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合集下载

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文档

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文档

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文档《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教材和学生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黎仁东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阅读实验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

具体表现如下:一、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

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

黎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

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

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黎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 只有一个地球》自评课

《 只有一个地球》自评课

《只有一个地球》自评课莱西市滨河小学张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讲读文,主要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读自悟,多读多想,分小组讨论交流,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两遍然后提出“课文时从那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4、学习本文是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表达上用词准确,行文严谨的特色,学习时,我引导学生再送读中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学习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教师要作好参谋,不课越俎代庖。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话所读写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5、遵循教学规律,坚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依照教学大纲,第一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并找出课文中心句。

第二步,细读课文,逐段理解课文,最后再回到整体、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6、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培养自学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活动时间。

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读一读,这段写了什么?(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抓注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再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和适时的点拨、评价上。

教学札记: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1、“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之战其中的五分之一”说明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3、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联系全文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研评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研评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研评课第一篇:点评《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听了网络阅读课《只有一个地球》后作了精彩的点评,现整理如下:信息技术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逐渐进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逐步走进教育领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语文拓展了视野。

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我始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等于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应该是融合,应该发挥1+1的效益,追求和谐性,追求用得恰到好处,要强调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学手段的唯一性和非它性。

此外,还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围绕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优化教学过程,升华文本语言的体悟,从而提高学生信息和语文素养。

在这节网络课上,我欣喜地看到课堂上运用大量的信息,并创造性地运用处理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课堂上图片、文字相得益彰,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学生能有选择地进入学习网站,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指向性明确。

这样选择一个内容、一个点切入去了解“生态灾难”带来的后果,通过相互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比较注重实效。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了一点研究成果就可以马上发送到交流区,还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作业,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优势。

如何优化学科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优势,本堂课学生谈的感受不够丰富,课前要引导学生作相应的研究,让学生作充分的浏览。

在课堂教学中,可将这些信息激活,然后融入到交流中,这样交流得更加丰富。

课后还要引导学生浏览网络资源站,再制作画报,还可下载一小段文字写写感受。

课堂上合作互动再充分些,资料库中要多些图文结合的资料。

教学的落脚点还是应放在语言文字训练这方面,要强化学生感知人类随意破坏地球后的后果,引起学生的警觉,最后要突现“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两位男老师的课逻辑清晰,目标明确,让人打开了思路,让学生真正受益。

细细听来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和感想。

一、借助了大量的课本以外的资源,突破了教学时空的概念。

在二年级的洪老师中,带着学生寻找家乡的美景,美食。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关心家乡的变化。

洪老师让学生来说一说,尝一尝。

这些材料都用得很好。

王老师也用到了很多的材料。

王老师老师用到了7次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老师的PPT等等不少于7次。

然后带领孩子在这些资料中感受水资源的缺乏。

这么多纷繁复杂的资料如何起到作用。

比如说,第五个资源“2017年的视频”,第六个资源是“学生宿舍的视频”,第七个资源“全国缺水图片”。

但是我们这一课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

在选用资源的时候涉及的面要更广一些。

不紧要用省内、全国的,还要用几张代表性的全球缺水的照片。

在最后环节,王老师图片配音的展示也非常深入人性,是一个主题的升华。

建议就是将层次做出来,时间压缩,省内,省外,全世界放个五张六张,可以回应主题:只有一个地球。

包括对材料的梳理,学生上来的材料,要梳理,可以吸纳的少一点。

原因可以缩减到三个大点,污染、人口激增和过度开发。

这样,小组展示这一块时间可以节省。

让学生真正有逻辑性,学会探索。

么多素材背后一定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要学会做减法才能使课堂展示效果更有层次。

二、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探究。

王老师希望学生多发现,多探索。

洪老师,二年级老师对老师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都在事无巨细地培养着。

不论是合作的步骤技巧还是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都在一步一步慢慢地教着,进步着,变化着,成长着。

学生在不同阶段探索过程能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年级达到了这样的合作探索的要求,学生的能力就能真正提升。

