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些综艺节目中,叙事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以声传情,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文化元素,为观众带来新的观赏体验。
本文将从叙事创新的角度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体现在多种形式上。
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多以讲解、展示为主,但随着受众需求的提高,叙事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增加悬念、设置游戏环节、邀请明星嘉宾等方式来引发观众的兴趣,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一些历史文化节目通过解密、考古等方式展现古代文明,带领观众走进历史的长河;而一些文学类节目则通过朗诵比赛、作家访谈等形式呈现文学经典,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进行思考和交流。
这些多样化的叙事形式让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还体现在叙事内容上。
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大多以介绍历史文化、名著解读等内容为主,虽然内容丰富,但形式相对单一,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而叙事创新能够使得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化,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
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记录纪录片的方式,深入挖掘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元素,以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叙事手法打动观众的心灵;而一些音乐类节目则结合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创新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使得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
这种通过叙事内容创新的方式,使得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具有时代性和包容性,也更易引发观众共鸣。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在形式、内容、手法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使得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也更有利于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相信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将继续发展,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有趣的观赏体验。
湖南卫视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叙事研究
湖南卫视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叙事研究湖南卫视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叙事研究引言:湖南卫视自2017年起推出的《向往的生活》以其轻松愉快的氛围和自然质朴的叙事风格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该综艺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温暖的农村生活场景中,引发人们对于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向往的生活》的叙事研究,探讨该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当代电视传播的启示。
一、综艺慢节奏的叙事风格《向往的生活》以慢节奏的叙事方式融入镜头,节奏缓慢,镜头流畅,使观众进入一个心灵宁静的乡村世界。
在大多数电视综艺节目追求刺激和娱乐效果的当下,《向往的生活》以它独特的慢节奏征服了观众。
慢节奏的叙事风格更贴近生活的本质,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二、真实而质朴的农村生活场景《向往的生活》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展现了真实而质朴的乡村风情。
在节目中,嘉宾们将出演地点选在当地的农家乐或农户家中,真实地感受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农民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展现农村的美丽风景、传统文化和农民的热情,节目成功激发了观众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尊重。
三、嘉宾的自然表演与情感共鸣在《向往的生活》中,嘉宾们以最自然的表演方式展示自己,没有剧本和设定,也没有人为的情节安排。
他们直接面对镜头,自由谈论彼此的生活故事和感受。
这种自然的表演方式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框架,使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对嘉宾们的真实性和纯粹性产生共鸣。
四、传递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思考《向往的生活》在展示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节目中嘉宾的亲身体验和介绍,观众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乡村的魅力。
此外,节目中还穿插了一些文化元素,比如农事和民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对当代电视传播的启示《向往的生活》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对于当代电视传播的启示。
首先,慢综艺或许是一个新的制作方向,让观众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宁静。
《2024年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范文
《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真实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然而,随着节目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1. 真实性:电视真人秀节目以真实生活为背景,展现参与者的真实情感和表现,使观众产生共鸣。
2. 娱乐性: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游戏、挑战、竞赛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娱乐性。
3. 观赏性:节目制作精良,画面精美,音效逼真,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观感体验。
4. 互动性:观众可以参与节目投票、评论等互动环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影响1. 文化传播: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传递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 娱乐消费: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重要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3. 价值观塑造:节目中的成功案例和励志故事能够激发观众的积极向上精神,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四、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1. 内容同质化:部分真人秀节目内容相似,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2. 过度商业化:部分节目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节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
3. 真实性争议:部分节目为了追求观赏性和话题性,过度加工和包装,导致节目真实性受到质疑。
4. 侵权问题:部分节目存在抄袭、侵权等问题,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创新内容:鼓励节目制作方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挖掘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元素,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2. 平衡商业与文化价值: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节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
3. 保证真实性:节目制作方应尊重参与者的真实生活和情感,避免过度加工和包装,保证节目的真实性。
《2024年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范文
《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广泛的观众群体。
其通过展现参与者的真实生活和挑战过程,吸引观众对人物、情节及剧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发展历程、影响及未来趋势。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1. 真实性:真人秀节目以真实生活为背景,展现参与者的真实情感和经历,使观众产生共鸣。
2. 娱乐性:节目通过设置各种挑战和任务,使参与者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为观众带来娱乐享受。
3. 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参与节目,与节目产生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欧美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期:以娱乐性为主,参与者多为艺人或名人,内容相对单一。
2. 发展期:真人秀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参与者不再局限于艺人或名人,范围更加广泛。
3. 成熟期:随着节目的普及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真人秀节目开始注重细节和情节的呈现,以及参与者的真实感受和成长。
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影响1. 文化影响: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参与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 社交影响: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可以了解到他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产生社交效应。
3. 娱乐产业影响: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使得更多人参与到娱乐产业的创作与演出中,推动了娱乐产业的发展。
