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安徽定远英华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地理导学案编制:代李菊审核:黄煜审批: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出山顶、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不同部位。
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重难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地形图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课本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区,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一、预习案(自主学习)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2.用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这种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
4.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表高低形态和底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
5.可以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6.地形剖面图是以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五种。
二、探究案(合作展示)1.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不同的山体部位如何区别?2.常见的五种地貌类型是什么?它们在地图上的区别?我的疑问——1、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为 ( )A .平原 B.山地 C .盆地 D.高原2、甲地比海平面高出1700米,乙地比海平面高出8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 .1700米 B.800米 C.900米 D.2500米3、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为()A、山顶B、山谷 C.山脊 D.陡崖4、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旁写有8848,它是表示( )A、珠穆朗玛峰顶高出峰下8848米B、珠穆朗玛峰顶高出青藏高原8848米C、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水平距离是8848米D、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8848米5、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成的B、图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C、图中绿色通常表示海洋,颜色越浅,表示地势越底D、图中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用褐色表示的是()A、刚果盆地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7、(1)请将五个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填写到下表相应的文字或字母代号所对应的方格当中:、甲地的海拔是: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陵。
3 .初步学会读、制地形剖面图。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重
难
点
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地
势高低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
(shāndì)的不同部位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教
学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
目
起伏和坡度(pōdù)的陡缓以及绘制等高线图的方 法。
标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
三、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源自活动(huó dòng):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随堂练习(liànxí)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海__平__面_的___垂_直距离,称为____海。拨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垂距直离,叫做______相__对. 高度 3.把各个地点的__海_拨_标注在地图(dìtú)上,再把海拨高度 相同_(x_iā_n_ɡ 的tón点ɡ) 连接成线,就是_____等_高。线 4.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______。 等深线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 密_;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稀疏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二、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33页)-PPT优秀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两 山之间比 较平缓的 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 把海洋中 深度相同 的各点连 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1.如图所示,现在要从A
处修建一条公路去往B处,
哪条路线最适合?
A、①
B、②
C、③ √ D、④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2.如图所示,图中A为 山峰 B为 鞍部 ,D为 陡崖 。
的 地
高原
形 类
平原
型
盆地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原:海拔在 500米以上,面 积大,外围较 陡,内部起伏 较为缓和。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分层设色地形图
牛刀小试
1.陆地地表的地形类型有(C)
A.山地 陡崖 丘陵 高原 平原 B.山地 山峰 盆地 丘陵 平原 C.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D.山地 山谷 丘陵 高原 平原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读(33页 PPT)-P PT优秀 课件( 完美)
等高线地形图
牛刀小试
3.如图所示,现在要爬上 甲山山峰,哪条路线比较 适合?
A、① √ B、②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D )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闭 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状等元成才路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处 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高处 凸出
状元成才路
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
状元成才路
称及其特征。 4.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能正确的绘制地
形剖面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作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 度)范围,需要查看地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 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 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4.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状元成才路 无一定标准 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 1000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在地图上,一般状元成用才路 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状元成才路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 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课程 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学习目标 1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学习目标 2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标特征比较准确地在 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等高线地形图 新知2 分层设色地形图 新知3 地形剖面图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教材24页,说说下面几个名词的含义。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 山体部位的判读 坡度陡缓的判断
地形图的判读
五中陆地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判断依据