合作要教的是什么?一是方法,二是情感。

在洪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事无巨细的指导。

比如在课堂中他说:如需放图片,请小组之间相互帮忙。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继红小学关军姚丽娟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对于语文课如何落实新大纲精神,贯彻阅读达标实验的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这节课主要体现了我校语文学科的“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教学模式初步研究的成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对本节课进行点评:“自读发现”是教学的起始阶段。

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阅读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入新课的阶段。

姚老师先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切入点”,即第四段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的感叹一句;通过快速阅读理清层次后,再次引导学生发现..资源有限这一段突出体现了地球的容易破碎,作为重点,探究它与切入点的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阅读达标的一个变式,即激发学生发现目标、明确目标,创设实现目标的情景自主实现目标。

这就抓住了要语、要点、以及学生必须弄懂之处,避免造成“虽有大雨倾盆,难有几滴润心”的平均主义。

“选读探究”是教学的探究阶段。

即根据“切入点”选择目标,自主地确定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第二段到第一段再到第三段这些跳跃式的环节教学都是选读探究的阶段。

这一阶段在纵向上突出了“五种能力”,横向上注意了“一个联系”。

在纵向上突出了“五种能力”。

第二段则主要突出对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擅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将成为未来人生存的必备能力。

姚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汇报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默读、利用资料、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质疑——交流——解疑”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把注意力从学习的结果转向认知的过程。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创新的体验,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和创造打好基础。

第一段突出了朗读感悟能力。

第三段则突出了处理和运用信息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重要纽带,是树立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

教研《只有一个地球》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只有一个地球》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只有一个地球》听课评课稿(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袁丹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节成功的、有效的课。

这堂课袁老师对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了解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落实了教学内容。

袁老师上课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

袁老师在课堂上能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

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抓住关键句、关键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第一、二小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是美丽可爱的、渺小的,同时,又是容易破碎的,学生感受到应该要保护地球。

在课的最后袁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渗透的环保知识。

整堂课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浅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2020年11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一、引言《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教材课文。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二、课文内容概述《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主要通过描述小林的周末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林是一个关心环境的小朋友,他的爱好是植树造林和参加环保活动。

2.小林带领班级的同学参观了一个环保展览,了解了环保知识和技巧。

3.小林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周末的环保活动经历,鼓励大家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4.小林还在班级内组织了一次环保宣传活动,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参与。

三、课文教学目标通过教授《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活动。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内容,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探讨如何改变不良习惯,保护地球环境。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思考(10分钟)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环境保护的场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你们身边是否有人参加过环保活动?•你们觉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你们认为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话题的兴趣,并提前预热课堂氛围。

2.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0分钟)在本环节,老师可以将课文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并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内容。

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小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什么爱好?•小林为什么要参观环保展览?他从中学到了什么?•小林在周末做了哪些环保活动?他如何鼓励同学们参与环保行动?•通过小林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和问题导向,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最新5篇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最新5篇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最新5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篇一今天我们语文研修1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林文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进行了评课,现就会议内容进行了记录: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针对执教教师的第二次听课展开评课。

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自己的观课角度评议林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本次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

如果老师只是走过程,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高。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程。

(二)学生参与情况分析:(刘圆圆、刘玲燕、滕宗芳)通过数字统计显示,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个体、主动参与为主,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略少,但全体学生仍然都能得到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姜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于坐在教室左边、右边、后边的学生没有忽略,反倒是刻意的关注这些学生,给这些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姜林师特别关注班级内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来看,这节课的条理性比较好,目标也明确精炼,师生互动默契,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本次磨课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讲课中的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看到老师们的努力和进步。

(三)教师提问的有效度:(于凌云、鞠远志、邵玲君)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孩子的万花筒,让语文课变成孩子成长的舞台。

在享受精彩的阅读课堂的同时,我选择教师课堂提问这一角度,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我发现林老师的课堂提问关注了思考性、启发、想象性,在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评课《只有一个地球》

评课《只有一个地球》

一堂“直击”语言的语文课——听《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一堂好课常常能够使人产生许多共鸣,引发许多思考,一堂好课不仅仅在于它巧妙的设计,更在于我们能看出教师一种先进的理念和勇敢的尝试。

