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一、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剧烈冲突的时代,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前夜,他作为统治阶级管理思想家毫不隐讳的使命就是复兴周礼。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

应当说,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理性细胞,还不具备指导社会管理实践的职能。要使它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需要后人全面地发展和继承。这项工作,首先由孟子完成,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张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而开拓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于管理成功。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正统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消除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须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做为孔子的继承者,用阴阳五行的管理理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中期,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出发,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本世纪初,中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面对外强、内患的多次震撼,传统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动摇。但以梁漱溟、张君励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宣扬心本论,他们通过研究儒家、佛学中的管理观念,认为只有以儒家管理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真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人类生命之皈依,世界文明之趋归。新儒学派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本世纪中已发展到鼎盛,并广泛传播于港、台、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

总之,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二、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由于历史上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加上封建社会多年的宗法专制统治,使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

首先,企业行为政府化。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为此,企业常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

其次,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组织机构和编制

同国家行政机构对口,管理规章制度参照国家行政机构标准制定,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较为严重,经济色彩大大淡化。

第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在生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重行政命令,爱算政治帐,不善于算经济帐。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工作,领导者常常凭主观理想办事,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

(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

过去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是封建专制管理的国家,民主管理的空气非常稀薄。战国时期,孟子曾主张民贵君轻。但这种爱民、为民之说并没有真正得到封建帝王的认同。相反,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个别企业中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在这种绝对权威面前,上有所好,下必慎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使得一些敢于直言,富有才华的管理者被拒之门外,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广大职工的智慧和潜能受到压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难以杜绝。

(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

一些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人情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义被一些传统观念理解为合乎管理阶层的礼制的行为规范,利主要是指物质利益。孔子的管理学说显示出贵义贱利的明确意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张,进一步把义利对立,认为利是引发个人作恶和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而宋明礼学,更直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把封建统治阶级的管理思想行为规范和物质欲望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极。

建国以来一个时期,我们在左倾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脱离群众对实际生活的物质需求,幻想不去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能达到共产主义,这是十分可笑的。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从根本上承认了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