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 直线的方程
乐乐课堂高二数学直线方程
乐乐课堂高二数学直线方程一、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直线方程是描述直线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其基本形式包括点斜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这些形式的方程通过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直线的几何特性。
二、点斜式与斜截式点斜式方程是已知一点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其公式为y-y1=m(x-x1),其中(x1, y1) 是已知的点,m 是直线的斜率。
而斜截式方程则是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和斜率的方程,其公式为y=mx+b,其中m 是斜率,b 是y轴上的截距。
三、两点式与截距式两点式方程是通过两点来描述直线的方程,其公式为(y-y1)/(y2-y1)=(x-x1)/(x2-x1),其中(x1, y1) 和(x2, y2) 是已知的两点。
而截距式方程则是通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来描述直线的方程,其公式为x/a+y/b=1,其中a 和b 分别是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四、直线的交点与方程组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交点可以通过联立它们的方程组求得。
解方程组的过程涉及到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等技巧。
求解方程组的关键是找到公共解,即满足所有方程的解。
五、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平行线和垂直线是直线的重要特性。
两条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而两条垂直线则具有不同的斜率。
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或者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平行线或垂直线。
六、直线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一种描述曲线的方法,通过引入参数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
对于直线,参数方程可以用来表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这在实际问题中特别有用,例如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经常需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或力的作用线。
七、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在极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表示为(r,θ),而直线则可以用极坐标表示。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包括射线、极径、极角等形式,这些形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天文学等领域中解决各种极坐标问题。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
直线方程公式大全一、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表示为 Ax + By + C = 0,其中 A、B、C 为常数。
直线方程大全中的其他形式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推导得出。
二、斜截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它表示为 y = mx + c,其中 m 为斜率,c 为截距。
三、截距式方程截距式方程也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常见形式,表示为 x/a + y/b = 1,其中 a、b 分别为 x 轴和 y 轴的截距。
四、两点式方程两点式方程通过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方程。
设直线上的两个点为 (x1, y1) 和 (x2, y2),则两点式方程表示为 (y - y1) = ((y2 - y1)/(x2 - x1))(x - x1)。
五、点斜式方程点斜式方程利用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该直线的斜率来表示方程。
设已知点为 (x1, y1),斜率为 m,则点斜式方程表示为 y - y1 = m(x - x1)。
六、垂直线方程垂直线的特点是斜率不存在,所以其方程可以表示为 x = a,其中 a 为与 y 轴垂直的线在 x 轴上的截距。
七、水平线方程水平线的特点是斜率为零,所以其方程可以表示为 y = a,其中 a 为与 x 轴平行的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八、点式方程点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简单的形式,利用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方程。
设已知点为 (x1, y1),则点式方程表示为 (y - y1) = m(x - x1),其中 m 为直线的斜率。
九、角平分线方程角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设角的两边斜率分别为 m1 和 m2,角平分线的斜率可表示为 m = (m1 + m2)/2,将平分线上的一个点坐标 (x1, y1) 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到角平分线方程。
十、法线方程直线的法线是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
设直线的斜率为 m,法线的斜率可表示为-1/m,再通过已知点 (x1, y1) 可以得到法线方程。
高二数学 直线的方程
典型例题一例1 直线l 过点P (-1,3),倾斜角的正弦是54,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根据倾斜角的正弦求出倾斜角的正切,注意有两解. 解:因为倾斜角α的范围是:πα<≤0 又由题意:54sin =α, 所以:34tan ±=α, 直线过点P (-1,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到:()1343+±=-x y 即:01334=+-y x 或0534=-+y x .说明:此题是直接考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计算中,要注意当不能判断倾斜角α的正切时,要保留斜率的两个值,从而满足条件的解有两个.典型例题二例2 求经过两点A (2,m )和B (n ,3)的直线方程.分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利用直线的两点式;二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在解答中如果选用点斜式,只涉及到n 与2的分类;如果选用两点式,还要涉及m 与3的分类.解:法一:利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过两点A (2,m )和B (n ,3) (1)当3=m 时,点A 的坐标是A (2,3),与点B (n ,3)的纵坐标相等,则直线AB 的方程是3=y ;(2)当2=n 时,点B 的坐标是B (2,3),与点A (2,m )的横坐标相等,则直线AB 的方程是2=x ;(3)当3≠m ,2≠n 时,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21121x x x x y y y y --=--得:223--=--n x m m y 法二: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当2=n 时,点B A ,的横坐标相同,直线AB 垂直与x 轴,则直线AB 的2=x ; (2)当2≠n 时,过点B A ,的直线的斜率是23--=n mk , 又∵过点A (2,m )∴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1x x k y y -=-得过点B A ,的直线的方程是:()223---=-x n mm y 说明:本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点斜式和两点式的限制条件,并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典型例题三例 3 把直线方程()00≠=++ABC c By Ax 化成斜截式______,化成截距式______. 分析:因为0≠ABC ,即0≠A ,0≠B ,0≠C ,按斜截式、截距式的形式要求变形即可.解:斜截式为BC x B A y --=,截距式为A C x -+BC Y-=1 说明:此题考查的是直线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斜截式和截距式.典型例题四例4 直线023cos =++y x θ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分析: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出直线的斜率,再由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得出关于θ的一个三角不等式即可.解:已知直线的方程为323cos --=x y θ,其斜率3cos θ-=k . 由313cos ≤=θk ,得31tan ≤α,即33tan 33≤≤-α. 由[)πα,0∈,得),65[6,0πππα ⎥⎦⎤⎢⎣⎡∈. 说明:解题易得出错误的结果⎥⎦⎤⎢⎣⎡-∈6,6ππα,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典型例题五例5 直线l 经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分析:借助点斜式求解,或利用截距式求解. 解法一:由于直线l 在两轴上有截距,因此直线不与x 、y 轴垂直,斜率存在,且0≠k . 