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杜甫的交游及其对杜甫禅诗的影响
分析王维诗与禅
分析王维诗与禅分析王维诗与禅唐代诗坛上,受佛教思想影响最大的诗人莫过于王维。
下面来看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王维在世时。
他的友人苑成就称他是“当代诗坛,又精禅理”(《酬王维序》)。
后代诗评家也注意到王维与佛教的紧密关系,赠予他“诗佛”称号,并将其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提并论。
一、工维与禅王维,字摩诘(公元701―706年),太原祁县人。
自幼聪慧,出身于官宦世家,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书香的熏染,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多才多艺。
早年有儒家治世之抱负,中年具道家隐逸之风采,晚年得佛家治心之精髓,很符合古代传统士大夫“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的理想人格。
王维晚年沉迷佛法,与早年家庭环境有关。
据其《请施为寺表》,其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温柔敦厚的母亲长年诵经奉佛,潜移默化。
而其弟王缙也是大照禅师的弟子,“尝官于登封,因学于大照。
”浓郁的家庭氛围,深刻影响了王维的思想。
王维信佛还与当时佞佛的社会风气有关。
开元、天宝年间,禅宗大盛。
北宗神秀初到长安,“王公已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曾受武则天、唐中宗礼遇,安史之乱前兴盛一时。
王维写过一篇《为舜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大通就是神秀,大照就是普寂(神秀亲传弟子)。
乱后,北宗渐微,南宗兴起,王维受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慧能(南宗创始人)撰写了一篇《能掸师碑》。
从这一表一碑中也可看出,王维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绝非一般人的浅尝辄止。
然而王维信佛,更多的受个人经历的影响。
开元十三年,因伶人舞狮子案受牵连,被贬济州,任司仓参军,后经张九龄擢拔。
张九龄被贬后,李林甫上台,政治日益黑暗。
王维失去了政治依靠,也失去了早年博取功名的雄心,隐逸思想占据主流。
安史之乱中,“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王)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伪称暗疾。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居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论禅与王维的山水诗
论禅与王维的山水诗袁冲内容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诗中的山水景物表现,既构成了一种“禅”的状态,也形成了极为优美深邃的意境,无论从哲学境界还是艺术境界而言,都达到了一个极灿烂极澄明的层次。
而他早期的诗歌大都情调昂扬,气概豪迈。
缘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是和他将禅融入诗中,把禅宗理论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指导思想有关。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以禅入诗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在中国诗史上,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早年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写了许多关于边塞、游侠的诗,大都情调昂扬,气概豪迈①。
如《使至塞上》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以英雄豪迈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
但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并不是这种英气豪迈的诗,而是他饱含禅味的山水诗。
而他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把禅学理论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指导思想有关的,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笔者就禅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禅与诗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禅宗思想与山水诗的创作唐代文士普遍崇佛,几乎所有名件经传或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士大夫都于佛教尤其是禅有着密切的联系,崇佛唐代社会的风气。
唐诗与佛教之间的渊源就更为深刻了,名诗人礼佛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其诗风﹑诗理也浸透了佛的气息②。
的诗人王维,字摩诘,他的名字就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居士。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称王维为“诗佛”,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山水诗“字字入禅,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也就是说,王维的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出了禅的意蕴。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
、
随 着 诗 人年 事 的增 长 , 阅 历 与悟 性也 越 来 越 深 ,禅 教的 “ 随缘任 运 ”诗歌 中得 以流 露也 就越 来越 明显 。顺其 自然 的人 生哲 学 , 内心 的清 静 ,“ 万事 不关 心 ” 、避世 忘我 的 心态 ,越 来 越深 刻 的展 现 在读 者 面 前 。这 正如 他所 说 : “ 一 生几 许 伤心 事 ,不 向 空 门何 处销 ” 。 诗 人 由脱 俗 而避 世 , 由避 世 而 爱 自然 , 与 自然神 交 而 悟 禅理 ,“ 松风、山 月照 弹琴 ,而 得 穷通 理 ” 。 没有 目的 ,没 有 意识 。没 有生 的 喜 悦 ,也 没 有 死 的 悲 哀 。悠 然 之 中,禅 宗 的 “ 随 运 任
