可 以看 到 ,也 渗 透 到 育 儿 方 式 的 细 枝 末 节 上 。一 个 孩 子 的 出 生 从 来 都 不 是 家 庭 的 私 事 。 而 是 和 当 地 的地 域 共 同体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 从 孩 子 一 出 生 父 母 便 会 带 孩 子 到 当地 的 神 社 去 参 拜 宣 告 自己 的孩 子 成 为 氏 子 的一 部 分 ,这 是 初 次 参 拜 。 一 般 是 在 男 孩 出 生 三 十一 天 之 后 ,或 者 是 女 孩 出 生 三 十三 天 之 后 ( 根据 时代 和 地 域 的 不 同会 有 若 干差 异 ) 。著 名 的 “ 七 五 三 ” 就 是 说 带 着 虚 岁 三 岁 或 五 岁 的男 孩 ,三岁 或 者七 岁 的女 孩 , 在 十 一 月 十 五 日这 天 参 拜 神 社 的 事 情 。像 这 种 神 道 上 的 仪 式 即 带 着孩 子 参拜 神 社 的情 况非 常 多 , 有 把 孩 子 的 成 长 报 告 给 当 地 地 域 共 同 体 的 含 义 。 通 过 这 种 最 初 的 仪 式 ,孩 子从 小 深 深 知 道 , 自 己 属 于 某 一 个 特 定 的 集 体 。 除 此 之 外 ,这 种 集 团 意 识 还 通 过 家 庭 内 外 的 各种 习惯 灌 输给 了孩 子 。 二 、 从 学 校 教 育 看 日本 的 集 团意 识 的表 现 自明 治 维 新 起 , 明 治 政 府 以 “ 富 国强兵 ” 、 “ 文 明 开 化 ” 等 为
论日本的集团主义-论文-应用日语-日本文化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日本的集团主义姓名: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4-30完成时间:2009-11-252009 年11 月25 日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6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7)答辩过程记录表 (18)课题论日本的集团主义一、课题(论文)提纲0.引言1.日本集团主义形成的原因1.1 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1.2 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2.日本集团主义在企业中的体现2.1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2.2 集团主义对日本企业的影响3.日本集团主义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体现3.1 工作中的集团主义3.2 生活中的集团主义4.日本集团主义的排外性5.总结二、内容摘要集团主义的形成于日本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稻作文化的影响。
他们养成了共同的劳作习惯,他们必须集体作业,遵守共同的秩序。
此外,狭小的国土上住着许多的人,也是集团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和企业工作中已经学会了谋求集团和谐这一社会生活的智慧。
日本在战后能够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主要归功于他们的这种集团主义。
三、参考文献[1]伊藤正刚(日本).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6.243.[2]李非.企业集团理论——日本企业集团[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345.[3]郑备军.日本经济现代化的文化分析[J].当代亚太. 1995(6).54.[4]刘卫国谢钰敏陈炽.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2000 (3).56-59.[5]李萍.论日本的企业集团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44-49.[6]彭纪生.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0(4).36-40论日本的集团主义0000中文摘要:集团主义的形成于日本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的集团意识摘要: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集团意识作为日本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集团意识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可磨灭的精神作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成员的潜能,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集团意识,有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利己的排他性,束缚了个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研究日本的集团意识的积极价值对我国的集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集团意识;积极价值;局限性根据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中,精神动力更是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意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其在政治、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外,集团意识作为日本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日本集团意识的概述所谓集团意识,就是以无比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由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集团内部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是一种作为社会存在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根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指日本人意识到自己总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自己与这个整体是利益甚至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1]。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从小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逐步树立起来,并成功地吸收了西方国家文化中的个体因素,强化竞争意识,同时,这种集团意识也与我国古代的很多传统思想和观念相结合,创立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增强了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集团意识。
有位西方评论家把日本人比做一群小鱼,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动,直到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这个队列,他们就调转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但仍然队列整齐,成群游动[2]。
这就是日本集团意识的所产生的力量。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合群、重视集团、习惯于将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并忠实地为其奋斗的集团意识和归属感,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政治及文化等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
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日本是岛屿国家,国土狭小,相对隔绝的环境使日本形成了高度单一化的大和民族,民族内部的成员差异小,对群体的自我亲近感和认同度、民族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都很强。
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
日本是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适宜种植水稻,而这种劳作必须靠集体力量,互相合作来完成,因此便以村落为单位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封建社会开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便开始产生。
到1868年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军国主义者开始通过学校、军队、社会教育向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并逐步的转变为国民意识。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对国家主义集团意识进行了扬弃,去除了家族国家主义色彩,集团意识被保留下来[3]。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等级观念、羞耻文化、危机意识等都对日本集团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情感文化基础。
