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现代哲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四编现代哲学一、名词解释1.大同书[清华大学2014研;中山大学2013研]答:《大同书》是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
他在书阐发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纲领。
书中倡导托古改制,借公羊学创“大同”学说,主张维新变法,由“小康”而进“大同”。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富足的“大同”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性。
“大同”理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向西方探寻真理的积极成果,超过了洪秀全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但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没有实现。
2.“全变”[武汉大学2014研]答:“全变”是康有为根据《周易》的“变易”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提出的概念。
他的“天道尚变”的宇宙发展观认为天、地、人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辩证法思想冲击了传统观念,突破了“器可变,道不可变”的局限性,为进行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面变法的内容包括:①变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②变事,发展近代工商业;③变政,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④变法,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超过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突破了早期改良思想家的局限,富有积极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以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研]答:“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的一种物质,泛指晴天或上层大气,是物质构成的一种元素。
谭嗣同以“以太”为“仁”,为万物之本原;康有为以“以太”为不忍人之心;章炳麟认“以太”为“原子”;孙中山则以之为“太极”,为宇宙生成之初的物质。二、简答题1.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
[南开大学2015研]答:“知难行易”说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认识论关于知行关系的学说。
(1)提出背景通过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孙中山深感“知易行难”的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助长畏难苟安的心理。
“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
”他认为这是中国近代积弱衰败、革命事业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汉至唐代的哲学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编汉至唐代的哲学一、填空题1.黄老之学的经典是______和______。
汉初黄老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盖公和______。
【答案】《黄帝书》;《老子》;曹参2.《新语》的作者是______,《新书》的作者是______,他们均是兼综______学说的汉代思想家。
【答案】陆贾;贾谊;儒道3.《论六家要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家的思想要旨。
【答案】司马谈;儒;墨;名;法、道德4.在1973年年底由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属于黄老道家的重要著作《黄老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部分,它很可能就是史书有载而失传已久的______一书。
【答案】《经法》;《十六经》;《称》;《道原》;《黄帝四经》5.董仲舒遗留下来的著作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他的学说主要是通过发挥______一书中的“微言大义”来完成的。
【答案】《天人三策》;《春秋繁露》;《春秋公羊传》6.董仲舒所谓的“三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即______之性、______之性和______之性,其中只有______之性可以叫做性。
【答案】黑统;白统;赤统;圣人;中民;斗筲;中民7.董仲舒所谓的天,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道德属性。
他把天运行的规律与人的情感对应起来,将春秋冬夏四季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情对应起来,赋予天以情感特征。
【答案】爱;乐;严;哀8.董仲舒的“五行”学说,不仅把五行与四季相配,与东西南北四方相配,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德相配。
【答案】仁;义;礼;智;信9.董仲舒的三纲学说,是以______观念为根据的,即以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
武汉大学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真题2004-2014、2019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年考研真题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2019(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1.存在(巴门尼德)2.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阿奎那)3.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洛克)4.人是机器(拉美利特)5.自在与自为(萨特)二、简答题(每题15分)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2.简述休谟关于两类知识的区分3.简述早期维特根斯坦关于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述康德的绝对命令学说2.试述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评2014(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2.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说”3.霍布斯的“利维坦”4.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二、简述题1.简述希腊化时期怀疑主义对感觉和理性的否定2.简述对笛卡尔的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理解3.简述对莱布尼茨实体、属性和样式的理解三、论述题1.试论述中世纪时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斗争及评析2.康德对旧的形而上学批判,希望建立未来的形而上学,试论述康德论述的思路2013(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柏拉图的“知识”和“意见”2.古代怀疑论3.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4.莱布尼兹的“自然从不飞跃”5.卢梭的社会契约论6.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7.后结构主义8.忘了二、论述题1.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和上帝存在的证明2.康德的先验演绎3.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2012(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论2.柏拉图的通种论3.普罗提诺的太一说4.