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加深对浮力、重力以及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其公式可表示为:F浮 = G排液× g × V排液其中,F浮为物体所受浮力,G排液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为重力加速度,V排液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溢水杯3. 被测重物4. 小桶5. 水四、实验步骤1. 将溢水杯装满水,确保水表面与溢水口相平。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被测重物的重力,记录为F1。
3. 将被测重物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
4. 使用小桶收集被测重物排开的水,将小桶连同收集的水一起称重,记录为F3。
5.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的重力,记录为F4。
6. 计算被测重物所受浮力:F浮 = F1 - F2。
7. 计算被测重物排开水的重力:G排液 = F3 - F4。
8. 比较F浮与G排液,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 被测重物重力F1/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 排开水的重力F3/N | 小桶重力F4/N | 浮力F浮/N | 排开水的重力G排液/N ||-------------------|---------------------|------------------|---------------|------------|----------------------|| 10 | 5 | 8 | 2 | 5 | 6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F浮与G排液,发现F浮 = G排液,即被测重物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而排开水的重力则间接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实验原理1.1.1 阿基米德原理1.1.2 浮力1.2 实验材料1.3 实验步骤1.3.1 实验准备1.3.2 实验操作1.4 实验结果1.5 实验分析1.6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存在,并掌握测量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浮力的方法。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推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时,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1. 测量尺2. 直尺3. 螺旋测厚器4. 水5.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准备1. 准备所有实验材料2. 将水倒入实验器材中实验操作1. 测量并记录实验器材的重量2. 将待测物体放入器材中,记录整体重量3. 测量待测物体的尺寸4. 通过计算,确定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大小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我们得出了浮力的大小,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浸入的物体会受到与排开液体体积相等的浮力。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浮力的存在使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这对于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我们对浮力的认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三:阿基米德原理验证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指导老师:倪明学号: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日期:2016.6.21一、实验内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实验器材J2118型阿基米德演示器,测力计,塑料吊桶,塑料圆柱体,溢液杯,盛液杯三、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讲解;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验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五、实验难点阿基米德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六、实验过程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1并记录其数据;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装适量水后受到的重力G2;3.用弹簧测力计吊着装有水的瓶子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瓶子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浮,此为瓶子和水受到的浮力;4.将瓶子中水倒掉并将排出水倒入空瓶中,此时用弹簧测力计测测量装有排出水的瓶子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G3,并记录其数值;5.对比G2,F浮,G3值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1.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后可得如下数据空瓶在空气在所受重力G1空瓶装有适量水后在空气中所受重力G2空瓶装有适量水后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空瓶装有溢出水时在空气中所受重力G3空瓶和水所受重力G42.数值记录如下表:实验结论:有F浮和G4作比较可得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瓶子装有水放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等于其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4。
误差分析1.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空瓶在倒水过程中并不完全干净导致实验结果存有一定误差;2.在测量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由于使用次数过多,测量存有一定误差;3.在读书过程中存有一定的视觉误差。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确定物体真实重量
步骤:
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记录下数值为m1。
2. 确保天平的准确性,进行零位调节。
3. 另外准备一个容器,将待测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
4. 通过吊钩将物体固定在容器中,并保持悬浮状态。
5. 在空气中再次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为m2。
实验二:测量物体浸入液体后的净重
步骤:
1. 将已测得的m2值填入计算公式F = m2 * g中,得出物体在
空气中的重力。
2. 用容器接收物体排除的液体,称量容器中的液体质量,记录为m3。
3. 将液体质量m3代入计算公式F = m3 * g中,得到液体的重力。
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应等于排除的液体重力,即F(浮力) = F(液体重力)。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
果,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重力值,并进行讨论。
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过程无误,物体所受浮力应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2、学习测量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_{浮} = G_{排}$浮力的计算方法:$F_{浮} = F_{示重差} = G F_{拉}$,其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_{拉}$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
排开液体重力的计算方法:$G_{排} = m_{排}g =ρ_{液}V_{排}g$,其中$m_{排}$为排开液体的质量,$ρ_{液}$为液体的密度,$V_{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铁块、铝块、铜块(体积相同)3、溢水杯4、小桶5、水6、细线四、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_{1}$,并记录下来。
2、将溢水杯装满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
3、用细线将铁块拴住,慢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直至完全浸没,同时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
4、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_{浮 1} = G_{1} F_{1}$。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溢出的水的总重力$G_{总 1}$,计算出排开液体的重力$G_{排 1} = G_{总 1} G_{桶}$($G_{桶}$为小桶的重力)。
6、重复步骤 1 至 5,分别测量铝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
7、改变液体的种类(如盐水),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体|空气中重力$G$(N)|液体中拉力$F_{拉}$(N)|浮力$F_{浮}$(N)|小桶重力$G_{桶}$(N)|小桶和溢出水总重力$G_{总}$(N)|排开液体重力$G_{排}$(N)||||||||||铁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铝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铜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并进行比较。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并了解该原理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现象的物理定律,即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斥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具体可以表示为:浮力F = 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与材料:
