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合集下载

林业防治培训方案

林业防治培训方案

林业防治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提高林业防治技能,增强防治能力,确保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对象为从事林业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林业工作者、森林消防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1.林业防治基础知识(1)林业防治的概念、意义和现状(2)防治理念的转变(3)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4)小班制管理模式的实施2.病虫害诊断与监测(1)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2)病虫害诊断方法(3)病虫害监测方法3.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2)药剂防治(3)物理防治(4)文化防治4.防治器械的使用(1)森林灭火器具(2)喷雾器具(3)电动剪枝机(4)电锯、电钢锯等5.急救与应急处理(1)森林内突发事件处置(2)常见森林事故的急救处理四、培训方式本培训采取线下授课和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本培训时间为3天。

六、培训地点本培训地点为森林公园内的培训中心。

七、培训人员本培训由熟悉林业防治的专家讲授。

八、注意事项1.培训期间需全程参加,无特殊事由不能请假。

2.请各位参训人员自带好防雨设备、防蚊虫用品等必要物品。

3.培训期间请勿随意触摸野生动植物,以保护生态环境。

4.培训期间请勿破坏自然资源,以免影响后代。

九、结语通过本次培训,相信各位同志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林业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有害生物防护培训计划方案

有害生物防护培训计划方案

有害生物防护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1.了解有害生物对人类、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危害。

2.掌握有害生物的辨识和识别方法。

3.掌握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方法。

4.提高防范和应对有害生物的能力,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二、培训内容:1.有害生物概述(1)有害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有害生物对人类、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危害(3)有害生物带来的生态影响2.有害生物的辨识和识别(1)常见有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2)有害生物的危害表现和症状(3)有害生物的繁殖与传播方式(4)识别方法及工具的使用3.有害生物的监测方法(1)有害生物的监测意义(2)监测方法和技术(3)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4.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方法(2)生物防治方法(3)化学防治方法(4)综合防治措施5.应急处理与应对策略(1)应急处理措施(2)应对策略与预防措施6.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相关物权理论(2)国家、地方的有害生物防治政策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专家学者讲解、PPT展示等形式,向学员介绍有害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危害,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方法,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

2.实地观摩:组织学员走进实验基地、农田或动植物园等,观察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寻找有害生物的迹象和危害,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向学员展示有害生物的识别、监测和防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4.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形式的互动,促使学员深入思考和分享经验。

5.小结反馈: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结并听取学员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四、培训教材:教材主要包括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专业书籍、案例分析与实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五、培训评估:1.知识测试:培训周期末进行有害生物防护知识测试,考核学员对有害生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技能操作:对学员掌握的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技能进行实操考核。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07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挑战与对策探讨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
包括昆虫、病原菌、杂草等多种类型,对林 木生长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缺乏全面、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 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威胁。
防治技术落后
传统防治方法效果有限,且易对环境造成二 次污染,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根据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特点,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施药时机掌握
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或薄弱环节进 行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改进
采用喷雾、喷粉、注射等多种施药 方法,提高农药利用率。
物理防治技术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有害生等诱捕有害 生物,集中消灭。
0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利用
通过人工繁殖、引进或助 迁等方式,增加天敌昆虫 数量,控制害虫种群密度 。
微生物制剂应用
利用细菌、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制剂,感染并杀死 有害生物。
昆虫信息素诱杀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干 扰害虫交配行为,减少害 虫繁殖。
化学防治技术
农药种类选择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 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防治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自动识别
、精准施药等智能化防治。
生态化防治
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恢复性种植、生物防治等 措施,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态
化治理。
全球化合作
生意外事故。
0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原则
防治策略制定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提升林业从业人员对于有害生物防治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保障森林健康生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 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如害虫、病原菌、有害植物等,以及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危害程度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2. 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方法与监测技术掌握常用的有害生物检测方法,如虫情调查、虫害标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培养等,了解有害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学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管理措施,如建立防治体系、完善监测预警、加强害虫防治技术推广等,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整体效果。

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场操作技能进行实地实训,掌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场操作技能,如喷洒农药、设置诱捕器、进行病原菌分离等,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学员传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其对于防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实践操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实训,让学员亲自参与有害生物防治的操作过程,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有害生物防治的实际难题与解决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训时间与地点本培训计划为期5天,培训地点设在林业科研机构或专业培训机构。

具体时间和地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五、培训考核与评估1.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考察学员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