我思故我在5.贝莱克的存在即被感知6.尼采的权力意志7.思维经济原则8.逻各斯中心主义二、论述题1.比较康德的范畴论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2.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到谢林的同一哲学3.海德格尔的理解的前结构和伽达默尔的前见论2011(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1.四根说2.光照说3.利维坦4.绝对精神5.皮尔士确定信念的四个方法6.尼采的超人学说7.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步骤二、论述题(每题20分)1.试述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身心关系说的发展2.评述康德的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及其解决3.维特根斯坦的“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理论,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误解是一种理解吗?结合解释学相关理论回答2010(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理念世界2.身心交感论3.美的四个契机4.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5.排斥形而上学二、论述题1.休谟关于因果问题的基本思想2.黑格尔逻辑学概念论的基本内容3.波普尔的伪证主义思想4.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论2008(真实性70%)一、名词解释1.美德即知识2.光照说3.单子论4.绝对同一性5.价值重估6.最大幸福理论7.语言学转向二、论述题1.述评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2.述评康德自由理论3.述评海德格尔“沉沦”4.述评波普的证伪主义2007(官方版)一、解释分析(每题10分)1.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2.信仰寻求理解3.人是机器4.实体就是主体5.回到事物本身二、论述(每题25分)1.论述和比较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伦理学的基本思想2.论述和比较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身体和心灵的关系的学说3.论述和评析叔本华意志主义的基本思想4.论述和评析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思想2006(官方版)一、简答题(每题10分)1.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2.亚里士多德的“隐德来希”3.神正论4.身心平行论5.尼采的权力意志二、论述题(每题25分)1.笛卡尔是如何调和必然与自由的?2.试论克尔恺戈尔对辩证法的理解与黑格尔的差别及其意义三、原著解读(每题25分)1.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塞涅卡《论幸福的生活》,请做出解释和评论(文选见附件1)2.The following is selected from Descartes’ Discourse on Method, give the general idea fist, then make some comments(文选见附件2)2015(官方版)一、名词解释1.第一哲学2.古代原子论3.苏格拉底的方法4.通种论5.实践哲学6.教父学7.上帝的本体论证明8.自然神论9.偶因论10.先天综合判断二、简答题1.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2.胡塞尔的详细学的还原3.海德格尔的此在论4.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三、论述题1.试析英国近代经验哲学发展的轨迹2.试论德国古典哲学在西方史上的突出贡献2014西方哲学史(官方版)一、名词解释1.逻各斯2.原子论3.第一哲学4.第二哲学5.单子6.统觉7.偶因论8.绝对命令二、简答题1.新柏拉图主义2.奥卡姆的剃刀3.皮科对人的定位4.培根的三表法5.休谟问题6.黑格尔的客观精神7.费尔巴哈的“我”与“你”三、论述题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中世界唯实论、唯名论之间的关系2.试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革命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1)经世致用思想兴起的原因明末,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明亡的教训。
在思想领域,人们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宋明理学及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空谈性命而不务实事。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
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
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法律、人情、风俗、科学等,“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颜元、李塨、方以智、戴震等。
(2)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①气论哲学的兴起反思思潮的总体走向是对宋明理学超越追求的一种拨正,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一致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经世致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转向是以从理到气、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为标志的。
无论是王夫之、方以智,还是对王学一直情有独钟的黄宗羲,都转向了气,都强化了对气的论证。
清代哲学大体上都是以气论为基础的,这不仅包含着一种本体论的转向,更重要的则表现了一种立足于现实关怀以重新确立超越追求的指向。
如王夫之“以气释理”并坚持“据器以出道”时,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确立,同时也表明其力图通过器识、历史以重新探索道之超越指向的趋势。
②提倡个性解放的新道德a.在关于理欲、情理、义利、个体与类的关系的讨论中,这一时期的学者集中表达了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新情理观、新义利观以及关于个性解放的论说。
从泰州学派到李贽及李贽的众多崇拜者,都要求冲破禁欲主义,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天理”说对人性发展的宰制,批判道学末流的虚伪,主张“自然之性乃自然真道学”,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识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
《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
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
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
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
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
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
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即哲学。
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无名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古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
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4.三表法答:“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标准。
