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合集下载

读书之乐乐在养心,的名人事例

读书之乐乐在养心,的名人事例

1、毛爷爷闹市读书,心静自然凉。

2、书巢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晚年时体弱多病,仍勤读不辍。

他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书巢”,题写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联句以明夙志。

朋友问他为什么取巢为名,他回答说;“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或者放于籍内,或者置于桌上,床上铺的是书,枕的也是书,信仰四顾,没有无书之处。

”朋友进屋一看,果然到处都堆着书,一不小心还碰倒了一摞书。

朋友不由得笑着说:“真是个书巢啊!”
3、读书如攻坚
在学习中,许多人视难题为敌人,视读书为攻坚。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提出“八面受敌”法,将学习对象当作敌人从八面分割包围。

此法曾受到毛泽东赞扬。

毛泽东在30年代也说过,学习中要“攻书”,把书本上艰深的问题看作敌人的堡垒,坚决攻下来。

董必武在诗中曾写道:“学习当如卒过河。

”也是提倡用进攻精神读书。

集中表达了这一观点的还有叶剑英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4、乐此不疲
东汉光武帝刘秀每天临朝处理政务,从早忙到晚,还经常将文武大臣们召来讲论经书义理,直到半夜才休息。

皇太子劝他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精神,优游自宁。

”光武帝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分享养生小故事

分享养生小故事

分享养生小故事
有一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每天都过着忙碌的工作生活,总是感到疲倦和身体不适。

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需要调养,于是他开始学习养生知识,并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小明首先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他开始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肉类和糖分的摄入量。

他注意到自己的消化系统变得更加健康,同时也感到更有精力和清爽。

接着,小明开始注重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慢跑或者瑜伽。

这样不仅让他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平静和愉快。

小明还开始每天喝一杯绿茶。

他听说绿茶富含抗氧化物和维生素,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每天喝绿茶,他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加强大,身体也感到更加轻盈和清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感到疲倦和虚弱,而是充满活力和精神。

他的朋友们纷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小明分享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并鼓励他们也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关注健康。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注重饮食健康,适当运动,注意调节心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灵愉悦。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养生,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吧!。

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著名的读书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有:
1、孔子教子育人的故事:孔子曾经说过“孩子们是要被教育,而不是要被管束”。

这句话让人们牢记,教育孩子们比要求他们更重要。

2、苏轼容易对待学生的故事:苏轼曾经说过:“对待学生要亲切,心中不可有凌驾之心,与之宽恕犯错,帮助他们成长。

”苏轼的话帮助广大师生得以开拓眼界,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陆游慈悲的故事:陆游曾经说过“学一种事,要学到尽头,对不思进取的学生要多给予关照,善待有才能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秀成绩”。

陆游的话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给予均等的关爱和鼓励。

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精选5篇)

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精选5篇)

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精选5篇)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篇1茶虽香,但不醉人;牛奶咖啡虽好,但有苦涩;红酒虽醇,喝多了伤害身体;唯有书,能滋养人的身体灵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杜甫眼中的书;“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这是陈寿眼中的书。

而我眼中的书,是这样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黑夜里的一轮明月,将你引向光明;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将你带向知识的宝库。

在我读过的书里,也有不少的收获。

《绿山墙的安妮》让我学到了为人要善良,勤劳,珍惜友谊,坚强乐观;《童年》让我学到了做人要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善良、乐观、胸怀宽广;《汤姆·索亚历险记》使我学到了做人要勇敢、正直、敢于担当。

读四大名著,可以让你了解历史;读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让你懂得世间的奥妙;读一本童话书,可以让你体会到无声世界中的欢笑;读一本科技书,可以让你看到科学家们智慧的大脑;读一本文艺书,可以让你明白人间独特的艺术;读一本漫画书,可以愉悦你的身心,放松心情……读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精彩,让我们一起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爱读书的简短故事篇2书,一直是我的“好朋友”。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可爱的“七个小矮人”,有趣神奇的“七颗钻石”,生动的“三只小猪”……那些迷人的故事,常常让我静静地进入梦乡。