( 二) 禅在悠 然闲适 中 王 维 的后 期 诗 歌 ,尤 其 是 田园 诗 ,还 常常 流 露 出一 净、淡 雅 的文字 之 中,给 后人 以无 限 的启迪 。本文 着重 从 随缘 任运 ”的思想 。任 心 分 析王 维后 期诗 歌 中所表 现 的禅 意 ,来进 一步 探讨 其后 期 种 超脱 尘世 亲近 自然 地意 趣和 “ 自在 ,“ 无 住于 心 ”的禅 宗 要 旨 ,使 诗 人 身处 尘 俗 中而 心 诗 歌与 禅之 间的微 妙关 系 。 “ 远离” ,对 什么 都很 淡漠 ,无 关乎 心。正 因为 禅主 张任 运 关 键词 :王维 后期 诗歌 ;禅 ;关系 自在 ,随处 领悟 ,反对 拘 执束 缚,更 反对 雕琢 藻饰 ,一 切 在 中 国的诗 史上 不仅 有 “ 诗 仙 ”和 “ 诗圣 ”这 两座 高 都 在 本 然 之 中 ,一 切 都 是 淡然 无 为 。 于是 诗 人 以恬 淡 之 峰 ,还 有 一颗 中 国诗 歌 史 上熠 熠 生辉 的明珠 一一 王 维 诗。 心 ,写 山水清 晖 ,意境 悠 远 ,词 气 闲淡 , 白描 的手 法 ,素 正 如 闻一 多 先生 曾说 ,“ 王维 替 中 国诗 定 下 了地道 的中 国 淡 的语汇 , 点染 出薄雾轻 笼 的画面 。 诗 的传 统 ,后 代 中 国 人对 诗 的观 念 大 半 以此 为标 准 , 即 如 《 酬张 少府 》 : “ 调 理性 情 ,静 赏 自然 ” 。 l 王维 诗歌 的地位 从 中可见一 斑 。 晚 年 惟 好 静 ,万 事 不 关 心 。 自顾 无 长 策 , 空 知 返 旧
禅宗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原以后,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著名诗人在佛教禅定思想的影响下,将诗作写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在自然适意中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华彩。
自汉代以来,佛教东渐,经过长期发展,在中国独立发展出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即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其中以禅宗性格最为独特,对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思想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禅宗又称宗门,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唐朝的很多文人都与佛教姻缘密切,进而影响到其文学创作,其中尤以王维最为突出,在佛教禅定思想的影响下,他把自然景物写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富有静默、空寂的特点,主客体合二为一,在自然适意中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华彩。
笔者在研读王维诗歌作品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尤其是禅宗对王维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王维与佛教王维,唐代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著名诗人,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诗作容易合乐,传播广泛,声名颇高。
通读王维的诗篇,不难发现经常含有隐逸倾向,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倾向归于逃避现实和消极厌世,他的这种状态其实是对死亡、异己力量的隐忍、退让与调和,是对人生和生活的另一种领悟,充满了禅机和佛老思想。
王维与佛教的渊源很深,他的全家尤其是他的母亲均笃信佛,《请施庄为寺表》中有记载,“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受家庭的影响,王维早年即信佛,一生虔诚,常素食素服,,《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于南阳临湍驿,这次会见对王维影响极大,使他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
归隐后,他更是常与高僧交游,谈经说道。
王维所交游的僧人很多,见诸于诗文的就有道光禅师、道一禅师、瑗公上人及神会禅师等十余僧,且几乎均为禅僧。
对于潜心向佛的王维来说,对方外高人的参访及与意气相投的道友们的共修,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旧唐书本传》中记载王维经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论王维诗禅一体的意境美
论王维诗禅一体的意境美【摘要】王维引禅入诗,赋予诗歌幽深、空灵的禅境,使诗意象更为丰富,意境愈加深远。
【关键词】王维;诗禅一体;意境美王维是盛唐极具个性的诗坛大家,他的诗歌具有画的清幽,乐的灵动。
更为重要的是,王维的诗歌中处处布满禅趣,字字颇具禅意,于无声处引入禅机,赋予诗歌以轻盈淡远之音,飘渺空灵之境。
然而,学界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山水诗歌研究之中,对其诗禅一体的意境美有所忽视,这无疑是一种缺憾,本文试以此进行探究。
意象,是文学作品构造的形象元件,“是在客体事物的形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意识的作用,加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显示审美画面印象,产生综合美感效应,具有相对的独立表意抒情功能的心理图像”[1](p236)。
英美现代诗的宗师t.s.艾略特在评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指出:“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都是含有表达该特别情意的方式。
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以外在形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
”[2]因而,意象不是简单的罗列组合,而是景物之间一种有序的排列、自然的展现,同时,也是作家于万物中寄以悲与喜的复杂情感的载体。
王维是诗人、画家,也是音乐家,因而其诗歌是多种艺术的融合,可谓“诗画相映,诗乐合鸣”,其诗境中融禅境于一体,诗美而深,达到人物两忘之境,从而使读者连同自己在“诗禅一体”的至境中感受美、享受美。
苏轼赞扬王维诗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p172)可见,摩诘将诗情与画意相合,禅意与诗意相通,便形成了其特色的创作手法,“诗禅一体”的独特构造,更是“前无古人”,在诗坛独树一帜,正如胡应麟所说的“别是一家体裁”[4][p111],即此谓也。