地形剖面图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 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 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 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1.画出剖交点; 4.将交点转绘到水平线上; 5.显示各点的垂直距离; 6.连线。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3 地形剖面图 绘制地形剖面图
达成学习目标 2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退出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单位:米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山顶
等高面
投影线
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A处为陡坡,B处为缓坡。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
山峰
特点: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形图的判读
b山脊
山脊
特点: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c山谷
山谷
特点:是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d陡崖
陡崖
特点:等高线重叠。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1500米-500米=1000米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海平面 -250米 -500米
地形图的判读 (二)相对高度的计算
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马里亚纳海沟目前探测到最深处海拔是﹣11095米, 世界海拔最低处。 求它们的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海拔 =8844.43米-(﹣11095米)=8844.43米+11095米 =19939.43米
地形图的判读 (三)等高线地形图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 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 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 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 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 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 《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
七上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目 标 解 析
地形图的判读
1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区分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不同 部位和五种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2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会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面高度
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考点训练
【例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题目。
(2)图中最高处的海拔大约是( B )
A.600米 B.765米 C.700米 D.687米
(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从北向南
。
聚焦难点—— 用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500米 400米
500
300米
200米
100米
(n-1)×等高距 ≤陡崖的相对高度 <(n+1)×等高距
同学们发现小清河的一条支流 绘制错误,它是①②③④中的 ___③_____河,判断理由是
③处是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 。
【类型训练1】 (2016.福建)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 活动,下图是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同学们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建议在____⑤____处开发攀岩运动项 目,在小清河支流中的___④_____河 开发漂流项目。
③坡陡处流速快。 ④位于迎风坡,流
量大。
A;
二、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惊险刺激的漂流(流速快):
方法指导:
选择有河流的山谷, 等高线较密集处。
【例5】图中①②两条小河,适合漂流的是 ① ,为什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乙
500米
自学任务二
阅读书本P25-26,完成下列问题 • 阅读书本P25,找到等高线的概念 • 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陡缓 • 找到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部位(重点) • 阅读书本P26,找出等深线的概念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 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在等 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等高线
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等高线的绘制
(2)等高线的稀疏 与坡度的关系
山顶
陡坡
结论:等高线密集,坡度越 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低脊高谷
A图表 示的 地形 部位 山脊
C图表 示的地 形部位 是
山谷
当堂检测:
山脊 鞍部 山谷
山峰 陡崖
试一试 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1)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对 高度
海 拔
相同点:
都是指垂直距离
不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测量起点不同(2)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500米 1000米
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为 1000米。 甲地的海 拔为1500 米,乙地的 海拔为500 米。 海平面
平坦
二、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2、地势的起伏 坡度的陡缓
表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一步: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沿每一个交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上
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分层设色地形图
你所发现的是: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第四关:判读山 地各部位等高线
第五关:判读分层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一关:你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吗?
我量的甲山高1000米 海平面 我量的丁山也是高1000米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甲地的海拔高度
乙地的海拔高度
第三关闯关题: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地面起伏缓
四周高中间低
200米以下
平坦
平原
平原
平原
盆地
盆地
盆地
盆地
高原
高原
高原
高原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丘陵
丘陵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现在,我们已经”过五关,斩五将“,还有最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鞍部
陡崖
第四关过关斩将: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山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43张PPT)
b
a
K
400 200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1)判断a、b两条等高线
___D_
的海拔高度
A 59米 C 199米
B 99米
a:800米 b:600米
D 259米
(2)山顶K的海拔高度范围: 800—1000米之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作业
完成地理练习册《地形图的判读》所有相关 练习 P16-18。
明天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43张P PT)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4.文 本 与 接 受 就呈 现出一 种相互 作用的 关系: 一方面 文本在 相当程 度上规 定了接 受者理 解的范 围、方 向,让 理解朝 它的本 义靠拢 ;另一 方面, 文本不 可能将 接受者 完全制 约住、 规范住 ,接受 者必然 会按照 自己的 方式去 理解作 品,于 是不可 避免地 就会出 现误读 或创造 。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练习:
1.下列数据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①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海拔 ②惠州佳兆业中心楼高288米。相对高度 ③罗浮山飞云顶海拔1296米。海拔 ④罗浮山索道高差500米。相对高度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总结词
