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分坑复测)1
复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适用范围根据设计提供的定测资料,施工设计文件和桩楔,进行施工前中线、高程复测,验证定测是否正确。
适用于铁路、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
2.作业前准备2.1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工具:光电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小盒尺、方尺、线坠、墨斗、大锤、手锤、钢锯、木锯、红蓝铅笔、小刀、贴铲、小灰桶。
2.3材料:木桩、钢筋桩、线绳、钉子、白灰。
2.4作业条件:2.4.1天气晴朗且无风或微风。
2.4.2熟悉现场情况,影响通视的障碍已清除(能清除的)。
2.4.3定测的有关资料已进行室内审核和现场查对。
2.4.4使用仪器的精度符合要求,并在检定周期内。
3.操作工艺3.1直线复测3.1.1正倒镜窜线法。
对直线(切线)转点进行复测时应用正倒镜穿线法。
如下图示,置镜于B,盘左后视A,纵转望远镜定点1,盘右后视A,纵转望远镜定点2,1、2两点分中后得C`,若C`与C每100m偏差在5mm以内;大于400m时,在20mm以内,则仍采用原定测点向前复测(此法应注意后视距离不宜过短)。
- 1 -- 2 -3.1.2拨角定点法:对直线(切线)转点进行复测时,亦可采用此法。
如上图示,置镜于B ,盘左后视A ,顺时针旋转照准部180︒定点1,盘右后视A,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80︒定点2,1、2两点分中后得C`。
此法受仪器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的影响较小,故1、2两点偏差值较小。
C 与C`允许偏差值如3.1.1。
3.2曲线复测:3.2.1交点的水平角复测采用两半测回测量。
其观测角值差应符合以下规定方为有效:当采用DJ2型经纬仪时,不应大于20秒;当采用DJ6型仪器时,不应大于30秒。
3.2.2 当定测因只能直接在交点测水平角而设到交点时,到交点应观测两测回,其交值限差在以下范围内方为有效:3.2.3按3.2.1的观测方法对曲线HY 、ZQ 、YH 点进行复测并测定复测点与定测点的横向误差。
3.3距离复测:3.3.1钢尺量距,量距时,尺零点端应挂弹簧秤- 3 -掌拉力。
01 复测及分坑
编码:SDXL-ZW-GY-01/08
01 施工测量及分坑作业安全施工作业票
工程名称:施工班组:编号:
附录:安全施工作业票背面
措施并宣读。
(二)工作内容、地点、安全措施不变时本票最长可使用十天,否则应重新办票,用后上交备查;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在备注栏记录变更情况。
对新增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名确认。
(三)应根据现场条件、范围和环境,补充安全事项或平面布置图。
(四)当风险等级与基准风险等级不一致时,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措施。
(五)基准风险等级与风险控制措施在开工前现场打“√”。
(六)签名不齐全 (含代签名的)均作废票处理。
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编号:Q\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范本)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作业负责人:作业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荆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第 1 页共 11 页1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供电公司线路复测作业。
本指导书内容不适用在雷雨、雪、大雾、酷暑、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的作业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作业指导书。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1998年国务院发布GBJ 23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3 修前准备3.1准备工作安排第 2 页共 11 页 23.2 人员要求3.3 工器具第 3 页共8页3.4 材料3.5 危险点分析43.6 安全措施3.7 作业分工4 作业程序4.1 开工第 5 页共8页4.2 作业内容及标准4.3 竣工5记录第 6 页共 11 页 6见附件。
6 验收总结7 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第 7 页共8页附件路径复测记录表记录编号:№:单位: 第页业主代表: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第 8 页共 11 页8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总卡10线路复测分坑作业分卡。
复测分坑(改后)线路复测要求与方法
a1 / 2
Ⅱ
l2 l0 l1
d2
d3 A
Ⅰ
d1 d
d4
高
C
P B
d
K3
d2
d3
Ⅲ
d1
d4
l1 l0 l2
b2 / 2
Ⅳ
PA a1 b1 22
PB a2 b2 22
l0
2 2
b1
l1
2 2
(b1
d)
l2
2 2
(b1
d)
l0
2 2
b2
a2 / 2
低
K4
l1
2 2
(b2
d)
l2
2 2
e h — 拉线盘埋深;
H — 挂点至施工基面高度。
l0 电杆中心至拉盘中心的 距离
l0
l0
e 2
H hctg 2 a2
4
31
复测分坑
交叉型拉线
C
l2
l3
a — 拉线挂点根开;
b — 杆脚根开;
e — 拉线挂点宽;
a2
— 拉线对地夹角;
h — 拉线盘埋深;
M K
A
PN
B
a 2
b2
H — 挂点至施工基面高度。
7
复测分坑
二、线路复测允许偏差
➢ 以设计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杆位横线路方向 偏移不大于50mm。 ➢ 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 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 转角桩的角度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30”。 ➢ 杆位桩标高,地面凸起点及交叉跨越物的标高, 偏差不超过0.5m。