上了小学,我识了很多字,我就可以自己看书了,但因为平时要上学,要做作业,我就会觉得看书的时间太少了。

一放暑假,我就一头扎入书的海洋,在书中寻找我的快乐。

整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好书,有从图书馆借的,有从书店买的,还有在网络上找到的,这些书让我掌握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开开心心地度过了暑假。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小学生优秀一千篇》,在它的“肚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生动的作文。

就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写作方法,让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如何写好作文。

健康的养生的故事

健康的养生的故事

健康的养生的故事养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没有人想要生病,谁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健康。

然而,保持健康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今天我要分享一些有关健康和养生的故事,希望它们能够给你启示和帮助。

故事一:养生是生活方式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黄大发的老人的。

他是一名99岁的老人,身体非常健康。

在面对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养生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黄大发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起床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他还坚持了20年的素食主义,从不吃荤食。

此外,他还喜欢到公园散步、听音乐、读书等等。

在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围绕着健康而展开的。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养生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或者运动方式,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将健康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才能使养生成为一种习惯。

这样,身体才能够达到平衡状态,长久保持健康。

故事二: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李先生的人。

他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忙于谋求事业的成功。

一天,他突然感觉胸口疼痛。

他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不适,所以并没有去医院检查。

但是,几天后,他在一次会议上晕倒了。

李先生最终被确诊患有心脏病。

医生告诉他,如果早些时候去看医生,他可能可以避免那场痛苦的晕倒。

李先生曾经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虽然他非常成功,但他的健康状态确实很糟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

身体会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需要学会听取它们的声音,并及时采取行动。

故事三:健康来自平衡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张小姐的女孩的。

她是一名发型师,每天工作很辛苦。

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她开始热爱运动,尤其是瑜伽。

但是,她开始完全沉迷于运动,以至于她忽略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她减重成功了,但她的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变,她最终找到了平衡。

她现在既热爱运动,又注重饮食。

她认为,健康来自于平衡,而不是单一的健康生活方式。

她学会了给自己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恢复了健康。

第三讲读书养心

第三讲读书养心

第三讲读书养心第一篇:第三讲读书养心第三讲读书养心讲三个问题,先儒谈读书养心、儒家读书的次序、儒家读书的方法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读书能很好地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读书是养心的最好方式。

如果我们饱读诗书,能改变我们的气质,使人心、精神、气质高贵和华贵起来。

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

”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

2013年第六期的美国《读者文摘》,读书有七个好处:防止大脑衰老。

锻炼大脑减压。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比听音乐和散步效果都好。

提高记忆力。

生活方式健康,注意力集中。

缓解疼痛。

治疗抑郁。

一、先儒谈读书养心读书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养身心的工夫。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诗书之邦,古人都会吟诗作对的。

(电视)4月2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的“世界读书日”,提示国人读书日少,存在大量碎片化、垃圾式、快餐式阅读。

全民阅读呈倒退趋势。

现在人们普遍患有“信息疲劳综合症”——每天一睁开眼睛,信息铺天盖地到手机、电脑、邮箱、微信、微博——导致我们分析能力下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作结论或选择时自我怀疑。

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手机,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自己,以平面化的阅读来取代经典的阅读——人生的平面化和思想的平面化。

儒家的读书养心就是要把人们从平面化阅读中拯救出来。

读经典,跟古圣先贤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跟最优秀的人和最优秀的书进行交流,提升生命的广度、厚度和宽度,使你的心灵更加博大,生命更加强大,精神更加高贵。

使你成为一个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走向圣贤的过程。

或者说,读书是对我们人性的装饰,通过读书,使你变得高贵、高雅,富有生活情趣,提升生命质量,生命的境界。

1、读书能养心。

读书能丰富心灵的智慧,能滋养干涸的心灵。

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能医愚。

张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名人素材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名人素材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的名人例子如下:
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不可不读的养生哲理故事

不可不读的养生哲理故事

不可不读的养生哲理故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其中流传着很多蕴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的小故事,读懂这些故事后面的哲学思想,让哲学智慧与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偕行,可收到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良好养生效果。

故事一:唐子西古砚铭砚与笔墨,盖器类也,出处相近,任用宠遇相近也,独寿夭不相近也。

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其故何也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