首先,王维的诗歌中,景物颇丰,可以说是将佛家的“清幽”、“空寂”融入其中,带着诗情走入空荡的世界。
青山、绿水、翠竹、飞鸟诸多意象俱历历在目,它们在诗人笔下不是呆板的组合,而是自然且灵动的展现,使诗歌处处弥漫着“空”“无”的佛理气息。
谈王维诗歌的“禅”与“和”
谈王维诗歌的“禅”与“和”作者:邓红梅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9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一颗最闪亮的明珠,那就是唐诗,而说起唐诗,有哪一个中国人不能随口背诵几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呢?唐诗早已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融入整个中华民族的骨髓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独特彰显。
唐代诗人如满天星斗,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明丽晓畅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吁吁满怀。
而盛唐诗人王维则以他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成为后世文人追随的楷模。
历来的研究者早已对王维其人其诗作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近来重读王诗,认为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之美与和谐之美实在值得细细品味。
一.禅之神韵“禅”本来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一种思维方法,即“静虑”、“思维修”,指靠高度凝神虚静、涤除杂念而达到“禅定”之修炼境界,以此来实现对红尘世俗之超脱。
其实质是“以静求悟”。
传到中国后同老庄、玄学、心学相融而成为一种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
禅宗同中国文化、艺术相互融合,又渗透为一种弥漫性的文化精神,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美学理论,使之不断地趋于“禅化”。
唐代是佛教的鼎盛时期,在社会环境及其母亲的影响下,王维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交游僧侣居士,加之理想破灭,落寞之中便日趋亲近自然、参禅悟道,长久修养,将其所得禅悟寓诸诗歌,将宗教情怀化为诗情。
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
王维的禅意诗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辋川集》。
在《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在这里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静谧闲适的意境,当诗人离开喧嚣嘈杂的环境来到辋川自家的别墅时,他不用理会那些繁琐的杂务,不用理会那些无聊的应酬,面对美丽的春夜山涧,他观察到桂花簌簌坠落,安静的夜晚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深寂,了无声息的月亮出现了,可居然惊醒了已熟睡的鸟儿,发出嘹亮婉转的鸣叫声。
王维的习禅与禅诗
王维的习禅与禅诗后人常说的"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诗情、诗思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
特别是到我国唐代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
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禅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从诗歌创作上看传统上的"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
但不论是言志是缘情,都用的是心灵的语言,因而从一种意义上说,禅宗"见性"理论必然影响到诗坛。
王维的习禅与禅诗中国禅宗具有浓厚的文学性质,在禅宗文献中饱含相当多的文学成分,可以说,禅宗的发展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相互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文学中的禅,这在中国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表现。
中国禅宗文化更鲜明的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
禅宗的理论核心是"见性"说,即众生的自性本净,圆满具足;间自本性,直了成佛;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
这是自部派佛教"心性本净"说和大乘佛教"悉有佛性"论及"如来藏"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佛家心性学说与中国传统的人性论(主要是儒家的"性善论")相融合的产物。
禅宗的这一理论思想必然与文学结下不解的渊源。
其实,就正如后人常说的"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诗情、诗思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
特别是到我国唐代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
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禅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从诗歌创作上看传统上的"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
但不论是言志还是缘情,都用的是心灵的语言,因而从一种意义上说,禅宗"见性"理论必然影响到诗坛。
唐代创作自出唐到盛唐逐步繁荣,形成了百花竟盛的局面,这与禅宗的发展暗相呼应,表明二者在思想背景上有共同之处。
王维禅诗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王维禅诗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王维的禅诗对诗歌创作的影响,那真是深远得很。
