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第一课第二课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概况: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述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民族文化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文化等。
4. 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概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帮助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 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一课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那些民族?(课件出示各民族的照片)二、学习新课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
如,清朝的文成公主入西藏,汉朝的昭君出塞,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日益强大。
三、总结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完民族团结的课文后,能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不管他们是维吾尔族、是蒙古族、还是汉族,真正做到各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中国母亲的代表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母爱是没有民族和国界的,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的事迹?二、学习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关维吾尔族母亲的感人故事。
中国母亲的代表—阿里帕阿力马洪。
半个世纪来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民族孤儿,超越民族和血缘的母爱感动着世界。
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清河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里帕,她自六十年代起,含辛茹苦抚养着收养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四个民族的10名孤儿,在她家里,至今保留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在过去的岁月里,阿里帕妈妈和已经过世的阿比包爸,每天就是用这口锅,做出饭菜,养育这些孤儿和他们的9个亲生孩子。
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已是几代同堂,全家聚齐了共有180 多口人。
在这次美国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阿里帕成为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与慈爱。
孩子们学习完了阿里帕妈妈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她那没有民族界限的爱啊!小学四年级(1)民族团结课教案授课教师:桑德布措。
2024年《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2024年《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意义,掌握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实践能力与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及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主题。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吗?2. 理论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结合国家的历史和现实,阐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和实践经验。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角色扮演设计情境剧,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场景,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上的实践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神州谣(第2课时)
第1课 神州谣(第2课时)1.会写“族、谊、齐、奋”4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各民族间情谊的深厚。
1.会写“族、谊、齐、奋”4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各民族间情谊的深厚。
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各民族间情谊的深厚。
1.听写词语。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 2.学生齐读第1、2小节,感受山河的壮美。
3.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秀丽的山河,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
让我们继续学习第3、4小节。
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朗读课文,感受情谊浓。
1.学习第3小节。
(1)学生齐读第3小节,思考:你从这一小节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
(3)学习“台湾岛,隔海峡”。
①指导学生认识并齐读“大陆、台湾岛、台湾海峡”。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②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隔、海峡”。
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个省,它和大陆之间被这一湾海峡隔开了。
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海峡就是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像台湾海峡就是大陆和台湾岛之间连接东海和南海的狭窄水道。
(4)学习“与大陆,是一家”。
联系生活,指导学生理解“是一家”包含的情感。
①教师引导:你和谁是一家人?(学生:爸爸妈妈。
)白天爸爸妈妈上班,你上学,你们彼此分隔开了,那你们还是不是一家人?(学生:是!)②教师设置孩子与爸爸妈妈长时间离别的情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体会希望能早点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的心情;再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感情。
(5)将情感代入课文,设想台湾岛是离家很久的孩子,我们都盼望它能早点回家。
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第3小节。
2.学习第4小节。
(1)学习“各民族,情谊浓”。
①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中的一部分,指导学生注意听“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主题:民族团结。
时间: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材/工具:幼儿园语文教材,唐山市幼儿园德育手册,图片、视频、实物等。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2. 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3. 理解和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观看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
2. 介绍中国各民族的名称、分布区域和人口数量。
3. 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4. 谈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引导幼儿接受多元文化。
第二节课1. 介绍如何欣赏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习俗和节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传统。
3. 引导幼儿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如中国画、剪纸、茶艺等。
4. 教育幼儿要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民族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
2. 教师用地图指出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区域,并介绍各民族的名称和人口数量。
3. 教师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他们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4.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鼓励幼儿学习和接受多元文化。
第二节课1.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习俗和节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传统。
2.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如中国画、剪纸、茶艺等。
3. 教育幼儿要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民族意识。
4.教师用唐山市幼儿园德育手册中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团结、互助、奉献、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效果评估:1. 通过观察幼儿的听讲情况、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程度等,考察他们的学习效果。
2. 给幼儿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说认识民族风俗、传统节日等小测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民族团结第一课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2、民族区域自治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部分
宋柏艳
宋柏艳,1996年参加工作。20年前,跟随丈夫买买提·伊明在于田县兰干乡安家落户。 她在“双语”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标杆”,她用真挚的爱情 抒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民族团结赞歌,用无私的爱把民族团结升华到新的高度,得到了 上级领导和全县各族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先后被县评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5次。
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1
4
2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第一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各具风采。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民族风采展示
第二部分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 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 ,发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感触多
同学们,在听了关于民族团 结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部分
自觉做到尊重各民
通过学习,认识到维护
发现有人进行民族分裂、
族的宗教信仰,风
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
民族破坏活动,应及时
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学校或家长报告。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 相帮助,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
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王燕娜
出生于1982年6月出生,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王燕娜在生活中是个乐观活泼、乐于助人的青年。她长期活跃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中, 为社区孤、残、老、弱送去无私的帮助。对身边的朋友,她只要力所能及总是义不容辞地 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9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篇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1.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2.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3.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民族团结说课稿
《民族团结》说课稿政史地组丰淑玲<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第一课,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
主要讲述为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及因此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实行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区域自治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自学指导法,提问探究法,小组活动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法:阅读法,观察发现法,思考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归纳法,主要是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
掌握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学习规律<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一边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一边播放56个民族录像,让学生感受中华大家庭的团结与兴盛,了解我国56个民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新授⑴首先解释“民族团结”让学生理解本课课题。
⑵学习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
活动一:让学生先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情况,如服饰、婚嫁、丧葬、节日等,然后引导学深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这说明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教师: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内地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编辑