2. 评估标准根据学员的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表现,综合评估其对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六、培训后续支持1. 培训资料提供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料和参考书目,供学员进一步深化学习和提高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2005-10-18第一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知识1、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螨类等。

林业有害生物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3、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4、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5、森林健康:是针对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弱等提出来的一个营林理念,倡导通过合理配置林分结构,实现森林病虫害自控、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和森林资源产值提高。

6、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简称IPM)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种群生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

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1、监测预报工作的意义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或减轻森林病虫害损失的基础工作。

也是进行森林病虫害虫防治和检疫的依据;②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报,可以使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最合理地组织药械、药剂,从而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监测预报的任务:通过对主要森林病害作系统的调查观测,综合分析相关材料,及时发报森林病虫害发生状况,并预报一定期限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意见。

3、预报的种类:①定期预报:根据预报期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三种。

②警报:发生危险性病虫害或近期某种森林病虫害将爆发的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且会造成严重危害时,由县级测报机构迅速发出警报。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害,这些有害生物给林木生长发育和木材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障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来控制和防止林业中的有害生物。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在林业中,有害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它们可以直接侵害林木,也可以通过病毒传播、真菌感染等方式间接对林木造成危害。

以昆虫为主要的有害生物,有蛀虫、吸汁虫、钻孔虫等,它们对树木的吸汁、蛀洞或者间接传播树木病毒等方式都会对树木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

二、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微生物等生物因素,以降低或控制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引入外来天敌、寄生虫,培育和增殖本地天敌、寄生虫,以及利用微生物剂来抑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等。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和可持续性等优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积极作用。

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速效、广谱、便捷等优点,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防止它们对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

由于化学农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谨慎,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机械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技术。

如利用驱除器、粘虫板、捕虫网等对昆虫进行捕杀和控制,利用割草机进行杂草清除等。

机械防治技术对环境无污染,且可以精准作用于目标有害生物,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技术。

生态防治技术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来抑制和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

如利用生物多样性来增加天敌种群,调整树种结构来降低害虫发生率等。

生态防治技术是一种较为自然和可持续的防治技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29病虫害的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29病虫害的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样地是指被抽取作调查的, 用来代表一般和估算总体情 况的那块园地。取样是指确 定样地的数目、大小和在园 地间的分布形式。
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取样很重要,取样一定要有代表性,应根据调查园地面积的大小和 病虫种类及被害植物在园地间的分布情况,按照一定的取样方式, 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地,同一类型的样地一般要重复三次以上,才能 对总的情况做出较准确的估计。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对角线取样 (单或双)、Z字形取样、棋盘式取样、随机取样、隔行取样等。
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①虫害调查的统计方法 主要调查统计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有虫株率是指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 数的百分比,它表示害虫在园地间分布的均匀程度。虫口密度是指单位 面积或每株树上害虫的平均数量,它表示害虫在园地间发生的严重程度。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单位面积虫口密度=调查总活虫数/调查面积 每株虫口密度=调查总活虫数/之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 务。了解调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 条件;收集与查访有关资料;制定好 调查提纲,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 方法,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准备好 仪器、用具和调查表格;对参与调查 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1)踏查 踏查又称概况调查或线路调查,是指在 较大范围内(地区、省、市、苗圃、花 圃等)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了解调查地 区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主要病虫害 种类、数量、分布、为害程度、危害面 积和蔓延趋势等,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2)样地调查 样地调查又称标准地调查或详细调查,它是在踏查的基础上, 对为害较重的病虫种类设立样地进行专门调查。目的是精确统 计病虫的数量,掌握植物被害的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等,对影 响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作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的防治 措施和建议。专题调查一般通过设立样地进行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25植物检疫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25植物检疫

一是实施手段的法律性。植物检疫是依据植物 检疫法规开展工作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二是涉及范围的社会性。植物检疫工作涉及外 贸、邮电、运输、旅游、商业、海关、司法、 教学、科研等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 合是搞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障。
植物检疫
三是机构职能的行政性。《植物检疫条例》赋予植物检疫部门代表国 家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权力,具有行政执法职责。四是所起作用的防 御性和技术要求的特殊性。植物检疫是预防和除治并重,既防止国外、 外省的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又要防止局部发生的危险性病虫的传出, 并对其采取封锁、扑灭的措施,以保护农、林业生产的安全。
植物检疫
(2)植物检疫的意义和任务
① 禁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内外输 入或从国内输出;
植物检疫的 主要任务:
②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封锁在 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逐步予以清除;
③ 当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传入新的地区时,应采取紧急 措施,及时就地消灭。
植物检疫
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 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 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 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 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 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 疫情的处理。
植物检疫
(2)检疫对象的确定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 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 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 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 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 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 传播的病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去称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它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