《墨子·非命上》记载:“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以政治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民众利益为验证。墨子重视感觉经验,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的重要标准。
(NEW)武汉大学哲学学院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第一部分 武汉大学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2013年武汉大学84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武汉大学844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回忆版)2007年武汉大学439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2006年武汉大学45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2005年武汉大学468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武汉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7年武汉大学621西方哲学问题考研真题2006年武汉大学338西方哲学问题考研真题2004年武汉大学331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2003年武汉大学311西方哲学史(A)考研真题2003年武汉大学311西方哲学史(B)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武汉大学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2013年武汉大学84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柏拉图的“知识”和“意见”古代怀疑论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莱布尼兹的“自然从不飞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后结构主义二、论述题: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和上帝存在的证明康德的先验演绎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2012年武汉大学844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每题9)1.巴门尼徳的存在论2.柏拉图的通种论3.普罗提诺的太一说4.我思故我在5.存在就是被感知6.尼采的权力意志7.思维经济原则8.逻各斯中心主义二、(每题26分)9.比较康徳的范畴论和亚里士多徳的范畴论10.从自我哲学到同一哲学11.海德格尔理解的前结构和伽达默尔的前见论。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现代哲学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编现代哲学一、填空题1.龚自珍和魏源是19世纪中叶今文经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今文经学派推崇_____,对经典的解释着重探求其中的_____,从而同古文经学派注重_____的学风对立起来。
今文经学运动提倡_____,即要求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通过对古代典籍的解释,评论时政,应对当前的社会问题。
【答案】《公羊春秋传》;微言大义;文字考证;经世致用2.龚自珍对公羊三世说加以改造,提出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治世;衰世;乱世3.魏源编写了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巨著_____,在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上,他提出了_____的杰出思想。
魏源的主要哲学著作是_____。
【答案】《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默觚》4.康有为以研究今文经学的形式,写成_____、_____二书。
前者通过宣布正统儒家经典为伪经,破除了对于传统观念的迷信;后者则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
【答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5.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于_____、_____等著述之中。
他利用西方自然科学中的_____概念,作为建立自己宇宙观的基石。
【答案】《仁学》;《以太说》;以太6.梁启超在_____中将道德分为两个范畴,即_____和_____。
前者指的是那些促进群体凝聚力的道德价值观;后者指有助于个人道德完善的那些道德价值观。
【答案】《新民说》;公德;私德7.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_____、亚当·斯密的_____、约翰·穆勒的_____、斯宾塞的_____、孟德斯鸠的_____等著作。
【答案】《天演论》;《原富》;《名学》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法意》8.章太炎一生著述宏富,几乎涉及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表现其哲学思想的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10年武汉大学84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0年武汉大学84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文献题(12×4=48分)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俭然则管仲知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礼智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3.一阴一阳之谓道续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4.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级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二、简试题(8×8=64分)
1.道法自然
2.得意忘象
3.六家七宗
4.一心开二门
5.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6.《明夷待访录》
7.《新唯识论》
8.质测即藏通几
三、论述题(19×2=38分)1.二程“天理”思想评述2.象山“本心”思想评述。
2015年武汉大学638哲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武汉大学638哲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认识结构答:认识结构是指认识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认识结构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组成。
认识主体是在认识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和功能的一方。
它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客体是认识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工具是指主体认识客体所使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3.化性起伪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
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4.四书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
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2013年武汉大学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武汉大学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15*2
二、断句标点2*5
第一个是出自荀子比较简单具体的忘了好像是讲性伪之分的