精品
可编辑教师出示资料: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新疆不仅在政治上与内地保持着联系,在经济、文化上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早在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经济文化交流;汉统一新疆以后,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内地先进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新疆,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的农作物、文化艺术也大量传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爱我中华》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民族名称。
二、学习民族花园1、学生自读《中华民族歌》2、说一说你最熟悉的民族,他们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习俗?有多少人口?(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小结:同学们,我们班有几个民族?学生齐说,我们大家的关系怎么样?(很和睦)我们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爱,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那么,在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关系上,也是如此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三、学习阅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阅读与思考》了解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完成后面的习题。
1、我国一共有多少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3、看插图,师生各介绍一两种民族四、唱一唱:1、师: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亲如兄弟姐妹,有一首优美的歌就是赞美我们的民族团结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跟着唱一唱。
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 爱祖国(汉子 方,这,宝,眼)
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上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人的表情,这里是......。
师:很好,这是一个人的表情,这里是眼睛。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汉字是眼睛的“眼”。
(把打字卡贴在黑板上)
教学1:汉子“眼”
师:我们一起看动漫,认识一下第一个汉子。
师:我们给“眼”字搬家。
师:(播放软件笔画部分)请小朋友们把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按笔画顺序)
师:现在,我们把“眼”搬回自己的房子里,请同学们说笔画名称,老师写。
师:请同学们把动漫练习册打开第二页,把红色的部分描写一边。写完的同学在上面的田字格中写一边。同时我们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
师:“眼”可以组词“眼睛”(yan jing)“眼神”(yan shen)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方,这,宝,眼
教学重点
1.根据汉子动漫和汉子动漫图画,认识汉子音和形:方,这,宝,眼
2.学会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汉子:方,这,宝,眼
教学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子动漫图形描画汉子:方,这,宝,眼
2.在汉子动漫场景和课文词语中学习汉子字:方,这,宝,眼
教学方法
鼓励法,指导法,情景,图画,任务
师:我们把“宝”搬回自己的房子里吧。
师:打开动漫练习册,先红色的部分描写,在写上面的田子格中写。同时我们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
师:大家在一起课文中找一找“宝”字在哪里?
生:
师:(贴卡片)宝贵宝岛
师:读下面的句子。(这是我国的宝岛台湾。)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吧。
活动2:请小朋友在句子当中,画出所听到的汉子。
姓名:阿里木江·木台力普班级:小学汉语班学号:33号日期:
最新民族团结基础常识
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三个尊重”思想、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 性和民族分裂的危害性、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 的事不做、与破坏民族团结人与事作坚决的斗争、严惩破坏民族团结 人。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 位 2、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 原则 3、什么叫民族平等
有1名代表,这说明什么? 各民族一律平等
9、格外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如对汶川、 舟曲的对口支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 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 10、保障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也是保护少数民族的( 平等权利 )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是啥?
它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 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民族团结是我 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 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进了 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整个中华 民族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 由之路。
5、“三个离不开”指哪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汶川、舟曲大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体 现了三个离不开)
题的关键是什么? 发展
2、党和国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一贯方针政策是什么? 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 会和条件。
3、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及现阶段解决 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4、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什么?
民族团结基础常识
6、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一课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一课教案活动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活动重点: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活动难点: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小学生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2、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师:民族团结一家亲。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大。
二、加深认识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
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中华民族大团结复习资料
中华民族⼤团结复习资料中华民族⼤团结复习资料第⼀课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共同繁荣发展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四个认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化、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4、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化观。
⼆、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1、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体”的中华民族⼤家庭2、960多万平⽅千⽶的陆地国⼟和473万平⽅千⽶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积最⼤的国家之⼀,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3、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化三、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源多流1、古代,以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流,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源,各部族集团通过夏商西周千余年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交往融合形成了今天汉族的前⾝——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民族集团,加上华夷五⽅之民,交错居住,经济⽂化交流密切,通婚联姻不断出现,政治上统⼀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初具雏形。
四、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的阶段1、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2、古代的⾃在民族阶段(1)、秦汉——统⼀的多民族国家初步(2)、魏晋南北朝⾄唐宋——各民族⼤融合(3)元明清——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渐趋稳定【选择题】中华民族共同的⽂化和⼼理特征逐渐形成于:元明清时期3、、近现代的⾃觉民族阶段(1)、1840年后从⾃发逐渐⾛向⾃觉的联合(2)、⾟亥⾰命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3)、“九⼀⼋”事变后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4、新中国成⽴后的民族发展新阶段(1)、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
(2)、民主⾰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制度和国家管理制度的空前统⼀。
(3)、改⾰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正在⾛向新的伟⼤复兴。
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
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教案标题: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价值观。
2.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2.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3. 民族团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民族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3.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小组活动: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民族进行研究。
5.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了解所选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6.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示板,用图片和文字介绍所选民族的文化特点。
案例分析与讨论:7. 教师提供一些民族团结的案例,如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故事、合作项目等。
8.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
评价与反思:10. 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展示板进行评价,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1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表达对本堂课的感受和收获。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在家中了解和体验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带来相关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案例和资源,以丰富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课题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
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
)傣族是我国的
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
投影片。
)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
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
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
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
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设计
课题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教学重点: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
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
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
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
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
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
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
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
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
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
(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
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
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