林业有害生物不仅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第一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1、林业有害生物概念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树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2、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在人类栽培的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昆虫为害。

有的害虫取食树木的嫩芽、树叶、花冠,有的刺吸树木汁液、有的取食根茎、有的钻蛀树木枝干和果实,使树木缺叶、失叶,根系遭到破坏,树干被蛀食,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造成材质下降、经济林减产,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

山西省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随着全省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人工林面积的快速增长,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局部气候异常等原因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逐年加大,给我省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较大危害和损失。

据调查统计,70年代,全省每年平均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200万亩,80年代每年平均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400万亩,90年代以后平均每年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500万亩左右。

3、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种类山西各地因地形、气候、立地条件差异很大,树种丰富,有害生物种类甚多,且危害严重。

据80年代全省的普查结果和近年来我省开展的多次调查显示,全省共有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约800种左右,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约40余种。

(1)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中有高山扁叶蜂、蒙古小毛虫、落叶松尺蛾、落叶松梢蛾、落叶松花蝇,还有落叶松叶蜂、光胸幽天牛、松白小卷蛾、松线小卷蛾、松瘿小卷蛾、云杉顶梢小卷蛾、落叶松球蚜、云杉球果小卷蛾等。

病害有根腐病、松苗立枯病。

(2)油松中有红脂大小蠹、油松毛虫、靖远松叶蜂、白头松巢蛾、松扁叶蜂、油松小卷蛾、松切梢小蠹,松梢螟、松大蚜、夏梢小卷蛾、松针小卷蛾、油松球果螟、油松球果小卷蛾,松纵坑切梢小蠹等。

病害有苗木猝倒病、油松叶锈病、松落针病、疱锈病等。

(3)侧柏的害虫有明纹侧柏松毛虫、柏肤小蠹、双条杉天牛等。

(4)栎类有栎实象虫。

病害有板栗疫病。

(5)杨树是山西优势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品种多,有害生物也很多。

其虫害有青杨天牛、杨锦文吉丁虫、杨园蚧、梨圆蚧、白杨透翅蛾、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黑蚱蝉、杨大透翅蛾、白杨透翅蛾、牡蛎蚧壳虫、芳香木蠹蛾等枝干害虫,还有山杨麦蛾、杨尺蛾、杨二尾丹蛾,柳毒蛾、舞毒蛾,黄褐天幕毛虫、杨白潜叶蛾、杨梢叶甲、杨扇丹蛾、蓝目天蛾、白杨叶甲、黄刺蛾等食叶害虫。

此外,还有苗圃虫黑绒腮金龟、黑绵棕腮金龟、四纹丽金龟、铜绿金龟等。

杨树的病害有腐烂病和溃疡病、冠瘿病等。

(6)桦树害虫有绵山幕毛虫。

(7)柳树害虫有柳蓝金花虫。

(8)榆树害虫有榆毒蛾、榆斑蛾。

(9)刺槐害虫有刺槐种子小蜂、白蚁、桑褶翅尺蛾、芜菁等。

(10)国槐树上有锈色粒肩天牛(11)泡桐害虫有灰天蛾、泡桐叶甲、泡桐大袋蛾;病害有泡桐丛枝病等。

(12)枣树害虫有镰翅小卷蛾、食芽象甲、枣大球蚧、枣尺蛾、桃小食心虫、日本双棘长蠹、日本龟蜡蚧等;病害有枣疯病、枣缩果病等。

(13)核桃害虫有核桃举肢蛾、核桃吉丁虫、木撩尺蠖。

(14)沙棘、柠条等灌木林有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柠条豆象等。

(15)鼠兔害有:草兔、中华鼢鼠、棕背平鼠(16)有害植物有:菟丝子、槲寄生、桑寄生等。

4、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我国森林资源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但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究其原因是:(1)林业有害生物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天敌数量也在减少,自身调控能力下降,但剩余个体有害生物通过繁殖或传播,数代之后又能迅速增长构成危害。