设直线方程为)3(2-=-x k y ,令0=x ,则23+-=k y ,令0=y ,则kx 23-=.由题设可得k k 2323-=+-,解得1-=k 或32=k . 所以,l 的方程为)3(2--=-x y 或)3(322-=-x y .故直线l 的方程为05=-+y x 或032=-y x .解法二:由题设,设直线l 在x 、y 轴的截距均为a . 若0=a ,则l 过点)0,0(,又过点)2,3(,∴l 的方程为x y 32=,即l :032=-y x . 若0≠a ,则设l 为1=+a ya x .由l 过点)2,3(,知123=+aa ,故5=a .∴l 的方程05=-+y x .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032=-y x 或05=-+y x .说明:对本例,常见有以下两种误解:误解一:如下图,由于直线l 的截距相等,故直线l 的斜率的值为1±.若1=k ,则直线方程为32-=-x y ;若1-=k ,则直线方程为)3(2--=-x y .故直线方程为01=-+y x 或05=-+y x .误解二:由题意,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则可设直线方程为1=+aya x .由直线过点)2,3(,得123=+aa ,即5=a ,也即方程为05=-+y x . 在上述两种误解中,误解一忽视了截距的意义,截距不是距离,它可正可负,也可以为0.显见,当1=k 时,直线01=--y x 的两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和-1,它们不相等.另外,这种解法还漏掉了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均为0的这种特殊情形.误解二中,没有注意到截距式方程的适用范围,同样也产生了漏解.典型例题六例6 已知在第一象限的ABC ∆中,)1,1(A 、)1,5(B ,3π=∠A ,4π=∠B ,求:(1)AB 边的方程;(2)AC 和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分析:(1)当直线与x 轴平行时或垂直时,不能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2)由图可知AC 、BC 的斜率,根据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出结果.解:(1)如图,AB 的方程为1=y )51(≤≤x .(2)由AB ∥x 轴,且ABC ∆在第一象限知AC 的斜率33tan==πAC k ,BC 的斜率1)4tan(-=-=ππBC k . 所以,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31-=-x y ,即0313=-+-y x .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5(11--=-x y ,即06=-+y x .说明:(1)AB 边是一条线段,要注意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解题中,要注意画出图形,便于直观地得到所求直线所具备的条件.典型例题七例7 若ABC ∆的顶点)4,3(A ,)0,6(B ,)2,5(--C ,求A ∠的平分线AT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分析:两个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要求AT 的方程,已知点A 的坐标,只要再找出AT 的斜率或点T 的坐标就可以了.在三角形中,A ∠的平分线有下列性质:(1)TAB CAT ∠=∠;(2)AT 上任一点到两边AB 、AC 的距离相等;(3)ABCA TBCT =.用其中任何一个性质,都可以确定第二个条件.解法一:∵10)24()53(22=+++=AC ,54)63(22=+-=AB ,∴T 分BC 所成的比为2===ABACTB CT λ. 设T 的坐标为),(y x ,则:3721625=+⨯+-=x ,3221022-=+⨯+-=y ,即)32,37(-T .由两点式得AT 的方程为3733732432--=++x y ,即0177=--y x . 解法二:直线AC 到AT 的角等于AT 到AB 的角,43)5(3)2(4=----=AC k ,346304-=--=AB k .设AT 的斜率为k (34-<k 或34>k ),则有 k k k k )43(14343143-+--=+-. 解得7=k 或71-=k (舍去). ∴直线AT 的方程为)3(74-=-x y ,即0177=--y x .解法三:设直线AT 上动点),(y x P ,则P 点到AC 、AB 的距离相等,即:574352434+-=-+y x y x , ∴037=-+y x 或0177=--y x结合图形分析,知037=-+y x 是ABC ∆的角A 的外角平分线,舍去. 所以所求的方程为0177=--y x .说明:(1)确定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是待定系数法(如解法一、解法二)和轨迹法(如解法三).要熟练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转化.点斜式是直线方程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解法三涉及到后面将要学到的知识.这里先把它列出来,作为方法积累.典型例题八例8 求过点)4,5(--P 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2)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且53∶∶=BP AP . 分析:对于(1),既可借助于截距式求解,也可以利用点斜式来求解;对于(2),利用截距式求解较为简便.解法一: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b ya x . 由直线过点)4,5(--P ,得145=-+-ba ,即ab b a -=+54.又521=⋅b a ,故10=ab . 联立方程组⎩⎨⎧=-=+,10,54ab ab b a 解得⎪⎩⎪⎨⎧=-=425b a 或⎩⎨⎧-==25b a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425=+-yx 和125=-+y x ,即: 02058=+-y x 和01052=--y x .解法二:设所求直线方程为)5(4+=+x k y ,它与两坐轴的交点为)0,54(kk-,)45,0(-k .由已知,得5544521=-⋅-kk k ,即k k 10)45(2=-. 当0>k 时,上述方程可变成01650252=+-k k ,解得58=k ,或52=k . 由此便得欲求方程为02058=+-y x 和01052=--y x .(2)解:由P 是AB 的分点,得53±==PB AP λ. 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a ,),0(b .当P 是AB 的内分点时,53=λ. 由定比分点公式得8-=a ,332-=b .再由截距式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03234=++y x .当点P 是AB 的外分点时,53-=λ.由定比分点公式求得2-=a ,38=b .仿上可得欲求直线方程为0834=+-y x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03234=++y x ,或0834=+-y x .说明:对于(1),应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否则,就较易得到ab b a -=+54,且10=ab ,从而遗漏了10-=ab 的情形;对于(2),应当区分内分点与外分点两种不同的情形.必要时,可画出草图直观地加以分析,防止漏解. 求直线的方程时,除应注意恰当地选择方程的形式外,还应注意到不同形式的方程的限制条件.如点斜式的限定条件是直线必须存在斜率;截距式的限定条件为两轴上的截距都存在且不为0;两点式的限定条件是直线不与x 轴垂直,也不与y 轴垂直.除此以外,还应注意直线方程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九例9 已知两直线0111=++y b x a 和0122=++y b x a 的交点为)3,2(P ,求过两点),(11b a Q 、),(22b a Q 的直线方程.分析:利用点斜式或直线与方程的概念进行解答. 解法一:∵)3,2(P 在已知直线上,∴⎩⎨⎧=++=++013201322211b a b a∴0)(3)(22121=-+-b b a a ,即322121-=--a a b b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211a x b y --=-. ∴0)32(3211=+-+b a y x ,即0132=++y x . 解法二:∵点P 在已知直线上,∴⎩⎨⎧=++=++013201322211b a b a可见),(111b a Q 、),(222b a Q 都满足方程0132=++y x , ∴过1Q 、2Q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0132=++y x .说明:解法二充分体现了“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反之,若点的坐标满足方程,则直线一定过这个点”.此解法独特,简化了计算量,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典型例题十例10 过点)4,1(P 引一条直线,使它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为正值,且它们的和最小,求这条直线方程.分析: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通过两截距之和最小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出直线方程.或借助直线方程的截距式,通过两截距之和最小,求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从而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法一: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4-=-x k y .显见,上述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k41-、k -4. 由于041>-k,且04>-k 可得0<k . 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945)4()(5)4()41(=+≥-+-+=-+-=k k k k S ,当且仅当kk 4-=-,即2-=k 时,S最小值为9.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24--=-x y ,即062=-+y x .