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静以养生。

感悟:“以静为用、是以永年”是唐子西古砚铭中的两句。

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北宋诗人,与苏轼是小同乡,当时有“小东坡”之称。

唐子西古砚铭最早流传的版本是“笔之寿日,墨之寿月,砚之寿世,何也砚静也,吾得养生焉。

以钝为体,以静为用。

唯其然,是以永年。

”字句虽少,却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让人深思。

特别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被后代很多制砚大家引用,康雍乾三朝在松花石砚铭文中多有出现。

铭曰:“不能锐,因以钝为体;不能动,因以静为用。

惟其然,是以能永年。

”这则短文,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每次读来,都会不由想起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的几句话:“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话不同而理相近:致虚守静,抱朴守弱,养生之根本也。

故事二:长工得与失古时候,有一个财主和一个长工的笑话:财主富比王侯,却整日愁眉苦脸;长工一贫一洗,却每天欢声笑语不断。

财主老婆骂财主有福不会享,财主苦笑一声:“那还不容易!”便取了一小袋金子送给长工:“你衷心耿耿地干了这么多年了,拿上这些金子干点其它事情去吧。

”当天晚上,长工为如何使用这些金子而长叹短吁,一声接一声,辗转反侧,彻夜难以成寐……感悟: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

养生观念小故事

养生观念小故事

养生观念小故事
陆游是一位非常注重养生的人。

享年八十六岁的高寿,直到临终都很健康。

“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彩云归。

”便是陆游七十七岁时对自己身体的写照。

其秘诀就是两点:
一是坚持运动。

陆游在38岁写的《记梦》中说:“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

”可以看出,陆游青中年就非常注重锻炼,常常以骑射行猎为课。

二是豁达开朗。

陆游喜欢养花养草,认为这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每个人的机体功能会随着年龄而退化,保持良好心态、学习健康养生知识、每天坚持运动,这样不仅能延年益寿,也可以以一种健康的状态度过好每一天。

[作文素材]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

[作文素材]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

[作文素材]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导语:其实论养生方面的思想,仿佛古代文人雅士更加深邃,一句诗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出一个养生的大道理。

下面是对于古代五大文人的养生轶事的讲述,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名人养生故事,了解古代文人如何养生。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包括诗、词、散文等,以词作最为后人称颂。

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夫妇唱和诗词,鉴赏书画金石,在丈人中誉为夫妻的楷模。

后金兵入侵,家乡沦陷,举家南迁,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赵明诚死时她46岁),使她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打击。

可是,她支撑着、抗争着,活过了古稀之年。

李清照的养生、长寿得助于她自幼喜郊游,并为多种技艺的爱好者。

由于喜欢户外活动,常常接触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锻炼以外,也养成一种豁达、豪放的性格。

晚年的李清照,虽生活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中,但由于她自幼养成的豁达大方的素质,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经受风霜雨雪、天灾人祸的打击,而意志却更坚强,得到古稀之寿。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

公元785年,时年76岁的他不幸被图谋叛变的军阀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龙兴寺。

颜真卿从小喜爱体育运动。

公元784年,正当颜真卿75岁诞辰,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

他非常高兴,不仅给人们表演了书法,也表演了体操绝技。

他先叫家人搬来两张太师椅,立身在两椅的中间,用两手握着椅背,连续做了百余下“屈臂撑”。

接着又叫家人抬过一张空床,他用双手按着床的东南角,两脚用力一蹬,身体轻快跃过床。

这“跳马”表演,他重复做了五六次。

随后,他用一张宽约3尺余的席子将自己的身体围起来,直立地上,说道:“看我跳出去!”只见他两手稍为一按,双脚顺到用力一蹬,早已飞身跳出高达3尺余的席子,轻巧地双脚落地。

颜真卿坚持锻炼,直至古稀之年仍体魄强健,技巧超人。

袁枚是我国清代中叶的著名文学家。

袁枚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

古人多读书的事例

古人多读书的事例

古人多读书的事例古人尊崇读书,视之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大量的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下面将介绍几个古人多读书的事例,以展示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个例子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韩愈一生读书无数,他常常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像一个小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每天早晨,他都会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读书。