丘陵地形图判读需要掌握丘陵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详细描述
丘陵地形图上,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在判读时,应注意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了解丘陵的分布和特征。同时结合地图上的标注信息,了解丘陵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技巧
在丘陵地形图中,可以利用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判断丘陵的分布和特征。同时,注意观察等高线在丘陵边缘的变化,判断丘陵的边缘地形。
地形图的解析步骤
03
地形图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地形图可以帮助土地规划师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城市规划
通过地形图,城市规划师可以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如道路、公园、住宅区等。
交通规划
地形图可以提供道路建设的参考依据,如山地、河流等对道路建设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交通路线。
山地地形图的判读
总结词:山地地形图判读是地形图判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掌握山地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总结词
平原地形图判读相对简单,但也需要掌握平原的特点、等高线特征以及判读技巧。
技巧
在平原地形图中,可以利用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判断平原的分布和特征。同时,注意观察等高线在平原边缘的变化,判断平原的边缘地形。
实例
在某平原地形图中,可以看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其中有一处等高线呈环状分布,标注有“湖泊”字样,可以判断该处为湖泊地形。
详细描述
平原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在判读时,应注意等高线的走向和形态,了解平原的分布和特征。同时结合地图上的标注信息,了解平原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平原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种类
总结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形类型的识别
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用淡黄色表示丘陵;用深黄色表 示高原,用棕黄色表示山地。根据颜色还可以判读出地势的起 伏。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 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 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 常用白色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山顶
山山谷谷 陡坡陡坡
山山脊脊
缓缓坡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你能说出图中各山体部位的名称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下图中各山体部位是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体现的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 海拔
海拔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一、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的计地的相对 高度为: 1500-500=1000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认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入手,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
重点训练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为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的地理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2、通过操作软件和亲手制作山体模型,分析比较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3、通过观看利用普米软件制作的视频理解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难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判读山坡的陡缓。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局限性,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地形地貌,转绘为平面地形图等难以理解的知识,初中生学生参与意识强,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
激励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始终2、学法:动手实践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展示微信聊天记录,老师的好友聪聪要去庐山看日出,在微信中发来一些拍摄的照片和信息,他的脚受伤了,手机也快没电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重温激动人心的救人过程,利用Google Earth看看庐山山区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到庐山山脉层峦叠嶂,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区域的认知。
此时提出问题:到哪里去找聪聪呢?线索一:展示微信中聪聪发来的位置信息,利用高德导航导入,紧急赶往山区,来到山脚下,得到一张非常重要的紧急救援图。
利用微信中提供的信息和山脚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来寻找一条省时省力的最佳登山路线,营救聪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陆地地形类型的识别
高原: 较大范围的、内部较平坦的、外部 较陡,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 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表起伏 较大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山顶——
密闭等高线 的最内层
山脊—— (山的高处像兽类 的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的地点的连线
山 脊
山谷—— 等高线表现为向 内凹 进去(低处突向 高处 的地点连接起来 )
山 谷
鞍部—— 两山顶之间 等高线不相连 的地方
鞍部
陡崖—— 等高线相当 密集 或重叠的地 方
你记住了吗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100 200 300
陡崖:等高线 重合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地方
300 600
400
500 600
800 700 600
山脊: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凸出
700 500 300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高的凸出
300 500 700
活动:说出图中字母所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名称。
A B D E
高原
500米 以上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200500米 没有一定 200米 500 以上 数值 以下 米
与外部相 地面起 比高差大, 伏程度 高原内部 起伏不大。
崎岖, 较平坦, 起伏 四周高、 起伏很 起伏不 不大 中间低 大 大
地形剖面图阅读教材第28页自然段
这节课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甲
C
乙
这节课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第二课时 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剖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阅读教材第26页第1、2自然段
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判 断高度,那么分层设色图呢?
可以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 高低。 一般规律是: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 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阅 读 教 材 第 25 页 自 然 段
思考:能在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 缓吗?怎么判断?
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稀疏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掌握地面高度的测量方法, 及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能够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不同山体部位: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学习重点
海 拔 与 相 对 高 度
阅读教材第24页第1、2、3自然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