8
复测分坑
• 解:L=(18+2)÷tan60°=20÷ 3 =11.55m
【精品】作业指导书(分坑复测)1.docx
一、路径复测施工测量前,必须对所有的仪器和测量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 并熟悉有关图纸和说明。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测工对所有桩位进行测量。
(一)在路径复测过程中,当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1)以设计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顺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 mm时;(2)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3)转角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度30分。
(二)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测:(1)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局;C2)杆塔间被跨越物的标高;(3)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复测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 5M,超过应上报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杆塔位的中心桩位置订出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应尽量保留杆塔位的中心桩,施工时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心须对其定点的辅助桩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各塔位的各腿地形高差也应复测,与设计不符的应通知技术部门和设计单位,以便复核接腿的长度和基础配置等。
(三)杆塔位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量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2)当采用测距法测距时,再次测量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5%;(3)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度之差不得超过1 度30分。
全线路径复测过程必须填写记录和关键工序把关卡,关键工序把关卡应带到施工现场填写。
填写必须认真,谁操作谁填写,作为施工检查资料。
二、杆塔定位与分坑1、杆塔定位的工具与资料经纬仪1台标杆2支木桩若干大木锤或8磅铁锤2只圆钉(1.5寸) 若干钢尺(30 —50m)1盘指挥旗2面小旗若干望远镜1架细铅丝(22#)若干红漆1桶毛笔若干杆塔明细表杆塔一览图杆塔定位图线路走向图线路平、断面图2、杆塔定位的要求与方法(1)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平、断面图和杆塔明细表,核对现场导线桩,从始端杆桩位开始安置经纬仪,向前方逐基定位。
高低腿分坑作业指导书
全方位高低腿分坑作业指导书2003年月日发布 2003年月日实施
编制说明
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220-500kV全方位高低腿基础的分坑作业施
工。
为精确找正各腿砼中心,一般应进行两次测量分坑:第一次初步分坑后,降基面、平整施工面,然后再测量找正砼中心并复核。
2.全方位高低腿基础,即基础四个腿全方位不等高(四个腿高差不尽
相同),四个腿的根开尺寸不尽相同。
分坑及降基面时,对四个腿分开进行处理,以减少对丘陵山区的边坡基面开方,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3.全方位高低腿基础分坑进行土石方开挖时,须根据铁塔不等高腿的
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慎重进行,切不可贸然开方,只要降基面至基础主柱中心至塔位边坡临空面的距离符合设计基础稳定点要求即可,否则将会造成降基面错误而难以弥补。
基础边坡稳定保护范围应遵循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4.若发现现场的实际地质、地形条件与设计不符(尤其地形与铁塔不
等高腿配置不适应),应停止分坑,及时通知设计工地代表会同监理工程师现场处理。
5.有关分坑作业的验收检查,是指由工程施工队和项目部施工人员进
行的工作。
附图1:
附图
第9 页。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送电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35KV—22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与设计图纸或部、省、局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设计或有关规定为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110KV—500KV架线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DL/T 5146--20013、一般规定3.1施工测量所使用的经纬仪其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
3.2 测量用的仪器和量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并贴有标签的方可使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3.3 雨天不宜进行复测分坑作业。
4、作业技术要求4.1施工复测4.1.1 施工测量前应对照设计图纸上的设计杆位中心桩和线路路径、交叉跨越以及危险断面进行复测,其内容和方法要求如下:4.1.2 以设计勘测标定的两个相邻直线杆桩为基准用正倒镜中分法检查塔位中心桩,若发现中心桩偏移,应将中心桩找正;若有误差,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
4.1.3 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4.1.4 转角桩的转角度数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30″。