韩愈的读书习惯非常有规律,他会定时定量地读书,每天读书的时间不少于七个小时。

通过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韩愈成为了当时最有学问的文学家之一。

第二个例子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朱熹读书的习惯非常特别,他喜欢在读书的时候默默地思考,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他读书的速度非常慢,一本书可能要读上数月之久。

这是因为朱熹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书中的道理,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思想中。

朱熹的这种读书方式被后人称为“朱子读书法”,对后世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个例子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

王阳明非常重视读书的实践性和生活应用性。

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读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读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他经常在读书之后写下读书心得,总结自己的体会,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王阳明的读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最后一个例子是清代学者顾炎武。

顾炎武对读书的态度非常严谨,他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他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和记忆,还会思考书中的观点和论证,并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通过这种深入思考的读书方式,顾炎武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成为了当时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

这些事例表明,古人多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读书方法,不仅仅是获取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些古人的读书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致远书香修身的故事

致远书香修身的故事

致远书香修身的故事致远书香修身的故事,是一场有关于美好人生的启迪之旅。

这里的“致远”,指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种道德教导,即以德育人,以修身为先。

在致远书香,人们可以通过读书和吸收知识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曾经有一个叫做杨志的年轻人,他在遇到困境和迷惑的时候,来到了致远书香。

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儒学大师和名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杨志的成长和修身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致远书香让杨志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有助于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为了更好地学习,杨志每天早早地来到书香,静静地坐在那里,读着各式各样的书籍,默默地汲取着知识的精华。

他的耐心和恒心,使他的学习成效事半功倍。

其次,致远书香教给杨志了做人的道理。

在书香里,杨志遇到了一位身穿白袍的老者,他自称是“白袍书生”。

白袍书生对杨志说:“人最重要的不是学问,而是胸怀。

”他从小事入手,引导杨志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原则、有责任心的人。

白袍书生的道理,让杨志深受启发,他逐渐认识到,做人正直、纯粹、诚实,才是真正的修身之道。

从此,杨志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同时在学问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最后,致远书香使杨志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在致远书香里,杨志遇到了一位名为浪子的年轻人。

浪子生命中的最后时光,都在从一个高峰坠落的恐惧、痛苦和挣扎中度过。

他告诉杨志:“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要为了理想而奋斗。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有人没有梦想,或者没有实现梦想。

”浪子离世时,向杨志叮嘱:“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就不要活着了。

”因此,杨志从此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梦想,要有追求。

只有不断追寻梦想,人才能够活得有意义,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和拯救。

致远书香的故事,帮助杨志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从致远书香中得到了修身成仁的启示,不仅做到了内心的自我完善,也在南国立功赫赫。

中国养生学习后的感人故事讲一讲

中国养生学习后的感人故事讲一讲

中国养生学习后的感人故事讲一讲人到老年容易生病,一是人的身体机能在下降,二是年龄的增长导致器官功能衰退,如免疫功能下降、衰老等。

其实人也有衰老的时候,只是没有到那一步而已。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养好自己的身体,避免生病!人一旦生病了就不好了。

我们应该怎样来调理身体呢?现在就说说几个身边比较典型的养生故事(以下主要依据为中华养生第一册)我在参加一次养生讲座后深深的被中国传统养生这几个字所震撼!从此了解到“人老先老病”,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说人到老年就得了疾病。

而是我们身体里潜藏着很多健康隐患。

如果你身体中有这样一个隐患就是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现在很多疾病就是因为不注意自己身体变化而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症状最容易出现在那些生活中很小的地方就会出现一种病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而到这里就开始了发病过程;也可能发展到一种严重的情况;最后甚至会造成我们不能活下去。

而且一旦到了那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身体出现问题,那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身体哪里出了问题;而到最后发现了可能已经变成了晚期了!”如果你想通过养生来延年益寿那就一定要注重身体健康!1.注意睡眠人体各个器官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睡眠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很好的恢复人体的体力和精神,使身体更加健康。