1.水槽
2.浮子
3.浮力计
4.天秤
5.标尺
6.水桶
7.水
8.容器
实验步骤:
1.将水槽放在平稳的台面上,用标尺量取水平面高度h。
2.测量浮子的体积V,并记录下来。
3.将浮子放入水槽中,测量浮子浸没水的深度,并记录下来。
4.用浮力计测量浮子所受的浮力F,并记录下来。
5.用天秤称出浮子的质量m,记录下来。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子排斥的水的质量,并与称出的质量进行对比。
7.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子排斥的水的重量,并与实际测量的浮力进行对比。
8.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值,分析实验误差和可能的原因。
实验结果和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浮子排斥的水的质量与实际测量的质量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通过对比实际测量的浮力和理论计算的浮力,发现两者相差较小,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种描述浮力现象的重要定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该原理的准确性和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说明实验结果可信度较高。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器材:1.实验室台秤/弹簧测力计2.密度杯3.单根毛毡线4.水5.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金属球、木块、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a.准备一个密度杯,并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其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b.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每个物体的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2.测试密度杯的浮力:a.将密度杯放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其质量。
b.在一个盛水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确保水能覆盖住密度杯。
c.将密度杯慢慢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d.计算密度杯所受浮力,并与密度杯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测试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a.将各个不同材质的物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b.计算每个物体所受浮力,并与其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1.密度杯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密度杯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水的重量,与密度杯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2.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物体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
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其浮力都与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相等。
这就是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能够浮起来的原因。
该实验展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也是设计和制造浮标、船舶等浮动物体的基础。
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
在空气中,物体的浮力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理解,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皮碗悬浮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浮力与物体悬浮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
本实验通过在水中放置两个皮碗,观察皮碗的悬浮现象,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三、实验器材1. 皮碗2个2. 水桶1个3. 砝码若干4. 量筒1个5. 秒表1个四、实验步骤1. 将两个皮碗分别放在水桶底部,观察皮碗是否悬浮。
2. 用砝码分别压在两个皮碗上,使皮碗沉入水中,观察沉入水中的深度。
3. 记录皮碗沉入水中的深度,并计算出两个皮碗所受的浮力。
4. 改变砝码的重量,重复步骤2和3,观察皮碗的悬浮现象。
5. 比较不同砝码重量下皮碗所受的浮力,分析浮力与物体悬浮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皮碗在水中悬浮时,其底部与水面接触,且悬浮的深度与砝码的重量有关。
当砝码重量增加时,皮碗沉入水中的深度也随之增加。
2. 通过计算,得出皮碗所受的浮力与砝码重量的关系,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六、实验结论1. 阿基米德原理在皮碗悬浮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2. 浮力与物体悬浮的关系密切,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碗的悬浮现象,以便及时调整砝码的重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皮碗沉入水中的深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本实验结果与阿基米德原理相符,说明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在液体中悬浮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大小的关系。
2. 可以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通过本次皮碗悬浮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了解了浮力与物体悬浮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或者【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次数物重G(N)拉力F拉(N)F浮=G-F拉(N)杯重G杯(N)杯+水重G杯+水(N)排开水重G排=G杯+水-G杯(N)比较F浮和G排1 2 3【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二、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金属块3. 细线4. 量筒5. 适量的水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 = G排液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液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
五、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记下金属块的重力G。
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3. 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V2。
4.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F浮 = G - F示。
5. 计算量筒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 - V1),即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6. 计算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7. 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 金属块重力G:10N- 量筒水面示数V1:50ml- 量筒水面示数V2:60ml- 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8N- 水的密度g水:1g/cm³2. 计算结果:-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V2 - V1 = 60ml - 50ml = 10ml- 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10ml 1g/cm³ = 10g- 浮力F浮 = G - F示 = 10N - 8N = 2N3. 结果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F浮应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水。
- 实验结果显示,F浮 = 2N,G排水 = 10g = 0.01N。
- 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F浮与G排水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等实验器材,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掌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学习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原理。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为:F浮= G排= ρ水V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水表示水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水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铁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水、量筒、溢水杯、毛巾等。