本学期,我听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令我感到语文教师观念的改变是一节语文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课前只有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才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教什么”,其次才是“教什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把本堂课的目标“直击”语言,上出了一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

仔细研究和反思后,我发现本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是可圈可点的:一、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从题目上来看,很明显让人感到是一篇类似科学常识类的课文,因此作为一堂语文课来说,究竟如何把握,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执教老师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

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该教师巧妙地运用录像资料和学生课外知识和一些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感情,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一个地球,产生由衷的感慨,既训练了语言能力,又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

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

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

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评课十月十六日,我听了廖登荣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具体表现如下:一、对文本的处理,抓准切入口,达到“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课文之前,廖老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己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再从学生的疑难问题中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宇航员遨游太空是为什么发出“我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慨?并以这句中心句作为本课的切入口。

在教学整篇课文时,廖老师始终是以这句话为线索,来让学生体悟文本的。

达到“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后面的情感所感染。

廖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

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

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我们这位母亲如此的美丽可爱与慷慨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这位母亲的呢?紧接着,老师向学生播放一组地球被破坏的画面。

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是这节课的又一大亮点。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廖老师教学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一、教材内容综述《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以环保与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传递了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材解读与理解1. 教材主题《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是环保与保护环境。

通过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努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 教材结构《只有一个地球》分为故事本文和课文讲解两部分。

故事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描述了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共同努力保护环境的故事。

教材讲解部分则对故事背景、语言表达等进行详细阐述。

3. 教材特点•生动形象的故事:通过一个小男孩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知识点明确:教材中融入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环保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掌握与环保相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认识垃圾分类等具体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理解故事情节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情感,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教师引入环保主题,进行课前导入•第二课时:学生阅读课文原文,并进行课文解读,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和生词•第三课时: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绘画创作,并进行小组分享与展示•第四课时:学生小组合作,开展环保幻灯片制作活动,并进行班级展示•第五课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环保实践经验,并进行班级分享2.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小男孩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听评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听评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听评课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呢?为什么要强调只有一个地球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13课,去探索这个问题。

请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从20世纪60年代,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得以飞向太空,登上月球,地球——我们的家园就将她的全貌呈现在了人类的面前。

当宇航员在太空中目睹地球时,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课件出示)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被形容为“可爱”和“易碎”。

一)探索“可爱”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并标注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来突出地球的美丽和可爱,并对地球进行赞美。

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此外,作者还将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和生命的摇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地球外表美丽,更因为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

通过拟人的方式,作者表达了对地球的感激之情。

二)探索“易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呈现地球易碎的事实。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使用了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和假设等说明方法,将地球易碎的事实一一讲述出来,让我们有了明确的认识。

除了恰当的说明方法,本文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严谨。

三)感受用词严谨在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用词严谨的知识,现在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本文中用词严谨的地方,并和研究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这样的好处。

小组汇报在本节课的小组汇报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不加节制、随意、滥用的现象。

有些小组只是简单地复述了课文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还有一些小组只是将整个课文分段进行朗读,没有进行任何的解释和阐述。

总之,这些小组的汇报方式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李老师抓住本篇文章的特点,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阅读教学的课堂。

李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李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在正式导课之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方面的知识?紧接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了解地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抓词品句,读中升情本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

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

在这里,还要讲的是李老师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

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

比如:(一)感悟“可爱”(1段)1.找到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2.哪些词语更能突出地球的美丽可爱,“薄薄的纱衣”指什么?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出示地球美的图片,你会怎样赞美地球妈妈?感情朗读第一段:衷心地赞美地球妈妈。

(二)感悟“破碎”1.体会地球的渺小(2段)(1)课文怎样写句子,体会。

(2)比较句子,理解“只有”,完成填空。

比较: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它是一个半径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加上“只有”,让我们明确了地球的(3)小结:通过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渺小。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在这次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做得相当巧妙。

他通过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地球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美丽,然后话锋一转,问道:“这样美丽的地球,我们真的能永远拥有它吗?”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功地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在讲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这一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让学生想象地球的美丽模样,并且通过对比地球和宇宙中其他星体的大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球的渺小。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还拿出了一个篮球和一颗弹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微小。