说起王维,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那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简直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你知道吗?王维不仅是个画家,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诗歌融合了自然的美和深刻的禅意,读起来就像是脑海里飘过一缕清风,既安静又深远。
他的诗就像是把禅宗的思想和艺术的精髓都给混合在一起了,读起来特别有韵味。
我忍不住就想问:你有没发现,王维的诗给人的那种宁静感,特别能让人放松,仿佛自己也在那座山中间,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梢,鸟儿在枝头啼鸣。
王维的禅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王维的诗歌,不像一些传统的诗人那样,讲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那种简洁而有深度的风格,让很多后来的诗人都受到了启发。
你看,王维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出了山中那种寂静的氛围。
你要是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宁静感。
很多诗人说,这种禅意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写诗不一定要词藻堆砌,也不一定要描写复杂的场景,有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反而能打动人心。
更重要的是,王维的诗不单单是写景,还是在通过景物传递情感和哲理。
他通过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悟。
你看啊,像《鹿柴》里的那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既写了自然的景色,又暗含着他内心的一种孤寂和超然。
说实话,这种把心境融入自然的写法,给后来的诗人开了一个新天地。
那些诗人看了王维的诗,心里肯定都想:“哎呀,原来可以这样写!”所以说,王维不只是把大自然写得如诗如画,他更是让诗歌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王维的禅诗最牛的地方,就是它能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忽然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你看,禅宗讲究“心境合一”,而王维的诗,正是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的“合一”感。
你读他的诗,不用追求复杂的意象,不用刻意地分析每一个字句,而是随着诗的节奏,慢慢地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感受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王维山水诗与禅
王维山水诗与禅作者:曹毅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6期【摘要】王维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多面手,除了绘画和音乐外,他的诗歌也享誉古今。
尤其是山水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它们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禅宗多有会通之处。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南宗禅【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在唐代诗人中,写山水诗的作者并不少,但为何唯独王维的山水诗获得“诗佛”的称呼呢?其实,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禅宗史和诗歌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禅宗和唐诗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
禅宗源于南朝,梁陈之际流行;唐诗也是从南朝永明体蜕变而来的,近体律诗与梁陈间萌芽;至唐统一天下,禅宗兴起,南宗禅在开元、天宝之际宗风大盛。
然而王维却是唐代诗人之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了。
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佛,“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请施庄为寺表》)受到这样的社会气氛熏染,家庭环境的影响,佛性禅心早就在王维心中扎根。
其后他的宦途多变,经历战乱。
参透人生,无意进取,便想找一个安静之所作为归宿,而佛堂禅院,便成了难得的去处。
王维是位佛徒。
唐代信佛的人很多,但像他那样虔诚,身体力行的却并不多见。
他的诗,清幽淡远,空寂恬淡,荡涤尘虑,时时现出一颗佛心。
一、禅与山水诗的融合王维的山水诗中,渗透了许多南宗禅的影响,无论是从诗歌的意象上,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上、行动上,还是从诗句中字里行间传达出的那份情感上,我们都能深深地体悟出一些别样的感动。
其实这些莫可名状的感动,早已不能准确地言说那究竟是禅还是诗了。
中国的诗歌当中包容有各式各样的情感,但是有一种情感是淡而天成的,是疏朗清幽的,是不着痕迹的,是“花落无言,人淡如菊”(《诗品》)的。
人生有限,宇宙无限,天人合一,万物似乎有了灵性。
论王维诗歌的诗禅融合
论王维诗歌的诗禅融合王维是唐代文坛上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风光典雅,充满了禅宗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诗歌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和后人的喜爱和赞誉,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探讨王维的诗歌如何融合了诗与禅两种文化。
首先,王维的诗歌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如“物华天宝,而祇园之花,其状虽稀,而所化之气,可充华表”,这句话表达了王维对世间善美之物的淡泊态度。
他认为,世间的繁华与美丽,虽然珍贵难得,但只是短暂的美好,最终都会消失。
他倡导人们应该拥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实现“禅”的境界。
其次,王维的诗歌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诗通过“茱萸”一物的描述,表现了中秋佳节的氛围和人们团聚的思念之情。