五、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真人秀节目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内容创新:随着观众对传统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疲劳,节目组将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多元化,以吸引更多观众。
2. 技术升级: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生动的观影体验。
3. 互动性增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观众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节目中,如实时投票、实时评论等,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从叙事学视角看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NEWS WORLD有了交集,并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温暖着彼此。
何小萍从刘峰身上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多年来未曾再体会与拥有过的安全感,甚至可以说是一份真挚深沉的爱意。
就如电影中萧穗子所言,“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当刘峰因“触摸门”事件成为口诛笔伐的指责对象时,人性中彻骨的寒冷与虚伪让刘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立与无助,而此时却只有何小萍能真正懂得刘峰,懂得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真诚,懂得他那份善良不被真诚相待时的无助与愤怒。
因为两人的真诚,他们彼此珍惜这份难得的善良。
在刘峰不被理解,最孤独无助的艰难时期,何小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而刘峰同样以善意的行为温暖着何小萍,温暖着那个时代。
当何小萍被文工团孤立受尽委屈时,当她因战争创伤住进精神病院无依无靠时,刘峰也在默默陪伴着她。
如影片最后所言,“两人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但却把彼此当成了唯一的亲人。
”刘峰与何小萍,一个曾经是时代的宠儿,一个曾经是时代的弃儿,两个本不属同纬度的人,却在那段美好的、青春的,却又充满着残酷与悲凉的时代里幸运地遇见了彼此,他们本着对生命善良真诚的态度在对方的生命里留下了最为纯真、最为绚烂的“芳华”。
■参考文献:[1]严歌苓.芳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2]张志庆,皇甫铮.从喜剧现实主义到荒谬现实主义的流变——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J].现代传播,2017(03):75-78.[3]陈思和.被误读的人性之歌——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J].当代作家评论,2017(05):58-60.(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责编:姚少宝保罗·科布利认为,在影视叙述当中,镜头、画面和角色之间的互转属于全知全能叙述,讲述者的选择潜在地将大众带入每个场景中,因此,叙述在任何电影当中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创造了一种“逻辑顺序”,连续地从一个场景进入到下一个场景,而不是有始无终或者杂乱无章。
影视叙述通常依靠处理事件和对话以制造一种特定的“叙述视角”,[1]因此,综艺节目的叙述性从叙事学视角看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马骏【摘要】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影视艺术,都需要通过叙述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综艺节目作为视听结合的电视艺术,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包含了丰富的叙述视角和层次。
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叙事分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声屏世界2023/6实践与创新栏目透视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叙事分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阴李赫翟良方摘要:在新主流电视节目浪潮下,极具文化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依托全新的技术手段和独具匠心的内容设计实现了多感官沉浸体验的叙事表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采用多维度叙事特点和非单一的叙事结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模态。
在文化综艺节目中,多视角叙事不仅可以实现沉浸式的互动,而且可以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塑造得更加具象、立体,为今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文化综艺节目叙事特点叙事结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底气与自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也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内容的输出与溯源、认同与归属彰显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的一大重要表现。
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导下,主流平台积极响应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诗词大会》到贯通古今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为当下艺术的创作构思与叙事模态构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2021年2月,《典籍里的中国》开播,借助技术手段、艺术创造、时空营造等,以虚拟与现实营造的沉浸式声画共筑的叙事方式,将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展现在观众面前,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具象化,让文化典籍真正“活”了起来。
《典籍里的中国》多维度的叙事特点技术维度:数字技术实现古今对话。
技术叙事是行动者挪用异质要素建构技术杂交体的过程中,把要素参与和展开的时间性按次序组织起来的方式。
[1]技术原本没有叙事的功能,但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综艺和晚会中的大量应用,数字技术在创造承载叙事空间与叙事表达的“容器”时,技术间接充当了叙事的隐形媒介,因此数字技术也开始具备叙事功能。
与传统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不同,《典籍里的中国》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旨在打造综艺节目叙事的空间形态,更加逼真地还原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原始面貌”。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1. 引言1.1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是指以传统文化为内容核心,通过电视媒介形式呈现的节目。
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历史故事等内容,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节目中,旨在通过娱乐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和创新,通过现代化的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这类节目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服务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诉求。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涵盖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现代电视节目对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意义。
通过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呈现和传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不仅仅是对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界定,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担当。
1.2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电视媒体也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综艺节目中,以满足观众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最初,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主要以纪录片、访谈、文化讲座等形式呈现。
这些节目主要以传统文化的介绍和解读为主,旨在向观众传递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节目开始采用综艺娱乐的形式,加入互动环节和娱乐元素,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游戏环节、表演、真人秀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使节目更具观赏性和参与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进步,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全方位发展。
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身体叙事与知识生产——以《非遗里的中国》为例
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身体叙事与知识生产—以《非遗里的中国》为例◎曾志华[摘要]知识生产是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的底层逻辑,而身体叙事是非遗传承的主要形式、非遗知识生产的主要载体,亦是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基本叙事样态。
文章选取《非遗里的中国》进行研究,发现该节目的身体叙事主体网络具有纪实性与艺术化互嵌的特征,叙事内容框架以情感唤醒为基底,叙事技巧以交互性与雅趣感为穿引,这使得该节目区别于以往晚会综艺节目的大型演播室模式,亦有别于一对一“拜师学艺”综艺节目的身体实践模式,更趋向于近年开始流行的研学、旅拍模式,强调身体在场的实践知识生产体系,并通过虚实融合的秀演构建非遗项目的艺术化媒介形象。
[关键词]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身体叙事;知识生产;虚实融合近年来,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新的视听产品热点,并带动文博、文旅等产业发展以及文旅(博)产品消费热潮。
