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1c5d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a.png)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XXX《信念——看帆板表演》)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办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方法: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表现力。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XXX沉;五百个月缺月圆,XXX牵。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同等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9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的9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f9a988cc7931b764ce151c.png)
小学阶段的9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就像一块青翠无暇的翡翠。
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像”是比喻词,“青翠无暇的翡翠”是喻体比喻有三种基本形式○1明喻:指本体,喻体,比喻词都会出现。
类型如上面那句漓江的水··~~~~~.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如同,仿佛等○2暗喻:本体,喻体会出现,但明显的比喻词不会出现,一般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比如:草原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大毛毯。
○3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如:我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比作、、、、、、,写出了(某种物品或者景色或者人)的特点,把(某种物品或者景色或者人)写得生动具体,给人更加鲜明的形象让读者浅显易懂把物品当做人来写。
比如: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在谈论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 大海啊,你是个多么慈爱且严厉的父亲啊!、、、、、赋予人的情感,使、、、、、跃然纸上,给人鲜明的形象和感受,便于直接表达作者对、、、、、、、感情。
夸张把要描写的东西,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会更加突出要写的东西的特点,让读者更加印象深刻。
“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夸大。
“他住在巴掌大的房子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这是缩小。
还有超乎正常能力的夸张“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十分清楚”“我听到了远在宇宙的老爸的呼唤,告诉我:不用担心他!:对于简单的夸大缩小来说:重点突出、、、、、的特点,写出、、、、的本质,让读者印象深刻。
对于超乎能力的夸张来说:烘托、、、、、、的氛围;引起联想,表达、、、、感情排比简单说,就是句子要成排,句式一样或者相近都可以,一句话不成排比,起码要有3句及以上。
比如:公园里的人真多啊,花真艳啊,树真绿啊。
我从树上掉了下来,花草笑得咧开了嘴,弯下了腰,攀谈了起来。
(这个句子用了2种修辞,拟人+排比)节奏分明,长于抒情。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865c679f524ccbff0218458.png)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做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发联想成效。
4.排比:作用:增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拍感增强,层次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情感(表达到效)。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拍感强,高度归纳,易于经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发注意,启发读者试探;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增强语气,发人沉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经常使用说明方式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明白得。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87ac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7.png)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62c2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b.png)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技巧,用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力和
感染力。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常常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下面是一些小
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形象地表达一种
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比如,“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就是用来形容一
个女孩子美丽的比喻。
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2.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大海在笑”就是拟人的表达。
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和情感交流。
3. 夸张:通过夸张或放大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或情感的强烈
程度。
比如,“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
夸张可
以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4. 对偶: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笑一笑,十年少”就是对偶的表达。
对偶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修辞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权力,而是你的微笑”就是排比的表达。
排比可以增强句子的力度和冲击力。
6.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表达某种观点或意义。
比如,“你难道不知道吗?”就是反问的语气。
反问可以让读者主动思考和参与作品。
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常用于解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381f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4.png)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小学科学六年级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小学科学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a7a54d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f.png)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小学科学六年级一、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表达技巧,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有感染力。
在科学研究中,也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湖水如明镜,照映着碧绿的山峦”。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能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太阳躲在云后不敢出来”。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作用或程度,以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书包里装满了整个世界”。
4. 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和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白天是如此明亮,黑夜是如此漆黑”。
二、答题技巧科学研究中的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的要求。
了解题目中关键词,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
2. 分析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所需回答的问题内容。
如果题目要求列举,就需要给出具体的例子或事实;如果题目要求解释,就需要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
3. 梳理知识点:根据问题的内容,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确保回答准确且有条理。
4. 关注细节: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
有时候,题目中的细节信息可能会提供答案或提示。
总之,通过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表现力;而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答题技巧,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问题,提高研究成绩。
以上是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答题技巧的简介,希望对小学六年级的科学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94886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1
2
3
注意
1
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2
→(反问)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厚的云絮里。 是悔恨吗? 不知道。
(三)运用排比说理
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3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分类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种类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97b6570b1c59eef8c7b4ea.png)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ac1a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3.png)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每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介绍15种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作类比,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用“他是个守护百姓的狮子”来形容一个勇敢的警察,使形象更加丰富。
2.拟人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大树伸出长臂,欢快地和风儿玩耍”,使树显得有情有义。
3.夸张夸张是指对描述对象进行放大、夸大,以增添文章的幽默感或戏剧效果。
如“他跑得飞快,比闪电还快”,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4.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其中的差异和特点更加鲜明。
如“他面庞白皙如雪,她则黑白分明,宛如黑炭”,用对比描写了两个人的肤色。
5.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将同一类事物进行列举,使句子结构平衡,起到强调和增加气势的作用。
比如“我想要勇气,我想要坚强,我想要自信”,用排比的方式表达了三种愿望。
6.音律音律是指通过语言的音韵、声调等特点的组合运用,使文章更加动听、抑扬顿挫。
如“扑哧一声,蝉落在了泥土上”,通过“哧”和“落”两个字的音律,突出了落蝉的声音。
7.反问反问是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希望对方回答,而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肯定、否定或嘲讽等情绪。
如“这是我们的责任吗?”,用反问表达了责任的重要性。