他的诗歌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使人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认为,自然是世间最大的艺术,人们应该像自然一样自由自在,寻找心灵的超越与升华。
最后,王维的诗歌表现了禅宗的生命哲学,如“两岩俱峙,峰如削成。
无人过处,径自通幽。
”,这句话表现了一种坚定和自信,也透露了对生命的追求。
王维的诗歌给人一种力量,鼓舞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珍视,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他的诗歌融合了禅宗的思想,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认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悟道的途径和启示。
总之,王维的诗歌是诗与禅两种文化的结合,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体现。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与画作,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影响了后人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传承。
王维的诗歌在唐代文坛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充分融合了诗与禅两种文化。
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宗的思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的融合使他的诗歌更有内涵,更具有思想深度。
禅宗哲学在王维的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他的禅宗思想体现在他对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上。
王维诗歌中“禅”
王维诗歌中“禅”王维素有“诗佛”美称,正是盛唐文人禅诗的首要代表作家,其所作禅诗的数量及质的均为当代翘楚。
禅诗或称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
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歌就应运而生。
禅与中国诗歌的结合,就形成了诗歌园地中的一个奇异品种──禅诗。
禅诗大体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禅理诗。
这部分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有深刻的辨证思维。
另一部分则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
表现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和心境是这部分禅诗的主要特色。
这些诗多写佛寺山居,多描写幽深峭曲、洁净无尘、超凡脱俗的山林风光胜景,多表现僧人或文人空诸所有、万虑全消、淡泊宁静的心境。
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
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
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
禅和诗所要完成的,都是体验和打开,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
禅诗自晋代以来,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除了历史上诗僧们的大量作品外,像谢灵运、陶渊明、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轼、唐寅等历代诗人,也都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读唐诗和读宋词一样,如果不懂禅,那境界什么的,就肯定是与你无缘的了。
比如寒山与拾得,颇有六朝文人飘遗之风,他们同行止共往还。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都是“疯癫”型的异行僧人。
其实,他们的“癫”与“疯”何尝不是佯装呢?在阅尽人世炎凉、看破俗风卑之后,他们干脆来个假作真时真亦假。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空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当诗人一旦与禅思冥合,六根不胶着于物时,诗人就能以明境般的心涵容万物,对境无心,应物而不累于物。
这种水月相忘的圆融境界,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便是平常心。
他们饥来吃饭,寒即向火,困来打眠。
禅悟后回归平淡,以随流的心境恢复到本来的空明,所谓无住生心。
要了解一株花,就必须变成这株花,去做这株花,去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恩泽,把握感觉到生命的全部律动。
王维和他的禅诗
王维和他的禅诗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
王维因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笃信佛,精通佛教义理,兼习大成空宗、有宗的各派经典,形成了自己的佛学体系,创作出大量具有佛理、禅趣的诗歌,现存佛教诗40余首,被后人誉为"诗佛"。
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不轻的分量,诗人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文人气质,使得他们在面对相同意象时产生不同的感受,决定了赋予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
意象,也是我们探究古诗的最有效方式。
而“禅诗往往选用代表着禅宗思想的象征如莲花、兰若、精舍等等,文字上往往带有“空”、“寂”等代表禅宗思想的字眼,在意境上往往包含“生灭”、“空色” 等佛理禅趣,在场景上往往是与僧侣、居士的往来互答诗。
我们将具有这些元素的诗歌称作禅诗。
”其中的莲花就常在王维的诗中出现,“莲”字在王维的诗中共出现了14次,“荷”字在王维诗中共出现了7次。
“在王维的佛理诗和山水诗中,“莲花”意象在王维诗中有三种不同的指向:对大乘经典的理解与认识;对出淤泥而不染品性的标榜;证得佛法后融会贯通,只见禅味不见禅迹的呈现。
”当然除了莲花意象外为云、月、鸟、钟、深林、山涧等意象也常出现在王维的诗中。
也“正是因为云、月、鸟、钟、深林、山涧等特有的意象,先以各自的审美诉求与表述来展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虚幻飘渺、或空灵澄澈、或悠扬深邃、或俊洁洒脱,在将这些丰满的、各异的意象聚合起来,便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诗佛”。