这一细节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也使得他们对地球的认知更加清晰。

而在讲述地球“资源有限”时,教师没有单纯地进行说教,而是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他提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水电浪费现象,比如学校里有些同学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教室里没人时灯却一直亮着。

这些真实而又常见的场景,让学生们意识到资源浪费就在身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保护资源的紧迫性。

在探讨“不能移居”这个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

正方观点是“未来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反方观点则是“未来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

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整堂课,教师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特别是在朗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从精巧的教学设计之中,深感年轻教师进步之大,成长之快。

其课有如下亮点:
一、巧用资源,高效整合。

一处动画演示,巧解地球的“壮观”与“渺小”。

两处视频链接,说明资源有限,开发过度,破坏严重,为揭示本文观点作铺垫。

二、直击要素,突出重点。

以找关键句为突破口破解课文写作思路。

既教方法,又提纲挈领地呈现文章结构,为学生写保护地球倡议书埋下伏笔。

三、设计精巧,指导有方。

从关键句入手,探究文本内容,抓住地球特点,学习说明技巧,巧用动画演示、视频链接,激发学生保护地球责任意识。

先教找关键句的方法,师生共学1-4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5-7段,再共同探讨8-9段,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此课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点拨到位,高效学习。

四、以生为本,课堂活跃。

在课上,丰富的资源,调动学习的兴趣;方法的点拨,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句反复推敲,激活学生思维;巧妙地导学,助推课堂的自然生成。

整节课师生配合默契,充分互动,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五、教态亲切,素质过硬。

老师教学仪态端正,语音标准动听,话语亲切自然,教学设计巧妙,板书设计精美,细节处理得当……这一切都表现出过硬的基本功,体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平,听之兴味盎然,如沐春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听评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听评课

《只有一个地球》听课稿1、课文介绍了关于什么的知识?2、根据课文“预习”与“思考练习”,它问了我们哪两个主要问题?然后边听朗读边看课文边思考问题。

3、讨论回答课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这个题目给你什么感觉?4、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它有哪两层意思?5、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的“太可爱”?你有何感想?6、课文的哪些地方又写了地球的“易破碎”?你又有何感想?7、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破坏地球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恶果?8、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9、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10、科学家预测,2036年将有一颗行星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你能想些什么办法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从上述十个问题中不难看出,1—6题的设计,紧扣课文,紧扣课题,紧扣“预习”与“思考”,旨在引导学生吃透课文、理解内容、感悟道理。

而7—9题则从课文里走了出来,是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地球母亲,憎恨破坏行为的情感。

第10题的设计,更体现了老师的独具匠心,把学生一下子置于险境,逼迫其想方设法,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

这样的良苦用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与能力,使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都得到升华。

在十问十答的课堂教学过程里,因为问题设计的科学合理,既进得去,也出得来,学生的回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给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王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高效课堂的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

具体表现如下:一、教师教学各环节齐全,有利于老师们学习借鉴。

从开课到结课都以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学习。

二、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 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

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这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

与试教课相比,小袁老师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思路更为明晰。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小袁在这第一教时中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

然听后感觉内容少了些,检查字词、归纳每段主要意思都比较拖,花了很长时间,而地球的美丽、可爱却“着笔”不多。

阅读教学要强调学生读的训练,只有学生自己去读文本,才能对文本有所了解,有所感悟。

教师精彩的教授,精辟的分析,虽然能把教材中蕴涵的东西挖出来,但毕竟不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欣赏、接受。

所以要让学生自己读,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感受文本。

因这堂课是作为青年教师“微课辅助”展示课,课中必须要有微视频来解决教学重点,小袁把它安排在感受地球美丽一段。

说实话,这段视频并没有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还需要配上简明精要的讲解,学生才会留下印象。

作为公开课,建议小袁上第二教时的课——感受地球的“易碎”,抓住宇航员发出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来展开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意识到生态灾难已经深深地威胁到人类的日常生活。

那么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自然而然地深入到每个孩子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