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人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课程前言

钱逊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转攻中国思想史,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在“儒学与人生”的专题演讲中探讨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提出了儒学真正的本质是做什么,他从四方面论证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

“我们研究儒学也好,我们想从儒学中学习一些东西也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要了解儒学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就是说它必须是和你自己的思想、和你自己的行为是相结合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你读了以后就是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要结合起来体会来用,就是说具体如何去做,那就靠自己去领会去体验,但是如果说把儒学仅仅看作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做人完全不发生关系,那样的话本身可能做了一门学问,但是这样做就离开了儒学的最根本的核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儒学与人生。我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过去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今天所讲的《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一种讲人的学问,或者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当然说儒学也是一种政治学,这也对,因为儒学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是修身,从天子一直到普遍老百姓的根本都是修身。儒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包括老百姓以及领导人,这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所以为政以德,基础的东西是讲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也就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太平了。

那么讲做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做人,这里就谈到儒家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讲到的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懂得人,先要懂得人和禽兽的区别。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

禽兽是一回事,人无非就是要生存,无非就是生存竞争,就是弱肉强食,食色性也等,说起来好象人和禽兽是一回事。听起来很可笑,实际上很多人是这样来看待人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传统儒学就不这样看,而认为人首先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堂堂正正做一个人,要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要学会做人,修养自己,所以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这是儒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懂得了这点以后再去研究儒学,就可以懂得很多东西。

不仅是儒家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而且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讲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不一定是学者,不一定是秀才状元,即使是老一辈的普遍老百姓,都教孩子要堂堂正正做人。现在我们青年人好像比较讲究将来要做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要拿诺贝尔奖还有当议员。中国的传统首先不是讲这个,首先是你要做人,要做事,先做人,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京戏里面讲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四大名著里面也讲做人的问题。中国史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记事,而且记人,记事一方面讲治乱的经验,还有一个人物的褒贬,大忠大奸在史书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人物当时来讲在道德上很有意义,我们史书上也有,并不一定是英雄人物。这是形成我们文化传统的东西。

一、人生价值观

那么这里面第一个谈的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人的价值观是我们考虑人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价值观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的,在古代讲的是追求不朽,不朽就是一个价值问题。有一种提法叫"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人们还有一个讲法叫"虽久不废",立了德,立了功,立了言之后,能够长久地不被人忘掉,长久地有影响,这才叫不朽。基本上可以说“三不朽”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思想。人的不朽不是在你自己身上,不是看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要从历史、社会对你的评价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你的不朽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存在于长久的历史中,这才能叫做一种真正的不朽。一个人生前在各方面有多少的满足,多大的权利,多大的财富,一旦去世就没有了,即使传给子孙后代,现在看来能够传几代就了不起了,但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不朽的含义是,即使人的身体不在了,但是精神却可以长远的不朽,确实可以做得虽久不废,在子孙后代,在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中存在下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个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体验到这一点。

比如说岳飞,他生前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他没有完成他的志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判死,但是他被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记念,永远继承。杭州的岳王坟、岳王庙就是一个很生动、

很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祭祀岳飞,一方面是秦桧被做成铁人跪倒到墙角里。这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看法。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在我们民族发展中的价值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这不在于他当年如何成功,而在于他能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其他都是假的、空的。所以说,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寿命,物质财富、权力,都是短暂的,而真正的精神的东西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永垂不朽的。

岳飞不仅是我们给他纪念,而且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里。我可以举一个清华校史上的例子。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在城里示威游行,清华离北京太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没有参加,到晚上才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到清华园,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有反应了,大家早上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在饭厅门口帖了一张小字报,当时叫揭帖,小字报的内容是什么?没有巴黎和会的具体内容,就抄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谁抄的?是闻一多,当时是清华学生。闻一多此时此地抄这么一段岳飞的《满江红》干什么?他是用岳飞的《满江红》来抒发他当时的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就是说岳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闻一多的身上。在这样一种民族危亡关头它表现出来,激励一代青年来进行爱国活动,这叫做真的不朽,这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最基本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16:46 刚才讲到的时间问题,中国人的观念不是说只有现代,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我继承历史的先辈们的这样一种成就,继承他们一些好的思想,同时我也要用我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是历史。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不只看我自己,不只看我眼前,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来寻找自己的价值。

讲到这个地方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讲究“义”,把“义”作为第一位,所谓“义以为上”.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就是重义轻利,不符合现代要求,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古代传统讲义利关系,讲的是应该把利的取舍放在义的考量之下。

还有一个要澄清的是,中国人讲人生价值需要把个人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放在历史里边,那么是不是就不讲个人?也不是这样。实际上,一方面儒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强调个人要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同时也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的人格。

二、待人处世的原则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待人处事的原则问题,因为做人就是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