解法二:设欲求的直线方程为1=+bya x (0>a ,0>b ). 据题设有141=+ba , ① 令b a S +=. ②①×②,有94545)41)((=+≥++=++=baa b b a b a S .当且仅当b a a b 4=时,即b a =2,且141=+ba ,也即3=a ,6=b 时,取等号.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63=+yx ,即062=-+y x .说明:在解法一中,应注意到0<k 这个隐含条件.否则,由)4(5kk S +-=,将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如145)4(5=-≥+-=k k S ,145)4(5=-≤+-=kk S 等等. 在解法二中,应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即讲究算理,不然,将会使运算过程不胜其繁.如采取下述方法:由①,用a 来表示b ,再代入②中,把S 化归成a 的函数.从解题思维方法上说无可厚非,但这种方法将使运算难度陡然增加.不如保持本质、顺其自然好.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已知523=+b a ,其中a 、b 是实常数,求证:直线010=-+by ax 必过一定点.分析与解:观察条件与直线方程的相似之处,可把条件变形为01046=-+b a ,可知6=x ,4=y 即为方程010=-+by ax 的一组解,所以直线010=-+by ax 过定点(6,4).说明:此问题属于直线系过定点问题,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宜待学完两直线位置之后较好,当然现在也可以研究,并且也有一般方法.典型例题十二例12 直线l 过点M (2,1),且分别交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点O 是坐标原点,(1)求当ABO ∆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2)当MA MB 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1)如图,设OA a =,OB b =,ABO ∆的面积为S ,则ab S 21=并且直线l 的截距式方程是a x +by=1 由直线通过点(2,1),得a 2+b1=1 所以:2a =b111-=1-b b因为A 点和B 点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所以上式右端的分母01>-b .由此得:b bbb a S ⨯-=⨯=121111112-++=-+-=b b b b 2111+-+-=b b 422=+≥ 当且仅当=-1b 11-b ,即2=b 时,面积S 取最小值4, 这时4=a ,直线的方程是:4x +2y=1即:042=-+y x(2)设θ=∠BAO ,则MA =θsin 1,MB =θcos 2,如图,所以 MA MB =θsin 1θcos 2=θ2sin 4当θ=45°时MA MB 有最小值4,此时1=k ,直线l 的方程为03=-+y x . 说明:此题与不等式、三角联系紧密,解法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动画素材中有关于此题的几何画板演示.典型例题十三例13 一根铁棒在20°时,长10.4025米,在40°时,长10.4050米,已知长度l 和温度t 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试求出这个方程,并且根据这个方程,求这跟铁棒在25°时的长度.解:这条直线经过两点(20,10.4025)和(20,10.4050),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4025.104050.104025.10--l =204020--t即 l =0.002520t⨯+10.4000当t =25°时 l =0.00252025⨯+10.4000=0.0031+10.4000=10.4031即当t =25°时,铁棒长为10.4031米.说明:直线方程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典型例题十三例13 一根铁棒在20°时,长10.4025米,在40°时,长10.4050米,已知长度l 和温度t 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试求出这个方程,并且根据这个方程,求这跟铁棒在25°时的长度.解:这条直线经过两点(20,10.4025)和(20,10.4050),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4025.104050.104025.10--l =204020--t即 l =0.002520t⨯+10.4000 当t =25°时 l =0.00252025⨯+10.4000=0.0031+10.4000=10.4031即当t =25°时,铁棒长为10.4031米.说明:直线方程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
高二数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⑴直线和Y轴相交时:此时倾斜斜角α≠π/2,直线的斜 率k存在,直线可表示成y =k x+b(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 ⑵直线和Y轴平行(包括重合)时:此时倾斜角α=π/2, 直线的斜率k不存在,不能用y =kx+b表示,而只能表 示成x=a(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 结论: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②任何关于x,y的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零)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⑴B≠0时,方程化成 这是直线的斜截 式,
③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2,- 3;
④经过两点P1(3,-2),P2(5,-4);
y+2 -2
x-3 = 2
,x+y-1=0,
2已知直线Ax+By+C=0 ①当B≠0时,斜率是多少?当B=0呢?
答:B≠0时,k= -A/B;B=0时,斜率不存在;
②系数取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 线?
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零)的两 方面含义:
(1)直线方程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2)关于x,y的二元一次图象又都是一条直线
2、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特殊式的互化。
布置作业:
7· 2
8,9,10
;
/ 农业种植养殖技术 yrg13zua
y kx b
y y1 x x1 y2 y1 x2 x1
x y 1 a b
bx ay ( ab) 0
上述四式都可以写成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Ax+By+C=0, A、B不同时为0。
㈡讲解新课: ①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y的一 次方程。
高二数学直线圆椭圆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圆椭圆知识点直线的基本性质: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且沿着同一方向延伸。
2. 直线的方程:直线可以用一般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或两点式方程表示。
其中,一般式方程为Ax + By + C = 0,点斜式方程为y - y₁ = k(x - x₁),两点式方程为(x - x₁)/(x₂ - x₁) = (y - y₁)/(y₂ -y₁)。
3.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公式求得。
斜率公式为k = (y₂ - y₁)/(x₂ - x₁)。
4.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相交点称为直线的截距。
直线与x轴相交时的截距为x轴截距,直线与y轴相交时的截距为y轴截距。
圆的基本性质:1. 圆的定义:圆是由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固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2. 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 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3. 圆的弧长:圆弧的长度称为圆的弧长。
圆的弧长可以通过弧度制或度数制来计算。
4.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πr²来计算,其中π取近似值3.14。
椭圆的基本性质: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2. 椭圆的焦点:椭圆的定点称为焦点,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3. 椭圆的长轴与短轴:椭圆的长轴是通过两个焦点并且垂直于焦点连线的线段,短轴是通过椭圆的圆心且垂直于长轴的线段。
4. 椭圆的离心率:离心率是椭圆焦点与长轴的距离之比,每个椭圆都有一个离心率,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变成双曲线,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变成抛物线。
总结:数学中直线、圆和椭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们有着各自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直线的方程可以用一般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或两点式方程表示,而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是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高二数学直线系方程课件 人教版
取值无关,故由
f(x,y)=0 g(x,y)=
解出定点。
法二:从特殊到一0般,先由其中的两条特殊直线
求出交点,再证明其余直线均过此交点。
练习2:
直线(2m+1)x+(3m-2)y-18m+5=0恒过定点:_(__3_,__4_)_.