2.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何以论之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题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然黒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詹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黒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道也
三、名词解释6选5*10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四书
内籀
天地之性
克己复礼
《仁学》
四、论述题2*30
1、庄子的道论
2、戴震的分理思想
1 / 1。
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大学》)[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三纲八目是《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简称。
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2.三才之道[浙江大学2018年研]答:三才,又作“三材”,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①指天、地、人,兼指天道、地道、人道。
《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
”东汉王符《潜夫论》称:“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
三才异务,相待而成。
”②指人的形、气、神。
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
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3.五德终始[浙江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
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
在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两者交争,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
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五德终始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丹鼎派[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它并非是实有的教派,而是相对于符箓派而言的,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
2016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6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填空题1.《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内篇______ 。
【答案】《齐物论》2.《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______之心。
”【答案】恻隐3.先秦公孙龙和______是最具代表性的名家。
【答案】惠施4.孟子认为他的时代,墨子和______学说影响最大。
【答案】孔子5.“虚壹而静”出自荀子中______。
【答案】《解蔽》6.杨雄的著作有《法言》和______。
【答案】《太玄》7.王充作______批判谶纬说。
【答案】《论衡》8.魏晋玄学家______对庄子的注解,影响了郭象的庄子注。
【答案】向秀9.《物不迁论》作者是______。
【答案】僧肇10.“一念三千”是佛教______宗思想。
【答案】天台11.《华严金狮子章》是______著作。
【答案】法藏12.程颢哲学文献《定性书》和______,后者影响深远却未被《近思录》收录。
【答案】《识仁篇》13.程颐在与其弟子杨时讨论张载《西铭》的书信中提出了著名的命题______。
【答案】民胞物与14.《太极图说》篇首______被朱熹解释成“无形而有理”。
【答案】“无极而太极”15.张载______与“德性所知”的区分影响了宋明理学。
【答案】“太虚即气”16.《明儒学案》中《师说》概括明代思想家______的思想学宗旨为“自然而要归于自得”。
【答案】陈献章17.方以智区分了“质测”与______,并讨论了二者关系。
【答案】“通几”18.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和______震动思想界。
【答案】《孔子改制考》19.20.有关知行观,孙中山提出______说。
【答案】知难行易二、名词解释(9选8)1.忠恕(孔子)答:“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
孔子讲内在的“直”德,就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反对巧言令色,虚伪佞媚。
“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内心真诚的直德的不容已的发挥。
(完整word版)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先秦部分早期☆☆☆☆绝地天通99和实生物——史伯01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02“物生有两”——史墨03孔子☆☆☆☆☆☆★★★★忠恕之道9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颜渊问仁02为仁由己02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儒家“中和观”简析06和而不同0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0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09孟子☆☆☆☆☆☆★★★9四端00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02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03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03浩然之气0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04良知0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07简论孟子的“尽心知天”说。
0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09老子★★★★★★★★8老子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地位98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贡献与局限0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0道法自然02玄览0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04反者道之动06 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09庄子★★★★★★6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消遥游》03物无非物无非是。
2014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清华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7*101.善不受报答:善不受报是东晋高僧竺道生法师提出的佛教术语。
“善不受报”是指修行方法的目的,不在于做事以求好的结果。
道生认为未受到佛法精髓的世俗人的善行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
善不受报的提出,旨在打碎众生施功望报的世俗之心。
只有舍弃回报之心,才能促使自己最终悟道、得道。
因此,善不受报不是阻止人们祛恶行善,而是鼓励向善的精神,不为任何目的地从事善的活动。
2.太极图说答:《太极图说》是北宋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受《周易·系辞传》的启发,提出“无极而生太极”为核心的宇宙观。周敦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的宇宙衍化论,蕴含事物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哲理,阐明“万”与“一”的关系问题以及“立人极”的思想。
《太极图说》明代编入《周濂溪集》。3.心即理(陆九渊)答:“心即理”是南宋陆九渊提出的心学命题。