4.1.5 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核。
4.1.5.1 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4.1.5.2 杆塔位间危险被跨越物的标高。
4.1.5.3 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复核值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由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4.1.5.4 对丟失的直线杆塔中心桩,可用正倒镜中分法补桩。
丟失转角桩的补测方法可按下图一所示进行,将仪器架于F2点,对准F1,(F1,F2点为线路直线方向),用正倒镜中分法定出A,B两点,再将仪器架于G1点,对准G2点,(G1、G2点为另一线路直线方向)用正倒镜中分法定出C,D两点,AB,CD两线交点E即为转角中心桩。
新版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提高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合用国网新疆塔城供电公司裕民县10千伏花政线绝缘化改造工程。
3、引用标准《66 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规范》GB50061-1997《架空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程》SDJ206-1987《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程》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工程验收规程》DL/T602-1996《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23《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738-2023《新疆电力公司农村电网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典型》4、工作流程4.1准备工作4.1.1越野车1辆、DT-02经纬仪一台、塔尺一副、花杆若干节、100米钢转尺1个、50米皮尺1个、榔头1个、木桩(根据工程量定)、对讲机一对、人员6人。
4.2经纬仪的检查4.2.1照准部水准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查和校正:检查时,先将仪器大体整平,转动照准部使其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然后将照准部旋转180°(可运用度盘读数),若气泡仍然居中,说明条件满足,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的目的是使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校正螺钉,使气泡向正中间位置退回一半。
为使竖轴竖直,再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即可。
此项检查与校正必须反复进行,直到照准部转到任何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
4.2.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的检查和校正:a、检查时,用十字丝竖丝瞄准一清楚小点,使望远镜绕横轴上卜转动,假如小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否则需要进行校正。
b、由于各种仪器的结构不同,校正方法也不同样,现以一种通常的结构为例介绍校正的方法。
将装有十字丝环的目镜筒用压环和四个压螺钉与望远镜筒下连接。
校止时,松开四个压环螺钉,转动目镜筒,使小点始终在十字丝竖丝上移动,校好后将压环螺钉旋紧。
4.2.3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查和校正。
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复测、分坑***************公司************项目经理部编制:执行:审批页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1总则1.1为了在架空电力线路工程复测、分坑施工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进行线路复测、分坑施工时,除应遵守本作业指导书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规定。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陈旗国华风电场110kV线路接入系统工程的复测施工、基础分坑测定。
3作业任务3.1复测施工的任务是核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
a: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b: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c:档距和标高的复测;d:被跨越物和风偏距离e:塔基平端面复测f:丢桩补测;g:施工基面的开挖测量。
3.2分坑的任务是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基础类型和根开大小,测定出基础的各坑角桩与其塔位中心桩的相对位置。
a:各种直线杆塔的基础分坑;b:各种转角杆塔的基础分坑;4.作业准备工作4.1在明确施工任务后,应首先向施工队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4.1.1有关施工图纸。
4.1.2施工区段的平断面图和塔位明细表。
4.2 技术交底:4.2.1在进行复测、分坑前,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要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做记录并让参加人员签字。
4.2.2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4.2.2.1设计图纸,有关要求及说明。
4.2.2.2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
4.2.2.3本作业指导书。
4.3工具准备4.3.1全站仪4.3.1.1施工测量用的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4.3.1.2全站仪检查内容包括:a:照准部的旋转是否灵活,制动、微动螺旋是否有效,望远镜调焦是否正常,成像是否清晰,度盘刻划是否清楚等。