”禅宗思想贯穿了王维的一生,他逐渐经历了接触、修行、开悟三个阶段,在顿悟后,他的文学作品走向成熟。
王维从禅宗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空”性,其的禅修也是围绕“空”展开的王维的诗歌里也大量使用了“空”字,“空”字一共出现了98次。
“王维以禅宗的“空”观察世界万物,他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万物都是他心灵的映照。
“王维诗歌里的“空”主要表现了三层意思:用虚幻不可捉摸的诗境衬托现实世界里事物的不实本质;以外界的空旷写心空;万法如幻,无有定相的世事无常。
略论杜甫的禅宗思想及对其诗作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8-03-05作者简介:邱旭(1981—),男,甘肃庆阳人,讲师。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略论杜甫的禅宗思想及对其诗作的影响邱旭(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交往僧徒、游历佛寺、参禅问法,是杜甫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
而身处佛境,濡染玄理所获得的宗教体验和心灵感悟都在涉佛诗作中得到了呈现。
杜甫的禅宗思想是滋生禅意诗风和禅机诗意的源泉,禅宗观照方式更是其诗禅互通、以禅入诗的的门径,而且造就了为数不少且质量上乘的涉佛诗作。
关键词:禅宗;杜诗;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18)03-012-04禅宗以其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和明心见性的认知模式在唐代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唐代文人习禅的风气十分普遍,杜甫也不例外。
他虽然秉承“奉儒守官”的家风传承,把“致君尧舜”作为毕生的政治理想,但是考其行事、求禅、问法、观身、交往僧伽、游历佛寺,晚年甚至产生了皈依曹溪,栖止大乘的深切念头,只是“未能割妻子”而已。
加之流离陇蜀,漂泊西南,崎岖兵戈之间,目睹国家盛衰变乱,主张静虑敛心,无念为宗的禅宗便成了诗人化解心灵危机,应对人生患难的手段。
因此,杜甫与禅宗之间实有微妙的交涉,禅宗对其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乃至诗歌创作均有深层渗透和影响。
一杜甫与众多禅僧交往密切,如巳上人、旻上人、五台许生、大云寺赞公、文公、闾丘师兄、玄武禅师、大觉高僧等。
他们一起讲论诗法、游历佛寺、参研禅理,使诗人体会到自在的禅悦。
禅宗营造的那种安详、自然、喜悦的生活境界,超然、洒脱、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对立的圆满,忘怀生死的自在,对杜甫产生了极大的吸引。
杜甫在“集中第一首长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说“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自陈归依禅宗远祖伽叶的心迹;“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则表达了去夔出峡以参禅求法的决心。
诗人也曾明确说“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自展师承,并深切向往那种方便慧解的禅悟境界,慨叹无由可致。
杜甫诗中禅宗意境-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杜甫诗中禅宗意境-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有一位僧人问风穴禅师:“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说话或者沉默时,怎样做才能保持本来的面目,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离”即离却诸相的法性(真理)的本性,“微”指的是真理在现实世界里的微妙作用。
宇宙的本性即真正的存在都是本来清净,“平等即差别”的,所以说“本净之体即离微”。
这是一则类似“离四句绝百非”的惑人的思维假设。
怎奈这难不倒风穴,他一概不理会问者的意图,只随口诵出一道杜甫的诗:“长忆江南三百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言简意明,旨趣孤高。
比起那些喋蝶不休的理论辩述,乱说一通,高出数重天地。
杜甫(712—770)后世尊为“诗圣” 字子美。
叉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祖籍湖北襄樊,后迁舌河南巩县。
少时漫游吴越齐鲁。
35岁时入长安求仕。
屡试不第。
安史之乱中追随肃宗,后遇贬官。
遂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
768年出川,辗转漂泊于荆湘之间,生活贫俭,后病死于湖南耒阳的敝舟上。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的流离失所,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其诗承继前贤,刻意求精,无体不工,形成了“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艺术特色。
故又享“诗王”之圣誉。
望牛头寺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赏析】倾心于禅宗的一代大诗人,通过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自己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鹤林寺在牛头山的深处,经过层层幽林,如林的石径,方可抵达。
三、四句“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句意在表现鹤林寺仿佛仙宫瑶阙,在极乐世界而非人间世界。
亦再现了春色之浓,殿宇之深。
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
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谁不向往?我年纪也大了,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曾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该收收心了。
其实,收住自己的清净心不是更加自在么?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多论禅礼佛之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略论杜甫的禅宗交涉