以《国家宝藏》《非遗公开课》《非凡匠心》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获得市场的认可以及受众的喜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推出的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不同于以往晚会综艺节目的大型演播室模式,亦有别于一对一“拜师学艺”综艺节目的身体实践模式,更趋向于近年开始流行的研学、旅拍模式—节目制作组走出演播室并来到非遗街区(非遗项目发源地)对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实地寻访、亲身体验与探究。
文化类综艺节目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知识价值,而非遗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厚度、知识广度、记忆深度,且在电视台、网络等多个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知识生产场域中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由于非遗项目具有活态性的特征,不仅有具象的载体,更有生生不息的传承要素—人,因此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由于非遗项目中的技艺、记忆、作品等都附着于“人”这个最活跃的传承要素,因此在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身体叙事是非遗项目在视听符号传播场景中内容最丰富的叙事方式。
相比将非遗项目集中于演播室进行展演或打造任务驱动的“拜师学艺”型非遗文化类综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展现了当前非遗项目面向社会大众的整体姿态,即在地发展、有趣轻松、不断创新、前途广阔。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随着文化多元化与娱乐娱乐化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文化类节目相比,综艺节目注重互动性、情感性和参与性,尝试通过创新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来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文艺陈述,通过以声传情的方式与观众建立更为深厚的情感联系,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首先,综艺节目在受众群体和叙事方式上做出了创新的调整。
随着观众群体的年轻化与多样化,综艺节目也从以往的高谈阔论、学术研讨转向更为通俗易懂、活泼有趣,引用大量流行文化符号与时事新闻内容,以温馨幽默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感受人文情怀。
例如《声入人心》等音乐类综艺节目,它将选手的音乐表现与个人故事完美结合,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选手们的人生经历,通过音乐将情感传达给观众。
其次,综艺节目注重参与性和话题性,以真实场景、感人故事等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比如《奇葩说》等节目通过选手的表现和观众的互动,展现出一个个真实而又具有话题性的人生故事,探讨人性、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让观众能够心灵共鸣、为之感动。
这种互动性和真实性让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更好地反映观众需求,拉近节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强大的参与感和话题关注度。
最后,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上也注重语言文化的塑造。
通过创新语言表达方式,节目能够更好地传递文化内涵,使观众更为深入、直观地感知文化艺术的魅力。
例如《中国好声音》这类节目将中文传统文化元素和音乐形式相结合,采用中文歌曲和经典诗词的朗诵,使观众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丽与魅力。
总之,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让声音传递情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其中,观众的参与感和话题关注度将作为文化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相信,在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将会更加创新、更具互动性和情感性,让观众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和多样风情。
《2024年《上新了·故宫》叙事策略研究》范文
《《上新了·故宫》叙事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上新了·故宫》作为一档融合历史与文化、展现故宫文化精髓的综艺节目,自播出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精心的叙事策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新了·故宫》的叙事策略,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其他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供借鉴。
二、节目概述《上新了·故宫》以故宫为背景,通过明星嘉宾的探索与解读,展现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物鉴赏、历史解读、文化传承等方面,旨在让观众在娱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叙事策略分析(一)多维度叙事视角《上新了·故宫》采用多维度叙事视角,将明星嘉宾、专家学者、观众等多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故事的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既体现了节目的互动性,又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元。
(二)故事化叙述节目以故事化的方式叙述故宫的历史文化,通过生动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使观众产生共鸣。
同时,通过设置悬念和冲突,增强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三)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呈现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通过高清的画面、精美的布景和灯光,以及配乐和解说词的运用,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享受。
此外,节目还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宫之中,增强了沉浸感。
(四)情感共鸣的营造节目通过讲述故宫的历史故事、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嘉宾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通过弹幕、评论等互动方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四、成功原因分析(一)内容丰富多样《上新了·故宫》的内容涵盖了文物鉴赏、历史解读、文化传承等方面,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同时,节目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了节目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二)叙事策略得当节目采用多维度叙事视角、故事化叙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呈现以及情感共鸣的营造等叙事策略,使得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大量观众。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和网络平台上备受欢迎。
这些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娱乐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方面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重点探讨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方面的表现,分析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
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故事的一种节目形式。
它通常采用音频作为主要媒介,辅以图像和文字的展示,将音乐、故事、情感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种节目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表现形式,还在叙事策划和构思上有了全新的创意。
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音乐与故事的结合:以声传情的节目在叙事构思上善于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通过音乐的旋律、情感和节奏来衬托故事情节,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这种音乐与故事的紧密结合,使得节目呈现出更加生动和感人的叙事效果,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形式。
2.真实故事的讲述: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讲述的往往是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情感、成长等方方面面。
这些故事通过声音的传达,直击观众的内心,引发了观众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起到了一种深刻的启发和感染作用。
3.注重情感共鸣:以声传情的节目注重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音乐和声音的表达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在情感上与故事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加深了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使得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加深远。
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多元化的叙事形式:以声传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叙事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叙事形式。
它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和声音来进行叙事,还可以采用配图、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叙事内容,增强叙事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在制作文化类综艺节目时,节目内容的品质和深度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人们对历史、地域文化的热爱,文化类综艺节目愈发受到欢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让节目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是传递文化信息、传承历史和提高观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面对众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如何破圈是现在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于2019年播出第一季,到2023年已经播出第三季。