b:照准部水准管轴与竖轴是否垂直。
c:十字丝竖丝、视准轴是否垂直横轴。
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复测、分坑***************公司************项目经理部编制:执行:审批页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1总则1.1为了在架空电力线路工程复测、分坑施工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进行线路复测、分坑施工时,除应遵守本作业指导书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规定。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陈旗国华风电场110kV线路接入系统工程的复测施工、基础分坑测定。
3作业任务3.1复测施工的任务是核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
a: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b: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c:档距和标高的复测;d:被跨越物和风偏距离e:塔基平端面复测f:丢桩补测;g:施工基面的开挖测量。
3.2分坑的任务是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基础类型和根开大小,测定出基础的各坑角桩与其塔位中心桩的相对位置。
a:各种直线杆塔的基础分坑;b:各种转角杆塔的基础分坑;4.作业准备工作4.1在明确施工任务后,应首先向施工队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4.1.1有关施工图纸。
4.1.2施工区段的平断面图和塔位明细表。
4.2 技术交底:4.2.1在进行复测、分坑前,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要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做记录并让参加人员签字。
4.2.2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4.2.2.1设计图纸,有关要求及说明。
4.2.2.2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
4.2.2.3本作业指导书。
4.3工具准备4.3.1全站仪4.3.1.1施工测量用的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4.3.1.2全站仪检查内容包括:a:照准部的旋转是否灵活,制动、微动螺旋是否有效,望远镜调焦是否正常,成像是否清晰,度盘刻划是否清楚等。
b:照准部水准管轴与竖轴是否垂直。
c:十字丝竖丝、视准轴是否垂直横轴。
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亭子口~达州50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4标段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四川电力建设公司亭子口~达州50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4标段施工项目部年月日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目的 (1)三、适用范围 (2)四、工程概述 (2)五、特别注意事项 (3)1、《铁塔及基础配置表》中有关名词说明如下: (3)2、注意事项 (3)3、线路方向 (4)六、线路复测作业方法及要求 (5)1、作业方式: (5)2. 作业准备工作 (5)3、作业任务与要求: (6)七、分坑作业方法及要求 (7)1、作业方式: (7)2、在进行分坑之前,要求各施工队具备下列条件之后,方可进行: (7)3、作业任务与要求: (7)4、分坑方法 (10)八、施工测量所用仪器、工器具清单 (15)九、安全注意事项及文明施工和环境要求 (15)十、质量要求 (15)附表:复测分坑常见危险点和预防措施 (16)一、编制依据◎《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安全[2007]25号)◎《强化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2010]322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期基建质量[2010]19号)◎关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00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二、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本标段工程质量,指导现场基坑安全施工和符合质量工艺要求,并保证在安全的前提高基坑开挖的效率,特制定本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亭子口~达州50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4标段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四川电力建设公司亭子口~达州50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4标段施工项目部年月日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目的 (1)三、适用范围 (2)四、工程概述 (2)五、特别注意事项 (3)1、《铁塔及基础配置表》中有关名词说明如下: (3)2、注意事项 (3)3、线路方向 (4)六、线路复测作业方法及要求 (5)1、作业方式: (5)2. 