例3、已知一直线过点(1,2),并且与点(2,3)和
(0,-5)的距离相等,求此直线方程。
y2 1 2
x0 20
即 x+2y-4=0为所求
例1: 求过两直线x-2y+4=0和x+y-2=0的交点, 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的方程。 (1) 过点(2, 1) (2) 和直线3x-4y+5=0垂直。
(2)解: 将(1)中所设的方程变为:
(1 )x ( 2)y (4 2) 0
解得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1
设和直线3x-4y+5=0垂直的方程为:
4x+3y+m=0
将点(0,2)代入上式解得: m=-6
故直线的方程为:4x+3y-6=0
小 结:
设直线方程,然后再列式,求出方程的待定 常数,从而最终求得问题的解.这种方法称之 为待定系数法。
练习1
已知直线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1.过两直线x - 2y 3 0和x 2y - 9 0的交点和原点
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
4.方程x+y-6+3m=0表示两条直线,求m的取值范围; 提示:将方程化为( x y )2-6 x y +3m=0,
令t=则方程应变为:t2-6t+3m=0………(*)
高二数学直线及方程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及方程知识点直线及方程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对于理解几何形状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二数学中的直线及方程知识点,包括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直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直线与曲线的关系等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线及方程的知识。
1. 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通常有一般式、截距式和斜截式等。
一般式的直线方程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和C是实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截距式的直线方程形式为x/a + y/b = 1,其中a和b分别表示x轴和y轴上的截距。
斜截式的直线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与y轴的截距。
2. 直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包括平行、垂直、相交等。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交点可以通过联立两条直线的方程求解得到。
此外,对于一条直线上的两点A(x1, y1)和B(x2, y2),其斜率可以通过Δy/Δx来计算。
3. 直线与曲线的关系直线与曲线之间有时会有特殊的关系,比如切线和法线。
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是曲线在该点处与切线相切,切线的斜率等于曲线在该点的导数。
曲线在某一点的法线是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其斜率等于切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通过分析曲线的性质及其方程,我们可以画出曲线在不同点处的切线和法线。
4. 直线与线段的关系直线和线段也有一些特殊的关系,比如线段的中垂线和角平分线。
线段的中垂线是线段的中点与线段所在直线的垂线,中垂线会将线段平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线段的角平分线是线段的两边所在直线的夹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总结:本文介绍了高二数学中的直线及方程知识点,包括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直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直线与曲线、线段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数学工具。
高二数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及综合练习题总结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要点一、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注意:1.A、B不全为零才能表示一条直线,若A、B全为零则不能表示一条直线.当B≠0时,方程③可变形为A Cy xB B=--,它表示过点0,CB⎛⎫-⎪⎝⎭,斜率为AB-的直线.当B=0,A≠0时,方程③可变形为Ax+C=0,即CxA=-,它表示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由上可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对应着唯一的一条直线,反过来,一条直线可以对应着无数个关于x、y的一次方程(如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线,其方程可以是2x―y+1=0,也可以是1122x y-+=,还可以是4x―2y+2=0等.)要点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间的关系注意: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中,点斜式与斜截式是两种常用的直线方程形式,要注意在这两种形式中都要求直线存在斜率,两点式是点斜式的特例,其限制条件更多(x1≠x2,y1≠y2),应用时若采用(y2―y1)(x―x1)―(x2―x1)(y―y1)=0的形式,即可消除局限性.截距式是两点式的特例,在使用截距式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存在且不为零”这一条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了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形式.一般式常化为斜截式与截距式.若一般式化为点斜式,两点式,由于取点不同,得到的方程也不同.要点三、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1.已知所求曲线是直线时,用待定系数法求.2.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求出直线方程.对于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直线方程的形式不同,考虑的方向也不同.(1)从斜截式考虑已知直线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12121212//()l l k k b b αα⇒=⇒=≠;12121211221tan cot 12l l k k k k παααα⊥⇒-=⇒=-⇒=-⇒=- 于是与直线y kx b =+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1y kx b =+;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21y x b k=-+. (2)从一般式考虑: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1212120l l A A B B ⊥⇔+=121221//0l l A B A B ⇔-=且12210A C A C -≠或12210B C B C -≠,记忆式(111222A B C A B C =≠) 1l 与2l 重合,12210A B A B -=,12210A C A C -=,12210B C B C -=于是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0Ax By D ++=;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0Bx Ay D -+=.类型一: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1)斜率是12-,经过点A (8,―2); (2)经过点B (4,2),平行于x 轴; (3)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2,―3; (4)经过两点P 1(3,―2),P 2(5,―4).【变式1】已知直线l 经过点(3,1)B -,且倾斜角是30︒,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例2.ABC ∆的一个顶点为(1,4)A --,B ∠、C ∠ 的平分线在直线10y +=和10x y ++=上,求直线BC 的方程.