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条形统计图(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条形统计图(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条形统计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投票现场,同学们在投票选举班干部。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每个人得票多少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个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表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是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横轴表示事物的名称,纵轴表示数量,每个事物用一个条形表示,条形的高度表示该事物的数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吗?”(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能直观地表示出每个事物的数量,便于比较和分析。
”(5)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同学们,这是某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统计图,你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吗?”(6)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评。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如何看懂条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标题、图例、刻度、数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3.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4.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条形统计图示例、绘图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向学生讲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条形来表示数据量的图表,通过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多少,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3.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标题、图例、刻度、数据等。
并让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和掌握这些构成要素的作用和意义。
4.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数据范围、绘制坐标轴、绘制条形等步骤。
并让学生跟随示例,动手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5. 应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绘制和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
6. 总结和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条形统计图,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 绘制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
2. 根据给定数据,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认识条形统计图

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
利用颜色和动画效果
03
通过合理的颜色和动画设计,可以突出重要数据点、展示数据
变化趋势等,提高条形统计图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
适用于不同数据类型
条形统计图适用于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可以展 示不同分类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缺点分析
数据损失
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条形图时,可能会损失一些细节信息,例如数 据的精确值和分布情况。
难以展示大量数据
当数据量较大时,条形统计图可能会变得拥挤不堪,难以清晰地展 示每个数据点的信息。
难以进行复杂分析
条形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对比情况,对于复杂的统计分 析和数据挖掘任务,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的可视化工具。
改进方向探讨
增加交互性
01
通过增加交互功能,如鼠标悬停提示、数据筛选和排序等,可
以提高条形统计图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结合其他图表类型
02
将条形统计图与其他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散点图等)相结合,
认识条形统计图
目录
• 条形统计图基本概念 • 条形统计图构成要素 • 制作条形统计图步骤 • 条形统计图解读方法 • 条形统计图在各个领域应用举例 • 条形统计图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01 条形统计图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 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 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 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医疗领域:展示各种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条形统计图在医疗领域可用于展示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不同年龄段、 性别等人群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条形图,医疗工作者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大班幼儿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

大班幼儿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幼儿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条形统计图的图片或实物示例。
2. 大班幼儿的个人信息数据(例如: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动物等)。
3. 彩色纸、颜色笔、剪刀等教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些不同颜色的玩具,并询问幼儿对这些颜色的喜好程度。
2. 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如何知道大家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得更清楚明了呢?”教学内容:3. 准备一张彩色纸,告诉幼儿这是一种特殊的图表,叫做条形统计图。
解释图表的基本结构,例如:横轴表示不同的颜色,纵轴表示数量。
4. 请幼儿将纸张竖直放置,然后使用颜色笔在横轴上标出几种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5. 让幼儿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使用颜色笔在纵轴上标出相应的数量。
例如,如果有5个幼儿最喜欢红色,就在红色对应位置上画出一条长度为5的条形。
6. 引导幼儿观察条形统计图,比较不同颜色的条形的长度,了解哪种颜色是最受欢迎的,哪种颜色是最不受欢迎的。
拓展活动:7. 给幼儿分发一些小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动物名称。
请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在一张新的条形统计图上进行标记和绘制。
8. 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不同动物的喜好程度,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总结:9. 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强调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10.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观察和比较。
评估:1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以及他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是否准确。
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来引导幼儿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幼儿进行讨论。
-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教具选择。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ppt课件

晴 阴 多云
雷阵雨 阵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晴
阴
多云
条形统计图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天气 天数
晴 9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9
5
2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这个月9天晴,6天阴,9天多云,5 天阵雨,2天雷阵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考考你
1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1.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出生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人数
2.把上面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人数 10
我们的出生月份
9 8
7 6
5 4
3
2
1
0
一
二三四
月
月月月
(1)参加统计的同学一共有(
五 六七 月 月月
)人。
八 九十 十 十
月份
7.条形统计图 知识梳理 (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读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考
对点典例剖析
点
清 单
典例 如图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喝的饮品情况统计
解 图。最喜欢喝牛奶的有(
)人。
读
[答案]12
第 3 课时 条形统计图(3)———1 格代表多个单位
考 ■考点 认识 1 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点 清
1. 在数量较大时,可选择 1 格代表 5 个单位或更多
考 [解题思路]卖出去的书的数量都是 500 的倍数,所以 点 清 1 格代表 500 本书比较合适。 单 解 读
[答案]500
整理和复习
考点
内容梳理
1.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据的
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且把这些直条按照一
认识条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形统计 2.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考 ■考点 认识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点 清
当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比较多(一般在 10~30 左右)
单 解
且数据中双数比较多时,就用
1
格代表
2
个单位来制
读 作条形统计图,这样条形统计图就缩小了,制作也方便。
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1 格代表 2 个单位
单 解
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加清晰准确。
读
2.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从 1 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
统计图中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时刻谨记该数据到底是多少,
既要数格数,又要与左侧(或下方)的数据相对应。
第 3 课时 条形统计图(3)———1 格代表多个单位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

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代表 5 个及多个单位)》
课时
1 课时
分层 教学目标
下限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 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 1 格表示 1 个单位到由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 行分析、解释。
(2)如果它们赛跑,谁是冠军?谁是亚军?鸵鸟跑第几? 谁跑最后?