作业准备工作 (5)3、作业任务与要求: (6)七、分坑作业方法及要求 (7)1、作业方式: (7)2、在进行分坑之前,要求各施工队具备下列条件之后,方可进行: (7)3、作业任务与要求: (7)4、分坑方法 (10)八、施工测量所用仪器、工器具清单 (15)九、安全注意事项及文明施工和环境要求 (16)十、质量要求 (16)附表:复测分坑常见危险点和预防措施 (17)一、编制依据◎《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安全[2007]25号)◎《强化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2010]322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期基建质量[2010]19号)◎关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00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二、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本标段工程质量,指导现场基坑安全施工和符合质量工艺要求,并保证在安全的前提高基坑开挖的效率,特制定本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编号:Q\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范本〕编写: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作业负责人:作业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荆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第 1 页共 11 页1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供电公司线路复测作业。
本指导书内容不适用在雷雨、雪、大雾、酷暑、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的作业指导。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作业指导书。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1998年国务院发布GBJ 23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标准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3 修前准备3.1准备工作安排第 2 页共 11 页 23.2 人员要求3.3 工器具第 3 页共8页3.4 材料3.5 危险点分析43.6 安全措施3.7 作业分工4 作业程序4.1 开工第 5 页共8页4.2 作业内容及标准4.3 竣工5记录第 6 页共 11 页 6见附件。
6 验收总结7 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第 7 页共8页附件路径复测记录表记录编号:№:单位: 第页业主代表: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第 8 页共 11 页8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总卡10线路复测分坑作业分卡。
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
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方法及要求: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施工图纸,根据地形制定复测方案。
计算杆塔分坑的必要数据等。
(2)、人员组织准备:根据线路的长短,测量的难度、测量工作量的大小,确定跑前后视人数,测量工人数,负责测量的人员应有测量操作证,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跑前后视的人应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实际施工经验。
(3)、施工器具准备:经纬仪、对讲机、木桩、油漆、毛笔、钢卷尺、小锤、塔尺、花杆等。
2、施工测量:负责测量的人员应有测量操作证,并由专职质检员对操作证进行检查,以确保测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⑴线路测量①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线路测量,各施工队配合,使用经检测合格的经纬仪进行线路复测。
②校核线路方向、档距、局部断面、交叉跨越。
测量结果记录备案,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联系解决。
③施工队在基础工序之前由施工队再对该施工段进行一次线路复测,线路复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方可进入基础工序。
④线路测量由业务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采用对讲机通讯方式进行现场联系。
当线路不通视或丢失杆塔位中心桩时,采用内分法、外分法或交会法并多测回进行补桩,对数据进行严格仔细的计算、验算,确保校核、补钉准确,保证设计中心桩间相对偏差的准确。
⑤测量人员应该注意人身安全及森林防火。
⑵基础分坑①正方形基础分坑对正方形基础,以塔位中心桩及顺线路辅桩为基准分坑,将经纬仪架设在线路中心桩上,以顺线路辅桩为0方向,顺时针转动45度,在此方向上用钢卷尺从中心桩量取0.707×(A-B)与0.707×(A+B),(式中A 为基础根开,B 为坑口尺寸)分出1,2两点,后以1为0点,将钢尺上2B 位置放在2点上,手握钢尺上B 位,将钢尺拉直,从而得到3点,同理得到4点。
如此依次分完4个坑。
③ 双杆分坑a. 用细铅丝将线路垂直方向的两边副桩,与中心桩的圆钉连接成一线。
b. 从中心桩圆钉中心向两边各量出L/2,即为坑中心。
1线路复测作业指导书
1线路复测作业指导书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目的: (2)三、引用/参考文件: (2)四、工程概况及设计说明: (2)五、复测要求及记录表格填写: (3)六、操作程序及问题处理: (4)七、劳动组织: (6)一、适用范围: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七棵树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
二、目的:确保工程路径复测工作圆满完成,为主体工程能尽快开工创造必备条件。
三、引用/参考文件:3.1《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2设计院对本工程项目设计的《杆塔明细表》《结构、电气》及《线路平断面图》等图纸。
四、工程概况及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一、电压等级:35kV。
二、铁塔:全线共使用铁塔64基。
三、线路长度:线路总长18km。
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本工程所经地区为丘陵、地质条件较好,高程适宜。
