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1000字一、选题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数学》第三单元“图形和测量”中的第二章“三角形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1. 教材性质:本章节属于基础知识篇,是数学教育的基石,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材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及性质等。
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构成要素;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认识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认识和分类。
三、教学策略1. 任务式教学法学生是任务的承担者,教师只是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创造、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引入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三角形在哪些地方经常出现?”2. 模型引入通过描述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三条边),引入三角形的定义。
利用图示或学生手中的三角尺等辅助教学器材,让学生自己搭建、制作三角形,体验三角形的特点。
3. 重点讲解(1)三角形的分类:依据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依据边长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应用实例:如斜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高山上的三角形形,建筑的三角形图案等示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和特征。
然后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以及如何分类三角形。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些简单的图形。
然而,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学情分析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认识不够清晰,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以及如何分类三角形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以及如何分类三角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际例题学习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以及如何分类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地位:三角形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既是前面学过线段,角等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四边形,相似性,圆等知识的基础。
认识三角形是这一章的起始课,是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的铺垫。
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领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必将服务于实际,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力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极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与归纳。
利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有效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归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我将采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教法及学法:
1.观察法。
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根据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丰富的图象,获取有关三角形的信息。
2.讨论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多媒体电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几何画板展示变化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变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单,有效分散难点.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不等长的木棒。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页至第84页及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1、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区别和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备件二合一软件、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不同三角形若干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师生谈话(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坐轮船到岛上旅游,课件出示:这艘船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他们都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角和边两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任务一:按角或边给三角形分类(课件出示任务)1、观察三角形学具,讨论分类方案。
2、小组合作选一种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各自特点,并填写表格3、小组活动4、汇报交流(1)按角分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②学生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对有争议三角形(如接近直角的角)用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③用集合圈表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2)按边分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③用集合圈表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二)任务二: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自主学习84页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①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②量一量、折一折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利用素材库画等腰三角形,并进行顶角变化演示,认识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分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分类。
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小组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一、说教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相识角》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相识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相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洁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相识了角,相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支配了两道例题。
例一首先供应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觉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还支配“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视察、操作刚好巩固所学的学问。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阅历,通过视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相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相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相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视察实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实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爱好和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纳试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驾驭新学问。
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三角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内容的第1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操作,会按角与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会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会按角与边的特征分四、学情分析:三角形学生早已接触,已经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感知。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景、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激励评价学法: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组交流、独立反思。
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一说?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三个角,指名回答。
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一一作答。
我想知道这个角是不是锐角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每组一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它像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这些三角形的形状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角形有角和边,我们学过角的分类,那三角形又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按角分、边分)教师板书:角、边(一)按角分1、学生尝试分类,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一起板书:三个锐角把都有一个直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直角把都有一个钝角的分一起板书:一个钝角分别起名字,指名回答。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讲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底边、腰等。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如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扯,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和三条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第60~61页的例1、例2二、【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三角形,能够辨认出三角形。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好,对于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而整体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
四、【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画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六、【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应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通过今天的课题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是谁了?没错就是三角形。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三角形我们早就认识了,见过了,那有谁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生活阅历很丰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能找到隐藏的三角形吗?师:看到三角形有这么多用途,那三角形怎么制成的呢?那为什么要非要用三角形呢?其他图形不行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入今天的课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第2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优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第2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优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且学会它们的分类和性质。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以及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式,深入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三角形和四边形,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式,自主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3.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应用: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加深学生的理解。
[认识三角形ppt]三角形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ppt]三角形的认识一:[三角形的认识]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一、概述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崩斫馊角形的定义,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得出相关结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中大部分中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认识了常见的角,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
采用以下教学环节:1、归纳定义,把握关键;2、动手操作,提升认识;3、认识特征,合作交流;4、师生合作,突破难点;5、深入练习,巩固发展。
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
二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操作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地提高思维活动的层次,不断地引发新的认知冲突。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为本课制作的CAI课件;准备的相应学具:三角板、课前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模型。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师:孩子们,春天到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儿,那该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经来到了公园门口?仔细看看,这幅图上有那些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各部分名称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内容。