选做题:
一、李冬第一次打保龄球,他打了 4 局,各局得分如下表, 请你制成统计图。
板书设计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在条形统计图上,1 格可以表示 1 个单位或 2 个单 位,也可以表示 5 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
教学反思:
个单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数据的多少用 1 格表示任意的数据。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 99 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 103 页第 6、7 题。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 102 页第 5 题。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 64~65 页。
必做题:
下面是几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
动物
作业或活动设计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跑得比它慢?
②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画 出的条形要注意美观,打斜线一定要均匀,且疏密得当;如果涂颜色,注意 不要涂到条形外面……)
③师生共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比较合适。(引导学生 得出:当要反映的数据多数是 5 的倍数时,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比较合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这种图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统计图,但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逐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统计图的课件、案例材料、练习题。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条形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国旗的数量,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教案)教案名称: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并解读条形统计图;2.能够使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及其组成部分;2. 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3. 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重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以及掌握其组成部分;2.能够正确读取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2.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及其应用;2.示范法演示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新知(1)导入:教师拿出一副长条形统计图,介绍它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图表,用来描述一些数量或变化的情况,并引导学生读取此图表中的信息。
(2)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并对自己掌握的情况做简单的概述。
Step2 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组成部分(1)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并向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条形统计图,并简单介绍其主要构成部分。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主要元素,区分不同数据之间的含义和关系。
Step3 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1)教师通过示范法,向学生展示如何读取条形统计图,并解释其中的数据含义。
(2)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从中较为准确地分析数据。
Step4 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1)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和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条形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解释其合理性。
Step5 练习巩固(1)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练习;(2)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应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并能够解释其结果。
Step6 课堂总结在课堂最后,教师将小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条形统计图-完整版ppt课件

2 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 便于比较数据的差异、研究数量差异问题。
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练习
判断。
1.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 ) 2. 条形统计图不能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差异。( × )
课堂练习
四(1)班每月出生人数统计表。
出生 月份
—
人数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fh 十 十一 十二
其他的统计图
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 特点:能够直观反映出数据的多
少,便于比较数据的差异。 形式:1格表示1个数据。
18
课后作业 1.练习19的第一、二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19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 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5
探究新知
画“正”字法整理数据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探究新知
画 “ √ ” 法整理数据
晴: √ √ √ √ √ √ √ √ √ 阴: √ √ √ √ √ √ 多云:√ √ √ √ √ √ √ √ √ 阵雨:√ √ √ √ √ 雷阵雨:√ √
3
2
4.晴天最多,雷阵雨天气最少。
1
0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气
12
探究新知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气
晴
天数 9 8 7 6 5 4 3 2 1 0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气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
9
5
2
条形统计图表示得更清楚
13
探究新知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7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一般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条形统计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统计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图形的绘制方法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条形统计图的话题。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课件(共18张PPT)

第 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RJ 四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统计图与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 课时流程
复习 导入
探索 新知
当堂 检测
课堂 总结
课后 作业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1. ( 红 )色的花最多,( 蓝 )色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3 )盆。
月份
一二
人数
小试牛刀
下面是四(1)班六个小组的同学创作的手抄报 统计表。请你根据下表完成统计图。
小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数量/份 3 5
6
4
2
1
356421
(1)哪个小组的同学创作的手抄报最多?哪 个小组的同学创作的最少? 三小组的同学创作的手抄报最多,六小组 的同学创作的手抄报最少。
(2)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同学们应该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创作 手抄报活动。
夯实基础
看图答题。
机器人是由○、 和△组成的。
(1)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图形 ○
△
个数 7 16 4
(2)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
16
7 4
(3)我发现: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都清楚地表示各 种图形的多少,但是( 条形统计图 )更清楚、 直观,利于比较。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条形图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条形图是用直 条的长短来代表数据的大小,从条形统计图中 能很容易地看出各种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探究点1 统计图与统计表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构造和意义。
2. 学会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同时提高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和图表认知能力。
3. 初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构造和特点。
2. 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且从图中归纳总结数据信息。
三、教学难点:1. 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引导先生大量黄桃让学生分类统计出来,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换统计结果验算数据。
(2)引入数据整理方法(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正文(1)认识条形统计图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一组自己找出三个有关本班同学的统计数据,等他们编好,就可以开始制作条形图进行展示。