3路径复测主要工程量:见:《杆塔明细表》五、复测要求及记录表格填写:1、施工内容: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部门给定的地面原始基准点复测线路,包括线路中心线、档距、塔位标高、重要交叉跨越、地形凸起点等。
按上所述,正确补设遗失的塔位中心桩。
线路标识,施工桩补钉及保护。
线路路径复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注:L—为档距,L′—为被跨越物或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与邻近杆(塔)位水平距离。
2、原始记录及测量表格的填写:必须有相应的复测原始记录,复测原始记录用铅笔填写,用本企业测量记录本进行。
路径复测记录表必须在现场用碳素笔(黑色)填写,一式三份。
3、线路复测已完成并提交了复测报告和记录,是工程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4、路径复测报告内容包括:路径复测报告由项目工程师编写,一式三份,一份存档,经项目总工审核和项目经理批准后,连同开工报告一起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六、操作程序及问题处理:1、施工方案:复测前的准备工作:召开地方协调会议测量仪器检验岗前培训,测工持证上岗2、测量仪器的选用:路径复测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
全线路统一测量,各施工队进驻现场后进行二次分队测量,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线路测量分坑指导书
线路测量分坑指导书路径复测、分坑、施工作业指导书1 编制依据1.1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1.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94);1.3 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质量保证手册》;1.4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施工图纸;1.5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设计交底;1.6 《兰新铁路盐湖牵引站供电工程分坑手册》。
2 施工准备2.1 对测量工具的要求施工测量前对用于测量的仪器、工具等进行精度校验,本工程只允许使用精度为2″的经纬仪,测量工器具必须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严禁不合格的仪器及测量工具用于施工现场。
2.1.1 经纬仪施工前应对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查:a)水准管和垂直竖轴的垂直度;b)视准轴和水平轴的垂直度;c)水平轴和竖直轴的垂直度;d)望远镜十字线、望远镜水准管竖盘游标水准管等。
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仪器应进行校正,即使是新出厂的精密仪器,在使用前也必须进行检定校准后方可使用。
2.1.2 塔尺、钢尺:用于施工测量的塔尺、钢尺应符合要求,对于刻度不清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用于施工测量。
3 路径复测路径复测应以断面图和杆塔明细表为准,检查设计档距、高差、转角度数、塔基断面及危险点等,如有偏差应查明其原因。
3.1 路径复测的项目3.1.1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3.1.2 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3.1.3 档距和高差的复测;3.1.4 基础断面的测量(包括基础各腿基面对中心桩的高差);3.1.5 被跨越物、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高差及水平距离的测量;3.1.6 已丢失的桩位补钉。
3.2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3.2.1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以直线桩为基准,用正倒镜分中法来复测,复测时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的直线桩为基线,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高差偏差不超过±0.5m。
铁塔基础复测及分坑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塔基础复测及分坑施工作业指导书1.1线路复测及分坑质量要求1.1.1测量仪器和量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经纬仪最小角度读数不应大于1′。
1.1.2分坑测量前必须依据设计提供的数据复核设计给定的杆塔位中心桩,并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
1.1.3以相邻直线桩位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应大于50mm。
1.1.4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档距的1%。
1.1.5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1′30″。
1.1.6如下危险点处的标高应重点复核:①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②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③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0.5m。
1.1.7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桩之间的距离与高程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同向两测回或往返各一测回法测定;②测距相对误差,同向不应大于1/200,对向不应大于1/150;1.1.8杆塔中心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要求:1.1.9分坑时,应根据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辅助桩,其测量精度应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钉立可靠的辅助桩并对其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1.2基础布置示意图(见下页)1.3分坑示意图及基础分坑尺寸明细表:线路方向线路方向岱家山变电站横担方向正方形基础分坑示意图矩形基础分坑示意图°°1.4杆塔明细及基础配置表(见下页)杆塔明细及基础配置表工程名称:220KV岱环线大修改造工程(0#~11#)1.6铁塔基础分坑尺寸明细表(见下表)铁塔基础分坑尺寸明细表1.7铁塔基础浇制尺寸明细表(见下页)铁塔基础浇制尺寸明细表1.8铁塔基础根开地脚螺栓间距及型号表(见下页)。