例3.求与直线3x+4y+1=0平行且过点(1,2)的直线l 的方程.【变式1】已知直线1l :3mx+8y+3m-10=0 和 2l :x+6my-4=0 .问 m 为何值时:(1)1l 与2l 平行(2)1l 与2l 垂直.【变式2】 求经过点A (2,1),且与直线2x+y ―10=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例4.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的正弦值为35,且它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求直线l 的方程.【总结升华】(1)本例中,由于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有关)及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截距有关),因而可选择斜截式直线方程,也可选用截距式直线方程,故有“题目决定解法”之说.(2)在求直线方程时,要恰当地选择方程的形式,每种形式都具有特定的结论,所以根据已知条件恰当地选择方程的类型往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已知一点的坐标,求过这点的直线方程,通常选用点斜式,再由其他条件确定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已知截距或两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确定的类型后,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但要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讨论,以免遗漏.【变式1】如下图,射线OA 、OB 分别与x 轴正半轴成45°、30°.过点P (1,0)作直线AB 分别交OA 、OB 于点A 、B .当AB 的中点C 恰好落在直线12y x =上时,求直线AB 的方程.例5.过点P(2,1)作直线l 与x 轴、y 轴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求△AOB 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变式1】已知a ∈(0,2),直线l 1:ax ―2y ―2a+4=0和直线l 2:2x+a 2y ―2a 2―y ―2=0与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要使此四边形面积最小,求a 的值.类型三:直线方程的实际应用例6.一条光线从点(3,2)A 出发,经x 轴反射,通过点(1,6)B -,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思路点拨】利用对称的知识来求解。
高二数学第10讲:直线的方程(学生版)
第10讲直线的方程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方程常数的几何意义不能表示的直线点斜式y- =k(x- ) (x1,y1)为直线上的一定点,k为直线的斜率x=x1斜截式y=kx+b 为直线的斜率,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x=x1两点式(x1,y1),(x2,y2)是直线上的两点x=x1y=y1截距式a是直线在轴上的截距,b是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与x轴、y轴垂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2+B2 0)A、B、C为系数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到角、夹角公式1. 平行(1)l1:y=k1x+b1,l2:y=k2x+b2时,斜率不存在很容易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l1:A1x+B1y+C1=0,l2:A2x+B2y+C2=0时,2.垂直(1)l1:y=k1x+b1,l2:y=k2x+b2时,(2)l1:A1x+B1y+C1=0,l2:A2x+B2y+C=0时,在具体问题中,可将与Ax+By+C=0平行的直线设为Ax+By+m=0,垂直的直线设为Bx-Ay+m=03. 到角、夹角的概念与公式:(1)到角:设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l1到l2的角θ,则注意:①到角的概念:l1按逆时针方向→l2,第一次重合(最小正角)②θ的范围:0°<θ<180°;(2)l1与l2的夹角θ:规定形成角中不大于90°的角叫两条直线的夹角。
注意:l1与l2相交不垂直时是锐角,0°<θ<90°,l1与l2相交垂直时:θ=90°;所以θ的范围;0°<θ≤90°;夹角公式:(3)使用范围:到角和夹角均不等于90°不适于使用公式的情形,常用数形结合解决。
如l1:x=3与l2:y=2x+6的夹角:画图:直线系方程1.定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所有直线的 .它的方程叫直线系方程。
2.直线系方程的种类:(1)与直线L: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x+ y+m=0 (其中m≠C,m为待定系数);(2)与直线L: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X y+m=0 (m为待定系数).(3)过定点P(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A(x-x0)+B(y-y0)=0(4)若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相交,交点为P(x0,y0),则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m(A1x+B1y+C1)+n(A2x+B2y+C2)=0(1),其中m、n为待定系数.1.灵活应用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2.根据直线位置关系求夹角及解析式;3.熟练应用直线系方程。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选择性
A. 1
B. -1
C. 7
D. -7
【解析】 直线3x-4y=1 的横截距为 3,纵截距为-4,所以直线3x-4y= 1 在两坐标轴上Βιβλιοθήκη 截距之和为-1.【答案】 B
12345
内容索引
3. (多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定点P(x0,y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0=k(x-x0)表示 B.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ax+by=1 表示 C. 经过定点A(0,b)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kx+b表示 D.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x1,y1),Q(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x2-x1)(y-y1)=(y2-y1)(x-x1)表示
内容索引
(2) 方程xy--xy11=yx22- -yx11和方程yy2--yy11=xx2--xx11表示同一个图形吗? 【解析】 不是.后者表示的图形是经过两点P1(x1,y1),P2(x2,y2) 的直线,前者为这条直线除去点P1.
内容索引
活动二 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求直线方程
例1 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A(a,0),B(0,b),其中a≠0,b≠0,求直线 l的方程.
12345
内容索引
【解析】 经过定点 P(x0,y0)且斜率存在的直线才可以用方程 y-y0 =k(x-x0)表示,故 A 错误;不经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都不垂直的直线才
可以用方程ax+by=1 表示,故 B 错误;经过定点 A(0,b)且斜率存在的直
线才可以用方程 y=kx+b 表示,故 C 错误;当 x1≠x2 时,经过点 P(x1, y1),Q(x2,y2)的直线可以用方程 y-y1=yx22--yx11(x-x1),即(x2-x1)(y-y1) =(y2-y1)(x-x1)表示;当 x1=x2 时,经过点 P(x1,y1),Q(x2,y2)的直线 可以用方程 x=x1,即(x2-x1)(y-y1)=(y2-y1)(x-x1)表示,因此经过任意 两个不同的点 P(x1,y1),Q(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2-x1)(y-y1)=(y2 -y1)(x-x1)表示,故 D 正确.故选 ABC.