在展示图表时,老师立即指出条形图所代表的分布情况。
涉及到一些问题,例如:排列次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同一水平做法下)。
(2)学习绘制条形图①讲解相应术语和用途:柱状图、同一刻度尺、横轴、纵轴、坐标轴。
②网上投票,随意回答3位同学一种生活方式的比例,让学生感受到数据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③教师现场绘制条形图,讲解图的种类和构造,同学们可以一开始进行观察,然后是绘图,最后归纳出信息。
(3)练习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制图和解题。
重要的是要确保成果是成功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①交换式图形绘制,交换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考试成绩,浏览别人的图形,注意条形图的对比和差异。
②自己制作条形图,练习数据整理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图形,简单分析数据规律。
(4)贴在墙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贴在教室里,这样可以形成学生互相学习和奖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经常回顾和复习知识。
3、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回顾和评价,以便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过程。
如果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设置固定时间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五、教学方法:1.讲解的方法2.学以致用的方法3.实地操作的方法4.互相合作的方法六、教学资源:1.自建资料2.教学常用的行业数据,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实际情况的作业3.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和实际案例。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学生能够读取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3.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1. 条形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 学生用于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纸张和铅笔。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例如调查问卷、观察等。
2. 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们班级中谁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知识讲解:1.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用途,即用条形图来展示和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2. 解释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横轴、纵轴、条形等。
3. 演示如何读取和解读条形统计图,包括如何找到横轴和纵轴、如何理解条形的高度和长度等。
示范练习:1. 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示例,例如班级中不同水果的喜爱程度。
2.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图表,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和最不受欢迎的水果。
3. 让学生尝试回答一些关于图表的问题,例如:“哪种水果的喜爱程度最高?”、“哪种水果的喜爱程度最低?”等。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喜欢的运动、喜欢的电影类型等)。
2.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3. 学生使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条形统计图,并解释数据的含义。
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用途和绘制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3.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条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拓展练习:1. 给学生分发一些额外的条形统计图练习题,让他们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收集数据,并尝试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比较这些数据。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有清晰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全面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案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是否准确、美观。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绘制方法,才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8.1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8.1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八章“认识条形统计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八章的第一节,即“条形统计图的引入与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大小的图表。
2. 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由轴线、条形、数据标签等组成。
3.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包括确定轴线、计算条形长度、标注数据等。
4. 条形统计图的解读: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条形统计图,包括识别数据标签、比较条形长度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并能够正确解读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解读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调查,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整理和统计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讲解:在黑板上展示一个条形统计图模板,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
3. 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自行绘制条形统计图,并标注数据标签。
4. 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展示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互相解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绘制方法和解读方法。
七、作业设计数据:小明、小红、小华三个人分别进行了数学、语文、英语三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如下:数学:小明90分,小红85分,小华88分;语文:小明80分,小红88分,小华90分;英语:小明85分,小红80分,小华82分。
答案:根据数据,绘制出的条形统计图应包括三条条形,分别表示小明、小红、小华在三门科目的成绩。
每条条形的长度应根据成绩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并在条形上方标注数据标签。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 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及特点(1) 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条形统计图是由一个一个的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长度表示数据的多少。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直观、清晰等。
2.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1) 引导学生了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如收集数据、画坐标轴、标数据等。
(2) 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3.2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多少。
(2) 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够准确地表示数据。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任务。
4.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准确地表示数据。
(2) 在学生阅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多少。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件(共17张PP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人数/人
种类
某寄宿学校四(1)班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图
小小采购员:如果由你来采购蔬菜,你该怎么办?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小刚跳远成绩统计图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天数
9876543210
天气
做一做: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1)参加统计的同学一共有( )人。
(2)有出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
(3)( )月出生的人数最多,( )月出生的 人数最少。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0
1
2
3
4
5
6
7
8
9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天气
天数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晴天
阴天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思考: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0
1
2
天气
天数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
9
5