2. 步骤:(1)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2)将溢水杯装满水,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收集排出的水;(3)计算排开水的体积V排= V溢水;(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V 排g;(5)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6)实验完毕后,清理器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铁块重力G(N):5.0;(2)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cm³):100;(3)水的密度ρ水(kg/m³):1000;(4)重力加速度g(m/s²):9.8。
2. 数据分析:(1)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浮= ρ水V排g = 1000 ×100 ×10^-6 ×9.8 = 0.98N;(2)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相等,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2.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成功。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避免空气泡的存在;2. 量筒要放在水平位置,确保读数的准确性;3. 实验完毕后,要清理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doc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doc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物体悬浮或沉浸在流体中受到浮力的一种原理,该原理通常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浸入流体中的物体以及流体的密度对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在室温下准备一桶水,并使用密度计测量出流体的密度。
2. 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模型,将一根悬挂于天平上的钩子悬挂到水槽上面。
3. 将一个名贵金属球体放在钩子上,记录球体的质量。
4. 将球体缓慢地放入水中,让其完全沉没,记录下球体在水中的重量。
5. 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球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和相应浮力和球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6. 更换球体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改变浸入球体的流体的密度来探究浸入液体的物体和流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容器:一桶水槽2. 测量工具:密度计、天平3. 实验材料:金属小球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分别将球体浸入了水、盐水和糖水中,并记录下相应的测量结果。
在每个场景中,记录了球体的质量、球体在流体中浸入的重量和流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如下:| 流体 | 密度(g/cm3) | 球体重量(g) | 重量在流体中(g) || ---- | ---- | ---- | ---- || 水 | 1.00 | 50.00 | 39.80 || 盐水 | 1.20 | 50.00 | 34.62 || 糖水 | 1.40 | 50.00 | 27.0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受到的浮力应该等于球体在流体中浸入时的重量。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浮力的计算结果如下: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将浮力和物体在流体中的深度以及流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应该随着物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加,并且浮力还应该随着流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下是绘制的图表:[图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场景中,浮力的量在物体沉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时自然变大。
毫不奇怪的是,当液体的密度增加时,生成的浮力也会增加。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篇一: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练习卷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在实验中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无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题型训练: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1)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__________、量筒、金属块、细线和水。
(3)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表达式为F浮=__________。
(4)该同学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记下水面的示数V2, (V2-V1)表示了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如果用ρ水表示水的密度,那么金属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最后,比较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F2 F1V2 V1图123、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请写出实验目的:。
②为了能直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格中不但记录了原始的实验数据,还记录了经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如第5列中的(F1-F2)。
请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首行填完整。
③表格中(F1-F2)表示的是。
④为了获得充足的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应该做实验。
提高题:1、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有关规律,用测力计、物体A、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内部盛有质量不等的水)等进行实验。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阿基米德实验报告引言:阿基米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旨在探索物体的浮力原理。
这个实验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基米德实验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实验目的:通过阿基米德实验,我们的目的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
此外,我们还希望了解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并探索浮力对物体浸没的影响。
实验材料:1. 一个容器,足够大以容纳待测物体和液体2.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3. 测量工具,如天平和尺子4. 液体,如水或盐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并在其中加入足够的液体,使得待测物体能够完全浸没其中。
2. 使用天平和尺子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尺寸。
3.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液体中,并确保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 观察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和状态,并记录下来。
5.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得到了验证。
无论是球体、立方体还是圆柱体,它们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存在差异。
球体由于其较小的表面积,所受到的浮力相对较小;而立方体和圆柱体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所受到的浮力相对较大。
实验意义:阿基米德实验的意义在于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并为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而另一些物体则会沉没。
这对于设计和制造船舶、潜水装备等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此外,阿基米德实验还为我们研究物体的密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浮力的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这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结论:通过阿基米德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并观察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