8.景物状语景物状语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特点和变化,来给读者传递感情和思想。
如“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点缀着幽暗的天空”,通过描写星星的出现,使文章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9.感叹10.推理推理是通过对现象、事实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如“他成绩这么好,肯定用了很多时间和努力”,通过推理引出人成绩的原因。
11.对联对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由两句平行的诗句组成,形式上对应,义上互补。
在写作中,对联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点题等作用。
如“春色满园花自笑,夏天美食让人垂涎”,用对仗的对联形式,增添了文章的韵律感。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17eb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4.png)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以下是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意义。
它常用于描写人物、事物或情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 她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美丽而灿烂。
- 他的声音像一阵春风,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2. 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接近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 雨点儿害羞地从天空里探出头来。
- 鸟儿在树上唱歌,似乎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描述或表达来增强语气和感触。
这种修辞手法在描述人物形象或情感时常常使用。
比如:- 他一口气跑了十个来回,累得像狗一样。
- 我等了一个世纪似的,终于等到了你的到来。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比较两个相对而言的事物来彰显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描述人物特征和情感转变。
例如:- 她的声音像天使一样柔美,而他的声音却像恶魔一样刺耳。
- 她的笑容明亮而温暖,犹如阳光洒在大地上。
5. 反复反复是通过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这种修辞手法在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时常常使用。
比如:- 美丽的花儿,美丽的笑容,美丽的世界。
- 勤劳的蜜蜂,勤劳的蚂蚁,勤劳的人们。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表达,提高作文质量。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f18a3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7.png)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些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表达,增加语言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具体生动。
比如:“他是个守望者,像一只忠诚的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属性,使得表达更具有情感色彩。
比如:“春天向大地微笑。
”3.夸张:夸大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比如:“他一口气喝了一大桶水。
”4.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突出方面的特点,增加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比如:“黑夜中的小树,像孤独的竖琴。
”5.排比: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多个相同类别的事物,增加表达的张力和力度。
比如:“红色的花朵,红色的夕阳,红色的梦境。
”6.比拟: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种情感或特点。
比如:“她的笑容像清泉,流淌在阳光下。
”7.借代:用一个代表事物取代另一个,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出意思。
比如:“春天的脚步渐近了。
”8.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以加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记忆力。
比如:“飞舞的红旗,飞舞的花朵,飞舞的梦想。
”9.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比如:“难道我会放弃吗?”10.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11.比较: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进一步凸显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比如:“没有黑,白就不会那么明亮。
”12.倒装:改变语序,使得表达更具有冲击力和引人注意力。
比如:“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13.借光:通过映射或借用其他的名人、作品等的形象,来为自己的内容增色,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她的笑容像蒙娜丽莎一样迷人。
”14.借古讽今:通过引用古代经典的故事或典故,来表达对现实的批评、思考、警示或启示。
小学六种常见修辞手法特点及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修辞手法特点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bc1b2baa00b52acec7ca65.png)
小学六种常有的修辞手法的特色和作用1、比喻:在记述中,利用不一样事物之间某些相像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此外一种事物。
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详细,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易易懂。
2、拟人:把物看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文章表达重生动,给人鲜亮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成心名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减小的描绘。
作用:是能惹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失事物的实质特色,惹起读者的激烈共识。
如: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同样或相像的句子组成。
作用:是增添语气,起到重申作用,激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是惹起读者注意和兴趣,指引读者思虑。
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惹起思虑外,还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6、反问:以否认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括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是增强语气,起到重申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此外不常有的两种修辞:1、频频:存心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是突出思想,重申感情。
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感染力。
2、对偶:字数相等,构造同样或相像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近似于春联。
作用:句子显得齐整均匀,凝练集中,归纳力强。
1、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依据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平常察看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详细,并能适合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分,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首尾响应、前后照顾的作用 :前有伏笔,后有照顾,能够使内容更为完好,构造更为密切,惹起共识3、借景抒怀:经过描绘详细生动的自然情形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诚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形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4、侧面(间接)描绘:侧面衬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德和技术,使得文章构造更为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短精练。
5、过渡句的作用:承前启后: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c328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1.png)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学阶段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f385522b160b4e767fcfce.png)
小学阶段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
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4.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本文地址:
/article/09/40118.html。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4a4b7b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7.难道你忘了她刚失去妈妈吗?
(反问)
8.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尽深潭。 (反复)
9.一群红领巾正在养老院表演节目。
(借代)
10.她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比喻)
感谢观看!
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 物的相似点。 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 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Βιβλιοθήκη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5d00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4.png)
小学生必学的8种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吧!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方法: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6、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7、反问:只问不答。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
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8、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1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强调,突出,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1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作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5.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6顶真: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连贯,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花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
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
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
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2. 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3.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