佛 地 ,濡 染 禅 理 获 得 的宗 教体 验 和心 灵 感 悟 ,都 在 涉 之情溢 于 言表 。
佛 题 材或 入 禅 之 作 中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呈 现 和 发 露 。 因
杜 甫还 有 一 位 戒 行 高 深 、善 于 讲 经 演 法 的 师 傅
此 ,杜甫 的禅 宗交涉 问题 仍然 有 待深入 讨论 。
人 茅斋 》诗 中写 论 禅 情 形 时 说 :“空 忝 许 询 辈 ,难 酬 支 向心地 初 。金 篦 刮 眼 膜 ,价 重 百 车 渠 。无 生 有 汲 引 ,
遁 词 。”金圣 叹批 注 :“支盾 ,许 询 皆晋时 人 。昔 支公 说 兹 理傥 吹嘘 。”(《谒 文 公 上 方 55)。浦 起 龙 认 为 此 “诗
讨 论 诗法 。非 但如此 ,早 年 即结 交 巳上 人 ,讲 论 佛 法 , 接引 :“甫也 南 北人 ,芜 蔓 少 耘 锄 。久 遭 诗 酒 污 ,何 事
思 辨禅 理 ,且 能深入理 窟 ,表现 出不 俗 的慧 解 。《巳上 忝 簪裾 。王 侯 与 蝼 蚁 ,同尽 随 丘 墟 。愿 闻第 一 义 ,回
下 ,佛 教在 唐 代 步 人 全 盛期 ,各 大 宗 派先 后 确 立 并 定 法 。慧 可传 璨 ,璨 传 道 信 ,道 信 传 弘 忍 。”l4 可 见 杜 甫
型 ,逐 渐形 成 严 密 的理 论 和修 持体 系 ,对 中 国思 想 文 学禅渊源有 自。 自叹不能像许生一样得到方便慧解 ,
行渗 透 ,深 刻 改 变 了 士人 思 维 方 式 和审 美 心 理 。 “尤 之 ,以为有 不世之 才 ,过人 之德 。 曾经元 、天 宝 间 抵 于 盛极 的 禅学 观 念 ,对 于杜 甫 本 影 照 无 眠 ,心 清 微 妙 香 ”(《大 云 寺 赞 公 房 四 首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研究学刊二 一 年第三期 总第105期王维与杜甫的交游及其对杜甫禅诗的影响鲁克兵摘 要!杜甫在到长安之前,与王维相识的机率很小;安史之乱前,这两位诗人很可能相识;后二人同僚,时有唱和。
王维对杜甫诗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鉴于二人对于佛教的爱好,从以禅入诗的角度来说,杜甫借鉴王维寓禅于境、以动显静等方法,同时,杜甫的禅诗也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 交游 禅诗 动静 影响作者:鲁克兵,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人文系副教授,311300。
杜甫赠王维之诗,现存最早当是作于乾元元年(758)的∀奉赠王中允维#。
诗中说:∃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可知杜甫了解王维其人,应当很早,只是二人何时相识则难以确考。
王维自开元三年(715)十五岁时离家,至开元九年赴济州司仓参军之前数年间一直在长安,而杜甫则在天宝前没有到长安的记载。
在杜甫至长安之前,王维辗转于淇上、长安、河西等地;杜甫则自开元十九年开始了较长的漫游时期。
据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天宝五载(746),王维似作库部员外郎&;而杜甫则结束十余年漫游生涯,至长安致力于仕进之路。
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认为杜甫与王维在天宝五载相见,未知何据。
陈贻焮教授认为∃安禄山乱前,老杜与王维是否熟识不得而知%∋。
笔者以为,在安史之乱前二人在长安认识的可能性极大。
其一,二人对诗歌乃至其他艺术门类均有广泛兴趣,而谈禅论道也可作为共同的话题。
杜甫久仰王维诗名,更有可能主动接近王维。
其二,王维在乱前仕途比较亨通,任给事中等清要职位接近皇帝,便于讽谏奏事,因而杜甫与王维交游有利于仕途。
若能获得王维对其诗赋的赞许,则易于获得声名。
其三,两人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如房琯、储光羲、薛据、裴迪、崔季重等,大大增加了交往的机缘。
其四,从杜甫的∀奉赠王中允维#诗来看,∃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杜甫不仅早慕王维诗名,还对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相当了解。
若非与王维相识,恐怕不会一直对王维很关注。
至德二载(757),杜甫被授左拾遗,此后与王维、岑参、贾至、严武等同朝频25繁唱和。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就是与王维、岑参、高适同和贾至之作。
杜甫∀奉赠王中允维#一诗也当作于此时。
王维在陷入叛军时被迫受伪职,于六类中三等定罪,自然是个很大的打击。
其∃一生几许伤心事%,此当是一大宗。
杜甫将王维比作庾信,身陷敌邦而心系故国,与陈琳降曹性质大不相同。
又说他佯病为主,忠心不改,堪比贞妇事夫。
∃此诗直是王维辩冤疏%(。
这在当时事关大节,对王维来说是个巨大的精神支持。
乾元元年秋,杜甫为华州司功时,曾至蓝田寻崔季重,又顺道访王维,只是王维不在,大门紧锁,∃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可见杜甫对此处比较熟悉。
杜甫在夔州时,王维已经去世,他念及王维,想起这段往事时说∃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解闷#),对王维谢世充满惋惜。
王维对佛教之虔诚,在唐代居士诗人中罕有其匹。
∀旧唐书)王维传#有一段简括的描绘:∃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王维的信仰,主要是禅宗。
他和北宗禅的渊源甚深。
王维母亲也奉佛,∃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大照禅师对王氏兄弟影响很大。
关于王维之弟王缙,孙昌武先生曾做过分析,认为∃普寂以下师弟子四人与他都有密切关系%−。
周裕锴先生认为,∃王维诗受北宗的影响似乎更大,诗中更多表现的是北宗.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的境界%0。
的确,王维很善于禅观,∃山中习静观朝槿%1,静观是他经常的观物方式。
同时,王维也是较早受到南宗影响的居士。
王维为慧能作碑文,缘于神会∃谓余知道,以颂见托%2,但绝非为临时随意泛泛之作。
所谓∃谓余知道%,当指王维知慧能南宗顿悟法门。
王维曾在南阳林湍驿向神会问法数日,对神会所云感到∃大奇%3。
王维不仅修习禅宗,也曾师礼道光足足十年,修习华严宗,此处常为人们所忽视。
在顿渐与圆融等方面,南宗禅显然与华严宗比较接近。
此外,王维也信仰西方净土。
王维现尚有两篇赞美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文章。
杜甫一生中总的说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释、道在杜甫精神世界中起协调作用,乃至在特定时期成为其重要精神支柱。
以释家而言,杜甫青少年时代即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
杜甫在漫游之前,就经常在洛阳及其周围游览。