二、日本集团意识的评价分析日本的集团意识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可磨灭的精神作用。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成员的潜能,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集团意识,有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利己的排他性,束缚了个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1.作为一种精神动力,集团意识为国民凝聚力的提高、日本经济发展增添了催化剂“群体性的巨大功效在于,它将日本民族个体的力量整合优化,形成有序的结构,产生了充满活力和巨大潜能的群体效应,显示了民族文化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从江户时代开始,这种集团意识便对生产力的增长和和平局面的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明治时期,日本正处于近代化刚刚起步阶段,集团意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民族危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到了二战结束后,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期间,整个日本社会都宣扬着集团意识所倡导的忠诚、克己奉公等道德规范,全体社会成员为赶超发达国家、实现“世界第一”的最高目标,在集团意识的感召下,迸发出巨大的合力和凝聚力,组成了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如此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推动,是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世界奇迹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说,正是日本人这种集团意识,使日本民族团结、互相合作,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惧困难,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
马克斯·科劳、伊布·休曾这样评价:“日本人取得成功的秘密,毫无疑问,是全体国民一致形成国家的优秀骨干,发挥了人数、技能、工作热情以及集体主义的力量,这些优秀分子……他们都在战后日本经济界作出了贡献”[4]。
不可否认,集团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催化剂。
2.集团意识为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到过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发现,日本人本能地以集体一致的原则行动,日本的整个社会也都会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社会关系和谐的景象,这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息息相关的。
它使日本人比较注意社会道德价值,促进社会形成一种比较文明和谐的风气和氛围,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道友信曾说过:“必须承认,在这样的传统中,也有一些积极之处。
在不考虑自己的名字的倾向中,包含谦虚和对自己所属社会的忠诚。
这一点与把自己埋没在全体之中,在主观零度中产生实在的主体这种看法相关。
这样做,就能唤起他人的责任感这种道德价值。
”日本人认为,集团是一个与之共存亡的共同体,作为集体的一员,只有将自己融入到其中,并与其他集体成员相互配合、团结合作,尽量将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获得整个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和”的观念是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日本价值观的基础,日本人特别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各种关系的和谐,尤其重视人际关系,强调感情上的亲和[5]。
集团意识将日本民众统一到这个“和”字的关系网中,以此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不能危害国家、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心理,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促进了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集团意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同时不能忽视它局限性的存在。
1.这种集团意识有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都是按照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治国政策。
无论是在日本的封建时期还是在当代,封建统治者和资本家无一不是在“忠君爱国”或者“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标榜下对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2.这种集团意识同时也抹杀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束缚了个体的发展日本人长期在一种集团意识的驱使下,每一个成员都按照固有的模式,对外界的行为上都包含了集团的情绪、集团的感情等,而忽略了个人本身的特性。
他们几乎不以个体的身份进行纯粹性的社交和沟通,反而在集团意识所延伸出来的等级观念、服从观念的存在下,必须要与集团其他成员保持行动和思想的同一性,个人的见解是不能够讲出来的。
因此,这就是使得日本人处事消极,遇事不表明不坚持自己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的自由、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高。
3.集团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会助长小团体主义,进而导致派系斗争“内外有别”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突出的民族特性,背叛本民族、本集团被认为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行。
这种“内外有别”的集团意识使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他们排斥本民族、本集团以外的人,作为“外人”是无论如何也融入不到他们的民族或者集体当中。
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的产生,严重的会演变成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形成一种恶性的不良竞争。
除此之外,狭隘的集团主义还会阻碍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大部分日本民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本质以及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对亚洲人民犯下的罪行并未正视。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年的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集体行动,不应怪罪个人。
这种集团主义不仅为战争罪犯开脱了罪责,而且也为军国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保留了思想根基[6]。
三、结语日本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的民族特性之一,一直以来它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日本集团意识积极价值的方面,这对完善我国的集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1]贾蕙莹.民族性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J].日本学刊,1992,(6).[2]张健,王金林.日本两次跨世纪的变革[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481.[3]赵静.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4][日]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306.[5]郝清杰.日本市场经济的伦理支撑与反思[J].伦理学研究,2003,(3).[6]洪兴文,徐莉.试论日本人集团意识对我国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