《故事里的中国》通过演员表演与戏剧形式相结合,以人物故事为线索,通过演绎经典名篇、重现历史场景、讲述时代传奇等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众呈现了一个有趣、有料、有情怀、有温度的节目。
该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了一档备受欢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1.《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1.1 立足文化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故事里的中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故事中,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传递给观众。
节目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呈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故事里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节目收视节节攀升。
每一季的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故事里的中国》在制作中注重深入挖掘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和内涵,将历史和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建筑和传统绘画等元素的运用。
节目通过经典名篇、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等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节目在演绎经典名篇时,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历史人物等融入到经典名篇中,从而让观众感受到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
同时,节目通过重现历史场景,再现历史故事中的经典片段和历史人物,让观众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摘要】传统文化节目在当今电视市场陷入低迷的境地,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的热门选择。
叙事创新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本文将探讨叙事创新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并借助案例分析展示其效果。
声音在叙事传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能够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叙事创新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意义在于提升节目品质和观众体验,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叙事创新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创新、声音、传统文化、案例分析、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文化节目在当今电视市场上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传统文化节目显得过时和单调,很难吸引到年轻观众的关注。
由于传统文化节目缺乏创新和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大降低。
为了重新焕发传统文化节目的活力和魅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化类综艺节目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创新理念,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成功地吸引了大批观众。
叙事创新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提升节目品质和观赏体验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声音的传达,节目能够更直接地触动观众的情感,传递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电视综艺节目的大环境下,文化类节目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题材之一。
随着观众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这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制作人员和节目创作者面前:如何通过叙事创新来激发观众的兴趣,让他们对文化类综艺节目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使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类节目一直以展示历史背景、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为主题,但其形式和叙事方式相对单一,缺乏新意和创新。
场景理论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的策略分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085如今传统文化受到大众的重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大数据+新媒体的时代,《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档精神文化和传播效果双管齐下的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如春日里的暖阳,为节目市场带来了希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
一、《典籍里的中国》场景传播的独特视角分析叙事场景的关键构成因素是舞台环境的搭建和心理空间的展现,而场景传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真实再现”的记录手法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参与感。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场景打破“一时一地”的常规界限,利用5G、AR、VR 等高科技进行视觉传播,配以逼真的舞台环境和精美的服饰、化妆、道具等,加之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大大扩展了心理表达空间。
以《史记》片段为例,观众在年轻“司马迁”与老年“司马迁”与主持人撒贝宁的交流中,感受到《史记》这部巨著完成过程中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到中国文化延续传承的精神财富;演员细腻的表达及深厚的台词功底也在情景交融的气氛体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场景传播的目标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适配,关注个体“此时此地”的需求,通过精准传播促进深度互动行为,建立情感认同[1]。
《典籍里的中国》突破了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陈旧模式,利用场景的设置巧妙地将历史故事化,通过戏剧式地表演展现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同时,主持人撒贝宁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当代读书人。
在他的牵引下,无论是电视机前还是现场内观众的参与感都被积极地调动,从而拉近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的距离,提升了传播内容的感染力。
在讲述《史记》故事的片段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经由场景构建,见到了由演员王学圻、张晓龙饰演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由张晓龙扮演中年司马迁,王学圻扮演老年司马迁),开始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这场对话中,场景表达壮观宏伟,内容表达立意丰富,在对话撰写《史记》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时,观众从主持人撒贝宁的视角感受到古人为记录历史而付出的艰辛,多次潸然泪下。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近年来,随着综艺节目的热度不断攀升,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了观众追捧的焦点。
在这些节目中,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创新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
而其中以声传情的叙事方式,更是成为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音乐类、文化传承类和纪录片类综艺节目中,探讨以声传情的叙事创新,分析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音乐类综艺节目:唤醒文化记忆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深入人心,唤起对特定时代和场景的回忆,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通过声音的传播和唱曲者的情感表达,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进而领略到文化的丰富多彩。
《歌手》《声入人心》等节目以个性鲜明的歌手阵容和多样化的音乐元素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这些节目中,歌手们通过深情的演绎和音乐的力量,将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带给观众全新的听觉体验。
他们不仅传递了音乐本身的魅力,更是通过自己的表演,传达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下的共鸣。
观众在欣赏这些节目的也在心灵深处找到了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唤起了文化记忆。
二、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通过声音的传播,在叙事创新上更是发挥了独特的功效。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生活的融合,这些节目将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演绎,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非常静距离》《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巧妙呈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地域风情。