(2)随着林业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大面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有林面积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林产品、繁殖材料的运输潜带危险性有害生物,新的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

为有害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危害性随之增大。

(4)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即使是一些抗虫病虫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病虫品种。

可见有效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

5、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分布规律山西省有害生物种类虽多,情况复杂,但其分布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1)人工林重于天然林人工林不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在树木被定植地点,还受到土壤、气候、地形、海拔和树种、品种、种籽苗木的质量密度等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中一有不适,便难以正常生长,树木生长不良最易遭受病虫的侵袭。

同时,人工林大部树种单调,普遍缺乏下木,失去对病虫害的抑制能力,反利于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2)纯林甚于混交林由于纯林中的昆虫种类较混交林少,昆虫相互间的制约能力低,因此抵御病虫为害的调节能力也较混交林弱。

(3)长势不良的林地虫害严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林地由于立地条件不适于所种树木的要求,或林地位于浅山近山,人为破坏多,有些四旁树没有及时采伐等原因,致使森林环境恶化,树木长势减弱,为害虫的繁殖给予可乘之机。

第二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定义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定义为:“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广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检疫、测报和防治等手段,减少森林病虫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健康生长和提高林分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森林保护学科。

2、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无公害防治是以森林培育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控制为核心,以经营管理为保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培育健康森林与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和持续控灾效果的管理科学。

国家林业局目标管理中定义: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

其主要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可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天敌,经济安全,对病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方针2004年,全国第四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提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为:“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技术措施林业防治措施包括营林防治、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植物源农药防治(烟参碱类等)、其它防治(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

(1)营林防治营林防治包括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封山育林等。

①育苗。

一是选好苗圃地。

苗圃地最好不要选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湿的地方,否则易发生苗木猝倒病、根瘤病、苗枯病等;二是播种前对种子或连作土壤进行消毒,减少病源和虫口密度;三是提倡圃地休闲轮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虫繁殖;四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否则往往造成种蝇、金龟子等害虫的猖獗;五是保持圃地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杂草、枯落物和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六是在苗圃周围种植某些害虫喜欢取食的植物(如金龟子对苹果树、透翅蛾对毛白杨等),诱集害虫再进行人工捕杀或药济防治。

②造林。

主要是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和选择抗病虫品种。

③抚育管理。

一是抓好中耕除草和整地施肥,减少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

如:结合整地,铲除杂草,可清除蚜虫等害虫的栖息地,减少虫口密度,降低其危害程度;二是结合整枝修剪等,及时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同时及时拾净落地病枝、病叶、病果等,集中烧毁,预防病虫蔓延扩散。

三是抓好中、幼林抚育间伐和卫生伐,及时清除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濒死木及受病虫危害严重的树木,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防止病虫危害。

④封山育林。

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保护林下植被,禁止开荒和采伐放牧,利用天然更新能力恢复森林,并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等措施,培育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自控能力强而且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2)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通过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检疫法规,禁止或限制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将一些危险性极大的病、虫和杂草随着种子、苗木及其植物产品在引进或输出中传播蔓延,对传入的要就地封锁和消灭,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根本措施。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森林由于面积大,人工作业困难,因此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防治作用十分重要。

生物防治内容包括:①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白僵菌(真菌)能寄生在很多昆虫体上,对防治马尾松毛虫、天牛效果突出;苏云金杆菌(细菌)各种变种制剂能防治多种林业害虫;应用病毒粗提液(病毒)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5406(放线菌)防治苗木立枯病,微孢子虫(原生动物)防治舞毒蛾幼虫,泰山1号(线虫)防治天牛等。

②利用天敌昆虫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通过移植、引进和助迁等各种方式增加天敌种群,对于有效控制害虫密度、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保护原生植被;适当栽植野生果树或其它阔叶树种;不施或少施化学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

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的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跳小蜂防治栗瘿蜂。

如:跳小蜂是栗瘿蜂幼虫的寄生性昆虫,在瘤子内越多,冬季修剪后保存栗瘿蜂被害的干枯瘤,4—5月份再放到栗园中去,使其羽化后再产卵寄生,可以防治栗瘿蜂。

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

鼠类天敌如猫头鹰、蛇等。

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徐瓢虫、螳螂、蜻蜓、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如:一只异色瓢虫一天可取食160多个蚜虫;红点唇瓢虫是栗链蚧的天敌,加以保护,能减少虫口密度,从而降低危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