2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0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一、认识条形统计图(一)引出条形统计图。
1.将收集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
(1)任务引出统计需求。
食堂负责人想通过调查了解一下最受欢迎的菜肴,于是想委托同学们开展调查。
四(8)班的同学们想要先调查一下自己班级的情况。
(2)学生讨论:通过举手表决和填选票来收集数据。
(3)数据的初步收集。
呈现学生作品:(4)教师提出任务——将调查出来的数据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绘制了统计表:(5)介绍统计表学生介绍表头,第一行,第二行表示的含义。
学生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对比。
2.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直观地表示出来。
(1)学生呈现作品:(2)教师询问:哪个图能将数据表示的更清楚?(3)学生讨论发言。
(4)教师小结:第三个图不仅直观,而且能够把数据表示得更清楚,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3.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得信息。
(1)教师询问:观察和分析一下,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直接找到了喜欢每种菜的人数,有的同学进行了比较,还有的同学根据这些数据给食堂提供了建议,食堂也会收集各个班的数据并作出判断的。
(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布置任务:观察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有标题,表示要展示的内容,这里展示的是四(8)班同学喜欢牛肉菜肴的情况;横着的那条线叫做横轴,在这里表示菜肴的名称;竖着的那条线叫做纵轴,在这里表示人数,上面还有个箭头,表示数据从下向上逐渐增加;中间是直条儿,直条儿的高度能够表示人数。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布置任务:四年级8班的同学要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一)收集数据四(8)班的同学收集上来的数据,通过统计表展示了出来。
(二)将上面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学生呈现不同的作品,并说明绘制统计图时的方法。
(三)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得信息。
三、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一)出示横式条形统计图。
呈现四(9)班同学出生月份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87-88页第一个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教具、学具:
调查自己去年的身高,测量身高用的软尺,小组身高增长数据表格,空白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教师播放课件:婴儿——幼儿——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
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50厘米-97厘米-123厘米-135厘米-141厘米。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再到现在,身高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1:身高不断地增长着
师:从二年级到三年级,身高增长了多少呢?
预设:增加了6厘米。
师:怎么算出来的呢?
预设:用现在三年级的身高减去二年级时的身高。
2.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师板书课题:谁长的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
(师随生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
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
(师板书:调查)
师:那怎样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呢?
预设: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现场测量一下。
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
(师板书:测量)
2、小组测量,收集数据。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收集数据的方法,那现在我们就小组内开展统计活动,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师出示小组统计活动要求:
⑴测量出每个同学现在的身高。
⑵调查每个同学去年的身高。
⑶算出每个同学身高增长的厘米数。
⑷填写小组身高增长数据表格。
3、汇报交流数据,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员身高增长情况。
师:听了刚才的交流,你能知道我们班全体同学身高增长情况吗?
师:怎样就能够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预设: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一下。
课件出示统计表:
三年级四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
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预设:根据学生身高增长情况,分5类统计:增长6厘米及6厘米以下,增长7厘米,增长8厘米,增长9厘米,增长10厘米及10厘米以上。
学生按照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并填写表格,选一组投影展示。
4、用条形图整理数据。
师:为了让同学和家长都更清楚地看成我们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怎样整理?
师点拨:在数学上,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表示、描述数据更加直观。
师出示空白格子图,让学生用涂方格的方法尝试着把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同桌合作,涂条形图。
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师课件展示涂格过程,生成规范的条形图。
师:你觉得用条形图来表示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预设:可以一眼就看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
师小结:在数学上,整理数据的方法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条形图。
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更直观更清楚。
整理数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5、分析条形图数据。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条形图,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我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少,说明了什么等等。
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情况?属于高的,就赞赞他将来可以当篮球运动员,或者介绍自己为什么长得那么快;如果属于矮的,可以让学生给他建议,比如合理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师:与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呢?
师引导学生总结:这就是用条形图整理数据的好处,可以通过条形的长短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板书条形图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多与少。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体会测量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师:成长过程中,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增长,比如我们的头围往往决定着脑容量的大小。
头围是指绕头一周的最大长度,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全班同学的头围情况吧。
第一步,帮助同位亲手测量头围,巩固通过测量获得数据的方法。
第二步,直观描述数据,涂格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给出正常头围范围,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体会调查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新的收获?指名说一说。
(师随生说补充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师强调: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固然重要,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学习的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那么你就取得了真经,在学习上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2.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大家想想看,条形统计图除了设计成竖条状的样子,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呢?(横向)你会把竖向的条形统计图改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吗?
板书设计:
谁长得快?
认识条形统计图
调查去年的身高
测量现在的身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亮点:
(1)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可操作活动。
教学中,我尽量放手,让他们大胆地想、充分讨论后并测量,学生能够解决的有能力探究出来的,老师不包办代替。
如收集学生们自己的身高增长数据时,让学生以小组方式亲身感受测量获得数据的方法,对于自己测量出的真实又新鲜的数据,学生更有成就感,从而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注重学习过程的环环相扣。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是放手让学生运用画“正”字这一学过的统计方法完成统计表,再从统计表的不直观过渡到更为直观形象的条形统计图。
恰当的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使用建议: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和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3.需破解的问题
低年级中,统计方法比较容易教学,但统计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形成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我需要破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