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
. .. . . .编号:Q\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指导书(本)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作业负责人:作业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荆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 .1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供电公司线路复测作业。
本指导书容不适用在雷雨、雪、大雾、酷暑、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的作业指导。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作业指导书。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1998年国务院发布GBJ 23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3 修前准备3.1准备工作安排. . . .. .3.2 人员要求3.3 工器具3.4 材料. . . .3.5 危险点分析3.6 安全措施. . . .3.7 作业分工4 作业程序4.1 开工. . . .4.2 作业容及标准4.3 竣工5记录见附件。
6 验收总结. . . .7 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 . . .. .附件路径复测记录表记录编号:№:单位: 第页业主代表:专职质检员:施工负责人:检查人:. . . .. . . . . .. .. . . . 线路复测分坑作业总卡. . . .线路复测分坑作业分卡.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路径复测施工测量前,必须对所有的仪器和测量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并熟悉有关图纸和说明。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测工对所有桩位进行测量。
(一)在路径复测过程中,当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1)以设计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顺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时;(2)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3)转角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度30分。
(二)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测:(1)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2)杆塔间被跨越物的标高;(3)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复测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应上报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杆塔位的中心桩位置订出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应尽量保留杆塔位的中心桩,施工时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心须对其定点的辅助桩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各塔位的各腿地形高差也应复测,与设计不符的应通知技术部门和设计单位,以便复核接腿的长度和基础配置等。
(三)杆塔位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量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2)当采用测距法测距时,再次测量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5%;(3)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度之差不得超过1度30分。
全线路径复测过程必须填写记录和关键工序把关卡,关键工序把关卡应带到施工现场填写。
填写必须认真,谁操作谁填写,作为施工检查资料。
二、杆塔定位与分坑1、杆塔定位的工具与资料经纬仪 1台标杆 2支木桩若干大木锤或8磅铁锤 2只圆钉(1.5寸)若干钢尺(30―50m) 1盘指挥旗 2面小旗若干望远镜 1架细铅丝(22#)若干红漆 1桶毛笔若干杆塔明细表杆塔一览图杆塔定位图线路走向图线路平、断面图2、杆塔定位的要求与方法(1)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平、断面图和杆塔明细表,核对现场导线桩,从始端杆桩位开始安置经纬仪,向前方逐基定位。
(2)经纬仪安置时要以桩顶圆钉中心对中,然后选择距离500m 左右的方向桩上的圆钉,以后视或前视进行瞄准,再倒转镜筒180º复核前、后视方向桩有无偏差,无误后即可定位。
仪器偏差不应超过3′。
如果偏差过大,应检视原因,是否认错桩位或其他原因。
应注意安置仪器对中或前、后视竖立标杆,都必须以桩顶圆钉中心为准,不允许任意凭一般导线桩的中心为准,不允许瞄准最近的桩位去测远方杆塔,否则必有较大误差。
(3)根据杆塔明细表上注明的每基杆塔的导线桩号,到达现场先进行核对,再用皮尺量出应加减的尺寸(向前方为加,向后为减),即为该杆塔的中心桩位置。
若现场导线桩遗失,可参考平、断面图上的距离复测。
(4)直线杆塔定位时,安放一次仪器,可以前、后视连续定位,待前方已看不清或地形有障碍时,再依上法向前移动仪器。
(5)每基杆塔除钉立主中心桩外,还必须同时钉必要的副桩,副桩距主桩的距离一般取3—5m。
在主桩的顶端两边用红漆注明杆号,在副桩顶端两边注上“副”字,表示与主桩区别,以免认错。