高二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且A和B不能同时为0。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所有直线。
二、直线的斜率和截距1. 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是指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值。
如果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就表示直线不平行于y轴。
2. 斜率的计算:设直线上两点为P(x1, y1)和Q(x2, y2),则直线的斜率k = (y2-y1)/(x2-x1)。
3.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相交的点称为截距。
直线与y轴的交点称为纵截距,用b表示;直线与x轴的交点称为横截距,用a表示。
三、直线的一般式和斜截式1. 一般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B、C 为常数,A和B不能同时为0。
2. 斜截式: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的截距。
四、点斜式方程1. 点斜式:直线过点P(x1, y1),斜率为k,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 y1 = k(x - x1)。
2. 根据点斜式方程可以求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五、两点式方程1. 两点式:直线过点P(x1, y1)和Q(x2, y2),则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y - y1)/(x - x1) = (y2 - y1)/(x2 - x1)。
2. 根据两点式方程可以求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六、平行和垂直直线的关系1. 平行关系: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它们平行。
2. 垂直关系: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时,它们垂直。
七、直线的倾斜角1. 倾斜角的定义:直线与x轴的夹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2. 倾斜角的计算:设直线的斜率为k,则倾斜角θ = arctan(k)。
八、直线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1. 直线的距离:点P到直线Ax + By + C = 0的距离为d = |Ax1 + By1 + C|/√(A^2 + B^2),其中(x1, y1)为点P的坐标。
2023-2024学年高二上数学:直线的方程(附答案解析)
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即 x+2y+13=0.
故选:B.
3.若直线经过点(﹣3,4),且平行于 y 轴,则该直线方程是( )
A.x﹣3=0
B.x+3=0
C.y+4=0
D.y﹣4=0
【解答】解:直线经过点(﹣3,4),且平行于 y 轴,则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故它的方
程是 x=﹣3,即 x+3=0,
所以
,
则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
所以过点 C 且与线段 AB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y﹣1 (x﹣1),即 3x﹣2y﹣1=0.
故选:B.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6.直线 l:2x﹣y+4=0 与两坐标轴相交于 A,B 两点,则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x+2y
﹣3=0 . 【解答】解:直线 l:2x﹣y+4=0 与两坐标轴相交于 A,B 两点, 由 y=0,得 A(﹣2,0),由 x=0,得 B(0,4), 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1,2), 直线 l:2x﹣y+4=0 的斜率 kAB=2,
8.过点 A(﹣1,5)且以 (2,1)为法向量的直线方程为 2x﹣y+7=0 .
【解答】解:过点 A(﹣1,5)且以 (2,1)为法向量的直线斜率 k=﹣2,
故直线方程为 y﹣5=﹣2(x+1),
即 2x﹣y+7=0.
故答案为:2x﹣y+7=0.
9.经过点 M(﹣2,1)和 N(4,3)的直线方程为 x﹣3y+5=0 .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数学:2.2 直线的方程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
1.若直线 l 经过点 P(﹣2,1),且直线 l 的一个法向量为 (2,﹣1),则直线 l 的方程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直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知识点,对于学习数学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数学中与直线和方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直线的一般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其一般方程表示,即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这个方程表示了所有直线上的点的集合。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 为直线与y轴的截距。
斜截式方程直观地表示了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以及直线的斜率。
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表示为y - y₁ = k(x - x₁),其中(x₁, y₁)是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点斜式方程表示了直线上两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已知一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四、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表示为x/a + y/b = 1,其中a、b分别为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截距式方程可以快速确定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
五、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而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平行和垂直关系是直线之间的重要性质,可以通过斜率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证明。
六、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交,平行和重合。
通过判断直线与线段的交点个数和位置可以确定其位置关系。
七、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平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可以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
设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点P的坐标为(x₁, y₁),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 = |Ax₁ + By₁ + C| / √(A² + B²)。
八、方程的根与解法在解方程时,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根据方程的形式选择合适的解法,通过化简方程逐步求解来确定方程的根。
九、一次函数方程一次函数方程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高二数学直线方程1
, 2), 且 与 直 线 3x 方程。
平行的直线平行的直线 (3)经 过 点 A(3,
2), 且 与 B(2, 3 。
), C(2, 4)所
在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 (4)经 过 点 A(-5
, 1), 且 与 B(1, 程。
- 2), C(3, - 2)
所在直线平行的直线方
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请同学们完成下题 : 求经过A( 3, 2)B(3 , 7)两点的直线方程。
:
y y0 v
y - y0 v
直 线 L 的 点 方 向 式 方 程
0 点 方 向 式 行 列 式 形 式
注: (1)直线L的点方向 式方程不能表示坐标平 面
内与x轴、y轴平行的 直线;但行列式方程 x x0 u y y0 v 0能表示所有的直线。
(2)当 u 0时 , 直 线 L与 y轴 平 行 . L:x x 0
x 的方程为: y 的方程为:
x1 y1
(3)当y y 2时 , 直 线 L 与 x 轴 平 行 ,直线L 1
例 2: 求 满足 下列 条 件 (1)经 过 点A(-3 (2)经 过 点A(-2 (3)已 知 Δ ABC三
的 直线 方程 : , 1)及 B(4, - 2)的 直线 方程 。 , 1)和 B(-2, - 2)的 直线 方程 。 个 顶点 A(1, 3), B(-2, 3),
C(1,- 1), 求 三边 所在 的 直
线 方程 。
三、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
设三点A(x 充要条件是:
x1 x2 x3 y1 y2 y3 1 10 1
1
,y 2) B ( x
1
,y 2) C ( x
高二数学直线方程圆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方程圆知识点直线方程: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平面上的一条直线。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并且A和B不同时为零。
1. 一般式和斜截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用于表示直线的一般性质。
它的一般形式是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并且A和B不同时为零。
由于其形式的限制,一般式方程有时不太便于分析直线的性质。
斜截式方程常用于表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和直线的斜率。
它的一般形式为y = mx + b,其中m是斜率,b是y轴截距。
斜截式方程更加直观,便于进行计算和分析。
2. 点斜式和两点式点斜式方程适用于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的情况。
它的一般形式为y - y₁ = m(x - x₁),其中(x₁, y₁)是已知直线上的一点,m是直线的斜率。
两点式方程适用于已知直线上两点的情况。
它的一般形式为(y - y₁)/(x - x₁) = (y₂ - y₁)/(x₂ - x₁),其中(x₁, y₁)和(x₂, y₂)是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
3. 圆的标准式方程圆是平面上一组与给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标准式方程是根据圆心和半径来表示圆的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半径的长度。
4. 相切、相交和内切圆两个圆相切指的是两个圆的外切与内切。
对于相切的情况,两个圆的切点相同。
两个圆相交指的是两个圆的内部和边界有交点。
根据两个圆的半径和圆心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判断相交的情况是内含、外离或是部分重叠。