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步认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三角形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特征和稳定性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以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以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角度和边长的关系分类:等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之和小于第三角。
2. 三角形的面积(1)面积的概念一个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叫做这个图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dfrac{1}{2}ah$,其中a和ℎ分别为三角形的底和高。
3. 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测量房屋顶角和墙角的大小,计算其高度和斜边长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演示法;2.讲解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观察一些三角形图像,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学会以边长和角度分类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实物等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三角形的性质,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 三角形的面积(1)面积的概念•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他们自己猜测各自的面积大小,帮助他们理解面积的概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尝试通过实际测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习题训练、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他们对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掌握情况。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分享的《三角形认识》说课稿3篇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识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总结出来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
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
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观察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
出示三种图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正方形有四条边,上下面的边长和左右两条边平平的,四条边都相等。
这个图形像什么?等设计此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非常的死板、机械,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很多老师越教越烦,还让很多幼儿越学越厌,那怎样才能使幼儿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也才能达到“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3点尝试: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连连看”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连连看活动能促进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增强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画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自己动手画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因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传输过来的信号,当幼儿认知变为幼儿自己动手画图形的转变时,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细胞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三角形的认识》。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是: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二、说教法关于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组织教学活动应该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猜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一、了解起点,建立概念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认识吗?2、这节课我将跟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3、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在这同时老师走到学生旁边,选一个画的比较快的,而且画的是锐角三角形的学生上来)4、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问学生他画的对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5、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问: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生说(师板书:3条边 3个角 3个顶点)6、谁上来指一指黑板上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分别在哪里?老师在三个顶点标上字母A、B、C,我们就把这个三角形叫做三角形ABC。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16 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四第1至第3题。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线段、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对三角形具有直观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多边形的起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为今后学习其他三角形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3.掌握画高的方法。
4.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5.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高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教学的艺术就是激发与引导的艺术。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讨论法与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学习新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三、说学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习得,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80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发现并描述,并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全班交流反馈,最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现物体上的三角形。
(二)直观演示,探究特征。
活动 1.用小棒摆三角形和动手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看一看三角形是用几根小棒或几条线段组成?是怎样连接的?学生小组交流,反馈想法,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说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说教学难点: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学方法:引导、指导、迁移类推学习方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步骤:一、动中悟,创设情境提问引入新课(点明分类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1、出示幻灯,让学生对三个角进行分类。
(分为锐角、直角、钝角)2、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分类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指出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学生逐一说说看)4、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5、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整理收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观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自己找到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的办法)二、探中悟,学习新知1、要求学生拿出题卡一,用手中的学具确定每个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细观察,尝试着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编号如实记录在题卡二中3、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4、思考:按边怎样分呢?(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按角分类的认识,又引入了按边分类的教学)三、学中悟,自主探究1、出示学具,师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2、学生汇报看到的结果,共同探讨研究。
3、归纳总结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及方法,教师加以点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四、忆中乐,加深记忆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感悟从中获得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第【2】篇〗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6.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中,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目标定位: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程序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李老师上班路线和三个地点,配合及时演示,提问:李老师还可以怎样走?这三个地点和路线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第二部分: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使生活数学化。
2、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制作一个三角形,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交流反馈时,我重点针对学生用到的两种不同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进行反馈,通过提出:后面一种小棒搭成的三角形你是否满意,应该怎样才是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围成”,使学生对此印象深刻,为后面的归纳三角形的定义埋下伏笔。
四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比较中主动发现并认识三角形及其特征。
这里,老师有意识的选择小棒摆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的关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既突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为下面再次操作提供标本,打下基础。
】
3、探索发现三边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重点之处,我承接上面的活动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猜测与验证的学习内容,分为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设疑:如果任意给你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撞,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一定,在这样的思维矛盾下,自然的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正是学生迫切需要的。
(2)明确实验要求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根指定长度的小棒在小组里进行活动,任选三根围一围,并纪录好每次的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引发下一环节的探索发现。
请学生汇报自己小组里实验的结果,并思考其原因:能否围成三角形和小棒的什么有关?同时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各种围的过程,不仅直接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保证了实验汇报的高效。
同时我在黑板上分类记录下了四种所选小棒长度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亲自经历、观察动画演示,分析黑板上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较轻松的发现:三角形的两条较短的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较长的边,这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实用的判断方法,但是为了突出“任意两条边”,我在这里,我针对6+4=10这个特例,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请学生思考:把4厘米换成多长的小棒就行了?有多少种改法?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组织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找出一个范围,在找这个取值范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即时运用三边关系。
这一点在教学中忽略了,在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应该马上给学生一个实验的机会,可以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看看是不是和刚才的发现吻合。
这样就更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了。
【设计意图:到此,本节课关键处理,也是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学生“思考——实验——探究——验证”的过程中迎刃而解,我始终坚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序思考,结合老师的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概括出结论, 因此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第三部分: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根据新知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2.解决课始老师上班路线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李老师为什么直接从家到学校最近。
这也是想想做做第三题的变式。
这两部分的练习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3.创设小猴家造新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两根3米的木料,选择一根最合适的横梁。
由于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教学时几种情况都有人选择,我并不急着说明,而是让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自己说服自己。
通过争辩交流发现选择5米的横梁最合适。
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对初步感知的结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