在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们通过声音的描述和表达,将人们引入到一个个地方美食的故事中,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食的记忆和情感。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存,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纪录片类综艺节目:发现和传播文化的价值纪录片类综艺节目通过声音的传播,向观众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情和历史背景。
文化传播视域下地方卫视文化类节目的叙事创新——以河南卫视《舞千年》为例
第38卷第2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8,N o .22022年3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2022ʌ收稿日期ɔ2021G12G20ʌ基金项目ɔ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一带一路 战略驱动下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17X M Z 072)ʌ作者简介ɔ石蓉蓉(1980-),女,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研究.文化传播视域下地方卫视文化类节目的叙事创新以河南卫视«舞千年»为例石蓉蓉,杜银转(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河南卫视制作的«舞千年»节目播出后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收视效应.文章使用N v i v o 11p l u s 软件,对该节目的叙事内容㊁叙事形式㊁叙事结构㊁受众评价等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该节目以历史㊁文化㊁心理和现实空间的内容架构与传统文化内涵同舞蹈艺术的有机结合创新了节目的叙事内容,用夹叙夹 艺 ㊁时空交错㊁虚实结合的前卫的叙事方式,以及戏剧式段落结构和渐进式线性结构实现了双线并进的叙事结构的创新,成为地方卫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实践的成功典范,为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与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ʌ关键词ɔ文化传播;文化类节目;舞千年;叙事创新;N v i v oʌ中图分类号ɔJ 905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2G0104G08N a r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o fL o c a l T VC u l t u r a l P r o gr a m s f r o mt h eP e r s pe c t i v e o fC u l t u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C a s e s t u d y o fH e n a nT V s D a n c i n g fo ra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S H IR o n g Gr o n g,D U Y i n Gz h u a n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M e d i a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r o g r a m D a n c i n g f o r a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p r o d u c e db y H e n a nT Vh a s g a i n e d g o o d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ea n dv i e Gw i n g e f f e c t a t h o m e a n da b r o a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N v i v o 11p l u s s o f t w a r e i su s e d t oa n a l yz e t h en a r r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n a r r a t i v e f o r m ,n a r r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a u d i e n c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p r o g r a m.I t i s f o u n dt h a t t h e p r o g r a mi n n o v a t e s t h en a r r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p r o g r a m w i t h t h e o r g a n i c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a n dr e a l i s t i c s p a c e c o n t e n t a r G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w i t hd a n c ea r t .T h en a r r a t i v em o d eo f t h ev a n g u a r dw i t hn a r r a t i o n i n t e r Gs p e r s e dw i t ha r t ,t i m e a n ds p a c es t a g g e r e d ,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v i r t u a l a n dr e a l ,a sw e l l a s t h ed r a m a t i c p a r a g r a p h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v e l i n e a r s t r u c t u r e ,r e a l i z e s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d o u b l e Gl i n en a r r a t i v es t r u c t u r e ,a n db e c o m e sa s u c c e s s f u l e x a m p l eo f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eo f l o c a lT Vc u l t u r a l p r o g r a m s .I t p r o v i d e su s e f u l i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c r e a t i o na n d p r o m o t i o no f c u l t u r a l p r o gr a m s i nC h i n a .K e y wo r d s :c u l t u r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 p r o g r a m ;D a n c i n g f o r a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n a r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N v i v o 一㊁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软实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有关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指出这不仅是延续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内核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传播,各级各类媒体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场域,对此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些年,我国电视媒体在新的媒介变革冲击下,都在积极探索应对新挑战㊁新环境的创新与发展路径,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被搬上了荧幕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与反响,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中国文艺»,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㊁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等,专注于深耕传统文化知识领域,致力于文化类硬知识的普及.然而,纵观全国电视媒体在文化类节目的制作上,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对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表达,普遍存在着创新力不足㊁内容同质化㊁快餐式制作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河南卫视在2021年制作的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深度的呈现,表现形式的炫目与强感染力成功出圈,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地方卫视突围范例.其中该台在年末播出的«舞千年»节目所打造的全新的文化综艺形式,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采用文化+剧情+舞蹈+综艺的创新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电视综艺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范式,更有效地利用了融媒时代的多平台协作与参与性优势,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用舞蹈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㊁艺术与视觉盛宴,节目不仅在一个月内取得了8000多万的播放成绩,更收获了9.9分的受众高分评价.对«舞千年»及其系列节目进行内容分析,解剖该节目在叙事内容㊁叙事方式㊁叙事结构方面的创新策略,对于提升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创意水准和文化传播效力,以及探索未来这一领域可拓展㊁完善㊁提高的方向与空间大有裨益.二㊁古今对话:«舞千年»的叙事内容㊀㊀«舞千年»是河南卫视创作,B站联合播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定位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以舞蹈阐释中华文化精粹及人文精神为主旨.节目由主线节目«舞千年»和衍生节目«寻舞计划»两大部分构成,舞蹈类型横跨中西,以五千年的历史为时间脉络,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和剧情演绎手法,在古今对话中对中华舞蹈艺术与深邃的文化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展现.独具创意的叙事内容是该节目的最大亮点,创新了我国文化类节目制作的叙事类型与模式.本文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 v i v o11p l u s,按照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式,对«舞千年»和«寻舞计划»的内容进行了编码.