洛阳作为大都市,九流三教聚集,各种文化荟萃,使杜甫能够开阔视野,经受多方熏陶。
住在洛阳的姑母是个不茹荤腥的佛教信徒,杜甫曾在其家寄住。
洛阳离龙门很近,龙门是洛阳的佛教重镇,佛教建筑藉甚,杜甫常去游历。
∀游龙门奉先寺#诗就记录他夜宿寺中,清晨闻钟声而有所醒悟的宗教体验过程。
类似的经历尚有不少,诚如他自己后来所言∃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杜甫漫游吴越时期结识旻上人,近三十年后仍思念此僧而∃封书寄与泪潺湲%。
在长安时期杜甫常寄宿于大云寺主赞公房中。
在秦州时,杜甫有隐居的打算,赞公对他也有些影响。
杜甫这时写了几首赠赞公的诗,他称道赞公道行高深,甚至拟与赞公长期为伴,∃与子成二老,来往也风流%(∀寄赞上人#)。
尽管如此,但并没有表示在精神上完全皈依佛法。
后来在梓州时,他对文公说:∃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26这可说是比较虔诚的信仰了。
杜甫修习的主要是禅宗。
他曾经自报家门说∃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他∃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是主修弘忍、普寂以来的北宗禅。
但从王维、房琯等人受到后来而渐盛于北方的南宗禅的影响来看,杜甫当对南宗禅也不陌生。
在成都时他还可能受到净众寺无相禅师禅法的影响 (但笔者以为杜甫受无住保唐禅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吕澂先生认为杜甫晚年对净土宗也有一定的兴趣 。
鉴于王维和杜甫对诗歌的共同兴趣,二人同僚时,讨论诗歌、交流创作经验乃至聚会唱和应是自然之事。
王维、杜甫、岑参、高适同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洵为文坛盛事。
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岑参、∃杜甫、王维、贾至等并为两省僚友,唱和甚盛% !。
这种唱和,实际上也是诗歌交流的方式。
杜甫称王维为∃高人%,虽不专指诗歌,但诗歌当是使其成为∃高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交流日多,杜甫与王维的关系比先前亲近许多,我们从∀奉赠王中允维#诗中,尤其是其首联与尾联,不难看出杜甫较为强烈的情感倾向。
除了诗歌之外,二人对佛教的共同兴趣,也能成为探讨的话题。
他们参悟北宗禅,对新鲜的南宗禅也不排斥,对外物充满慈悲的情怀,对戒律的认可以及西方净土的信念,都是比较近似的。
作为诗人兼好佛者,禅与诗的结合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中国古代不乏哲理诗的传统,如晋代诗坛上玄言诗曾长期占统治地位。
王维与裴迪的∀辋川集#中诸作,大多入禅,且在形式上比较统一,正是唱和交流的结果。
杜甫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他和许十一俱好诗贪佛,交流修禅心得;许十一诵其诗,杜甫则作诗咏其事。
王维与裴迪、杜甫与许十一之间俱发生诗禅互动,故王维与杜甫晤言诗禅且将二者相结合,并不令人惊奇。
无论是王维还是杜甫,纵观其禅诗,都大致有两大类:第一类以佛理或禅事入诗,另一类则寓禅于境,寓理于事,乃至思与境偕,物我两忘。
当然也有大量介于两者之间的诗作。
前类如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等。
如前诗: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纯用佛理为居士解脱病痛,理胜于情。
杜甫也有这类诗,如∀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赠蜀僧闾丘师兄#等。
如后诗末尾云: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在这佛门静地,闾丘师兄深夜用软语演说佛法,使我心地和乐,进而认识到在这末法之世,众人陷于贪嗔痴等烦恼之中,只有佛法才能使世人获得拯救。
诗中直言此意。
第二类禅诗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但更多地体现王维对诗境的开拓,是其禅诗在诗史上极具特色而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
王维这类诗作中,有些富有禅意的诗歌,以虚静之心映现自然景物或生命律动,但随即离开这种∃有%的状态而指向虚空苍茫之中。
如∀辋川集)斤竹岭#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这种对空有与动静的敏感与禅境中凝心入定后起心外照的状态有一致性。
樵人27即时出现又即时消失在视野中,唤起一种刹那生灭之感。
而入于林中的樵人终究存在,∃无%中又兼存∃有%的因素,也令人遐想。
正如陈允吉教授说:∃我们读王维那些有代表性的山水诗,就可以发现,他特别喜爱去表现那种.色空有无之际/的景象,带着闪烁而朦胧的笔调,在有无缥缈的画面中,引导读者去领悟自然界的无常和不真实。
% ∀杜甫的一些写景诗也是如此,如∀绝句六首#之六: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知谁家?诗人居于浣花溪畔∃小径曲通村%(∀绝句六首#之三)之所,处于芳春时节∃幽栖身懒动%(∀绝句六首#之二)之时,自觉内心一片宁静,花鸟云帆,俱可照见。
而过往帆船在诗人眼前的有无转换,同样能产生既具体而又空渺的感受。
杜甫虽然没有留下直接和王维谈禅的诗文,但王维的影响也显然可见。
杜甫尝至蓝田,作∀崔氏东山草堂#诗云:∃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东庄崔氏与西庄王维门户相对,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下自注言∃山西去亦对维门%,可知崔氏与王维别墅周围环境十分接近。
据∀长安志#记载,杜诗中白鸦谷地多产栗,翠微寺即在近旁。
杜甫对此处很熟悉,故此前有∃云薄翠微寺%之句。
王维∀归辋川作#诗云∃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杜诗同用王诗中∃疏钟%、∃渔樵%,且顺序相同,又言及∃谷口%,未必尽是偶然,很像是印证王诗所说,故仇注直引王诗作为出处。
而且杜甫由暗用王诗到尾联直接明言寻访王维,其思路亦清晰可见。
不仅如此,相同的地点,近似的情怀,加之王维诗歌的感染,使其诗之风调也与王诗相近。
在辋川周围,佛寺众多,王维诗中即提及化感寺、悟真寺、青龙寺等,傍晚时疏钟斜阳洵非虚言,那种佛教环境使杜诗也染上了道气。
张綖注杜先引王维∀辋川别业#诗所言西庄,认为杜诗∃前六句之意,盖也识此趣矣%。
#可见二人同趣之处。
王维将禅理融入山水田园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辋川集#中的绝句成为其典范之作。
后人往往认为用类似组诗的绝句描绘山水是王维的创造。
如纪晓岚∀批苏诗#云:∃五绝分章模山范水,如画家尺幅小景,其格创自∀辋川#。
% ∃萧驰认为,∃辋川山水小品之于中国抒情传统的意义,在开创出一新的风格和精神世界% %。
而前引杜甫∀绝句六首#,不但用五绝描山绘水,而且同样直接摄景入诗而多有禅趣。