他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认为“理”是宇宙之内,万物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赋予的伦理;“心”是指求学问道以明理之心。
从本原上看,理对于心,是天之所赋;从实践生活上看,心理关系主要通过“公”、“同”来实现合一的。
他主张通过克除私欲,将心提升到理的层面上,这是合心于理式的“心即理”,也是陆九渊心学的重心所在。
4.大同书答:《大同书》是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
他在书阐发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纲领。
书中倡导托古改制,借公羊学创“大同”学说,主张维新变法,由“小康”而进“大同”。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富足的“大同”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性。
“大同”理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向西方探寻真理的积极成果,超过了洪秀全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但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没有实现。
二、简答题2*201.孟子是如何分辨王道与霸道的?答:王道与霸道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诸侯图存应运而生的政治理论。
(1)王道王道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精选 (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是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
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
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
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
2014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填空题(2×20=40分)1.“六府三事”中的“三事”是指:正德、利用、厚生。
2.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老子》帛书本,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老子》甲、乙简本,现存最古老的《老子》版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3.春秋末期提出“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的哲学家是孙武。
4.战国时期齐王哉齐国首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宫,吸引了包括宋尹、环渊、孟轲、荀子在内的一大批学者。
5.“大同”、“小康”出自于《礼记》中的《礼运》篇。
6.《大学》的“三纲”分别是: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
7.魏晋玄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正始时期,第二阶段竹林时期,第三阶段元康时期。
8.东晋著名僧人慧远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
9.道安曾对佛经翻译工作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
10.11.12.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道教的领袖,对道教的各种思想、资源等进行了整合,是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宋朝二程创立了洛学,朱熹创立了闽学。
14.宋明理学中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永康学派的陈亮和永嘉学派的叶适。
15.理气河流与和会朱陆是由朱门正传罗钦顺完成的。
16.王阳明四句教的内容是“无善无恶是本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黄宗羲所作的哲学史著作有《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
18.“性日生日成”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观点。
19.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了“以西洋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观点。
20.张君励曾于《清华周刊》中发表《人生哲学》一文,倡导柏格森主义和心学,引起了著名的“科玄”论战。
二、名词解释(九选八,5×8=40分)1.忠恕答:忠恕是儒家“仁”义的基本方法,孔子的一贯之道。
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忠”体现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为待人忠心;“恕”体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自己不愿之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识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
《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
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
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
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
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
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
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即哲学。
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无名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古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
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4.三表法答:“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标准。
《墨子·非命上》记载:“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以政治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民众利益为验证。墨子重视感觉经验,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的重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二、名词、命题解释(8选6,60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是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
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
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
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4.尚贤·尚同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
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
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
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
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