(一)叙事内容的架构«舞千年»在叙事内容上打破了逻辑的框定和时空的限制,采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历史空间㊁文化空间㊁心理空间和现实空间[1]四个维度进行了内容架构,实现了传统故事的现代化表达和专业知识的大众化表达,降低了专业舞蹈的艺术门槛,在优化观看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知识接受度.历史空间的构建增强节目的历史厚重感.«舞千年»中历史元素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历史场景㊁历史人物㊁历史年代㊁历史故事㊁传统礼仪等方面,这些元素在节目中相互配合㊁互为依存,打造了一个颇具真实感的历史空间.首先,节目的四大主线故事都是沉浸的历史场景,分别为东汉时期的铜雀台㊁唐朝的上阳宫㊁北宋的陈季常家和现代的火车站,根据N v i v o生成的历史时代节点层次图(见图1)也可以发现,节目中重点表现的历史时代和主剧情设置的时代具有一致性,分别为汉代㊁唐代㊁宋代和现代.除此之外,舞蹈剧情部分的许多子故事也都是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根据统计,节目中一共出现了40位历史人物,节目组通过剧情的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故事,借用这些历史人物的视角和口吻介绍舞蹈知识和文化知识,打造了一个个独立的历史空间,将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故事呈现出来,既弥补了舞蹈善于抒情而逊于叙事的不足,也让观众对中华经典历史故事和专业舞蹈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达到了知识普及和文化沉淀的作用.各朝代所占的篇幅比重如下图所示.图1㊀N v i v o生成的历史时代节点层次图㊀㊀文化空间的构建提升节目的文化高度.作为一档文化剧情类舞蹈综艺,文化元素的呈现至关重要,«舞千年»中文化空间的构建主要由主线节目«舞千年»中的历史文化介绍和衍生节目«寻舞计划»中的舞蹈文化介绍两大部分构成.首先,主线节目中对舞蹈的介绍和评价多以荐舞官台词互动的形式出现,编码结果显示共有55个参考点,而多数的历史文化介绍集中在子故事中,具体表现为台词中古诗词的使用,剧情中常识和习俗的介绍,以及屏幕上文物的图片补充和字幕注解,比如古诗词有«诗经»«论语»«琴歌»«将进酒»等,常识和习俗有笄礼㊁宋代四雅㊁授爵文书㊁上巳节等,文物补充和字幕注解有«冰嬉图»㊁家信木牍㊁汉代织锦护膊,以及其他文化知识的简介.除此之外,衍生节目«寻舞计划»则用 寻舞任务 的方式解锁更多舞蹈背后的故事,对舞蹈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补充,本文根据编码结果为«寻舞计划»绘制了词云图(见图2),可以看出,衍生节目主要是以舞为核心,展现更多关于舞蹈的 传统 文化 和 故事 .总的来说,该节目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文化知识与剧情㊁舞蹈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在促进故事完整的同时,还实现了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真正做到了以舞蹈相通,用文化交融,展示了舞蹈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图2㊀N v i v o 生成的«寻舞计划»词云图㊀㊀心理空间的构建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心理空间是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或因观者的情感动因而形成的空间形象.[2]«舞千年»充分发挥了舞蹈的抒情功能,随着剧情的展开,在适当的时候用舞蹈表演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舞蹈与剧情巧妙自然地联结起来.周登富将心理空间的造型特点分为正衬设计和反衬设计两种,正衬设计是指故事的空间氛围和人物的情感呈正相关,反衬设计与之相反,«舞千年»在塑造心理空间时将这两种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逍遥»«残烛»«点绛唇»等舞蹈的表达,都和剧中人物的感情保持一致,随着喜悦而轻快,随着悲痛而压抑,而«秭归»«念起桃园»等舞蹈则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更能理解舞蹈表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从N v i v o 生成的舞蹈呈现方式节点层次图(见图3)可以看出,«舞千年»中舞蹈表演部分除了表现情感,还会以代替剧情㊁在剧情中表演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㊁梦境㊁回忆和幻境六种主要形式出现,比如«侠骨伞影»«越女凌风»和«秦王点兵»直接以舞蹈表演代替了剧情中的打斗场景,«五星出东方»«大河三彩»和«梦幻伎乐天»都以舞蹈的形式呈现了人物的梦境和幻境,«背影»«残烛»和«秭归»都用舞蹈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和回忆.这些颇具创意的舞蹈形式,与剧情自然衔接又相互配合,既呼应了节目主题,又创新了表达手法,共同构建了一个个独立的心理空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促进情感共鸣,完成文化认同.图3㊀N v i v o 生成的舞蹈呈现方式节点层次图㊀㊀现实空间的构建增强节目的真实感.现实空间是指故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在«舞千年»中主要表现为主线节目的实景化拍摄和衍生节目在现实世界的补充叙事.首先,主线节目使用了大量的自然实景,比如«踏歌»在缙云仙都取景,«越女凌风»在贵州黔西南取景,这些真实场景的使用,加深了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也使得节目的画面更具质感,更具观赏性.另外,«寻舞计划»作为«舞千年»的衍生节目,发挥着补充叙事的作用,节目组到达成都㊁上海㊁呼和浩特㊁昆明㊁北京等二十多个城市,以寻舞任务为线索,为观众揭示舞蹈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和相关知识,在现实空间中激起观众的探知欲,达到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目的.(二)叙事内容的文化内涵«舞千年»用多元的创作风格对传统舞蹈进行了创新表达,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充实的内容背后,更具吸引力的是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更迭延续至今,自始至终一直根藏于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里,«舞千年»通过新的形式将传统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进行连结,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记忆,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不同于传统文化类节目的说教和宣讲,«舞千年»对于文化内涵的传达比较自然含蓄,表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多样,除了通过剧情演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表达之外,该节目还利用一些声画符号实现意涵隐喻,比如色彩㊁道具㊁场景和舞韵的设计都和剧情对应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方式,节目将原本抽象的舞蹈意涵和严肃的价值宣传以一种更加随意和自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也很好地平衡了娱乐性和文化性之间的关系,寓教于乐,更易于观众接受.通过对«舞千年»的内容进行编码,本研究发现,该节目主要设置了虚构故事和有历史元素的故事两种类型(见图4),然后在不同的故事框架之下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其中,虚构故事中的思想内涵集中于保护环境㊁儿女情长㊁家国情怀㊁民族精神㊁女性自立和追求梦想;有历史元素的故事中,思想内涵多集中于个人情感㊁和合思想㊁家国情怀㊁价值观和忠孝仁义.可以发现,在整个节目架构中,有历史元素的故事占多数,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更具历史性,这正好与节目的文化定位相符合;而虚构故事中,除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内涵之外,还包含一些更具现代精神的价值观,比如环保意识和女性意识.具体来说,这些故事中的思想文化内涵,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和民族智慧,也和当下我国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昭君出塞»«五星出东方»«布衣者»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崇尚和谐㊁兼爱非攻的 和合 思想,与新时代协和万邦㊁和衷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核;«踏歌»«逍遥游»«孔子»«李白»这些故事对修身立德㊁文人风骨㊁大同思想的展现,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追求;«赵氏孤儿»«关公»«秦王点兵»这些故事中所表现的忠孝仁义㊁君国为大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契合;«幻世金刚»«火»«越女凌风»这些虚构故事中所表现的守护精神㊁传承精神㊁女性意识及环保意识,也与当今社会勇于担当㊁传承创新㊁团结友爱和生态文明等理念不谋而合.可以看出,«舞千年»中所蕴含的这些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依托和历史基础,同时也证明,当下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都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㊁赓续不断,而且在新时代还扩充了新的价值内涵,做到了薪火相传㊁历久弥新,迸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图4㊀«舞千年»思想内涵柱状图三㊁创新前卫:«舞千年»的叙事方式㊀㊀«舞千年»聚焦中国舞蹈文化,大胆创新叙事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影视㊁舞蹈㊁综艺的跨界组合,通过创新前卫的节目形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并采用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㊁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㊁感官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和立体完整的故事呈现等叙事方式,实现了夹叙夹 艺 ㊁时空交错㊁虚实结合㊁多元视角的叙事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一)夹叙夹 艺 :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作为一种创新艺术表现力的叙事手法,故事化叙事以其戏剧性㊁艺术性㊁感染性的特点,在纪录片创作和新闻节目制作中广受欢迎,而近年来许多综艺节目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表达方式,满足了观众的多元期待,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同时在戏剧化表现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社会价值的传递,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文化类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主要是将节目的人物㊁场景㊁情节等纳入某一个故事框架,以故事为载体,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完成节目叙事,实现文化元素㊁文化内核㊁文化价值的呈现和传播.