内切圆是指一个圆位于另一个圆的内部,并且两个圆的边界相切于一点。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二数学中的直线方程和圆的知识点,包括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斜截式、点斜式和两点式,以及圆的标准式方程和相切、相交、内切圆等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对于理解数学中的直线和圆的性质和关系有重要意义。
高二数学教案 直线的方程9篇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的方程9篇直线的方程 1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学设计示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直线的方程 2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学设计示例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不同时为0)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的设计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问:求出过点,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思路一:…思路二:………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问题2】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其中、不同时为0)系数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是否存在,即(1)当时,方程可化为这是表示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2)当时,由于、不同时为0,必有,方程可化为这表示一条与轴垂直的直线.因此,得到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方便,我们把(其中、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动画演示】演示“直线各参数.gsp”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至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圆满解决,而且我们还发现上述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大问题揭示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同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对直线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层次越高越简洁,我们还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在此从略直线的方程 3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2.教法建议(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
高二数学知识点汇总-直线与圆
直线与圆知识点1直线的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2)范围: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2、直线的斜率(1)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倾斜角是π2的直线没有斜率.(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形式几何条件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过一点(x 0,y 0),斜率k y -y 0=k (x -x 0)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斜截式纵截距b ,斜率k y =kx +b 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两点式过两点(x 1,y 1),(x 2,y 2)y -y 1y 2-y 1=x -x 1x 2-x 1与x 轴、y 轴均不垂直的直线截距式横截距a ,纵截距bx a +y b=1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直线【注意】“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它可正、可负,也可以是零,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知识点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①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②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2)两条直线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②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l 1⊥l 2.2、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求法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A 1,B 1,C 1,A 2,B 2,C 2为常数),则l 1与l 21x +B 1y +C 1=0,2x +B 2y +C 2=0的解.3、三种距离公式(1)平面上的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 x 2-x 1 2+ y 2-y 1 2.特别地,原点O (0,0)与任一点P (x ,y )的距离|OP |=x 2+y 2.(2)点P (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4、直线系方程的常见类型(1)过定点P (x 0,y 0)的直线系方程是:y -y 0=k (x -x 0)(k 是参数,直线系中未包括直线x =x 0),也就是平常所提到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平行于已知直线Ax +By +C =0的直线系方程是:Ax +By +λ=0(λ是参数且λ≠C );(3)垂直于已知直线Ax +By +C =0的直线系方程是:Bx -Ay +λ=0(λ是参数);(4)过两条已知直线l 1:A 1x +B 1y +C 1=0和l 2: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λ∈R ,但不包括l 2).知识点3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及方程2点M (x 0,y 0),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理论依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三种情况(x 0-a )2+(y 0-b )2=r 2⇔点在圆上(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外(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内3、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关系不要把形如x 2+y 2+Dx +Ey +F =0的结构都认为是圆,一定要先判断D 2+E 2-4F 的符号,只有大于0时才表示圆.若x 2+y 2+Dx +Ey +F =0表示圆,则有:(1)当F =0时,圆过原点.(2)当D =0,E ≠0时,圆心在y 轴上;当D ≠0,E =0时,圆心在x 轴上.(3)当D =F =0,E ≠0时,圆与x 轴相切于原点;E =F =0,D ≠0时,圆与y 轴相切于原点.(4)当D 2=E 2=4F 时,圆与两坐标轴相切.知识点4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1)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两种判断方法:①代数法――――――――――――――――联立方程得方程组消去x 或y得一元二次方程,Δ=b 2-4ac >0⇔相交=0⇔相切<0⇔相离②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r ⇔相交=r ⇔相切>r ⇔相离2、圆的切线与切线长(1)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①过圆x 2+y 2=r 2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x 0x +y 0y =r 2.②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x 0-a )(x -a )+(y 0-b )(y -b )=r 2.(2)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过圆外一点M (x 0,y 0)的圆的切线求法:可用点斜式设出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斜率k ,从而得切线方程;若求出的k 值只有一个,则说明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为x =x 0.(3)切线长①从圆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外一点M (x 0,y 0)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为x 20+y 20+Dx 0+Ey 0+F .②两切点弦长:利用等面积法,切线长a 与半径r 的积的2倍等于点M 与圆心的距离d 与两切点弦长b 的积,即b =2ar d.【注意】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时,要先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便确定切线的条数.3、圆的弦长直线和圆相交,求被圆截得的弦长通常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因为半弦长L2、弦心距d 、半径r 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由勾股定理得L =2r 2-d 2.(2)代数法:若直线y =kx +b 与圆有两交点A (x 1,y 1),B (x 2,y 2),则有|AB |=1+k 2|x 1-x 2|=1+1k2|y 1-y 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为r 1,r 2,d =|O 1O 2|)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图形量的关系d >r 1+r 2d =r 1+r 2|r 1-r 2|<d <r 1+r 2d =|r 1-r 2|d <|r 1-r 2|【注意】涉及两圆相切时,没特别说明,务必要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范围的求法1、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1)求出斜率k =tan α的取值范围.