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的关系,从而自觉慎重地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有所选择、有一定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
6.《复性书》答:《复性书》是中国唐代哲学家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哲学著作,是宋代理学的根本,它融合老子与道家的复性论,发扬《中庸》思想,反对佛教,因而是融合儒道两家的产物。
《复性书》认为“人之性皆善”,“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
同时又认为“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
作者主张性善情恶,认为人们由于受到七情的蒙蔽,所以本性藏而不露。
唯有除去情欲,善性才能恢复,并可以超凡入圣。
这是取名《复性书》的主要含义。
而去情复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即排除物欲的干扰,加强内心修养,以达到空寂安静的“至诚”境界。
7.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王夫之)答:“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的哲学观点,批评了宋明理学“离器而言道”的倾向。
王夫之认为,道与器是统一不可分的,“道”标志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器”标志个别、特殊的具体事物。
“天下惟器而已矣。
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也。
”其意是指道与器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体。
“天下惟器”表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表达事物本质或事物类本质的哲学抽象都只是个别某一方面的本质,这种本质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存在。
因此只能说“道在器中”,“道”是“器之道”,而不能说“器者道之器”。
王夫之的“道器观”是他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所作的较为深入的阐发。
8.三民主义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提倡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平等,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实现民主政治,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它希望解决的是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
三民主义奠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它存在着历史局限,表现为缺乏明确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三、论述题(3选2,60分)1.孔子天命论的主要内容,与上古天命论相比,它有何重大转变?答:(1)主要内容①天命天命,是指上天的命令以及上天主宰之下人的命运。
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确定的,它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神灵“帝”或“上帝”的信仰。
周人的“天”的观念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广袤的、表现为种种自然现象的“天”;二是指超验的、作为人间祸福主宰的天命。
②命孔子是在三代天命观的历史背景下,以“吾从周”的定位方式,继承三代天命观的大传统而确定了其天命观的基本内容——“天”作为人格神的形象淡化了,但孔子还承认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并以“命”的概念界说之。
他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孔子看来,自己的主张(“道”)能否实现,是取决于“命”的。
“命”只是一种盲目的客观必然性,即“时命”。
③天命与时命在“天道”被认信为成就人的意义上,“天道”即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逆转,这就是“天命”。
这种意义上的“天命”,不同于“时命”:“时命”是盲目的,构成为人的一种外在限制。
“天命”是有目的有指向的,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
在《论语》中,主要指“时命”。
承认“时命”,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放弃努力。
孔子认为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2)重大转变他在天命观上的重大转向是将对鬼神的信仰悬置起来,把天命观的主要内容由神学转向人事,把对超越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结合起来,把宗教性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性。
①孔子在他的天命观里,悬置了“天”的神学方面的内容,而以人事方面的内容来代替。
上古天命论者心目中的最高主宰者为“天”。
春秋时期,“天”的主宰地位遭到了怀疑,其人格神色彩日渐淡化。
与这一点相关,是孔子对鬼神的存疑态度。
在当时的社会仍然普遍信仰鬼神的时代,孔子却不肯随俗。
孔子对鬼神是否存在、如何存在等问题并不在意。
对于民间的鬼神祭祀,他甚至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看法。
孔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鬼神,主要考察鬼神对人事的影响和效果。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哲学传统的开创者,从一开始就使儒学远离宗教信仰而奠基在人文理性的基础上。
②孔子悬置了“天命”的神学内容,将“天”的商周以来人格神的外衣脱掉,但却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与必然性,“天命”是具有最高意志的权威。
孔子的“天”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孔子将它与现实联系起来,并赋予“天”以道德公义色彩。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是敬畏的意思。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在行为上多作检讨;而小人不畏天命,因而行无忌惮。
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知天是对“天命”的自觉、洞察与实践。
在知天的基础上,最终达到“顺天”,即“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时,天命既是人性的超越性原则,又内在于人性,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2.二程“天理”,“格物”思想的异同。
答:(1)二程“天理”思想①“理”的内涵二程兄弟以“理”作为他们学说的最高范畴。
理包括自然界具体事物之所以然,就是物理;理还包括人类社会具体事物之所当然,即伦理;同时理还可以与性连用组成“性理”,“性理”表示人的本质。
二程将理的多重含义进一步抽象,得到一个统一而普遍的“理”,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据。
“天下只有一个理”,这个理是舍弃了具体之理的各种特殊性的抽象的结果。
它不因时间、空间和人为的影响而改变,它是永恒存在的,不增也不减,其存在与经验世界的存在没关系。
②理与万物的关系a.小程用“理一而分殊”来表示理与万物的关系。
这个命题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可以用来表示统一的理和具体事物之理的关系,或者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b.大程也有理一分殊的思想,他在评论《中庸》的时候说:“《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③理与性善二程还用理来说明人性的本质,在他们看来,“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
这样就为人性善找到了一个本体论的基础。
(2)二程的“格物”思想①诚与敬a.大程的敬偏向于“诚”,常将“诚敬”连用,如“学者须先识仁,识得仁体,以诚敬存之而已”。
他认为,敬需要有一个限度,否则会伤害心体的和乐:“谓敬为和乐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