(6)直线杆塔定位主、副桩之间距离数字为参考数据,施工图另有规定时,应照施工定位图的规定。
(7)转角杆塔定位时,将仪器安放在中心桩位置,瞄准转角前后两方向,依次钉好前后顺线路方向的副桩(通称顺线桩)。
再根据转角度数,钉内侧角的二等分线分角桩。
转角内侧合力方向的副桩,通称下风桩,外侧反向的副桩,通称上风桩。
转角杆塔定位桩的距离可参考下表(单位:m)(8)转角杆塔应复测转角度数是否与原设计相同,若不符合时,应再复测前、后视桩位。
如确非前、后视桩位所造成的偏差,并已超过30′时,可根据前后各两个以上直线桩重新交角,重钉中心桩,并将新转角度记录上报相关单位。
(9)转角杆塔的中心位置,不允许有任何移动。
直线杆塔定位时,如发现地形不利于立杆必须移位时,一般允许在顺线方向前后移动不超过2m(110KV线路为5m)范围内。
若超过,应得到有关单位的同意。
(10)每基杆塔定位以后,为了避免农作物等遮没木桩,以致无法寻认,有条件时可在主桩(中心桩)旁边插一面小旗,小旗上标明杆号与杆塔型代号。
(11)杆塔型代号的含义可参见下表:(12)每日定位的情况,应由定位负责人填写记录表格上报监理。
3、分坑杆塔经定位,有了中心桩之后,要根据中心桩进行杆塔基础的分坑。
(一)分坑的工具和材料皮尺(30m) 粗铁丝钎(长30cm)6支石灰粉细铅丝(22#)铁锹直角尺(或丁字尺)(经纬仪、标杆:特殊杆塔分坑用)线路平、断面图线路走向图杆塔一览图分坑图定位图(二)分坑的要求和方法(1)分坑是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依照分坑图规定的尺寸,量出挖坑范围,用细灰在地面上划出白粉线,同时沿粉线挖深约10—15cm 泥土,使挖坑范围更加明显清楚,而且不受雨水或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又不致使下一道挖坑工序发生贻误。
(2)每基杆塔的分坑,除主杆基坑(简称主坑)以外,还应包括所有的拉线坑(简称拉坑)的分坑。
(3)分坑前必须先熟悉杆型图和分坑图。
到现场后要核对地点、线路方向、桩位、杆号、杆型是否与杆塔明细表相符,然后才能照分坑图规定的尺寸进行分坑。
并需注意设计上有无特殊规定,如不等边横担,塔腿基坑大小不等,直线转角基坑移位等情况,应仔细考虑,认真分坑,以免差错。
遇有问题应上报处理,不得自行更改。
(4)主坑的马槽(马道)方向应根据立杆施工要求而定。
除特殊情况外,直线杆塔应开在顺线路方向上,转角杆的马槽应垂直于内侧角的二等分线。
用固定式抱杆立杆塔,不开马槽。
(5)坑口尺寸,应根据基础埋深及土质情况来决定。
通常分坑图均有规定。
无规定时,可参考式进行计算:a=b+0.2+ηh (m)式中:a——坑口边长,m;b——底盘边长,m;h——坑深,m;η——坡度系数,根据土质决定:对于一般粘土可取0.4;对于坚硬土壤可取0.3。
若土质较差时,坑口尺寸可适当放大。
拉线基础坑亦可参考上式,根据拉盘长度和宽度决定坑口长宽尺寸。
若铁塔基础较大,与一般底拉盘不同,应根据施工要求决定。
马槽的尺寸应根据坑深及立杆施工的需要而定。
一般马槽长c取1.0~1.5m,槽深d取0.6~1.2m,槽宽取0.4~0.6m。
(三)用经纬仪分坑使用经纬仪分坑方法,比较准确,并可同时对定线桩位进行校验或补桩。
以下介绍用经纬仪对双杆及铁塔分坑的基本方式。
1、带拉线双杆基础分坑(1)将仪器置于中心桩O点,对前后副桩进行瞄准。
无前后副桩时,对前后方向桩,然后钉出顺线方向的副桩。
(2)将仪器镜筒旋转90º,从O点垂直线路方向量1/2(L-a)、1/2L、1/2(L+a),得A、B、C三点,在B点桩上钉圆钉,同时钉副桩及人字拉线坑位桩。
(3)取2a线长,两端分别置于A、C两点,在线中间距两端a/2处拉紧,目测两内角相等均成90º,这时线形成为长方形的三边,即可沿线边用石灰粉在地面上画白线,再反向另一面同样拉紧划线,即得基坑的完整四边线。
并依立杆方向画出马槽线。
(4)仪器镜筒向另一侧倒转180º,即可钉另一边同样桩位,画出另一基坑。
(5)将仪器移置于B点,对垂直线路方向瞄准以后,镜筒旋转90º,钉出顺线方向前后的拉线坑位桩。
拉线坑分坑,见后面介绍的用皮尺分拉坑。
(6)最后要核对图纸无误后,再用铁锹沿白粉线开挖。
这时对施工不需要的木桩A、B、C等均可拔除。
2、方形铁塔基础分坑(1)将仪器置于中心桩O点,与双杆同样钉出顺线方向的前后副桩。
(2)镜筒旋转90º,钉垂直线路的两边副桩。
(3)镜筒回转到45º钉副桩C,在OC上取ON=0.707×(χ-a),OM=0.707×(χ+a),得M、N两点。
χ为坑心间距离,a为基坑边长。
(4)取2a线长,将两端分别置于M、N两点,拉紧中心点即得P 点,反方向即得Q点。
(5)取石灰粉沿NPMQ各点在地面上画白线,即得第三只基坑。
(6)镜筒反转180º,即可用同样方法得第一只塔基坑。
(7)再以镜筒右转90º,同样可在地面上画出第二只基坑;镜筒反转180º即可画出第四只基坑。
(8)最后复核图纸及整个塔基尺寸完全正确无误之后,用铁锹沿白线挖土。
3、矩形铁塔基础分坑(1)将仪器置于中心桩O点,瞄准前、后视,钉下A、B桩,使AO=BO=1/2(χ+у)。
χ、у分别为不同的矩形坑长边与短边坑心间的距离。
(2)将仪器镜筒旋转90º,钉C、D桩,同样使CO=DO=1/2(χ+у)。
(3)将仪器移置于A点,瞄准D点即得AD线,在此线上量取PD=0.707(у+a),QD=0.707(у-a),得P、Q两点。
a为基坑边长。
(4)取2a线长,将两端分别置于P、Q两点,拉紧线的中点即得M点,反方向即得N点。
(5)取石灰粉沿NPMQ在地面上画白线,即得第三只基坑。
(6)将仪器镜筒从D点旋转90º,可观测到C点,同样从AC线上可以画出第二只基坑白粉线。
(7)将仪器置于B点,依同样方法划第一只和第四只基坑。
(8)复核图纸及整个塔基尺寸,完全正确无误后,用铁锹沿粉线在四周挖土。
(9)在AD线上,若自A点开始量取P、Q两点,使AP=0.707(χ-a),AQ=0.707(χ+a),同样可得基坑的四角NPMQ。
从B点起量亦相同。
(四)用皮尺分坑1、直线单杆分坑(1)用细铅丝将主、副桩的圆钉连成一线。
(2)沿铅丝从主桩中心点量出a/2,得前后A、B两点。
a为坑口边长。
(3)将皮尺上a/2处与A点重合,2(1/2)a处与B点重合。
(4)拉紧皮尺,在皮尺O起点和a、2a、3a处各插一个铁丝钎,并使4a处与O点重合,即成一正方形。
(5)沿皮尺方框四周撒石灰粉,在马槽处约留50cm的缺口。
(6)量出马槽,撒石灰粉。
(7)最后用铁锹沿灰粉线向内挖10到15cm深的一层面土。
注意主、副桩均应保留,不得有移动。
分坑完成。
2、双杆分坑(1)用细铅丝将线路垂直方向的两边副桩,与中心桩的圆钉连成一线。
(2)从中心桩圆钉中心向两边各量出L/2,即为两主坑中心。
L为双杆根开。
(3)从中心桩圆钉向两边各量出(L-a)/2与(L+a)/2,即得A、B、C、D四点。
(4)将A、B、C、D四点以两只单杆坑看待,用上面单杆分坑方法即可得双杆基坑。
(5)马槽方向应配合立杆需要而定,可以向前或向后。
3、拉线坑分坑(1)拉线坑是根据定位时的拉线方向副桩和坑位桩进行分坑。
无坑位桩时,可根据分坑图规定的尺寸,沿拉线副桩的方向量出拉坑位置。
无拉线副桩进,则应根据杆型图或组装图上的拉线角度和安装高度,计算拉坑位置。
拉坑的方向必须对准主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