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又称作 套层式 或 套盒式 结构,何柳曾将套盒式结构定义为一种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结构方式[3],而在电视节目中,嵌套叙事大多表现为大的故事剧情嵌套多个小故事剧情,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叙事内容,在整个大的叙事框架中形成多级的叙事分层.«舞千年»将故事化的内容叙事与嵌套式的结构叙事结合起来,在 传承中华文脉,积攒舞之精华 重著«十二风舞志» 的总故事框架下,分别设置了以东汉㊁盛唐㊁北宋㊁现代为背景的四大主线故事,并在主线故事之下又为每个舞蹈设计了独有的故事情节,共计24个子故事.热奈特曾将故事叙事者分为外叙事者和内叙事者,提出叙事分层理论,所谓叙事分层,是指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4].在«舞千年»主线剧情中,五位嘉宾化身历史人物作为荐舞官,是主剧情的外叙述者,主要讲述第一层次的故事,即四个时代背景以及角色设定下的故事内容,在叙事的过程中引出舞蹈故事并将其串联起来,起到框架作用.在主剧情之下,舞蹈演员又化身为子故事中的人物,演绎舞蹈剧情并进行专业的舞蹈展示,是整个故事的内叙事者,起到了解释说明作用.在这种嵌套式的故事化叙事中,«舞千年»既有丰富的故事内容,也有专业的舞蹈艺术表演,夹叙夹 艺 地完成了舞蹈内容和舞蹈文化的创新呈现.(二)时空交错: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故事的情节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舞千年»通过构建不同的叙事空间,打破了传统综艺中演播厅的时空限制,整体呈现出了主题并置的多空间叙事特征.主题并置是指构成文本的所有故事或情节线索都是围绕着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观念展开的[5],«舞千年»在主线剧情下嵌套了24个子故事,每个子故事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都独立㊁完整地再现了舞蹈对应的剧情,彼此之间也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和明确的时间顺序,但是都统一在 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 的主题之下,比如«相和歌»再现的是汉代盘鼓舞,«踏歌»聚焦于传统节日上巳节㊁«丝路花雨»则介绍了敦煌舞.«舞千年»通过这些各自独立的舞蹈故事,在不停的时空转换中对节目的叙事主题进行多方位㊁多角度的呈现,使得整个叙事更加完整,更有张力,提升了节目品质,也优化了观看体验.(三)虚实结合:感官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沉浸感 是近几年综艺市场的热点话题,«舞千年»不同于以往节目里将舞台作为沉浸感的载体,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叙事过程的始末,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场景呈现㊁情节设计㊁服化道㊁音乐类型㊁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上都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图5㊀舞蹈场景形式饼状图㊀㊀在场景呈现上,«舞千年»分别设置了历史场景㊁自然实景㊁道具布景和特效场景四种场景形式(见图5),搭建历史场景打造剧场感,使用实景拍摄增强沉浸感,巧用道具营造氛围感,并利用后期特效提升科技感.在情节设计上,节目剧情虽为虚构,但是具体人物角色却是真实存在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也都以真实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为参考,并且融入了一些野史和网络热梗,既有人物特色,又有戏剧冲突,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看热情,另外,该节目也不断通过字幕提示的方式强调角色信息,强化剧情沉浸感,编码结果显示,«舞千年»中人物角色提醒的参考点就高达227个.在服化道上,节目组邀请了专业的礼学指导,服饰精致考究,妆容点到为止,礼仪规范准确,道具贴合历史,达到了影视剧的服化道标准,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每个镜头都极具质感,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端庄美感.在音乐类型上,编码结果显示(见图6),«舞千年»主要通过五种音乐类型来烘托情绪㊁激发想象,其中,占比最多的音乐类型是纯音乐,高达63%.在后期制作上,节目组利用三维㊁5G和A 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时空完美结合,呈现出了精妙绝伦的舞台效果,提高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除此之外,«舞千年»的虚实结合还体现在与观众的互动上,在每期节目的最后,节目嘉宾就会把 采舞官 的任务交给观众,由观众投票选出十二支舞蹈,共同完成«十二风舞志»的重著,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所以,可以说«舞千年»在剧情㊁细节㊁服化道㊁特效㊁舞台效果和演员表演上都做到了高质量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舞蹈大秀.图6㊀音乐类型饼状图㊀㊀(四)多元视角:立体完整的故事呈现叙事视角也称为叙事聚焦,指叙事过程中叙述语言对叙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某种角度[6],兹韦坦 托多洛夫曾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㊁内视角和外视角三种,«舞千年»在内容呈现和主题表达的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三种叙事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故事世界,让故事的叙事变得更加立体和完整.全知视角引领故事全局.全知视角又称零视角或第三人称视角,即叙事者拥有全知全能的能力,知晓故事的所有走向和变化,站在上帝视角进行叙事.«舞千年»中导演和编剧在故事之外统筹全局,利用镜头语言和旁白字幕等刻画人物形象㊁表现故事情节㊁引导剧情走向,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着眼于文化历史和舞蹈作品,用影视化的形式对整个节目进行了全局化的描写.内视角增强故事真实感.内视角即叙事者=人物,用第一人称视角传达出故事人物所感知到的一切.«舞千年»中内视角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嘉宾扮演的历史人物㊁舞蹈剧情中的主人公以及衍生节目里的寻舞人三个方面.首先,五位嘉宾在整期节目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历史人物,依据历史背景和角色定位进行叙事,在互动的过程中对舞蹈进行介绍和评价,巧妙代替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串场作用,并且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所推荐的舞蹈又与真实历史人物的关系和性格形成了呼应,使得整个叙事变得更加连贯和合理.其次,24个子故事中都有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在自己的故事空间中讲述角色的故事,带领观众感受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为后面的舞蹈部分做好心理建设,放大舞蹈的感染力.最后,衍生节目«寻舞计划»直接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叙事手法,以任务为线索,记录寻舞人在解锁任务中的亲历见闻,以直观㊁真实的表现方式带领观众一起探索,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真实感和参与感.外视角扩大故事想象空间.外视角中叙事者对故事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毫不知情,叙事者<人物,只陈述客观事实不做解释,让观众自己思考和判断,并适时留白,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在«舞千年»中,摄像机是外视角的承载者,尤其是在衍生节目中,用客观的镜头记录寻舞人的所见所闻,让观众自己进行联想.比如第二期寻舞计划去到希拉穆仁草原时,画面中出现了许多空镜头,展现了昭君曾经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对昭君出塞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还有在服饰博物馆,镜头对那些精美的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展示,让观众自己体会传统服饰中的文化气息;再比如第五期寻舞计划的结尾,画面对张渠编曲的过程进行了展示,配以«采薇»的改编版成品,在大气恢弘的音乐中,不用多作解释,就能让观众体会到民族音乐创新与改编的价值.四㊁双线并进:«舞千年»的叙事结构㊀㊀叙事结构是对叙事内容的整体架构方式,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就是情节安排,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叙事结构则是讲故事的具体安排方式,不同的结构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节目特点.«舞千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戏剧式段落结构和渐进式线性结构两种叙事框架,整个节目的内容都是在这两大叙事结构中进行的.(一)戏剧式段落结构增加叙事张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家玲在«影视叙事学»中指出,戏剧式段落结构,往往不是由一个故事来贯穿全片而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故事来构成,而每个小故事的自身结构又都具有鲜明的戏剧性特征,完整而独立.[7]«舞千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戏剧式段落结构.首先,四个主线故事分别设定在不同的时代,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其次,24个子故事一共讲述了24个不同的舞蹈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完整的叙事内容,并且保持平行,在这种结构下,子故事嵌套在主线故事中,虽然所有故事都。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
972020“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主要是一种叙事艺术。
”[1]电视将无序的画面和声音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起来再现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并以此建构特定的社会意义。
在电视叙事过程中,时间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压缩,空间可以自由地转换和放大,“电视再现的是‘现实的延长’,它能像文学那样无限扩大叙事空间,自由运用时间,细腻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把故事情节叙述为一个整体。
”[2]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业界竞争压力的激增和节目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创新叙事模式,转变叙事视角、寻找新的叙事焦点已成为提高电视节目叙事能力的必然选择。
其中,扩展叙事空间是电视节目叙事进阶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而言。
“无视空间向度紧迫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其结果就是导致对一个故事的性质的过分简单化。
”[3]对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而言,在构成其叙事文本的诸多元素中,故事和人物无疑是居于核心的位置,但故事的产生和人物的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离开具体的符号空间,单靠叙述者的阐释和节目观众的想象是无法让节目受众进入“沉浸式”观看状态的。