(2)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象,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求倾斜角时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2、斜率取值范围的2种求法(1)数形结合法:作出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能的位置,借助图形,结合正切函数的单调性确定;(2)函数图象法:根据正切函数图象,由倾斜角范围求斜率范围,反之亦可三、由一般式方程确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直线方程l 1:A 1x +B 1y +C 1=0(A 21+B 21≠0),l 2:A 2x +B 2y +C 2=0(A 22+B 22≠0)l 1与l 2垂直的充要条件A 1A 2+B 1B 2=0l 1与l 2平行的充分条件A 1A 2=B 1B 2≠C 1C 2(A 2B 2C 2≠0)l 1与l 2相交的充分条件A 1A 2≠B 1B 2(A 2B 2≠0)l 1与l 2重合的充分条件A 1A 2=B 1B 2=C 1C 2(A 2B 2C 2≠0)四、两条直线的交点与距离问题1、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方法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先解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写出直线方程,也可借助直线系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方程,这样能简化解题过程.2、点到直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的使用条件(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应先化直线方程为一般式.(2)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式且x ,y 的系数对应相等.五、对称问题的求解方法1、点关于点:点P (x ,y )关于点Q (a ,b )的对称点P ′(x ′,y ′)′=2a -x ,′=2b -y .2、线关于点: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3、点关于线:点A (a ,b )关于直线Ax +By +C =0(B ≠0)的对称点A ′(m ,n ),六、求圆的方程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根据圆的几何性质,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写出方程.2、待定系数法:(1)若已知条件与圆心(a ,b )和半径r 有关,则设圆的标准方程,依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从而求出a ,b ,r 的值;(2)若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圆心或半径,则选择设圆的一般方程,依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D ,E ,F 的方程组,进而求出D ,E ,F 的值.七、解决有关弦长问题的常用方法及结论1、几何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为AB ,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有关系式:|AB |=2r 2-d 22、代数法:若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相交于A (x A ,y A ),B (x B ,y B )两点,则|AB |=1+k 2· x A +x B 2-4x A x B =1+1k2y A -y B |(其中k ≠0).特别地,当k =0时,|AB |=|x A -x B |;当斜率不存在时,|AB |=|y A -y B |,八、求过一点(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1、几何法: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kx -y +y 0-kx 0=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求出k 的值,进而写出切线方程,当斜率不存在时,要进行验证;2、代数法: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即y =kx -kx 0+y 0,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Δ=0,求得k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当斜率不存在时,要进行验证九、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2、定义法:根据圆、直线等定义列方程;3、几何法: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4、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
高二数学直线的方程练习题
高二数学直线的方程练习题在高二数学学习中,直线的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对于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些关于直线方程的练习题。
1. 直线的一般方程1.1 给出直线过两个已知点P(x1, y1)和Q(x2, y2),求直线L的一般方程。
解析:首先计算直线L的斜率k。
根据斜率的定义,有 k = (y2 - y1) / (x2 - x1)。
然后,代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 y1 = k(x - x1) 中的点和斜率,化简得到直线的一般方程 Ax + By + C = 0。
示例题:过点P(2, 3)和Q(4, 7)的直线L的一般方程为2x - y + 1 = 0。
2.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2.1 给出直线与x轴和y轴的坐标交点分别为A(a, 0)和B(0, b),求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
解析:直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看作是y坐标为0的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可以看作是x坐标为0的点。
根据直线截距式的定义,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 x/a + y/b = 1。
示例题:过点A(2, 0)和B(0, 3)的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 x/2 + y/3 = 1。
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3.1 给出直线L的斜率k和过直线上一点P(x1, y1),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析:根据直线的斜率定义,可以写出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为 y -y1 = k(x - x1)。
示例题:直线L的斜率为2,过点P(3, 4),则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为 y - 4 = 2(x - 3)。
4.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4.1 给出直线上两个已知点P(x1, y1)和Q(x2, y2),求直线L的两点式方程。
解析: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通过点斜式转化得到。
首先计算直线的斜率k,然后代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 y1 = k(x - x1) 中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得到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示例题:过点P(1, 2)和Q(3, 6)的直线L的两点式方程为 2x - y - 2 = 0。
高二数学直线的方程 两点式、截距式
3、求经过点P(2,1),且在两坐标 、求经过点 ( , ), ),且在两坐标 轴的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9/2的直线 轴的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 的直线 方程。 方程。 x+y-3=0或x+4y方程(2)
例2、求过点P(2, 1),并且在两坐标轴 、求过点 , 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变题1:上题中改为求截距的绝对值相 变题 : x-y-1=0或x+y-3=0或 或 + - = 或 等的直线方程,结果如何? = 等的直线方程,结果如何? y=1/2x 变题2:求过点 变题 :求过点P(2, 1),并且在 轴上 ,并且在x轴上 的截距是在y轴上的截距 轴上的截距2倍的直线的 的截距是在 轴上的截距 倍的直线的 方程。 方程。x+2y-4=0
§7.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2)
例3、求过点 2, 1)的直线与两坐标轴 、求过点P( 的直线与两坐标轴 正半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时的 直线方程 x/4+y/2=1
§7.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2)
的直线L与 轴 例4、过点 、过点P(-5,4)的直线 与x轴、y轴分 的直线 轴分 别交于A、 两点 两点, 别交于 、B两点,且P分有向线段 AB 分有向线段 的比是2,求L的方程。 的方程。 的比是 , 的方程
当y1≠y2时
y − y1 x − x1 = y2 − y1 x2 − x1
§7.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2)
注:两点式适用于与两坐标轴不垂直 的直线。 的直线。 练习1:课本第41页 1 练习 :课本第 页
更多资源 更多资源
§7.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2)
更多资源 更多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简得一般式方程:4x 3 y 12 0
x 评述:一般 前 的系数为正,系数及常数都不为分式,
一般按
x常, y数排列
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
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
上的截距。
y
解 由 x 2y 6 0 有
P为A,B的中垂线上的点
B
故2 1 xB 2
xB 5
A
又两直线的倾斜角互补
0
x
kPB 1 故 y 0 1(x 5)
即 x y50
课堂练习 P43 2、3
小结:知道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及由一般式化
其它形式,及求斜率,截距等
P 课后作业 44 1 1
一般式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① B 0 可化为y A x C
BB
则 A 表斜率,-C 表纵截距
B
B
② B 0,则A 0 x C
A
表示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范例讲解:
例1、已知直线以进点A(6,-4)斜率为
,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的方程。
解:直接代入点斜式方程 有:
y 1x3
故l
2 的斜率 k
1 2
纵截距为3
A(6,0)
B(0,3)
0横截距为-6
例3 设A、B是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且 ∣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x-y+1=0, 求直线PB的方程。
解 由 x y 1 0 得 A(1,0) y
P
又由∣PA∣=∣PB∣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
复习
一、回顾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和名称
1、点斜式
y y1 k(x x1)
2、斜截式 3、两点式 4、截距式
y kx b
y y1
xx 1
y2 y1 x2 x1
x y 1
a
b
能否统一写成 ? x ? y ? 0
直线的方程 —— 一般式
1、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 于任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 示这条直线的关于x,y的二元 一次方程
当 90 可以写成:y kx b (一)
x x 当 90 可以写成:
(二)
1
结论
上两式都可看作关于x、y的二元一次 方程,其中(二)式中y前的系数是0
探究讨论
任何关于x、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