河海_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模块:河海物理实验实验标题:河海物理实验——浮力与液体压强测量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浮力和液体压强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实验指导者:李四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 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验证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浮力测量装置、液体容器、电子秤、量筒、刻度尺等。
2. 在液体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整容器水平。
3. 使用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4. 将物体放入液体中,待物体静止后,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分别测量物体在不同深度处的浮力。
6. 记录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数据。
四、实验环境实验地点:河海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浮力测量装置、液体容器、电子秤、量筒、刻度尺等。
实验条件:室温约为25℃,液体为水。
五、实验过程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浮力测量,记录数据。
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
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液体压强测量,记录数据。
4.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浮力测量结果:物体在不同深度处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2. 液体压强测量结果: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验证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七、实验结论1. 阿基米德原理在本次实验中得到验证。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斥液体体积的重力。
为了验证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1. 一个透明的容器
2. 一些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丸、木块等
3. 水
实验步骤:
1. 将容器装满水,确保水面平滑。
2. 将一个物体轻轻地放入水中,确保完全浸没且保持静止。
3. 使用天平或其他重力测量仪器,测量物体的重力。
4. 记录下物体的重力。
5. 将物体取出水并擦干,然后用天平或其他重力测量仪器再次测量物体的重力,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预期,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测得的重力应该比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要小。
这是因为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来自水的浮力的作用。
根据浮力原理,浮力等于水排斥物体的体积乘以水的密度(即物体排斥水的重量)。
所以,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测得的重力应该较小。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斥液体体积的重力。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的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浸入液体(或气体)里有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
通过杠杆的平衡原理证明其受力相等。
二、实验假设:
当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时,由于杠杆的平衡原理,在杯中受倒入小杯后,其重力与石头重力以及浮力的矢量之和与原重力相等,使杠杆重新平衡。
三、实验器材:
预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水,沙子,一次性的匙子,2个杯子
四、实验过程:
1)用匙子调整杠杆中右边小杯子里沙子的数量,使杠杆保持平衡。
2)慢慢放开控制杠杆高度的绳子,使其慢慢向下运动。
3)使杠杆左边小杯下的石头随杠杆下降,慢慢浸入置于水平面上的溢水杯中,至石头恰好完全浸没。
注意石头不碰壁不碰底。
4)等待溢水杯中不再溢出水,将溢水杯旁小杯里所溢出的水缓缓倒入杠杆左边小杯中。
5)杠杆恢复平衡。
五、实验结果:
杠杆恢复平衡,证明浸入液体(或气体)里有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验证。
物理浮力问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即:F浮 = G排=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 小石块2. 烧杯3. 弹簧测力计4. 水5. 电子天平6. 细线四、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
2. 在烧杯中装满水,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 收集小石块所排开的水,并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m排。
4. 根据公式G排 = m排g计算被排开水的重力。
5. 利用公式F浮 = G - F拉计算浮力。
6. 改变液体的密度或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复以上步骤。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实验一:G = 0.05NF拉 = 0.03Nm排 = 0.005kgG排 = m排g = 0.005kg × 9.8m/s² = 0.049NF浮 = G - F拉 = 0.05N - 0.03N = 0.02N2. 实验二:将小石块浸入密度更大的液体(如盐水)中,重复步骤2-5。
G = 0.05NF拉 = 0.035Nm排 = 0.006kgG排 = m排g = 0.006kg × 9.8m/s² = 0.0588NF浮 = G - F拉 = 0.05N - 0.035N = 0.015N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液体的密度增大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相符。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这也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3. 在实验中,我们未观察到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形状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1. 阿基米德原理正确,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轮船漂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轮船漂浮中的应用。
2. 探究轮船空心结构对浮力的影响。
3. 分析轮船漂浮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轮船之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空心结构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产生了足够的浮力来抵消船体的总重力。
三、实验材料1. 金属箔(用于制作轮船模型)2. 量筒3. 水4. 尺子5.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1。
- 准备金属箔,将其卷成空心形状,形成一个简单的轮船模型。
2. 漂浮实验:- 将制作的轮船模型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 记录水面达到的刻度为V2。
3. 沉入实验:- 将金属箔揉成一团,使其沉入水底。
- 记录水面达到的刻度为V3。
4. 数据计算:- 计算轮船模型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ΔV = V2 - V1。
- 计算金属箔揉成团沉入水底时排开水的体积:ΔV' = V3 - V1。
- 比较两次实验中排开水的体积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漂浮实验:- 观察到轮船模型在水中能够漂浮,说明其排开的水的体积产生的浮力大于或等于模型的重力。
2. 沉入实验:- 观察到金属箔揉成团后沉入水底,说明其排开的水的体积产生的浮力小于金属箔的重力。
3. 数据分析:- ΔV > ΔV',说明轮船模型的空心结构增大了其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产生了更大的浮力。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轮船模型漂浮时的浮力F浮= ρ水g ΔV,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 由于轮船模型漂浮,F浮 = G模型,即浮力等于模型的重力。
六、实验结论1. 轮船模型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轮船的空心结构增大了其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产生了足够的浮力来抵消船体的总重力。
3. 轮船的漂浮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水、溢水杯、小桶。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a b c
1、如图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b 、c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 拉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体积V ,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 浮=G -F 拉和G 排=ρ液 g V 排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 浮和排开的水重G 排,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次数 物重 G (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 拉(N ) 浮力F 浮
(N )
排开水的体积V 排(ml ) 排开水重力 G 排(N )
比较F 浮和 G 排 1 2 3 4
七、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