但睡眠也不能过度,否则就会损害身体健康。

睡眠也是讲究科学规律的睡眠习惯,不要晚睡晚起。

老年人因为有各种并发症,睡得时间长了会导致睡眠障碍,影响身体健康。

但更多的老年人因为睡眠习惯不好,总是睡不够,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各种老年病。

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保证7~8小时合理睡眠,要避免过度劳累出现睡眠障碍。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其实在养生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养精”,而中医认为生命之本在于精。

精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精力充沛、身体才能健康的运转。

老年人不仅要注重饮食方面的问题,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我们平时不抽烟、不吃辛辣食物等;对于爱喝茶这类对身体有益处的人群我们也可以选择喝茶。

修身养性经典故事

修身养性经典故事

修身养性经典故事1、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的油私用。

宝寿生姜的事例是说,洞山自宝禅师(别号宝寿),在五祖师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需要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日常服用。

五祖戒的侍者往库房要这两样东西。

监院说,常住的公物,怎么能私用呢,要用就拿钱来买。

戒禅师听了以后就叫侍者拿钱去买,并且心中很赞赏自宝禅师这个人。

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人求戒禅师推荐,戒禅师就说卖生姜汉可以担此重任。

2、子骞重孝孔子的学生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

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

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

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

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

但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予。

转载:教子有方3、曾子杀猪教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早晨,曾参的妻子忙完了家务,就想上街去买点东西。

修身养性的几个故事

修身养性的几个故事

修身养性的几个故事儒家学说认为,人首先要“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有许多不同的内容和层次,现转载三则相关故事。

“立身”立身,就是指人应该以一身正气而立于天地之间,正气是指人应该努力培养的美德。

人应该向贤者学习,使自己也具有贤者那样的美德,这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的意思。

晏婴(晏子),历经齐国三朝,辅政长达54年。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而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的高尚品德。

晏子辅政,屡谏齐王对内薄赋轻刑,对外睦邻友好。

晏子为人廉洁无私,生活简朴,虚怀若谷,乐观豁达。

晏子位至卿大夫,食田七十万。

他的结发妻子已经成了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穿着粗布衣服。

但是晏子与她仍然相敬如宾,相互恩爱。

齐景公看到晏子数十年如一日,为齐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晏子既赏识又敬重,想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

于是景公就找了个借口,到晏子家去喝酒。

景公看见晏子的妻子,问道:“这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子说:“是的。

”景公说:“啊!这么老这么丑啊!我有一个女儿,既年轻又漂亮,就让她嫁给先生侍候你起居吧。

”晏子离席,恭敬地回答说:“我的妻子现在确实是又老又丑,但是我也见过她年轻漂亮时候的样子啊!我与她一起生活已经很久了,从她年轻漂亮的时候,直到变得又老又丑。

她将终身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

君王想把女儿赐婚给我,但是我怎么可以辜负我妻子的托付呢?”晏子拜了又拜,辞谢了君王的恩赐。

晏子婉拒君王赐婚,不让糟糠之妻下堂,表现出君子风范,传为千古美谈。

“慎独”慎独,即是自律,是极高的道德标准,指在独自居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循法度,恪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或方法,称“慎独为入德之方。

”杨震,东汉时华阴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

杨震教书二十多年,50岁才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养生保健小故事

养生保健小故事

养生保健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他经常熬夜工作,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快餐和垃圾食品。

由于缺乏运动,他体力不支,经常感到疲劳和焦虑。

有一天,这位年轻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赶紧去看医生。

医生告诉他,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问题,警告他必须改变生活方式,注意养生保健。

年轻人受到警醒,决定从那天起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他每天规律地锻炼身体,坚持每天步行半小时。

他放弃了快餐和垃圾食品,开始注重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

此外,他开始学习冥想和放松的技巧,帮助他缓解焦虑和压力。

他每天花一些时间静坐,专注于呼吸和内心的平静。

经过几个月的改变,这位年轻人发现自己体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

他不再感到疲劳和焦虑,而是拥有更多的能量和积极的态度。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养生保健是重要的。

通过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和放松的技巧,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只有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我的养心大法——阅读

我的养心大法——阅读

45老年生活益 寿2014.09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

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

研究和实践养生之道是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甚至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康康地度过晚年呢?其实,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根本是养心——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健康起来了。