换言之,叙事空间是联结节目观众记忆和想象的核心载体,叙事空间的拓展是提升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品质、提升节目受众观看体验的重要元素,在新时代语境中,面对节目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已成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进阶的重要路径。
一、物理空间的拓展演播厅叙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惯用的叙事选择,其基本模式是通过主持人的话语牵引,辅之以音乐、画面等手段,让观众进入预设的故事情景或人物活动中,并在节目受众产生共鸣、震撼、感悟等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完成文化传播以及节目售卖的目的。
然而,随着节目创作环境的变迁以及观众观看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的演播厅叙事空间已不能满足节目受众的观看体验需求,多重叙事空间的建构已成为必然选择,其中,物理空间的拓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可以提升节目叙事的表达意境,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立体的观影体验。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娱乐类综艺节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其叙事上也随之迎来了创新的时代,以声传情成为了其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以声传情指的是通过声音、音乐、声效等手段来表达情感或者气氛。
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以声传情的运用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生动、感人的叙事体验。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拥有优秀的声音美化与音效组合的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比如,《中国好声音》中的选手们通过声音和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音乐感受和情感共鸣。
而在《爸爸去哪儿》中,则通过亲子之间的声音、对话及背景音乐等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亲情与陪伴的重要性。
这些节目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以声传情的手段在其叙事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会通过声音、音效的巧妙运用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新叙事方式。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朗诵、说唱和音效,使传统诗词与当代音乐相结合,打破了古老诗词的沉闷和单调,让诗词不再是一种老古董式的文化形式,而是更加现代化、时尚化的文化形态。
另外,《偶像练习生》这样的综艺节目,通过对选手的声音进行训练和塑造,从而呈现出一种更加完美、华丽的声音效果,让节目中的选手们更加引人注目,更加耳目一新,使其叙事内核与表现形式之间的互动性达到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中,以声传情的手法可以通过丰富的音效组合,凸显出节目中的人物情感与氛围,通过声音、音效的巧妙运用来创新叙事方式,让人文、艺术、娱乐等元素更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呈现一种更加真实、生动、感人的叙事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方式浅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声屏世界2022/6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方式浅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阴段文婧摘要:在当前视听艺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相对处于弱势。
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注入“沉浸式艺术”为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唤醒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分析其实现破圈背后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叙事方式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1年2月12日推出的全新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第一季共11期,于2021年10月10日完结。
节目从中国古代典籍中精选出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在篇目中选出多个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影视叙事、话剧表现、综艺串联等手法巧妙地将典籍中的故事和价值内涵呈现出来。
本文将从立体化的叙事表达和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两个方面来浅析《典籍里的中国》的叙事方式。
立体化的叙事表达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继承了《国家宝藏》和《故事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的创作理念,采用“访谈+文化戏剧+影视”的形式,将节目分为了对话间、典读会、话剧表演三个部分。
对话间重温典籍。
对话间尽显思想的碰撞,《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几组对话由浅至深,让观众慢慢走进典籍里,同时也让典籍中的人物慢慢走进观众心里,以达到带动全民去读典籍、学典籍的效果。
首先,《典籍里的中国》设有环节———有“典”意思。
该环节由主持人王嘉宁和“护书人”对本期典籍进行一个由破至解的过程。
以第一季第一期《尚书》篇为例,主持人王嘉宁与古代读书人伏生在这个环节进行了互动。
伏生道:“我自幼读《书》,读了九十多年。
”“先生说的《书》,就是我们说的《尚书》,从战国到秦朝再到汉朝,先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六个皇帝,您活了有一百岁。
”这里即开始破题,引入本期所要讲述的古籍《尚书》。
其后主持人说:“后世人永远都记得秦末的那场大火,您用生命保护《尚书》,用一辈子去传播《尚书》,所以后世说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叙事符号研究——以《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为例
声屏世界2021/9实践与创新栏目透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叙事符号研究———以《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为例阴毕梦瑶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引领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各平台纷纷涌现。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传递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具备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深受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文章以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为例,从节目叙事内容的人物符号、文物符号、文创符号三个方面着手,着重研究节目中其元素符号的表达意义。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叙事符号《上新了·故宫》2019年11月,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正式播出,作为中国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播出便受到观众的好评,节目相关话题也频登微博热搜榜。
第二季更大范围地解锁了故宫文化,带领观众探索更神秘更多元的故宫印记。
节目在对故宫文化的追寻与解密的过程中,通过叙事内容的人物符号、文物符号、文创符号三个方面对故宫璀璨的民族文化进行解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带到观众视野中,让人感叹中华文化之美。
人物符号:探索故宫文化,寻找印记在《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中,邓伦、张鲁一作为新品开发员,每期带领观众解锁不同的故宫探索任务。
新品开发员的文化探索者的身份超越其本身的演员角色,更多以平易轻松的方式提出问题,寻找这座皇家宫殿的秘密故事,并且每期会有一位新品助力开发员。
新品助力开发员的选择强调与每期主题文物的符合度,由主题文物的不同故事背景贴身打造,并由与主题文物有渊源的明星担任。
在第三期《紫禁城里的“宇宙全人”》中,为探索出为何很少夸人的雍正皇帝却称其十三弟怡亲王为“宇宙全人”的任务时,节目邀请了曾饰演过怡亲王的袁弘为新品助力开发员,把观众带入到情景中去,跟着怡亲王的脚步去探索“宇宙全人”的一生。
节目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探索故宫文化的象征,他们在故宫研究院的专业人士的带领下,不断向观众展示故宫里未开放的神秘区域,寻找故宫里最初的历史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
近几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处于一种大爆发的态势,娱乐综艺
过多产生的审美疲劳已经满足不了电视受众心理趋向于多元化的内
容需求,加之当前人们对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重视,促使荧屏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兴起并火热起来。
目前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已有传播学和具体节目案例的分析研究,但是从叙事学视角进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却很少。
此篇论文就将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分析引起观众热议的《朗读者》,同时再结合几档现象级火爆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案例,从叙事元素和叙事策略角度深度探究其成功的因素。
论文主要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是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的本体分析,集中在研究
的理论基础、节目类型概念界定、叙事语境以及对此类型节目的现状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朗读者》这一案例的主要叙事元素构成,叙事主体、叙事模式以及叙事的时间和空间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结构得以建构起来,呈现出新的特点;第四章重点论述了《朗读者》通过叙事人称、表现手法以及叙事风格等叙事策略来达到其预定的传播效力和社会影响力;第五章总结了《朗读者》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