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阅读。

我年轻时就喜欢读书,买书、藏书、读书成为我工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多年来,家中的书房不断充实,现在藏书已达3万多册,虽说没有“经史子集”,却也是涉猎大千了。

这样的藏书量对于我来说,绝对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价值连城了。

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装饰品。

因此,退休后,我把读书作为自己晚年的养心之道:做快乐的读书翁,不做书籍的管理员。

白天,和附近的老友们一起唱歌、聊天。

吃过晚饭,我便躲进小楼,沉入书海之中。

一捧起书,心绪便宁静下来,瞬间便成了那个“武陵渔人”,惊喜地闯进了“桃花源”:“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呷一口香茶,抛开人世的烦扰,开始沉入书的世界,在缕缕茶香中,与文字一起放浪形骸,泛舟四海。

激动处,拍案而起,朗然而诵;激忿时,扼腕击节,高声唾骂……人与书“与之游”、“与之舞”、“与之享”,真是“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不知魏晋矣”!最惬意的时光是晴和的午后:我夹上几本书,信步来到微风拂面、垂柳依依的郊外,或坐或躺,临风展卷,叩问古今,让灵魂与文字一同飞舞,让生命与文字一同入梦,让智慧与文字一同萌芽。

郊外,人迹罕至,寂静得很,所以这里极适合读书。

我也得以任何一种随心的姿态接近我的藏书:默读,滤除了心间的浮躁;泛读,濯去了心灵的瑕疵;朗读,唤醒了沉睡的年轮。

心在阅读中返青,纤尘不染,洗尽铅华;身在阅读中轻盈,名缰利锁,远遁无形。

书作文之读书亦是一种养生

书作文之读书亦是一种养生

读书亦是一种养生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

养生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却最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读书。

经常读书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

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他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

爱国诗人陆游,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

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现代科学研究的大量事实也证明读书确实可以延年益寿。

日本长寿专家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

而美国有关保健学家在研究人的寿命时,发现获博士学位的人,要比中等学历者寿命高三岁。

二十世纪以来的四百名欧美名人,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七十九岁。

我国有一位学者年过百岁,但仍每天读书写作不辍。

他认为,“对于养生,读书似乎比滋补营养更上一筹”。

读书可以养心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

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

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

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

”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

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你徜徉其间,与大师对话,与思想同行,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

至于书中健康长寿的经验之谈,日常的保健方法,防病养生的小常识,那更让人受益无穷。

读书可以养颜每个人都希望青春常在,每个人都盼望美颜常留。

时下美容养颜之术可谓五花八门,有食养者,有药养者,有运动养者,还有涂涂抹抹养者,不一而足。

其实读书自可养颜。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一个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思考和实践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

读书可以祛病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养生养心的故事
霸州市第四中学郑瑞贤
时光荏苒,来到霸州市第四中学已经将近六个年头了。

在这将近六年的光阴里发生的师生故事太多太多了,虽然我一直在现代教育技术处(科室)兼任的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可是即使这样我也从未让自己放松过,记得鲁迅在《鲁迅全集》中说过“人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经历过,如果你一旦松懈,生活、工作就会一团糟,逐渐的你也会像懒惰妥协,我好像就完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2008年我怀着美好的理想踏入这个美好的校园,现在想来倒没有到中国梦这么远大,但是初出茅庐,我的确很想在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

(题外话:写到这我才发现其实我和我们的课改真的很有缘分的,因为我们学校也是2008年开始实行的课程改革)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也只能承认,自己骨子里比较懒惰,虽然开始积极奋进,参加更种培训,响应学校各种改革,但是慢慢的我的行动就有些脱节了,即使思想上还是保存一定的积极性。

慢慢的我总是等到需要用到知识时才赶紧“补充养料”——看书学习。

依仗自己参加过几次培训,讲课有了一定的雏形,以后讲课就总是依葫芦画瓢。

其实自己知道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读书不能一蹴而就,这样你只能得到一时的知识,换句话说,你不能得到永久的知识。

2011年我们办公室申请到了一个课题,《农村地区普通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我们开会确定了每个人必须负责的一个部分,最后我们在集体汇总,这下我可有些傻眼了,这时我很后悔原来开会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没有认真地看相关的书籍,以前开会我都参加了,可是我没有用心记啊!当时我就怀着“和我没什么关系,也用不太上,就不用用心记了”这样的心态来学习,这样你说我能记住吗?可现在……,当时我知道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内容后的心情,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面对生疏的内容我有些悔不当初,好在我还有机会,而且机会就来了。

2011年6月24日廊坊的沙老师来到我们这做课题培训,我又信心倍增,坐在会议室里,我就下定决心,这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沙老师讲的很细,从开题报告讲起,从课题的申报,申报的流程,到我们的课题选题存在的问题,再到课题的研究方法、培训的策略以及创新之处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

会后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引航的明灯,现在学习还不晚,于是我上网搜集资料,找相关的书籍开始充电。

真是万事开头难啊,我找了一堆东西,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最后汇总集中学习,但是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记得那时候老公看到我这个样子还打趣我说“你怎么又回到大学时代了,从上班也没见你这么用功过,每天挑灯夜读,书都堆成山了”,我也不理他,每天就这么耐下心来安静的读起书来,一点一点的读,慢慢的整理。

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科室集体的努力,2013年12月我们的课题结题成功了,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的带头人石老师的功劳。

我想讲的是,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看到了读书带来的好处,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之中,会有如此的闲情惬意,所以读书于我,是生命的另一个世界,是精神的别一重家园。

记得自己晚上读书的那段时间,我在台灯下细细的品尝书中的知识,伴着老公、孩子的鼾声,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安静、很祥和。

以前一到晚上我会觉得时间很难熬,电视没有好节目,孩子很闹腾,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现在每到晚上我会打开自己爱看的书,细细的品读起来。

记得有一次晚上刚吃晚饭,我就读起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到“把握阅读良机”这一部分时,我突然抬起头来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儿子正和老公玩游戏呢,这怎么行,就像书中说到的那样,我要教育儿子啊,这个机会多好,于是,我把儿子叫过来,让老公也把电脑关上,我对儿子说:“儿子,咱们不玩游戏了,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儿子有点不高兴,但是他说“好”,于是我就给他讲起了故事,他听
到精彩处也会哈哈大笑,一个故事听完他会要求你讲另一个故事,暂时把玩游戏抛到了脑后。

这是一个小事儿,虽然儿子才一周多,但是就像56号教室里说到的,要抓住教育孩子们的契机,你想要孩子怎么做你首先要做好榜样,是啊,如果妈妈和爸爸都在读书,那么孩子从小就会认为我要读书,读书才是正确的;那如果大家都在玩电脑、看电视,孩子也会认为玩电脑、看电视才是他应该做的。

现在每当看到学生捣乱的时候我不再对他们大吼,我会按照书中说的,耐心的分析原因。

例如有一次,上课已经二十分钟了,一个学生手里拿着面包和饮料来到微机室,他也没喊报告,推门而入,同学们正在做练习,然后大家都抬起头来,纷纷看向我,以前的我可能会将他赶出去。

但那天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走到他跟前,看到他头上的汗,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说道:“把汗擦擦吧,东西一会再吃,休息一下再做练习吧。

”然后我就继续上课了,下课同学们都走了,他来到我跟前对我说:“郑老师,对不起,今天我来晚了,电动车扎带了,我饭都没来得及吃呢,下次我会注意的,您别生气”。

我对他笑了笑,“老师并没有生气,快回去吃饭吧,下次要是有事来不了要给你们班主任打个电话的,省的大家担心啊”。

学生走后,我想我很感谢我读过的书籍,没有跟学生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试着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老师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现在我读的书很多,也已经上瘾了,从开始读专业方面的书,到现在什么书我都能看下去,沉浸于其中。

我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不单单是学校开展读书笔记大赛的优秀奖,它更沉淀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妈妈,我爱上了读书,更修养了身心。

参与课题是我的幸运,以此我又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不再浮浮躁躁。

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当中,能让你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的好书,真是一种享受。

所以我要说读书真的可以养生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